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高二上学期质检(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高二上学期质检(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高二上学期质检(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高二上学期质检(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高二上学期质检(二)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2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考试(二)一、选择题1.唐初规定,凡国家遇到军国大事,就由中书省的各中书舍人分别拟出建议,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A.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B.提高了行政效率C.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D.加强了宰相权力〖答案〗C〖解析〗唐朝中央的中书省负责决策,而材料中“由中书省的各中书舍人分别拟出建议”更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故C项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故A、D两项均错误;“提高了行政效率”与材料中“分别拟出建议”不符,故B项错误。2.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七、六,史称“万历怠政”,这实质上反映了A.君臣之争引起官场混乱 B.内阁对皇权制约强化C.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D.君主专制弱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官僚们人浮于事的现象,其实这是政治体制自身存在严重弊端所造成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是在描述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实质,不符合题意,排除;内阁是皇权加强的产物,内阁不会对皇权制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时期是君主专制加强的朝代,而不是君主专制弱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3.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 B.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C.责任制内阁的确立 D.议会地位高于王权〖答案〗D〖解析〗材料“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说明《权利法案》赋予议会高于王权的法律依据,故选D项;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近代君主立宪政体,A项错误;根据材料“《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可知,议会是重申制约不是开始要求,B项错误;责任制内阁确立于《权利法案》颁布之后,C项错误。4.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人民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选举各级代表,各级代表会选举政府人员”。这一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边区苏维埃政权B.落实重庆和谈的民主建国要求C.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D.团结民主力量以赢取解放战争〖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1946年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民主政治实践,这是在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模式,人民代表会议制也为后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故C正确;陕甘宁边区政府本身就是苏维埃政权,A项错误;B项与此宪法内容无关,民主建国是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排除;1946年6月解放战争爆发,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5.唐代士人应举,可以“投牒自应”,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举人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这表明唐代科举制A注重家庭出身背景 B.阻碍社会阶层流动C.促成儒学独尊局面 D.具有公平竞争特点〖答案〗D〖解析〗“投牒自应”以及举人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都说明唐代科举考试中对于公平竞争的重视,D正确;通过题干可知,当时可以“投牒自应”,说明对家世并不太重视,排除A;科举制有助于社会阶层流动,排除B;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儒学独尊局面,排除C。6.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文官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 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 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答案〗C〖解析〗据材料“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两党制的发展与政府事务的复杂化,美国建立了文官制度,从而确保在两党竞选中,国家事务能够正常运行,C项正确;“两官分途”不是削弱精英政治,现代美国也实行精英政治,排除A项;美国两党斗争愈演愈烈,不是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排除B项;材料与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国家管理中的问题更加复杂,原来的“国家干部”缺乏科学分类,出现大量外行管内行的现象用人缺乏法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这说明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原因是A.旧有干部制度的废除 B.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C.融入国际社会必然 D.提高政府效能的选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国家管理中的问题更加复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管理需要大量专业化的优秀人才,这是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根源所在,即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深化干部制度的产物,不代表废除旧的干部制度,排除A项;融入国际社会是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C项;根据材料“原来的‘国家干部’缺乏科学分类,出现大量外行管内行的现象用人缺乏法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可知,旧有的干部制度是高效的,缺点在于专业化分类,因此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原因不是为提高政府效能,排除D项;故选B项。

8.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A.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 B.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C.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 D.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答案〗B〖解析〗“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说明汉代法律呈现出儒家化的特点,故B项正确;秦代法律以法家思想为基础,故A项不符合史实;汉代的治国理念是外儒内法,故C项错误;材料和君权神授无关,故D项错误。9.中古时期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法学家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A.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B.《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C.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罗马法在中古时期初期处于衰落状态,从12世纪开始,罗马法逐步被重新发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西欧的法律现状同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不适应,罗马法逐渐被重视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提到西欧各国对罗马法进行研究,未涉及用罗马法反教会,同是,国王不是资产阶级,排除A项;《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并不等同二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排除B项;《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0.有学者指出,根据礼仪与礼义一体化的原则,只要在当今核心价值观中尚保存有某种礼义,在价值实践中则可以部分参考和借鉴传统礼仪的操作,或者说可以从传统礼仪中获得实践性的领悟和启示。这表明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传统礼仪影响较大B.传统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C.传统文化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只要在当今核心价值观中尚保存有某种礼义,在价值实践中则可以部分参考和借鉴传统礼仪的操作,或者说可以从传统礼仪中获得实践性的领悟和启示”可知传统资源不仅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间接的理论途释,同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提供借鉴,故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传统礼仪影响的程度,故A项错误;C项“精髓”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并未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背景,故D项错误。