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行天桥检测与评定技术规程》_第1页
《城市人行天桥检测与评定技术规程》_第2页
《城市人行天桥检测与评定技术规程》_第3页
《城市人行天桥检测与评定技术规程》_第4页
《城市人行天桥检测与评定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502/Z

厦门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DB3502/Z5014-201X

城市人行天桥检测与评定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inspectionandevaluationof

pedestrianoverbridges

201X-XX-20发布201XXX-XX实施

厦门市建设局

发布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前言

根据厦门市建设局《厦门市2017年度科学技术项目(工程

建设标准)立项计划的通知》(厦建总〔2017〕101号)的要求,

由厦门合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会同

有关单位,在总结厦门市城市人行天桥检测与评定的相关实践经

验和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厦门市气候和地域特

点,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

本规定;4.检测内容;5.城市人行天桥技术状况评估方法;6.城

市人行天桥栏杆水平推力检测;7.城市人行天桥桥梁静载检测。

本标准由厦门市建设局负责管理,由厦门合诚工程检测有限

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者建议,

请寄送厦门市建设局总工程师办公室(地址:厦门市厦禾路362

号建设大厦十五楼,邮编:361003)。

本标准组织单位:厦门市建设局

本标准主编单位:厦门合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

本标准参编单位:厦门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倪伟龙彭伟黄叹生蔡森林

叶丹蔡厦苗许睦晖赵国强

胡立宇陈演璋邹新波余超

林晓杰曾松涛邓银银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3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本规定·································································4

4检测内容·································································6

4.1一般规定·········································································6

4.2日常检测·········································································6

4.3定期检测·········································································7

4.4特殊检测·········································································8

5城市人行天桥技术状况评估方法·································10

6城市人行天桥栏杆水平推力检测·································17

6.1一般规定·······································································17

6.2试验准备·······································································17

6.3现场测试········································································18

6.4结果评定········································································19

7城市人行天桥静载检测·············································20

7.1一般规定········································································20

7.2试验准备········································································20

7.3现场测试········································································22

7.4结果评定········································································23

附录A城市人行天桥日常检测报告································26

附录B城市人行天桥资料卡·········································27

4

附录C评分等级、扣分表············································29

附录D城市人行天桥行人舒适性评定·····························42

D.1一般规定········································································42

D.2频率规定······································································42

D.3评价标准······································································42

本标准用词说明···························································44

引用标准名录······························································45

附:条文说明·····························································47

5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2.1Terms············································································2

2.2Symbols·········································································3

3BasicRequirements·····················································4

4TestContent······························································6

4.1GeneralRequirements·····················································6

4.2DailyInspection·····························································6

4.3RegularInspection··························································7

4.4SpecialInspection···························································8

5MethodforTechnicalConditionEvaluationofPedestrian

Overbridges·································································10

6HorizontalThrustDetectionofPedestrianOverbridges·······17

6.1GeneralRequirements···················································17

6.2TestPreparation····························································17

6.3AFieldTest··································································18

6.4ResultsTheEvaluation··················································19

7PedestrianOverbridgesStaticLoadTest···························20

7.1GeneralRequirements······················································20

7.2TestPreparation······························································20

7.3AFieldTest····································································22

7.4ResultsTheEvaluation····················································23

APPENDIXATheFormofDailyInspectiontofPedestrian

6

Overbridges·································································26

APPENDIXBPedestrianOverbridgesDataCard··················27

APPENDIXCGradingSystemandPointValue····················29

APPENDIXDPedestrianOverbridgesComfortAssessment42

D.1GeneralRequirements···················································42

D.2FrequencyRegulation···················································42

D.3EvaluationStandard······················································42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44

ListofQuotedStandards··················································45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47

7

1总则

1.0.1为使城市人行天桥检测与评定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

据可靠、评定准确,以及加强城市人行天桥的养护工作,提高城市

人行天桥的养护水平,保障城市桥梁完好和安全运行,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在用城市人行天桥的检测与评

