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习题_第1页
数学课程标准习题_第2页
数学课程标准习题_第3页
数学课程标准习题_第4页
数学课程标准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论知识部分

一、填空

1、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课程”般是指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学科目及其目标,内容和进程的总和

4、小学数学课程应培养学生具有计算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推理和证明,有效地描述

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5.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有两条,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

6、主体性作为人的一种特性,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位置。

8、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

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位置。

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6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像”、“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

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7要初步培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

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8新课程中的数学评价,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二、判断

1、”•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对)

2、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错)

3、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对)

4、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

的教学观。(错)

5、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错)

6、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对)

三、选择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2、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

知识的现状

4、“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

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

5、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四、简答题

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

这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这里,“关注人”的含义

是什么?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6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请谈谈你对"组织者”的

理解.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定向发展有赖于教师

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

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自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②重视学生学

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

度。

四、论述(15分)

你怎样理解探究式学习?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探究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在态度、能力、知识、观念、理解、经验等多个方面的发展。一

个有丰富的探究经验、一个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人,与没有科学素养的人,处理问题的

方式、决策的水平、问题解决的质量、生活的品质,都是不一样的。通过教师指导下的探究

式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收获,对于提高学习质量、生活质量、工作质量都是至关重

要的。在探究式学习的多方面目标中,尤其是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对科学的本质、科学

探究的特征、科学的价值和科学世界观的深入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教师的职责并不是将知识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解决问题的

方向,制定学习活动的规则,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

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数感表现为•种积极地、自觉地、自然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

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意识,是人的一种最基础的数学素养,它是把数学与生活问题建立起联系的纽带。

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的生活问题,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培养。

五、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

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

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

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

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

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清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

影响?

“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

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3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

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

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5分)

“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

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3分)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

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5分)

六、数学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60分)

⑴小红前面有6人,后面有18人,这一排共有()人。

(2)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手。

⑶把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

的表面积是()。

⑷把•张长25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最多可以剪()

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⑸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

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

共需要()分钟。

⑹一个圆锥形状的沙堆,占地面积的周长是25.12米,高3米,这堆沙的体积是()立方

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7吨,这堆沙重()吨。

二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13分)案例:-次数学新授课中,我按

照事先设计的教案圆满地完成了授课的任务,累得我口干舌燥。下课后,一位学生拿着她的

课堂本找到我,说:“老师,您刚才在课后的练习中出的这道应用题在矛盾的问题被学生找

到了,并通过再一次的商讨,编写出了正确的应用题。这堂课上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更欢

迎今天这种我是这样做的,您看这种做法对吗?“我看了一眼答案,发现答案不对,于是不

加思索地说:“做错了,再回去认真思考,找找错的原因。”她很疑惑地捧着本子走回了座位。

临上课时,她又一次找到我,说:“老师,我一直在想这道题,我总感觉这道题我这样做也

是对的。"看着她那坚定的目光,我又一次拿起她的练习本,仔细地看起来.结果发现,她

的解题方法同样正确,只是得到的答案不一样。回到办公室,我认真地将那道题进行了研究,

原来由于自己的一时疏忽,使题目的数据间产生了矛盾,造成了•道题出现了两种答案的情

况发生。第二天,在我的数学课上,我首先对这位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勇气大

加表扬,并鼓励其他的学生再对这道题进行探究。此时,学生呈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宽

松的学习氛围中或静心思考、或热烈讨论,结果又产生了好几种解题的思路和不同的答案。

针对这种情况,我启发学生进一步对老师当初的编题进行质疑,寻找解决办法。很快,题目

中数据存教学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得那样兴趣盎然!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

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

这位老师的教学案例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

下教育的需要呢?(从教师观、学生观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反思)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观念、能力、索养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实

效。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创新素养。新课程标准尤其重视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

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现行教材中的“探究”、

“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等,具体实验步骤、方法文字表达较少,甚至只有一幅漫画或插图,看似

实验内容少了,要求低了,而实质是为我们的创新留足了空间,这有利于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开展物

理实验教学。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必然会潜移默化地调

动学的创新情感。

三教学设计(25分)自由选择一个以往教学过的内容,写一个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互动,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的评

价,都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落实知识与能力、数学思考.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

第一部分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8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

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以来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动手探索和合作学习是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

案例1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的进位加法中有这样一个片断:35+7=

35

+7

42

当学生完成了竖式计算,教师针对书写进行评价时,全班学生围绕竖式中的进位点展开了

讨论:

生1:我认为进位点应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这样我就明白它是一个进位点。

生2:我认为进位点应该写在十位上,这样很明白它是十位上的数。

生3:我认为它应该写成标准的1«

生4:我认为它应该写成倾斜的点。

师:你们的看法都有道理.但老师最喜欢的还是把它写在十位上,这样我在加的时候就不

会出错.如果把它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我会糊涂:它到底是个位的点呢还是十位的点呢?

