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用接地材料性能分级评价 第4部分:化学性能分级评价》_第1页
《电力工程用接地材料性能分级评价 第4部分:化学性能分级评价》_第2页
《电力工程用接地材料性能分级评价 第4部分:化学性能分级评价》_第3页
《电力工程用接地材料性能分级评价 第4部分:化学性能分级评价》_第4页
《电力工程用接地材料性能分级评价 第4部分:化学性能分级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XXX

标准文献分类号

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XXXXX—201X

电力工程用接地材料性能分级评价

第4部分:化学性能分级评价

Gradingevaluationofgroundingmaterialsforpowerengineering

Part4:Chemicalperformancegradingevaluation

(征求意见稿)

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I

电力工程用接地材料性能分级评价第4部分:化学性能分级评价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力工程用接地主材的化学性能分级评价指标、试验方法和评价方法,接地辅材的化学

性能分级评价可参照执行。

本部分适用于发电、输变电、配电等电力工程接地材料化学性能分级评价。本部分不适用直流接地极

材料性能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123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基本术语和定义

GB/T16545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腐蚀试样上腐蚀产物的清除

GB/T19746金属和合金的腐蚀盐溶液周浸试验

GB/T20854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循环暴露在盐雾、“干”和“湿”条件下的加速试验

DL/T1554接地网土壤腐蚀性评价导则

3术语和定义

GB/T10123、DL/T155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耐蚀性corrosionresistance

在给定的腐蚀体系中金属保持服役能力的能力。

3.2

腐蚀速率corrosionrate

单位时间内金属遭受腐蚀的质量损耗量,单位通常为g/(dm2·a)。

3.3

土壤腐蚀性soilcorrosivity

土壤引起金属腐蚀的能力。

3.4

埋片法fieldcorrosiontest

在自然环境的土壤中进行的耐蚀性试验。

3.5

土壤加速腐蚀试验acceleratedsoilcorrosiontest

1

在比自然环境的土壤条件苛刻的情况下进行的耐蚀性试验,目的是在比实际服役更短的时间内得出相

对比较的结果。

4化学性能指标设置

4.1接地主材化学性能指标均为耐蚀性。

4.2耐蚀性评价指标由待评价接地材料与碳钢的腐蚀速率比、土壤腐蚀性评价级别组成。

5评价方法

5.1为体现接地材料在不同土壤中的耐蚀性,耐蚀性试验所用土壤应按DL/T1554进行土壤腐蚀性评价,

土壤腐蚀性评价级别应在评价报告中给出。

5.2若欲检测接地材料在不同土壤中的耐蚀性,则应在不同土壤中对样品分别进行试验,评价报告应分

行给出该材料在不同土壤中的得分。

5.3接地主材化学性能评价采取被检样品与同尺寸Q235碳钢耐蚀性对比的方式进行,试验方法见第6章。

5.4将耐蚀性试验结果按式(1)计算后,得出待评价接地材料与Q235碳钢对比样的腐蚀速率比。

α(1)

WS0

式中:α为待评价接地材料与Q235碳钢对比=样W的0S腐蚀速率比;

W为待评价接地材料试样失重,g;

W0为Q235碳钢试样失重,g;

S为待评价接地材料试样暴露面积,mm2;

2

S0为Q235碳钢试样暴露面积,mm。

5.5金属类接地主材分级评价打分按表1执行,其中分值即为评价结果。

表1金属类接地主材分级评价打分表

1111

α值α>303<α≤30<α≤3<α≤α≤

330330

分值20406080100

5.6接地材料化学性能评价表示例:

材料名称试验方法试验用土壤腐蚀性评价级别α化学性能评价得分

材料1埋片法弱0.560

材料1土壤加速腐蚀试验法强0.180

6试验方法

6.1总体规定

6.1.1耐蚀性试验宜优先选用埋片法进行。当不具备埋片条件时,采用土壤加速腐蚀试验法。

6.1.2同一批材料试样,其规格、化学成分、制造和热处理工艺以及表面状态应相同,并有完整记录。

2

宜选用同一生产批号的材料。材料试样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状态应根据试验材料种类、环境类型和试验目

的确定。

6.1.3耐蚀性试验需同时准备与待评价接地材料试样同规格的Q235碳钢试样,同一试验目的材料平行试

样数量不应少于3个,试样制备方法参见附录A。

6.1.4试样需记录原始重量和尺寸,并计算出暴露面积,同时拍照保存试样的原始形貌,每一试验周期

的每种材料试样宜至少保留一张原始形貌照片。

6.2埋片法

6.2.1试样埋设点应根据土壤条件、试验目标、工程要求和地下构筑物情况确定。埋设点附近1m内应无

管道、接地网等地下构筑物,地表周围地势平坦、无坑洼。

6.2.2试样应埋设在同一土层中,其深度相当于接地网实际布置深度,试样不应在同一垂直面上埋设;

