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教育点: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使他们受到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知识点: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赏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训练点: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勾划、独立品味、讨论汇报、感情朗读、背诵积累、诗文创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学习课文。创新切入点: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辩论;激励学生创作诗文赞美林海;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创新精神。教学重点: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进行积累。教学准备:1、引导学生广泛收集林海的诗文、图片资料。2、剪辑编制反映林海之美的录相片。3、制作投影课文优美片段的文字课件。教学过程:1、回忆美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9课。请想一想,老舍先生笔下那莽莽苍苍的林海是怎样的?学生简要回答。师:大家想亲眼看一看林海吗?(播放录像。)2、感知美(1)学生看录像,教师现场解说。(2)小结过渡:林海的确很美!(板书:美)3、寻找美(1)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请同学们带着爱美的心,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最美的小片段。你们找,我也找,咱们比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2)师:谁找的小片段最美?生:读一读。(3)师:看来,同学们的火眼金睛还真能发现美!不过,我找的才是最美的。(师朗读写人的小片段。如已经有学生读过,教师就主动与该同学联合起来学习。)4、品味美师:服气吗?不服气?那愿意认真品味之后来跟我辩论吗?好!请参考提示,认真品味。注意,一定要展开创造性想象,你们品,我也品。咱们等着瞧!品读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段,参考以下提示品读欣赏:A、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是美的?B、这个小片段的关键词是哪些?它们分别让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C、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生:仔细品读。5、讨论美(1)教师辅助、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岭、林、花、木的四个小片段进行辩论发言。每个小片段的引导程序大体如下。①根据学生发言,灵活地出示文字小片段。师:这个小片段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是美的?你品味想象到了什么?②启发同学补充。师:还有谁品味了这个小片段的?谈谈自己的意见,好吗?③过渡、激励。在各个小片段的讨论学习过程当中,教师灵活地指导全体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全面欣赏林海的美。(2)教师根据课文描写人之美的.小片段组织辩论发言。(也可以灵活地穿插在上面四个小片段的讨论之间。)①启发学生"帮忙"。师:谁跟我品味的是同一片段,愿意帮我说说吗?②教师补充发言。师:点缀在莽莽林海当中的市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是兴安岭兴国安邦的体现,是林海人民在愉快的劳动歌声中创造的!③激励、过渡。师:怎么样?我找的片段美得和谐,美得深刻,不是最美的吗?咱们辩论的胜负如何?后面还有两局比赛,我们可要决一雌雄!重点讨论的五个小片段如下。岭: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林: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花: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木: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恰好与广厦、良材。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人: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6、总结美(1)形成板书。师:(指板书)同学们,从刚才的品味和辩论中,我们知道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木、人都很美。请看:它们的美有没有联系?林与花有没有?花与木有没有?……(一边指点一边连线。)(2)小结课文。师:兴安岭的岭、林、花、木、人的美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一起的美,使兴安岭美得那么灿烂,那么实在!她就像一颗装点我们美丽祖国的星星!(3)理解"兴国安邦"。师:难怪作者说,兴安岭具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同学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吗?7、赞赏美(1)学生练读。师:下面,进行第二局比赛。就是通过优美片段的朗读来尽情地赞美林海。谁朗读赞美得最有吸引力,谁就是冠军!当然,能够通过背诵来赞美的,更是冠军!请同学先练一练。(2)学生诵读。师:谁最先来赞美?能读就读,能背就背!(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一个个冠军。请他们昂首挺胸地站着。)(3)教师表演读。师:我也想当冠军!可以表现一下了吗?(教师读,学生评。)(4)学生齐读重点文段。师:刚才,我们选出了班上的个人冠军。现在看看,我们这个集体能不能当冠军?请齐读课文第三、四节,能背诵的同学还可以背!(5)激励、过渡。师: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堪称冠军!8、创造美(1)师生同时创作诗文。师:我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林海吗?好!请参考课文的优美词句和自己收集的诗文、图片资料,为兴安岭写几句赞美的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你们写,我也写,咱们进行第三局比赛!(学生写在印着精美图片的作业纸上,教师用电脑写作。)(2)学生展示,教师引导赏析得意之作。(3)教师展示,请学生赏析。9、憧憬美师:同学们想去林海旅游吗?能实现吗?老师认为完全有可能!现在,教你一个绝招:自己先把课文最美的两个自然段背下来,然后,在父母面前把林海尽情地赞美一番,打动他们的心,争取让爸妈明年暑假带你进到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去踩踩那里的松针,摸摸那里的古木……这就是今天的家庭作业。评析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全人"意识和创新意识,做到了立体化。创新的层次定位很准确。简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节课深入研究品味重点片段的前提。欣赏录像是前一个环节的延伸,又是后一个环节的基础,可以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学生的独立学习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巧妙地"点火扇风"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品读提示独具匠心。一个"品"字的运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审美心理,符合本文的文体特征。提示的内容颇具启发性和层次性。根据学生的有效活动组织教学是课堂创新教学的显著特征。此环节由学生提出讨论学习的内容,由师生共同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参与很巧妙,绝无喧宾夺主之嫌。师生平等地参与比赛是崭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的体现,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手段。"教材无非是例子。"把师生精心选择的重点片段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能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按照段落顺序串讲课文的格局,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巧妙创新。这是新的教材观的体现。此环节可以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此,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板书设计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诵读训练方式新颖独特,行之有效。究其实质,是因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主体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的职责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这是不无道理的。