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四川省部分地区 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商国百姓戚待于郊。于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复军。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为不寐?”王曰:“告女:维天不飨殷,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麋鹿在牧,蜚鸿满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我未定天保,何暇寐!”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摘编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二:武王以礼信。文王死九年,天下八百诸侯,皆一旦会于孟津之上。不言同辞,不呼自来,尽知武王忠信,欲从武王,与之伐纣。当是时,比干、箕子、微子尚在,武王贤之,未敢伐也,还诸侯。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武王见贤臣已亡,乃朝天下,兴师伐纣,杀之。武王未下车,封比干之墓,发太仓之粟,以赡天下,封微子于宋。此武王以礼信也。(摘编自《越绝书•吴内传第四》)材料三:三代所宝莫如因,因则无敌。禹通三江五湖,决伊阙,沟回陆,注之东海,因水之力也。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而尧授之禅位,因人之心也。汤、武以千乘制夏、商,因民之欲也。如秦者立而至,有车也;适越者坐而至,有舟也。秦、越,远涂也,竫立安坐而至者,因其械也。(摘编自《吕氏春秋•贵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武王又射A三发B击C以剑D斩E以玄钺F县G其头小H白之旗。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发而后下车”中的“发”,与“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中的“发”含义不同。B.“武王以礼信”一句的句式,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中的句式不相同。C.“武王未下车”中的“下车”,与“衡下车”(《张衡传》)中的“下车”的含义相同。D.“如秦者立而至”中的“而”,与“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中的“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纣王带领七十万大军对抗武王,却很快战败,是因为纣王的军队中很多人都盼着武王赶快到来,无心抵抗。B.在武王看来,得到上天的保佑非常重要,殷商就是因为没得到上天保佑,才哀鸿遍野,在战争中输给武王。C.文王死后第九年,天下八百诸侯接到武王通知后,都赶到孟津之上会合,想要追随武王,一起讨伐商纣。D.材料三认为,夏商周最为看重的是做事要善于凭借外物,顺应百姓的心意,能做到这样就能所向无敌。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4分,共8分)(1)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2)秦、越,远涂也,竫立安坐而至者,因其械也。14.《吕氏春秋•贵因》中说“三代所宝莫如因,因则无敌”,试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周武王战胜商纣王的“因”有哪些。(3分)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三诊”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王)玄谟每陈北侵之策,上谓殷景仁曰:“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及大举北征,以玄谟为宁朔将军,前锋入河,受辅国将军萧斌节度。玄谟向确礅,戍主奔走,遂围滑台,积旬不克。虏主拓跋焘率大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军众亦盛,器械亦精,而玄谟专依所见,多行杀戮。初围城,城内多茅屋,众求以火箭烧之,玄谟恐损亡军实,不从。城中即撤坏之,空地以为窟室。及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又不从,将士多离怨。又营货利,一匹布责人八百梨,以此倍失人心。