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661-2024 黄淮稻麦轮作区灰飞虱测报和防控技术规程_第1页
DB41-T 2661-2024 黄淮稻麦轮作区灰飞虱测报和防控技术规程_第2页
DB41-T 2661-2024 黄淮稻麦轮作区灰飞虱测报和防控技术规程_第3页
DB41-T 2661-2024 黄淮稻麦轮作区灰飞虱测报和防控技术规程_第4页
DB41-T 2661-2024 黄淮稻麦轮作区灰飞虱测报和防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20CCS

B

16

41 DB41/T

2661—2024黄淮稻麦轮作区灰飞虱测报和防控技术规程

发布

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41/T

2661—2024 前言

.................................................................................

II1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系统调查

...........................................................................

15 大田普查

...........................................................................

36 主要天敌调查

.......................................................................

47 测报灯诱虫

.........................................................................

48 预测预报

...........................................................................

59 防控措施

...........................................................................

510 资料收集、汇总

....................................................................

7附录

A(资料性) 灰飞虱、天敌调查及防治记载表.........................................

8附录

B(资料性) 灰飞虱卵发育进度简易分级及卵被寄生特征..............................

15附录

C(资料性) 灰飞虱在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历期........................................

16附录

D(资料性) 灰飞虱发生程度分级..................................................

17DB41/T

2661—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疫站。媛、康国强、张清军、冯岩、张金虎。IIDB41/T

2661—20241 范围查、测报灯诱虫、预测预报、防控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黄淮稻麦轮作区灰飞虱测报和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植物保护机械

虫情测报灯GB/T

15794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稻麦轮作周年水稻与小麦轮作的一种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3.2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物及禾本科杂草。3.3低龄若虫灰飞虱初孵至

3

龄(含

3

龄)的若虫。3.4高龄若虫灰飞虱

4

5

龄若虫。4 系统调查4.1 麦田调查4.1.1 调查时间4.1.1.1 越冬期的捕虫网,以0.5

步速,摆幅1

的捕虫网,以0.5

步速,摆幅1

m左右,扫网来回算1次,共扫10次(约3

m

),观察统计虫量,根连拍3盘虫量之和作为1

m灰飞虱越冬期调查在11月至翌年2月,每月中旬调査1次。4.1.1.2 发生期灰飞虱发生期调查在35月,每10

d调査1次。麦田一代灰飞虱卵量调查在越冬代成虫发生高峰期(一般为3月中下旬)后开始调查,每5

d1次,连续调查34.1.2 调查田块在灰飞虱常发区,选择相距1000

m以上的免耕撒播和翻耕耧播麦田各3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1固定为系统调查田。4.1.3 调查方法4.1.3.1 挖土样法适用于月和1月灰飞虱不活跃期,每块系统调查田棋盘式取样,每块田取10个样方,每个样方挖土15

cm~20

cm

×

15

~20

cm

10

,包括1穴稻桩和周围的麦苗。将挖取的土块和植物装入塑料袋扎口,带回室内放置在20℃条件下,待到灰飞虱恢复活跃状态(一般24

h)后,稻桩朝下拍打土块于白瓷盘中,对灰飞虱计数。根据挖土取样面积,乘以系数,折算成每亩虫量,将结果记入附录A表。4.1.3.2 扫网法适用于112月和3533

2据扫网面积,折算成每亩虫量(越冬期数值再乘以系数A表。4.1.3.3 盘拍法10228

×

cm的白搪瓷盘作载体,查虫时将

cm盘边轻轻插入麦丛,下缘紧贴麦丛基部,快速拍击植株中下部,2虫量,乘以667折算成每亩虫量,将结果记入附录A表A.3。4.1.3.4 剥查法2025BA表A.4。4.2 稻田调查4.2.1 秧田调查4.2.1.1调查时间秧苗3叶期始至拔秧前止,每10

d调查14.2.1.2 调查田块选择水稻秧田3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0.5亩,固定为系统调查田。每块系统调查田釆用对角线

5

点取样,每个样点面积约

1

m

每块系统调查田釆用对角线

5

点取样,每个样点面积约

1

m

,釆用定点扫网法,选用口径为

33

12个样点,每点取2丛,每块田查24丛,将24丛虫量之和作为1

m

虫量(按每亩16000丛水稻计算);每块水稻直播田选取10个点,每点拍取2盘,将盘虫量之和作为1

m

虫量,盘拍方法同4.1.3.3。分别记录拍取的灰飞虱成虫和若虫数量、成虫性别、若虫龄期,将所得1

m

虫量乘以折算成每亩虫量,将4.2.1.3 调查方法2

1

m

1

5

成每亩虫量,将结果记入附录

A

。4.2.2 本田调查4.2.2.1 调查时间移栽田从移栽后15

dd调查1次。4.2.2.2 调查田块选择移栽田和直播田各3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1亩,固定为系统调查田。4.2.2.3 调查方法4.2.2.3.1 盘拍法222结果记入附录A表A.3。4.2.2.3.2 扫网法适用于直播水稻分蘖初期至拔节期调查,方法同,观察记录成虫和若虫数量、成虫性别、若虫龄期,折算成每亩虫量,将结果记入附录A表。5 大田普查5.1 麦田普查5.1.1 普查时间35月中下旬)时各进行15.1.2 普查田块选择当地播期、品种或长势不同的麦田,每种类型田普查3块以上。5.1.3 普查方法按照“4.1.3.3”灰飞虱盘拍法进行普查,统计成虫和若虫数量,将结果记入附录A表A.3。5.2 水稻秧田普查5.2.1 普查时间DB41/T

2661—2024当水稻秧田系统调查进入灰飞虱成虫发生高峰期(通常在6月上旬)时进行1次。5.2.2 普查田块选择当地播期、品种或长势不同的秧田,每种类型田普查3块以上。5.2.3

