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4语言文字运用专题8语言文字运用分点突破6正确运用修辞手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2D/39/wKhkGGZEV-KAaA05AAH9Wh1ujXQ016.jpg)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4语言文字运用专题8语言文字运用分点突破6正确运用修辞手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2D/39/wKhkGGZEV-KAaA05AAH9Wh1ujXQ0162.jpg)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4语言文字运用专题8语言文字运用分点突破6正确运用修辞手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2D/39/wKhkGGZEV-KAaA05AAH9Wh1ujXQ0163.jpg)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4语言文字运用专题8语言文字运用分点突破6正确运用修辞手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2D/39/wKhkGGZEV-KAaA05AAH9Wh1ujXQ0164.jpg)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4语言文字运用专题8语言文字运用分点突破6正确运用修辞手法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M00/2D/39/wKhkGGZEV-KAaA05AAH9Wh1ujXQ01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点突破六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考向分析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方法织就华章,能以修辞之花点缀文章的风姿,产生令人称奇的效果。修辞运用共考查9种常见的修辞方法。考向(一)比喻1.比喻的基本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三部分组成。2.比喻的基本类型(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②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③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人类生命的第一卫士——臭氧层也遭到极大的破坏。”(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乙代甲。例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3.比喻的标志与构成(1)标志比喻词:如、是、仿佛、好像、成为等;或不使用比喻词。(2)构成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如:“日本九州、琉球群岛和台湾如同一条长长的锁链,把东亚与太平洋隔开,而琉球群岛正好处于这条锁链的中心环节。”本体为“日本九州、琉球群岛和台湾”,喻体为“长长的锁链”,两者都是长长的,都有可以束缚、隔开的意思。②甲物和乙物必须本质不同。甲、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一是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如:“她的性格很像她的母亲。”二是表示猜度不能构成比喻。如:“我家电脑的鼠标左键好像坏了,有时候按半天也没什么反应。”三是表示想象不能构成比喻。如:“看到她,我好像看到了我奶奶。”四是举例引词不能构成比喻。如:“国庆期间,像北京、三亚、丽江、九寨沟、厦门、杭州、桂林等地位列国内游最热门目的地。”4.比喻的一般作用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概括说来,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1)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2)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典例1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A)A.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毛泽东《沁园春·雪》)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中秋月》)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我的分析】逐项分析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____________(A项,形容林黛玉比比干还要聪明,比西施还具病态之美,使用的是对比修辞。B项,以银蛇飞舞状比喻群山连绵,以蜡象奔驰比喻山起伏之高,使用的是比喻修辞。C项,皎洁的月儿像玉盘一样晶莹洁白,使用的是比喻修辞。D项,用“一江春水”喻愁之多,使用的是比喻修辞。)》典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容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四时的声音。紫禁城的节气是有声音的,熟悉宫殿的人,可以从声音里辨认季节,犹如一个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他心里的日历。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我的分析】题目已经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具有相似性。分析画横线句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____________(①句中把以声音辨别紫禁城的季节比作农夫通过田野自然的变化区分时间,具有相似性;②宫殿的人和农夫对对象的熟悉程度相似,紫禁城的节气和自然的变化相似,从声音里辨认季节和数出他心里的日历相似。)【答案】示例:①句中把以声音辨别紫禁城的季节比作农夫通过田野自然的变化区分时间,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宫殿的人和农夫对对象的熟悉程度相似,紫禁城的节气和自然的变化相似,从声音里辨认季节和数出他心里的日历相似。考向(二)借代1.借代的基本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2.借代的基本类型(1)特征代本体例如:“丹凤眼冷冷一笑,扭着腰肢踱到仲正伟身边,不紧不慢地说……”(2)具体代抽象例如:“等到惊蛰——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吃不上饭。)(3)专有名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抵不过一个诸葛亮!”(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眉”代指“头”)(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7)材料代本体例如:“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3.借代的标志与构成标志:多为名词。构成: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借体。4.借代的一般作用大致有: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②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5.运用借代需注意的问题(1)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待,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没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2)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反面人物。