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2025届高二年级第六次语文月考试卷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2025届高二年级第六次语文月考试卷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2025届高二年级第六次语文月考试卷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2025届高二年级第六次语文月考试卷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2025届高二年级第六次语文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二年级第六次语文月考试卷3.23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我国最早的稻麦二熟制出现于唐朝的南诏(即今云南),就当时而言,种植的区域也仅限于极少数地区。稻麦二熟制推广于北宋。发展于南宋。南宋时期,小麦在南方的大规模种植与稻麦二熟制得到全面发展,缓解了人口增长与土地稀缺的矛盾,实现了土地的持续利用。宋王室的南迁直接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上到王权皇贵下到商家农户,前后达数百万之多。南北饮食习惯的不同,北人开始大量种麦,人口的骤增,小麦供不应求,利益驱使南人也开始种麦,“一斛麦达万二千钱”。对于稻麦二熟制的推广,宋朝多次颁布劝农种麦诏令。孝宗皇帝为了彰显榜样的力量,不惜以一国之尊亲自在宫中种植二麦,作为天下表率。在惠农政策驱使下,加之地方官员的积极督导劝诱,稻麦二熟制于宋朝得到了普遍发展,以水稻为主的长江流域也开始了小麦的广泛种植。“刈麦种禾(稻),一岁再熟”的记载充分说明了北宋时苏州稻麦的广泛种植。这种对于稻麦广泛种植吟诵式的记载,南宋时就更多了,如杨万里《江山道中麦熟》、范成大《刈麦行》、方岳《农谣》等。这种“四海无闲田”的现象,也是与宋朝的政策有关。农户种植小麦可以不必交租,所有的收成都归自己所有。政府的这一规定,让农户的收益有所增加。国家优惠政策和经济利益驱使,刺激了广大农民种麦的积极性。地方官也大多能秉承朝廷的旨意,认真推广种麦。北麦南种和二熟制大大提高了大湖地区的粮食亩产量和总产量。史载,北宋年间“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到了南宋年间,亩收三石已经是极为平常之事,更有“上色可收谷四石”的高产田出现,少数上田可达五石,所以在南宋时候出现了民谚“苏湖熟、天下足”。除了南方种麦、推广稻麦二熟制外,宋太宗时期,在与辽接壤的河北地方、灌溉便利的地带也开始尝试种植水稻、“展海子直抵西城中山王家,悉为稻田。引新河水注之,清波弥浸数里,颇似江南矣”。可以看出靠近塘泊池淀各州也相继种植水稻,种植范围颇为可观。为了抗旱、确保水稻收成,北宋真宗时期,积极改良稻种,特派使臣从福建地区征调占城稻种。因为占城稻种本身的高产优势,再加上宋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广,占城稻得以在全国范围之内迅速发展。而且占城稻在北宋国土内落地生根,又培育出了适合大江南北生长的各种成熟期稻种、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总之,宋朝因地制官,实现了土地与人的持续发展。(摘编自《宋朝农业土地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有删改)材料二:在宋朝,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开垦,种植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改变之一是引进了南方的水稻栽培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北方粮食短缺的问题。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种植技术,如旱地稻、早稻、秧田、田间管理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以小麦、黍子、粟、豆类等为主,而南方地区则以水稻、棉花、茶叶等为主。宋朝时期,南方的种植业发展更为迅速,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茶叶和丝绸的生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另外,在宋朝还出现了一些农业生产的新模式,如山区农业、园林农业和草地畜牧业等,这些新模式为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机遇。例如,山区农业主要发展以梯田为主的水稻种植,有效地利用了山地资源,保证了当地人民的粮食安全。园林农业则是以花卉、果树、蔬菜等为主的多种植物混合种植,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丰富人们的膳食。草地畜牧业则是在较为荒凉的地区,通过放牧和人工灌溉,种植多年生的牧草,以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总的来说,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变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产量,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文化的繁荣。