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抽水蓄能电站小直径隧洞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组织设计导则_第1页
2024抽水蓄能电站小直径隧洞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组织设计导则_第2页
2024抽水蓄能电站小直径隧洞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组织设计导则_第3页
2024抽水蓄能电站小直径隧洞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组织设计导则_第4页
2024抽水蓄能电站小直径隧洞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组织设计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抽水蓄能电站小直径隧洞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组织设计导则目次TOC\o"1-1"\h\z\u1总则 总则1.0.1为规范抽水蓄能电站小直径隧洞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以下简称“TBM”)施工组织设计,特制订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小直径隧洞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工程。1.0.3抽水蓄能电站小直径隧洞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组织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小直径隧洞smallsectiontunnel指洞室断面面积在20m2以下或洞径在5m以下的隧洞。2.0.2TBM—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fullfacerocktunnelboringmachine通过旋转刀盘并推进,使滚刀挤压破破碎岩石,采用主机带式输送机出渣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主要包括敞开式岩石隧道掘进机、单护盾岩石隧道掘进机、双护盾式岩石隧道掘进机等。2.0.3超小曲线隧洞ultrasmallcurvetunnel曲线半径≤10D(D为隧道半径)的曲线隧洞。2.0.4掘进速度advancespeed单位时间内掘进的隧洞长度(m/min)。2.0.5贯入度penetration掘进过程中,刀盘转动一周滚刀切削岩石的深度(mm/rpm)。2.0.6掘进循环boringcycle完成一次掘进必须进行的操作过程,包括掘进过程与复位过程。2.0.7掘进行程boringstroke完成一个掘进循环所达到的掘进长度(m)。2.0.8步进steppingTBM推进油缸回收、后配套台车前行的过程。2.0.9TBM姿态TBMpositionandstanceTBM主机的空间状态,通常采用横向偏差、竖向偏差、俯仰角、方位角、滚转角和切口里程等参数描述。2.0.10TBM接收shieldarrivalTBM到达接收位置的施工过程。

3基本规定3.0.1小直径隧洞TBM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边界条件、现有施工水平和特点、工程技术要求等综合考虑。3.0.2TBM施工组织设计通常包含施工准备、施工总布置、施工测量、TBM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施工监测与预警、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等方面内容。3.0.3TBM施工前应进行施工调研、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及施工组织等施工准备工作。3.0.4施工总布置应充分考虑场地边界、运输等条件,兼顾功能性、经济性等原则,宜做到永临结合,并减少临时设施建设。3.0.5TBM施工应建立施工测量体系和制度,采取自动测量与人工复测相结合的方式。3.0.6TBM施工方案应包含TBM的组装调试、掘进与施工、使用与保养、拆除与存放等方案措施,是工程各项工作的技术指导性文件。3.0.7施工总进度制定应突出关键线路、重要分项工程,合理安排施工计划,落实季节性施工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管控、及时调整。3.0.8施工组织设计应建立项目风险管控识别体系、实时监测与预警,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3.0.9施工组织设计应有利于加强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4施工准备4.1一般规定4.1.1施工准备贯穿施工的全过程,施工前进行全场性施工准备,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调整和补充。4.1.2应根据TBM施工工程的特点与难点,在施工准备前明确管理目标、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目标及文明施工目标。4.2施工调查4.2.1施工调查应对工程周边资源、政策法规等情况进行摸底。4.2.2施工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环境、气候特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等。2施工运输、水源、供电、通信、场地布置、弃渣场地及容纳能力、征地拆迁情况等。3当地原材料及半成品材料的品种、质量、价格及供应能力等。4当地运能、运价、装卸费率等交通运输情况。5当地生活供应、医疗、卫生、防疫、民族风俗及居民点的社会治安情况等。