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春季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春季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春季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春季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季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向汉景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的人是()(A)程不识(B)李蔡(C)公孙昆邪(D)霸陵尉2、《儒林外史》中写马二先生游西湖,见到仁宗皇帝的御书,他所采取的行动是()(A)慌忙朝拜(B)转身便走(C)仔细欣赏(D)吐了一口痰3、魏良辅改革昆腔后,首创用昆腔演唱的传奇是()(A)《牡丹亭》(B)《浣纱记》(C)《四声猿》(D)《红线女》4、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A)话本小说集(B)拟话本小说集(C)文言短篇小说集(D)志人小说集5、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的“板桥”即板桥浦,在今()(A)扬州市西南(B)镇江市西南(C)南京市西南(D)马鞍山市西南6、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白描(B)映衬(C)铺叙(D)对比7、把“离骚”解释为“离别的忧愁”的是()(A)司马迁(B)班固(C)王逸(D)游国恩8、《【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村民眼中的蟠龙戏珠旗是()(A)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B)一面旗狗生双翅(C)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D)一面旗蛇缠葫芦9、名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出自()(A)《归园田居》(B)《陈情表》(C)《北山移文》(D)《归去来兮辞》10、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其中“察”的意思是()(A)举荐(B)考察(C)观察(D)审查11、提出“兼爱”“非攻”主张的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庄子12、下列作者中,开创“诗话”新体裁的是()(A)欧阳修(B)晏殊(C)张先(D)苏轼13、《圆圆曲》中“红颜流落非吾恋”的“吾”是指()(A)吴三桂(B)陈圆圆(C)李自成(D)田弘遇14、在张岱《柳敬亭说书》中,“白文”一词所指的说书是()(A)有音乐伴奏(B)只以白话文表演(C)说唱相兼(D)只说不唱15、与白居易并称的诗人是()(A)韩愈(B)柳宗元(C)元稹(D)孟郊16、广泛地描写明代中叶江南城市各行各业人物和社会面貌的散曲集是()(A)《海浮山堂词稿》(B)《王西楼乐府》(C)《石门集)5(D)《滑稽余韵》17、《吊古战场文》的作者是()(A)李白(B)刘禹锡(C)李华(D)白居易18、《项羽本纪》:“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其中“朝”的意思是()(A)参见(B)早晨(C)朝着(D)面对19、夏完淳《狱中上母书》中的“慈君”是指()(A)生母(B)祖母(C)嫡母(D)外祖母20、《种树郭橐驼传》的创作地点是()(A)柳州(B)永州(C)洛阳(D)长安21、《聊斋志异·司文郎》嘲讽的对象是()(A)余杭生(B)王子平(C)宋生(D)盲僧22、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俊俏庞儿,温存性儿,又是撒漫的手儿,帮衬的勤儿”,这几句描写的对象是()(A)孙富(B)李甲(C)柳遇春(D)杜十娘23、《典论·论文》的作者是()(A)曹丕(B)曹操(C)曹植(D)王粲24、《曹子建集》的作者是()(A)曹丕(B)曹彰(C)曹彪(D)曹植25、下列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A)王勃(B)卢照邻(C)杨炯(D)陈子昂26、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A)诗歌(B)散文(C)赋(D)骈文27、将《战国策》编辑成书的汉代学者是()(A)刘彻(B)刘贺(C)刘歆(D)刘向28、《齐桓晋文之事》选自()(A)《庄子》(B)《苟子》(C)《孟子》(D)《韩非子》29、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的是()(A)徐渭(B)归有光(C)王世贞(D)冯惟敏30、杨万里《初入淮河》抒情所采用的主要手法是()(A)对比(B)排比(C)比拟(D)反衬二、多项选择题31、《送孟东野序》提及的汉代文学家有()(A)司马迁(B)司马相如(C)扬雄(D)阮籍(E)嵇康32、《项脊轩志》中,作者祖母所说的话有()(A)某所,而母立于兹(B)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C)儿寒乎?欲食乎(D)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E)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33、下列作品为陆游所作的有()(A)《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B)《沈园》(二首)(C)《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D)《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E)《伤春》34、下列作品中,为桐城派作家所写的有()(A)《狱中杂记》(B)《板桥题画》(C)《黄生借书说》(D)《袁随园君墓志铭》(E)《室语》35、高明《琵琶记·糟糠自厌》中,上场的人物有()(A)蔡伯喈(B)赵五娘(C)蔡公(D)蔡婆(E)牛丞相三、简答题36、谢翱《登西台恸哭记》:“有云从西南来,濞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歌阕,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喏。”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37、《报刘一丈书》写了哪几类人?