及拓跋焘军至,乃奔退,麾下散亡略尽。萧斌将斩之,沈庆之固谏曰:“佛狸威震天下,控弦百万,岂玄谟所能当。且杀战将以自弱,非良计也。”斌乃止。(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三十六·王玄谟传》)材料二:王玄谟北伐之必败也,弗待沈庆之以老成宿将见而知之也;今从千余岁以下,由其言论风旨而观之,知其未有不败者也。文帝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坐谈而动远略之雄心,不败何待焉?兵之所取胜者,谋也、勇也。以勇则锋镝雨集车驰骑骤之下一与一相当而后勇怯见焉。以言说勇者,气之浮也,侈于口而馁于心,见敌而必奔矣。若谋,则疑可以豫筹者也,而豫筹者,进退之大纲而已。两相敌而两相谋,扼吭抵虚,声左击右,阳进阴退之术,皎然于心目者,皆不可恃前定以为用。唯夫呼吸之顷,或敛、或纵、或虚、或实,念有其萌芽,而机操于转眄。非凝神聚气以内营,则目荧而心不及动,辨起而智不能决。故善谋者,未有能言其谋者也。玄谟之勇,大声疾呼之勇也。其谋,画衾扪腹之谋也。是以可于未事之先,对人主而拄笏掀髯,琅琅惊四筵之众。今亦不知其所陈者何如,一出诸口,一濡之笔,而数十万人之要领已涂郊原之苹矣,况又与江、徐文墨之士相协而鸣也哉!(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以勇A则锋镝雨集B车驰骑骤C之下D一与一相当E而后勇怯F见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狼居胥,出自于司马迁《史记》,原指汉将霍去病打败匈奴后登上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后比喻建立显赫功勋。B.佛狸,文中喻指“北方少数民族入侵者”,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佛狸祠下”的“佛狸”意义不同。C.“眄”,本义为斜视,此处取其引申义,泛指望、看,与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眄庭柯以怡颜”的“眄”意义相同。D.“扪”,文中意为“抚摸”,与李白《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和成语“扪心自问”的“扪”字意义都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玄谟率领的军队人数众多,武器精锐,王玄谟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但经常杀人立威。B.王玄谟将钱财看得很重,他不愿意火烧茅屋减少战利品,甚至用一匹布换百姓八百棵梨子。C.王夫之不认同文帝的话,认为在王玄谟的言论意旨中,就已然能看出他一定会失败的道理。D.王夫之认为,善于谋划的人只能制定大概的战略再随机应变,因此不能预先说出具体策略。13.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戍主奔走,遂围滑台,积旬不克。(2)若谋,则疑可以豫筹者也,而豫筹者,进退之大纲而已。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佛老、寇敌耗蠹中国,县官之费,数倍昔时,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权三司使李谘尝奏事两宫,言:“天下赋调有常,今西、北寝兵二十年,而边馈如故,它用浸广,戍兵虽未可减,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宽敛厚下。”盐铁判官俞献卿亦言:“天下谷帛日益耗,物价日益高,欲民力之不屈,不可得也。今天下谷帛之直,比祥符初增数倍矣。人皆谓稻苗未立而私籴,桑叶未吐而私买。自荆湖、江淮间,民愁无聊。转运使务刻剥,以增其数,岁益一岁,营造费用,皆出于民,是以物价益高,民力积困也。夫卮不盈者漏在下,木不茂者蠹在内。陛下宜知其有损于彼,无益于此,与公卿大臣朝夕图议而救正之。”上纳其言,命议裁减冗费。五月,张方平言:“伏以天下承平,为岁深远,而国用不赡,民力益困。今聚师境上调费浸广倚于经入则财不给加以横赋则人不堪。救兹交急,特在陛下身先率下,惟事事得其撙节而已。臣窃惟陛下躬勤节用,克自抑畏,凡诸服御,殊为菲薄,而中外之论,皆言用度太过,臣窃疑之。盖宫闱嬖昵、左右近习,仰恃仁慈,缘为奸弊。且禁中呼索,辄称圣旨,有司应奉,皆为上供,故外人不知其详,而私议累乎盛德。伏愿陛下上念宗社之计,下以生民为心,彼妇人宦者,何烦过于姑息?超然远虑,断自天心,试取先帝之世及陛下临御以来天圣之初官司帐籍,如内东门之类,比较近年支费金帛,则知增损丰俭之数。以一言裁减之恩,而为万方广富之本。”壬子,内降诏书,减皇后及宗室妇郊祀所赐之半,著为式。又诏皇后、嫔御进奉乾元节回赐物亦减半。于是皇后、嫔御各上俸钱五月,宗室刺史以上亦纳公使钱之半。