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32份)-苏教版6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32份)-苏教版6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32份)-苏教版6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32份)-苏教版6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32份)-苏教版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课越州赵公救灾记\\\((对应学生用书))走近作者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嘉祐二年()进士,曾任通判、太守、中书舍人。留世《元丰类稿》《续元丰类稿》《外集》等。曾巩文章“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他认为作文章应注重“事理”,要“穷尽事理”。比较轻视辞章之文,而重视学术文章,尤重史传和碑志文。相关背景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赵公即赵抃,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所以京师中对他有“铁面御史”之誉。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政绩卓著。特别是在熙宁八年、九年吴越饥疫兼作之际,赵抃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富盛名。《宋史·赵抃传》载:“吴越大饥痉,死者过半。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他记录赵抃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抃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熙宁:北宋神宗),\\(赵顼的年号。))))\\\\\](\\\\(\(\\(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春),\\(秋时为吴国、越国的辖地。))))\(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大夫、越州知州赵公,在百姓还没有遭受饥荒之前,就下发文)\(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书询问下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灾民有多少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几家,和尚道士和士人)\(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吃不完的余粮登记在账簿上的,实存有多少,让各县呈文上)\(对,而谨其备。,报知州,并且谨慎地做好救灾的准备。)\\\[\\(\\\\(\(\\(赵公:赵抃(à)(-),\\(),字阅道,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官至参知政事,卒谥清献。赵公曾于熙宁七年()),\\(六月调知越州。苏轼作《赵清献公神道碑》也盛赞他在越州的政绩。))))\\\\\(\\\\(\(\\(前民之未饥:于民遭大饥荒之前。被:覆盖,遭遇。廪:原指仓库,此用),\\(作动词,赈济、供给粮食。沟防构筑:构筑渠道堤坝等水利城防工程。))))\\\\\](\\\\(\(\\(僦(ù):雇。所:处。募:征召,征集。羡粟:余粮。),\\(羡,多余。籍:簿籍。具存:实存。谨:谨慎,周密。))))\(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州县官吏登记百姓中孤老病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万一千九百多人上报。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粮,)\(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应当供给粮食三千石就停止。)\\\[\\](\\\\(\(\\(故事:旧例。岁廪:每年赈济。石:量词,),\\(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官府聚敛富户人家交纳及僧人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粮食,)\(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共得粮食四万八千多石,用它来补助救济的费用。)\\\[\\(\\\\(\(\\(公敛富),\\(人所输:))))\\\\\](\\\\(\(\\(官府聚敛富人交纳的粮食。),\\(佐其费:以补助赈济所费。))))\(使自十月朔,人,让百姓从十月初一开始,每)\(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小孩子每天领半升。)\\\[\\](\\\\(\(\\(朔:旧历每),\\(月初一。))))\(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拥挤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蹂:拥挤践踏。),\\(异日:不同日。))))\(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他又担心他们将要流亡,于是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让他们各自到方便的地方领取,并通)\(以去其家者勿给。,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以便受之:就其方便处),\\(领受。去其家:离家(逃荒)。))))\(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寓:),\\(住。))))\\\\\](\\\\(\(\\(任以事:让他们担),\\(当赈济的事务。))))\(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不能养活自己的人,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供应。)\\\[\\](\\\\(\(\\(具:),\\(措施。))))\(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对能够自己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通告富人,不)\(得闭粜。,能关闭店门停止卖粮。)\\\[\\](\\\\(\(\\(闭粜(à):关店停止),\\(卖粮,指囤积居奇。))))\(又为之,赵公又替他们)\(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调出官粮,共有五万二千余石,按低价卖给百姓。)\\\[\\(\\\\(\(\\(官粟:官府),\\(仓库储备))))\\\\\](\\\\(\(\\(之粮。平其),\\(价:低价。))))\(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到方便)\(如受粟。,的地方去领取粮食。)\\\[\\](\\\\(\(\\(籴(í):买粮。自便如受粟:像),\\(领取粮食那样得到方便。))))\(又僦民,又雇用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钱,又与粟再倍之。,给工钱,又给他们两倍的粮食。)\\\[\\](\\\\(\(\\(完城:修缮城防。计其佣),\\(与钱:统计工日,发工钱。))))\(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有愿意借贷款的老百姓,告诉富人尽量贷给他们,等庄稼成熟,)\(官为责其偿。,由官府替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民取息钱者:借用有利息的),\\(钱的百姓。纵予之:尽可能))))\\\\\](\\\\(\(\\(地借给他们。官为责其偿:),\\(官府替债主责成债户偿还。))))\(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第二年春天,瘟疫非常严重,赵公便设置诊所,安置患病)\(之无归者。,而无家可归的人。)\\\[\\](\\\\(\(\\(病坊:收容病人的病),\\(房。处(ǔ):安顿。))))\(募僧二人,属,招募两位僧人,委托他)\(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们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凡是那)\(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些不幸死去的,让招募的僧人就地随即埋葬。)\\\[\\](\\\\(\(\\(在处:就地。),\\(瘗(ì):埋葬。))))