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情况备课人X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备课分类新教师后优教师优秀或老教师主要内容本单元是在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从本单元起学生将进行两位数的学习。学生对数的认识是随着数的不断扩充而逐步加深的,由此学生数数和认数的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借助已有经验,在活动中认识11~20各数;2.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观察图形等活动中,探索和交流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算法;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目标1.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2.在丰富的情境中,结合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20以内数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3.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4.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5.通过问题解决,激发对计算活动的兴趣,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具体初步的应用意识。单元重点、难点重点:认识11~20各数,正确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不退位减法。难点:理解“数位”的含义,能解决简答的实际问题。教与学建议1.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备小棒、计数器等学具。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在课堂上,教师应多多给学生尝试着清楚地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单元课时分配课题课时数练习数辅导时间1.古人计数2课时2课时2课时2.搭积木1课时1课时1课时3.有几瓶牛奶1课时1课时1课时4.有几棵树1课时1课时1课时5.有几只小鸟1课时1课时1课时6.练习三1课时1课时1课时7.做个加法表1课时1课时1课时单元教学策略本教学策略如下:首先,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其次,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中掌握计算方法。再次,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最后,定期进行小测验与反馈,确保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点。通过这一教学策略,希望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计算能力。
二、个人备课情况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1课时古人计数(1)内容教科书第7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2.会用小棒和计数器直观表示10~20各数,初步了解十进制的计数方法与十进位值制的计数方法的主要特征,能说出个位、十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了解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应学具20根小棒、1个计数器、2根橡皮筋。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记录物品的数量时,就摆一些小木棍或者是小石头。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古人用小棒记录羊的只数好吗?[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主题图,板书课题:古人计数(1)]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个人养了多少只羊,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课件演示“10只”,在第11只处打问号)再往下数就是比10大的数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比10大的数。过程(教与学)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教师:同学们看一下,坐在羊圈旁的牧羊人在做什么呢?让学生解读情境图。汇报总结:牧羊人用石子表示羊,他摆出3个石子,恰好表示跑出羊圈的3只羊,原来牧羊人在摆石子数羊。活动1:每个学生都用小棒代表羊,摆一摆、数―数,牧羊人一共有多少只羊?要做到不多数也不少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课件动态演示,一一呈现从外面回到羊圈的羊的只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小棒一一对应地记录羊的只数,每出现1只羊,只能对应摆1根小棒,让学生理解“小棒的根数”就是“羊的只数”。请学生说一说:(1)一共有多少只?(2)羊的只数与学过的数10有什么关系?(3)用什么数字表示羊的只数?讲解:数词“十一”是羊的只数的语音形式,数字“11”是羊的只数的书写形式,11是比10多1的数,像10是紧跟在9后面的数一样,11是紧跟在10后面的数。古人是怎么发明书写比10大的数的方法的?活动2:经历从直观到抽象表示羊的只数的数学化过程。(1)请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数出10根小棒,用橡皮筋把它们捆成1捆。并讨论:1捆小棒与1根小棒有什么区别。讲解:1捆小棒与1根小棒的粗细不同,形态不同。用1捆小棒表示1个“十”,1根小棒表示1个“一”,一眼就能看明白。而“1捆小棒”就是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接着,教师介绍并演示: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计数单位“十”?并要求学生跟着操作。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数器,可以向学生介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在个位上拨一个珠子代表一,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代表十。教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把10个一捆成一捆,变成1个十,那能不能把10个珠子串成一串也变成1个十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边演示边问:这变成的1个十该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呢?(引导学生明白: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就表示1个十)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把10个一变成1个十拨给同桌看。教师再用课件演示一遍。