问题:你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回答的问题时方法可取吗为什么?(5分)

案例2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

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1994-2005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

察讨论.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1999年是兔年,是从2月16日开始的。

生2:我发现2001年是蛇年,是从1月24日开始的。

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教学进入

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X年(X月X日

开始).

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怎样创设情境(8分)

我们广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问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出了

大量的开放性的,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了目的性不强,答案

不着边际的弊端,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答案,老师对他们的回答只能

作出一些合理性的评价,但是,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评价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离我们心目中

的理想的数学课堂却越来越远。所以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题不仅要充分考试问题的开放性,

更要考虑设计问题的目的性,你设计的问题应当明确,具体可测,大部分学生能寻求到比较

正确的答案。

第三部分问题分析及对策(9分)

1、当前有不少公开课气氛活跃,上得很是热闹,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少见了学生高质量的

思维活动.作为教师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曾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课堂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强课堂

教学中的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会使学

生在知识的探索、学力的发挥上、在创造与发现欲上达到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

获取最佳效益。新型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针对教学过程中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

突出一个“活”字来。教师应真正摆好师生的位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

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师生双方进入最佳的状态,

取得最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优秀的教师都是善于“征服学生”的老师,也就是说,他能抓住学生的心,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心里产生“我要学”的念头。老师应该

在课堂上面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激情。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点憔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因为“学生不是待

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各种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教学中应是

有准备的、随机应变的综合运用。盲目的、随心所欲的、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

嘘头,效果将适得其反。

2、我们走进课堂听课,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回答问题好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另外的一些学

生有的认真听别人讲话,有的则心不在焉。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怎样调整使另一部分学生也能

参与你的课堂教学(不单指在一节课上)

学生的年龄越大,这样的问题暴露地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懂得

创新,学生每天面对的总是同一个问题,不变的教学模式,时间一长,学生的学

习兴趣自然就会降低。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的课堂,学生自然也就没有较高的情绪

去参与课堂。所以,我觉得解决这样的问题,还需要治标治本。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创设思维场情境的关键。众所周知,人们认识问题总是由表

及里,从简单到复杂,思维的过程往往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

侃侃而谈,把知识放入学生口袋的做法已受到众多教育者的否定。但是,无目的

提问、无疑而问往往又会使学生茫然或者处于思维“休眠”状态,这种课往往因

为你问我答,课堂气氛看似活跃而受到一些人的青睐,但这种课却是没有实效的。

因此,创设“小步距”问题情境会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在上《做

什么最快乐》时,创设了招聘小配音演员的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读文,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的参与。

在教学中创设“变式”和“矛盾式”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会呈发散状态,

课堂教学才会“活起来。在口语交际《这样做对吗》一课时,如果直接让学生只

根据书中图的意思进行分析,学生会感到很单调,但如果设置儿个问题情境作为

突破口,学生立即议论纷纷,分成了两派,在争论稍停时,我提出让学生从文中

找出依据,结果学生在课堂上自发分成了儿堆讨论,一课时就这样紧张热闹地过

去了。我没有给他们现成的结论,但学生思考的很多东西却又都是鲜活的,是教

参上所没有的。

二、教师应当注重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采用合适的思维方法,抓住新旧知识联

系,使“静”态知识内化到“动”态思维中去思考和认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

维过程,实际上是透视知识发生的过程,是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我曾听过

一些公开课,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者可以称之为精确,因为与

教参上答案一致,师生其乐也融融,但是听完后每每深思,这节课学生获得了什

么?如同一块两块离开了泥土的“土豆”一样的知识吗?它的致命的弱点在于缺

少了知识发生的过程,因而整个课堂就没有了思维场情境,缺少了师生共通的思

维。

三、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是创设思维场情境的重要手段。电教媒体,以其直观具

体、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教育教学信息,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形

象思维能力发展和逻辑思维的和谐发展。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已成为创设教学

思维场的重要手段。

3、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

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

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

来。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对待学生插嘴?

首先要明白学生插嘴的潜意识,若是善意的可先待他说完你在解释,因为这样的学生在你的

解释下很容易开发其潜能,再在私下里与他详细讲解课堂秩序,这样一大半他会记住并听你

若是捣蛋型的可以将计就计等他说完你在说,像这样多次用不着你说,其他同学

就会斥责那多话的学生了

不要立即打断,因为这样会伤害到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也不可以让他在课堂无休止的"插嘴",可

以私下多交流或去正确的引导他.

