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新版)一级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易考易错高频备考试题库300道(含详解)一、单选题1.一商店的单层平面框架,如图所示。在(1)的单层平面框架中,除由竖向均布荷载gk及qk产生的D点弯矩标准值MDgk=50kN·m及MDqk=30kN·m外,现尚需计及如图6-33所示由风荷载产生的D点弯距标准值MDwk=25kN·m,由此算得D点在上述三种工况组合后的弯矩设计值MD=()kN·m。提示:计算时对效应的组合不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4条的简化规则。A、117.9B、123.0C、124.4D、140.0答案:C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3条及第3.2.4条规定,分别计算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如下:①当按屋顶均布活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ψc=0.6):MD=1.2×50+1.4×30+1.4×0.6×25=123kN·m;②当按风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屋顶均布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ψc=0.7):MD=1.2×50+1.4×25+1.4×0.7×30=124.4kN·m;③当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MD=1.35×50+1.4×0.7×30+1.4×0.6×25=117.9kN·m;124.4kN·m>123kN·m>117.9kN·m,故应按风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确定D点弯矩设计值MD,即MD=124.4kN·m。2.图6-31(a)所示为一个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平面图。该建筑抗震烈度为8度,属于二级抗震等级。下列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作横向的平动振型抗震验算,因为纵向(y向)的抗侧刚度较弱B、不仅要作横向的抗震验算,还要作纵向的抗震验算C、除作x.y向的平动振型的抗震验算外,还要作扭转振型的耦联计算D、该结构属于简单的纯框架,层数也不高,用基底剪力法计算其横向的水平地震力,并按各榀框架的抗侧刚度进行分配答案:C解析:则其L/Bmax值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J186-2002)表4.3.3规定的8度抗震的限值,即该框架属于平面布置不规则结构。底部剪力法,主要适用于房屋不发生扭转振动的、高度不大、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较均匀、且为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情况。该结构扭转影响明显,利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设计是不合适的;本楼应按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房屋的横向和纵向进行抗震计算。3.对框架一核心筒结构进行结构布置时,下列概念不正确的是()。A、核心筒是框架一核心筒结构抵抗侧向力的最主要构件,核心筒需占有一定的面积,以获得受力所需的侧向刚度B、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扭矩,宜布置核心筒位于整个结构的中央,筒外形对称,甚至筒内墙肢也宜均匀.对称设置,以适应框架一核心筒结构对扭矩较敏感的特点C、为保证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侧向刚度沿竖向不发生突变,宜将核心筒贯通建筑物的全高D、为降低层高和方便铺设管线,同时也避免楼盖主梁搁置在核心筒的连梁上,可采用无梁楼盖将核心筒与周边柱.内柱连成整体,因此,周边柱之间的框架梁也可一并省去答案:D解析:D项若仅以无边梁的无梁楼盖将周边柱、内柱与核心筒相连而周边柱之间不再有梁,则此时已不能在房屋的周边形成空间框架,也不能形成框架一核心筒结构,其侧向刚度及抗震性能等将均差于通常的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为此,即使采用了无梁楼盖,也必须设置沿房屋周边并连接周边柱的框架梁。4.某住宅为8层框架结构,各层层高均为3m,无地下室,原始地面标高为10.000m,室内外高差0.300m,结构荷载均匀对称,初步设计阶段,考虑采用人工处理地基上的筏板基础,筏板沿建筑物周边外挑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16m×42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值pk=145kPa。场地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9.000m。[2014年真题]4.条件同(3),假定,增强体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N,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为1.0,受软弱下卧层影响,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为0.35。试问,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处理后基底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取未经修正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210B、190C、170D、155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7.1.5条第2款式(7.1.5-2)计算,可得处理后基底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5.由于生产需要,两个钢槽罐间需增设钢平台,γ0=1.0,钢材采用Q235钢,焊条采用E43型。钢平台布置如图所示,图中标注尺寸单位为mm。[2014年真题]4.钢梁L-1采用l0.9级M22的高强度螺栓通过节点板与钢槽罐连接,连接型式为摩擦型连接,节点详图见a-a剖面图,摩擦面抗滑移系数μ=0.35。假定,最大剪力设计值V=202.2kN。试问,连接采用的高强度螺栓数量(个),为下列何项数值?()A、2B、3C、4D、5答案:C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7.2.2条表7.2.2-2可得,一个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为:根据第7.2.2条式(7.2.2-1)计算,连接采用的高强度螺栓数量为:取n=4。6.有一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如图6-41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4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1.0s。底层和顶层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分别为()kN。A、398.5;3985B、498.5;4985C、598.5;5985D、698.5;6985答案:A解析:7.某多层框架结构顶层局部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层高为3.6m。外围护墙采用MU5级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对孔砌筑、Mb5级砂浆砌筑。外围护墙厚度为190mm,内隔墙厚度为90mm,砌体的容重为12kN/m3(包含墙面粉刷)。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2014年真题]2.假定,外围护墙无洞口、风荷载沿楼层高度均布,墙下端由风荷载引起的弯矩设计值为0.375kN·m/m,墙的计算高度H0为3m。试问,每延米外围护墙下端的承载力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88B、77C、66D、55答案:C解析:外围护墙下端受到墙体自重压力和风荷载引起的弯矩的作用,承载力按压弯构件计算。每延米墙体自重设计值为:N=1.2×12×0.19×3=8.21kN/m。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5.1.2条式(5.1.2-1)计算,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的高厚比为:偏心矩为:e=M/N=0.375/8.21=0.046m<0.6×0.19/2=0.057m,e/h=0.046/0.19=0.242,根据附录D表D.0.1-1可得,承载力影响系数为:φ=0.30。根据第3.2.1条表3.2.1-4可得,MU5单排孔混凝土砌块、Mb5砂浆砌体抗压强度为:f=1.19MPa。根据第5.1.1条式(5.1.1)计算,每延米墙体的承载力为:φfA=0.30×1.19×1000×190=67.83kN/m。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8.已知柱间基础梁上墙体高15m,双面抹灰,墙厚24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墙上门洞尺寸如图所示,柱距6m,基础梁长5.45m,伸入支座0.3m;混凝土为C30,纵筋为HRB335级,箍筋为HPB300级。2.使用阶段托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时,箍筋Asv/s最接近于()。A、0.13B、0.1599C、0.167D、0.183答案:C解析:Vb=βvV2=0.5×94.88×4.85/2=115.04kN;0.25fcbhb0=0.25×14.3×240×405=347.49kN>Vb,截面尺寸满足要求;0.7ftbhb0=0.7×1.43×240×405=97.3kN<Vb;应按计算配置箍筋,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9.关于预埋件及连接件设计的下列4种说法:Ⅰ.预埋件锚筋中心至锚板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2d和20mm(d为锚筋直径);Ⅱ.