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5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我向来不相信诗是批评人生的,更不愿说诗是描写人生和自然的。这些全是立于旁观者的地位,专用冷静的头脑去解剖、比较、判断,他们的地位是外而非内的。至于诗人的态度正好与之相反。他固不以描写为长技,但也决不会只是批评。他决不会只去旁观,而是要同化一切,又为一切所同化的——这即是我所谓“人化”。总说一句,诗不是离去人生,而是以人生做他的血肉的。若说诗的目的是去表现人生,仍不免有语病,其实诗是人生表现出来的一部分,并非另有一物,却拿他来表现人生的——故我宁说“诗是人生的表现”。这不但是诗,可以推之于一切文学。真诗人的本领是什么?是把自己所曾体验的人生普遍的情感,明明白白、委委婉婉地在笔尖下写出来,去宣扬人世的光、花、爱。他总竭他的文学天才,使他的作品人人了解,人人感动,即不能遍于人人,也必是大多数识文字的人。若已竭他的才力,而大多数人终究不能了解,他决不肯视为当然的,必归罪于自己的无力,去想一个忏悔的方法,不如此,不成为第一流的诗人啊!至于或专以解剖刻画为能事,或借艰深的文辞掩饰其浅陋,这些作品无非读了使人受些不正当或过度的刺激,或竟不痛不痒的莫名其妙,虽有文字的仪表,却早已丧失了他的灵魂了。诗中最宝贵的材料是普遍的情感,异常的心灵现象虽不妨在诗中偶然表现,但其效率决不能如前者广大。可惜世人好奇心太甚,把真理颠倒过来了。他们总以为诗人必有了古古怪怪的“幻想”“神思”方成为第一流,却不知道诗人的伟大并不在他心境的陆离光怪,是在他能说出人人所要说而苦于说不出的话。我并不说诗人没有特殊的“幻想”“神思”,我说真的诗人并不专靠着这个去擅胜场。虽在一时代有如此的现象,但在进化的轨道上,却已将成为过去了。文学家——诗人自然在内——是先驱者,是指导社会的人,但他虽常在社会前头,却不是在社会外面。因为在社会外面去指导社会,仿佛引路的人抛游客们而独行其道,决是不可能的。在社会方面看,诗人自然是民众的老师,但他自己却向民间找老师去!人生是诗的血和肉,但现今的诗,有些离人生很远,有些只能代表局部的人生。我们应该挽回这个“离魂”的恶征,使诗国建设在真实普遍的人生上面。(编自俞平他《诗的进化的还原论》)材料二:中国现代新诗肇始于外国诗歌的冲击与启发,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抒情性予以抨击与解构,另一方面吸收了外国诗歌中所特有的以“事”为中心的叙事性因子,从而形成了一套不同于传统诗歌的诠释模式。现代新诗所形成的主要叙事传统之一,是与“人生”互为关联的传统,可以将其称为“为人生”的叙事传统。这决定了现代新诗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肩负了一份深刻的现实和历史责任。问题在于,“人生”是个笼统而抽象的概念。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人生,即谁的人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难以被他人的人生所取代。这种由众多的个体化人生综合而成的一个抽象范畴的人生,是没有办法在诗歌中表现的,需要有从笼统到具体的转化过程:以某种标准把“人生”划分成几大类别,从这些类别中再选取某一种“人生”作为现代新诗所要彰显的内容。以胡适为代表的第一批白话诗人就采取了这一策略。他们以社会“阶层”为依据,赋予了“人生”某种特殊的内涵与意义。作为现代新诗最早的理论倡导者,胡适等人都认可西方的“个人主义”,认为“个人”的价值要优先于“群体”的价值,即欣赏的是“个人”化的人生,如胡适的《易卜生主义》就是一篇向中国介绍“个人主义”的文章。然而在他们的理论文章中强调的讴歌的却是与“个人主义”相对立的“平民主义”。何谓“平民”,或者说平民阶层?这些称谓并非本土,而是在“五四”初期由国外引入的,其内涵并不确定。然而在实践中,为了让“人生”能够在现代新诗中飞扬起来,白话新诗人便心照不宣地把“平民”阶层的内涵缩小至那些位于社会最底层的受苦人。因此,身为大学教授的胡适不去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而是写下了《人力车夫》等一系列穷苦人诗歌,尽管他对这些“人生”并不是特别了解。通过对现代新诗史上第一批白话诗人创作实践的简单回顾,发现所谓的与“人生”发生联系,就是强调诗歌不要有意识地粉饰太平,而是要与下层民众的悲苦境遇发生关联。而且这种关联并非鲁迅那种自上而下的精英式批判,而是要对其赋予人道主义的充分理解与关怀,这个传统,可以称之为“人道主义”的叙事传统。(摘编自姜玉琴《现代新诗的叙事传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不应只用冷静的态度旁观人生和自然,而应竭尽才力去实现“人化”。B.第一流的诗人要努力让更多的读者读懂自己的作品,感动于自己的作品。