普查方法按照“4.2.1.3”秧田系统调查方法进行普查,统计成虫和若虫数量,将结果记入附录A表A.2。5.3 水稻本田普查5.3.1 普查时间当水稻本田系统调查虫量达到发生高峰期(通常为7月上中旬和9月中下旬)时各进行15.3.2 普查田块选择当地播期、品种或长势不同的水稻本田,每种类型田普查3块以上。5.3.3 普查方法4.2.2.3”

结果分别记入附录A表A.2和A.3。6 主要天敌调查6.1捕食性天敌调查选择11次系统调查进行1,有条件时区分蜘蛛种类,将结果记入附录A表。6.2 寄生性天敌调查在灰飞虱各代成虫发生高峰期,抽查灰飞虱成虫及高龄若虫各100头,目测被螯蜂寄生的灰飞虱数量,计算寄生率,将结果记入附录A表A.5。7 测报灯诱虫7.1 测报灯类型选用植物保护、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推荐使用的符合GB/T

7.2开灯时间灯。7.3 观测方法飞虱等种类和性别,按照GB/T

15794的方法计数。同时记录开灯时的天气状况,将观测结果计入附录A表A.6。

S

=

S

=

∑ 𝐶𝑛𝑖=1

𝑖8 预测预报8.1 发生期预测法(参见附录C)进行灰飞虱发生期预测。8.2 发生量预测综合分析做出灰飞虱发生量预测。8.3 发生程度分级根据亩均灰飞虱的发生量分为5级,分级标准参见附录D。亩均虫量计算公式如式(1):𝑛 ……(1)式中:S

——平均每亩虫量;n

——总调查田块数;Ci——第i块调查田虫量数值。9 防控措施9.1 小麦播种期9.1.1 合理轮作或改变耕种方式越冬基数。9.1.2 药剂拌种按照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选用中国农药信息网登记的农药或植物保护、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推荐使用的新农药,按产品说明书上的方法进行拌种,将用药情况和防效记入附录A表A.7。9.1.3 合理施肥过早。9.2 小麦中后期9.2.1 防治适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麦田1代灰飞虱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是麦田灰飞虱的防治适期。9.2.2 防治指标灰飞虱低龄若虫达到1500头/m

(100万头灰飞虱低龄若虫达到1500头/m

(100万头/亩)时,进行防治。灰飞虱和水稻病毒病发生严重的稻区,可用~目防虫网或35

g~

无纺布覆盖育秧,阻29.2.3 防治方法按照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选用中国农药信息网登记的农药或植物保护、农业技术推广部点,结合当地天气情况和风向风速,调整施药量和飞行参数。将用药情况和防效记入附录A表A.7。9.3 水稻秧田期9.3.1 药剂拌种参照“9.1.2”进行药剂拌种,将用药情况和防效记入附录A表。9.3.2 物理防治2断灰飞虱和病毒传播途径。9.3.3 移栽前喷施“送嫁药”在水稻移栽前3

d~5

d,选用中国农药信息网登记的农药或植物保护、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推荐使用的新农药,按产品说明书上的方法防治灰飞虱,将用药情况和防效记入附录A表A.7。9.4水稻本田期9.4.1 农业防治9.4.1.1 适宜密度常规稻每亩种植1.5~1.71~1.2距约30

cm,株距13

cm~

cm。9.4.1.2 合理水浆管理防止田间长期积水,浅水勤灌,适时搁田,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创造不利于灰飞虱发生的条件。9.4.2 生物防治9.4.2.1种植显花植物在田埂、地头种植芝麻、大豆等植物,或在田边保留花草和撒种花草等,为天敌提供蜜源或栖境,保育天敌种群,增强天敌的控害功能。9.4.2.2 稻田养鸭移栽后15

d至水稻抽穗前,每亩放14~15只雏鸭,对灰飞虱有较好的防控效果。9.4.2.3 生物农药的方法进行防治,将用药情况和防效记入附录A表。9.4.3化学防控灰飞虱低龄若虫达到600头/m

(灰飞虱低龄若虫达到600头/m

(/亩)时,进行防治。9.4.3.1 防治适期7月中下旬水稻分蘖末期和9月中下旬水稻灌浆期,稻田灰飞虱各有1个发生高峰期,在其低龄若虫发生始盛期是稻田的防治适期。可有效降低灰飞虱危害和减少迁入冬小麦田的越冬虫量。9.4.3.2 防治指标29.4.3.3防治方法参照“9.2.3”防治方法,注意轮换用药。将用药情况和防效记入附录A表A.7。10 资料收集、汇总10.1 调查资料对麦田、水稻田灰飞虱发生情况进行记录、汇总,总结发生特点,并分析原因。10.2 防控资料对麦田、水稻田灰飞虱防控情况和防效进行记录,汇总,总结防控效果。

1-/////////10/

2-/////////10/

DB41/T

2661—2024

附 录 A(资料性)灰飞虱、天敌调查及防治记载表灰飞虱挖土样法见表A.1、灰飞虱扫网法见表、灰飞虱盘拍法见表A.3、灰飞虱田间卵量及发育调查见表、灰飞虱天敌调查见表、灰飞虱灯诱法调查见表A.6和灰飞虱防治记载表见表。表A.1 灰飞虱挖土样法调查记载表

1-/////

2-/////

3-/////

4-/////

DB41/T

2661—2024表A.2灰飞虱扫网法调查记载表

1-/////////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0

24

DB41/T

2661—2024表A.3灰飞虱盘拍法调查记载表 10/////////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DB41/T

2661—2024表A.4灰飞虱田间卵量及发育调查记载表 112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