6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要求,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近、远期影响等。7当地可供利用的劳动力及常规设备资源状况。4.3技术准备4.3.1施工前根据场地工程条件、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质量及工期要求、资源配备情况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工艺实施细则,编制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特殊地段施工前,应编制专项应对措施方案。4.3.2施工前应对技术文件进行会审,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施工有关合同文件;2隧洞地形、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钻探图表等勘测资料和调查报告;3施工所需的设计图纸、技术方案和工程技术要求等文件;4各专业的接口及相互衔接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5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6排水、通风、供电等设计;7TBM进场运输道路的路况和障碍设施等运输路线勘察资料;8弃渣场的设计、位置及渣容量是否能满足施工需要和环保要求;9隧洞穿过不良地质地段时对特殊岩土的处理措施;10施工使用TBM及配套设备的相关资料;11超小曲线隧洞TBM的适用性及选型设计(根据工况需要);12超小曲线隧洞应采用具有超小转弯定位功能的TBM导向系统(根据工况需要)。4.3.3施工前完成施工重要危险源识别措施、机械设备安全保证措施、施工用电安全措施、机械伤害安全防患措施、重要环境因素识别和技术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技术措施以及应急保障措施等的准备工作。4.4物资准备4.4.1物资准备主要包括TBM的选型设计、TBM施工配套设备的选项购置、一般施工材料的准备等。4.4.1TBM选型设计应根据施工隧洞的地质情况,依据适应性、安全性、经济性进行,并组织相关论证会。4.4.3根据施工工程的工程量及工期,制定材料、配件、施工机械需求计划及进场计划。4.4.4根据物资需求,制定资金计划,明确物资储存地点。4.5施工组织4.5.1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和复杂程度,建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的管理组织体系。4.5.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定岗定责。4.5.3应统筹安排工程筹建期和准备期工作,制订施工准备工作计划表。4.5.4根据施工各阶段的工程量及工期,制订施工各阶段劳动力配备表、进场计划表。

5施工总布置5.1场地布置5.1.1施工场地布置宜集中在TBM隧洞的洞口附近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应满足生产、文明施工和保护环境要求,节约用地。2应避免滑坡、泥石流、崩塌、洪水等自然灾害。3应根据施工工序、进度计划统筹规划,分期安排,便于各项施工有序进行,避免相互干扰。4应满足TBM及施工配套设备的布置、临时存放和组装条件,保证TBM掘进、出渣、运输、维修等工作需要。5.1.2TBM施工场地布置应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TBM的存储、组装、始发、接收位置和范围。2TBM及配套设施的运输道路。3采用有轨运输时,供料应确定洞外备料线、编组线和其他作业线的布置,出渣应确定洞外出渣线、翻渣设施的位置及存渣场地。4采用连续皮带机出渣时,应确定洞外分渣设施的位置及存渣场地。5确定风、水、电等设施的位置。6确定各类生产、生活等临建房屋设施的位置7确定机械设备配件、物料等存放或堆放场地。8确定现场文明施工标识位置。9其他施工涉及设施的布置。5.1.3TBM临时存放场应地势平缓,场地平整并硬化,周围应设置防护栏和防护网,并布置进场道路。5.1.4TBM弃渣场应根据施工场地情况进行布置,如单个弃渣场不能满足需要,可在业主指定位置设多个弃渣场,弃渣场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坡脚应采用重力式挡土墙防护,施工结束后,渣堆表面应覆土绿化。5.1.5TBM洞外组装场应位于TBM掘进洞口附近,场地范围应满足TBM安装需要,场地应用混凝土硬化,强度满足承载力要求。5.1.6TBM洞内组装间设计尺寸应满足TBM设备组装需要。为便于TBM的现场组装,长度宜大于设备主机总长度。5.1.7TBM库房具体布置应根据现场条件,在满足施工期间运输通道正常条件下灵活布置,库房采用全封闭钢结构。5.1.8TBM修理及刀具车间宜布置在洞口附近交通便利的地方,车间内应配置修理设备和专用工机具。5.1.9施工场地内应设置截、排水设施,防止场地内积水。5.2施工设施5.2.1施工设施主要包括设备配置、临时工程、辅助设备设施及材料。5.2.2施工设施应综合考虑施工环境、工期、质量、安全、经济性及环保要求,根据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配置,保证功能齐全、性能稳定、安全可靠。5.2.3施工设施应编制选型方案并经论证后实施。5.2.4TBM配置必须具有掘进、出渣、导向、支护的基本功能,还应具有通风除尘、物料运输、气体监测、排水、超前地质预报等一般和特殊功能。5.2.5配套设备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按工程特点和环境条件节省配置,选用当前较为先进的设备,保持性能良好,确保TBM正常施工。5.2.6TBM及配套设备应进行进场设备检验,特种设备需办理使用注册登记并定期检测,测量设备定期复检,保证精度准确。5.2.11临时工程及设施包括TBM临时存放场、弃渣场、组装场地、库房、修理及刀具车间等。5.2.12TBM施工前应储备各种材料,做好检验工作并定期进行盘点,做好物资供应工作。5.3施工运输5.3.1TBM施工运输主要包括设备的进出场运输、物料人员的进出洞运输、施工出渣运输。