指名在黑板上画珠子表示1个十,评议后,教师标出10这个数学符号。并让学生明确,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在计数器的个位上先拨出9颗珠子,表示9,再添1颗珠子。个位上的10颗珠子表示“10个一”,是10;在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十”;十位上的1颗珠子可以取代个位上的10颗珠子。所以,10可以简单地用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数10与计数单位“十”在意义上的区别:数10是9的后继数(即紧跟在9后面的数,简称9的后继数),而计数单位“十”表示“10个一”。(2)请学生分别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数“11”。想一想,说一说:用小棒表示11(1捆加1根)和用计数器表示11(个位与十位上分别拨1个珠子)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用到两种计数单位:“十”与“一”;都有1个十,1个一,是11。不同点:用小棒表示11时,是用形态不同的1捆和1根小棒来区别“十”与“一”;不论它们放置的位置如何,都表示11。用计数器表示11时,只用形态相同的2颗珠子,是通过珠子的不同位置来区别“十”与“一”的。讲解:用小棒表示数的方法是十进制的计数方法,用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十进位值制的计数方法。“10个一是1个十”是十进制计数方法的主要特征;珠子或数字处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是位值制计数方法的主要特征。活动3:初步了解十进制的“满十进1”的计数法则与位值制的计数方法。(1)请学生分别用小棒、计数器和数字三种方法表示19。通过交流,明确:①摆1捆小棒加9根小棒,即“1个十,9个一,是19”。②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9颗珠子,是19。③把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抽象化,就是数的书写形式——数字19。(2)请学生继续用上述三种方法表示比“19多1”的数。通过展示交流,理解20是19的后继数。①以小棒表示的19为基础,再添入1根小棒;把分散的10根小棒捆成1捆;说明“比19多1”的数是“2个十,是20”。②以计数器表示的19为基础,在个位上再加1颗珠子,个位上的10颗珠子表示10个“一”,相当于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的1个十。所以,可以在十位上添上1颗珠子,取代个位上的10颗珠子。这时,十位上有2颗珠子,个位上没有珠子,即“2个十,是20”。告诉学生,当较小的计数单位(“个”)累计到10个时,就用1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十”)取而代之,是十进制计数法的计数法则,这个法则可以简称为“满十进1”。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在计数器上画珠子、摆珠子等活动,认识了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了对数位的初步理解,相信大家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到了自主学习新知的乐趣,体验到了获取成功的喜悦!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75“练一练”第1题。帮助学生理解数位概念。通过用多种形式来表示数,丰富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结合观察珠子、立体模型、小棒、计数器等进行写数,丰富学生对数位概念的理解。2.课件出示教科书P76“练一练”第8题。通过说一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位的理解。在看懂淘气和笑笑怎么分析18这个数的基础上,换一个数再分析它。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1.课本第75页练一练第2题,第76页练一练第5题、第6题。2.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古人计数(1)1个十,1个一,是11。10+1=11教后反思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0~10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做一做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当堂训练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2课时古人计数(2)内容教科书第75页“试一试”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2.会用小棒和计数器直观表示10~20各数,初步了解十进制的计数方法与十进位值制的计数方法的主要特征,能说出个位、十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4.认识20以内数的有序性,探索并掌握2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2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应学具小棒、直尺。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小棒摆和在计数器上拨11~20各数,那么这些数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板书课题:古人计数(2)]过程(教与学)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读一读。拿出标有0~20刻度的直尺,让学生自由地读尺子上的数。先从0读到10,稍停,继续读到20,再从20倒着读到10。教师:从0读到10与从10继续读到20,你有什么感受或发现?引导学生明确从0~10与从10~20都包含11个数。不仅从数的书写形式上有规律(后者比前者在十位上多个1),而且从听觉上也有一种周而复始的重复感。教师:从10读到20与从20读到10,两者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明确读数的顺序不同。从10读到20是顺着读,越读越大;从20读到10是倒着读,越读越小。2.比一比,谁大?谁小?教师:12和14相比,谁大?谁小?你是怎么比较的?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并汇报。方法一:从12开始,要顺着数才能数到14,所以14比12大。方法二:12的直观形式——1捆小棒加2根小棒;14的直观形式——1捆小棒加4根小棒。4根小棒比2根小棒多,所以14比12大。方法三:12=10+2,14=10+4,因为4>2,所以14>12。方法一和方法三的共同特征是能够摆脱数的直观形式,直接用抽象的数字进行思考,所以思维水平都比较高。方法二是方法三的直观背景,方法三是方法二的符号表达;方法三是在分析数的结构的基础上,由已知推出未知。本题还有一种由已知推出未知的方法:方法四:14>13,13>12,所以,14>1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比较数的大小时,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只比较个位上的数即可。3.古人计数的方法。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古人在没有十进制数之前是怎样表示12的。