3.“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P119)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

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

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

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

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

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

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侧重?(P120)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

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侧重:

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

综合应用和整体把握;

②在数学思考方面,强调经历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③在解决问题方面,强调经历提出、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

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强调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

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5.“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P125)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和素材。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近,

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

制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这些内容都能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

参与活动的动机。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将学生兴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

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道

五、简答题。(20分)

1、①请写出“20以内的进位加减中9+12”的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儿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迁移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训练思维的灵

活性。

②请写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记算”的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

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小题任选一题)

3、试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用商不变的性质这样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

母,商相当于分数值,因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

商不变。所以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分数大小不变。

(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从分数和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去分析,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

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值相当于除法

式中的商。

从被除数与除数的关系,联想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当被除数大于除数

(除数不等于0),商就大于1。在分数中,分子大于分母,分数值就大于1;

当被除数等于除数(除数不等于0),商就等于1。在分数中,分子等于分母,

分数值为1;当被除数小于除数(除数不等于0),商就小于1。在分数中,分

子小于分母,分数值就小于1。

从除法性质,推导出分数性质。

由此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

不变。

4、请归纳并写出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

1、从被除数最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写商;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六、论述题。(10分)

关于算法多样化你是怎样理解的?结合教学实践淡一谈。你是如何体现与处理算法多样化与

落实“双基”关系的?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强调的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

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而是教师应该在课堂中鼓励、尊重学生的思

维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适时地点拨,肯定有创意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

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索精神。

“算法多样化”是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尊重学生

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新教材在计算教学中,挖掘了许多有利

于突出算法多样化的素材,凸显了同一个问题的多样化算法,为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拓展

了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指导。因此笔者认为,算法多样只是•种手段,绝

不是目的。算法多样化对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的训练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的重要途径,因为任何独创的思维能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

重视算法的多样化,必然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各种想法的可取之处,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努力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些学生在大胆陈述自己的想法,被鼓励、被肯定,些学生在认真倾听,还有一

些学生因受启发而有所领悟,急着想说些什么……思维的火花在教室上空相互撞击、闪烁,这一切,形成

了•个巨大的心理磁场,推动每•个儿童努力思考、探索、创造,享受成功的喜悦,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

良好学习心态,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算法的多样化作为•种具体的教学策略,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些教育理念,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

断探索、思考,认清其实质内涵,提高我们实践新课程的水平。

七、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请你写出以下教学内容的教学片断。(两题任选一题,15分)

1、”三角形的内角和“。(人教版四下)

师出示一正方形纸,问:这是一张(正方形)的纸,它有(4)个角,这4

个角在数学里,我们给它一个名称,把它叫做正方形的(内角),而且每个内角

都是(直角),那么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为什么?

生1: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因为每个内角都是90。,有4个内角,就是4个

90°,也就是360。。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正方形纸沿着对角线剪开后会怎样呢?

(师演示,并指导生拿出正方形纸折一折、剪一剪)

生3: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操作,我发现这样沿对角线剪开后,得到了2个三

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师:谁来猜想一下其中的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操作,我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为正方形

的内角和是360。,沿对角线剪开后,等于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也就是把

360。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80。,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我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为沿正方形对角线剪开后,等于把

正方形原来的直角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是45。,两个45。加上90。就得到180。,

所以我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同学们猜的对不对呢?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生:验证。

师:对,需要经过验证。

(分小组对三角形进行验证。看它的内角和是不是180。)

组织学生汇报(测量的同学边汇报边板书,剪拼的同学利用投影汇报。)

生1:我们用量角器对3个角进行了测量,再分别把3个角的度数相加,得

出了内角和为360。。

生2:我们将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用量角器测量,把两个锐角相加是

90°,再加上直角的度数,这样我们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3:我们小组将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直角,

再把另一个直角拿来拼在一起,这样组成了平角,证实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生4:我们是先将一个角折过来,使它顶点落在底边上,再把另外两个角也

折过来,这样三个角正好拼成一个平角,所以我们知道这个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是180°。

一、填空(每空1分,共41分)

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

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

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变化和发展)。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

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小学数学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

学的始终。

7、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

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

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

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8、应用题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

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

9、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地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

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解释)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

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要结合有关内容,

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思想和方法,逐步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

求不宜过高

IO^7cm=(70)mm4km=(4000)m

8kg=(8000)g150m3=(150000000)ml=(150000)L

1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42,那么这个数的最大约数是(42),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是(42

=2X3X7)。

12、1.29090……保留三位小数是(1.291),

13、圆的半径是4cm,圆的周长是(25.12)cm,面积是(50.24)cm2。

14、几何初步知识的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

特征,会计算他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二、判断(每题2分)

1、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J)

2、在0.3和0.4之间有无数个两位小数。(X)

3、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X)

4、一个体积1立方分米的木块,占地面积是1平方分米。(X)

5、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X)

三、选择(每小题4分)

1、随意从放有4个红球和1个黑球的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摸出(B)。

A、黑球的可能性大B、红球的可能性大C、一样大

2、一条直线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有(D)种分法。

A、2种B、4种C、8种D、无数

3、联欢会上,按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I个绿气球的顺序装饰教室,你知道第16个气

球是(B)颜色的吗?