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其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朝农具制造业得到了较大发展,生产出许多新型农具,如镰刀、犁、耙等,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宋朝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间新开河渠、修建水闸,修建了许多大小水库,加强了排灌、节水灌溉的技术手段,改善了水利设施,增加了农田面积,提高了耕地的产量和品质。宋朝政府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积极鼓励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方法。政府出资设立种植实验场,编纂农业专著、培训农技人员,提供种子、肥料、农具等生产资料、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宋朝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摘编自《宋朝农业生产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最早出现于唐朝并在宋朝得到推广发展的稻麦二熟制实现了土地的持续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B.宋朝出现山区农业、园林农业和草地畜牧业等农业生产的新模式,为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C.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变革、极大提高了粮食等农产品的产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D.宋朝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的产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朝大力推广稻麦二熟制,多次颁布惠农政策鼓励农民种麦,政府自上而下积极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B.北麦南种和二熟制推广提高了太湖地区粮食产量,河北等地种植水稻则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持续发展。C.宋朝种植业在发展规模空前的同时,还不断引进南方水稻栽培与种植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D.宋朝农业生产新模式带来新契机,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的推广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基础,推动了国家的繁荣。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中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A.宋朝建立于动荡时期,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战乱和社会动荡,朝廷更加注重发展文化和教育,以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B.宋代重视“厚农桑”,并设置“劝农使”,促进了当时丝织业的产品原料发展、细分市场发展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C.宋代雕版印刷术已成型,部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书籍在官方允许下得以传播,从而促进了桑蚕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提高。D.北宋农民克服自然条件局限,在山坡、江畔、海边开垦农田,造了不少圩田、淤田、沙田、架田、山田、扩大耕地面积。4.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红堆川蜀广东福建红堆川蜀广东福建图1北宋真宗年间占城稻引进方向图2宋代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分布及推进A.北宋时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迅速向全国推广,水稻的种植面积与产量由此得到提升。B.北宋在引进占城稻后,成功培育出多种适应性成熟期稻种,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C.宋代南方种植业兴盛,粮食作物如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如茶叶亦蓬勃发展。D.宋代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而棉花种植则由北往南逐步推进。5.为了稳定粮食生产,宋朝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日出日落朱山坡外祖母带着我沿着一条废弃的旧铁轨来到了石羊镇。这里看上去很破败,充满沮丧和颓废的气息,从空气就可以闻出来。镇上的人不是很多,反正,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寥寥可数。我的到来,首先引起了一个高个子的注意。