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_第1页
云南省大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_第2页
云南省大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_第3页
云南省大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_第4页
云南省大理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段考(2)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成分共生的,浮现多种文化成分相融合的状态。中华文化更是如此,它其实是个大包容的概念。过去我们常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界对中华文化起源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熟悉到,中华文化并非只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如果说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那么,长江文化已多少带有海洋文化的特征。或者至少可以认为,用内陆文化去描述长江文化是不全面的。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反映在文化思想方面,也浮现不同风格。《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在黄河流域;而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楚辞》,则产生在长江流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诞生在黄河下游;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则诞生在长江中游和下游。黄河和长江这两河两源文化互相交融而又各自发展,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文化除了起源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儒、释、道三家并存,就是学术思想多元的体现。儒家在汉代地位隆起,此后一直是社会思想的主流,成为中华文化的大传统。但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同样对中华文化有着重要影响。他们后退一步,以“弱〞态制衡“强〞态,出发点和归宿都本诸自然,这与孔子、孟子思想有很大不同。如果说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所要面对和解决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那么,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所要面对和解决的则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为一体,以自然而然为旨归。除了儒、道两家的思想,佛教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也不能轻视。有一种说法叫“三教合一〞,唐以后就有了,说的是儒、释、道三家不是互相排斥、水火不容的,而是互相汲取、合作互补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又一个特点是不排外,这也体现了它的包容性。儒学对佛学的态度,说明中华文化的大传统是不排外的,对来自远方的思想能够雍容接纳。在民间,即使是偏远地区、比较闭塞的地区,那里的民众也不排外。他们对异风异俗能够取一种尊重和欣赏的态度。与此相关联的是,中华文化不具有侵略性。中国历史上的汉朝,国力强盛,把王昭君送到北方塞外的边族,以结永好。唐朝是多元繁荣的盛世,又把一位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在最强大的时候,用和亲的方式与邻居建立敦睦友好关系,彰显中华文化与邻相处遵循的是以“和〞为大道的思路。不仅中华文化,其实“中华〞也是个大包容的概念。只要了解中国历史,就能体会到这种包容性,就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实际上,今天的世界同样是多元并存的世界,不可能有哪一个国家拥有一统全世界的能力。人类应该承认差别,保护与尊重多样性。在这方面,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显得弥足珍贵。人类的发展总归是存异求同的。(节选自《中华文化是个大包容概念》,有删减)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化是多种成分共生的,多种文化成分相融合,因此,中华文化其实是个大包容的概念。B.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仅显示出不同的地域特征,而且在文化思想方面还显示不同的风格。C.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诞生在黄河下游,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诞生在长江中游和下游。D.自古以来,哺育着中华民族的黄河和长江这两河两源文化虽各自发展,又呈互相交融的状态。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界对中华文化起源研究的深入,让我们改变了以前对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唯一源头的看法。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不排外、不具有侵略性等特点,儒、释、道三种文化在唐以后形成“三教合一〞的局面,就集中体现了以上特点。C.“老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为一体,面对“强〞时,道家以“弱〞态制衡,出发点和归宿都本诸自然,以自然而然为旨归。D.偏远地区、比较闭塞地区的民众能够对异风异俗采用尊重和欣赏的态度,从侧面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影响之深。3.依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文化重在写实,《诗经》就是其写实主义的典范;长江文化则倾向浪漫,《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两种文化内涵不同,却都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B.儒家思想自汉代起就一直是我国社会思想的主流,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从释、道两家在两千多年间能与之并肩、获得发展的空间即可看出。C.汉朝、唐朝分别把王昭君和文成公主远嫁给少数民族首领,用和亲的方式与邻居建立敦睦友好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文化“和〞的思想,以及它不具有侵略性的特点。D.只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就能体会到“中华〞也是个大包容的概念;当今世界也是多元并存的,我们应该保护与尊重这种多元并存,因为人类发展终究是存异求同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认牙冯骥才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美丽,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华大夫平常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背离良心的事。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竟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肯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侦探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熟悉人,可熟悉牙呀!〞侦探听罢,惊奇不已。4.以下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监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始两段,写了华大夫两方面令人“费猜〞的事,一是医术高超,一是不记人。使人物形象带上传奇色彩,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展开作好铺垫。B.华大夫对两个侦探大动肝火,甚至拍桌子,把拔牙的钳子拍得蹦起老高,可见他是个脾气急躁的人。C.华大夫平常不记人,却牢铭记住了抢首饰罪犯的长相特征,可见他对犯罪分子的愤恨,体现了他的正义感。D.文章在塑造华大夫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是用了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亮特别。5.试概括华大夫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6.文章结尾处,华大夫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熟悉人,可熟悉牙呀!〞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6分)(三)有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当今是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阅读载体趋于多元化发展,网络小说、电子杂志、电子书等数字化阅读方式层出不穷,成为了和传统阅读并驾齐驱的阅读方式,如今几乎大部分经典畅销书籍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其电子版本,甚至是有声图书,虽然目前纸质书籍并没有受到重创,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愿意购买纸质图书,正如英国情报学家K.J.麦克格雷所指出的: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另外一种媒介,总的情形是互相补充并逐步统一起来以解决一个特定的交流问题。但毫无疑问,新的阅读方式已经分流了传统阅读的部分受众。(摘编自《当今国民阅读习惯与趋势探讨》)材料二 阅读年龄与阅读类别图 中国人习惯的阅读方式图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习惯于畅游互联网,有时间读书似乎成了一种奢求。虽然精神食粮不再匮乏,各类书籍品种丰富,应有尽有,遗憾的是,如今我们却很难再见到人人都爱读书的场景。读书的习惯都去哪儿了,引人深思。“全民阅读〞今年已是第五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建立了区域的阅读节、阅读月,展开了传统文化讲学、经典诵读、亲子阅读等主题阅读活动;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的50多种图书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国家有关部门推举的中国好书。全民阅读的倡导,能够让我们的老百姓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加强文化自信,进而达到全民悦读。“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全民阅读更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把古代经典嵌在脑子里,薪火相传,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摘编自新华网)材料四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索。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各别字句。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施行的一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他认为,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在叶圣陶先生看来,以“整本的书〞为教材,“就同学方面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在中学阶段内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读其他的书以及单篇短章。读整部的书,不但可以学习精读,同时又可以学习速读。如此说来,改用整本的书作为教材,关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切实有效得多〞。(摘编搜狐网)材料五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在制定重建家园计划时,仍留出专门资金用来推广阅读。“阅读是教育的基础〞这一理念已成为全德国的共识。德国人非常注重阅读的娱乐功能,提倡快乐阅读,他们用书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阅读的兴趣,让孩子更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参加到阅读活动中来。德国人更喜爱纸质图书,认为真正的阅读源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德国平均每个家庭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100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以色列这个国家虽然很小,但在革新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以色列平均几千人就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犹太人保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犹太民族不仅涌现出的科学家多,而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贾巨商也居于世界各民族之前。在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就占了一半之多。许多人把犹太民族称为善于学习,积极思索的民族。(摘编自人民网)7.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信息时代,大部分经典畅销书都已有其电子版本,但仍有读者愿意购买纸质图书,数字化阅读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阅读方式。B.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多次倡导,希望能够让全社会更重视读书,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从而加强文化自信。C.苏轼认为阅读时不必追求所有的问题都弄懂,只就一个目标或问题进行探究,日积月累必有收获,他还强调读书应注重独立思索。D.犹太人善于学习,积极思索,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这种学习精神让他们受益匪浅,美国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占多数与此不无关系。8.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各类书籍品种随时代发展而日益丰富,虽然人们习惯于畅游互联网,但绝大多数人的阅读方式还是以纸质图书为主。B.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阅读有不同的选择,这与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生活需求有关,如00后的阅读就与学业关系较紧密。C.二战后德国人注重阅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快乐阅读。他们喜爱阅读纸质书籍,也喜爱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D.叶圣陶提倡的“整本书阅读〞既能学习精读,又能学习速读,所以他强调同学在中学时专心只读几本书就能养成读书的能力。9.你觉得怎么样才干达到“全民阅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槁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累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10.对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熟悉B.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夸耀C.