上语辅臣曰:“此《周官》所语‘供王之好用’者。朕宫中无所废,其斥以助县官。”(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减浮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聚师境A上B调费C浸广D倚于经入E则财不给F加以横赋G则人不堪。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寝,文中是“停止”之义,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暮寝而思之”中的“寝”意思不同。B.而,文中是“可是”之义,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而”意思相同。C.直,通“值”,“价格”之义,与《寡人之于国也》中“直不百步耳”的“直”意思不同。D.聊,文中是“依靠、依赖”之义,与《归去来兮辞》中“聊乘化以归尽”的“聊”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谘认为,在军需开支上,那些无关紧要的开支,应全部裁减,以减轻负担,增加下层百姓的福利。B.俞献卿认为,转运使剥削百姓增加税收,再加上工程建设费用出自百姓,导致百姓生活越来越困顿。C.张方平认为,要想解决当前的财政问题,关键在于皇上要率先垂范,对于后宫和宦官不要过于姑息。D.皇后、妃嫔上缴五月份的俸禄及部分官员上缴一半公使钱后,皇上认为应将这些钱款拨给地方官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皆谓稻苗未立而私籴,桑叶未吐而私买。(2)以一言裁减之恩,而为万方广富之本。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高三三诊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①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公子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②,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侯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③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改)材料二: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选自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有删改)[注]①公子: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国君安釐王的弟弟。战国末期魏国名将。②侯生:侯嬴,信陵君门客。③晋鄙:战国时期魏国将领。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姬资之A三年B自王C以下D欲求E报其F父仇G莫能得。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度,估计,与《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中的“度”含义不同。B.诚,果真,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诚”含义相同。C.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一般用铜铸成虎形,分为两半。D.“余所诛者”中的“诛”字与现代汉语词语“口诛笔伐”中的“诛”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危急,信陵君为了避免赵国灭亡,求魏王友持遭拒:信陵君打算率领门客前去同秦军拼命,并把相关情况告诉了侯嬴。B.如姬的父亲曾被人杀了,却无人替她报杀父之仇,而信陵君实现了她的夙愿,因此她知恩图报,甘愿鉴窃魏王兵符帮助信陵君。C.唐顺之认为赵、魏两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赵国如果灭亡,魏国也会步其后尘,而赵、魏两国的存亡又关系到楚、燕、齐等国的石广。D.唐顺之对侯嬴、如姬二人的行为表示赞赏,他认为侯嬴、如姬二人在信陵君遇到困难的时候,或出计谋,或冒险行动来支持信陵君。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2)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14.