我从铁桥那头走过来,在桥中央跟他相遇了。这座桥是连接两岸的唯一通道。桥的护栏锈迹斑斑,桥面铺的是水泥,有的地方破了洞,像是桥的眼睛。桥底下是湍急的河水,还有露出水面的泛白的乱石。河床两边,那些杂树和草藤乱哄哄地蔓延开去。高个子拦住了我的去路:“小陌生人,你从哪儿来?”我回头看外祖母。一路上,她都是我的发言人。我可不敢随便跟陌生人说话。外祖母没有抬头看我,因此我并没有贸然回答高个子的问题。高个子说:“那你知道我要去哪里吗?”我摇了摇头。“我要去西山看日落。”高个子兴致勃勃地说,仿佛是要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且要让所有的人知道。我抬头发现太阳不在头顶上了。他指着前面远处的山。那座山横向着,跟河流的方向是并列的,绵延起伏,看上去不是很高,但很陡峭,而且草木丛生,看不到路,要爬上去应该不容易。太阳往山那边移动,一副不情愿的样子。高个子腰间挂着一只军绿色水壶,手里抓着一根细长的竹竿。除了高而且瘦,头颅偏小,嘴巴偏阔之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说话的时候很和气,也一本正经,并不把我当一个小孩子,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亲近。我觉得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日落?”他问我,“对我来说,两个人看跟一个人看没有什么区别。”我摇摇头。“明早,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东山看日出?”他朝相反的方向指了指。原来东面也有一座差不多同样高的山,跟西面的山遥遥相望,而且走向都一样。我还是摇了摇头。“看来你跟他们一样,也没有什么特别。”高个子说。他可能对我有些失望,叹息一声,离我而去,很快便跟外祖母碰面了。他没有停下来跟她交谈,只是擦肩而过,我甚至不能断定他跟外祖母是否打了招呼或点头示意过。第二天一早,我发现高个子家竟然就在外祖母家的对面,只隔着五六米宽的石板路。一座破败不堪的院子。院门很窄,门板破损得像一块木筛子,上面还长了几朵瘦小的蘑菇。围墙很矮,是石头垒的,石头墙上不仅长着毛茸茸的青苔,还爬满了青瓜藤和牵牛花藤,如果再细看,还能看到硕大的福寿螺。高个子站在他的院子里朝我喊:“喂,你好!”我惊喜地朝他点了点头。“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他说。我心里认同他的说法。“我已经看日出回来了。”他兴冲冲地说,似乎这一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一切都会得心应手。我终于开口回应了他:“好呀。”“你见过日出吗?”他问。我不能肯定。“你见过日落吗?”他又问。我也不能肯定。“那你每天都在干吗呢?”他对我很好奇。我说,我还在上学,现在只是假期。他沉默了一会儿,沉吟道:“可惜了。你年纪小小的便已经错过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我不认可他的话,反问:“日出、日落有什么好看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天的太阳跟昨天的太阳肯定不一样。甚至每天升起和落下的都不是同一个太阳。你明白吗?”高个子说话的时候仿佛高高在上,我得仰视才能看见他的脸。我不明白。初来乍到,我什么都不懂,只是对一切都很好奇。“就像什么呢……就像每天吃的豆腐一样,都是新鲜的。”高个子说,“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见过一个太阳,而我,见过无数的太阳……”我回到屋子里,告诉了外祖母。她却劈头盖脸地对我说,他是一个懒汉,全镇最懒的人,每天除了看日出、日落,什么正事都不干。天快黑了,我正在屋子里吃饭,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叫:“喂,小学生!”我听出来,是高个子的声音。我走出门。他在外祖母家的围墙外,欣喜地对我说:“我刚才在西山捡到一只南瓜,是太阳在快落山的时候留给我的,它带不走。”他朝我举起一只熟透了的南瓜,跟他的头差不多大。“欢迎你到我家喝南瓜粥。”他真诚地邀请我。我摇摇头。高个子说:“不是每天都能幸运地捡到南瓜。当然,有时候看日出,也能捡到其他东西。”我犹豫了一下,答应了他。他很高兴,让我跟着他回家。高个子屋里黑乎乎、乱糟糟的。这个院子只有他一个人生活,显得过于宽大了,孤独的气息无处不在。他睡觉的房间明亮一些,门板上钉着一块黑底白字的小木板,上面赫然写着“北大落榜生”,字写得倒是很端正,而且是用油漆写的,擦不掉,即使在昏暗中也闪闪发亮。我进门的时候刚被蛛丝拂面,才十几秒钟的时间,出来时蛛丝竟然又接上了,把我的脸重新拂了一次。“你是不是也觉得我是全镇最懒的人?”高个子说。我觉得是的,因为我从没见他干过正事,整天游手好闲,或睡懒觉。“他们说石羊镇的衰败、没落全是因为我的懒惰。其实我是全镇最勤快的人。”高个子说,“我说的是最勤快,你到底明不明白?”“就因为你每天都去看日出、日落吗?”我说。“是,也不全是。”高个子很诚恳地说。(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第9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头两段描写石羊镇的破败、冷清,不仅写出了“我”对小镇的最初印象,也自然引出了高个子对我的关注。B.高个子与外祖母擦肩而过时,似乎并未打招呼,这是因为高个子不喜欢村里的人,他认为村里的人都不能理解他。C.“我”认为日出、日落没什么好看,而高个子认为每天的太阳都不一样,在对比中表现出高个子对生活独特的爱。D.“北大落榜生”这几个字“闪闪发亮”,暗示高个子经历的不幸,作者在此处隐去不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的语言描写特色鲜明,前半部分像是独白,“我”用动作回应,后半部分才开始对话。