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_第1页
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_第2页
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_第3页
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_第4页
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以下是关于《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

长亭送别

【背景资料】

一、简介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据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来。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抵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美丽,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进展有很大影响。

二、杂剧学问

曲调:乐音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长亭送别》用正宫,其声情“惆怅雄壮”。正宫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么篇】、【愉快三】、

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朝天子】、【煞尾】等。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

曲词:押韵,平仄通押,一韵究竟,用韵较密。对仗,常用对句,不计平仄,形式多样。曲文中多衬字。

(据王力《汉语许律学》、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等)

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晓畅也。”“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徐渭《南词叙录》、单宇《菊坡丛话》)

科介:“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皆谓之科”,“以科字作介字,非科介有异也”。

(徐渭《南词叙录》)

三、元杂剧中的重要情节

①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眼角儿留情”,“回忆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②墙角联吟:莺莺月下至西厢侧花园焚香,张生于墙角吟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魂,不见月中人?”莺莺心动,依韵和之:“兰闺久孤独,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莺莺的才情进一步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打动了张生。

(同上)

③月夜听琴: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得崔莺莺,张生修书,召白马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许亲复赖婚,张生深夜弹琴作歌,词真意切,令莺莺“芳心自懂”,情难自持。(《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④红娘传书:张生托红娘传书,“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行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表达了亟盼与莺莺月下相见之意。莺莺复书:“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生如约跳墙莽撞而入,却遭莺莺羞辱,怏怏而去。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⑤崔张成婚:张生染病,莺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休将闲事苦萦怀,取决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谋。寄语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云雨来。”是夜,莺莺冲被封建礼教束缚,迈出打算性一步:与张生私下成婚。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示范教案】

长亭送别

教学目标

一、学问训练目标

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1.与《窦娥冤》一文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2.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1)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2)擅长化用或借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

3.观赏崔莺莺的形象,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力量培育目标

1.鉴赏女仆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

2.体会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熟悉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四、美育渗目标

把握、鉴赏女仆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

学法指导

1.从分析情节入手,了解莺莺的心理变化,从而精确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按情节可把全折分为四局部。第一局部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通过三支曲子,写出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其次局部是长亭饯别的场面,通过八支曲子,写出崔、张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了莺莺重爱情而轻名利的抵抗精神。第三局部是临别嘱咐的场面,用六支曲子写出莺莺对张生的关怀与担忧,关怀的是他身体,担忧的是他考中后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5页。“停妻再娶妻”,进一步表现莺莺对功名利禄的轻视。第四局部是分手后的场面,用两支曲子,写出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苦痛。

2.选择几支曲子,反复诵读,了解所用的修辞方法,品尝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如,可把几支描写秋天风光的曲子【端正好】【脱布衫】【一煞】集中起来读,然后作两种比拟:一是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描写秋景的诗句比照,看看所选取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二是将这三支曲子描写的景象比照,看看景物特点和表达的气氛有何不同。

一、重点、难点

把握、鉴赏女仆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解决方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应在疏理剧情的根底上,重点赏读若干支曲词,通过诵读、比拟,让学生把握有关学问,进展文学鉴赏的训练。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要求学生梳理剧情,并重点赏读这出戏开头的三支曲词和结尾处【一煞】、

【煞尾】两支曲词,体会曲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其次课时,重点赏读自【脱布衫】至【二煞】共十四支曲词,体会曲词中反映的莺

第2/5页

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全文共6页,当前为第6页。莺的心理活动,并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大致了解剧作及课文节选的这一折戏。

2.重点赏读【端正好】、【一煞】、【煞尾】和【叨叨令】等几支曲词,体会其情景交融的抒情美。

二、整体感知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这在元杂剧中是颇为少见的(全剧剧情可参看课此题解),《长亭送别》也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随着剧情的进展,莺莺最终克制了身心解放要求与封建精神桎梏的冲突,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与张生私下结为夫妻。但接下来便是老夫人逼张生赶考,并说考不取功名便“休来见我”,崔、张爱情又面临新的威逼。无奈中张生只好起程“上朝取应”。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表达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西厢记》是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同学们是从什么时候起知道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全文共7页,当前为第7页。这部作品的?读过哪些与《西厢记》有关的书,是否观赏过相关的影视戏曲作品?

