刑事诉讼法学-第2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_第1页
刑事诉讼法学-第2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_第2页
刑事诉讼法学-第2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_第3页
刑事诉讼法学-第2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_第4页
刑事诉讼法学-第2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程序法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其恶果相当于十次犯罪。

——培根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第二节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外国刑事诉讼立法沿革1、外国上古、中世纪(公元500年至1500年)的刑诉立法公元前1792-1750年

,古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法典》:控告、传唤证人、举证责任、法官责任、神明裁判公元前449年,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第一表诉讼,第二表审理;乌尔比安等学者发现并确立了既判力原则、举证原则、法官中立原则、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禁止重复追究原则、理智推定原则公元5至9世纪,日耳曼法的《萨克森法典》:神明裁判制度和公开审判原则、法院从黎明到日落进行审判,日落后法院不再行使权力公元9世纪至18世纪,法国:先实行神明裁判和司法决斗,后实行形式证据制度,并建立了纠问式诉讼和检察制度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MagnaCarta]确立了正当程序原则,实行对抗制诉讼程序和陪审团制度1532年,德国颁布《加洛林纳法典》:实行纠问式诉讼,将刑事诉讼分为侦查和审判两个阶段,实行有罪推定和刑讯制度,审理不公开,判决分为有罪判决、无罪判决和存疑判决1833年,俄国编纂了《俄罗斯帝国法律全书》,对证据制度作了详细规定2、外国近现代的刑事诉讼立法

法国: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规定了以下刑事诉讼原则:不得任意捕人、罪刑法定、无罪推定、反对酷刑1808年《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世界上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规定:采职权主义诉讼程序,起诉、预审、审判职权分立,依重罪、轻罪、违警罪分设法院,确立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

意大利:1865年制定《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无罪推定,自由心证,陪审制度1930年(二战时)颁布第三部《刑事诉讼法典》,强化了检控机关的权力,对被告人的权利则严格限制

德国:1877年制定《德国刑事诉讼法典》1950年彻底废除了纳粹时期制定的法律,恢复了1877年刑诉法典的效力1965年对法典作了重要修改

日本:1890年受德国影响,制定了《刑事诉讼法》,但舍弃了德国式的起诉法定主义,代之以起诉便宜主义1948年以新宪法为依据,参照美国模式制定了新的《刑事诉讼法》,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废除预审制,强化公审中心主义和控辩双方的对抗,限制口供的证据能力,限制传闻证据近年来,又进一步加强对人权的保障,赋予被害人阅览和复印审判记录的权利

美国:因实行判例法而无统一的刑事诉讼法典1945年制定《联邦刑事诉讼规则》1967年制定《联邦上诉审规则》1975年制定《联邦证据规则》,后多次修订美国的一些州制定了统一的刑事诉讼法典通过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Mirandav.Arizona]等判例强化了对被告人沉默权的保护和对非法证据的排除,掀起了美国司法史上的“正当程序革命”

英国:1679年制定《人身保护法》[HabeasCorpusAct],1898年制定《刑事证据法》[CriminalEvidenceAct],1948年制定《刑事司法法》[CriminalJusticeAct],2002年公布《所有人的正义》[JusticeforAll]白皮书,强调增进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主张刑事司法制度应当向有利于被害人和证人的方向寻求新的平衡,被害人应当处于刑事司法制度保护的核心,2003年颁布《刑事司法法》,规定耗时很长的案件、陪审团可能遭受恐吓的案件,可以不实行陪审团审判而由法官审理。

俄罗斯:1991年以来对《刑事诉讼法典》不断进行修改,重新设立了陪审(团)制度(1993),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辩护人,同时还借鉴了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和其他国家的简易程序制度

联合国:1948年通过《世界人权宣言》1966年通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规定了:权利平等、司法补救、生命权的保障、禁止酷刑、独立公正审判、辩护权、未成年人特别保障、无罪推定、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刑事赔偿等原则