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看待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请简要分析。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文本一:鲁阳虎欲攻三桓。不克而奔齐,景公礼之。鲍文子谏曰:“不可。阳虎有宠于参氏而欲伐季孙,贪其富也。今君富于季孙,而齐大于鲁,阳虎所以尽诈也。”景公乃囚阳虎。或曰:臣主之间,非兄弟之亲也。劫杀之功,制万乘而享大利,则群臣孰非阳虎也?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群臣皆有阳虎之心,而君上不知,是微而巧也,阳虎贪于天下,以欲攻上,是疏而拙也。不使景公加诛于齐之巧臣,而使加谏于拙虎,是鲍文子之说反也,君明而严,则群臣忠:君懦而暗,则群臣诈。知微之谓明,无教之谓严。不知齐之巧臣而谏鲁之成乱,不亦妄乎?或曰:阳虎为乱于鲁,不成而走,入齐而不谏,是承为乱也。君明则谏,知阳虎之可济乱也,此见微之情也。君严则阳虎之罪不可失,此无教之实也。则谁阳虎,所以使群臣忠也。未知齐之巧臣而废明乱之罚,责于未然而不谏昭昭之罪,此则妄矣。今诛鲁之罪乱,以成群臣之有奸心者,鲍文之说,何以为反?(《韩非子·难四))文本二:阳虎奔齐,请师以伐鲁。齐侯将许之。鲍文子谏曰:“鲁未可取也,上下犹和,众庶犹,能事大国,而无天灾,若之何取之?阳虎欲勤齐师也,齐师疲,已于是乎奋其诈谋,鲁免其疾,而君又收之,无乃害乎!”齐侯执阳虎,将东之。阳虎愿东,乃囚诸西鄙。尽借邑人之车,锲其轴,麻约而归之。载蒽灵①,寝于其中而逃。奔晋,适赵氏。(《左传・定公九年)文本三:阳虎议曰:“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逐于鲁,疑于齐,走而之赵,赵简主迎而相之。左右曰:“虎善窃人国政,何故相也?”简主曰:“阳虎务取之,我务守之。”遂执术而御之。阳虎不敢为非以善事简主兴主之强几至于霸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注】①灵:装载衣物的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阳虎不敢A为非B以善C事D简主E兴主之强F几至G于H霸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克,是战胜、击败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克敌制胜”中的“克”意思相同。

B.承,接续之意,与《张街传》中“下有蟾蜍,张口承之”的“承”意思不同。

C.适,是前往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适得府君书”的“适”意思相同。

D.相,意为使……为相,其用法与(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的“兄”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有人认为,齐国内部也有想法与阳虎类似的大臣,其行为隐蔽而巧诈,威胁比阳虎更大,更应引起重视。

B.文本一中也有人认为,齐国内部是否存在巧诈之臣尚不明确,而阳虎的罪行明显,齐景公不应该放任这样的乱臣。

C.文本二中鲍文子认为,当前齐国君臣一心,百姓和睦,风调雨顺,能侍奉大国,不可听从阳虎的建议去攻打鲁国。

D.阳虎被鲁国驱逐,被齐国怀疑,逃至赵国,面对侍臣的疑惑,赵简主自信能对阳虎加以控制,并使之为自己所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诛鲁之罪乱,以威群臣之有奸心者,鲍文之说,何以为反?(5分)

(2)齐侯执阳虎,将东之。阳虎愿东,乃四诸西鄙。(5分)答案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10.BDF(断对一处得1分,共3分,超过3处不给分)11.C【解析】材料中的“下车”是从战车上下来的意思,《张衡传》里的“下车”为新官到任的意思。12.。13.【答案示例】(1)放下兵器(或“停止战争”,“干戈”借代战争),收缴兵器(或“整顿部队”,语意连贯即可),解散军队: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得分点:“偃”,放下/停止;“释”,解散;“复”,再。三个关键词各1分,大意1分)(2)秦国、越国是路途遥远的地方,静立安坐就可以到达,是凭借了车、船等交通工具。(得分点:“秦、越,远涂也”,判断句;“涂”,通“途”,路途;“械”,工具,交通工具。三个得分点各1分,大意1分)14.【答案示例】①周武王选择了合适的时机征讨商纣王;②周武王仁义重礼,取得天下诸侯的信任;③商纣王残害忠良,失去民心。