5.3.2TBM施工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对,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应满足TBM连续掘进和最高掘进速度的要求。5.3.3小直径隧洞工程的设备进出场运输可采用公路运输方式,到达组装场地或临时存放场地。5.3.4小直径隧洞内的物料、人员的进出洞输送可采用有轨运输方式;当坡度不宜采用有轨运输时,可采用稳车、无轨运输等方式。5.3.5超小曲线隧洞物料、人员运输所选运输设备要具有较强的曲线适用性。5.3.6应对各类运输工具制定保养方案、操作规程等,必须保证运输工具的安全可靠。5.4通风除尘5.4.1小直径隧洞施工必须加强通风和采取有效的除尘措施,减少有害气体和岩尘的危害。5.4.2应改善小直径隧洞作业区的湿度和温度。5.4.3小直径隧洞施工小直径隧洞施工应安排尽早形成自然循环通风条件。在未形成自然通风前或不便形成自然通风时,应采用机械通风。5.4.4TBM施工区域可配置除尘器等装置进行除尘作业,以降低岩尘。5.4.5超小曲线隧洞风阻较大,施工必须保证足够的进风量,循环通风,必要时采用多点接力供风。5.4.6超小曲线隧洞施工要加强洞内除尘措施,减少粉尘的危害。5.5供排水5.5.1施工现场的供水应满足全工地的直接生产用水、施工机具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的综合最大需求。5.5.2施工区在无直接引接水管线条件时,可采用水罐车运输,同时场内应设临时水池。5.5.3隧洞内供水设计应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和不同的用水要求选择水源,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直流、循序或循环方式供水系统。5.5.4工程和生活用水使用前必须经过水质鉴定,TBM用水宜与其他供水分开供应。5.5.5隧洞内应设置足够的排水设备,保持排水畅通。当TBM下坡掘进时,应制定出现涌水等工况时的应急排水措施。5.5.5超小曲线隧洞进行施工时,应制定针对性的施工供排水措施。5.5.6施工场地污水处理措施要求如下:1规划合理的污水处理系统,设置污水收集池,从源头控制,避免污水乱排放;2针对污水性质,采用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2实行雨污分流,施工废水及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必须统一收集处理;3污水处理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产运行;4设置专门的污水排放口,不得将污水随意倾倒或排入下水道;5处理后的水质应定期检测,确保达到排放标准。5.6供配电与通讯5.6.1生产和生活用电应分开设置,并在现场配备应急发电机等备用电源。5.6.2施工现场的供电量应满足各设备的动力用电、生活用电等的最大用电量。5.6.3施工现场照明电压应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配置,特殊场所照明装置应使用安全特低电压系统供电。5.6.4施工通信包含施工场地通讯、场地与隧洞内的通讯、隧洞内通讯、TBM通讯以及应急通讯等,必须确保通讯功能正常后方能进行施工作业。

6施工测量6.1地面平面控制测量6.1.1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应遵守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6.1.2平面控制网宜布设为GPS网、三角形网或导线网,应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划分;各种等级各种类型的平面控制网,均可作为首级网。6.1.3应根据地形条件、工程规模和放样精度确定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等级。6.1.4平面控制网应布设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6.1.5应保证首级网与TBM施工区域有1个及以上的通视方向点。6.1.6当采用三角网测量时,应联测3个及以上控制点,组成的三角形各内角宜为30°~150°。6.1.7导线测量技术指标应符合SL52的规定。四等及以下导线网,可用不同时段的单向测距代替往返测距。6.1.8水平角测量应采用方向观测法,在目标清晰、稳定、仪器与外界环境温度相一致的条件下进行观测。6.1.9施工控制网应在隧道洞口建立,控制点间距宜控制在150m~350m之间,每个洞口应布设不少于3个平面控制点。6.1.10地面控制网应在建成一年后进行复测,当控制点区域不稳定时应增加复测次数。6.1.11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或GPS高程测量的方法。6.1.12高程控制点应布设在不受洪水、施工影响、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在每个单向工程部位应至少有2个高程控制点。6.2地下控制测量6.2.1地下控制测量应包括地下施工基本导线和施工导线的平面、高程测量。基本导线是指整条隧道内布设的控制导线;施工导线是指用于TBM换站的短距离控制导线。6.2.2平面与高程控制点应在TBM始发洞口埋设3个及以上。6.2.3应安装强制对中托架或混凝土观测墩作为地下控制点。6.2.4应同步对洞内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进行测量。6.2.6导线边和隧道壁等设施物体距离不应小于0.2m。6.2.7基本导线宜采用支导线、附合导线、闭合导线、交叉双导线等线型,长度宜为直线段不短于200m,曲线段不短于50m。6.2.8超小曲线隧道掘进,应在TBM进入弯道前和TBM设备台车脱出弯道后对测站点与后视点进行复测。6.2.9超小曲线隧洞掘进,应采取正、倒镜测量操作进行测量换站。6.2.10宜在隧道贯通前对始发端与接收端控制点进行联测。6.2.11测量部位应选择在TBM设备组装前对始发洞室、导轨、洞门、反力架等位置。6.2.12TBM上所安装的零位特征点应满足下列条件:1TBM特征点应固定在TBM主盾体上,且不应少于3个,特征点间距离应尽量大且避免处于一条直线上。