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分析八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班级准备出一期民俗主题的黑板报,下面是小豫为“诗文民俗话清明”栏目撰写的宣传手册,请阅读并完成问题。作为节日的清明,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介子推劳苦功高,重耳做了国君后重赏功臣时却忘了介子推。后来晋文公想起来就按照礼数亲自去请他,介子推却背起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想把介子推从山上请下来,可山中树木葱郁,不好找寻,有人就出主意①(窜撺)掇晋文公放火烧山,用烟将介子推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母子一起抱树而死。第二年的此日,晋文公在坟前静②(穆慕)而立,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1)语段中两个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shuòshǔ B.sùshù C.sùshǔ D.shuòshǔ(2)语段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答案】(1)B(2)①撺②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追溯:zhuīsù,本义为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探索缘由。礼数:lǐshù,礼节;礼貌的等级。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撺掇:cuānduo,鼓动别人(做某事);怂恿;静穆:jìngmù,安静,庄严。2.古诗文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3)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诗人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微君之躬②.悠悠我心③.蒙络摇缀④.参差披拂⑤.坐观垂钓者⑥.徒有羡鱼情⑦.海内存知己⑧.天涯若比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词:躬、摇缀、披拂、羡、涯。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春节贴年画,在我国由来已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泛指年节之时张贴的民俗画,亦即年画。直至清道光二十九年,才第一次出现了“年画”这一说法,并被沿用下来。①年画虽形成于宋代,但此时并没有年画这一称呼,而是称作“纸画”;②明代宫中叫作“贴画”。③年画,古称“门神画”,其最早的名称叫“门画”。④在南方,杭州称其为“欢乐图”,苏州称作“画张”。⑤清朝初年,北京把年画叫“卫画”,因为当初北京销售的年画多出自天津的杨柳青。A.①③②④⑤ B.③①④②⑤ C.①②③⑤④ D.③①②⑤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衔接排序。通读这段语句可以知道主要是介绍年画称呼在各个时代的不同,应该按照从古至今,从早到晚来排序,所以③排在前面,又因为根据唐宋元明清朝代的排序,所以②“明代”排在①“宋代”后面,⑤“清朝”在②“明代”的后面,④紧承⑤进一步说明在南方年画的情况,放在最后。排列为③①②⑤④;故选D。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语文系列活动,请你参与。(8分)4.活动开始,板报组成员选择了以下材料作为本期板报的内容。请你研读材料,思考内涵,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意志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绝对不会灭亡。——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经典诗词时隔千百年,但依然能感染到现在的人们。比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的快乐是那样的鲜活,小孩子很容易就能感知。——古典诗词作家刘伟明虽然时光流逝了百年、千年,但经典古诗词却依旧拥有蓬勃生命力,叶嘉莹认为这是因为经典古诗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伟明认为这是因为经典古诗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饱含真挚的情感②.富有感染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①根据“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可知,经典古诗词饱含真挚的情感。②根据“经典诗词时隔千百年,但依然能感染到现在的人们”可知,经典古诗词富有感染力。5.请你根据主持人台词的内容与句式,选择合适的诗文将主持稿补充完整。下列选项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尼格买提:今天,我们在这里回望百年前的青年风貌。感受先辈们“(1)”的无畏气概。沈倩:今天,我们在这里倾听新时代的青年心声。分享同龄人“(2)”的如火青春。张韬:生逢伟大时代,面对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期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毅力、“(3)”的勇气,奋力前行。马凡舒:生逢伟大时代,面对“(4)”的时代使命,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会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泰然、“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主动担当。①不畏浮云遮望眼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A.④②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①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意思是: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表现了诗人王安石在官场不畏奸佞的勇气和决心。与第(3)空后的“勇气,奋力前行”语境相应,应放在第(3)空;②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与第(2)空前面的“我们在这里倾听新时代的青年心声”语境相应,应放在第(2)空;③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与第(4)空后的“历史使命”语境相应,应放在第(4)空;④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意思是: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敢去改变旧的日月换新的天地。