(答对任意两点3分)参考译文:材料一:纣王听说武王攻来了,也发兵七十万来抵抗武王。武王派太公望和百夫长向纣的军队挑战,然后率领大部队急驱冲进殷纣的军队。纣王的军队虽然人多,但都没有与周军作战的心思,心里盼着武王赶快攻进来。他们都掉转兵器攻击殷纣的军队,给武王做了先导。武王急驱战车冲进来,纣王的士兵全部崩溃,背叛了殷纣。纣王败逃,返回城中登上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投火自焚了。武王手持大白旗指挥诸侯,诸侯都向他行拜礼,武王也作揖还礼,诸侯全都跟着武王。武王来到商,都城中的百姓都在城郊迎候。于是武王派群臣告诉商的百姓说:“上天赐福!”商都人全都拜谢,叩头至地,武王也向他们回拜行礼。于是进入城中,来到纣自焚的地方。武王亲自发箭射纣的尸体,射了三箭然后走下战车,又用宝剑刺纣尸,用黄色大斧斩下了纣的头,悬挂在大白旗上。然后又到纣的两个宠妃的住所,这两位宠妃已经上吊自杀了。武王又向她们射了三箭,用剑刺击,用黑斧斩下她们的头,悬挂在小白旗上。武王做完这些才出城返回军中。武王回到周都镐京,直到深夜不能安睡。周公旦来到武王的住处,问道:“为什么不睡?”王说:“我告诉你:上天不受殷的享祭,从我没出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郊外怪兽成群、害虫遍野。上天不保佑殷朝,才使我们取得了今天的成功。我还没有得到上天的保佑,哪有时间睡觉?”于是对在洛邑修建周都进行了测量规划,然后才离去。他命令把马散在华山之南,把牛散在桃林的旷野;放下兵器,收缴兵器(或“整顿部队”),解散军队: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材料二:周武王依靠礼,来赢得天下的信赖。周文王死后九年,天下八百诸侯,都一下子不期而会于孟津,他们异口同声,事先也没有叫他们来,但他们都不请自来,这是表示他们都深知武王忠诚,值得信赖,都想跟随武王一起去讨伐商纣。在那时候,比干、箕子、微子都还在朝廷里辅佐,武王认为他们贤能,所以不敢讨伐商纣,就让各国诸侯回去了。(诸侯退军)两年后,纣王杀害了比干,囚禁了箕子,微子(也)离开了(纣王)。周武王看到纣王身边的贤臣都已散尽,于是就会合天下诸侯,起兵讨伐纣王,把纣王杀了。武王还未来得及下车,就马上去为比干的坟墓加土,又打开殷都的粮仓,赈济天下的百姓,封微子为宋国国王。这说的就是周武王依靠礼,来赢得天下的信赖。材料三:(夏商周)三代最宝贵的莫如凭借外物,善于凭借外物就能所向无敌。禹疏通三江五湖,凿开伊阙,使水道畅通,让水流入东海,是凭借了水势的力量。舜第一次迁徙,形成城邑;第二次迁徙,形成都城;第三次迁徙,形成国家,因而尧把帝位让给了他,是顺应了人心。汤、武王凭借着诸侯国的地位战胜了夏、商,是顺应了人民的愿望。到秦国去的人站着就能到达,是因为有车;到越国去的人坐着就能到达,是因为有船。秦国、越国是路途遥远的地方,静立安坐就能到达,是因为凭借了交通工具。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三诊”语文试题【答案】10.ADE11.B12.A13.(1)戍守城池的将领逃走了,(王玄谟)于是围攻滑台,(但)多日没有攻下。(2)至于谋略,就是好像可以预先筹划的,但预先筹划的,是军队进退的大概罢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就勇气而论,在锋箭如雨、车驰骑骤的情况下,一对一作战,之后勇怯(可以)显而易见。“以勇”和“则锋镝雨集车驰骑骤之下”是两个并列句外状语,其后停顿,表强调,故AD处断开;“一与一相当”是主谓句,“而后”用于下句句首,E处断开。故选ADE【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错误。“佛狸”是拓跋焘的小名,文中和“佛狸祠下”都是此意。句意:拓跋焘威震天下。/拓跋焘的行宫之下。C.正确。句意:在转眼间随机应变(选择适当的战略)。/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D.正确。句意:(只)是画被子摸肚皮的谋略。/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王玄谟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错误,“专依所见”完全依据自己的看法,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根据下文的“不从”“又不从”可以推出。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戍主”,戍守城池的将领;“积旬”,多日,几十天;“克”,攻克,攻下。(2)“若”,至于;“疑”,似乎,好像;“豫筹”,预先筹划,预先打算。参考译文:材料一:王玄谟多次呈进北伐的计策。文帝对殷景仁说:“听到王玄谟呈上来的奏策,让人感到有封狼居胥的气概。”