定,公路与景区人行天桥的检测与评定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1.0.3城市人行天桥的检测与评定,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人行天桥养护maintenanceforfootbridge

为确保人行天桥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和安全运营,而进行的

检查、检测、评估、养护维修以及档案资料管理和安全防护管理等

工作。

2.1.2保养小修rountinemaintenance

对人行天桥进行日常保养和修补其轻微损坏部分,使其保持完

好状态的工作。

2.1.3中修工程medium-sizedmaintenance

对人行天桥的一般性损坏进行维修,恢复其原有的技术水平和

标准的工程。

2.1.4大修工程overhaulengineering

对人行天桥较大的损坏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恢复到原有技术水

平和标准的工程及对人行天桥结构维修改造的工程。

2.1.5加固工程strengtheningengineering

对人行天桥结构采取补强、修复、调整内力等措施,从而满足

结构承载能力及设计要求的工程。

2.1.6桥面系bridgedecksystem

直接承受人群等荷载并将其传递到主梁的整个桥面构造系统,

包括桥面铺装、防护栏杆等要素。

2.1.7荷载效率loadratio

采用试验荷载和设计控制荷载,计算出两者在结构或构件控制

截面产生的效应的比值。

2

2.1.8校验系数verificationcoefficient

试验荷载作用下实测应力(应变)或变形值与计算值之比。

2.1.9结构变位deformationanddisplacementofstructure

结构出现变形、位移,以及结构组成构件出现转动、相对错位

的统称。变形指结构或构件形状的改变,位移指结构位置的变化,

结构组成构件的转动、相对错位由构件间的不均匀变形或位移引

起。

2.2符号

2.2.1BCI——人行天桥状况指数,用以表征人行天桥结构的完好

状态。

2.2.2BSI——人行天桥结构状况指数,用以表征人行天桥不同组

成部分的最不利的单个要素或单跨(墩)的结构状况。

2.2.3ηq——静力试验荷载效率。

2.2.4Ss——静力试验实际工况作用下,控制截面的最大内力或变

位计算值。

2.2.5S——控制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或变位计算

值。

2.2.6Se——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测点的弹性变位或应变实测值。

2.2.7Ss——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测点的弹性变位或应变计算值。

2.2.8SP——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测点的残余变位或应变实测值;

2.2.9St——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测点的总变位或总应变。

3

3基本规定

3.0.1城市人行天桥应根据养护类别、养护等级和技术状况级别

进行养护。

3.0.2根据城市人行天桥在道路系统中的地位,城市人行天桥宜

分为3类:

I类养护——城市主干道上的人行天桥及景区人行天桥;

II类养护——城市次干路上的人行天桥。

III类养护——城市支路和街坊路上的人行天桥。

3.0.3各类养护城市人行天桥完好状态宜按照表3.0.3规定分为五

个等级。

表3.0.3各类城市人行天桥完好状态分级

等级状态BCI范围养护对策

A级完好[90,100]日常保养

B级良好[80,90)保养小修

C级合格[66,80)针对性小修或中修工程

D级不合格[50,66)检测评估后进行中修、大修或加固工程

E级危险[0,50)停止使用,检测评估后进行大修、加固或改扩建、拆除

3.0.4各类养护城市人行天桥结构状况宜按表3.0.4规定分为5个

等级。

表3.0.4各类城市人行天桥结构状态分级

等级状态BSI范围养护对策

A级完好[90,100]日常保养

B级良好[80,90)保养小修

C级合格[66,80)针对性小修或中修工程

D级不合格[50,66)检测评估后进行中修、大修或加固

E级危险[0,50)检测评估后进行大修、加固或改扩建

4

3.0.5列入文物保护范围内的城市人行天桥的养护,除应执行本标

准以外,还应符合文物部门的有关规定。

3.0.6城市人行天桥养护部门应按城市桥梁养护规范要求,对人行

天桥建立养护档案。

3.0.7城市人行天桥必须设有桥下限高的交通标志。若桥上增加

静载荷(如广告牌、灯箱、绿化盆栽、风雨篷等)必须满足桥梁安

全技术要求。

5

4检测内容

4.1一般规定

4.1.1城市人行天桥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检测评估,及时掌握人行天

桥的基本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4.1.2城市人行天桥检测分为日常检测、定期检测和特殊检测。一