C.诗歌无法表现抽象意义上的人生,需要有一个从笼统到具体的转化过程。D.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介绍的是“个人主义”,讴歌的却是“平民主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首诗如果只描绘自然美景或批评某种社会现象,那么这首诗便丧失了它的灵魂。B.诗人要向民间去找老师,所以第一流的诗歌要多用口语、俗语来表现普遍的人生。C.“个人”价值优先于“群体”价值,据此可知诗歌应表现具体的某一个人的生活。D.白话新诗人将“平民”阶层的内涵进行窄化,是为了沿用“为人生”的叙事传统。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二“平民主义”概念内涵的一项是(3分)A.郭沫若:我是不承认艺术中可以划分出什么人生派与艺术派的人。我认定艺术与人生,只是一个晶球的两面。B.叶圣陶:新文学要摄人间之真影,瞄准大众生存之境遇,以写实法为之,启读者评判之趣味。C.朱自清:一切艺术的事业在于表现人生,艺术的最初目的和最后目的便是使生活进程的本身明白表现。D.茅盾:革命文学作家们应该刻苦磨炼他们的技术,应该捡拾自己最熟习的人生事理来描写。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三代臧克家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1942年A.诗歌使用一组排比,形象地表现出旧社会农民真实而普遍的人生境遇。B.诗歌的文辞明白晓畅,将诗人所曾体验过的人生情感直白地宣泄出来。C.本诗吸收了以“事”为中心的叙事性因子,与传统诗歌的诠释模式不同。D.诗人立足于劳苦大众,展现他们的生存状况,体现出强烈的为人生意识。5.两则材料都讨论诗歌创作理论,在论述的具体内容上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屈原(节选)注黄维若〔楚都南郢。(楚国都城名郢,但郢却不止一处。楚人迁都到何处,便将何处称为郢。屈原时代的郢都在今荆州近郊纪南城。见高介华、刘玉堂《楚国的城市与建筑》,第三章)宫城中的大殿很是华丽而宏伟。〔楚怀王坐于高阶之上的红漆矮榻上,其背后是凤踏神虎——凤头上长有鹿角的漆画大屏。众臣子立于阶下,其中有屈原,还有秦国的使臣张仪。楚怀王……众位臣卿,方才张仪先生说了,如若我们与齐绝交,与秦互为犄角,两国携手天下,将无往而不胜。你们意下以为如何?(见杨雨(屈原传),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P115。张仪使楚,屈原上朝启秦不能绝齐亲秦,与新尚、上官大夫及楚怀王激烈争辩。本作者据此改造为戏剧场面,这是戏剧性的需要。本剧引用正式出版的资料性书籍,不意味参与历史学者们的观点之争。同时作者要强调,戏剧与正史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东西,戏剧可以在不违背历史逻辑的前提下进行虚构。)屈原(站出来,双掌又于胸前)大王,臣下有话说。楚怀王说。屈原臣下以为,秦乃虎狼之邦,与之联手绝非明智。我们与齐结盟,盟者、警约也,上对天,下对地,言而有信,信而有行,行而有果,怎么能说绝交就绝交?天下人将怎么看我们?〔一些臣子都赞成屈原的意见:“……对对对。屈大夫说得对……秦国这是行反间之计……居心叵测……”靳尚(叉手于胸前,上前一步)禀大王,臣下对屈大夫的话不以为然。楚怀王为什么?靳尚臣下以为,齐不可信,不可交,不可行。齐与秦本是婚姻亲家,关系亲密,可是齐说翻脸就翻脸,竟然出兵征伐秦。此不可信也。今天他们如此对秦,明天也可以这样对楚。此不可交也。齐弱而秦强,与弱者盟,此不可行也。禀大王,一国的战与和,是其国策使然,与联姻无关。我大楚也嫁了王室之女到秦国,可秦仍然多次进犯我国。再者,结盟与强弱无关,而在乎势、在乎诚,在乎义。〔赞同屈原的臣子纷纷表示支持:“屈大夫说得有理……”天下各国都互相联姻,可仍然战乱不断……”〔大殿里一阵骚乱。〔随着争论的进行,众大臣分成两个阵营,一方支持屈原,一方支持靳尚。〔还有一众臣子,锦衣华服、峨冠博袖、气字轩昂,他们一直保持沉默、不支持任何一方。他们是楚国的世袭贵族。〔三方人群,人数大体相当。上官大夫(出列)大王,上官以为齐不诚也不义。上次大王为纵长,率六国伐秦,我们都攻到函谷关了,唯有齐国派那个孟尝君,带了两万人马,磨磨蹭蹭,还没走出齐国边境,就说是病了,要请医人治疗。最后他们也没来,害得我们吃败··这个、这个,无功而返。屈原那次伐秦,本来就过于仓促,不应该轻启战端。楚怀王你是说寡人失策?靳尚(大声)屈大夫,你太放肆了,竟敢指责大王?上官大夫屈大夫,你一向这么张狂,眼中还有没有大王?〔支持靳尚的臣子大声斥责屈原:就是,对大王竟敢说这样的话……这个人就是狂妄……[支持屈原的臣子没料到屈原直指楚怀王不是,顿觉得不妥,又怕引火上身,都有点怕,一时沉默了下来。