\(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应当停止,)\(是岁尽五月而止。,这一年发放到五个月才结束。)\\\[\\](\\\\(\(\\(尽三月当止:满三),\\(个月就应当停止。))))\(事,救灾工作中)\(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有权宜从事、不符合常规条文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任,不以累其属。,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事有非便文者:救灾工作中有权宜),\\(从事、不合常规条文的。累:连累。))))\(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好处的,大多立即施行。)\\\[\\](\\\\(\(\\(便(à)宜:(对救灾)有利。),\\(多辄行:大多马上准行。))))\(公于此时,蚤夜,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心劳神)\(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精力疲惫也没有稍微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亲自处理。)\\\[\\](\\\\(\(\\(蚤:同“早”。少:同“稍”。),\\(细巨:大小。))))\(给病者药食,多出,供给病人药品和饮食,常常是他自)\(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己掏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够避免辗转流亡死去,即)\(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罹(í):遭),\\(受。转))))\\\\\](\\\\(\(\\(死:流离辗转而死。),\\(敛埋:入殓掩埋。))))\(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当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疫,)\(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被:覆盖,遍及。),\\(饥馑:饥饿。))))\\\\\](\\\\(\(\\(疾疠:染),\\(上疫病。))))\(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皇上望着东方忧愁劳神,州县推广布施皇帝的)\(恩,人人尽其力。,恩德,人人都尽自己的力量。)\\\[\\](\\\\(\(\\(推布上恩:推广布),\\(施皇上的恩德。))))\(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赵公抚慰百姓所做的一切,使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拊(ǔ)循:),\\(抚慰。))))\(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用来经办救灾、安定百姓的措施,始终周到细致,)\(无不备者。,没有一点不完备的。)\\\[\\](\\\\(\(\\(所以经营绥辑:经营安排的措施。),\\(委曲纤悉:周到细密,无微不至。))))\(其施,他救)\(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灾虽然只在越州施行,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灾害)\(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的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做好准备。)\\\[\\](\\\\(\(\\(沴(ì):灾气。治),\\(世:太平之世。))))\(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所考虑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习而还要去做,与那些)\(素得之者,则有间矣。,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先事而为计:早作准备。),\\(间(à):较大差距。))))\\\\\](\\\\(\(\\(不习而有为:不熟习而去做。素得),\\(之:平时注意学习,得于日常经验。))))\(予故采于越,得,我所以特意到越地采访,收)\(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哪里)\(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仅仅是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也是使后来)\(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需多长时间就)\(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能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影响眼前呢?)\\\[\\](\\\\(\(\\(采:访询。识:同“志”,记载。推公之所已试:推行赵公),\\(所已试而行之有效的。科条:救灾的具体条规、办法。))))\(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赵公在元丰二年凭着大学士的官职又添加太子少保的)\(致仕,家于衢。,官衔告老退休,在衢州家居。)\\\[\\](\\\\(\(\\(致仕:),\\(退休。))))\(其直道正行,他在朝廷中做官时)\(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正直的事迹、在平时生活中待人接物的和乐平易的德行,)\(此不著。,在这篇文章里就不记载了。)\\\[\\(\\\\(\(\\(直道正行:正直的事迹。“道”和),\\(“行”互文,都指实践。岂弟:))))\\\\\(\\\\(\(\\(同“恺(ǎ)悌(ì)”,和乐平易。实:政治上的实绩。此不著:这篇文章),\\(里不记载。著,记载。作者说对赵公其他方面的美德不谈,实际上这))))\\\\\](\\\\(\(\\(句话正是表扬),\\(赵公之为人。))))\(著其荒政可,这里只是记载他可以让后人学习的救荒的)\(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措施政绩,作为《越州赵公救灾记》。)\\\[\\](\\\\(\(\\(荒政:救荒的措施政),\\(绩。师:学习,效法。))))文意感知本文通过详细记载赵公越州救灾的始末,总结了救灾的经验,歌颂了赵公关心民瘼的精神,并号召其他官吏以赵公为榜样,表现了作者“民为贵”“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思维导图\\\(越,州,赵,公,救,灾,记)\\\{\\(\\\\(第一部分():写灾前准备。,第二部分(~):写救灾措施。,第三部分(~):写赵公救灾中的品德和,救灾措施的意义。,第四部分():交代写作缘由。))\\\((对应学生用书))一、通假字.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 同“嘱”,译为“委托”.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同“早”,译为“前”同“稍”,译为“稍稍”.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同“殓”,译为“装殓”.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同“抚”,译为“抚慰,安抚”.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同“志”,译为“记载”.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同“恺悌”,译为“和乐平易”二、古今异义.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古义:是“旧例”、“先例”的意思今义:指运用通俗口语描写人物或事件、具有生动情节的文学体裁.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古义:这里是指对救灾有利今义:是方便合适、便利。读àí,与á·不同三、一词多义.有\\\{\\(\\\\(①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相当于“又”,②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动词,跟“无”相对)).