般规定,城市人行天桥日常检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对于景区人行天

桥等行人较多,使用较为频繁的人行天桥,应加大检测频率,每个

月检测一次),定期检测则每3年~5年检测一次。

4.1.3日常检测可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桥梁管理人员或经验丰富的

工程技术人员负责,也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定期检测

和特殊检测,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承担。

4.2日常检测

4.2.1日常检测应对结构变异、桥梁及桥梁安全保护区域施工作业

情况和桥面系、限高标志及其他附属设施等状况进行巡检。

4.2.2日常检测宜以目测检查为主,并按照附录A现场填写城市

人行天桥日常检测报表,登记所检查人行天桥病害的损坏类型、损

坏程度、损坏位置等,提出相应的养护措施。

4.2.3日常检测记录应定期整理归档,并提出评价意见。当检测人

员检测过程中发现设施明显损坏,影响行人安全时,应立即设置警

示标志,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应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4.2.4日常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A检查城市人行天桥各组成结构的完好状态,主要检测内容见表

4.2.4。

6

表4.2.4各组成结构检测要点

组成结构部位检测要点

桥面或梯道铺装平整性、裂缝、破损、积水等

伸缩装置连接松动、异常变形、破损、脱落、漏水、阻塞等

桥面系及

栏杆或护栏污秽、破损、缺失、锈蚀、断裂、松动等

附属结构

排水系统阻塞、残缺、脱落等

附属结构松动、错位、残缺、丢失、变形等

上、下部结构异常变化、缺陷、变形、沉降、位移、支座积水等

B检查在人行天桥安全保护区域内的施工作业情况。

C城市人行天桥限高等各类标志完好情况。

D其他较明显的损坏及不正常现象。

E对照人行天桥资料卡,校核人行天桥基本数据,应符合本标准

附录B的要求。

F对损坏严重,影响桥梁安全使用的,应提出停止使用的建议,

并进行特殊检测的建议。

4.3定期检测

4.3.1定期检测应配备照相机、裂缝观测仪、探查工具及辅助器材

等必要的量测仪器和设备进行近距离观测。

4.3.2下列结构开展定期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拉索索力和吊杆拉力应每年检测1次,吊杆拉力检测办法参照

《城市桥梁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CJJT233)执行。

B拱桥及软弱地基人行天桥的沉降宜每年测量1次。

C独柱式桥梁墩柱的倾向倾角及梁体相对水平位移值应每年测

量1次。

4.3.3城市人行天桥定期检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A查阅历次检测报告及检测建议。

B通过材料取样试验或无损检测办法,确认材料特性(含强度、

碳化、保护层厚度、铝合金壁厚等)、退化程度和退化性质。

7

C对人行天桥进行结构性检测,包括荷载试验,栏杆水平推力,

检算刚度、稳定性等。

D分析确定退化原因,以及对结构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

E对可能影响结构正常工作的构件,评价其在下一次检测之前的

可能退化情况,如构件在下一次检测前可能失效,需立即报告养护

管理部门。

F通过综合检测评定,确定具有潜在退化可能或已处于退化状态

的桥梁构件,提出相应的养护措施。

G特殊结构的人行天桥,尚应对其桥面线形进行测量,应对天桥

运营环境进行比对。

4.3.4特殊结构人行天桥应定期进行动力特性及重要部位静载检

测,时间间隔不得大于3年。

4.4特殊检测

4.4.1人行天桥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特殊检测:

A人行天桥遭受车辆撞击、洪水冲刷、超强台风侵犯等特殊灾害

造成结构损伤。

B在日常检测中难以判断其损坏原因及安全情况的天桥。

C人流量严重增加,或超出设计承载等级而需进行修复、加固、

改建等的人行天桥。

D需要延长使用的城市人行天桥。

E定期检测中判定为D级和E级的人行天桥。

F日常检测中发现加速退化的桥梁构件需补充检测的人行天桥。

4.4.2人行天桥特殊检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A结构材料缺损状况诊断。结构材料缺损状况诊断,宜根据缺损

类型、位置和检测的要求,选择表面测量、无损检测技术和局部取

样等方法。取件试样宜在有代表性的构件的次要部位获取。必要情

况下,应对桥梁线形进行检测,复核与原设计线形是否一致。

8

B结构整体性、功能性评估。整体性、功能性评估应根据诊断的

构件材料质量状况及其在结构中的实际功能,用计算分析评估结构

承载能力。当计算分析评估不满足或难以确定时,应用静力荷载方

法鉴定结构承载能力,采用动力方法测定结构振动参数,具体检测

方法参考《城市桥梁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CJJT233)执行。同

时还应对城市人行天桥栏杆水平推力进行检测。

9

5城市人行天桥技术状况评估方法

5.0.1城市人行天桥技术状况的评估应包括:桥面系及附属结构、

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全桥评估,应采用先构件后部位再综合及与

单项直接控制指标相结合的办法评估。

5.0.2城市人行天桥应以桥梁状况指数BCI确定桥梁技术状况;

应以桥梁结构指数BSI确定桥梁不同组成部位的结构状况。按分层

加权法根据桥梁定期检测记录,将所有构件按照部位及结构区分

好,对所有构件逐一进行评定,先后计算构件及所属部位的技术状

况评分,对桥面系(含附属设施)、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按本标准

附录C评分等级、扣分表分别进行评估,再综合得出整座桥梁技

术状况的评估。

5.0.3桥面系及附属结构的技术状况应采用桥面系状况指数BCIm

表示;桥面系的结构状况应采用桥面系结构指数BSIm表示。根据

桥面或梯道铺装、伸缩装置、排水系统、栏杆或护栏及附属结构等

要素的损坏扣分值,BCIm和BSIm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

BCIm(100MDPh)h5.0.3-1

h1

)()

BSImmin(100MDPh5.0.3-2

()

MDPhDPhihi5.0.3-3

i

32

hi3.0hi5.5hi3.5hi(5.0.3-4)

DP

hi()

hi5.0.3-5

DPhi

i

式中:h——桥面系及附属结构的评价要素,包括桥面或梯道铺

装、伸缩装置、排水系统、栏杆或护栏及附属结构;

a——评价要素的总数,其中附属结构按一类评价要素计

10

算总数;

MDPh——第h类要素中损坏的综合扣分值;当

MDPh<max(DPhi)时,取值为max(DPhi);当

MDPh>100时,取值为100;

h——第h类要素的权重,按表5.0.3的规定取值;

DPhi——第h类要素中第i项损坏的扣分值,按本标准附录

表C1取值;

第类要素中第项损坏的权重;

hi——hi

桥面系第类要素中第项损坏的扣分值占桥面系

hi——hi

第h类要素中所有损坏扣分值的比例。

表5.0.3桥面系各要素权重值

评估要素权重评估要素权重

桥面或梯道铺装0.37排水系统0.19

伸缩装置0.14

栏杆或护栏0.23

附属结构0.07

注:1在计算BCIm时,未出现的要素其权重应按剩余要素权重的比例关系重新分配给剩余要素。

2附属结构含照明、雨棚、安全围栏、安全标识等。

5.0.4人行天桥上部结构技术状况的评估应逐跨进行,然后再计算

整座桥梁上部结构的技术状况指数BCIs。桥梁上部结构的结构状

况应采用上部结构状况指数BSIs表示。BCIs和BSIs应按下列公

式计算:

1b()

BCIsBCIsi5.0.4-1

bi1

()

BSIsmin(BCIsi)5.0.4-2

c()

BCIsi(100SDPij)ij5.0.4-3

j1

()

SDPijDPijkij5.0.4-4

k

32()

ijk3.0ijk5.5ijk3.5ijk5.0.4-5

11

DP

ijk()

ijk5.0.4-6

DPijk

k

式中:第跨上部结构技术状况指数;

BCIsi——i

b——桥梁跨数;

第跨上部结构中第类构件损坏的综合扣分值;

SDPij——ij

当时,取值为;当

SDPijmax(DPijk)max(DPijk)

时,取值为;

SDPij100100

第跨上部结构中第类构件的权重,按表

ij——ij5.0.4

的规定取值;

c——第i跨上部结构的桥梁构件类型数;

第跨上部结构中第类构件第项损坏的扣分值,

DPijk——ijk

按本标准附录表C2取值;

第跨上部结构中第类构件第项损坏的权重;

ijk——ijk

第跨上部结构中第类构件第项损坏的扣分值占

ijk——ijk

第j类构件中所有损坏扣分值的比例。

表5.0.4人行天桥上部结构各构件的权重值

桥梁类型构件类型权重桥梁类型构件类型权重

主梁0.55桁片0.48

梁桥横向联系0.35主节片0.08

外部装饰板0.10纵梁0.18

斜拉索系统(斜拉

钢桁架桥

索、锚具、拉索护0.45横梁0.08

斜拉桥套、减震装置等)

主梁0.28连接件0.08

索塔0.27外部装饰板0.10

加劲梁0.16主拱圈0.45

索塔0.21拱上构造0.18

悬索桥主缆(含主鞍)0.30拱桥横向联系0.27

锁夹、吊索、钢护

0.33外部装饰板0.10

筒、锚杆

注:在计算BCIs时,未出现的构件类型其权重应按剩余构件类型权重的比例关系重新分配给

剩余构件类型。

12

5.0.5桥梁下部结构技术状况的评估应逐墩(台)进行,然后再计算

整座桥梁下部结构的技术状况指数BCIx;桥梁下部结构的结构状

况采用下部结构的结构状况指数BSIx表示,按下列公式计算BCIx、

BSIx值:

1b()

BCIxBCIxj5.0.5-1

b1j0

()

BSIxmin(BCIxj)5.0.5-2

d()

BCIxj(100SDPjk)jk5.0.5-3

j1

()

SDPikDPjkljkl5.0.5-4

l

32()

jkl3.0jkl5.5jkl3.5jkl5.0.5-5

DP

jkl()

jkl5.0.5-6

Djkl

l

式中:第号墩台下部结构技术状况指数;

BCIxj——j()

b——桥梁跨数;

第号墩台下部结构中第类构件的综合扣分

XDPjk——j()k

值;当时,取值为;

XDPijmax(DPijk)max(DPijk)

当时,取值为;

XDPij100100

第号墩台下部结构中第类构件的权重,按附

jk——j()k

表的规定取值;

d——第j号墩(台)下部结构的构件类型数;

第号墩台下部结构中第类构件第项损坏

DPijk——j()kl

的扣分值,按本标准附录表C2取值;

第号墩台下部结构中第类构件第项损坏的

jkl——j()kl

权重;

第号墩台下部结构中第类构件第项损坏的

ijk——j()kl

扣分值占第k类构件中所有损坏扣分值的比例。

13

表5.0.5桥梁下部结构各构件的权重值

部位构件类型权重部位构件类型权重

梁桥、桁架桥拱桥

盖梁0.18盖梁0.09

墩身0.34墩身0.27

桥墩基础0.20桥墩基础0.40

外部装饰板0.10外部装饰板0.10

支座0.18拱脚0.14

台帽0.20外部装饰板0.10

台身0.40台身台帽0.45

桥台桥台

基础0.20基础0.31

支座0.20拱脚0.14

注:在计算BCIx时,未出现的构件类型其权重应按剩余构件类型权重的比例关系重新分配给

剩余构件类型。

5.0.6整个桥梁的技术状况指数BCI及结构状况指数BSI根据桥

面系、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的技术状况指数,应按下式计算:

()

BCIBCImmBCIssBCIxx5.0.6

式中:——桥面系、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的权重,按

m、s、x

照下表的规定取值。

表5.0.6桥梁结构组成部分权重值

桥梁部位权重

桥面系0.15

上部结构0.45

下部结构0.40

5.0.7人行天桥桥面系及附属结构、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及整座桥

梁结构完好状况可按表5.0.7进行评估。

14

表5.0.7桥梁结构状况评估标准

BCI*[90,100][80,90)[66,80)[50,66)[0,50)

评估等级ABCDE

注:BCI*表示BCI、BCIm、BCIs、BCIx。

5.0.8人行天桥桥面系及附属结构、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的结构状

况可按下表进行评估。

表5.0.8桥梁结构状况评估标准

BSI*[90,100][80,90)[66,80)[50,66)[0,50)

评估等级ABCDE

注:BSI*表示BSIm、BSIs、BSIx。

5.0.9各种类型桥梁有下列情况之一,即可将桥梁技术状况直接评

定为D级桥:

A受力裂缝且裂缝宽度超过表5.0.9-1的限值。

表5.0.9-1恒载裂缝宽度最大限值

结构类型裂缝部位及所处侵蚀环境允许最大裂缝宽度(mm)

钢筋混凝A类、B类0.20

土构件

C类、D类0.15

拱圈横向0.30(裂缝高度小于截面高一半)

混凝土拱拱圈竖向或纵向0.50(裂缝长度小于跨径1/8)

拱波和拱肋结合处0.20

墩台帽0.30

A类0.40(不允许贯通台身截面一半)

墩台有筋0.25

B类

墩台身无筋0.35(不允许贯通台身截面一半)

有筋0.20

C、D类

无筋0.30(不允许贯通台身截面一半)

所处侵蚀环境按表5.0.9-2侵蚀环境分类表规定选取。

15

表5.0.9-2侵蚀环境分类

侵蚀环境分类状态描述

A类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与无侵蚀性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B类构件表面经常处于结露或湿润状态的环境

C类距海岸线1km范围内,直接承受盐雾影响的环境

D类盐渍土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

B钢结构节点板及连接铆钉、螺栓损坏数量在20%以上,钢箱梁

开焊,钢结构主要构件有严重扭曲、变形、开焊,锈蚀削弱截面面

积10%以上。

C墩、台、桩基出现结构性断裂缝,或裂缝有开合现象,倾斜、

位移、沉降变形危及桥梁安全时。

D关键部位混凝土出现压碎或压杆失稳、变形现象。

E结构永久变形大于设计标准值。

F结构刚度达不到设计标准要求。

G支座错位、变形、破损严重或缺失,已失去正常支承功能。

H当通过桥梁验算检测,承载能力下降达25%以上。

I栏杆残缺长度单处大于14cm。

J上部结构有落梁和脱空趋势或梁、板断裂。

K钢-混凝土组合梁、桥面板发生纵向开裂,支座和梁端区域发生

滑移或开裂;斜拉桥拉索、锚具损伤;悬索桥钢索、锚具损伤;系

杆拱桥钢丝、吊杆和锚具损伤。

L拱桥拱脚处产生水平位移或无铰拱拱脚产生较大的转动。

M其他各种对桥梁结构安全有较大影响的部件损坏。

16

6城市人行天桥栏杆水平推力检测

6.1一般规定

6.1.1城市人行天桥移交、交付使用时,宜进行栏杆水平推力检测;