受拉直锚筋和弯折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35d(d为锚筋直径);Ⅲ.直锚筋与锚板应采用T形焊接,当锚筋直径不大于20mm时宜采用压力埋弧焊;Ⅳ.当一个预制构件上设有4个吊环时,应按3个吊环进行计算,在构件的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每个吊环的钢筋应力不应大于50N/mm2。试问,以下何项是全部正确的?()[2013年真题]A、Ⅰ.Ⅲ.ⅣB、Ⅰ.Ⅱ.ⅢC、Ⅱ.ⅢD、Ⅰ.Ⅲ答案:D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9.7.4条规定,说法Ⅰ正确;根据第9.7.4条规定,说法Ⅱ错误,受拉直锚筋和弯折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根据第9.7.1条规定,说法Ⅲ正确;根据第9.7.6条规定,说法Ⅳ错误,每个吊环的钢筋应力不应大于65N/mm2。10.某2层钢筋混凝土办公楼浴室的简支楼面梁如图,安全等级为二级,从属面积为13.5,计算跨度为6.0m,梁上作用恒荷载标准值gk=14.0kN/m(含梁自重),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梁上活荷载标准值=4.5kN/m。[2012年真题]假定,该梁两端均与框架柱刚接,当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试问,该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梁端剪力设计值VGb(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假定重力荷载对该梁抗震不利。{图}A、40B、50C、60D、65答案:C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5.1.3可知,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梁上均布荷载为:q=D+0.5L=14+0.5×4.5=16.25kN/m。根据式(5.4.1)计算,11.某多层框架结构带一层地下室,采用柱下矩形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平面尺寸3.3m×3.3m,基础底绝对标高60.000m,天然地面绝对标高63.000m,设计室外地面绝对标高65.000m,地下水位绝对标高为60.000m,回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室内地面绝对标高61.000m,基础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图5-13所示。试问,柱A基础底面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270B、350C、440D、600答案:A解析:12.某15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9,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011年真题]A、B、2.假定,该建筑物拟作为综合楼使用,二~五层为商场,六~七层为库房,其余楼层作为办公用房。设计时其楼屋面活荷载均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而得,各层荷载标准值如下:①屋面:永久荷载8.8kN/m2,活荷载2.0kN/m2,雪荷载0.5kN/m2;②8~15层:永久荷载8.0kN/m2,活荷载2.0kN/m2;③6~7层:永久荷载8.0kN/m2,活荷载5.0kN/m2;④2~5层:永久荷载8.0kN/m2,活荷载3.5kN/m2。试问,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该结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C、提示:1.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作答。2.每层面积均按850m2计算,且不考虑楼板开洞影响。D、{图2}答案:B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6条规定,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永久荷载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荷载的分项系数乘以设计值,可得荷载值为:GE=(8.8+8×14+0.5×0.5+2×0.5×8+5×0.8×2+3.5×0.5×4)×850=1.224×105kN。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13.一新疆落叶松(TC13A)方木压弯构件(干材),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截面尺寸为150mm×150mm,长度l=2500mm。两端铰接,承受压力设计值(轴心)N=50kN,最大初始弯矩设计值Mo=4.0kN·m。[2011年真题]2.试问,考虑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构件折减系数ψ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0.42B、0.38C、0.27D、0.23答案:A解析: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2005年版)第4.2.3条第2款及表4.2.1-3确定木材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由于是干材且截面尺寸≥150mm,故: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2005年版)第5.3.2条第2款规定,构件初始偏心距e0=0,故k=0,则:故考虑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的构件折减系数为: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14.某新建房屋为四层砌体结构,设一层地下室,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室外地面绝对标高与场地自然地面绝对标高相同,均为8.000m,基础B的宽度b为2.4m。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图。[2011年真题]5.试问,地基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m/s),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50B、200C、250D、300答案:A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4条第1款规定,由于中等风化凝灰岩的覆盖层的厚度算至该层顶面,覆盖层厚度d0=8m,根据式(4.1.5-1、4.1.5-2)计算,剪切波在地面与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为:故地基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15.图2-29为三根受弯构件梁的跨中截面配筋图,其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等级、纵向钢筋面积、箍筋根数、直径、间距均相同。下面给出四种关系式组合中正确的是()。A、[VA]<[VB]=[VC];[MA]=[MB]<[MC]B、[VA]<[VB]=[VC];[MA]<[MB]=[MC]C、[VA]=[VB]=[VC];[MA]<[MB]=[MC]D、[VA]=[VB]=[VC];[MA]=[MC]<[MB]答案:D解析:梁的受剪承载力与翼缘无关,故ABC三梁的受剪承载力相等;跨中截面受正弯矩作用,由于T形截面受压区高度小于矩形截面,故其弯矩承载力大于矩形截面,而倒T形截面受压区高度与矩形截面相同,故其设计弯矩与矩形截面相同。16.角钢和钢板间用侧面角焊缝搭接连接传递角钢所承受的轴向力,当角钢肢背与肢尖焊缝的焊脚尺寸和焊缝的长度等同时,()。A、角钢肢背的侧焊缝与角钢肢尖的侧焊缝受力相等B、角钢肢尖侧焊缝受力大于角钢肢背的侧焊缝C、角钢肢背的侧焊缝受力大于角钢肢尖的侧焊缝D、由于角钢肢背和肢尖的侧焊缝受力不相等,因而连接受有弯矩的作用答案:C解析:角钢与节点板连接时,设定构件轴力在构件的全截面以平均应力的方式传递;由于角钢截面重心到肢背的距离e1小于到肢尖的距离e2,所以角钢肢背焊缝所传递的内力大于肢尖焊缝所传递的内力。17.已知某条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5m,作用于其底面的荷载为390kN/m,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见表5-2,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5m处。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要求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可计算得到基础的宽度为()m。A、1.6B、1.8C、2.0D、2.2答案:C解析:18.有A、B两根情况相同的简支梁,且都是适筋梁,A梁的纵向受拉钢筋为416,B梁的纵向受拉钢筋为216,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A、与B梁相比,A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大,截面弯曲刚度大,变形小,在使用阶段的裂缝宽度小B、与B梁相比,A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大,截面弯曲刚度大,变形小,但在使用阶段的裂缝宽度大C、与B梁相比,A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大,截面弯曲刚度大,变形小,在使用阶段的裂缝宽度与B梁的相同D、与B梁相比,A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大,截面弯曲刚度大,变形小,在使用阶段的裂缝平均间距计算值两者相同,但A梁的裂缝宽度小些答案:A解析:19.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1和F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2.