如“诸葛亮”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微知点】借喻和借代的区别: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典例3(2022·全国甲卷,改编)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D)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我的分析】将加点词语与文中“槐蝉”所用修辞逐项分析比较,选出正确答案。____________(文中“槐蝉”是借代,代指高官显贵。A项,借代,用“管弦”代指音乐。B项,借代,用“桑梓”代指家乡。C项,借代,用“娥眉”代指杨贵妃。D项,比喻,是否定喻,“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典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十年前,“旭日东升”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我的分析】题目已经明确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具有相关性。分析画横线句“旭日东升”与老屋的相关性。(1)找出画横线句具有相关性的事物____________(具有相关性的事物是“旭日东升”和老屋,用“旭日东升”指称老屋,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2)分析两事物间的相关性____________(“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能代表老屋,它和老屋相关。)【答案】示例:①句中用“旭日东升”指称老屋;②“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能代表老屋,它和老屋相关,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考向(三)比拟1.比拟的基本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2.比拟的基本类型(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例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2)拟物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如:“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3.比拟的一般作用在试卷中,重点考查比拟的运用及其效果。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①栩栩如生,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②增添特有的情味;③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4.运用比拟需注意的问题(1)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写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赋予“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2)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私私的低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不符合星星的特征。(3)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微知点】比喻和比拟的区别1.侧重点不同。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本体的出现与否。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比喻)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拟)》典例5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拟人的一项是(C)A.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我的分析】逐项分析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____________(A项,“渚莲愁”运用拟人。B项,“化作春泥更护花”运用拟人。C项,“江流曲似九回肠”运用比喻。D项,“愁攀援”运用拟人。)》典例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请你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修辞进行分析。【我的分析】题目已经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析画横线句是如何运用拟人手法的,并指明效果。____________(树本来不会搂抱,使用拟人既赋予树以动感,又使人感到亲切;“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地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浓密和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答案】示例:①树本来不会搂抱,使用拟人既赋予树以动感,又使人感到亲切;②“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地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浓密和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考向(四)夸张1.夸张的基本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2.夸张的基本类型(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3.夸张的一般作用夸张的作用有: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③增强联想,创造气氛;④幽默讽刺,增强喜剧效果。4.运用夸张需注意的问题(1)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此句的夸张有失真实。(2)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此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3)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4)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如在科学性文章中就不适合运用夸张。》典例7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运用夸张的一项是(D)A.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的分析】逐项分析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____________(A项,运用了比喻手法。B项,运用了拟人手法。C项,运用了比喻手法。D项,运用了夸张手法。)》典例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香椿头只卖得数日,过此则叶绿梗硬,香气不再。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主要修辞手法进行赏析。【我的分析】题目未明确运用的修辞手法。(1)判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__(“一箸入口,三春不忘”,“三春”一词在时间上夸张延长。)(2)分析该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____________(写出了对香椿拌豆腐的香味久久不忘,增强了对香椿拌豆腐喜爱的表达效果。)【答案】示例:此处运用夸张手法,“三春”一词在时间上夸张延长,写出了对香椿拌豆腐的香味久久不忘,增强了对香椿拌豆腐喜爱的表达效果。考向(五)对偶1.