非我莫能为莫:不D.

人穷则反本反:通“返〞,追溯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B.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C.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D.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12.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上官大夫与屈原同朝为官,但上官大夫想争得楚王的宠幸,嫉妒屈原的才干。B.

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量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C.

屈原草拟法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很生气,并从此疏远了屈原。D.

屈原忠诚可信,却遭怀疑,受诽谤,所以产生了怨愤;《离骚》大概就是从怨愤中产生出来的。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庭中有奇树①《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③荣:犹“花〞14.以下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孤独形成对照。B.三、四句式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速,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C.五、六句式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15.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经·氓》中写氓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现自己想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4)《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诗人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以下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假设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发,带我走出疑惑。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18.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8月15日是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日本放送协会近日播放相关纪录片,破天荒地第一次公开731部队成员逾20小时的“认罪录音〞。B.杨振宁说:如果一个人不学习科学,而仅仅因他不懂许多科学现象和科学规律却去指责科学现象和规律为迷信,那是非常可笑的。C.北大教授饶毅认为中国古代科学先进的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实情的,相比科学,中国古代的技术稍好些,但总体也是落后于西方的。D.在结束高三的彷徨、疲惫与挣扎后,很多同学压抑已久的心灵得到解放和宣泄,童心、玩心都在大学校园里毫无遮掩地进发并燃烧。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们曾说,中同学初学文言文时①不要依赖译文。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③肯动脑筋,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①②③④⑤⑥A/这如果而且那么也B最好当然一旦/而且就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D尽量/因为进而所以仍2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6分)在绘画中,