当考察埋设深度与腐蚀速率关系时,试样可在不同深度下埋设。试样间水平距离不宜小于0.3m。

6.2.3开挖时应保持土层顺序不混乱,试样放置完毕后,应按原有土层顺序分层回填。试样埋设方法参

见附录B。

6.2.4采集试样埋设处的土壤样品,取样方法参见附录B,按DL/T1554进行土壤腐蚀性评价。

6.2.5试样埋设时间周期不低于10个月,每次取样不少于3个平行样。

6.2.6埋设的试样从土壤中取出后,应对试样外观进行拍照。

6.2.7按GB/T16545规定去除试样表面腐蚀产物和封装。

6.2.8称重得出待评价接地材料样品失重和Q235碳钢试样失重,并分别求取平均值。

6.3土壤加速腐蚀法

6.3.1采用控制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率的方式进行土壤加速腐蚀试验,试验条件为土壤温度45±2℃,土

壤含水率25%,试验周期为30天。

6.3.2加速腐蚀试验设备应在整个试验期间可连续操作,能稳定和准确地控制试验温度,可采用高低温

交变试验箱或恒温恒湿箱等设备。

6.3.3试验系统应包括一个或多个盛放试验土壤的玻璃、塑料或耐腐蚀材料制成的试验容器。同种类型

试样可共用一个容器。较小型容器要求每个容器只能埋入一种金属、合金或涂层材料。较大型容器可同时

置入多种试样,但应保证不同种类试样所在区域之间至少距离25cm,以避免腐蚀产物扩散对试验结果的影

响。

6.3.4依据试验目标和工程要求采集实际环境土壤,采集的土样经自然干燥、粉碎后过20目筛。过筛的

土壤置于110℃烘箱中干燥8h后加入蒸馏水,与土壤混合均匀得到含水量25%(质量分数)的试验土壤。

6.3.5试样原则上应水平或垂直放置,试验过程中土壤必须完整覆盖试样。试样不能接触容器,埋深应

大于50mm,距离容器底部应大于50mm,同类试样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0mm。

6.3.6确认温度、土壤含水率在规定范围内且试样放置无误后,对试验容器称重并记录,开始试验。

6.3.7每24h测量一次试验容器重量,补充失去重量相对应的蒸馏水,保持土壤湿度。补水应均匀分布

在土壤表面,不应局部补水。

6.3.8试验结束后,将试样从土壤中取出时,应对试样外观进行拍照。

6.3.9按GB/T16545规定去除试样表面腐蚀产物和封装。

6.3.10称重得出待评价接地材料样品失重和Q235碳钢试样失重,并分别求取平均值。

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试样的制备

A.1每组试样应由材质、尺寸、加工条件、表面状况和裸露面积相同的多个试样组成。

A.2试样裸露面形状宜为方形或圆柱形。

A.3试样裸露面积宜根据土壤腐蚀性和埋设时间确定,一般宜为6.5cm2~50cm2,相同裸露面积尺寸误差

不应超过10%。

A.4方形试样厚度宜为3mm~5mm,长度宜为50mm~100mm,宽度宜为20mm~50mm。

A.5圆柱形试样直径宜为5mm~15mm,长度宜为50mm~100mm。

A.6试样应采用机械加工制备,如果采用气割需去掉热影响区。加工后试样表面可根据需要保持原始表

面状态或保持与其结构相同的表面状态。

A.7试样材质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缺陷,如麻点、裂纹、划伤、分层等,边缘不应有毛刺。

A.8试样应进行编号,宜采用中号钢字模将其打印在试样上。

A.9试验前必须仔细地清洗试样,尽可能清除影响试验结果的杂质(灰尘、油或其他杂质),所用的清洗

方法应取决于试样材料性质,不应使用可能侵蚀试样表面的研磨料或溶剂。清洗方法应按照GB/T19746

及GB/T20854的规定进行。清洗后,用新溶剂冲洗样品,然后干燥。试样清洗后应当注意避免再被不经

意的触摸而污染。

A.10用易于被有机溶剂清洗的涂料或易去除的耐水密封材料覆盖编号和多余的裸露面。测量、记录裸露

面边长或直径,精确到0.1mm。

4

附录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