B.高个子在西山捡到一只南瓜,把它说成是太阳留给他的,用拟人手法表现他充满童心童趣。C.文章不惜笔墨,对高个子的“家”的内外环境进行细致地描写,以突出人物懒散的形象。D.小说在“日出日落”和“我”对高个子的认识两条线索并行中逐步加深“我”对他的理解。8.这篇小说与《大卫·科波菲尔》一样,都通过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人物和环境,请简析其作用。(4分)9.朱山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人究竟为了什么?’既是哲学命题,也是文学的主题。追问本身是很虚无的事情,越追问越虚无。但无论怎样,我们还是苦苦地追问生命的真相。”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所谓的“生命的真相”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筰、昆明,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材料二: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予谓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纫缀腐熟者,乃其常常耳。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吾欲观子矣。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治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编败册,朝吟而暮诵之,吾不知所得矣。(节选自《历代文选·赠盖邦式序》)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后世中A衰B绝于予C乎D汝E复为F太史G则H续吾祖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与上文中的“天子始建汉家之封”相呼应,是指在泰山进行封禅典礼。B.显,使……显耀,“秦人不暇自哀”“哀”指为……哀叹,两者用法不同。C.善,是擅长的意思,与《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中的“善”意思相同。D.编,这里是指系书用的皮条,与成语“韦编三绝”中的“编”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成年后,分别去过南方的会稽、沅水、湘水和北方齐鲁的国都等地,他还奉命随军西征巴蜀以南地区,攻取了邛、祚、昆明等地。B.司马迁的父亲临终前嘱托儿子,孝要从侍奉双亲开始,中间经过事奉君主,最终在社会上立足,使自己在后世留名,并光耀自己的父母。C.司马迁虽然因为遭受李陵之祸入狱而倍感痛心,但受到《诗》《书》借含蓄隐约的文义表现作者深沉思想的启发,最终完成了《史记》。D.作者告诫盖邦式说,要想真正了解司马迁《史记》的精髓之处,不必用读书这一平凡陈旧的做法,只需要学习他到各地游历观察即可。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4分)(2)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4分)14.根据上面两则材料,概括司马迁能够写成《史记》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啼鸟

(节选)欧阳修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滁州期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句先写春光明媚时诗人却心情黯淡,为后面写诗人寻觅慰藉做好了铺垫。B.两个“醉”字使用顶真手法,生动表现了诗人在花鸟陪伴中频频举杯的情态。C.花朵嫣然含笑而鸟儿殷勤劝饮,忘却尘俗的快乐透露出诗人归隐山林的心志。D.原本消愁的苦酒后来却变成赏春时品尝的美酒,诗歌的情调有了明显的变化。16.有人说“可笑”二字既是嘲笑屈原也是诗人自嘲。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往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2)《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诗人却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秦论》中,写陈涉高举义旗之后,天下人纷纷响应,蜂拥而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龙文化历史悠久,A。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龙或作为B的创世之神,齐名盘古;或参与了伏羲女娲的婚配,繁衍人类;或帮助黄帝打败蚩尤,一统天下;或协同大禹治理江河,泽及后世。鉴于我国神话传说与历史起源难以隔离的关系,可以说,所有的C、华夏儿女,都蒙受过龙的福祉。在古代社会,龙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龙的精神体现了团结凝聚的精神;同时,龙又被奉作水神,总司灵泽,因此,龙的精神又包括了造福苍生的精神。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龙逐渐由神物演变为吉祥物,有着腾飞、振奋、开拓、进取等寓意,因此,龙的精神,又增添了踔厉前行,奋发有为的内涵。