〔张仪独自立于一隅,冷眼看着这一切。〔十八岁的公子子兰,从靳尚一群人里冲了出来。兰(拳撸袖)父王,让我把这个屈原捆起来,抓到刑狱里去。他算个什么东西?竞敢指责父王的不是!〔支持靳尚的臣子乱纷纷地:“抓了他,抓了他!……放逐!放逐!……下到刑狱里去,下到刑狱里去!……对!把他交到廷理(楚国掌刑狱之官)手中!”楚怀王(出人意料地大喝)下去!子兰我?楚怀王就是你!下去!子兰我?父王,他、他……为什么?〔靳尚连忙上前将子兰拉到一边。楚怀王屈平啊,不错!那次是你当面劝寡人,说六国攻秦,人心不齐,准备不足。也确实是寡人脑子发热,轻率了。也正是你,暗中做了准备,所以那次我们并没有折损多少人马。可是你,能不能不在大庭广众中说这个事情啊?你这个人,想什么就说什么,怎么就改不了啊?屈原一个人,不是应该想什么就说什么吗?……〔一位年长的大臣一把将屈原拖回人群中。楚怀王(向张仪)那么,你说说?张仪(走上前)各位大楚同僚,你们的学识与智慧过人,应该明白,如若与我大秦结盟,楚与秦加在一起,雄兵百万,战车万乘,扫平天下,当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屈原(大声)结盟不是为了杀伐征战!靳尚(讥笑)那是干什么?合在一起写什么骚啊颂的,做诗唱歌跳舞?〔与靳尚同一阵营的大臣哄笑。楚怀王有那么好笑吗?〔与靳尚同一阵营的大臣马上止住了笑。楚怀王屈平,你这人脑子里想的东西,总是有些奇怪。你说说,结盟不为征伐,那为的是什么?屈原(重新站了出来)大王,结盟不是为了攻伐,强兵也不是为了征战。而是要使强敌不敢犯我。结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另一方式。我大楚西有黔中、巫郡,东到大海,南有洞庭、苍梧,北抵方城。沃野千里,江河纵横。有舟车之便,有鱼米之丰,只要有那么一两代人的时间不打仗,岁月太平,我们励精图治,发力农耕,振作百业,让人人都吃得饱,穿得暖,让法度严明,让贤才得以施展,让良善得以褒扬,让奸不能横行,让赏罚变得分明,这样的大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啊……老贵族(害怕地尖声喊)这不是吴起那一套吗?屈原(倔强)吴起那一套有什么不好?秦国就是变法变得好,三十年就强盛起来了!富国强兵,振兴国家,变法是必由之路。〔众贵族如同挖了他们的祖坟般地混乱起来:“这不是要作乱吗?……庶民都得了好处,我们怎么活?……没安好心啊!赏罚分明,得好处的都是那些野人平民……疯子!……没有了尊卑上下,还成什么世道啊?”〔支持靳尚的一众大臣:“他一定是得了齐国的贿赂,到处替齐国说话……他就是一心想出风头……这人有些疯疯癫癫,你没看他写什么《天问》,什么都要去问一下,关他什么事啊?都是疯子的念头……”〔众大臣一阵吵闹,意识到楚怀王并未作声,偷看楚怀王,但见楚怀王面露怪笑,幸灾乐祸地看着他们。〔众人迟疑,互相示意。安静。楚怀王(坏笑)吵啊!闹啊!怎么不说啦?好看得很哩!你们就跟倡优演戏一样,就跟野鸡闹窝一样,就跟群鸦抢食一样,你们哪你们!(突然脸色一变,站起来喝道)每次朝议国家之事,你们就要吵死吵活,骂来骂去、互相攻汗。胡说八道,烦死人啦!气死人啦!吵死人啦!罢了,不议了,寡人不想听啦!退朝!(大袖一挥,径自离开)张仪(朝楚怀王高喊)如若楚与齐绝交,秦国愿意以商於六百里之地献楚国!〔一声编钟撞击声传来。〔整个舞台上一片死寂。大家张口结舌,发不出半点声音。【注】2023年3月15日,新编历史话剧《屈原》在武汉首演。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主张与齐继续结盟,靳尚认为齐不可交,但二人都认为诸侯间结盟与诚信有关,与联姻无关,与诸侯之间的强弱也无关。B.在楚国朝堂上,众大臣各持己见,分成了人数大体相当的三方人群,可见屈原说服众人、实现自己政治主张的阻力之大。C.张仪从“独自立于一隅,冷眼看着”到“走上前”发表自己的言论,说明他善于察言观色,能抓住有利时机,主动出击。D.楚怀王问询臣子,呵退子兰,劝慰屈原,制止众人哄笑,最后挥袖罢朝,展现出一个善于纳谏、富有主见的国君形象。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舞台说明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如靳尚“将子兰拉到一边”、年长的大臣“将屈原拖回人群中”两处使剧情暂时向着缓和的方向发展。B.剧中人物语言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和立场,如上官大夫“你一向这么张狂”,子兰“他算个什么东西”,众贵族指责屈原为“疯子”。C.文末使用突转手法,张仪高喊“……秦国愿意以商於六百里之地献楚国”后,钟声传来,舞台一片死寂,产生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D.