所\\\{\\(\\\\(①灾所被者几乡,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②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量词,处,③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名词,处所,地方,④令无失所恃,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跟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与\\\{\\(\\\\(①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动词,给,②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介词,和,跟)).且\\\{\\(\\\\(①忧其且流亡也,副词,表时间,可译为“将”、“将要”,②其科条可不等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连词,表并列关系)).为\\\{\\(\\\\(①为书问属县,读é,动词,写,作,这里的意思是“下发”,②计官为不足用也,读é,动词,是,文中可不译出,③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读è,介词,给,替,④为粟粟之所,凡十有八读é,动词,设置,⑤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读é,动词,费,用)).之\\\{\\(\\\\(①前民之未饥,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②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代词,指代前面的“沟防构筑”,③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④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结构助词,用在中心词与后置定语之间)).者\\\{\\(\\\\(①灾所被者几乡,助词,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后面,指代人或事物,②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助词,用在后置的定语后面,③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助词,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后面,指代人或事物,④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助词,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后面,指代人或事物)).于\\\{\\(\\\\(①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或“到”,②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③灾未有巨于此也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以\\\{\\(\\\\(①使各书以对,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也可不译。,②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连词,表承接兼目的关系,用法相当于“而”,③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介词,前“以”:“根据、凭”;后“以”:“把”、“给”,④不以累其属介词,因为,⑤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介词,表凭借,凭借……身份)).而\\\{\\(\\\\(①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②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③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④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才”,⑤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却”、“但是”、“可是”))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名词作状语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面向东()名词作动词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家于衢安家五、文言句式.判断句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用副词“皆”修饰,表示判断).省略句()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动词“属”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即“僧”)()令无失所恃。(动词“令”的后面省略宾语“其”,指那些病人)()不以累其属。(介词“以”的后面省略宾语“之”,指“事有非便文者”).状语后置句()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介宾短语“于籍”作动词“书”的状语,后置)()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介宾短语“于境”作动词“寓”的状语,后置)()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介宾短语“以视医药饮食”作动词“属”的状语,后置)()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家于衢。(介宾短语“于衢”作活用动词“家”的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句()民能自食者有几。(用助词“者”作后置定语的标志)()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用助词“者”作后置定语的标志)()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用助词“者”作后置定语的标志)()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用助词“之”“者”作后置定语的标志)()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用助词“之”“者”作后置定语的标志)()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数词“二”作“僧”的定语,后置)\\\((对应学生用书)).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灾,而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救灾,却从救灾之前开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对人物进行总体勾画,给读者以总的印象,突出人物品德:遇事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卓识。同时,从接连七问中也看到了赵公的忧心如焚。()使救灾的记叙更加完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赵公从哪些方面去安排救饥、救疫工作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么样的赵公?明确:工作安排救饥()忧领粮秩序混乱——男女分开严谨周密、细致深入的工作作风和忧民爱民的品格()忧百姓流亡——广设救济点()忧官吏不够——聘离职官员()虑能自食者——令富人开仓()虑需举债者——令富人放债救疫()忧疾病无归者——为病坊,属人照顾()忧死无葬者——就地安葬.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试简析。明确:文章结尾既交代了写作的缘由,又补充介绍了赵公其他方面的品质、修养。正是因为赵公为人正直、厚道,所以才会在救灾过程中时时体恤百姓,关爱百姓。作者在这段中明确了自己的写作目的:供后人救灾时借鉴学习。.本文描写赵公救灾,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明确:本文描写赵公救灾,是希望所有官员都来学习赵抃勤政爱民的优秀品行。而赵抃救灾恰是作者曾巩匡时救世、推利天下的政治理想的体现。曾巩通过对赵抃的赞赏,表达了自己所追求的民本思想。写法鉴赏.以史家的笔法有详有略地叙述“九月”“十月朔”“明年春”等时间的交代和呼应,使叙事条理十分清楚。写救灾措施,详写“救饥”,略写“救疫”。有详有略地记叙,使行文简练,重点突出。.对比手法的运用如第二段和第四段中,作者以一个“故事”、一个“法”,同赵抃的做法相比,突出了赵抃救灾突破常规的做法和高尚的人品。.纡徐曲折的笔法如第五段,虽直接写出了救灾之巨——吴越诸州县死了近一半人,对于当时的吏治却不能直接指责,而说天子忧劳,官吏尽力;同时特别指出了越州治下的百姓,“尤以为得其依归”,即以在赵抃治下为幸。事实上,曾巩是以“死者殆半”的事实,曲折地指责了其他州县的救灾工作不力。