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毒病与干尖线虫病_第1页
水稻病毒病与干尖线虫病_第2页
水稻病毒病与干尖线虫病_第3页
水稻病毒病与干尖线虫病_第4页
水稻病毒病与干尖线虫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病毒病与干尖线虫病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作物病虫害防治》水稻病害—水稻病毒病(一)症状识别1.稻条纹叶枯病稻条纹叶枯病在水稻苗期、分蘖至拔节期、孕穗期都可发病显症。早期(苗期)发病株先是在心叶上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以后合并成大片,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白色;其后,新生的心叶逐渐发黄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的“假枯心”。这在糯稻、粳稻和部分高秆籼稻田中尤其明显,多数籼稻心叶发病后不卷曲下垂,部分粳稻病株在发病中后期有老叶发红的现象。水稻病害—水稻病毒病(一)症状识别苗期显症发病,常常导致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且田间分布随机、无中心,以此可与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苗相区别。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分蘖常减少,重病株多数整株死亡。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不良或畸形不实。观察稻条纹叶枯病病株,叶片上有无黄色条纹,是否形成了“假枯。水稻病害—水稻病毒病

2.稻黑条矮缩病稻黑条矮缩病俗称“矮稻”。典型症状表现为病株明显矮缩,叶片短小、僵直,叶色深绿,新抽出的叶片扭曲皱缩。发病初期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有蜡泪状白色突起,后变成黑褐色的短条瘤状突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的水稻染病后症状有所不同。苗期发病,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背面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分蘖期发病,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叶背有无蜡白条。(一)症状识别水稻病害—水稻病毒病(一)症状识别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典型症状表现为严重矮缩,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根及高节位分枝;病茎秆表面纵排多列1~2mm蜡白色短条斑,手摸有明显粗糙感,后期蜡白条变为黑褐色。分蘖期染病后,抽穗困难或抽包颈穗,穗小畸形,结实少。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表现的倒生根和高节位分枝是其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主要区别。观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株,注意病株节部有无倒生根和高节位分枝,病茎秆有无纵排的蜡白色短条斑。水稻病害—水稻病毒病(二)病原识别

病稻条纹叶枯病由属于纤细病毒属的水稻条纹病毒引起,病毒粒体为分枝丝状体,病叶和带毒虫体内的病毒可保持侵染性8个月。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传播。灰飞虱在病株上吸食一般需30min后才能传毒,循回期4~23d,一般为10~15d。一旦获毒可终身带毒并经卵传毒。病毒侵染禾本科的水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谷子、黍等50多种植物及杂草。稻黑条矮缩病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属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成员。病毒粒体为等径对称的球状多面体,大小75~80nm。病毒传播以灰飞虱传毒为主。灰飞虱获毒后,终身带毒,但不经卵传毒。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循回期为8~35d。水稻病害—水稻病毒病(二)病原识别