①中国是龙的家园,龙文化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②不管是工艺美术、建筑名胜、歌舞影视,还是婚丧礼仪、服饰冠履、岁时节令,龙都占据着醒目的位置,展现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③适逢龙年,作为“龙的传人”,当秉承龙的精神,弘扬纵横江天,浩然宇内的民族大气。④18.请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45个字。(5分)20.“无边春色来天地,有志金龙越古今。”这副对联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近日,广西南宁一幼儿园里11个3至5岁的小朋友从祖国的最南端来到哈尔滨游学了,他们统一身穿橘色上衣、蓝色裤子、推着巨大的行李箱,可爱的样子在机场引起众人关注,被网友们称为“小砂糖橘”。这群可爱的广西小朋友在黑龙江游学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全国网友的关注。他们的游学被网友称为“家长最放心的一次游学”,①。全网“云照看”孩子,让我不由想到近些年来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我国是一个拥有近3亿少年儿童的大国,近年来,“儿童友好”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儿童友好,是一座城市最大的善意与美好。1996年是儿童友好城市发展的特殊起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理念。2021年3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式写进我国“十四五”规划。截至目前,我国已先后确定了两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共54个城市榜上有名。②?有专家建议,将儿童参与纳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维度,让儿童充分表达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想象与想法,充分享有参与权与建议权。同时,注重儿童参与的覆盖面和代表性,积极为困境儿童、流动儿童搭建参与平台,让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儿童在公共政策制定中逐渐由被动的“参加者”,③_____________。21.先有广西“小砂糖橘”勇闯哈尔滨,再有云南小菌菇接力前往,接下来,还有四川小熊猫,湖南小辣椒,贵州小茅台准备出发。网友们所取的“小砂糖橘”这个名字好在哪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藏”是深深刻在国人骨子里的习性。“冬藏”,是积蓄力量;“藏巧于拙”,是收敛锋芒……然而,如果只“藏”不露,那么历史上便少了“毛遂自荐”,便不闻“当仁不让”,不见了“该出手时就出手”。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5届高二年级第六次语文月考试卷答案3.231.C【解析】张冠李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错,材料二原文说的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文化的繁荣”。2.C【解析】曲解文意,“宋朝种植业在发展规模空前”无中生有。3.D【解析】材料一的中心观点是“宋朝因地制宜,实现了土地与人的持续发展”。A项,可论证宋朝为什么“重文轻武”。B项,可论证宋代实施劝农政策发展生产,促进丝织业的发展。C项,可论证印刷术的成型对桑蚕生产技术的普及与提高的意义。以上三项都不能很好地支撑材料一的中心观点,只有D项所述开垦农田的做法是“因地制宜”的具体表现,因而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中心观点。4.D【解析】“棉花种植则由北往南逐步推进”错,根据材料二“南方地区则以水稻、棉花、茶叶等为主”及图2示意,宋代的棉花种植应是“由南往北逐步推进”。5.①扩大农田面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②颁布劝农诏令,制定惠农政策,加强地方督导。③倡导北麦南种和南稻北种,大力推广稻麦二熟制,实现持续利用土地。④引进并推广占城稻,积极改良稻种,确保水稻收成。⑤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改善水利设施,提高耕地的产量和品质。⑥注重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鼓励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任意答对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6.B(“这是因为高个子不喜欢村里的人”有误,是村里人不理解高个子。)7.C(“人物懒散的形象”有误,环境描写表现的是人物追求自然、坦然生活的态度。)8.=1\*GB3①孩子对高个子的认识与村里成人的认知形成对比,凸显高个子对精神世界(或诗意生活)的不懈追求(“孩子的好奇心推动高个子人物形象的逐步展现”也可得分)=2\*GB3②用孩子独特的视角来描述环境,真实细腻地展现了充满生趣(或生机、生命力)的环境。【评分标准】每点2分,总分4分。第②点中,“真实细腻”1分,环境特点1分。9.①生活是为了自己,不必活在他人眼光中。=2\*GB3②人应该热爱生活,积极生活,不消极,不混沌。=3\*GB3③生命追求的应该是精神,而不是物质。【评分标准】每点2分,总分6分。10.BDG11.C12.D13.(1)然而太史公被留在周南,不能够参与其事,心生愤懑将要死去。