表现了毛泽东对韶山、湖南乃至神州大地各族人民英勇斗争为国捐躯烈士的歌颂,体现了革命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第(1)空后的“无畏气概”语境相应,应放在第(1)空;所以排序顺序为:④②①③;故选A。6.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结合《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为“经典”下一个定义。①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②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③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④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朱自清《<经典常谈>序》)【答案】“经典”指的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包括经史子集,甚至文字学等需进行国民教育与普及的东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经典文献理解和概括。根据《论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知,《诗》是教育的基础,而礼和乐则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诗》作为经典之一,承载着古代的文化和价值观,对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有着深远的影响。韩愈在《调张籍》中赞誉李白的文章“光焰万丈长”,这反映了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影响力。李白的作品,作为经典,不仅在文学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文化传承上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可知,经史子集等都是治世典籍。这些经典文献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也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参考。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中强调“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并认为“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这说明了经典对于国民教育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接触和学习本国的经典,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根据以上材料和《经典常谈》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经典”是指那些具有深远文化价值、历史影响力和教育意义的重要文献和作品,它们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修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都起着关键作用。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共15分)与母亲相守50天明前茶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是贴上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_____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吗?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莉君的心被拟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类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唱,晒晒太阳,解个寂寞,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憨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了一股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别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莉君眼眶发涩。令她眼眶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警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吗。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准备随时腾跃而起。“37年了,我总记着久我女儿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满足你……”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和叮嘱,仿佛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选自《西安晚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7.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莉君母亲的“能干”?8.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9.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2)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母亲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10.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答案】7.①能腌制腊肉、咸火腿;②善于侍弄菜园;③会做满满一桌菜;④雕刻的软木青蛙栩栩如生。8.示例:“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写出了母亲独居山村的寂寞和冷清,交代了母亲希望儿孙们多住几日的理由,揭示了莉君对母亲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原因。9.(1)示例:生动传神地突出了莉君愧疚、悔恨之情。(2)示例:大喜过望(喜形于色、幸灾乐祸……)理由:母亲想儿孙们多住几天的愿望意外地实现了。10.示例一:“人间亲情”栏目。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与母亲朝夕相处,增进感情的故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表现了母亲对儿孙们的浓浓亲情,以及莉君对母亲的理解和爱。