已知中密中砂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50kPa,试确定基底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最接近()kPa。提示:可假定基础宽度bf<3m。A、278B、288C、302D、326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4条规定,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ηb、ηd为承载力修正系数,由地基土为中砂查表5.2.4可得,ηb=3.0,ηd=4.4;γm为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经计算为:假定基础宽度bf<3m,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20.某车间操作平台梁,铰接于柱顶。梁跨度15m,柱距5m,梁上承受均布恒载标准值3kN/m(已包括自重),在梁的三分点处各承受一个固定集中活载,其标准值为F=340kN,且在固定集中活载处有可靠的侧向支承点,钢材为Q345钢,焊条为E50系列。钢梁截面及内力计算结果如图所示。4.梁的折算应力应为()N/mm2。A、270.2B、297.6C、301.7D、306答案:B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4.1.4条规定,折算应力计算公式为:受压翼缘对x轴的面积矩为:S1x=1.6×32×65.8=3369cm3,σc=0;腹板计算高度边缘同一点产生的正应力为:其中,In为梁净截面惯性矩,此处与Ix相等;其抗剪强度为:则其折算应力为:21.截面尺寸为190mm×800mm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墙段,砌块的强度等级为MU10,砌筑砂浆强度等级Mb5,墙高2.8m,两端为不动铰支座。沿墙段长边方向偏心距e=200mm。该墙段的受压承载力(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43.6B、154.2C、204.0D、227.3答案:A解析:22.在支座B点承担水平拉力364.8kN,用10个C级普通螺栓,性能等级4.6,其规格为()。A、M18,Ae=192.5mm2B、M20,Ae=244.8mm2C、M22,Ae=303.4mm2D、M24,Ae=352.5mm2答案:B解析:螺栓有效面积应满足:Ae≥N/(nfbt)=364.8×10^3/(10×170)=214.6mm^2,因此应用M20,Ae=244.8mm2。23.图3-34所示斜压杆AC之方管与单壁节点板连接节点,节点板插入方管中心。则下列六处图示中,存在不当之处的有()处。①方管尺寸标注;②插入管中的节点板边投影;③管端处理;④节点板厚;⑤高强螺栓;⑥方管与节点板接触处。A、0B、2C、4D、6答案:D解析:对六处图示分别进行分析:①方管尺寸160指外边至外边,图示尺160应为144;②节点板在管内部分因未与管壁接触,不应示出虚线;③管端应封闭,图中未封闭;④斜杆内力456kN,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条文说明表10可知,节点板厚应为10mm;⑤方管与节点板不能用高强螺栓连接;⑥方管与节点板相接处应示出焊缝。24.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1和F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7.条件同(5),则基础梁的跨中最大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于()kN·m。A、-519.18B、-289.30C、-231.56D、-205.85答案:B解析:弯矩最大点在剪力等于0处,该点距左端距离应为: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25.某8度、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如图所示,材料选用如下:混凝土为C40,端柱纵筋用HRB335,分布筋为HPB300。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小体积配箍率ρv最接近于()。A、1.40%B、1.60%C、1.82%D、2.0%答案:A解析:26.某双柱下条形基础梁,由柱传至基础梁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分别为F1和F2。基础梁尺寸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假定基础梁为无限刚度,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5.F1、F2、c和b值同题(4)。当柱支座宽度的影响略去不计时,其基础梁支座处最大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于()kN·m。A、123.16B、147.80C、399.05D、478.86答案:D解析:因F1、F2、c和b值同题(4),故计算得基底净反力为:p=236.47kPa。由c=1800mm>b可知,左支座处弯矩最大,则基础梁支座处的最大弯矩值为: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27.某挡土墙截面尺寸如图所示,其高5.0m,顶宽0.8m,底宽2.0m,置于黏性土地基上,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200kPa,墙底与土的摩擦系数μ=0.60。墙后填土为中密砂土,填土面水平,砂土的重度γ=19kN/m3,含水量w=13%。挡土墙圬工材料的重度取γG=23kN/m3,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δ=0°。假定挡土墙的构造与排水措施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6.6.1条的规定。作用于挡土墙基础底面的合力的偏心距为()m。A、0.30B、0.45C、0.48D、0.50答案:C解析:28.某房屋轴心受压基础短柱墩,截面尺寸为490mm×490mm,采用MU15烧结多孔砖(孔洞率为28%)和M10水泥砂浆砌筑,其轴压承载力(kN)与下列()项数值接近。A、469B、499C、521D、555答案:C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3.2.1条表3.2.1-1可知,抗压强度设计值f=2.31MPa;根据第3.2.3条第1款规定,A=0.492=0.24m2<0.3m2,则砌体强度调整系数为:γa2=0.7+A=0.7+0.24=0.94,故砌抗压强度设计值f=0.94×2.31=2.1714MPa;对轴压短柱φ=1.0,根据式(5.1.1)计算,该柱的轴压承载力为:N=φAf=4902×2.17=521.53kN。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29.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底面宽度为2m,基础底面标高为-1.4m,基础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土,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桩直径为600mm,桩长为11m,土层剖面、水泥土搅拌桩的布置等如图5-2所示。假定,水泥土标准养护条件下90天龄期,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fcu=1900kPa,水泥土搅拌桩采用湿法施工,桩端阻力发挥系数dp=0.5。试问,初步设计时,估算的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20B、135C、180D、250答案:B解析:30.如图所示,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方木屋架端节点,上弦杆轴力设计值(基本组合)N=-128.8kN。该屋架用水曲柳制作。当用木材单齿连接受剪承载力公式A、B、进行验算时,其左、右端及关系与下列何项数值相近?()C、D、答案:B解析:根据《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2005年版)第4.2.1条表4.2.1-2可知,水曲柳强度等级为TB15;根据第4.2.1条表4.2.1-3可知,顺纹抗剪强度为:fv=2.0N/mm2;已知剪面计算长度lv=600mm,剪面宽度bv=200mm,则lv/hc=600/80=7.5;根据第6.1.2条表6.1.2可知,强度降低系数为:ψv=0.67;作用于剪面上的剪力设计值为:V=Ncosα=128.8cos(26°34′)=128.8×0.8944=115.2kN;根据第6.1.2条式(6.1.2-2)计算,木材单齿连接受剪承载力公式为: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31.某构筑物根据使用要求设置一钢结构夹层,钢材采用Q235钢,结构平面布置如图3-11A、所示。构件之间的连接均为铰接。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B、C、假定,夹层平台板采用混凝土并考虑其与钢梁组合作用。试问,若夹层平台钢梁高度确定,仅考虑钢材用量最经济,采用下列何项钢梁截面形式最为合理?()D、答案:B解析:B项所示钢梁截面形式可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压承载力,从而减少钢结构的用钢量。32.某三层砌体结构房屋局部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每层结构布置相同,层高均为3.6m。墙体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10级混合砂浆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现浇钢筋混凝土梁(XL)截面为250mm×800mm,支承在壁柱上,梁下刚性垫块尺寸为480mm×360mm×180mm,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梁端支承压力设计值为Nl,由上层墙体传来的荷载轴向压力设计值为Nu。[2014年真题]7.假定,垫块上N0及Nl合力的偏心距e=96mm,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γ=1.5。试问,刚性垫块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φγ1fAb(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220B、260C、320D、380答案:B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5.2.5条第1款计算。