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剧中矛盾冲突激烈而集中,使故事跌宕起伏,极大地增强了剧本的艺术性,能够给予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8.本文是如何塑造“屈原”这一经典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9.在屈原逝世2300年后,黄维若创作了新编历史剧《屈原》。请从“新编”和“历史”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乃召子路而问焉,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子路愠,作色而对曰:“意者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昔者闻诸夫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奚居之穷也?”子曰:“汝以仁者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材料二:孔子遭难陈、蔡之境,绝粮,弟子皆有饥色,孔子歌两柱之间。子路入见曰:“夫子之歌,礼乎?”孔子不应,曲终而曰:“君子好乐为无骄也,小人好乐为无慑也,其谁知之?子不我知而从我者乎?”子路不悦,援干而舞,三终而出。及至七日,孔子修乐不休。子路愠见曰:“夫子之修乐,时乎?”孔子不应,乐终而曰:“由,昔者齐桓霸心生于莒,勾践霸心生于会稽,晋文霸心生于骊氏,故居不幽则思不远,身不约则智不广,庸知而不遇之?”于是兴。明日免于厄。子贡执辔曰:“二三子从夫子而遇此难也,其不可忘也!”孔子曰:“恶,是何也?语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吾闻人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不成行。昔者汤困于吕,文王困于美里,秦穆公困于看。夫困之为道从寒之及暖暖之及寒也唯贤者独知而难言之也。易曰:‘困亨贞,大人吉,无答。有言不信。圣人所与人难言,信也。”(节选自《说苑·杂言》)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困之A为道B从寒C之及暖D暖之及E寒也F唯贤者G独知H而难言之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慷慨,文中指意气激昂,与现代汉语“慷慨大方”中“慷慨”的意思不同。B.见,文中加在动词前表示被动,与《屈原列传》“是以见放”中“见”用法相同。C.干,文中指盾牌,与熟语“化干戈为玉帛”中“干”的意思相同。D.兴,文中指起来、起身,与《诗经·氓》“夙兴夜寐”中“兴”的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国、蔡国的大夫认为孔子十分贤能,讥讽批评都能切中诸侯的弊病,担心其被楚国所用之后会对自己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B.孔子认为广泛学习深谋远虑却不能被重用的人有很多,不要因为外在的原因改变自己的志向节操,君子要做的是静待时机。C.子贡认为在陈、蔡被围之事不可忘却,孔子则认为正如久经磨练才能成就一位高明的医生,受困于、蔡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D.孔子认可君主不受困厄不能成就王道基业、正直刚强的人不受困厄不能成就高贵的品行这一观点,并援引《易经》名言加以佐证。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从者皆病。(4分)(2)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苏武传》)(4分)14.两则材料中,子路质疑孔子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赠刘改之秀才(节选)①陆游胸中九渊蛟龙蟠,笔底六月冰雹寒。有时大叫脱乌帻,不怕酒杯如海宽。放翁七十病欲死,相逢尚能刮眼看。李广②不生楚汉间,封侯万户宜其难!【注】①刘过,字改之,博通经史,却屡试不第。绍熙四年春,刘过前来拜谒,陆游赋诗以赠。②李广,汉代名将,数立战功,却生不逢时,终老未得封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使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刘过胸中有丘壑、笔力惊风雨的诗文才华。B.三四两句写刘过饮酒时大呼、甩去头巾,表现出其因为人生失意而借酒消愁的情态。C.诗人已是古稀之年且身体多病,见到刘过仍觉眼前一亮,这体现出对刘过的高度赞赏。D.