素材挖掘赵抃直言敢谏,“弹劾不避权幸”,素有“铁面御史”之称,“平生不治赀业,不畜声伎”(《宋史·赵抃传》)。从《越州赵公救灾记》中,我们知道了“父母官”赵抃事无巨细地了解灾情,一一拿出切实可行的救灾措施,立即付诸行动,使“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深刻感受到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民本主义思想、精神。在这种思想精神指导下任劳任怨的为吏之道更值得关注。任劳,是赵抃为了救灾,“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任怨,是在救灾中“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在灾疫横肆的特殊情况下,为了百姓疾苦,敢于打破僵死的陈规惯例,即所谓“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等,并坦然为之承担责任。这与千百年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昏官庸吏,不啻天渊之别。[应用角度]人类自诞生起,就从未间断过与灾害作斗争。不论在哪个朝代,都会有天灾,也不论在哪个朝代,或清明或黑暗,总的说来,都会有“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而又能想到“野有饿莩”的官吏。赵抃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些官吏们具有“民本”的思想,懂得并且能够做到“以民为贵”;他们救灾的工作细致周到,富有成效。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而他们的为官之道、为民之心更值得褒奖与发扬。这则素材可用到“民本”“担当”“为官”“效率”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对应学生用书))(时间:分钟分值:分)一、基础达标(分,选择题每小题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属以视医药饮食 属:委托.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籍:登记.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经营:谋划.乐为之识其详 识:记述解析:选项,籍:簿籍。.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以若所为,求若所欲.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解析:选项,均为介词,替。项,目的连词,来;介词,凭借;项,代词,代一升粟;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项,指示代词,那;句首发语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解析:选项,累,读ě,连累,这里的意思是因为救灾工作中有权宜从事、不合常规条文的事情而去牵连下属,使下属也受到损害。项,“蚤”同“早”,“少”同“稍”;项,“识”同“志”,记载;项,“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灾未有巨于此也.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王尝语暴以好乐.洎牧以谗诛.古之人不余欺也解析:选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项,定语后置句;项,被动句;项,宾语前置句。.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一篇调查记,记叙赵抃在越州救灾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开篇简叙救灾前的调查,赵抃先行下文所属各县,询问与救灾有关系的六件事。.作者没有停留在具体事实的交代上,叙中有议,表彰了赵抃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文章不循常法,将广为收集的救灾琐碎诸事,不作裁减,逐一写来,有条不紊。解析:选项,“不作裁减”错,应为“作了精心裁减”。.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译文:()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译文:()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译文:答案:()(赵公)担心他们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赵公)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亲自处理。(文言文翻译评分标准:每个分句一分,该分句所有知识点翻译正确才能得分。)二、能力拓展(分,选择题每小题分)(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雪屋记[明]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于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年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 尚:推崇.今又济之以雪 济:加上.以屋名雪,讵不韪欤 韪:正确解析:选项,造:拜访。.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而因之 .则为所.以乎之 .且于所解析:选首先要依据原文,理解句意,前半句应该理解为“圣人建造房屋居住”,因此选项锁定在或,表示承接关系或目的关系。然后分析后半句,“冀”意思是“希望”,句意应是“希望能免除这两样忧患罢了”。联想《逍遥游》中“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可知虚词“乎”正确。故得出答案为。.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解析:选解答文言断句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首发语词、句间停顿词和句末语气助词,一是充当语句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如文中的“者”“也”后面要断开,虚词“则”前面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通过分析句意关系,在选项中做比较,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穷而在下”和“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应该是独立的两个意思,所以排除、选项;选项“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中“而有成物之心”,虚词“而”表明句意应该是紧密联系的,“而”前应停顿,其后不能断开,因此答案应为项。.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简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者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解析:选项,由原文“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可以知道,作者认为大雪有孕育生机、弭除灾祸的作用,而不是因为孕育生机而弭除灾祸。.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分)译文:()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分)译文:()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分)译文:答案:()(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参考译文:··················································教师用书独具吴地有一位读书人叫徐孟祥,(他)读书写文章,志向远大,品行高洁,在光福山中安家。跟着他学习和向他请教的人很多,他的名声在郡国默默地流传。士大夫们到西山游玩,一定会到他家拜访他。徐孟祥曾经盖了几间房屋,上面盖着白茅,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是用白土刷墙壁,房子就好像雪屋一样。(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范阳的卢舍人用古隶书写了匾额,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冬神当令,草木消失,天地闭塞,冬天来临。天地积累阴冷的气息,空气潮湿就会下雨,天气寒冷就会下雪,雪缓缓而下,千里之地一片雪白,山林大地全都被雪覆盖。万物埋没在雪中,什么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