由于β≤3.0,e/h=96/480=0.20,查附录D表D.0.1-1可得,垫块上N0与Nl合力的影响系数:φ=0.68。垫块外砌体面积的有利影响系数:γ1=0.8γ=0.8×1.50=1.20>1.0,f=1.89MPa。垫块面积为:Ab=480×360=172800mm2。所以刚性垫块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φγ1fAb=0.68×1.2×1.89×172.8×103=266500N=266.5kN。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33.某群桩基础的平面,本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剖面和地基土层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地质情况如下:①杂填土:重度γ=17.8kN/m3;②淤泥质土:γ=17.8kN/m3,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20kPa,属高灵敏度软土;③黏土:其重度γ=19.5kN/m3,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60kPa,土的压缩模量Es1=8.0MPa;④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70kPa,压缩模量Es2=1.6MPa;在桩长深度范围内各土层的加权平均土层极限摩擦力标准值qsk=21kPa。且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3600kN,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设计值G=480kN。5.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与下列()项值接近。A、249.52B、267.47C、273.82D、284.31答案:A解析:先求得加权平均重度为:γm=9.35kN/m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4条表5.2.4可得,承载力修正系数为:ηd=1.0;则可计算得修正后的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fak+ηdγm(d+z-0.5)=70+1.0×9.35×(1.5+15+3.2-0.5)=249.52kPa。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34.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板上有作用面为400mm×500mm的局部荷载,并开有550mm×550mm的洞口,平面位置示意如图2-4所示。假定,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板厚h=150mm,截面有效高度h0=120m。试问,在局部荷载作用下,该楼板的受冲切承载力设计值Fl(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①η=1.0;②未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A、250B、270C、340D、430答案:A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5.2条规定,当板开有孔洞且空洞至局部荷载作用面积边缘的距离不大于6h0时,受冲切承载力计算中取用的计算截面周长μm,应扣除局部荷载中心至开孔洞外边切线之间所包含的长度。因此孔洞至局部荷载边缘的距离为:s=550mm<6h0=6×120=720mm;临界截面周长μm应扣除局部荷载中心至开孔外边切线之间所包含的长度:μm=2×(520+620)-(250+120/2)×550/800=2280-213=2067mm。根据第6.5.1条式(6.5.1-1)可得,在局部荷载作用下,该楼板的受冲切承载力设计值为:Fl=0.7βhftηumh0=0.7×1.0×1.43×1.0×2067×120×10-3=248kN。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35.有一承受非恒载为主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安全等级为二级,矩形截面尺寸b×h=300mm×500mm,对称配筋,每侧各配有320的钢筋(钢筋为HRB335),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as=40mm,柱的计算长度为l0=4.5m。1.该柱在某荷载组合下,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受压区高度x=290mm,则在该组合内力下,柱的受拉主筋的应力σs(N/mm2)最接近于()项数值。A、178B、195C、204D、252答案:C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4.1.4条表4.1.4-1可知,等级为C25的混凝土强度设计值fc=11.9N/mm2;根据第4.2.5条表4.2.5和4.2.2条表4.2.3-1可知,HRB335钢筋的弹性模量Es=2.0×105N/mm2,强度fy=300N/mm2,则根据第6.2.7条式(6.2.7-1)和第6.2.1条式(6.2.1-5)计算,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为:由ζbh0=0.550×460=253mm<x=290mm,故属于小偏心受压。由相对受压区高度为:可计算得柱的受拉主筋的应力为: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36.某12m跨重级工作制简支焊接实腹工字形吊车梁的截面几何尺寸及截面特性如图所示。吊车梁钢材为Q345钢,焊条采用E50型。假定,吊车最大轮压标准值Pk=441kN。[2013年真题]1.假定,计算吊车梁最大弯矩时,两台吊车轮压作用位置如图所示。试问,仅考虑竖向轮压(最大轮压标准值)的作用,吊车梁最大弯矩标准值Mkmax(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2050B、2150C、2300D、2450答案:D解析:对整体进行分析,由B点力矩平衡可知,A点的竖向荷载值为:对AC部分进行分析,由C截面力矩平衡可知,C点处弯矩值为:Mkmax=716.2×6.496-441×5.0=2447.4kN·m。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37.某多层框架结构办公楼采用筏形基础,γ0=1.0,基础平面尺寸为39.2m×17.4m。基础埋深为1.0m,地下水位标高为-1.0m,地基土层及有关岩土参数见图5-3。初步设计时考虑三种地基基础方案:方案一,天然地基方案;方案二,桩基方案;方案三,减沉复合疏桩方案。采用方案三时,在基础范围内较均匀布置52根250mm×250mm的预制实心方桩,桩长(不含桩尖)为18m,桩端进入第③层土1m。假定,方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为340kN,相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上部结构与筏板基础总的竖向力为43750kN。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规定,计算由筏基底地基土附加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基础中点的沉降Ss时,假想天然地基平均附加压力p0(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5B、25C、40D、50答案:B解析:38.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截面尺寸为200mm×500mm,跨度5.4m,支承在240mm厚的窗间墙上,如图4-14所示。窗间墙长1500mm,采用MU15级蒸压粉煤灰砖、M10级混合砂浆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在梁下、窗间墙墙顶部位,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高度为180mm。梁端的支承压力设计值N1=110kN,上层传来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为360kN。试问,作用于垫梁下砌体局部受压的压力设计值N0+N1(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90B、220C、240D、260答案:C解析:39.一幢十层教学楼,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Ⅱ类场地。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中间横向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2.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框架基本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s。A、0.5B、0.9C、1.2D、1.7答案:B解析:《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框架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经验公式为T1=(0.08~0.1)n,式中,n为楼层数,所以该框架基本自振周期为:T1=0.09×10=0.9s。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40.用来对砌体承重结构进行变形验算的地基变形特征值是()。A、局部倾斜值B、倾斜值C、沉降差D、沉降量答案:A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3.3条第1款规定,由于建筑地基不均匀、荷载差异很大、体型复杂等因素引起的地基变形,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值控制;对于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应由倾斜值控制;必要时尚应控制平均沉降量。41.