到了大举北伐的时候,朝廷让王玄谟做宁朝将军,率前锋进入黄河,接受辅国将军萧斌的指挥。王玄谟攻向确礅,戍守城池的将领逃走了,(王玄谟)于是围攻滑台,(但)多日没有攻下。北魏皇帝拓跋焘正率领大军号称百万,军鼓的声音,震动天地。王玄谟率领的军队也很严肃整齐,武器精锐,但王玄谟刚愎自用,经常杀人立威。刚开始包围时,城内有很多茅屋,将领们请求将火炬绑在箭上射进去烧毁它们。王玄谟怕减少战利品的数量,没有听从。而城中的敌人马上便把这些茅屋撤掉毁坏,地面空空,建造地下室。等到魏国诸将的救兵到的时候,将领们请求用兵车筑成堡垒自保,王玄谟又不听从,将士们很有怨言。他还捞取各种钱财,一匹布要求调换人家八百只梨子,因为这些大失人心。到拓跋焘的军队来时,于是迅速退兵,他手下的士兵逃散死亡光了。萧斌要杀掉他,沈庆之说:“拓跋焘威震天下,控制百万大军,王言谟怎么能抵挡。杀掉自己的将领削弱自己,不是好计策!”萧斌才没有杀(他)。材料二:王玄谟北伐必定失败(的结局),不用等待沈庆之这样的老成宿将上阵便可知道。如今在一千年以后,从他的言论意旨中去考察,就知道他没有不败的道理。文帝说:“观看王玄谟的陈词,令人有封狼居胥的想法。”坐着谈论就树立远大策略的雄心,不失败(还)等待什么呢?战争取胜的因素,是谋略和勇气,(仅此)二者就够了。就勇气而论,在锋箭如雨、车驰骑骤的情况下,一对一作战,之后勇怯(可以)显而易见。(只)用语言标榜勇气的人,(那勇气仅是)浮于表面的勇气,嘴上说得多而内心虚弱,遇见敌人就一定逃跑。至于谋略,就是好像可以预先筹划的,但预先筹划的,(也只是)军队进退的大概罢了。(如果)两军对垒而两相筹谋,采取控制要害侧击虚弱,说左打右,表面进攻暗中后退的策略,在心里(都十分)清楚明白,都不能够依赖战前制定(的策略)去为战时所用。只有在喘息之机,(趁着)或收敛、或放纵、或虚打、或实打意念的产生,在转眼间随机应变(选择适当的战略)。(若)不能凝神聚气来在心中谋划,那么就会目眩而心无所主,争辩纷起而智慧不能决断。所以,善于谋划的人,没有(谁)能(预先)说出他的(具体)策略的。王玄谟的勇气,(只)是大声疾呼的勇气。他的谋略,(只)是画被子摸肚皮的谋略。因此可以在战争之前,面对君主手拄笏板,掀动长髯,声音响亮惊动四周座位上的大臣们。现在也不知道他陈述的是些什么内容,(这些内容)一从他的嘴说出,一在笔端写成,就导致了数十万人惨死在郊外的荒野里了,(更)何况又和江、徐这些写文章的人相互协助地叫喊发表意见呢!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DF11.D12.A13.(1)人们都说禾苗没有长成就被官府收购,桑叶没有长出就被官府征购。(2)凭借皇上您一句裁减费用的恩德,就能成为天下百姓增加财富的根本。【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敌国军队聚集在边境上,调军所需的费用耗费非常广。依赖过往积累的收入,则所积累的财物尚不能满足;再次增加赋税,则百姓无法忍受。“今聚师境上”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今(于)境上聚师”,故可于后置状语“境上”后断开,即B处;“调费浸广”是主谓成分,句子成分完整,故可于D处断开;“倚于经入则财不给”“加以横赋则人不堪”是并举成分,可于中间断开,即F处。故可断于BDF处。【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后一个“寝”意为“躺,卧”。句意:现在西部、北部边境休战已经二十年了。/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B.正确。句意:可是边饷还是跟以前一样多。/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C.正确。后一个“直”,通“只”,以为,只是。句意:现在天下粮食布帛的价钱。/只是没有走到百步罢了。D.错误,后一个“聊”意为“姑且”。句意:百姓没有依靠。/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增加下层百姓的福利”说法有误。原文“宜一切裁损,以宽敛厚下”指的是善待百姓,不再横征暴敛过度剥削,而非增加他们的福利。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谓”,说;“立”,长成;“籴”,买进;“私买”,被官府征购。(2)“一言”,一句话;“恩”,恩德;“为”,成为;“本”,根本。参考译文:天下太平已久,户口年年都有增加,兵士名籍越来越广,官吏也越来越多,佛道供奉、敌国进攻也日益消耗国家财力。仅仅是县官的费用,就比以往增加了好几倍。百姓也比以往生活的更为奢侈,于是朝廷上下都被钱财所困。权三司使李谘曾经向太后、皇帝上奏说:“天下的赋税调度都是有定数的,现在西部、北部边境停战已经二十年了,可是边军的军饷还和原来一样。其他的费用也越来越多。戍兵的费用虽然不能减少,可是其他一些不必要的,不涉及根本事项的费用,却应当全都裁撤减少,用来宽收赋税,厚待百姓。”