(学生可自由作答,能引入课文学习的正题即可。)

2.梳理剧情:《长亭送别》写莺莺、红娘、老夫人到十里长亭送别上京赶考的张生,莺莺是最重要的剧中人,据此可把课文划分为四个局部。

第一局部(开头至【叨叨令】完毕):赴长亭途中

其次局部(承上至【四边静】之前):长亭别宴

第三局部(承上至“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吩咐

第四局部(【一煞】至此折剧终):长亭别后

3.赏读曲词【端正好】全曲共六句二十五字,可要求学生先背诵,后作赏析。提问:这支曲子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是怎样渲染出剧中仆人公的离愁别恨的?

(曲子句式既整饬又参过失落,前3个三字句构成对偶、排比。后又各有一个四字句、七字句和五字句。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明送别的季节,以景衬情。后二句用设问手法,说是“离人泪”“染霜林醉”,一“染”一“醉”,写得极有重量。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大自然的景物融人凝重的离愁,制造了委婉肤浅、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4.与【端正好】比照,赏读剧本末尾的【一煞】、【煞尾】。

提问:和【端正好】一样,【一煞】和【煞尾】也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王季思教授评点这两支曲子时说:“末二曲写张生去后莺莺的怅惘情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全文共8页,当前为第8页。景,景中有人、有情,虚情实写,正语反诘,俱臻妙境。”试说说你对这段评语的理解。

(“虚情实写”,就是寓情于景,借生动的景物来传情。这两支曲子写夕阳残照、青山疏林、淡烟暮霭、秋风马嘶,我们仿佛看到莺莺满怀凄楚,怅然痴立,目送张生转山坡、出疏林,“离愁渐远渐无穷”,此时的满目秋景,都是莺莺悲凉心境的外化。【煞尾】的末句“遍人间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便是“正语反诘”,即用反问句抒写心境。比之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的正面直说,更显得激越真实。)

5.与以上三支曲子比照,赏读【滚绣球】和【叨叨令】。

提问:这两支曲子主要写什么?有人说,只有【端正好】、【一煞】和【煞尾】这样的曲

第3/5页

词,才可以称为“绝妙好辞”,【滚绣球】与【叨叨令】便相形见绌,你的看法怎样?

(【滚绣球】仍是莺莺的内心独白,借去长亭途中的景物,从正面刻画莺莺与张生难以离舍的简单内心世界。【叨叨令】由红娘的问话引发,叙说动身前无心装扮的缘由,没想今后孤凄的生活情景。关于曲词的评价,【端正好】、【一煞】等化用唐诗宋词精致语句当然堪称“绝妙好辞”,而【滚绣球】、【叨叨令】亦各有特色。这两支曲子使用对偶、排比、夸大等修辞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全文共9页,当前为第9页。手法,写得也很生动真实;同时,又更多地融口语入曲,语言通俗,才能使演员宜于演唱,听众简单承受,雅俗共赏。【叨叨令】多用叠词、衬字,更能表达口语化的音韵美。有时委婉含蓄,有时尽情倾泻,两种曲子风格各异而能统一,正是王实甫才具超群之处,不必硬性分出高低。)

总结、扩展

本课时我们只重点赏读了五支曲子,对课文华美高雅、富于文采的语言已多有领悟。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他描绘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有使人感泣的魅力;他又是出色的语言大师,曲词明丽高雅,又自然流利,毫不矫揉造作。下一课时,我们将进一步赏读其余曲词。