11.贞观四年,有官员认为南蛮林邑国的奏章中有对朝廷不恭顺的言辞,建议兵讨。唐太宗回应:“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竟不讨之。据此可推知,唐太宗时期A.中央集权稳固 B.民族政策开明 C.羁縻州县失控 D.君主专制强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拒绝用战争的方式对待对朝廷出言不逊的林邑国。结合所学可知,穷兵黩武会导致亡国,唐太宗吸取历史教训,不轻易动武,由此可推知,唐太宗时期民族政策开明,B项正确;中央集权指的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材料未体现中央集权问题,排除A项;材料与“羁縻州县失控”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君主专制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12.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 D.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取得成功〖答案〗C〖解析〗“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都是教权和王权的斗争,而从“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王权的不断上升,教权逐渐依附于王权,说明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C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教权和王权,并未提及社会生活层面,而且理性影响到生活是在启蒙运动之后,排除A项;B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1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国际体系的态度是某种“拒绝”或“观察”;改革开放后变为“加入”或“适应”;中共十八大以来变成“争取更大的发言权,承担更多的义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国际体系态度的变化反映出A.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影响力不断增强 B.中国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导者C.国际形势变化决定了对外态度变化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以贯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国际体系的态度,由最初的观察、适应发展为当前的“更大发言权”“更多义务”,反映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影响力在不断增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主导当今国际关系的信息,排除B项;据所学,国际形势变化影响而非决定中国对外态度的因素,排除C项;据所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本世纪初才提出来的,并非新中国一以贯之的理念,排除D项。故选A项。14.陆贽评论某制度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这一制度A.由北魏孝文帝首创 B.与均田制相始终C.特点是土地为标准 D.解决了贫困问题〖答案〗B〖解析〗租庸调制实施的基础是均田制,随着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随之结束,故B项正确;纳庸代役是唐代首创,故A项错误;纳税标准除土地还有人丁,故C项不准确,排除;D项夸大了租庸调制的作用,故排除。15.图1到图2的历史变迁A.反映出国际货币关系从无序到有序 B.确立了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C.逐步建立起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D.构建了黄金本位的国际金融体系〖答案〗A〖解析〗从图一的多种货币同时存在,没有统一的结算标准,到图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结算以美元为主,这反映出国际货币关系从无序到有序,A正确;B项是关贸关协定,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排除C;D项不能全面反映图一与图二的内容,故排除。16.《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A.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B.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C.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可以看出范仲淹采取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相结合的措施,来进行救灾,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促进就业,并不是在要求百姓忍耐,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政府的直接救济,不是在鼓励百姓生产,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通过大兴土木之役来拉动就业,未涉及寺院提供饮食,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政治民主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丞相经历了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相”阶段,到常常七八个宰相在一起议事的“群相”阶段,再到兼相——丞相没有了。这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历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更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读史札记材料二: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王希《原则与妥协》(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2)据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指出“妥协”在调和当时美国国内矛盾方面的具体表现。〖答案〗(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特征:主权在民,轮流执政。(3)具体表现:通过确定联邦体制调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通过确定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产生的规则调和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通过确定黑人奴隶的人口折算调和了南方和北方的矛盾。〖解析〗(1)表现:依据材料“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历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更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朝,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朝,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特征:依据材料“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得出主权在民;依据材料“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得出轮流执政。(3)具体表现: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分析,得出通过确定联邦体制调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通过确定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产生的规则调和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从南北双方的矛盾分析,得出通过确定黑人奴隶的人口折算调和了南方和北方的矛盾。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外交以革命为视角,基本诉求是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核心观念是独立自主与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转以发展为视角,外交工作紧密配合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发生重大变化,做出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了新诠释,致力于建立均衡的对外关系。中国成为现存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谋求以渐进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改进,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新兴大国。面对新挑战,中国的外交观念在继承以往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摘编自章百家《新中国成长历程中外交观念的变迁—从革命的、民族的视角到发展的、全球的视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论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助推新中国走向世界政治舞台论述:###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使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中国政府从革命的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先谈判后建交,相继与印度、丹麦等国建交,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同时,新中国政府与印度、缅甸等国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政策下,新中国政府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为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积极支持,加强了新中国政府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总之,新中国政府开创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巩固新政权、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提高国际声望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其它论题及阐述,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解析〗本题为论述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成就。