创造是教学的永恒主题,师生同台竞相创造是课堂创新教学的至高境界。该环节巧妙地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的精髓: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总评:这个教学设计从四个方面体现了语文。1、教学目标立体化。创新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而"人",是大写的"人",丰满的"人",立体的"人"。所以,语文课堂创新教学必须做到教学目标立体化,必须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在有意训练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得到主动提高。这堂课,贯穿全过程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三局比赛。这比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他们竞争合作与民主平等的意识,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语言文字,能够从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立体化。2、教学内容生活化。课文必须经过生活化的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例子的功能。这堂课的设计,从学生生活与课文内容的结合点切入,较好地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整堂课,学生不是呆板地学课文,而是转换角度,围绕林海的美与教师展开比赛。这种转化,并非雕虫小技,而是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下的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过程。3、教学过程美育化。世界上,美的力量最大;美育的效果最好。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化,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并创造美,从而全方位地提升他们的素质,实现教学的全面创新。这堂课,时时处处都在围绕"美"组织教学,完全实现了教学过程的美育化。4、教学方法主体化。这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学着眼,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精心安排了有条理、有层次、有情趣的自读自悟、辩论发言、诵读比赛和诗文创作等内容。这些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学方法的主体化。《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2、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具准备:投影、录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随着老舍爷爷一起初步了解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知道作者在进入大兴安岭前总以为—()。当走进大兴安岭后,作者的感受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汇报。学生板书:亲切舒服2、请你告诉大家,作者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岭林花二、学习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感情:(一)自由朗读课文中描写“岭、林、花”三方面的内容,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做上记号,并美美地读一读,发现不明白的地方打“?”(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二)合作学习: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地方美美地读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听,也可以读给你的好朋友听,读完后还要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听的同学可以补充意见或评价,有问题也可以请教同学帮助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了解学情,适当点拨)(三)大组交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生生互助,品读赏析,体会感情。1、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相机板书:岭:多温柔林:绿如海花:多美丽2、品味词句,体会感情:学生汇报过程中,抓主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美美朗读,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方式: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读,赛读。适时背诵有关语句。3、播放录像,欣赏美景。(边欣赏边请同学上台解说)以上三步交替进行。(四)默读6、7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同时给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汇报:学生自己质疑,生生解疑。重点体会:(1)美丽与建设的关系。(2)美丽与兴国安邦的关系。三、总结:请你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四、作业:1、背诵课文。2、给美丽的大兴安岭写解说词。《林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林海就是指美丽的大兴安岭。那么,大兴安岭为什么被称为林海呢?谁来根据板书说说看:板书:岭多13、林海林多花多2、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三个部分!二、学习“岭”1、先请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细细体会:岭是怎样的?2、岭的哪一个特点你印象最深?再读课文,感受一下!3、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岭的温柔,划出有关的句子。4、一位置讨论:从这些句子中,你是怎么体会到岭的温柔这个特点的?讨论——读句——谈感受——再读——欣赏美5、小结:从同学们的体会,我们体会到了岭的温柔。在句式上,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岭的温柔。板:句子表达方式6、幻灯出示: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不厌那么多条岭。(1)自由读,比较不同。(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4)再次读读,体会美。7、找找作者在表达上,还有哪些地方突出了岭美?8、自然段朗读指导!三、学习“林”部分1、读读这个部分。2、用同样的'方法尝试学习这个部分:划句子——读句子——谈感受——朗读——欣赏美3、句式体会:幻灯出示: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1)自由读,比较不同。(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4)再次读读,体会美。4、小结:大兴安岭绿树万顷,犹如碧波滚滚,的确是林海,真美啊!下面让我们用朗读再来领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 -中建大商务管理低成本运营
- 2024年直联式真空泵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消防栓使用方法介绍
- 2019湘美版 高中美术 选择性必修1 绘画《第三单元 主题性表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2024届贵州省罗甸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数学试题
- 参赛选手合同范本
- 槟榔租赁合同
- 北京市建筑工程总包合同
- 马口铁包装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敏感元件及传感器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书
-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解读课件
- 中西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开大学
- 走进民航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硕博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完整版电子课件
- 物资、百货、五金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入河(湖、库)排放口分类与管理导则
- 培训机构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
- 公益体育彩票宣传知识讲座
- 内科学第九版糖尿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