某8层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房屋属丙类建筑,建于Ⅱ类场地,设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室内外高差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fc=16.7N/mm2,ft=1.57N/mm2),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2011年真题]3.假定,框架梁CD截面尺寸为250mm×650mm,h0=590mm,根据抗震计算结果,其边支座柱边的梁端截面顶面配筋为6Φ25。试问,在满足抗震构造要求的条件下其底部最小配筋面积(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645B、884C、893D、1473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6.1.2可知,框架梁抗震等级为一级;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3.2条第2款表6.3.2-1可知,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受拉钢筋在支座处的最小配筋率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3.3条第2款规定,已知得:满足构造所需最小配筋率;故支座处下部受压钢筋的最小配筋应大于1473mm2。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42.某40层高层办公楼,建筑物总高度152m,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楼面梁采用钢梁,核心筒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经计算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A、600;160B、670;180C、1010;265D、1100;270答案:C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1.1.6条及第9.1.11条规定,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但其最大值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时,应按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20%和框架部分楼层地震剪力标准值中最大值的1.5倍二者的较小值进行调整;由0.1V0=29000×0.1=2900kN<Vf=3400kN<0.2V0=29000×0.2=5800kN,该层柱内力需要调整,1.5=1.5×3828=5742kN<0.2V0,取较小值V=5742kN作为框架部分承担的总剪力;根据第9.1.11条第3款规定,该层框架内力调整系数=5742/3400=1.69,则该层柱底弯矩M=596×1.69=1007.24kN·m,剪力V=156×1.69=263.64kN。43.某15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9,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011年真题]1.已知该建筑物位于城市郊区,地面粗糙度为B类,所在地区基本风压W0=0.65kN/m2,屋顶处的风振系数βz=1.402。试问,在图6-16所示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下,屋顶lm高度范围内Y向的风荷载标准值Wk(kN/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作答。A、1.28B、1.70C、1.91D、3.43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8.2.1条规定,城市郊区地面粗糙度为B类,H=58m,根据表8.2.1可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根据表第30项可知,该建筑体型系数如图所示。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2.1条规定,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为:故58m高度处建筑物投影宽度范围内风荷载标准值为:故屋顶lm高度范围内Y向的风荷载标准值为: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44.某挡土墙截面尺寸如图所示,其高5.0m,顶宽0.8m,底宽2.0m,置于黏性土地基上,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200kPa,墙底与土的摩擦系数μ=0.60。墙后填土为中密砂土,填土面水平,砂土的重度γ=19kN/m3,含水量w=13%。挡土墙圬工材料的重度取γG=23kN/m3,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δ=0°。假定挡土墙的构造与排水措施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6.6.1条的规定。假定填土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从零增大到15°,作用于挡土墙基础底面的合力的偏心距将会()。A、减小B、增大C、不变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由于倾斜填土面比水平填土面的土压力大,因而当填土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增大时,合力的偏心距将增大。45.某简支吊车梁,如图3-18所示,跨度12m,钢材为Q345钢,焊条为E50系列,承受两台75/20t重级工作制桥式吊车。吊车梁截面如图3-22所示,Ix=1674660cm6,采用QU100钢轨,轨高15cm,与受压翼缘牢固连接。4.同时配置纵、横向加劲肋时,为验算纵向加劲肋与受压翼缘间区格的局部稳定性,此时采用的局部压应力σc最接近的数值为()N/mm2。A、153B、137C、125D、89答案:D解析: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4.1.3条规定,局部压应力为: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46.某建筑为两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结构荷载均匀对称,采用筏板基础,筏板沿建筑物外边挑出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20m×20m,结构完工后,进行大面积的景观堆土施工,堆土平均厚度为2.5m。典型房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图。[2013年真题]5.假定条件同(4)。试问,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简化公式计算,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20B、26C、28D、30.5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3.8条式(5.3.8)计算,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b(2.5-0.4lnb)=20×(2.5-0.4×ln20)=26m。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47.某5m高轴心受压砖柱,e=0,上下端均为不动铰支座,采用MU10和M5的混合砂浆砌筑,截面尺寸为490mm×490mm。当该柱采用网状配筋配置,钢筋为Φb4冷拔低碳钢丝,fy=430N/mm2,钢筋网竖向间距s=260mm(四皮砖),网格尺寸为60mm×60mm,已求得体积配筋率ρ=0.162,fn=2.522N/mm2,该网状配筋柱承载力(kN)与()项数值最为接近。A、592.7B、513.5C、491.1D、441.4答案:C解析:48.试问,下列哪项说法不符合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的规定?()[2013年真题]A、承压型连接的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P与摩擦型连接的高强度螺栓相同B、在抗剪连接中,每个承压型连接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方法与普通螺栓C、在杆轴方向受拉的连接中,每个承压型连接高强度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方法与普通螺栓相同D、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可应用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答案:D解析:D项,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7.2.3条规定,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不应用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49.某厂房三铰拱式天窗架采用Q235B钢制作,其平面外稳定性由支撑系统保证。天窗架侧柱ad选用双角钢L125×8,天窗架计算简图及侧柱ad的截面特性如图所示。[2011年真题]5.设计条件同题(4)。试问,对侧柱ad进行平面内稳定计算时,截面上的最大压应力设计值(N/m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取等效弯矩系数βmx=1.0,参数NEx’=1.04×106N,同时截面无削弱。()A、210B、195C、185D、170答案:D解析: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性,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式(5.1.2-2)计算,得:λx=3250/38.8=83.8;根据附录C表C-2可得,b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ψx=0.663;根据表5.2.1可得,截面肢尖处与截面模量相应的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γx=1.2;根据式(5.2.2-1)计算,代入数值得:50.某承重墙下条形基础,底宽2.6m,埋深1.2m,板高0.35m,如图所示,已知上部结构传来荷载设计值F=290kN/m,M=10.4kN·m。采用C20混凝土,HPB235钢筋。1.