本诗融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语言豪放雄健,较为典型地体现了陆游诗的风格特色。16.本诗最后两句运用李广的典故有何用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贾谊《过秦论》中“,”两句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情形。(2)李贺在《李凭签篌引》中通过对月宫中情景的想象,从侧面烘托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具有巨大感染力的两句是“,”。(3)柳永《望海潮》和姜夔《扬州慢》都写到树木,而意境各异,前者中“”一句写杭州之美丽,后者中“”一句写扬州之荒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观鸟而知时令,这不仅反映出古人敏锐的洞察力,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将禽鸟与农时、季节关联起来的传统风俗。A,故春分与秋分以燕子来往为界;伯劳鸟冬去夏返,故夏至与冬至以伯劳鸟去返为界。“草长莺飞二月天”“一行白鹭上青天”,自然的律动与禽鸟繁衍生息的周期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天然“山水画”。B,自然逃不过晏殊敏锐的眼睛。在【甲】中,词人就借燕子求偶、衔泥筑巢的场面,描绘出春日生机盎然的景象。《喜迁莺》“风转蕙,千露催莲。莺语尚绵蛮”借蕙兰迎风摇曳,雨露浸润莲蓬,相爱的黄莺相互打趣、嘤嘤啼鸣的场面,惟妙惟肖地展现了早春草长莺飞的鲜活生命力。随着夏去秋来,绿树凋敝,晏殊在《更漏子》中又以“寒鸿高,仙露满。秋入银河清浅”描述雁群南迁,展现了秋夏更替、凉风萧瑟的景致。通过词人委婉旖旎的笔调,将季节交替的瞬间从候鸟迁飞、新鸟呢喃中呈现出来。这不仅反映出时间的自然律动与流变,还体现了词人对四季景象炉火纯青的把握。18.下列选项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加点的词语“交融”意为交汇融合,此处不可以换为“交织”。B.文中“山水画”的引号与《包身工》“‘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中“芦柴棒”的引号用法相同。C.文中【甲】处,填入“《采桑子》‘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比填入“《踏莎行》‘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更恰当。D.文中加点的成语“惟妙惟肖”使用错误,可以改为“淋漓尽致”。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从我记事的时候,全城似只有这一个车匠,一家车匠店。吃过了早饭,戴车匠就走到他的工作中去了。木花吐出来,车床的铁轴无声而晶亮,滑滑润润的转动,牛皮带往来牵动,戴车匠的两脚一上一下。木花吐出来,旋刀服从他的意志,受他多年经验的指导,旋成圆球,旋成瓶颈状,旋成苗条的腰身,旋出一笔难以描画的弧线,一个悬胆,一个羊角弯,一个螺纹,一个杵脚,一个瓢状的,铲状的空槽,一个银锭元宝形,一个云头如意形……狭狭长长轻轻薄薄的木花吐出来,如兰叶,如书带草,如新韭,如番瓜额。戴车匠的背佝偻着,左眉低一点,右眉挑一点,嘴唇微微翁合,好像总在轻声吹着口哨。木花吐出来,挂一点在车床架子上,大部分从那个方洞里落下去,落在地板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木花吐出来,宛转的,绵缠的,谐协的,安定的,不慌不忙的吐出来,随着旋刀悦耳的吟唱……21.下列句子中的“从”与文中加点的“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然而从他自己所作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就可看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也是错误的。B.这风……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C.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D.我与三十五位同犯(七个女的)于昨日到龙华。并于昨夜上了镣,开政治犯从未上镣之纪录。2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可改为“随着旋刀的操作声,木花不慌不忙的吐出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情绪淡淡的,几乎没什么大波动;目标淡淡的,几乎不记得这回事;说话淡淡的,“收到、OK、好的、可以”……最近,“淡学”一词在社交媒体上走红,部分年轻人争相确诊自己为“淡人”。