从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相应情境图)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1个大石子表示1个十,2个小石子表示2个一;左边的一条横线表示1个十,右边的两条竖线表示2个一,合起来表示12。教师:请你们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13。学生仿照摆数,同桌互评。教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示13吗?用你想到的方式把14、15、16等数也摆出来看看吧!反思:用摆石子的方式表示数与用算筹表示数,有什么区别?讲解:用石子表示数是十进制的计数方法,它所表示的数与大石子或小石子的位置无关;用算筹表示数是十进位值制的计数方法,用算筹表示数还有个规定:个位上的数摆成纵式,十位上的数摆成横式,纵横交错。十进制的计数方法与十进位值制的计数方法,两者明显的区别是,十进制的计数方法需要用不同特征(如捆或根、大或小)的事物表示“十”或“一”等计数单位;而十进位值制的计数方法,只要用相同的事物(如珠子或算筹)摆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不同的计数单位。课堂小结: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探索20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认识20以内数的有序性,并能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学习“古人计数”,掌握用小棒或计数器等计数工具表示数的方法。用直观形式表示数,目的是把抽象的数变成可以触摸、可操作的思维对象,为进一步学习数的加减法的直观运算打基础。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76“练一练”第4题。进一步巩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2.课件出示教科书P76“练一练”第9题。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体会“数学创造”的乐趣。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1.课本第76页练一练第3题、第7题。2.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古人计数(2)10<11<12<13<14<15<16<17<18<19<20教后反思这节课首先通过在尺子上读数,帮助学生体会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借助顺着数、倒着数等数数活动,让学生感受数的大小顺序,也为后续学习加减法积累经验。在古人计数方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出新的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设计的合理性和数学创造的乐趣。
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3课时搭积木内容教科书第7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2.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并会正确计算加减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应学具计数器、正方体积木若干。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都搭过积木吧?今天我们就一起利用积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吧!(板书课题:搭积木)过程(教与学)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也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搭的积木吧。(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上面情境图)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根据图画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汇报: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教师: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全班交流,列出算式,讨论出不同的算法,教师引导归纳。方法一:借助计数器计算。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3,又放了2块,所以在个位上再拨2个珠子,这时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15,所以13+2=15。方法二:借助学具计算。先摆13个方块,再添上2个方块,3个和2个在一起是5个,再加上左边的10个,得出3+2=5,10+5=15。可以由此类推出3+2=5,13+2=15。方法三:数数法。从13开始,加2个方块就接着数出2个数,即14、15,所以13+2=15。2.2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教师:现在淘气也来参与搭积木的游戏了,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第77页第2幅情境图)教师:淘气拿走2块积木后,还剩多少块积木?小组讨论,试着列出算式。每小组选一人在投影仪下展示列出的算式。教师: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教师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算式板书:18-2=16。引导学生用计算加法同样的几种方法计算减法。方法一: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8,减2,就在个位上拨去2个珠子,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16,所以18-2=16。方法二:先摆18个方块,再从右边8块中拿走2块,右边剩6块,加上左边的一堆10块,是16块,即8-2=6,10+6=16;类推出8-2=6,18-2=16。方法三,从18开始,减2就倒着数2个数,即17、16,所以18-2=16。3.下面的做法你能看懂吗?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能用算式表示出它的意思吗?(课件出示第77页下面左边情境图)课堂预设:学生:13+2=15。教师:为什么算式是13+2、得数是15呢?学生:因为箭头是从13开始的,箭头的方向指向了15。教师:没错!那么请再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能用算式表示出它的意思吗?(课件出示第77页下面右边情境图)课堂预设:学生:18-2=16。教师:如果没有箭头的提示,你能想出来再减2是几吗?学生:16-2=14。教师:大家掌握的都不错。观察这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左边的图,数越加越大,右边的图,数越减越小。引导学生说一说图意。也可以结合尺子,在尺子上通过数格子的方式体会计算方法。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笑笑和淘气解决了他们搭积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列出了算式,并且通过计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求出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78“练一练”第1题。