(2)事物本来就有不同类别却互相感应的情况,是它们内在规律相同的缘故。14.①少即聪明,长而博学。(或:少时聪慧勤学。)

②周游历览,体察生活。(或:及长四处游学,增长见识阅历。)

③家族期盼,信念执着。【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后来衰落了,难道要断送在我这里吗?你继为太史,就可以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后世”作主语,“中衰”做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所以B处断句;“汝”作主语,主语前断句,所以D处断句;“太史”作“为”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G处断句。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B.正确。使动用法/为动用法。句意:使父母显耀/秦人没空为自己哀叹。C.错误。意思不同。擅长/揩拭。句意:从前,公孙大娘擅长舞剑,学习书法的张旭从中获得了启示。/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D.正确。句意:只反复翻阅书册,使系书的皮条磨断,使书册破旧。/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不必用读书这一平凡陈旧的做法,只需要学习他到各地游历观察即可”错误。根据文意,要学司马迁的文章,可以先学他的游历观察,并没有说“不必读书”;另说“读书”是“平凡陈旧的做法”错,文中说的是不学习司马迁“学游以求奇”就下笔写陈词滥调的文章是平凡陈旧的做法。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留滞”,被滞留,被停留;“发”,产生、郁结;“且”,将要,快要。(2)“殊”,不同;“感”,感应,感觉;“故”,原因,缘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根据原文“年十岁则诵古文”可知,少即聪明,长而博学。(或:少时聪慧勤学。)根据原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可知,周游历览,体察生活。(或:及长四处游学,增长见识阅历。)根据原文“予先,周室之太史也。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可知,家族期盼,信念执着。参考译文:材料一: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龙门山南麓农耕放牧。十岁时就能识读古文著作。二十岁就向南游江淮,他登上会稽山,探访禹穴,到九疑山考察舜的遗迹,泛舟沅湘之间。向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的国都研讨学业,观察孔子教化的遗风,还在邹峰学习乡射礼节;在蕃、薛、彭城遭受危困,经过梁楚回到长安。于是司马迁做了郎中,奉朝廷之命向西征讨巴蜀以南的地区,攻取了邛、花、昆明,回来向朝廷复命。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然而太史公被留在周南,不能够参与其事,心生愤懑将要死去。然而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巧返回,在洛阳见到了父亲。太史公抓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后来衰落了,难道要断送在我这里吗?你继为太史,就可以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如今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大业,到泰山封禅,然而我不得从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啊!命中注定啊!我死以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你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著啊。况且孝,是从侍奉双亲开始的,中间经过事奉君主,最终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扬名后世,光耀父母,这是孝中最主要的。”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我虽然不聪明,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不敢有缺漏。”太史公死后三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摘抄了石室金柜收藏的图书档案。写作《史记》的第十年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被关进了监狱。于是长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废没有用了。”事后深入思量道:“《诗》《书》文义含蓄隐约的原因,是作者借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深沉思想啊。”他终于着手记述从黄帝开始直到武帝获麟为止的历史。(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材料二:司马迁的文章精髓不在书上,求学的人常仅从他的书中去探求其精髓,便会终其一生也不能真正知晓其新奇之处。