对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1.D(“讴歌的却是‘平民主义’”错)2.A(B“第一流的诗歌要多用口语、俗语来表现普遍的人生”错,C“诗歌应表现具体的某一个人的生活”错,D“是为了沿用‘为人生’的叙事传统”错)3.B(A项强调艺术与人生是统一的,C项强调艺术要表现人生,D项强调作家要写自己熟习的人生)4.B(“将诗人所曾体验过的人生情感直白地宣泄出来”错)5.相同点:两则材料都讨论了诗歌创作与人生的关系。不同点:①材料一侧重于创作内容,强调诗歌创作应表现真实、普遍的人生情感;②材料二侧重于诗歌“为人生”叙事传统的实践路径,强调了诗歌创作要赋予“人生”以具体的内涵。(6分。相同点2分,不同点4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6.B(A“与联姻无关,与诸侯之间的强弱也无关”错,C“能抓住有利时机,主动出击”错,D“展现出一个善于纳谏、富有主见的国君形象”错)7.C(“文末使用突转手法”错)8.①语言描写,屈原与人争辩,据理力争,凸显其敢于直言、不畏强权的形象;②对比。在争辩中与靳尚、上官大夫等人形成对比,与支持自己又逐渐动摇的众人形成对比,与开始中立后走向反对的贵族形成对比,凸显其坚定执着、一心为国的形象。(5分。第一条2分,第二条3分。第二条学生如从反衬角度作答亦可)9.①“新编”为出于戏剧的需要,对相关史实进行了虚构,如虚构了大殿争辩的场面,富有创造性;②“历史”为屈原作为爱国诗人于史有据,作品查考相关学术论著,有一定的严谨性;③对“历史”进行“新编”,着眼于历史的逻辑,呈现出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赋予历史剧以当代价值。(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BDF(原文标点为:夫困之为道,从寒之及暖,暖之及寒也,唯贤者独知而难言之也)11.D(“‘兴’的意思不同”错)12.B(“君子要做的是静待时机”错)13.(1)(陈、蔡大夫)于是派兵阻拦孔子,孔子不能前行,断粮七天,跟随他的人都病倒了。(4分。“距”“行”“绝”各1分,句意1分)(2)我料想自己早已是应该死的人了!您如果一定要逼我投降,那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我就在您面前死去!(4分。“分”“必”“毕”各1分,句式1分)14.材料一,为什么夫子的德义推行已经很久却依然处境困窘;材料二,夫子在大家都处于困境时唱歌、练习乐曲是否合乎礼仪和时机。(3分。一点1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B(“表现出其因为人生失意而借酒消愁的情态”错)16.①诗人解释李广封万户侯困难的原因是没有生于楚汉争雄乱世之中;②以此激励刘过,认为刘过生于外患严重的南宋,建功立业可期可盼;③暗含对刘过当下抱负未展、壮志未酬的同情,亦流露出对自己年事已高、功业未立的失落伤感之情。(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3)第一句:示例一:烟柳画桥示例二:云树绕堤沙示例三:有三秋桂子第二句:废池乔木(6分。每句1分,错填、漏填该句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18.B(“用法相同”错)19.A燕子春来秋往B鸟儿与四季的联结(4分。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20.①将“词人”调至“通过”前面;②将“从······中”改为“在······中”;③将“不仅”与“还”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6分。每改对一处得2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21.C(C项的“从”与原文一样,介词,意为“以⋯⋯为起点”;A项中的“从”,介词,表示根据:B项中的“从”,介词,表示经过;D项中的“从”,是副词,用在否定词前面,表示自过去到现在)22.①原句修饰语丰富且独立,描绘出木花吐出来时的多种情态,更具画面感;②“吟唱”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戴车匠工作时的美感,体现出作者对戴车匠手艺的欣赏与赞美;③原句以“随着旋刀悦耳的吟唱⋯⋯”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更适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