根据具体情境把算式补充完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符号运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再计算。2.课件出示教科书P78“练一练”第5题。本题目的是在具体游戏情境下巩固加减法的计算。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在1分钟内看哪个小组写出的算式既对又多。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1.课本第78页练一练第2题、第3题、第4题。2.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搭积木(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3+2=?18-2=?方法一:借助计数器。方法一:借助计数器。方法二:3+2=510+5=15方法二:8-2=6,10+6=16。方法三:3+2=513+2=15方法三:8-2=618-2=16教后反思本节课是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是在充分理解、认识了数位之后进行的。本节课中,充分和学生复习了数位的相关知识:计数器上从右往左分别是个位、十位;个位上表示几个一,十位上表示几个十。然后通过搭积木的游戏列出算式,让学生讨论算法。课堂中许多学生能够直接说出得数,用“摆一摆,说一说”来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说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完整,语义表达不够充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简便方法。
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4课时有几瓶牛奶内容教科书第7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计算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应学具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凑十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不好?(课件出示“凑十歌”,师生一起唱)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过程(教与学)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一共有几瓶牛奶?摆一摆,说一说。教师:同学们,我们年纪还小,每天都要喝牛奶来补充一些营养。看,笑笑正准备喝牛奶呢,她发现家里还有2盒牛奶,你能帮她数数每盒有几瓶吗?(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上面图)学生开始伸着小手认真地数,不一会儿就有举起小手的。教师:好,谁愿意说一说?课堂预设:学生:第一盒有9瓶,第二盒有5瓶。教师:跟他数的一样吗?课堂预设:学生:一样!教师(接着问第一个汇报的学生):能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吗?学生:我就是一瓶一瓶数的。教师:你们都是一瓶一瓶数的吗?学生:我不是,我是两瓶两瓶数的,然后发现第一盒比10瓶少1瓶,第二盒刚好是10瓶的一半,所以是5瓶。教师:很好,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可是笑笑这时遇到了点小问题,她想知道家里一共还有几瓶牛奶,你能帮帮她吗?很多学生一听这个问题,很快兴奋地举起了手,跃跃欲试。教师:看来这个问题对你们来说不难,那就请你来说一说吧。学生:笑笑家有14瓶牛奶。其他同学同声附和:对。教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因为“9+5=14”。教师:哦,你们是通过列式计算解决的。很好,我帮你们把算式写出来,谁再说一遍?学生重复,教师将“9+5”板书在黑板上。教师:为什么要用“9+5”呢?学生:因为要把第一盒牛奶和第二盒牛奶合起来,所以得用“9+5”。教师:说得很好,我明白了。可是“9+5=14”吗?能给我和笑笑讲一讲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吗?同学们知道自己又要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了,很高兴。教师:为了能够看得更清楚,你们可以用手里的小棒,先自己试一试,一会儿我请你到前面来给我们讲,好吗?学生开始用小棒尝试解决。教师:有想法的同学可以先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同学们开始小声交流。教师:好,同学们请坐好。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想到办法解决笑笑的问题,也有同学一时半会儿还没想到,没关系,我们先来听听有办法的同学的想法,看看对你有没有启发。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你的想法?学生(来到投影仪前):我先用9根小棒表示第一盒中的牛奶,用5根小棒表示第二盒中的牛奶。然后,我从5根小棒里拿出1根小棒放到9这边,这边就是10根小棒了,再用10根加上这边剩下的4根,就是14。所以9加5等于14。教师:他是这么想的,他的想法谁能明白?请你再来讲一讲。学生复述了一遍上面的想法。教师:谁跟他的想法一样?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教师:看来你们都是这么想的。这种方法我也听明白了,可是你们自然而然地就从5根小棒里拿出1根小棒放到9这边,有没有疑问呢?同学们皱起小眉头,似乎对我的发问感到怀疑:这有什么疑问,就该这样。于是,我不得不继续发问: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出1根小棒放到9这边,怎么不拿出2根或者3根,或者其他根数呢?一部分学生听到这个问题马上表明自己知道,也有一部分学生被我问住了,看来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你看,9根差1根就够10根了,所以从5根里面拿1根放到9根这边不就是10根了吗?10根再加上剩下的4根,不就好算了吗?教师:原来是这样,谁愿意再来说一说?一学生复述。教师:看来这1根小棒不是随便拿的,它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是什么了吗?学生:是和9凑成10。教师: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真了不起!下面请刚才没想到办法的同学自己再用小棒摆一摆,试一试。刚才就想到了办法的同学,你能试着在本子上用算式写一写刚才咱们解决9+5的过程吗?学生有的在重新操作,有的开始尝试用算式记录。教师:谁来说一说,你写的算式是什么?学生:我先用9加上1等于10,再用10加上4等于14。(板书:9+1=1010+4=14)教师:非常好,我们已经齐心协力帮助笑笑解决了她的问题。你们的方法对笑笑也有启发,她自己也想到了一个办法,也想让你们试一试,你们愿意吗?我们刚才把9凑成了10,还可以把谁凑成10呢?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发出声音:哦,我明白了!教师:已经有同学明白了,请你来讲一讲。一位同学来到讲台前:我还可以从9根小棒里拿出5根,放到这边的5根小棒里,就凑成了10根,再用剩下的4根和10根合起来也是14根。教师:哦,他是这样想的,你们觉得可以吗?