稻黑条矮缩病毒危害禾本科的水稻、大麦、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稗草、看麦娘和狗尾草等20多种寄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是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第二组的一个新种,可侵染水稻、玉米、薏米、稗草、水莎草等植物。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白背飞虱获毒后可终身带毒,但不经卵传毒。迁飞至早稻秧田或本田传毒危害并繁殖,早稻收获后,再迁飞至晚稻上危害,晚稻收获后,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在大麦、小麦田越冬的若虫,羽化后在原麦田繁殖,然后稻条纹叶枯病病毒主要在越冬的灰飞虱若虫体内越冬,部分在大麦、小麦和杂草病株内。水稻病害—水稻病毒病(三)发生特点迁回冬麦上越冬。水稻在苗期到分蘖期易感病,随植株生长抗性逐渐增强。早播田重于迟播田,稻田周围杂草丛生病害发生重。秋、冬季温度偏高,春季降水偏少,有利于灰飞虱的存活和繁殖,虫口多发病重。若灰飞虱虫量大、带毒率高,且灰飞虱传毒高峰期与水稻感病生育期吻合程度高,则发病重。稻黑条矮縮病病毒主要在大麦、小麦、杂草等病株上越冬,也有一部分可在灰飞虱体内越冬。其发生流行与灰飞虱种群数量消长及携毒传播相对应,田间病毒通过麦-早稻-晚稻的途径完成侵染循环。晚稻早播比迟播发病重,稻苗幼嫩发病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的越冬虫源、毒源地之一是越南。水稻病害—水稻病毒病(三)发生特点病毒初侵染源以外地迁入的带毒白背飞虱为主,冬后带毒寄主(如田间再生苗、杂草等)也可成为初侵染源;带(获)毒白背飞虱取食寄主植物即可传毒。水稻感病期主要在分蘖前的苗期(秧苗期和本田初期),拔节以后不易感病。最易感病期为秧苗的2~6叶期。随着病毒分布范围的扩大,发生会逐年加重;中晚稻发病重于早稻;育秧移栽田发病重于直播田;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田块间发病程度差异显著,发病轻重取决于带毒白背飞虱迁人量;尚未发现有明显抗病性的水稻品种。水稻病害—水稻病毒病(四)防治方法稻条纹叶枯病和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应在采取“品种抗病、栽培避病”的农业措施基础上,坚持“切断毒链、治虫防病”的药剂防治策略,治麦田保稻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最大限度地控制灰飞虱传毒危害,经济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水稻病害—水稻病毒病(四)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要坚持优质、高产、多抗原则选种抗病良种,大力压缩高感品种。条纹叶枯病与黑条矮缩病混发区,选用高抗条纹叶枯病、较耐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2)优化栽培方式,适期退播。推广旱育秧、机播秧、小苗抛栽等省工、节本、控害的轻型栽培技术,减少常规水(旱)育秧,科学调整播栽期,避开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迁人秧田和早栽大田高峰期,减少第一代灰飞虱传毒概率,减轻病害发生程度。(3)集中育苗、培育壮秧。秧田选址应尽量远离麦田,避免麦田建畦进行旱育秧育苗,減少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传毒。秧田尽量集中成片。水稻病害—水稻病毒病(四)防治方法2.物理防治机插秧面积较大及灰飞虱发生量大、条纹叶枯病或黑条矮缩病感病品种比例高的地区,水稻播种后用20目以上的防虫网或15~20g/m²的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可有效阻止灰飞虱迁人,保护秧苗免受灰飞虱传毒危害。水稻病害—水稻病毒病(四)防治方法3.化学防治灰飞虱传毒关键时期,科学防治灰飞虱。即在做好前期麦田第一代灰飞虱防治、压低基数的基础上,狠抓秧田第一代灰飞虱成虫,本田第二、三代若虫防治,全面控制灰飞虱传毒。重点打好第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盛期的防治。对未覆盖防虫网或无纺布的秧田,旱育秧从揭膜起防治;机插秧、水育秧从出苗或现青时开始防治;移栽前2~3d用好送嫁药,做到带药移栽;直播稻2~3叶期开始防治。