二、外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沿革1、早期的弹劾式诉讼(刑事诉讼模式的古典类型之一)弹劾式诉讼制度,就是个人享有控告犯罪的绝对权利,国家审判机关不主动追究犯罪,而是以居中仲裁者的身份处理刑事案件的诉讼制度。实行于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共和时期以及日耳曼法(法兰克王国)前期时代和英国的封建时代

弹劾式诉讼的特点:无专门追诉犯罪的国家机关,控诉犯罪由个人(后期由民众)承担实行不告不理审判公开且以言词辩论方式进行,原、被告诉讼地位平等,谁主张谁举证裁判机构居消极的仲裁地位如诉讼双方各执一词,是非曲直难以判断,法官则求助于神灵的启示对弹劾式诉讼模式的评价优势:具备了现代诉讼的基本结构,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明确区分了控诉与审判的职能,有利于防止法官集控诉和审判权于一身,独断专行,滥用职权;原告和被告诉讼地位平等,双方可以在法庭上进行平等的对抗和辩论,有利于法官听取双方意见,居中裁判,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处理。弊端:将追诉犯罪的权力完全赋予被害人或其他公民个人行使,使国家在追究犯罪的问题上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必然影响对犯罪的有效追究和及时惩罚。而且法官在法庭审理时过于消极的态度,也不利于准确查明案情,正确裁判。

2、中世纪后期的纠问式诉讼——(刑事诉讼模式的古典类型之二)纠问式诉讼制度,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不论是否有被害人控告,均依职权主动进行追究和审判的诉讼制度。德意志帝国、欧洲大陆国家、英国在君主专制时期的星座法庭[StarChamber]普遍实行纠问式的诉讼制度,典型立法如1532年德国的《加洛林纳法典》

纠问式诉讼模式的特点:司法机关依职权主动追究犯罪,控诉和审判职能集于法官一身实行有罪推定,原告人和被告人都没有诉讼主体地位,被告人更是沦为诉讼客体侦查秘密进行,审判也不公开奉行口供主义,刑讯合法化,判决主要依据被告人口供3、近现代辩论式诉讼(1)辩论式诉讼的基本特点:诉审分离,不告不理审判独立,法官独立行使刑事司法权实行无罪推定,被告人诉讼权利广泛实行公开审判,肯定言词原则和直接原则实行证据裁判原则和自由心证制度

A.大陆法系国家奉行职权主义模式(也称审问式、非对抗式、

犯罪控制模式)——基本特点是:强调运用国家权力查明事实真相,惩治犯罪授予警察逮捕权,侦查是国家追诉机关的单方面行为,嫌疑人负有接受侦查和讯问的义务,鼓励窃听,辩护人介入侦查较难,侦查一般不公开非法证据往往可以被采纳是否公诉由检察官决定,无须治安法官审查,以保证效率起诉一般实行全案移送法官主导审判进程,并依职权主动调查证据庭审活动一般分为法庭调查和辩论两个阶段(2)辩论式诉讼的三种子模式基本特点是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人权至上,主张通过当事人间的平等对抗发现真实,解决争议在侦查阶段,控辩双方平等对抗,追诉一方只有以被告人逃避追诉和审判为由,才能限制其个人自由,除非对间谍、叛乱或其他影响国家安全的犯罪不得实施电子监听,逮捕必须由治安法官签发令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拥有不自证其罪的特权及沉默权,非法证据予以排除起诉机关具有较大的起诉酌定权,实行“起诉状一本主义”实行陪审团制度,通常由12名非专业人士组成控辩双方主导审判进程,法官不介入证据调查过程庭审过程大致分为开庭陈述、举证质证、总结陈词三个阶段B.英美法系国家奉行当事人主义模式(也称正当程序模式)