我有一部《史记》,它就蕴藏在天下的名山大川、壮丽奇异的地方,将给你在到各地游历时一一地品读它,或许可以凭借它知晓司马迁的文章的真正精髓。我认为要学司马迁的文章,可以先学他的游历观察。如果不懂得先学他通过游历观察来探求新奇就要下笔写文章,写出陈词滥调的文章,也就很正常了。从前,公孙大娘擅长舞剑,学习书法的张旭从中获得了启示,这是进入到了神会的境界;庖丁擅长运刀,庄子从中领悟出了养生之道,这是达到了精妙的境界。事物本来就有不同类别却互相感应的情况,是它们内在规律相同的缘故。现在天下的奇踪异观,怎么会与过去不同,你果真能替我游历吗?我想看到你能做到这一点呢。醉意把酒,可以吞吐江南吴越的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纳燕赵秦陇的劲气,然后回来研文著述,那么,是您敬服司马迁呢?还是司马迁敬服您呢?如果不这样,只反复翻阅书册,使系书的皮条磨断,使书册破旧,不分日夜地吟读背诵,我就不知道能得到什么了。(节选自《历代文选·赠盖邦式序》)15.C16.(1)诗人嘲笑屈原因被贬而憔悴独醒太不值得,不如洒脱一点,与花鸟相伴,以美酒自醉。(2)诗人嘲笑自己其实与屈原同病相怜,担心鸟散花谢,同样无法逃脱孤独与忧愁的命运。(或:与花鸟相伴,却无法掩盖无人相伴的孤独,以美酒自醉,却无法消除被贬山城的苦闷。)【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忘却尘俗的快乐透露出诗人归隐山林的心志”错误。由后文诗人担心鸟散花谢,可见这种消遣只能暂且排忧而无法斩断诗人心中羁绊,并非忘却尘俗的快乐;由后文诗人借屈原的典故抒怀,可见诗人仍为遭遇贬谪而苦闷,其志向仍是施展才华而不是归隐山林。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能力。尾联的意思是可笑屈原老先生有点懵懂,独自徘徊楚国水滨,愁容满面,瘦骨伶仃,说什么天下人都醉了,只有他一个清醒。所以尾联诗人嘲笑屈原因被贬而憔悴独醒,不如像自己一样与花鸟相伴,以美酒自醉,活得洒脱一些。本诗写春天的山城非常寂寞,实际上是写诗人被贬滁州的寂寞,只能借酒消愁,而花香鸟语令诗人陶醉,醉后与花鸟攀上了交情。鲜花对诗人露出笑容,鸟儿劝诗人饮酒,真是一片挚诚。悠然地喝着美酒,其乐无穷,只怕时光流逝,鸟儿飞去花儿飘零,所以诗人只能与花鸟为伴,担心鸟散花谢,同样无法逃脱孤独与忧愁的命运,其实自己是和屈原同病相怜的,所以嘲笑屈原实际上也是对自我的一种嘲笑。17、(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8.A源远流长B开天辟地C炎黄子孙19.龙的精神既包括了团结凝聚、造福苍生的精神,又包括了踔厉前行、奋发有为的精神。20.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此处说的是“龙文化”,搭配“历史悠久”,可填“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B由“齐名盘古”“创世之神”可知,“龙”在天地开辟之初就有了,可填“开天辟地”。开天辟地:第一种意思是指开辟天地,艰苦创业,多形容创造了空前宏伟的事业;第二种意思是指以前从未有过,有史以来第一次。C此处指称中国人,与“华夏儿女”搭配,可填“炎黄子孙”。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黄”指黄帝。【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的能力。第二段主要讲是“龙的精神”,根据“在古代社会”和“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可知,段落分为两个层次。先看古代社会的“龙的精神”,由“龙的精神体现了团结凝聚的精神”“龙的精神又包括了造福苍生的精神”可得出团结凝聚和造福苍生两种精神;现代社会,由“龙的精神,又增添了踔厉前行,奋发有为的内涵”可得出踔厉前行、奋发有为的精神。题目要求用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可用关联词“既……又……”连接,得出答案:龙的精神既包括了团结凝聚、造福苍生的精神,又包括了踔厉前行、奋发有为的精神。【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能力。春联“无边春色来天地,有志金龙越古今”契合“适逢龙年”这种情境。应放在第③句。【答案】21.运用比喻、借代手法。小朋友身穿橘色服装,酷似砂糖橘的颜色,形象生动;用广西特产砂糖橘指代来自广西的小朋友,体现了地域特色。这样取名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他们的喜爱之情。22.①因为全国人民都在帮忙盯着;②如何建设儿童友好城市;③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结合原文“他们统一身穿橘色上衣……被网友们称为‘小砂糖橘’”可知,“小砂糖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朋友比作“小砂糖橘”,他们身穿橘色的服装,与砂糖橘的颜色有相似性,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结合原文“广西南宁一幼儿园里11个3至5岁的小朋友”可知,小朋友来自广西,而砂糖橘又是广西特产,用广西特产砂糖橘借代来自广西的小朋友,体现了地域特色。这样取名,运用比喻、借代的手法,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他们的喜爱之情。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前文“他们的游学被网友称为‘家长最放心的一次游学’”和后文“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