2测量特征点和TBM中心轴线应在统一坐标系下测得其三维空间坐标,建立统一的空间几何关系,为后期TBM导向系统调试和姿态复核提供基础数据。6.2.13复核TBM初始姿态应采用人工测量方法,TBM导向系统测得的结果应与人工测量结果一致。6.2.14应定期对TBM姿态进行人工复测,如相差较大应进行姿态修正。6.2.15成型隧道应进行断面测量,断面测量结果应与TBM掘进轨迹一致。6.2.16复核修正宜选择每掘进100m距离,从基本导线点对导向系统使用的测站点和后视点坐标进行。6.2.17应根据测量方案等技术文件要求定期对基本导线进行复测和延伸。6.3竣工测量6.3.1隧洞贯通后应进行贯通测量,贯通测量误差包括隧洞的纵向、横向、高程贯通误差和方位角贯通误差,隧洞的纵、横向贯通误差应投影到线路的法线方向上。6.3.2贯通相遇点应设置在贯通面位置。6.3.3应以隧洞始发和接收洞口的控制点为起算点,对隧洞内控制点进行重新测量,平差计算后的成果作为后期建设工作的测量依据。6.3.4隧道断面测量间隔宜按照直线段5~10m,小曲线段3~5m进行。6.3.5隧道断面宜采用断面仪或全站仪极坐标法等方法测量。6.3.6竣工测量成果应按要求整理归档,并作为隧洞验收依据。

7TBM施工方案7.1TBM组装与调试7.1.1TBM施工现场组装主要包括机械结构部件、液压系统、流体系统、电气系统和导向系统等组装。7.1.2TBM组装应做好筹划工作、过程管理及收尾管理,根据工期节点要求及时调整作业规划、资源配置等。7.1.3TBM工地组装工作应考虑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原则,主要包括:1应编制TBM组装专项方案。2应制定组装所需人员、工机具、材料、配件供应计划,保障供应。3应对设备进场线路、TBM组装场地进行考察及验收。4宜采用TBM模块化运输原则,减少吊装部件的数量。5应对参与组装的人员进行工序安全技术交底。6应对吊组装工机具、吊装吊耳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可靠。7吊组装作业应遵循相关安全规定。7.1.4TBM组装专项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TBM组装硐室、组装场地的空间及布置要求。2TBM组装场地的地基承载力应进行验算。3TBM组装所需的吊装机具、钢丝绳、卸扣、吊耳等应进行验算。4重大、关键部件吊装的专项作业交底。5TBM组装的作业工序、工期节点、人员安排、工机具物料清单等。6TBM各部件依次进场的顺序。7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应急预案。7.1.5TBM组装完成后应进行整机清理、涂装修补及组装质量检验。7.1.6TBM组装完成后应依次进行各系统空载调试和整机联调联试。7.1.7TBM调试过程应遵循TBM安全操作规程。7.1.8TBM调试应由掌握设备性能、具备调试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7.1.9TBM调试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调整。7.1.10TBM调试宜先单项功能调试,再联合调试,对后配套工作平台上的电气系统、液压动力系统及与主机系统连接架等进行检验,经检查后进行设备的调试工作,调试工作包括所有的运行系统。7.1.11TBM组装调试应做好过程记录等资料,组装调试后的设备性能参数应符合TBM设计技术参数要求。7.2TBM现场验收7.2.1TBM组装调试完成后应进行现场验收工作。7.2.2TBM验收项目可按设计功能、参数、图纸和说明书等编制验收大纲。7.2.3TBM现场验收通常对照验收大纲分系统逐项进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TBM各系统、部件的配置情况。2TBM各系统、部件的外观情况。3TBM各系统、功能的运行情况。4TBM相关的资质证明文件、技术文件、组装调试资料等。5其它特殊要求。7.2.4TBM现场验收完成后应签署相应的验收证明,对验收遗留问题提出整改措施。7.3TBM步进始发7.3.1TBM步进方式应根据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先进性等原则综合考虑。7.3.2TBM组装步进场地应符合地基承载力、空间尺寸、地面平整度、运输等要求。7.3.3TBM步进前应对步进段隧洞质量、空间尺寸等进行验收检查,确保TBM轴线与步进洞轴线误差在设计范围内。7.3.4TBM步进时应加强过程监控,步进设施、延伸等应连续有效。7.3.5TBM在超小曲线隧洞处步进过站应快速通过,并确保在曲线中轴线轨迹不能产生偏移。7.3.6TBM始发通常分为有导洞始发和无导洞始发两种方式,但必须确保撑靴的撑紧力或反力支撑系统安全可靠,并应进行相关的验算工作。7.3.7TBM始发掘进时应控制TBM姿态和推力,加强监测,并应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掘进参数。开始时应低速转动刀盘,慢速推进,将岩面慢慢切削平整后方能开始试掘进。7.3.8TBM始发掘进时应保护TBM的各种管线,及时跟进后配套设备,并应确定出渣和材料运输等作业方式。7.3.9TBM在超小曲线隧洞上始发,应保证TBM姿态调整到隧道轴线对应位置并进一步对始发方向和位置进行修正。7.4TBM掘进与支护7.4.1TBM试掘进长度应根据TBM运行情况与工程地质等情况综合确定。7.4.2TBM试掘进施工阶段,应注意以下工作:1熟悉TBM各项性能,完成TBM整机磨合负载运转。2熟悉TBM和后配套设备各项操作,掌握TBM施工操作流程和施工顺序。3检验后配套设备的匹配能力,如管线延伸、水平运输系统等。4检验TBM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况,调整不合理的结构和装置,处理设备相关故障。5按照TBM保养规程进行设备保养,掌握TBM施工配件、耗材等的消耗规律。6收集数据,积累经验,为下一步正常快速的掘进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和信息。7.4.3TBM试掘进完成后进入正常掘进施工阶段,正常掘进施工前应对TBM各系统运行参数进行检查验收。7.4.4TBM正常掘进施工阶段,应注意以下工作:1刀盘、刀具检查频次应根据围岩磨蚀性与掘进参数变化情况实时调整。