以当事人主义为基调,以职权主义为补充追求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抑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寻求被害人人权保障与被告人人权保障的平衡侦查阶段虽然注重国家机关的职权作用,但更强调保护被告人的权利实行起诉便宜主义,检察机关拥有较大地起诉酌定权审判程序中保留法官依职权进行调查,但大力借鉴对抗制诉讼,注重控辩双方平等对抗C.日本和意大利的混合式诉讼模式三、外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沿革1、神示证据制度(与弹劾式诉讼制度相适应)宣誓水审(冷水审和沸水审)火审决斗卜筮十字形证明

主要内容是:一切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以及对它们的取舍和运用,都由法律预先明文规定,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不得自由取舍和运用,法官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只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各种形式规则,不要求符合案件的客观实际情况。证据分为完全证据和不完全证据被告人自白被视为证据之王对某些特定案件运用证据定案作出了具体规定,如《俄罗斯帝国法规全书》对强奸案件的认定2、法定证据制度(与纠问式诉讼相适应)

1857年《俄罗斯帝国法规全书》规定:完全证据:被告人的口供是所有证据中最好的证据;书面证据;裁判者的亲自勘验;具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证明;案外人的证明不完全证据:同案被告人之间的攀供;被告人邻居提供的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和表现;实施犯罪行为的要件;表白自己的誓言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优势:消除了各地在诉讼中运用证据的混乱状况;确立了追究犯罪的职责应由国家机关承担的原则;有些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和反映了当时运用证据的某些经验弊端:诉讼的民主性倒退了;将证据的内容与形式割裂,把审理个案中运用证据的局部经验当作适用于一切案件的普遍规律,把某些证据形式上的一些特征作为评价这类证据证明力的绝对标准,要求法官根据法律预先规定的每一种证据证明力大小,机械地计算和评价各证据,束缚了法官的手脚,难以保证办案质量

3、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与辩论式诉讼相适应)自由心证:是指在审理案件中,对于一切证据的证明力及其运用,法律预先不作规定,完全由法官根据自己的良知、经验作出判断。注意:自由心证制度主要是针对如何评价证据之证明价值(即证明力)的,无证据能力(即证据资格)的证据,法官根本不得作为裁判的基础,更谈不上证明力大小。杜波尔(法国):最早提出自由心证制度1791年1月,法国制宪法会议通过杜波尔提出的法案1808年《法国刑事诉讼法》第342条对自由心证详细规定:“法律对于陪审员通过何种方式来认定事实并不计较;法律亦不为陪审员规定任何规则,使他们据以判断证据;法律仅要求陪审员深思明察,并本诸良心,诚实推求已经提出的对被告不利和有利的证据在他们的理智上产生了何种印象。法律未曾对陪审员说,‘经若干名证人证明的事实即为真实的事实’;法律亦未说,‘未经某种记录、某种证件、若干证人、若干凭证证明的事实,即不得视为已有充分证明’;法律仅对陪审员提出这个问题:‘你们已经形成内心的确信否?’此即陪审员职责之所在。”这是关于自由心证的典型表述。

自由心证的提出:

自由心证的要义是:证据的证明力由法官包括陪审员自由判断,法律不做预先规定。不仅一个个孤立的证据能够证明何种事实及证明程度如何由法官自由判断,而且所有证据综合起来能否证明起诉的犯罪事实,也由法官自由判断。在相互矛盾的证据中,确定何者更为可信,同样委诸法官自由判断。法官或陪审员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所形成的内心信念称作“心证”,“心证”达到深信不疑的程度,叫作“确信”。法官或陪审员只根据自己的内心确信来判断证据和认定事实。

对自由心证的限制内心确信必须是从本案的情况中得出结论必须是基于一切情况的酌量和判断所考察的情况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它们的全部总和法官必须在证据调查和辩论的基础上,按照经验法则和逻辑要求合理的进行判断心证应当公开4、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制度主要是由通过判例所形成的一系列证据规则所构成,如:诱导性询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证据的相关性规则最佳证据规则传闻证据规则自白和沉默权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第二节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公元前2600年至1840年)的刑事诉讼法制

1、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的沿革

舜时的《舜典》:

皋陶为刑官

肉刑

流放

鞭刑

杖刑

赎罪

獬豸xiezhi/又称解廌

皋陶,【音】gáoyáo。舜帝执政时国家的司法官。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司法鼻祖”,他的“法治”和“德治”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儒家经典《尚书.大禹谟》中记载了皋陶提出的一些司法原则,如“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过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无辜,宁失不经”。皋陶的首要政治主张是实行德政。皋陶认为实行德政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西周时期的《吕刑》、《周礼》:两造俱备,师听五辞察辞于差简孚有众,惟貌有稽无简不听(无法即不能定罪)惟察惟法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3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仲春之月,勿肆掠证据种类有证人证言、物证、书证、伤害检查记录等

战国时期李锂的《法经》: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秦朝的《秦律》:师承《法经》关于起诉、庭审、上诉、再审、现场勘验、证据收集等方面的规定已相当严密规定拷讯

汉代的《九章律》捕告劾断狱

三国时期的《魏律》:告劾系讯断狱囚律捕律“八议”(亲故贤能,功贵勤宾)

隋代的《开皇律》:五刑:笞、杖、徒、流、死规定“十恶”不赦(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名例斗讼断狱

唐代的《永徽律》、《唐律疏议》:斗讼捕亡断狱杖刑不得超过3次,每次隔20天,总数不得超过200杖

宋代:《宋刑统》沿袭唐律南宋孝宗颁发《检验格目》宁宗颁发《检验正背人形图》宋慈著《洗冤集录》

其他:元代《大元通制》:诉讼篇明代《明律》:诉讼、捕亡、断狱清代的《大清律》

2、中国古代的司法机构

A.中央司法机构先秦:士、司寇周代:大司寇、小司寇、士师汉代:廷尉、大理寺隋唐:大理寺(审理)、刑部(复核)、御史台(督察),合称“三法司”宋代: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审刑院)元代:刑部、大宗正府、枢密院

明代:刑部(审理)、大理寺(复核)、督察院(督察)清代:刑部(为首)、大理寺、督察院、宗人府、理藩院B.地方司法机构周代:乡士、遂士、县士、方士、讶士秦汉:郡设决曹吏,县设县丞三国两晋南北朝:州设刺史或州牧,郡设郡守,县设太守隋朝:州设刺史(法曹辅佐),县设县令(司法佐辅佐)宋代:州设知州和通判元代:县设府尹明代:省设提刑按察司,府、县两级行政司法合一

清代:设总督(巡抚)、省按察司、府、州县四级

3、中国古代的起诉制度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告诉知情人的告发官吏举发犯罪人的自首审判机关的纠问允许:亲亲相隐、对年老体弱和残疾者犯一般案件不得告诉、禁止越诉、允许直诉4、中国古代的审判制度一般由承审官一人坐堂问案,少数案件实行会审制度,重大案件九卿会审法官有严格的审判责任并实行回避制度实行“两造”审理,审原告审被告审证人对质杖刑案件调查实行“五听”制度实行“录囚”制度