首先,材料简单地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发展路径、理念和成就,可以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助推新中国走向世界政治舞台”、“外交新局面的打开拓展了新中国外交活动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外交理念的变革使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的变革与发展”等为论题。其次,围绕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阐述,如:###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使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中国政府从革命的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先谈判后建交,相继与印度、丹麦等国建交,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同时,新中国政府与印度、缅甸等国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政策下,新中国政府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为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积极支持,加强了新中国政府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最后,对论题进行总结升华,论证论题的正确性,如:新中国政府开创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巩固新政权、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提高国际声望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作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把握和解读以及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这涉及到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要求观点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言之有理即可。19.阅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35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市政法》。根据该法英国建立了民选的自治市议会,改变了早期自治市通过向国王购买特许状获得自治权的状况。根据这一法律,在178个较大的市镇建立了由选举产生的市议会议员由纳税3年以上的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任期3年。该法剥夺了地方教会的行政管理权,由市议会总揽地方事务,并接受居民监督,建立综合性的地方政府。——摘编自孙宏伟等《论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的发展与变革》材料二依据宪法,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在大多数乡镇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越来越多。而这些是州或县没有办法完全提供的,因此就只有把这些权力下放给镇,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县作为区域内范围较大的地方政府单位。对县域内其他政府单位有协调作用,但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摘编自王玉龙《美国乡镇建制及运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5年英国《市政法》的主旨(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地方自治的突出特点(3)综上,谈谈你对英美两国的基层治理模式的认识〖答案〗(1)主旨: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地方选民选举产生;接受选民监督,确立近代自治市制度。(2)特点:分级管理;地方自主权越来越大。(3)认识:地方行政制度建设要适合国情;注重协调中央和地方关系;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完善地方行政立法机构和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一“根据该法英国建立了民选的自治市议会”“在178个较大的市镇建立了由选举产生的市议会议员”,结合所学可知,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地方选民选举产生;据材料一“该法剥夺了地方教会的行政管理权,由市议会总揽地方事务,并接受居民监督,建立综合性的地方政府”可知,接受选民监督,确立近代自治市制度。

【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二“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可知,分级管理;由“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县作为区域内范围较大的地方政府单位。对县域内其他政府单位有协调作用,但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可知,地方自主权越来越大。【小问3详析】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根据上述两则材料、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英美两国的基层治理模式产生的背景、作用和经验教训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具体来说,首先地方行政制度建设须适合国情,其次应注重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另外还要不断完善地方行政立法机构和制度,特别注意保障人民民主权利。20.货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然宋之所以得行者(纸币流通),每造一界(一个批次),备本钱三十六万缗,而又佐之以盐酒等项。盖民间欲得钞,则以钱入库;欲得钱,则以钞入库;欲得盐酒,则以钞入诸务。故钞之在手,与见(现)钱无异。——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1400年到1800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纸币能够流通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答案〗(1)条件:商业的发展;纸币发行者的金属货币和实物储备足够保证货币信用。(2)流向一: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流向二:流入欧洲的白银相当一部分流入亚洲,特别是中国。原因: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较为发达;丝、茶和瓷器等商品对外国有吸引力,使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关于宋朝纸币能够流通的条件,根据材料一“每造一界(一个批次),备本钱三十六万缗”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商业有所发展,纸币发行者的金属货币和实物储备充分,足够保证货币信用。【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白银的流向,由材料二“(中国)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结合所学可知,1400年到1800年,大量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中相当一部分流入亚洲,特别是中国。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从中国和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具体地说,世界上,1400年到1800年,受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推动,大量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同时,中国方面,因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较为发达,丝、茶和瓷器等商品对外国有吸引力,使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导致相当一部分流入欧洲的白银流入到了亚洲,特别是中国。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2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考试(二)一、选择题1.唐初规定,凡国家遇到军国大事,就由中书省的各中书舍人分别拟出建议,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A.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B.提高了行政效率C.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D.加强了宰相权力〖答案〗C〖解析〗唐朝中央的中书省负责决策,而材料中“由中书省的各中书舍人分别拟出建议”更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故C项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故A、D两项均错误;“提高了行政效率”与材料中“分别拟出建议”不符,故B项错误。2.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七、六,史称“万历怠政”,这实质上反映了A.君臣之争引起官场混乱 B.内阁对皇权制约强化C.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D.君主专制弱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官僚们人浮于事的现象,其实这是政治体制自身存在严重弊端所造成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是在描述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实质,不符合题意,排除;内阁是皇权加强的产物,内阁不会对皇权制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时期是君主专制加强的朝代,而不是君主专制弱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3.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 B.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C.责任制内阁的确立 D.议会地位高于王权〖答案〗D〖解析〗材料“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说明《权利法案》赋予议会高于王权的法律依据,故选D项;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近代君主立宪政体,A项错误;根据材料“《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可知,议会是重申制约不是开始要求,B项错误;责任制内阁确立于《权利法案》颁布之后,C项错误。