2应加强通风、供排水、供电、材料供应管理,保证TBM施工各环节的协调统一。3应重点关注洞内危害气体监测工作,实时分析危害气体监测结果,及时预警。4应在不良地质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5TBM在通过地质破碎带时,必须严格控制出渣量,并采取综合措施,及时支护,避免出现掌子面大范围坍塌,保证掘进安全。6已掘进通过不良地质段在衬砌施工前应持续进行监控量测。7应按施工进度填写小直径隧洞施工日报、周报与月报。7.4.5TBM在软弱破碎围岩掘进时应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并按设计要求进行监控量测,确保施工安全。7.4.6TBM初期支护方式根据不同工况、设备类型选取,通常包括:1敞开式TBM的初期支护包括喷混凝土、锚网、钢环梁等,应做好锚喷施工记录(锚杆角度、长度等)、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外观尺寸等项检查和试验报告、监控量测记录。2护盾式TBM采用管片作为支护方式,应做好密封条粘贴、管片排列、拼装顺序、压缩量、螺栓扭矩、豆砾石填充、壁厚注浆作业的控制。3富水地段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超前泄水措施或注浆堵水,已开挖段应采取集中引排或堵水措施,降低对施工的影响。4若围岩有继续掉落及大面积软弱围岩变形的区域,待脱出后配套后应及时进行拱架支护,如围岩发生较大变化,可调整拱架纵向间距,同时做好拱架变形监测。5超前小导管配合拱架使用,应用于主机上方断裂破碎带超前注浆预支护,脱出支撑盾先进行锚网防护,待加固区脱出拖车再进行拱架支护。7.4.7TBM到达掘进阶段应制定TBM到达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应明确TBM掘进的实时桩号及刀盘距贯通面的距离,并按施工方案实施。7.4.8TBM到达掘进施工阶段,应注意以下工作:1TBM接收前应对洞口土体(岩体)进行强度检测计算,必要时做好出洞场地、洞口段加固,接收导台施作应完成。2TBM到达贯通面前应对隧洞轴线进行测量,并根据复测数据进行掘进姿态调整。3应保证洞内、洞外通讯联络畅通。4吊装设备应安装完成并通过验收。5在距离贯通洞口30m时应选择合理的掘进参数,掘进参数应采用低转速、低推力、小贯入度,及时跟进支护。6TBM即将贯通出洞前应提前在出洞口喷涂中心点和刀盘轮廓位置,提前进行人工复核测量,做好安全警示牌和警戒线,如有必要提前对刀盘轮廓位置打孔,避免出洞口岩体破碎,出现垮塌。7掘进过程中如有异常及时上报,处理完毕后重新下发掘进指令。7.4.10超小曲线隧洞TBM掘进时,操作手应保证姿态稳定,避免随意调整。7.4.11TBM进入下列特殊地质段时,应根据设计提供的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揭露的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针对性施工技术方案,做好相应技术、物资、机械的准备。7.4.12常见特殊地段有:1富水地段2断层破碎地段3岩溶地段4岩爆地段5高地温地段6大变形围岩地段7.4.13TBM在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地质预测、预报方案。宜根据需要对地应力场特征和岩体物理力学特性进行补充测试。宜根据实际及时调整掘进施工方案。应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并实时反馈,进行动态设计和动态施工。7.4.14当采取针对性施工措施后,TBM仍无法通过时,应采用钻爆法或其他辅助开挖方法掘进和支护,TBM步进通过。7.5TBM保养与维护7.5.1TBM保养与维护应建立规章制度、组织实施机构、考核机制等。7.5.2TBM维保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焊接、电气等专业维保必须由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操作。7.5.3维保人员应在进行保养操作前查阅相关图纸和技术资料,熟悉掌握保养内容。7.5.4TBM维保包括预防性保养和维修、设备故障处理。7.5.5TBM预防性维保用于满足机器带负荷正常运转的要求,以减少设备发生故障的机率。预防性维保常分为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季度保养、年保养,应根据保养周期制定相应的保养内容。7.5.6TBM设备故障处理应在设备发生故障后,安全高效的解决设备故障,减少故障停机时间,尽快恢复正常运转。7.5.7TBM的保养与维护时应重点关注关键部件维保,加强现场备品备件管理。7.5.8TBM关键部件包括刀盘系统、主驱动系统、皮带机系统、泵站系统等,应制定关键部件的保养、维修方案及保养记录表,关键部件维保内容主要包括:1定期检查刀盘、刀具的磨损情况,并检查滚刀紧固螺栓的扭矩。2定期检查齿轮油箱液位、驱动密封检测腔透明管是否有齿轮油或者油脂,检查主轴承外圈润滑脂注入情况、主轴承与刀盘螺栓连接的紧固情况。3定期检查减速机油位、减速机温度开关。4定期检查主轴承滚子和边缘引导装置的滚动情况。5定期对油品、油脂取样进行检测。6定期检查皮带机各托辊的转动情况。7定期检查皮带磨损情况,磨损严重应立即更换。8定期检查油箱液位、过滤器工作情况,并定期取油样送检。9定期对高压电缆进行绝缘检查和耐压试验,检查高压电缆有无破损。10定期对变压器进行维护保养。11重大关键部件发生重大故障时,应编制解决方案、组织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7.5.9TBM备品备件主要包括设备正常消耗件、易损件、长周期件等。备品备件管理要求主要包括:1应在施工现场就近建立备品备件库房。2应建立备品备件台账,及时动态进行备品备件补充。3应对TBM刀具等进行储备。4应对TBM所需的各类油脂进行储备。5应对液压流体系统所需的各类管路接头、滤芯、呼吸器进行储备。6应对电气系统易损坏的传感器、按钮、接触器等元件进行储备。7应对皮带输送机上的托辊、输送皮带、低价值易损坏零部件进行储备。8应对掘进施工影响重大、价值大、周期长的主轴承、减速机、泵、马达等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协议,发生故障时第一时间由供应商提供备件。