5、中国古代的死刑制度三国时期,死刑决定权开始集中于皇帝至隋唐,确立死刑复奏制度,即中央司法机关判决死刑的,还要报皇帝核准明清实行秋审、朝审

6、中国古代的证据制度神明裁判不发达,也基本未形成法定证据制度证据种类主要有:口供、证人证言、物证、书证、检验结果可以“据众证定罪”刑讯是法定的取证方法7、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制特点总结以儒家思想为刑事诉讼法制的思想基础君主掌握最高司法权司法与行政不分,行政官兼理司法维护封建特权和伦理纲常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基本不分实行纠问式诉讼,刑讯具有法定性具有慎刑狱的司法精神二、中国近现代刑事诉讼法制1、清朝末年的刑事诉讼法1906年,沈家本主持,编成《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采行公开审判制度、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近代精神的诉讼法典草案1909年,沈家本主持,重新编纂《刑事诉讼律》,但未及颁行,清朝灭亡1912.1—1912.3,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了三权分立制度,实行司法独立和审判公开的原则,提出“天赋人权,胥属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南京临时政府草拟了《中央裁判所官职令草案》和《律师法草案》,但只持续了3个月1912—1928,北洋政府时期将前清的《刑事诉讼律》改为《刑事诉讼条例》后于1922年1月施行,规定了法定起诉原则、简易程序、辩护制度和律师考试制度1927—1949,国民党政府立法院在继承北洋政府《刑事诉讼条例》的基础上,吸取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诉讼法制的基础上,于1928年颁布了《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施行法》,规定了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直接言词、自由心证、审判公开等多项原则,并实行四级三审制,第三审为法律审。2、中华民国的刑事诉讼法台湾“刑事诉讼法”简介1928年国民党政府公布了第一部刑事诉讼法;1935年重新修订公布;1967年该法第三次重新颁布;1968年、1982年、1990年、1993年、1995年、2003年分别作修订,总条文512条台湾刑事诉讼法兼收两大法系刑事诉讼制度,其主要原则和制度有:(1)审检分立原则;(2)不告不理原则;(3)当事人对等原则;(4)三审终审制度;(5)辩护制度;(6)奉行证据裁判主义;(7)采用自由心证

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刑事诉讼法制1949年2月,中共中央宣布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及其一切反动法律,各级人民政府的司法审判不再援引其条文1954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197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通过198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1996年5月15日,八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律师法》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律师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96年对1979年刑诉法的修改1、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合理内容2、赋予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3、完善了刑事审判制度4、增加了刑事审判简易程序5、兼顾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如:废除了收容审查,免予起诉制度6、改革了庭审方式,吸收了对抗制诉讼的合理格局1.确立了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与此相适应,取消了免予起诉制度,完善了不起诉制度,并在审查起诉与一审判决中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2.确立了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增加了立案监督程序和执行监督程序,完善了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系统。3.改善了辩护制度。将辩护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时间,由审判阶段提前到审查起诉阶段,并补充规定在侦查阶段,律师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主要内容4.改革了庭审方式,增加了合议庭的职责。该法取消了开庭前的实体审查,改革了法庭调查程序,实行控辩相衡对抗,法官居中裁判的方式。

5.废除了重罪从快的特别程序,增设了轻罪从快的简易程序。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迅速审判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程序的决定》,自1997年1月1日起废止,而同时增设了仅对部分简单轻微的一审案件适用的简易程序。6.取消了收容审查,完善了强制措施。该法在取消收容审查的同时,放宽了逮捕条件,增加了拘留对象,延长了拘留时间、明确了拘传,取得候审和监视居住等措施的条件与要求。7.明确了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加强了对诉讼参与人,尤其是被害人的法律保护。该法调整了公安司法机关的职能管辖范围,明确了公安司法机关各自的责任。同时赋予被害人当事人诉讼地位,增设了被害人将公诉案件转为自诉案件的诉讼程序。此外,还增设了诉讼代理人制度。2012年对《刑事诉讼法》再修改1、修改背景:

a.1999年和2004年我国均对宪法做了修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被载入宪法;b.1998年签署《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005年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刑事诉讼法》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c.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要旋律。2、修改体现的特点:a、社会关注度高b、修改幅度大c、注重科学立法3、本次修改的亮点a、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b、改革侦查程序,健全强制措施c、规范司法行为,遏制刑讯逼供d、完善辩护制度,扩大法律援助