示例二:“人生感悟”栏目。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的故事,描述莉君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心路历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揭示了陪伴、换位思考可以消除亲人之间的隔膜,让亲情更融洽的道理。【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结合原文,梳理出关于母亲“能干”的四件事并概括出来即可。根据“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可以概括出第一件事:能腌制腊肉、咸火腿;根据“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可以概括出第二件事:善于侍弄菜园;根据“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可以概括出第三件事:会做满满一桌菜;根据“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准备随时腾跃而起”可以概括出第四件事:雕刻的软木青蛙栩栩如生。【8题详解】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其作用。题干中已经给出插叙的答题提示,考生找出文中插叙的句子,并结合文本分析插叙的作用。比如“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写出了母亲独居山村的寂寞和冷清。结合“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可知,交代了母亲希望儿孙们多住几日的理由,揭示了莉君对母亲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原因。再比如: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满足你……”,揭示了母亲严正警告众人,不准动她的木头的原因,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愧疚和关爱。【9题详解】(1)这道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注意回到原文,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此时莉君的心理活动。根据上下文内容可知,因为疫情影响,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不得不留在母亲家,母亲不但要操持一大家人的吃喝,还要为儿孙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操心,想到母亲的辛劳,“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揪扯”一词生动传神地突出了莉君愧疚、悔恨之情。(2)这道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回到文本中,结合语境分析人物内心活动,并结合上下文分析理由。根据语境“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可知,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待在老家,家里“空旷而冷清”,每年都希望儿孙们能够多陪陪她,但“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儿女们不得不多待上一段时间,母亲想儿孙们多住几天的愿望意外地实现了。因此母亲的表现是大喜过望(喜形于色、幸灾乐祸……)。【10题详解】本题考查选材与主题分析。结合文章大意,可以很明显判断栏目是“人生感悟”“人间亲情”。选择其中一个栏目,围绕栏目名称和文章的选材、主题两个方面,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比如“人间亲情”栏目: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每天帮母亲晾晒腊肉,侍弄菜园,帮母亲烧火,与母亲朝夕相处,增进感情的故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表现了莉君由以前对母亲的嫌弃、不快到现在的理解和爱。如果选择“人生感悟”,按照要求作答即可。(二)(共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①人脑中存在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保存长期记忆的部位叫作“大脑皮质”,它相当于人脑的“硬盘”,可以保存我们已经记住的知识。②目前,我们还无法准确得知人脑“硬盘”的容量。不过有研究人员推测,如果我们把迄今为止所见、所闻、所感的全部信息都不遗巨细地装进大脑皮质,那么它在几分钟内就会因为信息爆满而失去机能。③人脑不同于计算机,无法通过增加存储器来扩容。因此,为了灵活运用有限的存储空间,脑会根据信息的价值,将其分成“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脑如同法官一般,会对信息下达“价值判决”。只有被脑判定为“必要”的信息才会被运送到大脑皮质内长期保存。④那么,具体判定信息是否必要的“关卡检查员”又是谁呢?它就是人脑中的海马体。⑤只有被“关卡检查员”海马体判定为“该信息对生存而言,是否不可或缺”的信息,才会顺利通过“关卡”,获得成为长期记忆的资格。⑥对于考试迫在眉睫却记不住单词的我们来说,这些英语单词比任何信息都重要。但海马体可不这么认为,只会残酷地裁断为:“一两个英语单词记不住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所以不予通过。”进而不会授予单词信息从短期记忆复制到长期记忆的许可证。实际上,那些大家在学校里必须记住的知识,基本上都不会被海马体判定为“对生存不可或缺的信息”。⑦人们常说“左耳进右耳出”,说不定海马体就是这样一刻不停地从大脑中删除信息的吧,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无法改变“根本记不住”这种让人发愁的状况,因为相对于“记住”,人脑本来就更擅长“忘记”。(选自《谁在掌管你的记忆力?》有删减。学习强国推送2023.4.28)【文本二】①很多时候,我们非常重视记忆的结果,但不关心记忆的过程。所以一旦出现遗忘现象,就认为是“记忆力不好”,于是开始疯狂地研究各种记忆方法,认为只要记忆方法对了,就不会遗忘。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②1885年,艾宾浩斯将自己对于无意义音节的遗忘现象记录下来,并绘制出一条“遗忘规律曲线”,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惊人的真相,那就是:大脑将迅速清除脑海中的大部分记忆,遗忘会快速发生。③如图1所示,大脑在学完新的无规律信息20分钟后,记忆的保持率是58.2%;1个小时后,记忆的保持率是44.2%……24小时之后,记忆的保持率只有33.7%。也就是遗忘了66.3%。形象地说:对于无规律的信息,大脑即使记住了,也会“一转头就忘”。④虽然大脑遗忘的速度不可逆转,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比如,在遗忘出现之前,不断刺激大脑,进行再次记忆。这样就出现了一条新的曲线——“复习修正曲线”(图2)。⑤图2中曲线A是遗忘曲线。