7.5.10TBM维保应建立相应的记录、台账等资料。7.6TBM动静态评估7.6.1TBM贯通前50m到100m间应进行设备状况动态评估,以了解设备的整体机况。7.6.2动态评估应包含以下内容:1热机状态下主驱动箱齿轮油、主减速机齿轮油、液压油检测,检测指标应包含铁谱分析、光谱分析、运动粘度、水分、机械杂质、酸值、污染度等指标。2主轴承、主驱动减速机、主驱动电机/马达、液压泵及电等能转部件振动检测,检测应包含位移与速度值。3主驱动箱内窥镜检测。4各能动部件温度及红外检测。5液压泵、马达压力检测。6推进支撑等油缸保压检测。7各系统部件功能及完备性检测,含刀盘运行检测、主驱动检测、盾体结构检测、推进支撑系统检测、吊机系统检测、后配套钢结构检测、带式输送机检测、消防系统检测、液压系统检测、循环冷却系统检测、主驱动润滑密封系统检测、除尘系统检测、空气系统检测、气体检测、电气系统检测。8其它根据要求应评估的部件。7.6.3应在TBM贯通拆除后进行设备状况静态评估,对设备动态评估中无法评估的项目进行补充勘验。7.6.4静态评估应包含以下内容:1主驱动密封、跑道、主轴承内部元件及齿圈磨损情况检测;2刀盘刀具磨损情况检测、盾体磨损情况检测;3各系统电机绝缘检测;4系统部件等外观检测。5其它根据要求需评估的部件。7.7TBM拆机7.7.1TBM施工结束后拆机主要包括机械结构部件、液压系统、流体系统、电气系统等拆解。7.7.2TBM拆机应做好筹划工作、过程管理及收尾管理,根据工期节点要求及时调整作业规划、资源配置等。7.7.2TBM拆机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原则,主要包括:1应编制TBM解体及拆机专项方案。2应制定拆机所需人员、工机具、材料供应计划,保障供应。3应对设备退场线路、TBM拆解场地进行考察及验收,保证作业环境安全,通风照明情况良好。4宜采用模块化拆除原则,尽量减少部件拆除数量,一般情况下,不进行破坏性拆机。5应对TBM做好整机清理,设备拆除前,应做好标记标识及关键部件防护。6应对参与拆机的人员进行工序安全技术交底。7应对拆机工机具、吊装吊耳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可靠。8拆机作业应遵循相关安全规定。7.7.3TBM解体及拆机专项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对TBM拆机硐室、拆机场地的空间及布置要求明确提出。2应对TBM拆机场地的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3应对TBM拆机所需的吊装机具、钢丝绳、卸扣、吊耳等进行验算。4应制定危大部件拆除的专项作业交底。5应编制TBM拆装的作业工序、工期节点、人员安排、工机具物料清单等。6应含有机械结构、液压、流体、电气等系统的标识规定、包装方案。7应编制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应急预案。7.7.4TBM拆除应做好过程记录、装箱记录等资料。7.8设备运输与存放7.8.1TBM及施工配套设备的运输应根据所运输设备的特性、技术参数等,满足安全、经济、工期等的要求,制定安全可靠的运输方案和应急预案。7.8.2运输前应加强运输线路上道路、线路、桥涵、干扰的排障与排除工作,运输设施应安全可靠,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设备运输时安全顺利通过。7.8.3设备运输装车时、运输过程中应做好防护措施,确保设备运输安全、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损坏。7.8.4设备在承运、送达时要做好交接工作,包括设备有无损坏、遗漏等,特殊情况按合同约定执行。7.8.5设备存放场地应避免选择在人员杂乱的场所,进场道路应满足运输要求。7.8.6设备存放场地宜选择地势较高、容易排水、背风和不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场所,原则上应进行硬化处理,基础承载能力满足设备大件的存放、吊装和运输要求。7.8.7设备存放场地的水、电能宜满足设备维修需要,应设置消防措施。7.8.8设备存放前、存放过程中,应做好防护保养工作。

8施工总进度8.1一般规定8.1.1施工总进度编制应分析论证合同工期的合理性,结合设备供货时间、施工机械化程度、劳动力资源配置情况、内部和外部约束条件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安排施工期。8.1.2编制施工总进度时,工程施工总工期应为工程准备期、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建期之和。工程相邻两个阶段的工作可交叉进行。8.1.3施工总进度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符合基本建设程序,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2应按照国内平均先进施工水平合理安排工期,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工程难点等因素,工期安排适当留有余地。3应明确TBM线路控制工期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4施工强度应经过论证,施工总工期应与工程规模、施工条件、施工水平、设备配置、施工人员及施工管理水平相适应,资源配置合理。5施工总进度与单项工程施工进度应相协调,各施工工序前后兼顾、衔接合理、施工均衡。8.1.4施工总进度应突出关键工程、重要工程、技术负责工程,明确TBM工程起点时间和工程完工日期。8.1.5施工总进度可采用里程碑表、工作量表、横道计划或网络图等方法。8.1.6施工总进度计划应根据需要按要求上报相关单位审批。8.2进度计划编制8.2.1根据合同工期确定进度安排,明确关键线路,对后续工程有影响的工程,应充分结合后续施工提前筹划开工时间,并设定最迟完工时间。8.2.2应结合可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影响工期的因素进行统筹规划,避免后期抢工;同类型的分部工程宜采用工序流水法施工,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周转材料、机械设备,合理安排劳动力。