主事盐铁判官俞献卿也上书说:“当今天下粮食布帛消耗一天天越来越多,物价日益上涨,想不损伤民力,是不可能的。现在天下粮食布帛的价格,比起祥符初年又增加了几倍。人们都说禾苗还没有长成,就被官府收购;桑叶还没有长出,就被官府征购。从荆湖到江、淮一带,民不聊生,转运使只知道用搜刮来增加物资数额,一年比一年多。又不顾农时大兴土木,一切费用,都出自百姓,所以物价越来越高,而民力越来越困乏。酒杯难以注满,是因为有漏洞;树木不茂盛,是由于内有蠹虫。陛下应当知道这样做既有损于彼,又无益于此,您应当与公卿大臣日夜商讨议论来想办法纠正啊。”皇帝接受意见,为此下令商讨如何裁撤冗费。五月,张方平(上书)说:“天下太平的日子已经过了很久,可是国家用度却日益紧张,百姓也越来越疲困。现在敌国军队聚集在边境上,调军所需的费用耗费非常广。依赖过往积累的收入,则所积累的财物尚不能满足;再次增加赋税,则百姓无法忍受。所以我认为能用以救急的方法,只在于陛下您亲自示范率领,事事都能够做到节俭。我私下认为您应当躬勤节用,亲自抑制自己的靡费之心,这样子大凡宫中费用,都能够减少下来。而宫内宫外的言论,都说费用太多,我内心对此也是深有疑虑。大凡宫中您的宠妃、左右侍从,仰赖您的仁慈,怎么会偷奸耍滑呢。况且宫中有何消息传递,都用圣旨,有专门的部门承接您的旨意,所以外人并不知道具体内情,而用私下的议论损害了您宏大的圣德。臣下希望陛下您上能顾念宗庙社稷,下能想到生民的心意,那些妇人宦官,您又何必对他们太过于姑息呢?您超凡卓绝的深谋远虑,都出自于上天的决断,请您尝试拿出先帝在世时以及您临朝执政以来各类官司账本登记,比如内东门那一类的,比较近些年来所耗费的金钱布帛,就能知道增减多少的数目了。凭借皇上您一句裁减费用的恩德,就能成为天下百姓增加财富的根本。”壬子年间,皇宫内降下诏书,减少皇后以及宗室命妇一半的郊祀赏赐,以此作为范式。后又下诏皇后、嫔妃进奉乾元节后的回馈赏赐之物也减少一半。从这之后,皇后、嫔妃各自献上自己五月份的月俸,宗室、刺史以上官员也将自己一半的收入上交国库使用。皇帝对他的辅臣说:“这就是《周官》所说的‘提供帝王所喜欢的东西’吧。朕的宫中没有靡费的东西,把他们都拿来帮助县官们吧。”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高三三诊语文试题【答案】10.BDG11.B12.D13.(1)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除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为什么不可以呢?(2)这就是倾覆魏国几百年的江山为个人的姻亲陪葬,我真不知道信陵君该用什么向魏王谢罪。14.作者认为不足以怪罪,应谴责的是信陵君的本心。信陵君窃符救赵,并不是为了魏国,更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与他有姻亲关系的平原君。【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姬怀愤三年了,从大王以下的人,都想替她报杀父之仇,没有人办得到。“资之”是动宾结构,“三年”是补充时间,二者中间不断开,B处断句;“自王以下”是下句主语,有时为了表示强调或者句子较长,主语后面可断开,D处断句;“欲求报其父仇”是动宾结构,G处断句。故选BD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估计/衡量。句意:公子自己揣测终究不能从魏王那里得到什么。/假使让崤山以东的国家与陈涉的军队比比长短,较量一下权势和军力。B.错误。果真/的确、确实。句意:公子果真一开口求如姬。/我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C.正确。D.正确。都是“谴责”。句意:我所要谴责的,是信陵君的本心。/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唐顺之对侯嬴、如姬二人的行为表示赞赏,他认为侯嬴、如姬二人在信陵君遇到困难的时候,或出计谋,或冒险行动来支持信陵君”错,“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唐顺之对侯嬴、如姬二人的行为态度有所不满,他认为侯嬴、如姬二人都只为信陵君着想,他们的心里只有信陵君,却没有魏王。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纾”,解除;“分”,分担;“奚”,为什么。(2)“倾”,倾覆;“殉”,陪葬;“何以”,用什么;“谢”,谢罪。【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由“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可知,作者认为不足以怪罪,应谴责的是信陵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