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教师: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学生试着像上次老师发问一样问:你为什么从9根里拿出5根,而不拿出3根、2根或其他根数啊?教师(问台上的同学):你能回答吗?学生:因为这边是5根,再拿过来5根就和它凑成10了。教师:谁明白他的意思了?他也想干什么?学生:他也想凑成10。教师:那跟我们刚才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刚才我们是把9凑成10,这次是把5凑成10。教师:看来笑笑和我们的方法都是想要凑成10。下面请大家用笑笑的方法自己试一试,然后也像刚才一样试着用算式把过程写出来,好吗?学生自己尝试。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学生(照着之前的样子):先用5加5等于10,再用10加4等于14。(板书:5+5=1010+4=14)2.做一做,说一说。教师:淘气和笑笑两个小朋友跟咱们一起学习之后,他们想用计数器试一试,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前2个计数器图)教师:你们看,淘气这样做可以吗?学生:不可以。因为个位已经超过10颗珠子了,所以不能把珠子都放在个位。教师:哦,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吗?学生(异口同声):同意。教师:如果我们帮淘气继续完成的话,应该怎样做?学生:应该去掉个位上的10颗珠子,再在十位上拨上1颗珠子。教师:是这样吗?(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后2个计数器图)学生:是。教师:你能说一说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学生:个位上的10颗珠子没有了,变成十位的1颗珠子。学生:十位上原来没有珠子,现在有1颗珠子。教师(继续追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满十就得进1。教师:谁能具体说说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就像我们之前学过的一样,个位上的10颗珠子就要用十位上的1颗珠子来表示,因为10个一就是1个十。教师:看来正像你们所说的,个位满十了就得向十位进1。这时计数器上的数是14,所以9+5=14。3.圈一圈,算一算。教师:你能说说这两幅图的意思吗?你打算怎么圈?(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下面图)引导学生圈一圈,用小棒摆一摆,至于学生圈的时候是拆大数还是拆小数不做统一要求,但可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凑大数的简便。课堂小结:教师:今天在同学们的陪伴下,我们一起学会了计算9加几的问题,使我们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相信我们小朋友们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80“练一练”第2题。本题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2.课件出示教科书P80“练一练”第5题。本题是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独立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1.课本第80页练一练第1题、第3题、第4题。2.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9+5=?9+1=1010+4=145+5=1010+4=14教后反思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爱喝的牛奶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做一做、圈一圈等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索计算方法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想出了几种不同的算法。也有个别学生对9加几的算理没有理解,计算起来比较慢。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说算理的习惯。
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5课时有几棵树内容教科书第8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8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2.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教学难点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应学具小棒、正方体积木若干块。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有什么好处吗?学生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植树造林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积极地植树造林。看,学校开展了植树活动,这些是同学们植的一些树!(课件出示教材第81页主题图)过程(教与学)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一共有几棵树?教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自己找一找,思考一下。课堂预设:学生1:图中有两片树林,其中一边有8棵树,另一边有6棵树。学生2:可以提出“一共有几棵树?”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解决“一共有几棵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有几棵树)教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拿出你的小棒代替小树,摆一摆、算一算。然后用数学算式表示。学生独立操作思考。集体讨论交流。列出算式,板书:8+6或6+8。教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得数吧。学生小组合作,用小棒摆一摆,探索8加几的算法。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请小组代表汇报计算方法,同时教师把学生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在汇报小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8加几中的“凑十”方法的特点,突出“凑十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方法一:8和2“凑十”的策略,先把6拆成2和4,用“8+2”凑成10,再用10加上4得到计算结果。方法二:6和4“凑十”的策略,先把8拆成4和4,用“6+4”凑成10,再用10加上4得到计算结果。2.用下面的方法计算8+6=□,你能看懂吗?教师:你能看懂图上是怎么表示出“8+6”的计算过程的吗?(课件出示第81页毛毛虫情境图)可用课件动态演示或用投影仪动态呈现出学生画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方法是一个一个地加,即“8+1+1+1+1+1+1=14”;第二种方法是“凑十法”的过程,先由“8+2”凑10,再由“10+4”得出计算结果的方法。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思考和对进位加法的理解。3.