8.2.3进度计划应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工期安排、施工安排、工期保证体系、资源需求计划、进度保证措施等。8.2.4施工计划编制应依据下列基本资料进行:1工程适用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2建设单位、地方及各部门对工程建设期的要求和意见。3工程地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等资料。4工程地居民风俗习惯及劳动力用工情况。5材料供应、加工能力情况。6工程资金情况。8.2.5施工计划编制应遵循下列步骤:1确定进度计划目标。2进行工作结构分解与工作活动定义。3确定工作之间的顺序关系。4估算各工作投入的资源。5估算工作的持续时间。6编制进度图(表)。7编制资源需求计划。8编制进度保证措施。8.2.6施工总进度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应与各阶段编制规程的要求相适应。8.3进度计划管控8.3.1施工进度管理应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基础上,以均衡生产为原则,已施工计划管理为保证手段,已实现合同工期为最终目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动态控制。8.3.2项目部根据批准的施工计划,细化分解至各作业队或班组。8.3.3施工进度管控应遵循下列步骤:1熟悉进度计划的目标、顺序、步骤、数量、时间和技术要求。2实施跟踪检查,进行数据记录与统计。3将实际数据与计划目标对照,分析计划执行情况。4采取纠偏措施,确保计划目标实现。8.3.4项目部应跟踪项目范围变化、工程款支付、设计文件交付、可实施性与变更、材料供应等影响因素,提出主要设备、施工图纸和资料的交付时间,不应因设备供货延后或设计文件供应不及时影响施工进度。8.3.5施工组织设计应以工程综合进度为依据,对施工物资的需求计划进行综合安排。8.3.6应根据施工计划实施及管理情况按时填写施工日报、周报、月报等进度报表并备存。8.3.7项目部应以日交班会、周例会、月例会等方式查找差距、分析实际进度状态并制定改进措施,形成会议记录或纪要。8.3.8应对施工进度实行分级预警管理,对滞后项目制定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8.4进度计划检查与调整8.4.1进度计划检查应采取周检、月检及补丁区检查的方式,检查内容包括:1检查期内实际完成和累计完成工程量。2实际参加施工的人力、机械数量及生产效率。3窝工人数和窝工机械台班数。4进度偏差情况。5进度管理情况等。8.4.2项目部应每月召开进度例会,对本期施工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下期施工计划。8.4.3当工程量、工作或工序起止时间、工作关系、资源条件、节点目标调整时,应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8.4.4当计算工期不符合要求工期时,可通过调整施工资源配置、优化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确定。8.4.5调整施工进度应符合施工工艺要求并应符合施工程序要求。8.4.6施工计划优化时应兼顾工期、资源和费用的关系。

9安全监测与预警9.0.1小直径隧洞结构监测应坚持“测量双检”、“换手测量”等复核制度,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9.0.2应对开挖硐室、周围边坡、地表、建筑物、地下管线和成型隧洞等部位进行监测。9.0.3应对TBM硐室以及周围边坡的位移、地表沉降进行监测,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等。9.0.4对隧洞附件有影响的建筑物应进行沉降及倾斜监测。9.0.5TBM施工隧洞前方地质宜采用超前水平钻探、聚焦电法、频域激电法等方法进行探测、验证。9.0.6邻近地下管线宜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视觉测量等方法进行沉降监测。9.0.7超前地质预报宜采用预报简报和预报总报的方式实施,预报简报应在当日提交,预报总报应根据要求每隔一定较大区间或隧道掘进完成后做出的成果汇总报告。9.0.8成型隧道监控量测项目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等进行,主要内容包括:1隧道结构收敛变形。2隧道拱顶沉降。3隧道地面回弹。4衬砌结构裂缝。5围岩内部位移。6扰度监测。7地下水监测。8应力监测。9.0.9应结合施工和现场环境状况对监控量测数据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并绘制出地表沉降、隧洞水平收敛、拱顶下沉等时态曲线图。9.0.10应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和流程,每次监控量测完成后应及时报送相关部门,出现异常预警立即上报。9.0.11岩爆预警宜选择微震实时监测信息的动态预警方法进行。9.0.12开展岩爆的动态预警,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不断监测到的微震信息,利用预警公式开展岩爆动态预警。2预警区域发生改变时,应选取改变后的预警区域内微震信息,进行岩爆动态预警。3在岩爆风险防控措施采取后,监测到的微震信息发生明显变化时,应基于变化的微震信息进行防控后的岩爆风险动态预警。4在已发生多次岩爆的区域和前期微震活动活跃但未发生相应烈度等级岩爆的区域,应及时更新微震监测信息。5在微震信息变化异常或微震活动性极为活跃或快速增长的区域,应加强岩爆动态预警。6相向开挖临近贯通洞段,应加强相向开挖掌子面及岩柱区域岩爆动态预警。9.0.13工程竣工后应提供监控量测总结报告。