若F=250kN/m,则基底净反力的最大值最接近于()kN/m2。A、105.5B、110.9C、115.6D、121.4答案:A解析:偏心荷载的偏心距为: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2条第2款规定,在偏心作用下,基底净反力的最大值为: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51.某简支梁计算跨度l0=6.9m,截面尺寸b×h=250mm×650mm,混凝土为C30,钢筋为HRB335级。该梁承受均布恒载标准值(包括梁自重)gk=16.20kN/m及均布活载标准值qk=8.50kN/m,活荷载准永久系数取为ψq=0.4。梁跨中下部配有纵向受拉钢筋3Φ20(As=941mm2),梁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25mm。4.若ψ=0.506,σs=270.0N/mm2,则该梁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wmax最接近于()mm。A、0.241B、0.293C、0.304D、0.344答案:A解析: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为: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7.1.2条表7.1.2-1可知,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由题意可知,ψ=0.506,σs=270.0N/mm2;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7.1.2条式(7.1.2-1)计算,得该梁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为: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52.某方形独立柱基,底面尺寸为B=L=2.0m,埋置深度为1.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竖向力设计值F=600kN,相应的竖向力标准值Fk=480kN(恒载占60%,活载占40%,准永久值系数ψq=0.5)。已知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设计值G=130kN,相应的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Gk=115kN。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5-22所示。A、B、C、D、答案:D解析:53.关于先张法构件和后张法构件相比所具有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工艺较简单无需永久性锚具B、需要台座或钢模C、一般采用直线预应力筋D、适于施工现场制作大、中型构件答案:D解析:先张法是指在台座(或钢模)上张拉预应力筋后浇筑混凝土并通过黏结力传递而建立预加应力的方法,其特点是:①工艺较简单无须永久性锚具;②需要台座或钢模;③预应力筋一般为直线;④适于批量生产小、中型构件。后张法是指先浇筑水泥混凝土,待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再张拉预应力钢材以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点是:①工艺较复杂,需要永久性锚具;②无须台座;③可采用曲线预应力筋;④适于现场制作大、中型构件;⑤是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重要装配手段。54.某五层重点设防类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抗震等级为二级,各柱截面均为600mm×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假定,二层框架梁KL1及KL2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及x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2-20所示,as=a's=35mm,柱的计算高度H=4000mm。试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KZ2二层节点核心区组合的x向剪力设计值Vi(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正X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梁弯矩标准值(kN·m);b)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梁弯矩标准值(kN·m)A、1700B、2100C、2400D、2800答案:A解析:55.某8度、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如图所示,材料选用如下:混凝土为C40,端柱纵筋用HRB335,分布筋为HPB300。若约束边缘构件实配箍筋如图所示,as=a′s=15mm,则其体积配箍率ρv最接近于()。A、2.023%B、1.992%C、1.884%D、1.825%答案:B解析:56.某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为1.2m,宽度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200m。[2012年真题]1.试问,②层淤泥质黏土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98B、105C、112D、122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荷载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①当基宽小于3m,取b=3m,则②根据第5.2.4条表5.2.4可知,淤泥质粘土取深度修正系数ηd=1.0。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故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57.某车间设备平台改造增加一跨,新增部分跨度8m,柱距6m,采用柱下端铰接、梁柱刚接、梁与原有平台铰接的刚架结构,平台铺板为钢格栅板;刚架计算简图如图3-22所示;图中长度单位为mm。刚架与支撑全部采用Q235—B钢,手工焊接采用E43型焊条。假设刚架无侧移,刚架梁及柱均采用双轴对称轧制H形钢,梁计算跨度lx=8m,平面外自由长度ly=4m,梁截面为HM488×300×11×18,柱截面为HM340×250×9×14;刚架梁的最大弯矩设计值为Mxmax=486.4kN·m,且不考虑截面削弱。试问,刚架梁整体稳定验算时,以应力形式表达的稳定性计算数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假定梁为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A、163B、173C、183D、193答案:B解析:58.已知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为b×h=250mm×500mm,C25混凝土,纵筋用HRB335级钢筋,箍筋用HPB300级钢筋,as=35mm。7.题(6)中,此梁最后箍筋配筋最接近于()。A、2φ8150B、2φ8200C、2φ10150D、2φ10200答案:A解析:具体计算如下:采用HPB300级钢筋双肢箍,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59.某多层横墙承重砌体结构房屋,横墙间距为7.8m。底层内横墙(墙长8m)采用190mm厚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对孔砌筑,砌块强度等级为MU10,砂浆强度等级为Mb7.5,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底层墙体剖面如图所示,轴向压力的偏心矩e=19mm;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2014年真题]提示: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作答。1.试问,底层内横墙未灌孔墙体每延米墙长的最大承载力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240B、220C、200D、180答案:C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5.1.3条第1款规定,在房屋地层,构件高度为楼板顶面到构件下端支点的距离,则墙体计算高度为:H0=3200+400=3600mm。根据第5.1.2条式(5.1.2-1)计算,墙体高厚比为:由于e/h=0.1,查附录D,φ=0.428。根据第3.2.1条表3.2.1-4可得,单排孔混凝土砌块砌体(MU10、Mb7.5),f=2.50MPa。根据第5.1.1条式(5.1.1)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为:φ·f·A=0.428×2.5×1000×190=203300N/m=203.3kN/m。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60.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如图,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为二级。[2013年真题]假定,地下车库顶板的厚度h=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采用HRB400钢筋,顶板跨中位置板底钢筋为试问,考虑受压区楼板钢筋时,板跨中位置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kN·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80B、105C、125D、135答案:B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2.10条式(6.2.10-2)计算,α1fcbx=fyAS-代入数据解得,相对受压区高度为:x=13mm<2×25=50mm,满足构造要求。根据第6.2.14条式(6.2.14)计算:=360×1540×(215-25)=105kN·m/m,由此可知,B项最接近。61.如图所示,某丙级建筑物有一柱下桩基础,采用8根沉管灌注桩,已知桩身设计直径d=377mm,桩身有效计算长度l=13.6m,桩中心距1.5m。