课后作业

1.复习已讲析、争论的五支曲子,进一步作吟诵体会。

2.诵读自【脱布衫】至【二煞】等十四支曲子,体会其中反映出的莺莺的心理活动与思想性格。

附:板书设计

剧情分析曲词赏读

一、(【端正好】至【叨叨令】)送别途中【端正好】:浓色重彩以景写情

二、(【脱布衫】至【朝天子】)长亭别宴【滚绣球】:借景抒情哀婉动人

三、(【四边静】至【二煞】)临别吩咐【叨叨令】:口语入曲通俗真实

四、(【一煞】至【收尾】)长亭别后【一煞】、【煞尾】:虚情实写正语反诘

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全文共10页,当前为第10页。其次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与前一课时的内容相结合,本课时重点赏析课文二、三局部的曲词,进一步把握曲词的艺术特色,并对莺莺这一形象作分析评价。

二、整体感知

与课文一、四局部不同,二、三局部都是写莺莺、张生在长亭别宴上的表现。张生赶考,莺莺送别,表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爱情,更反映出莺莺的苦痛心情和叛逆性格。对此,应通过曲词的赏析,专心体会。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吟诵、赏读曲词,教师作适当讲解。

2.进展课堂争论。

问题争论一:自【脱布衫】至【二煞】的十四支曲子,并未脱离长亭送别的详细情境,也照旧表达了情景交融的特点。哪些曲词表达了这一特点?

(在叙事抒情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如[脱布衫]的“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把整个离宴用萧条气氛覆盖起来,使秋境与寓情统一。又如【四煞】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黄河与西岳华山,也被用来作离愁别恨的陪衬。还有【四边静】的“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把席残人散、两人相别的人物活动包涵在苍山落照的秋景之中,气象阔大,使人如在画里,历历在目。)

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全文共11页,当前为第11页。问题争论二:莺莺是重爱情轻功名的,具有抵抗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哪些曲词中表达

第4/5页

了这一点?

(在莺莺心目中,金榜题名,并不是爱情的前提与根底。如在【朝天子】中,她称上朝应考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在【二煞】中说“你休忧‘文齐福不齐’”、“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在【幺篇】中说“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这些言语,与老夫人汲汲于功名的态度形式鲜亮比照,是莺莺叛逆性格的表达。)

问题争论三:虽然张生一再表白自己不会再在异乡拈花惹草,但莺莺却总担忧他“停妻再娶妻”,故而一再摸索、吩咐,驾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忧?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妇女地位低下,始乱终弃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实际上,作为《西厢记》故事雏形的《会真记》(唐元稹作)和《莺莺歌》(唐李绅作),都将张生描写为始乱终弃的薄情文人。莺莺的离愁别恨,当然反映她对爱情的执着,同时也是她对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悲伤和抗争,而不只是单纯的儿女情长。)

问题争论四:课文二、三局部的十四支曲子中,细节生动,描摹逼真处甚多,试举你最喜爱的曲子作说明。

(此题无统一答案,可由学生自由发挥。如【满庭芳】、【愉快三】、【朝天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全文共12页,当前为第12页。子】的细节描写,【耍孩儿】、【四煞】的夸大比照等,都很突出。)

总结、扩展

《西厢记》既有曲折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有华美高雅的语言,称它能代表元杂剧的成就,绝非过誉之词。而且,不仅《红楼梦》中的宝、黛爱读《西厢记》,今日读它也还有现实意义。当代作家李存葆,便为《西厢记》写下了他感悟人类情爱的长篇散文《飘逝的绝唱》。

问题争论:

李存葆在《飘逝的绝唱》中说,当代世界,“暴力对美色的霸抢远未完毕,权力对美色的侵吞仍显贪欲”;以金钱为媒,“用钞票铺设婚床”的现象更为多见。你思索过这些问题吗?作为已步人青春期的年轻人,你认为什么样的爱情观才是正确的?

(社会丑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必隐晦,自然也不要夸张。让年轻人早一些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