大田期,机插稻、移栽稻活棵后立即用药,此后根据虫情密度决定用药次数;水稻病害—水稻病毒病(四)防治方法3.化学防治在第二、三代灰飞虱若虫高峰期,结合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螟虫等虫情对达标田块实施兼治。可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醚菊酯、噻虫嗪、异丙威、稻丰散、敌敌畏、毒死蜱等单剂及其复配剂。水稻后期,还应考虑加强五代灰飞虱的防治,9月中旬结合褐飞虱防治,使用吡蚜酮等药剂,一并防治第五代灰飞虱,既可控制其造成“黑穗”,还可降低越冬基数。防治灰飞虱要尽量做到统一、集中、连片,以保证防治效果;水稻病害—水稻病毒病(四)防治方法3.化学防治还要注意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秧田防治可适当使用防病毒药剂或病毒钝化剂。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要坚持“治虫控病”的药剂防治策略,科学防治白背飞虱。应本着治早、速效加持效的原则,在带毒白背飞虱迁入秧田和本田初期时用药预防,即以迁入代虫源、迁入峰期分别作为白背飞虱的主攻对象和防治适期,降低传毒介体发生量,减少传毒风险。对分蘖期已染病稻田,还可采用毒氟磷、三氮唑核苷等抗病毒剂防治,同时喷施叶面肥,增施磷、钾肥和农家肥,增强水稻植株抗病能力。近年提出的防治水稻病毒病新方针是“虫病共防共治,防控水稻病害与稳定增产相结合。水稻病害—稻干尖线虫病(一)症状识别苗期症状不明显,偶尔在4~5片真叶时叶尖岀现灰白色干枯,干尖扭曲,以后病部干枯脱落,症状不显。病株孕穗后干尖严重,剑叶或其下2~3叶尖端1~8cm渐枯黄,开始为半透明,干尖扭曲,后变为灰白或淡褐色,病健部界限明显。湿度大,有雾、露存在时,干尖叶片展平呈半透明水渍状,随风飘动,露干后复又卷曲。病株略矮,大多数能正常抽穗,但有的剑叶卷曲,包围花序,花序变小,谷粒减少,秕粒多,造成穗直立。有的病株,如常规稻武育粳3号以及杂交稻品种博优998等不显症,但稻穗带有线虫。水稻病害—稻干尖线虫病(二)病原识别AphelenchoidesbesseyiChristie称贝西滑刃线虫(稻干尖线虫),属线形动物门。雌虫蠕虫形,直线或稍弯,体长500-800μm,尾部自阴门后变细,阴门角皮不突出。雄虫上部直线形,体长458-600μm死后尾部呈直角弯曲成必状。尾侧有3个乳状突起,交接刺新月形,刺状,无交合伞。线虫活跃时宛如蛇行水中,停止时常扭结或卷曲成盘状。水稻病害—稻干尖线虫病(三)发生特点水稻干尖线虫病发生的轻重,受水稻类型、品种、生育期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其中以品种和栽培条件影响较为明显。(1)寄主抗性:晚稻发病重于早稻,早稻重于中稻,粳稻重于籼稻,籼稻重于糯稻,糯稻重于杂交稻。年年用带菌种子作种用,使发病率逐年上升。(2)环境因素。播种后半个月内低温多雨有利发病。以成虫、幼虫在谷粒颖壳中越冬,干燥条件可存活3年,浸水条件能存活30天。浸种时,种子内线虫复苏,游离于水中,遇幼芽从芽鞘缝钻入,附于生长点、叶芽及新生嫩叶尖端的细胞外,以吻针刺入细胞吸食汁液,致被害叶形成干尖。线虫在稻株体内生长发育并交配繁殖,随稻株生长,侵入穗原基。孕穗期集中在幼穗颖壳内外,造成穗粒带虫。线虫在稻株内约繁殖1-2代。秧田期和本田初期靠灌溉水传播,扩大为害。土壤不能传病。随稻种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水稻病害—稻干尖线虫病(四)防治方法(一)选用抗(耐)病品种避免使用感病品种,采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冷凉地区可选用早熟品种以降低损失。(二)选用无病种子为防止病区扩大,在调种时必须严格检疫。严格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为此要加强监测确定疫区。(三)秧田期科学管理秧田期可降低播种密度,防止大水漫灌、串灌,减少线虫随水流传播。水稻病害—稻干尖线虫病(四)防治方法(四)种子处理1.温汤浸种先将稻种在冷水中预浸24h,然后放在45~47℃温水中5min提温,再放入52~54℃温水中浸10min,取出立即冷却,催芽后播种,防效达90%。2.药剂浸种用0.5%盐酸溶液浸种72h,然后用清水冲洗5次;或用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400~700倍液浸种;或用80%敌敌畏乳油0.5kg加水500g,浸种48h;或用50%杀螟丹(巴丹)可湿性粉剂配成3000倍液,浸种48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