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胁迫型网络套路贷的认定分析综述目录TOC\o"1-2"\h\u32040胁迫型网络套路贷的认定分析综述 119883一、行为人主观故意的认定 110861(一)主观心理要素的审查 117465(二)客观行为要素的考量 221966二、胁迫型网络套路贷的定性 230354(一)现存相关行为的认定乱象 231854(二)相关行为的规制建议 3一、行为人主观故意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部分司法机关将套路贷中的“套路”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之间的关联度无限扩大,认为只要存在“套路”,就认定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这样认定是不合理的。参见凌萍萍,阮楚杰:《“套路贷”案件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识别》,载《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第54-59页。套路贷行为人是以牟取被害人财物为目的,实施了一系列“套路”行为,如果没有这一主观目的支配行为的实施,那么无论其在客观采取了何种“套路”、以何种方式索财,都不能认为其成立侵犯财产类犯罪。参见南俏俏:《“套路贷”诈骗犯罪常见问题初探》,载《中国检察官》2019年第8期,第68-73页。非法占有目的虽然作为一种主观超过要素,指的是行为人将被害人的财物据为己有进行支配,并且利用、处分被害人的财物,但无论是排除占有还是利用,都无法脱离主观层面。参见张明楷:《论财产罪的非法占有目的》,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第71-83页。参见凌萍萍,阮楚杰:《“套路贷”案件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识别》,载《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第54-59页。参见南俏俏:《“套路贷”诈骗犯罪常见问题初探》,载《中国检察官》2019年第8期,第68-73页。参见张明楷:《论财产罪的非法占有目的》,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第71-83页。表面上看,网络套路贷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有口头或者书面(纸质版或电子版)的借款合同,披着民间借贷的外衣,行为人存在一定的利益诉求参见陈斌:《“网络套路贷”案件定性评析——以温岭“4.26特大网络套路贷”案为视角》,载《中国检察官》2019年第16期,第17-20页。,那么是否可以排除行为人主观方面的非法占有,需要进行具体分析与判断。参见陈斌:《“网络套路贷”案件定性评析——以温岭“4.26特大网络套路贷”案为视角》,载《中国检察官》2019年第16期,第17-20页。(一)主观心理要素的审查网络套路贷案件中,行为人通过手段与被害人订立借款合同之后,制造违约陷阱,比如虽临近还款日期,却不提醒被害人还款,被害人想还款但行为人可能故意不接电话、不回信息或以系统维护为借口,导致被害人无法按期如约还款,之后再以被害人违约为由要求被害人在短时间内偿还“债款”,甚至还可能在被害人不能负担虚高借款时为其介绍其他借款平台,与其签订新的借款合同来“拆东墙补西墙”,以此方式进一步垒高借款金额。参见陈兴良:《刑民交叉案件的刑法适用》,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第161-169页。这充分表现出,网络套路贷的行为人的主观心态不同于民间借贷中的出借人,后者希望借款人按时还款,前者根本不想被害人主动还款,而是要在其与被害人之间成立“债权”,进而非法占有被害人除真实借款本金及产生的合法利息之外的虚增的本金及利息,以此达到非法获取被害人财产的目的。参见陈兴良:《刑民交叉案件的刑法适用》,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第161-169页。(二)客观行为要素的考量在网络套路贷的手段行为中,“债权”的设立没有法律依据,且行为人存在设置虚高借款金额的现象。而胁迫型甚至是暴力型的催收方式也缺乏必要性与相当性,即使行使正当的权利,也应受到相应的限制。由于目的行为与手段行为是相关联的,所以目的行为也能在一定程度反映行为人的主观心态,网络套路贷中行为人通过胁迫等方式进行“索债”,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催收非法债务罪等,在本身就存在“套路”的前提下,如果还存在符合前述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则可进一步确认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二、胁迫型网络套路贷的定性(一)现存相关行为的认定乱象前文分析了网络套路贷的目的行为如果采取胁迫型手段,则可能构成多种犯罪,但经查阅司法案例,不难发现在这一类型网络套路贷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对于目的行为的认定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行为人采用威胁、滋扰等软暴力手段方式催收债务的,有些被定性为敲诈勒索罪,但有些却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在如下案件中,使用软暴力手段催债被认定为寻衅滋事罪:在借款到期日当天,由部分催收员提醒借款人还款,有些还会采用“爆通讯录"等方式骚扰被害人或其亲友,若被害人仍未还款,在次日由另一部分催收员通过对与被害人有联系但与债务无关的其他人进行电话、短信轰炸等,以此催促借款人还款,甚至利用图片编辑软件制作侮辱性图片进行滋扰,给借款人施压,造成借款人及亲属心理上的恐慌。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浙02刑终303号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浙02刑终303号刑事裁定书。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人民法院(2020)浙0109刑初1198号刑事判决书。(二)相关行为的规制建议前述案例都是发生在《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生效之前,此前我国对债务催收治理的相关立法欠完善,并没有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两方面进行有效地匹配,法律规范的效力有待提高。参见王怀勇,刘帆:《债务催收治理的法制困境及出路》,载《南方金融》2019年第4期,第20-27页。尤其是对于非法债务,更需要完善有效的约束机制,因为非法债务的产生很容易导致使用违法手段的民间讨债,侵犯借款人及其亲友的合法权益,严重危害社会,破坏司法公信力。在修正案生效之后,作为《刑法》第293条之一的催收非法债务罪便可以更加精确地判定上述行为模式的非法催债案件。非法催收不予保护的债务行为入刑,填补了此前对高利贷或套路贷等可能产生非法债务的案件以及金融秩序整治立法层面的漏洞。参见王怀勇,刘帆:《债务催收治理的法制困境及出路》,载《南方金融》2019年第4期,第20-27页。参见贺成:《“催收非法债务罪”首个判例落地的警示意义》,载《黔西南日报》2021年3月13日003版。笔者认为,将催收非法经营罪分情况适用,即如果催收行为侵害财产、人身权益达到犯罪程度,就要认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家开放大学《个人理财》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 2025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省公需科目弘扬时代精神,凝聚前行力量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交通拥堵动态干预机制考核试卷
- 照片墙的数字印刷技术探讨考核试卷
- 2025年度北京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考试及答案(A卷)
- 传感器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 贵州旅投集团考试真题
- DL∕T 806-2013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用阻垢缓蚀剂
- DL∕ T 748.3-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第3部分阀门与汽水管道系统检修
- 初中必背古诗61首
-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大全带答案
- 《幼儿游戏与指导》 课程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能源量测监控系统 第5部分:通信协议-数据交换协议》
- 2023年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招聘考试真题
- 网络安全预警与监控培训
- 《气胸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