,它是指绘画时不把画面画满,

,以求画面的空旷和辽阔,引发读者的艺术再创造。这种“空笔〞在诗词作品中,称之为诗词空白艺术。它是以空白激思索、以停歇激想象的艺术方法,通过突然中止正在表达的事情,突然停顿正在描写的事物,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某知名专家说:“只有摄取足够多的钙质,身体才会健康。〞这告诉我们,如果摄取足够多的钙质,身体就一定会健康。健康多么重要啊!一旦我们拥有了健康,就可以避免痛苦和烦恼。如果我们拥有了健康,就可以获得成功与满足。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①摄取足够多的钙质,身体不一定就会健康。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60分)农民汤姆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有件事让他感到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就像白玉上多了一个瑕疵。白羊们因为主人的宠爱而瞧不起那只黑羊,可黑羊却依旧默默地忍受着嘲讽,跟在羊群后面。冬天到了。在一场暴风雪中,汤姆与羊群走散了。暴风雪停息,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汤姆四处寻找,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他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真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汤姆高兴地抱起那只立功的黑羊:“多亏有了你!〞白羊们“咩咩〞地叫着,似乎也在感谢黑羊,让它们能重回主人身边。而黑羊呢,依旧默默地跟在羊群后面。春天,汤姆的羊群里又多了几只黑羊,他的歌声依旧嘹亮:“我的羊群啊,多么可爱……〞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段考(2)语文参照答案1.B(B“地域特征〞的说法不准确,应该是“文化特征〞,原文第二段为“如果说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那么,长江文化已多少带有海洋文化的特征〞。)2.B(B“不具有侵略性〞错,原文第三段为“说的是儒、释、道三家不是互相排斥、水火不容的,而是互相汲取、合作互补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包容性〞。)3.A(A“内涵不同〞错,两种文化表现出的不同是在文化思想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原文第二段为“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反映在文化思想方面,也浮现不同风格〞。)4.B(B“脾气急躁的人〞错误;此处是因为侦探怀疑“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才使他生气,从文中其他地方看不出他脾气急躁。)5.他只记得牙齿不记得人,一心只扑在牙齿上,可见他做事专注,医术精湛;他从来不做背离良心的事,医德高尚,为人正直;他特意记住了抢首饰的盗匪特征,跑去告诉巡捕房的人,可见它富有责任心和正义感。6.特别华大夫的性格特征:认得牙而不认得人,可见他做事专注;照顾前文“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人们自此才知道,华大夫之所以不记得人的长相,是因为他一门心思全在牙上,因而医术精湛;体现文章主旨,人只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就能把事情做到最好。7.C(C“苏轼……注重独立思索〞张冠李戴,追求“独立思索〞是陶渊明的观点。)8.B(A“绝大多数人的阅读方式还是以纸质图书为主〞夸大范围,图表中是“57.2%的人习惯于阅读纸质图书〞;C“不同类型的文章〞错,文中是说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D“所以他强调同学在中学时专心只读几本书就能养成读书的能力〞逻辑错误,原文说的是“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9.①政府重视倡导,全民形成重视阅读的共识;②政府加大投入,提供资金和设备上的保证;③社会多方参加,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④国民注重优良阅读习惯的养成,特别注意从娃娃抓起;⑤多出版有价值的好书,重视经典文化的宣扬;⑥指导人们掌握各种有效的读书方法。10.C(C“莫〞,应该译为代词“没有什么,没有谁〞;“不〞为副词,故错误。)11.C(“图议〞的宾语是“国事〞,排除D项。第二个“出〞是对外的意思,与前面“内〞的内容应该断开,排除B项。“任〞的主语是“王〞,排除A项。句意:对内与怀王谋划商量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别国使者,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12.C(C“上官大夫很生气,并从此疏远了屈原〞分析有误,原文为“王怒而疏屈平〞。且“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也不准确,应为“上官大夫想修改它邀功,但屈原没有同意〞。)13.(1)屈原痛心怀王耳朵听不到正确的看法,眼睛也被谗言谄媚所遮蔽,邪恶的小人侵害公正,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2)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离间他和怀王的君臣关系,可以说(屈原)很不得志。14.B(B“不经意间受……逗引〞不准确,女主人公是通过“折其荣〞这一行动来表达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15.“奇树〞象征主人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