我们在每次遗忘出现的时候就进行一次复习,这样持续复习5次。我们看到每次复习之后,A曲线就被提起,而且坡度越来越缓。经过第5次复习之后,记忆率基本到达100%,且遗忘的坡度很小。图2中曲线B,记录的是知识的留存量,这就是“复习修正曲线”。我们会发现,经过多次复习,知识在大脑中的留存量会呈上升趋势。最理想的情况是,经过5次复习,记忆留存率可达到100%。⑥所以,依据大脑遗忘的自然规律,我们发现科学复习的频率是先密后疏。举例来说,学完5—10分钟内复习第一次,24小时内复习第二次,1周内复习第三次,1个月内复习第四次,3—6个月内进行第五次复习,这样记忆就能比较好的保持。⑦学生时代,好记忆是我们学习的一种能力,但遗忘知识的过程确实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抗遗忘方法,就能通过定期复习来改善遗忘现象。这样,知识就能从短期记忆进入长期记忆,克服遗忘现象也是有可能的。1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在介绍海马体时,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海马体在大脑中的重要作用。B.从文本二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可知,遗忘高峰出现在24小时之后。C.文本二第⑦段指出遗忘不可避免,但是通过科学的复习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对文本进行了总结。D.两个文本均说明了“大脑遗忘”的问题,但是侧重点不同,文本一侧重解释大脑会遗忘的原因,文本二侧重分析大脑的遗忘规律,以及通过定期复习来改善遗忘现象的方法。12.文本二在文字叙述中插入两个图表,有什么表达效果?13.同桌小明向你抱怨说:昨天晚上背诵的英语单词今天早上起来就忘记了一大部分,觉得自己的记忆力不好,非常苦恼。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对他进行劝解。【答案】11.B12.①从内容上看,图表一显示大脑的遗忘规律,说明了遗忘会快速发生;图表二显示经过多次复习,知识在大脑中的留存量会呈上升趋势。两个图表用具体的数据对文本内容进行了补充说明,增强了科学性。②从图文结合的形式上看,图表更形象、直观,图与文相结合,使文本呈现方式有了变化,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13.示例:小明,我们大脑中有一个海马体,它会自动筛选、删除一些不必要的信息,所以大脑遗忘是正常现象。而且,遗忘是有规律的,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显示,24小时内的遗忘速度最快。但是,你也不用苦恼,我们可以在通过科学的复习方式有效地改善大脑的遗忘问题,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多次复习,你一定能记住更多单词的。【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本的理解。B.有误,从文本二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可知,遗忘高峰出现在24小时之内。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图表作用。从内容上看,由图表一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可知,遗忘高峰出现在24小时之内,说明了遗忘会快速发生;由图表二复习修正曲线可知,显示经过多次复习,知识在大脑中的留存量会呈上升趋势。两个图表用具体的数据对文本内容进行了补充说明,增强了科学性。从图文结合的形式上看,图表更形象、直观,图与文相结合,使文本呈现方式有了变化,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13题详解】本题考查劝说。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文本二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遗忘高峰出现在24小时之内图表二复习修正曲线,显示经过多次复习,知识在大脑中的留存量会呈上升趋势回答,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小明,首先为你的勤奋、努力、好学鼓掌。但是出现你说的遗忘这种情况,我们其实不必过分焦虑。因为每个大脑中有一个海马体,它会自动筛选、删除一些不必要的信息,所以大脑遗忘是正常现象。而且,遗忘是有规律的,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显示,24小时内的遗忘速度最快。只要我们使用科学复习方式,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多次复习,你一定能记住更多单词的。三、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13分)小文学习小组在复习《桃花源记》时,设计了互文性阅读。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下列阅读任务。【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乙】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迷不得返,经十三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了无登路,攀缘藤葛,乃得至上。各啖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见芜菁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饭糁。便共没水,逆流行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见二人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缘二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而悉问来何晚,因邀还家。遂停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求归甚苦。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多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至晋太元八年,忽复去,不知何所。——刘义庆《幽明录》,有删改【任务一】14.小组成员针对初步研读展开了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对话。小文:学贵有法。对文言字词的理解,我们常可运用积累迁移法、联系语境法、查阅工具法和偏旁推断法。冬冬:是的,根据平时的积累,我们很快能掌握:如【甲】文中“具答之”的“具”就是“(1)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南南:理解词义不能死记硬背,要结合语境。像“缘溪行”中的“缘”在此处解释为“(2)___________________”,但这个意思并不符合“缘二女便呼其姓”的语境。冬冬:我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缘”还有如下义项:①依据,凭借;②攀援,攀登;③因缘,机遇;④由于,因为。