e、健全审判程序,提高诉讼效率f、强化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2012年刑诉法修改的主要内容1.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不得被迫自证其罪的权利2.明确了控方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3.对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作出了具体规定4.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出了具体规定5.规定了证人、鉴定人、警察的出庭作证义务6.建立了证人、鉴定人的强制出庭作证制度7.建立了证人保护制度8.建立了证人的经济补偿制度9.完善了证据种类(鉴定结论—鉴定意见,+辨认、侦查实验笔录,+电子数据)10.建立了专辅助人制度一、证据制度的修改与完善1.将侦查阶段律师的地位提升为辩护人2.将指定辩护提前到侦查阶段,并扩大适用范围3.明确了辩护人的程序辩护职责4.强化了对律师权利的保护(1)规定辩护律师有权有权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通信(2)简化了律师会见的程序(3)强化了对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权利的保护(4)建立了中国式的证据展示制度(5)赋予辩护人申请调取证据的权利(6)赋予律师执业豁免权二、辩护制度的修改与完善1.对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微调2.明确了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的审查程序3.增加了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的义务4.对保证金数额的确定、存缴与退还做出了规定5.对监视居住规定了独立的适用条件6.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进行了规范7.强化了对被监视居住人的约束力度8.对逮捕的条件进行了具体化9.对拘留的执行程序进行了规范10.完善了审查批捕程序:强化了言词性、对抗性11.规范了逮捕的执行程序12.建立了对逮捕必要性的继续审查制度三、强制措施的修改与完善四、侦查程序的修改与完善1.赋予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提出建议的权力2.对诉讼参与人的申诉、控告权做出了具体规定3.规范了讯问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地点4.延长了传唤、拘传的时间5.规定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告知坦白从宽的规定6.建立了重罪案件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度7.建立了强制采样制度8.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应当接受司法鉴定统一管理9.对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作出了明确规定10.规定另有重要罪行重新计算羁押期限必须经上一级侦查机关批准11.规定侦查终结可以听取律师意见,书面辩护意见应当附卷五、审查起诉程序的修改与完善1.进一步强调审查起诉时必须听取各方,尤其是辩护方的意见2.将提起公诉的方式又恢复为全卷移送六、一审普通程序的修改与完善1.强化了庭前审查的实体性2.建立了审前会议制度3.规定法院判决应当对赃款赃物的处理作出规定4.对中止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5.延长了一审程序的诉讼期限七、简易程序的修改与完善1.扩大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2.明确规定了不得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3.改革了简易程序的审判组织4.规定法院应当确认被告人是否同意适用简易程序5.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被告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和辩护6.延长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期限八、二审程序的修改与完善1.强化了二审程序的开庭审理2.限制了检察院二审阅卷的期限3.对二审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的次数限定为一次4.延长了二审的审理期限九、死刑复核程序的修改与完善1.对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的处理方式作出了规定2.强化了死刑复核程序的言词性和对抗性十、执行程序的修改与完善1.规定被判处无期徒性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适用暂予监外执行2.明确了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机关3.强化了检察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4.明确了暂予监外执行的犯罪分子应当收监的情形5.规定了非法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律后果6.规定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由社区矫正机构执行7.强化了检察机关对刑罚执行程序的监督十一、建立了刑事和解程序十二、建立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十三、建立了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十四、建立了犯罪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课后阅读文献美国司法博览美国刑事司法史美国刑事诉讼简介美国法院设置及法官选任简介决斗的风俗秋审与朝审台湾地区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英美陪审团制度研究日本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动向人权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中国古代司法机构设置之变迁研究

课后作业一、古罗马时期的乌尔比安等学者发现并创立了哪些法律原则?二、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系统提出了哪些现代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确认了哪些刑事诉讼的基本国际准则?四、弹劾式诉讼具有哪些特征?五、纠问式诉讼具有哪些特征?六、现代辩论式诉讼模式又分为大陆法系国家的()模式、英美法系国家的()模式和以日本、意大利为代表的()模式。七、如何评价法定证据制度?八、1996年,我国修改《刑事诉讼法》时,更多地吸收了英美当事人主义的一些做法。请思考其原因何在?九、1996年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借鉴采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心证制度。对此,您如何评价?您认为我国今后在进一步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应否采用自由心证,其利弊何在?十、如何评价淄博市淄川区法院开发的“电脑辅助量刑系统”?十一、简述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和混合式诉讼模式各自的特征?十二、法定证据制度将证据分为()证据和()证据,()被视为证据之王。十三、自由心证是指在审理案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