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书法的联系_第1页
茶文化与书法的联系_第2页
茶文化与书法的联系_第3页
茶文化与书法的联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文化与书法的联系茶艺与书法的交融在唐朝,书法艺术的融入使得茶风更加盛行。当时的文人雅士,无论昼夜,都与茶为伴。著名诗人白居易、书法大家颜真卿就有“檐前新业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的诗句。茶不仅成为文人墨客、平民百姓的嗜好,连皇宫中也少不了它的身影,“天子下廉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长期的饮茶习惯,使得书法家与茶结下了深厚的情感。白居易在蒙山品茗后,感慨地写道:“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古今无往返。”文人的赞誉使得饮茶之风迅速在中国大地上蔓延,随之而来的是唐代茶叶生产的繁荣和茶艺的形成。据《茶经》和《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代有47个州产茶,分布在现今的湖南、四川、浙江等11个省份。当时的成品茶主要有串饼茶、散茶、粗茶和末茶等。随着皇室对茶的兴趣日益浓厚,制茶技艺更加考究,名茶与贡茶应运而生。同时,僧侣和文人从饮茶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选茶、鉴茶、煮茶的技艺,讲究饮茶的方法和环境,茶由“饮”升华为“品”,其精神内涵得以充分展现,形成了追求精神享受的茶艺。因此,饮茶成为展现高雅情操、陶冶心灵、调节身心的一种生活艺术。历史上,擅长书法的人往往享有长寿,这一现象屡见不鲜。书法能够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在练习和创作书法时,必须心平气和,排除杂念,全神贯注,力求每一笔每一画、每一字每一行都尽善尽美,同时还要考虑整体效果,书法家不知不觉进入一种忘我境界。随后,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心灵得到净化,身体得到保健。书法长寿者苏局仙老人,一生笔耕不辍,百岁后仍能书写蝇头小楷,享年111岁;著名书画大师刘海粟90岁后还能上黄山写生作画。书法如同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艺术一样,能给人以乐趣、情趣、雅趣和美的享受,它是充满情感的绘画,无声的音乐,异形的雕塑,静态的舞蹈,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若能将茶艺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一生饮茶不断,笔耕不辍,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酒能壮胆,茶能启思”。茶能够激发文人的创作激情,提高创作效率。然而,茶与书法的联系更本质地在于两者共同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艺术特性,两者以不同的形式,展现了共同的民族文化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将两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书法艺术追求在简约的线条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正如茶与水在简明的色调对比中追求五彩缤纷的效果。它不追求外表的华丽,而是注重内在的生命力,从朴实中透露出韵味。对于书法家来说,要以宁静的心态进入创作,摒弃一切杂念,凝聚心中的气息。书法对人的品格要求极高,例如柳公权就以“心正则笔正”来劝谏君王。宋代苏东坡酷爱茶与书法,司马光曾问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从陈,君何同爱此二物?”东坡妙答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坚,是其操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这里,苏东坡将茶与书法提升到一种相同的哲理和道德高度来认识。此外,如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些词句,都是对茶与书法关系的一种认识,也体现了茶与书法的共同美。唐代是书法艺术繁荣的时期,也是茶叶生产发展的时期。书法中关于茶的记载逐渐增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代著名狂草书家怀素和尚的《苦笋贴》。宋代,在中国茶业和书法史上,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茶人辈出,书家云集。茶叶的饮用从实用走向艺术化,书法从重法走向尚意。不少茶叶专家同时也是书法名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宋四家”。唐宋之后,茶与书法的关系更加密切,涉及茶叶的作品也日益增多。流传至今的佳作有苏东坡的《一夜帖》、米芾的《苕溪诗》、郑燮的《竹枝词》、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