对偶的基本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似、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2.对偶的基本类型(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3.对偶的一般作用在试卷中,重点考查对偶(尤其是对联)的运用及其效果。对偶的作用有: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③表意凝练,抒情酣畅。4.运用对偶需注意的问题现代人写的对偶句有时上下句对得并不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十分讲究。》典例9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我的分析】逐项分析句式、词性、平仄等特点,依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____________(对仗最主要的是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墙头”可与“水面”和“楼上”相对,“雨细”只能与“风回”对仗。因此,只有A项对仗工整。)》典例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四分荷香、三分柳浪、两分泉水、一分凉风,合成这一剂熨贴人心的清凉散。少女李清照在大明湖畔写下词句:“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老舍先生也写过散文,称湖内盛产“蒲菜,茭白,白花藕”,因为大明湖,北方城市的夏天也多了“青菜挑子上带着一束束大白莲花出卖”的韵致。多少流光抛去,这湖似一位邻家少女,摇扇纳凉的老人一年又一年,看着她渐渐蜕变成眼前这般婀娜多姿模样。对偶句有整齐凝练的特点,请据此对文中画线句所用的对偶进行简要分析。【我的分析】题目已明确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1)从构成特点方面进行分析____________(“四面荷花三面柳”和“一城山色半城湖”总体看都是名词性短语,对仗工整。其中,“四面荷花”和“一城山色”都是偏正式结构,“四面”与“一城”均为数量词,“荷花”与“山色”均为名词,“三面柳”“半城湖”均为偏正结构、名词性短语,对仗工整。)(2)从表达效果方面进行分析____________(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突出了大明湖的水城相依、荷柳相伴的美景。)【答案】示例:①构成特点:“四面荷花三面柳”和“一城山色半城湖”总体看都是名词性短语,对仗工整。其中,“四面荷花”和“一城山色”都是偏正式结构,“四面”与“一城”均为数量词,“荷花”与“山色”均为名词,“三面柳”“半城湖”均为偏正结构、名词性短语,对仗工整。②表达效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突出了大明湖的水城相依、荷柳相伴的美景。考向(六)排比1.排比的基本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2.排比的基本类型(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人的心灵应该是一方广袤的天空,一片辽阔的雪原,一湾宁静的湖水。”再如:“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3)复句排比几个复句构成排比。例如:“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内涵须深刻;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为人须随和;人的一生像火,要热情,态度须诚挚;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3.排比的标志与构成标志: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式相似。4.排比的一般作用排比的作用有: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微知点】对偶与排比的区别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太严格。2.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而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3.对偶以平仄相对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典例11从整体看,画线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D)不同的书,会散发不同的馨香。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气吞山河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会让我们的心灵充满了生命的热情;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神秘的幻想……这些或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A.比喻 B.比拟C.对偶 D.排比【我的分析】分析画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____________(如果从整体看,画线句从三个方面分析三种不同的书散发的不同的香,三个句子构成了排比。)》典例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那些峰峦,名色繁多,有所谓“十八罗汉渡海”者,最逼肖。罗汉们或担簦,或横杖,三个一群,五个一簇,①有回头作商量状者,有似两相耳语者,有似伸脚测水浅深者,有似临流踌躇露难色者。每个罗汉都是古貌苍颜,衣袂飘举,神态各异,栩栩欲活。想不到我们黄山三日之行,饱览世间罕有的美景,最后还看到西海门这样伟丽的景光,②等于观剧,这是一幕声容并茂的压轴;等于聆乐,这是一阕高唱入云的终奏;等于读文章,这是一个笔力万钧的收煞。啊,黄山,你太教人满意了。文中①和②两处画横线句子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但表达目的和表达效果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我的分析】题目已明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析第①处运用排比手法的目的和效果____________(列举峰峦与罗汉两者相似性的表现,目的是穷形尽相地描绘出山峰的形态;虽然运用排比,但语气舒缓,感情平稳。)(2)分析第②处运用排比手法的目的和效果____________(表达的是游黄山最后见到西海门风景的惊异和兴奋;运用排比,增强了气势,使语气炽烈,感情张扬。)【答案】示例:①处是列举峰峦与罗汉两者相似性的表现,目的是穷形尽相地描绘出山峰的形态;虽然运用排比,但语气舒缓,感情平稳。②处表达的是游黄山最后见到西海门风景的惊异和兴奋;运用排比,增强气势,使语气炽烈,感情张扬。考向(七)反复1.反复的基本概念反复是连续或间隔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以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加强语言节奏感的修辞手法。2.反复的基本类型(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例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好一个安塞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3.反复的标志与构成标志:重复词语。构成:同词语、句子或句群。4.反复的一般作用反复的作用是:①加强语言节奏感;②抒发强烈感情;③表达深刻思想;④承上启下,明晰文章结构。5.运用反复要注意的问题(1)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从句式看是排比,从语句重复看是反复,这是两种辞格的综合运用。(2)反复与排比的区别。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复的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作用是增强气势。(3)反复和重复不同。