4.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人民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选举各级代表,各级代表会选举政府人员”。这一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边区苏维埃政权B.落实重庆和谈的民主建国要求C.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D.团结民主力量以赢取解放战争〖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1946年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民主政治实践,这是在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模式,人民代表会议制也为后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故C正确;陕甘宁边区政府本身就是苏维埃政权,A项错误;B项与此宪法内容无关,民主建国是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排除;1946年6月解放战争爆发,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5.唐代士人应举,可以“投牒自应”,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举人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这表明唐代科举制A注重家庭出身背景 B.阻碍社会阶层流动C.促成儒学独尊局面 D.具有公平竞争特点〖答案〗D〖解析〗“投牒自应”以及举人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都说明唐代科举考试中对于公平竞争的重视,D正确;通过题干可知,当时可以“投牒自应”,说明对家世并不太重视,排除A;科举制有助于社会阶层流动,排除B;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儒学独尊局面,排除C。6.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文官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 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 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答案〗C〖解析〗据材料“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两党制的发展与政府事务的复杂化,美国建立了文官制度,从而确保在两党竞选中,国家事务能够正常运行,C项正确;“两官分途”不是削弱精英政治,现代美国也实行精英政治,排除A项;美国两党斗争愈演愈烈,不是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排除B项;材料与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7.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国家管理中的问题更加复杂,原来的“国家干部”缺乏科学分类,出现大量外行管内行的现象用人缺乏法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这说明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原因是A.旧有干部制度的废除 B.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C.融入国际社会必然 D.提高政府效能的选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国家管理中的问题更加复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管理需要大量专业化的优秀人才,这是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根源所在,即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深化干部制度的产物,不代表废除旧的干部制度,排除A项;融入国际社会是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C项;根据材料“原来的‘国家干部’缺乏科学分类,出现大量外行管内行的现象用人缺乏法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可知,旧有的干部制度是高效的,缺点在于专业化分类,因此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原因不是为提高政府效能,排除D项;故选B项。

8.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A.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 B.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C.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 D.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答案〗B〖解析〗“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说明汉代法律呈现出儒家化的特点,故B项正确;秦代法律以法家思想为基础,故A项不符合史实;汉代的治国理念是外儒内法,故C项错误;材料和君权神授无关,故D项错误。9.中古时期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法学家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A.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B.《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C.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罗马法在中古时期初期处于衰落状态,从12世纪开始,罗马法逐步被重新发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西欧的法律现状同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不适应,罗马法逐渐被重视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提到西欧各国对罗马法进行研究,未涉及用罗马法反教会,同是,国王不是资产阶级,排除A项;《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并不等同二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排除B项;《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0.有学者指出,根据礼仪与礼义一体化的原则,只要在当今核心价值观中尚保存有某种礼义,在价值实践中则可以部分参考和借鉴传统礼仪的操作,或者说可以从传统礼仪中获得实践性的领悟和启示。这表明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传统礼仪影响较大B.传统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C.传统文化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只要在当今核心价值观中尚保存有某种礼义,在价值实践中则可以部分参考和借鉴传统礼仪的操作,或者说可以从传统礼仪中获得实践性的领悟和启示”可知传统资源不仅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间接的理论途释,同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提供借鉴,故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传统礼仪影响的程度,故A项错误;C项“精髓”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并未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背景,故D项错误。11.贞观四年,有官员认为南蛮林邑国的奏章中有对朝廷不恭顺的言辞,建议兵讨。唐太宗回应:“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竟不讨之。据此可推知,唐太宗时期A.中央集权稳固 B.民族政策开明 C.羁縻州县失控 D.君主专制强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拒绝用战争的方式对待对朝廷出言不逊的林邑国。结合所学可知,穷兵黩武会导致亡国,唐太宗吸取历史教训,不轻易动武,由此可推知,唐太宗时期民族政策开明,B项正确;中央集权指的是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材料未体现中央集权问题,排除A项;材料与“羁縻州县失控”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君主专制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12.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 D.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取得成功〖答案〗C〖解析〗“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都是教权和王权的斗争,而从“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王权的不断上升,教权逐渐依附于王权,说明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C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教权和王权,并未提及社会生活层面,而且理性影响到生活是在启蒙运动之后,排除A项;B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1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对国际体系的态度是某种“拒绝”或“观察”;改革开放后变为“加入”或“适应”;中共十八大以来变成“争取更大的发言权,承担更多的义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国际体系态度的变化反映出A.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影响力不断增强 B.中国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导者C.国际形势变化决定了对外态度变化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以贯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国际体系的态度,由最初的观察、适应发展为当前的“更大发言权”“更多义务”,反映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影响力在不断增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主导当今国际关系的信息,排除B项;据所学,国际形势变化影响而非决定中国对外态度的因素,排除C项;据所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本世纪初才提出来的,并非新中国一以贯之的理念,排除D项。