各有何特点?38、《邵公谏厉王弭谤》中邵公是如何对厉王进行劝谏的?39、举例说明李斯《谏逐客书》所用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40、简述刘时中《【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触及重大社会问题的特点。四、论述题41、试分析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一诗以纪行为线索,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42、论述《长恨歌》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A【试题解析】《马二先生游西湖》:“里面是三间大楼……拜了五拜。”根据原文可知,马二先生见到仁宗皇帝的御书则是慌忙朝拜。3、B【试题解析】魏良辅改革昆山腔,梁辰鱼从其学,首创用昆腔演唱的传奇《浣纱记》,对昆腔发展传播产生重大影响。4、C【试题解析】《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借谈狐说鬼来讽刺社会现实。5、C6、D【试题解析】《青玉案·元夕》全词采用前后对比的手法,前面的火树银花、香车宝马、欢声笑语等热闹场景,与“灯火阑珊”的幽寂形成了强烈反差。7、C【试题解析】王选的《楚辞章句》认为“离骚”意为:“离,别也;骚,愁也。”即离别的忧愁。故选C项。8、D【试题解析】《【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汉高祖刘邦还乡时乡民所见情景。这些旗帜乡下人都见所未见,因此误将蟠龙戏珠作蛇缠葫芦。9、D10、A【试题解析】“察”为举荐的意思,察举是起于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即每年由地方官经过考察向朝廷推荐人才,授以官职。11、C【试题解析】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主张,并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有弟子三百人。12、A【试题解析】欧阳修所著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新体裁。13、A14、D【试题解析】南方说书分“大书”和“小书”,“大书”全是白文,只说不唱;“小书”则唱白兼有。15、C【试题解析】白居易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二者齐名,并称“元白”。16、D【试题解析】陈铎的小令集《滑稽余韵》,广泛地描绘了各行各业的人物,相当真实地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面貌。故选D。17、C【试题解析】唐天宝年间,李华曾以监察御史奉使朔方,途径古战场时有感而作此文。18、A【试题解析】此句中“朝”为动词,意为参见,此句当译作“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19、C【试题解析】慈君指作者嫡母盛氏。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死后,嫡母盛氏削发为尼。20、D【试题解析】《种树郭橐驼传》作于永贞元年(805),当时作者在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其文章作于长安。21、A【试题解析】《司文郎》采取了讽刺手法,对才能平庸、文章“格格而不能下”却金榜题名的余杭生进行了辛辣讽刺。22、B23、A24、D【试题解析】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曹子建集》为其作品集。25、D26、C27、D28、C29、B【试题解析】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均推崇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30、D【试题解析】杨万里《初入淮河》一诗,前两句描写河面上船的“背驰”和水的“交涉”,是一种明显的反衬关系,后两句写水鸟的“无拘管”“自在飞”和现实中人却不能自由往来形成暗中反衬。故选D项。二、多项选择题31、A,B,C32、B,D,E【试题解析】A、C两项为老妪,即作者祖母的婢女所说的话,可排除。故选B、D、E项。33、A,B,C【试题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D、E两项均为陈与义的作品,均可排除,故选A、B、C三项。34、A,D【试题解析】A项作者方苞,D项作者姚鼐,均为桐城派作家。B项作者为郑燮,C项作者袁枚,E项作者唐甄,三人皆非桐城派作家。35、B,C,D三、简答题36、“以竹如意击石”“竹石俱碎”是细节描写,呈现了祭奠者的悲愤心情。“有云从西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是景色描写,对祭奠时的伤悼心情起了烘托作用。37、作者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并将其放大,绘声绘色地刻画了三种人物形象;干谒者夤缘钻营、奴颜媚骨;当权者骄横贪婪、装腔作势;守门人刁钻奸猾、蛮横势利。作者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描绘出三种人物的丑恶嘴脸,并揭露出他们的肮脏灵魂。38、首先,邵公以治水作比喻,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揭示对待人民言论的两种态度。其次,列举古代各阶层人士进谏的情况,说明君王听政,必须听取民众意见。最后,通过比喻说明民众的议论正是执政者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归纳出言路不可堵的结论。39、正反并举,反复对比。“四君用客”(实笔)与“却客不内”(虚笔)的对比;四君用客与秦王轻客对比;重物与轻人对比。在对比之中显示逐客之谬误。40、作者以写实的创作态度,反映元代民众在灾荒中的苦难。作者情感炽烈,对灾民的悲悯,对奸商的憎恶,对贪官的愤恨和对高监司的由衷感激,渗透于整篇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爱憎分明的强烈正义感。四、论述题41、诗歌第一章是叙事,点明东归的时间和路线,以下各章顺着纪行的线索,写途中所见、所闻、所感。第二、第四章以写景为主,用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表达兄弟离别的悲痛。第三、五、六、七章以抒情为主,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将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