结合语境,我们可以判断“缘二女便呼其姓”中的“缘”应选择“(3)_________”(填序号)这个义项。南南:不仅如此,学习文言文,我们还要能透过文字触摸人物情感。比如【乙】文最后一段提及的“百鸟啼鸣,更怀悲思”,你们觉得“子规”和“黄鹂”哪种鸟的形象更符合此语境呢?小文:我觉得(4)__________________更符合,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小文设计了两道题,想要考查一下组员是否真的达成了初读目标。你也来试一试吧。15.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6.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了无登路【任务三】小组成员围绕“陶渊明和刘义庆是如何描绘桃花源的”展开了讨论。讨论后他们都提出了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请你出手帮一帮他们。17.【甲】【乙】两文具有互文性,有着相似的故事结尾。请你结合两文的具体内容,谈谈这样结尾的好处。【答案】14.①.详细②.沿着,顺着③.④④.子规⑤.子规的声音极其凄切,犹如盼子回归,是古诗文中抒发悲苦哀怨、思归(思乡)之情的重要意象。【乙】文中提到的“百鸟啼鸣,更怀悲思”表达出了刘阮二人对家乡的怀念和归家的迫切(思乡),与“子规”的意蕴契合15.(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关键词:云、妻子、绝境、遂)16.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了无登路17.【甲】文写刘子骥寻桃花源而不得,【乙】文写两人离家不知所踪。两文的结尾都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或:暗示了这种理想生活只能是作者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在现实中很难实现,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一空,“具答之”意为: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具:详细。二空,“缘溪行”意为:顺着溪水行船。缘:沿着,顺着。三空,“缘二女便呼其姓”意为:因为两位女子当即叫出他们的姓氏。缘:因为,故选④。四空,“百鸟啼鸣,更怀悲思”意为:百鸟啼鸣,刘晨和阮肇更加愁思满怀。“子规”为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黄鹂”常常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曾有两个黄鹂鸣翠柳,所以人们赋予具体含义有对春的赞美、对生机的赞美,黄鹂还是爱与自由和美的象征。此处形容刘晨和阮肇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用“子规”恰当。可据此作答。【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云:说;避:躲避;率:带领;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的人;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复:又、再;间隔:隔绝。【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这时他们)看到远处的山顶上有一棵桃树,结满了果实,但是山崖非常高峻,涧水又极度深远,完全没有到达山顶的路。“大有子实”是对前文“遥望山上有一桃树”的具体描述;“而绝岩邃涧”与“了无登路”为承接关系,点明道路艰险;故断句: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了无登路。【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与结构。阅读两文可知,《桃花源记》和《幽明录》情节非常相似;结合《桃花源记》内容可知,《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写“发现桃花源——(处处志之)——辞别桃花源——再也找寻不到桃花源”;结合《幽明录》的内容可知,文章以刘晨阮肇的行踪为线索,“便共没水逆流,行二三里,得度山,出一大溪”,写二人逆着溪流行走;“缘女便呼其姓,如似有旧,乃相见忻喜。而悉问来何晚,因邀还家”,去到两位女子的家中做客,得遇“绝境”;“遂呼前来女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写两人在女子的指引下离开“绝境”;“至晋太元八年,忽去,复寻来路”,再次寻找“绝境”;据此可见两篇文章都是按照“邂逅绝境——探访绝境——寻找绝境”的结构来叙事的。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故事情节曲折,有波澜,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桃花源记》第④段“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幽明录》“至晋太元八年,忽去,复寻来路”可知,文中的“绝境”都是可遇不可求,都不会再次遇到,这就在主题上暗示这种理想生活只能是作者的美好向往和憧憬,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可据此作答。【点睛】参考译文:【甲】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乙】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人刘晨、阮肇一同到天台山(采树皮),在山里迷了路,回不了家。过了十三天,他们带的粮食全部吃光了,饿得快要死去。(这时他们)看到远处的山顶上有一棵桃树,结满了果实,但是山崖非常高峻,涧水又极度深远,完全没有到达山顶的路。他们抓住藤子和葛条攀登,才上到了山顶。两人各吃了几个桃子之后,便感到饥饿消除,体力充沛。(接着他们)又下了山,拿出杯子来打水,想要洗漱一番。突然他们发现有芜菁叶从山洞里的溪涧里流出来,很新鲜,接着又有一只杯子流出,里面盛着芝麻饭。于是一同涉水,逆着水流来的方向走了两三里路,穿过一座山,看见一条大溪流出。溪边站着两位女子,姿态和容貌都美得无人可比。看见他们拿着杯子走来,便笑着说:“刘、阮两位郎君拿着我们以前丢失的杯子来了。”刘晨、阮肇已经不认识她们,因为两位女子当即叫出他们的姓氏,如同曾经相识,见面就非常欣喜。都问怎么来得这样迟?于是邀请他们一同回家。于是他们在山中停留了半年。到了春天,气候温暖,草木繁茂,百鸟啼鸣,刘晨和阮肇更加愁思满怀,回家的愿望更是强烈。于是他们叫来上次来过的女子,一共有三四十人,聚会奏乐,一同为刘晨和阮肇送行,还给他们指明回家的道路。他们从山里回到家中以后,发现亲戚朋友都已经去世,村落和房屋也改变了原来的样子,再也见不到过去熟悉的一切了。经过打听才找到第七代孙儿,(孙儿说)听别人讲,从前我的祖先进山以后,迷了路没能回来。到了晋太元八年,刘晨和阮肇又忽然离家远去,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什么地方。(二)(共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8.班级同学计划将《蒹葭》拍摄成微电影,下表是镜头脚本设计,其中设计不妥的一项是()微电影镜头脚本设计A画面B摄法C音乐D演绎由景及人,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男演员冒着秋寒徘徊岸边,思慕的人在水一方。