城市人行天桥定期检测评定为D级及以下时,或栏杆有严重缺损

时,应进行栏杆水平推力检测。

6.1.2栏杆的水平推力检测单元应优先考虑选取栏杆跨度较大及

其它对工程质量有怀疑的节段。

6.1.3栏杆水平推力测试位置应选择受力不利、缺陷较多或病害严

重的位置进行,两侧栏杆均应视为单独个体进行。

6.1.4栏杆水平推力检测分为使用性能试验和承载能力试验。

6.1.5当需验证栏杆的结构性能符合设计或相关标准要求时,可进

行使用性能试验;当需确认栏杆结构的承载能力时,可进行承载力

试验。应先进行使用性能试验,且检验结果满足要求后再进行承载

力试验。

6.2试验准备

6.2.1城市人行天桥栏杆水平推力检测前应做好检测方案,方案内

容应包括:测试位置及控制测点的布置,加载设备及工况的设计,

加载卸载及测试程序和终止条件。城市人行天桥栏杆水平推力检测

当测试位置及控制测点或测点由委托方或设计单位制定时,宜在方

案中注明。

6.2.2城市人行天桥栏杆水平推力测试内容为测试栏杆水平推力

作用下,栏杆水平位移。

6.2.3城市人行天桥栏杆水平推力检测控制荷载的选用应满足以

17

下规定:

A使用性能检验荷载值应采用设计荷载标准值或由设计单位确

定。

B承载力检验荷载值应采用设计荷载标准值乘以1.4系数或由设

计单位确定。

C城市人行天桥栏杆水平推力检测控制荷载应按原设计荷载或目

标荷载选用,经结构检测或检算认定承载能力不足的,可降低控制

荷载。

6.2.4试验测点布置应满足以下规定:

A控制测点布设为试验测点,控制测点位于构件跨中位置,同时

应测量立柱上放扶手位置;

B位移观测点布置应考虑加载位置及荷载水平分布影响,不少于

布置3个测点。

6.2.5城市人行天桥栏杆水平推力检测加载试验应按照设计值沿

桥跨均匀布置,加载条件受限时,可按静力等效均布力或多点集中

力布置,但应确保结构局部受力安全。当采用等效集中力加载时,

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规定荷载标准值,当设计另有规定

时,应从其规定。栏杆水平荷载的加载部位宜为选定加载单元的顶

部扶手处。

6.3现场测试

6.3.1栏杆水平推力试验应分级加载,每级不大于栏杆水平推力设

计荷载标准的20%(即加载不少于5级);当荷载大于设计荷载标

准值时,每级荷载不应大于设计荷载标准值的10%;当荷载接近

承载力检验荷载值时,每级荷载不应大于承载力检验荷载值的5%。

达到检验荷载值后分级卸载,卸载分级次数不宜少于3次。

6.3.2试验应进行预压,以检查试验装置的工作是否正常。预压荷

载可取为检验荷载的20%~30%。

18

6.3.3每级加载时间应根据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所需时间确定,

一般不宜少于5min。

6.3.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暂停加载并查找原因,在确认结

构及人员安全后方可继续试验:

A实测变位已达到或超过控制荷载作用下的变位计算值;

B人行天桥栏杆发出异常响声或者其他异常情况;

C栏杆锚固端的连接出现异常情况;

D栏杆自身材料发生开裂、破损。

6.4结果评定

6.4.1试验数据处理时,宜根据内容绘制下列加载工况试验图表:

A荷载与控制测点的实测变位的关系曲线;

B测点实测变位与相应计算值的对照表及其变化开展图;

6.4.2栏杆水平推力试验检测结果一般分为以下4种:

A栏杆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出现断裂或者开焊现象,即为不满足

设计要求。

B栏杆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未出现断裂或者开焊现象,但栏杆实

际水平位移大于理论计算位移,且残余变形大于20%,栏杆无法自

然恢复到起始位置,即为不满足设计要求。

C栏杆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未出现断裂或者开焊现象,栏杆实际

水平位移大于理论计算位移,但残余变形小于20%,能自然恢复到

起始位置,即为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D栏杆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未出现断裂或者开焊现象,栏杆实际