作用于承台顶面的荷载有竖向力设计值F,弯矩设计值M和水平剪力设计值V。承台埋深1.5m,承台中间厚度为1.0m,其平面尺寸为见图5-31。柱截面尺寸400mm×400mm。假定基桩的总侧阻力设计值为360kN,总端阻力设计值为120kN,承台底1/2承台宽的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极限阻力标准值qck为320kPa。考虑桩群—土—承台的相互作用效应,当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规定进行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计算时,R的计算结果最接近于()kN。A、890B、571C、377D、312答案:A解析:62.假定,第③轴底层墙肢A的抗震等级为一级,墙底截面见图27,墙厚度400mm,墙长hW=6400mm,hW0=6000mm,AW/A=0.7,剪跨比=1.2,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VW=4100kN,对应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19000kN,已知竖向分布筋为构造配置。试问,该截面竖向及水平向分布筋至少应按下列何项配置,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抗震要求?()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作答。A、B、C、D、答案:D解析:63.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4种观点:Ⅰ.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5m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Ⅲ.混合结构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Ⅳ.常温施工时,柱、墙体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2MPa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相关要求判断,下列何项正确?()[2012年真题]A、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B、Ⅰ.Ⅲ符合,Ⅱ.Ⅳ不符合C、Ⅱ.Ⅲ符合,Ⅰ.Ⅳ不符合D、Ⅲ.Ⅳ符合,Ⅰ.Ⅱ不符合答案:C解析:Ⅰ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3.5.5条第2款规定,分段搭设的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0m;Ⅱ项,根据第13.9.6条第1款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应在12h内采取保温、控温措施,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Ⅲ项,根据13.10.5条规定,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Ⅳ项,根据第13.6.9条第1款规定,常温施工时,柱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5,墙体拆模强度不应低于1.2MPa。64.某二级于线公路上一座标准跨径为30m的单跨简支梁桥,其总体布置如图7-5所示。桥面宽度为12m,其横向布置为:1.5m(人行道)+9m(车行道)+1.5m(人行道)。桥梁上部结构由5根各长29.94m、高2.0m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组成,梁与梁间用现浇混凝土连接;桥台为单排排架桩结构,矩形盖梁、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0kN/m2。假定,前述桥主梁计算跨径以29m计。试问,该桥中间T形主梁在弯矩作用下的受压翼缘有效宽度(mm)与下列何值最为接近?()A、9670B、2250C、2625D、3320答案:B解析:65.某普通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高度116.3m,地上31层,地下2层,3层设转换层,采用桁架转换构件,平、剖面如图6-15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g),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Ⅱ类建筑场地,地下室顶板±0.000处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假定,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2~4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Vi)及相应层间位移值(△i)见表6-9。在P=1000kN水平力的作用下,按图6-16模型计算的位移分别为:△1=7.8mm;△2=6.2mm。试问,进行结构竖向规则性判断时,宜取下列哪种方法及结果作为结构竖向不规则的判断依据?()提示:3层转换层按整层计。A、等效剪切刚度比验算方法,侧向刚度比不满足要求B、楼层侧向刚度比验算方法,侧向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C、考虑层高修正的楼层侧向刚度比验算方法,侧向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D、等效侧向刚度比验算方法,等效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答案:B解析:66.某多层刚性方案砖砌体教学楼,其局部平面如图所示。墙体厚度均为240mm,轴线均居墙中。室内外高差为0.3m,基础埋置较深且有刚性地坪。墙体采用MU10蒸压粉煤灰砖、M10混合砂浆砌筑,底层、二层层高均为3.6m;楼、屋面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为250mm×550mm。假定,墙B在两端(A、B轴处)及正中均设240mm×240mm构造柱,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每根构造柱均配4根HPB235、直径14mm的纵向钢筋。试问,该墙段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最大受剪承载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fy=210N/mm2,按fvE=0.22N/mm2进行计算,不考虑A轴处外伸250mm墙段的影响,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作答。A、360B、400C、440D、510答案:C解析:67.今有一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大楼,高160m,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当地下室施工结束时,建设单位为了加快竣工、提前营业起见,要求将该楼的上部结构由原钢筋混凝土结构改为钢结构,其他条件均不变。在建筑外形、建筑布局、结构体系等均不变,竖向承重构件、楼面梁因截面尺寸因材料变更自重均减轻了。若对这改动前后的荷载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动前后,结构所受的风荷载不变,结构自重轻了,水平地震作用也减少了B、改为钢结构后,结构所受的风荷载将减少、结构自重减轻,水平地震作用也减少了C、改为钢结构后,结构所受的风荷载将增大,但由于结构自重的减轻,水平地震作用将减小D、改为钢结构后,结构所受的风荷载、在房屋的部分表面积上增大而部分表面积上又减少,结构自重减少,水平地震作用增大答案:C解析:钢筋混凝土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改为钢结构后,建筑立面、内部使用布置、平面布局、结构体系等均保持原设计。这样,结构的侧向刚度小了,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增长,风振系数βz将增大,促使结构的风荷载增大;虽然钢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略增,但由于自重的减轻,水平地震作用还是下降。68.某砖拱端部墙体宽度为490mm,墙体厚度为370mm(见图),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由永久荷载产生的窗间墙上部轴向压力设计值Nu=33kN,由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产生的砖拱水平推力V=18.2kN(由永久荷载效应组合控制设计),该墙体水平受剪承载力验算表达式接近下列()项数值。A、18.20kN<22.25kNB、18.20kN<23.04kNC、18.20kN<24.57kND、18.20kN<25.07kN答案:A解析:MU10砖、M5混合砂浆,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3.2.1条表3.2.1-1可知,砌体抗压强度为:f=1.5N/mm2;M5混合砂浆,根据第3.2.2条表3.2.2可知,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为:fv=0.11N/mm2;又A=0.49×0.37=0.1813m2<0.3m2,故砌体强度调整系数为:γa=0.7+A=0.7+0.1813=0.8813,则取f=0.8813×1.5=1.322N/mm2,fv=0.8813×0.11=0.097N/mm2;平均压应力为:σ0=Nu/A=33000/181300=0.182N/mm2;则轴压比为:σ0/f=0.182/1.322=0.138;又γG=1.35,则根据第5.5.1条式(5.5.1-3)计算,剪压复合受力影响系数为:μ=0.23-0.065σ0/f=0.23-0.065×0.182/1.322=0.221;取α=0.64,则受剪承载力为:V=18.2kN<(fv+αμσ0)A=(0.097+0.64×0.221×0.182)×181300=22.25KN。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69.一幢十层教学楼,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Ⅱ类场地。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中间横向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1.