圈一圈,算一算。教师:请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这些算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第81页下面情境图)学生独立完成。请完成得快的学生汇报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作出评价。通过读图,动手圈一圈,如先把10个圈在一起,再算出结果,进一步体会在8加几的计算中,“凑十”的策略和计算的全部过程。课堂小结:教师:今天在同学们的陪伴下,我们一起学会了计算8加几的问题,使我们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相信我们小朋友们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82“练一练”第1题。通过摆一摆,结合数学模型来巩固“凑十”法。如果条件允许,请学生摆一摆,搭一搭,或通过电脑课件动态演示,会更加直观。2.课件出示教科书P82“练一练”第6题。目的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进位加法来解决问题。教学时,可以通过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并结合“买哪两盒合适”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后,再去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8加几的进位加法,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1.课本第80页练一练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2.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8+6=?8+2=1010+4=146+4=1010+4=14教后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8加几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再次感知“凑十法”。然后借助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从而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多数学生对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能够理解,但仍有几个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不清楚要怎样把一部分小棒凑成十。教师应注意引导,使这些学生顺利掌握“凑十法”计算的算理。
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6课时有几只小鸟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在计算过程中培养数感,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7,6,5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相应学具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导入一、回顾复习,温故知新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的呢?课堂预设:学生:用“凑十法”。教师:对!用“凑十法”来计算。谁能告诉大家9加几怎样凑十?课堂预设:学生:9和1凑成十。教师:8加几怎样凑十?课堂预设:学生:8和2凑成十。教师:那么7加几呢?课堂预设:学生:7和3凑成十。教师:7加几还没有学,你们就知道了用7和3凑成十来计算,你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6,5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有几只小鸟)过程(教与学)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一共有几只小鸟?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主题图)课堂预设:学生: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几只小鸟?教师:根据同学们编的题,应该怎样列式呢?怎样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6=13。教师:7+6=13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指定一名学生到前面边口述边演示计算的过程。教师:我们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要先把6分成3和3,7和3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3,等于13。7+6=1333找学生看算式把想的过程再说一遍。教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引导学生用“凑十法”中的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计算。7+6=1334教师:你们能用小棒和计数器来解释这些计算方法吗?试着摆一摆,拨一拨。学生分组摆小棒、拨计数器,教师巡视指导,再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到台上用投影仪演示出来,集体讲评。2.圈一圈,算一算。(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相应图片)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是怎样圈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对“凑十”方法的理解。另外再补设几个算式,配上小棒图,如7+5=□,6+6=□,5+8=□,指定学生(含基础薄弱的学生)上台板演圈小棒的过程,再集体讲评。3.想一想,填一填。教师:请同学们把83页下面的算式计算出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点名让学生报得数,其他学生与之核对,及时纠正错处。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每组算式及得数的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根据发现的规律继续写几道算式吗?全班交流算式隐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再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如第1列的算式:加号前面的数都是7,加号后面的数每减少1,得数也会随着减少1。课堂小结:教师:今天在同学们的陪伴下,我们一起学会了计算7,6,5加几的问题,使我们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相信我们小朋友们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84“练一练”第1题。本题目的是通过圈一圈,巩固“凑十”,练习7加几和5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2.课件出示教科书P84“练一练”第5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比如,教师和学生每人手中有一套数字卡片,教师拿出3,请学生迅速找出8,凑成11。随着计算的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速度可以不断加快。当明确规则后,可以分小组进行两人凑11的游戏。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7,6,5加几的进位加法,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1.课本第84页练一练第2题、第3题、第4题。2.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有几只小鸟(7,6,5加几的进位加法)7+6=137+6=133334教后反思学生学过9加几、8加几之后,对用“凑十法”计算已基本掌握了,因此在设计时,要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本堂课中,对课本中出现的几种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讲解。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计算。