水平位移小于理论计算位移,残余变形小于20%,能自然恢复到起

始位置,即为满足设计要求。

6.4.3在试验水平推力作用下,与栏杆同高度部位的水平位移的最

大值,不得超过栏杆扶手高度的1/120。

19

7城市人行天桥静载检测

7.1一般规定

7.1.1城市人行天桥静载检测的测试内容及控制荷载,应根据下列

试验类型确定:

A验收性静载检测。城市人行天桥移交、交付使用时,宜进行验

收性静载检测。

B鉴定性静载检测。城市人行天桥定期检测评定为D级及以下时,

应进行鉴定性静载检测。

7.1.2城市人行天桥静载检测应选择受力不利、缺陷较多或病害较

为严重的桥跨,城市人行天桥静载检测主要测试主桥,视情况考虑

梯道及步梯。

7.2试验准备

7.2.1城市人行天桥静载检测试验前应编制检测方案,方案内容应

包括:试验跨的确定和控制截面及控制测点的布置,加载设备及工

况的设计,加载卸载及测试程序和终止条件。城市人行天桥静载检

测当试验跨、控制截面或测试面、控制测点或测点由委托方或设计

单位制定时,宜在方案中注明。

7.2.2城市人行天桥静载检测控制截面及控制测点的选定应按照

下表选定,且不同试验加载工况下产生内力或变为最不利效应值的

点,应选定为该截面的控制测点。

20

表7.2.2城市人行天桥控制截面和测试内容

结构控制截面及测试内容

形式应力测试位移测试附加测试

简支跨中最大正弯矩截面支点沉降,1/4正弯矩截面

跨中

梁桥支点最大剪力截面应力及挠度

中跨跨中

连续中跨边跨最大正弯矩截面支点沉降,最大剪应力,1/4

边跨最大正弯矩

梁桥支点最大负弯矩截面正弯矩截面应力及挠度

截面

中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截面固结节点挠度,柱脚最大负

刚构桥中跨跨中

固结节点最大负弯矩截面弯矩截面应力

1/4最大正负弯矩截面应

无铰拱顶最大正弯矩截面

拱顶力,1/4正负弯矩挠度绝对

拱桥拱脚最大正、负弯矩截面

值之和,拱脚水平推力

注:1桁架桥的控制截面应按上表结构形式选定,并通过计算确定该控制截面需布设的控制

测点和试验测点的杆件。

2鉴定性静载检测除按上表选定以外,控制截面还应符合以下规定:结构或构件检算不

满足要求的截面,存在疑问的截面;结构或构件缺损程度严重的截面。

7.2.3城市人行天桥静载检测控制荷载的选用应满足以下规定:

A鉴定性静载检测的控制荷载应按原设计荷载或目标荷载选用,

经结构检测或检算认定承载能力不足的,可降低控制荷载。

B验收性静载检测的控制荷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规定人群荷载标

准值,当设计另有规定时,应从其规定。

7.2.4实际试验的工况荷载和加载位置可采用静载检测效率进行

控制。静载检测效率应满足下式要求:

S

s

qS

式中:ηq——静力试验荷载效率,对于验收性荷载试验,其值应

大于或等于0.85且不大于1.05;对于鉴定性静载检

测,其值应大于或等于0.95且不大于1.05。

Ss——静力试验实际工况作用下,控制截面的最大内力或变

位计算值;

S——控制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或变位计算

值;

21

7.2.5试验测点布置应满足以下规定:

A控制测点布设为试验测点;

B挠度观测点布置应考虑加载位置及荷载横向分布影响,横向宜

布置3个测点。

C应变测点应设置在测试截面横向荷载分布较大的构件或部位,

横向测点不应少于3个,构件上的应变测点应设置在构件横截面局

部应力较大的部位。

D对于允许开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应变测试,宜凿开混

凝土保护层直接在钢筋上设置拉应力测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