故选A项。14.陆贽评论某制度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这一制度A.由北魏孝文帝首创 B.与均田制相始终C.特点是土地为标准 D.解决了贫困问题〖答案〗B〖解析〗租庸调制实施的基础是均田制,随着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随之结束,故B项正确;纳庸代役是唐代首创,故A项错误;纳税标准除土地还有人丁,故C项不准确,排除;D项夸大了租庸调制的作用,故排除。15.图1到图2的历史变迁A.反映出国际货币关系从无序到有序 B.确立了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C.逐步建立起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D.构建了黄金本位的国际金融体系〖答案〗A〖解析〗从图一的多种货币同时存在,没有统一的结算标准,到图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结算以美元为主,这反映出国际货币关系从无序到有序,A正确;B项是关贸关协定,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排除C;D项不能全面反映图一与图二的内容,故排除。16.《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A.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B.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C.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可以看出范仲淹采取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相结合的措施,来进行救灾,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促进就业,并不是在要求百姓忍耐,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政府的直接救济,不是在鼓励百姓生产,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通过大兴土木之役来拉动就业,未涉及寺院提供饮食,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政治民主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丞相经历了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相”阶段,到常常七八个宰相在一起议事的“群相”阶段,再到兼相——丞相没有了。这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历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更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读史札记材料二: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王希《原则与妥协》(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2)据材料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指出“妥协”在调和当时美国国内矛盾方面的具体表现。〖答案〗(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特征:主权在民,轮流执政。(3)具体表现:通过确定联邦体制调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通过确定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产生的规则调和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通过确定黑人奴隶的人口折算调和了南方和北方的矛盾。〖解析〗(1)表现:依据材料“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历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更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朝,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朝,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特征:依据材料“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得出主权在民;依据材料“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得出轮流执政。(3)具体表现: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分析,得出通过确定联邦体制调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大州与小州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通过确定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产生的规则调和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从南北双方的矛盾分析,得出通过确定黑人奴隶的人口折算调和了南方和北方的矛盾。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外交以革命为视角,基本诉求是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核心观念是独立自主与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转以发展为视角,外交工作紧密配合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发生重大变化,做出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了新诠释,致力于建立均衡的对外关系。中国成为现存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谋求以渐进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改进,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新兴大国。面对新挑战,中国的外交观念在继承以往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摘编自章百家《新中国成长历程中外交观念的变迁—从革命的、民族的视角到发展的、全球的视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论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助推新中国走向世界政治舞台论述:###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使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中国政府从革命的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先谈判后建交,相继与印度、丹麦等国建交,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同时,新中国政府与印度、缅甸等国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政策下,新中国政府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为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积极支持,加强了新中国政府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总之,新中国政府开创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巩固新政权、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提高国际声望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其它论题及阐述,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解析〗本题为论述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成就。首先,材料简单地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发展路径、理念和成就,可以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助推新中国走向世界政治舞台”、“外交新局面的打开拓展了新中国外交活动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外交理念的变革使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的变革与发展”等为论题。其次,围绕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阐述,如:###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使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中国政府从革命的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先谈判后建交,相继与印度、丹麦等国建交,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同时,新中国政府与印度、缅甸等国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政策下,新中国政府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为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积极支持,加强了新中国政府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最后,对论题进行总结升华,论证论题的正确性,如:新中国政府开创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巩固新政权、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提高国际声望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作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把握和解读以及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这涉及到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要求观点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言之有理即可。19.阅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35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市政法》。根据该法英国建立了民选的自治市议会,改变了早期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