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已知三层横梁的支座弯矩如图所示。当考虑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并取调幅系数为0.8时,则边横梁的跨中弯矩设计值M最接近于()kN·m。A、73.5B、88C、93D、111答案:A解析:边梁边支座的剪力为:V0=24.24×7.5/2=90.9kN;边支座的弯矩产生剪力为:VM=(102-92)/7.5=1.33kN;边支座的剪力为:V=90.9-1.33=89.57kN;跨中剪力为零点距边支座距离为:x=89.75/24.24=3.7m;则跨中弯矩为: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70.关于材料的高温性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为:A不燃性,B1难燃性,B2可燃性,B3易燃性B、钢材属不燃性材料,一定应力下,在高温时随时间增加不会发生缓慢变形C、混凝土是一种耐火性良好的材料,300℃以下,抗压强度基本不变D、黏土砖耐火性能好,240mm厚承重墙可耐火5h(小时)以上答案:B解析:B项,钢材虽为不燃烧性材料,但耐火性较差,高温下不仅强度下降(350℃以上),且弹性模量降低,徐变增大,即一定应力下,随时间增加发生缓慢变形。71.如图所示,某丙级建筑物有一柱下桩基础,采用8根沉管灌注桩,已知桩身设计直径d=377mm,桩身有效计算长度l=13.6m,桩中心距1.5m。作用于承台顶面的荷载有竖向力设计值F,弯矩设计值M和水平剪力设计值V。承台埋深1.5m,承台中间厚度为1.0m,其平面尺寸为见图5-31。柱截面尺寸400mm×400mm。已知粉质黏土、粉土和黏性土的桩侧阻力特征值qsia分别为24kPa、16kPa和28kPa,黏性土的桩端端阻力特征值qpa为900kPa。初步设计时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规定进行计算,试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最接近于()kN。A、369.7B、419.8C、503.7D、585.79答案:B解析:72.在选择楼盖结构设计方案时,下列各项不可取的是()。A、抗震设计时,不论板柱—剪力墙结构房屋有多高,顶层及地下一层的顶板,应采用现浇的肋形梁板结构B、房屋高度超过50m时,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楼盖,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包括肋形梁板楼盖.双向密肋楼盖.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的组合楼盖等C、房屋高度不超过50m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转换层也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但应有增加预制板之间的整体性一系列构造措施D、房屋高度不超过50m的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允许采用装配式楼盖,并配以提高预制板之间的整体性措施答案:C解析:C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6.3条规定,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73.如图所示,某钢筋混凝土现浇肋形楼盖的次梁,跨中承受最大正弯矩设计值M=115kN·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拉钢筋采用热轧HRB335钢筋。楼板厚度hf′=80mm,次梁高度h=450mm,宽度b=200mm,纵向受力钢筋合力点至混凝土边缘的距离as′=35mm。1.若已知次梁的计算跨度l0=6m,间距为2.4m,净距sn=2.2m,则翼缘的计算宽度bf′最接近于()mm。A、1800B、2000C、2200D、2400答案:B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5.2.4条表5.2.4可知,按计算跨度l0考虑:按梁净距考虑:按翼源高度考虑:因此对于肋形楼盖梁不受此要求限制。因此翼缘计算宽度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74.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结构布置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于剪力墙是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因此在各个主轴方向上,均需设置剪力墙B、在抗震设防区进行结构布置时,宜使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各个主轴方向上的侧向刚度数值相接近C、宜将各主轴方向上设置的剪力墙相互整体连接,组成T形、L形、I形或围成筒体D、在每个主轴方向上的剪力墙片数,只需按抵抗侧向力的要求即可确定答案:D解析:D项,位于各主轴方向上的剪力墙的片数,不但由抗侧力的需要所确定,而且还需满足一些构造要求,例如在一个主轴方向上的剪力墙不宜少于3片等,以使每片剪力墙所承担的水平剪力比较均匀。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7条第4款规定,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应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30%。75.某城市新区拟建一所学校,建设场地地势较低,自然地面绝对标高为3.000m,根据规划地面设计标高要求,整个建设场地需大面积填土2m。地基土层剖面如图5-5所示,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下2m,填土的重度为18kN/m3,填土区域的平面尺寸远远大于地基压缩厚度。提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取1.0。.条件同第2题,为安全设计,取中风化砂岩顶面深度为中性点深度。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和地质报告对某柱下桩基进行设计,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结合桩作用于承台顶面中心的竖向力为5500kN,钻孔灌注桩直径800mm,经计算,考虑负摩阻力作用时,中性点以上土层由负摩阻引起的下拉荷载标准值为350kN,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取1.0。该工程对三根试桩进行了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试问,不考虑承台及其上土的重量,根据计算和静载荷试验结果,该柱下基础的布桩数量(根)取下列何项数值最为合理?()表1三根试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结果A、1B、2C、3D、4答案:C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Q.0.10第6款规定,假设该柱下桩数≤3,对桩数为三根以下的柱下承台,取最小值作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考虑长期负摩阻力的影响,只考虑嵌岩段的总极限阻力即4600kN,中性点以下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300kN。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4.3条第2款及式(5.4.3-2)计算,有:5500≤(2300-350)×n,n≥2.8,取3根(与假设相符)。76.某多层砌体结构建筑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基础埋深1.5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m。其基础剖面及地质条件如图5-6所示,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ft=1.1N/mm2),基础及其以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假定,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术室清点护理实践指南
- 2024年网络编辑师师生互动试题及答案
- 网络编辑师社群运营试题及答案
- 网络编辑师资格证书考试核心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市场定位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重要性概述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畜牧师考试的实践与理论结合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项目集试题及答案
- 考前冲刺农业职业经理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超声波大口径井径检测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世界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温室效应Green House Effect)英文介绍
- 年干股合作协议书简单版
- 品牌授权工厂生产授权书合同
- (上海市)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必修1+必修2 知识点总结
- 2023年江苏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招聘25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九年级中考数学复习《分式》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 招标代理机构入围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标)
- 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及专业化建设探究
- 试产到量产项目转移清单
- RO装置操作维护手册
- 培训课件 -沟通的方法 -沟通训练营 脱不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