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一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7课时练习三内容教科书第85~8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能看懂情境图,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列算式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一、回顾复习,温故知新教师:同学们,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我们最近一段时间又认识了11~20各数,学习了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你们还记得这些计算的方法吗?好好想一想,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解决这些问题。课堂预设:学生1:我知道了古人计数的方法:用大的石块表示十位上的数,用小的石块表示个位上的数。学生2:我学会了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得数超过10的加法,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学生3:我们也可以用计数器计算加法,因为“满十进一”。学生4:我计算的时候速度有点慢,有时候还出错。怎么办呢?教师:看来同学们都有很大的收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些练习,巩固学到的知识,弥补不足的地方。只要认真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板书课题:练习三)过程(教与学)二、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85练习三第1题。本题结合登台阶的游戏,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教师:同学们,谁能按从1到20的顺序给数字宝宝排排队呢?课堂预设:学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教师:那接下来我们来玩登台阶的游戏吧!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你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出答案的呢?课堂预设:学生1:我是先把所有的没写的数补充完整了,然后再根据图片写出对应的第几级台阶。学生2:我是先找到对应图片,然后根据前面或后面已知的数正着数或倒着数得出来的。教师:同学们真棒!看来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已经掌握得很好了。2.课件出示教科书P85练习三第4题。本题是结合图促进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教师: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课堂预设:学生1:我是数出来的。6+6,就接着6往后数了6个数,是12;18-5,就是从18倒着往回数5个数,是13。学生2:计算6+6时,我是先算的6+4=10,再算的10+2=12。……教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挺好,知道了方法就是要多练才能算得又准又快。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计算过程在图上画一画吧。教师: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一个人说算式,其余人算得数,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算对的最多。小组活动,教师巡视,重点关注有困难的学生。3.课件出示教科书P86练习三第8题。本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如教师举出13,学生找出得数是13的算式。也可以用猜一猜的形式完成。如得数是13的盒子,盒子里可能会有哪些算式卡片呢?4.课件出示教科书P86练习三第9题。本题是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填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数即可。有余力的班级可以进行拓展,方格里最小或最大能填几,或讨论应填数的范围。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巩固了20以内数的顺序和加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化学 专题2 专题复习课教案 苏教版选修3
- 导购员岗位2024年度劳动协议
- 齐鲁工业大学《保险精算》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齐鲁工业大学《MATLAB仿真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光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学前教育的情绪管理与情商培养考核试卷
- 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与途径考核试卷
- 天然气开采业的石油经济关联与协同发展考核试卷
- 学校治理“三违”自查自纠情况汇报范文
- 2024-2030年中国拍卖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秋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的认识》教学设计
- 油漆作业风险和隐患辨识、评估分级与控制措施一览表
- 空气栓塞培训课件
- 数据治理与数据中台建设方案
- HG∕T 5248-2017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用环氧结构胶粘剂
-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考试试题附有答案
- 高血压病三级预防策略 医学类模板 医学课件
- DL∕T 523-2017 化学清洗缓蚀剂应用性能评价指标及试验方法
- 食品营养学选择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大单元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