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贫乏,语言累赘;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典例1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复手法的一项是(C)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B.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C.湖水波光粼粼,像是舞动的琴弦,静静地,轻轻地,柔柔地拨动着,诉说着,缠绵着。D.他寻找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把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他热爱的土地。【我的分析】逐项分析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____________(A项,“咆哮吧”反复出现。B项,“原来是这样的”反复出现。C项,“静静地,轻轻地,柔柔地”“拨动着,诉说着,缠绵着”不是相同内容,只是结构相同,因此属于排比。D项,“献给了”反复出现。)》典例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过去)柴垛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我的分析】题目已明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析反复手法的运用及效果____________(画线句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2)分析反复手法传达出的情感____________(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的情绪。)【答案】示例: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考向(八)设问1.设问的基本概念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2.设问的基本类型(1)自问自答如:“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2)问而不答如:“日本日立公司电机厂,五千五百人,年产一千二百万千瓦;咱们厂,八千九百人,年产一百二十万千瓦。这说明什么?要求我们干什么?”3.设问的标志与构成标志:疑问句,选择句。构成:一问句,一答句;或只有问句。4.设问的一般作用设问的作用是:①引人注意,启发思考;②承上启下,结构紧凑;③层次分明,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④能突出某些内容,有助于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典例1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D)A.是什么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返乡创业?遵义市正安县国际吉他产业园区的繁忙景象给出了人们答案。B.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C.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D.那众人所知的向阳花儿,难道是一个弥天大谎么?【我的分析】逐项分析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____________(A、B、C三项,运用了设问手法,D项,运用了反问手法。)》典例16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处补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能否嗅得出四季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徐疾?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我的分析】材料都是围绕身体感官展开疑问,文中已经出现“鼻子”“皮肤”,可选取其他感官进行设问。(1)仿例一____________(你的耳朵能否分得出音乐的悲欢?)(2)仿例二____________(你的眼睛能否辨得出天空中彩虹的浓淡和云霞的明暗?)【答案】示例:你的耳朵能否分得出音乐的悲欢你的眼睛能否辨得出天空中彩虹的浓淡和云霞的明暗考向(九)反问1.反问的基本概念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用感叹号。2.反问的基本类型(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如:“现在,很多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都可以公开向社会征询意见。那么教科书的修改,为什么不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让公众多一些知情权呢?”3.反问的一般作用反问的修辞效果是:①加强语气,以利于抒发强烈感情;②引发读者思考,以求共鸣;③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微知点】设问与反问的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2.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典例17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反问手法的一项是(A)A.是云,是雾,是烟?还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呢?大家猜测不已。B.此时的南国,椰风飘香,海鸥低翔,人们怎能不热爱这风光旖旎的地方?C.嘴里天天说要职工提意见,职工真的提起意见来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D.有些人虽然只捐了几件衣服、几块钱,但他们都尽力了,人的爱心怎能用捐赠钱物数量来计算呢?【我的分析】逐项分析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____________(A项,“是云,是雾,是烟?还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呢?”是发出疑问,答案并不包含在问题中。B、C、D三项,答案包含在问题中,为反问。)》典例18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分析】(1)明确正方的观点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3 Weather A let's learn(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001
- 2025写场地租赁合同范文
- 2025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履约银行保证书
- Unit 1 Playtime Lesson 3(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新起点版英语二年级下册
- 202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3课 美国内战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5泵车租赁合同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说课稿1 人民版必修2
- 蔬菜物资发放方案
- 养生馆前台合同范例
- 代理经营店铺合同范例
- 九年级短跑2 公开课教学设计
- 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
-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期末家长会PPT模板
- 矿山安全培训课件-地下矿山开采安全技术
- 【课件】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课件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2023年湖北成人学位英语考试真题及答案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论
- 《腰椎间盘突出》课件
- simotion轮切解决方案与应用手册
- 柴油发电机运行检查记录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