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先秦至秦汉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本讲重点知识】(1)中华文化的起源及特征(2)夏、商、西周王朝更替及国家治理、社会经济、文化发传承的表现和特点(3)夏、商、周时期的特征及影响【知识梳理】一、石器时代的古代人类和文化生存1、旧石器时代:表面粗糙、打制而成(1)概念: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2、新时期时代:表面光滑、磨制而成(1)概念: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生活: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稳定。(3)文化遗存:①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种植粟)、大汶口文化(私有制)、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②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养蚕缫丝)、良渚文化。③辽河流域:红山文化。(4)文化特点:中华文化呈以中原为核心、多元一体的特征。3、原始社会组织(1)原始社会时期:群居生活,人口集中分布的村落民居。(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群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4、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农业)各种耒耜,材质为木石骨蚌少青铜;原始社会时期用陶器、灌溉、饲养家禽。(手工业)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使用骨针缝制兽皮,新时期晚期,开始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5、交通方式:陆路和水路交通运输得到发展。知识点二、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五帝时期:皇帝、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尧舜禹时期,推行禅让制,继承部落首领。2、“万邦”时代: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阶级分化明显,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3、夏朝(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1600年,禹建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中央设有机构与职官,对夏部族生活地区之外的地方实行间接统治。(2)文化遗存: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3)地位: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4)统治;①中央:夏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②地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4、商朝(1)建立: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都城经历多次迁徙,定都:殷(河南安阳)。(2)文化遗存:商朝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进入信史时代。遗址:殷墟遗址(3)政治管理方式;内外服制(4)国家机构: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②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③外服地区对商保持既臣服又独立的关系。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实质上是盟主身份(5)社会经济与生活: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集镇的兴起,城市已具备规模。5、西周时期(1)建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定都镐京(陕西西安)(2)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就是周王将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②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③目的:为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④分封制的对象与特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特点:以同姓贵族为主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⑤意义: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矛盾和冲突。2、宗法制:①目的:解决贵族内部权力、财产和土地的分配继承问题。②核心: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③特点:大宗继承,小宗分封,家国一体,等级分明。④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世卿世禄),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⑤意义: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3、礼乐制:①含义:“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曲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②目的: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权力认同问题,即天下归心。③实质: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④意义: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4、西周灭亡①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②共和行政:“国人暴动”后,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③西周的灭亡: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五、商周时期的经济文化成就:(3)经济生活1、总体特点:奴隶制社会经济的发展并走向繁荣2、具体表现①农业:主要是生产部门;生产工具:木、石、蚌、骨等材料为主,青铜农具很少;实行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土地名义上归周天子所有,实际上归各级贵族所有)②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养蚕缫丝、青铜铸造(4)文化:周初提出“敬天保民”,即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九刑》是西周时期成文刑书的总称。【知识点总结与提升】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经济)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井田制、集体劳作;使用石、木、骨器等;青铜铸造发达(青铜器)(政治)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甲骨文、祭祀);血缘纽带家国一体(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从内外服到分封制)(文化)甲骨文和青铜文化;礼乐文化;开始形成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华夏子孙)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导学案为梦出击,全力以赴。3【同步练习】考点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出现1.(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2.(2021·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B.社会组织的复杂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等级秩序的确立3.(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4.(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A.良渚文化的传承B.红山文化的传承C.龙山文化的传承D.巴蜀文化的传承5.(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A.人们的审美观念B.经济发展水平C.集体劳作的形式D.传统文化习俗6.(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7.(2021·福建高考·1)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考点2:西周——商铜文明的繁荣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2.(2019·全国·高考真题)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3.(2022·全国·高考真题)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4.(2020·海南·统考高考真题)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5.(2021·浙江·模拟预测)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C.“天下为公”D.“郡”“国”并行6.(2020·天津·高考真题)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7.(2019·江苏·高考真题)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8.(2021·湖北·统考高考真题)“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A.冶炼技术的提高B.铸造工艺的完善C.等级制度的发展D.宗法体系的崩溃二、材料分析题9.(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