A、红B、黄C、绿

4、在下面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

3、5、7、、、。

A、11、17、27B、8、12、14C、16、20、25

四、应用题(每题10分)

1、某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1/5,节约了多少吨?

2、一件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8天,乙的工效是甲的2倍,两人同时合作,几天能完成这

件工作?

14-(1+8+1+4)

五、简答(13分)

1、《标准》对各学校的内容从哪几个方面做了阐述?(5分)

2、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什么?(8分)

答: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二)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

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2、新的课程体系涵盖---教育、---教育和---教育。

3、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一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

—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一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一。

4、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5、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为主要目的。

6、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一全面发展、一不断提高和一改进

7,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本次课程实

行——、一和一-:级课程管理。

8、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相适应的体现一的教育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指定了几个领域,它们是()

A、研究性学习;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内容的是A、走进社会:B、珍惜环境;C.关爱他

人:D、善待自己

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是()

A、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B、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C、C、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D、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E、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特性的是()

F.A、整体性;B,开放性;C、生成性:D、自由性

G、5,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H、A、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B、设置综合课程

I、C、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J、6,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所包含的基本含义是()

K、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M、C、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D、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O,7、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的是(

P、A、主动性;B,独立性;C,体验性;D、问题性

Q、8、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包括()

R、A、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B、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T、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D,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V、9、要创造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

W、A、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B、以教为中心:

X、C.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D、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Z、10、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

AA、A,校外图书馆;B、科技馆:

BB、c、博物馆:D、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8、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DD、1、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

EE、之、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高中将试行学分制管理。()

FF、3、研究性学习课程实质上是科技类活动课程。()

GG、4、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了具体

HH、的规定。()

II、5、这次课程改革保留了原有劳技课程的形态和名称。()

JJ、6,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KK、7、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LL、8,评价改革;不等同寸:考试改革,但考试改革是评价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MM,9、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

NN、10、原来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就是校本课程。

00、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本次课改的六项具体目标。

QQ、2、简述我国现行课程结构的不足.

RR、3、简述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SS、I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TT、5,简述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UU、6.简述考试的改革重点。

W、五、论述题(每题㈠分,共20分)

WW、1:试论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XX、:、新课程,卜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答案:1、关注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2、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3、综合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4、知识、技能、能力、态度

5、实践能力6.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功能

7、国家、地方、学校8、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理念

二、1,ABCD2ABCD3CD4ABC5ABD6ABD7ABCD8CD9ACD10ABCD

四、1、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与时代的联系。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⑸建立与素质

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⑹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1)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

(2)分科课程占据绝对生导地位,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

(3)必修课程主导,选修课程微乎其微。

(4)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样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开发。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J”,错的打“X”。(每小题2分,

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

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

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

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

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

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

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

每周平均—课时。()

A.必修33Bo必修11

C.选修33Do选修3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

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

8.教师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

反思

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

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

主要观点有()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

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一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

()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

其中,利用网络资源

()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而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是什么?(6分)

1.主体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和探究

2.多元性特点

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升人“重点学

校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给予学生全面

完整的评价

3.形成性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强调研究全过程的评价,即做好开题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评

4.激励性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5.实践性特点

研究性学习评价强调的是学生把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

关注在问题解决或跨学科

五、分析说明题(共27分)

1.王林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

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数学试卷。他想,机

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们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

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

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

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

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11分)

张主任的做法是欠妥的。(2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

处处为学生着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理解和同情学生并给予热情而

诚恳的帮助,不能简单采取批评、惩罚的方法。(

2.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

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

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

举出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

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

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

生怎样的影响?(16分)

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考核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X2.V3.X4。V5.X6.X

7.X8.X9.V10.V11.X12.X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A2,A3.B4.A5.C6.B7.C8.

D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ABC2.ABCD3.ACD4.ABD5.ACD

6.ABCD

四、简答题(共21分)

1.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作用的判断,系

统地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方案、课程计划、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做出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主体性特点:学生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又是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主体。这样,

使教与学在评价中得到和谐的统一。2.多元性特点:以往学科课程的评价者主要是各科教师

或班主任,以“分数的高低”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