10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10.1安全管理10.1.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严格执行落实相关规程、规范和安全规章制度,严禁出现“三违”现象。10.1.2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思想、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10.1.3应定期组织现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编制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10.1.4施工新进场人员应接受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培训时长达到要求,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10.1.5工程开始前,应进行工程风险源识别,制定应对措施。应对技术方案、安全要求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交底。10.1.6应配备专兼职安全人员进行监护作业。10.1.7施工前应根据TBM设备状况、地质条件、施工方法、进度和隧道掘进长度等条件,选择通风方式、通风设备和隧道内温度控制措施。隧洞内的空气温度、噪音、通风量等应符合相关规范或标准等的要求。10.1.8建立安全用电规章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用电安全。10.1.9机械设备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不得违章作业,并在作业完毕后进行保养。10.1.10TBM应配备应急逃生、消防等设施,TBM所选用配件应符合相关安全规范、要求。10.1.11隧洞内作业场所应按标准设置照明和消防设施配置,如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带、消防沙箱、消防站等消防安全设施,并应配备通信设备和应急照明。10.1.12隧洞内的作业通道、安全逃生通道应保持畅通。10.1.13超小曲线隧洞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安全控制,尤其隧道水平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10.1.14作业人品应按规定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10.1.15隧洞内有毒有害气体应实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时才能进行施工作业。10.1.16应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安全与文明施工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定期进行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完善应急体系。10.2环境保护10.2.1应结合工程项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通需求等条件,确定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总体设计原则和工程方案。10.2.2施工过程中严禁伐木生火、严禁围捕野生动物、严禁随意排放生活及施工污水、严禁乱倒弃渣、土石方、毁坏自然植被。10.2.3应采取措施避免施工噪声、振动、水质和土壤污染及地表下沉等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10.2.4应对场内道路工程区内的自然水流进行有效处理,对于临水域的弃渣场,要设置有效的拦挡措施。10.2.5宜设置临时或永久弃渣场,并根据弃渣堆放位置、弃渣性质、规划弃渣高度等因素合理存放。10.3文明施工10.3.1根据政府主管部门文明施工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以及TBM工程特点,制订工程文明施工的目标及实施方案。10.3.2文明施工宜实行区域责任制管理。施工现场应合理悬挂安全生产宣传标语和有针对性地使用安全警示牌等。10.3.3应根据文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教育、改进计划,推广文明施工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提升文明施工水平。

附录A施工日报、周报与月报表A.1TBM施工项目日报表XX年XX月XX日工期项目进展天数合同总工期预计总工期日计划平均进尺工期是否滞后滞后天数排班时间维保班掘进进尺班组起止桩号进尺围岩类别日累月累开累合同总量掘进参数推力kN扭矩kN•m掘进速度贯入度mm/rpm转数r/min施工记录昨日完成情况今日计划主要设备物资进场情况存在问题及进度滞后说明项目状态评估填报人:审核人:填报日期:

表A.2TBM施工项目周报表XX年XX月XX日工期项目进展天数合同总工期预计总工期周计划平均进尺工期是否滞后滞后天数产值/万元本周计划实际完成月累开累掘进参数推力kN扭矩kN•m掘进速度贯入度mm/rpm转数r/min掘进进尺起止桩号进尺围岩类别月累开累合同总量开累剩余施工记录本周完成情况统计下周计划掘进时间分析总结项目状态评估填报人:审核人:填报日期:XX年XX月XX日

表A.3TBM施工项目月报表XX年XX月XX日工期项目进展天数合同总工期预计总工期月计划平均进尺工期是否滞后滞后天数产值本月计划实际完成开累计量本月向业主报送产值开累向业主报送产值开累业主确认产值回款本月业主回款开累业主回款回款比例掘进参数推力kN扭矩kN•m掘进速度贯入度mm/rpm转数r/min掘进进尺起止桩号进尺围岩类别季累开累合同总量开累剩余施工记录本月完成情况统计下月计划成本分析项目状态评估填报人:审核人:填报日期:本导则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导则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标准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