《蒹葭》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回环往复,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因此,拍摄时不用考虑时间变化,拍一个画面即可。《蒹葭》以景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可以选择婉转、舒缓、哀伤的背景音乐。男演员应演出不畏险阻、几度求索的深情与执着;女演员应演出踪迹飘忽,难以寻觅的朦胧美感。A.A B.B C.C D.D19.自古以来,人们对《蒹葭》的主题有多重理解。若把“伊人”理解为“意中人”,诗歌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若把“伊人”理解为“理想”,诗歌塑造出主人公怎样的形象?(请任选其一作答)【答案】18.B19.示例一:若把“伊人”理解为“意中人”,诗歌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示例二:若把“伊人”理解为“理想”,诗歌塑造出一个为了理想上下求索,不畏艰险,矢志不渝的青年形象。【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B.有误,“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写出时间的推移,所以拍摄时需要考虑时间变化;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一问,若把“伊人”理解为“意中人”,结合诗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可以看出,这首诗极力渲染了道路的艰难阻塞,目的是以此来侧面衬托男子的坚定地信念,突出美好的姑娘或事物不易追求到。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可以看出,描绘了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形象。抒发了主人公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俳恻)的思想感情。二问,若把“伊人”理解为“理想”,结合“溯洄”“溯游”可知,一会儿逆流而上,一会儿又顺流而下,可见追寻之路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惘之情愈深。展现了人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虽然美好的事物可望难即,但追寻的过程蕴含深刻的人生意义。四、名著阅读。(4分)20.文段阅读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一唱三叹得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节选《诗经》第四)(1)选文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2)结合文段的解读,你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答案】(1)心情诉说(抒发情感),节日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唱和竞胜,消愁解闷(2)歌谣最初是个人心情诉说,因而是“一人机锋”;歌谣众人聚唱,渐渐增多,在流传中又经人不断修改,最后成为定本,因而是“多人的智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并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写诉说心情(或抒发情感,或消愁解闷);“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写酬神作乐(或庆祝节日);“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写唱和竞胜。【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结合“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可知,歌谣最初是个人心情的诉说;结合“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可知,众人聚唱时,歌谣越唱越多;结合“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可知,也有经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五、作文。(50分)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21.童年回忆中平桥村老人、孩子的真挚感情让鲁迅温暖;“枣园的灯光”让回延安的贺敬之温暖;“母亲”递过来的灯笼让吴伯箫温暖。你在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温暖呢?请以“____________伴我温暖前行”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校名或师生姓名。④600字左右。【答案】例文:坚持伴我温暖前行从小到大,我克服困难的唯一信念就是坚持。坚持伴我温暖前行。在节假期间,我去爬山。等我走到山门底下,仰起头,向上望去,情不自禁地说:“哇!这山好高啊,这小小的山峰像极了作家笔下的骆驼上的背,我跨出一大步子,决定必须爬上山顶。”这人山人海的游客,来往不绝。我奔向阶梯,一口气冲完一截大阶梯。我累的喘不过气,就休息了一会儿,又向下看:“这才爬了多少,不行,我还要爬,继续!努力下去!坚持爬到山顶。”我又看向我手中的水,“咕嘟咕嘟”喝了几口水。左脚用力地踏向台阶,仿佛尘土都被我凛然而起的风给吹散了。紧接着,右脚踩在了一个更高的台阶。过了一会儿,我爬山的速度放缓了,腿脚也不如原来的铿锵有力,似乎我的我的腿脚被绑了铅球,动弹不得。我又喝了几口水,“要不然就算了吧,爬山多累啊,这么热的天,爬到山顶似乎不太可能吧?再走就累的不行了。”一个小恶魔说。又有一个白色的小天使怒气冲冲地冲我说:“你不能放弃,就爬到山顶,这算什么,这么小的一件事你都做不好,以后你步入社会,那不岂更难,如果你现在放弃了,那不就前功尽弃了吗?你必须坚持下去。”我的脑细胞乱作一团。结果我坚持下去,终于爬到了山顶。我鼓起勇气回头伸手想轻轻安慰自己,卖力地向前走,哪怕比别人慢了一会儿,也不半途而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我听到别人做题的声音“刷刷”的,我心里却慌得啥也不知道,看这道题,难的让我抓狂。这时我的信念告诉我:“不要紧张,重新审题,你一定会做出来的”。我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思路清晰多了,自热我也就会了。坚持就是胜利!坚持使我克服了生活方中的困难;坚持使我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坚持使我克服了心里的障碍!坚持伴我温暖前行,坚持伴随我的一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材料提示了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些人(可以是人物的语言、行为、品德、思想及所做的事情)、一件物品、一片风景、一种品质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