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汉代儒学精讲优练课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PP_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汉代儒学精讲优练课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PP_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汉代儒学精讲优练课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PP_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汉代儒学精讲优练课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PP_第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汉代儒学精讲优练课型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P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儒学1/39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过程中,一些儒生和游士借古代圣贤言论批评时政,攻击_______。郡县制2/392.过程:(1)“焚书”:除《_____》和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书籍外,其余全部烧毁。(2)“坑儒”:秦始皇疑心儒生散布反对自己言论,坑杀四百六十余人。秦记3/393.影响:(1)主动: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和维护统治。(2)消极:“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场浩劫,_____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儒学4/39二、“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时代,中国“_______”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致定型,需要用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统一。(2)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使文化“一统”成为政治“一统”根基。大一统5/392.确立:汉武帝接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议,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_____、表彰六经等办法,使儒学地位由此开始提升。3.影响:(1)消极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_________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自由发展。(2)主动影响:使_____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太学平等竞争儒学6/39三、太学出现1.概况:(1)中央:汉武帝创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官立学校——太学,并将_________列为官方教材。(2)地方:汉武帝还令_______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家经典各郡国7/392.作用:(1)太学建立,是儒学教育_______和_______标志,同时也带动民间_________风气,有利于文化传输。(2)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垄断,少数出身中下层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统治基础。(3)深入推进了儒学传输与发展。官方化制度化主动向学8/39四、科举制文化影响1.背景:中国早期选官制度以“_______”为主,汉武帝时,_______被确立为最主要选官制度。2.特点:以_________为选定官员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_________。3.影响: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稳固,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工具;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造成古代中国从事_________研究人才力量相对微弱。世官制察举制考试成绩儒学经典科学技术9/39【微探究1】材料《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思索:材料主要讲了什么事件?有些人把此事称为“灭学之祸”,主要是因为何?提醒:焚书坑儒。摧残了思想文化。10/39【微点拨】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彻底否定儒家思想以外诸子百家学说,董仲舒改造儒学同时还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2.秦朝实施“焚书坑儒”和西汉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种文化政策实际上都是文化专制,都到达了加强君主专制目标。11/39【微探究2】材料熹平(东汉灵帝年号)四年,由蔡邕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思索:据材料概括汉代教育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发展对当初社会作用。12/39提醒:特点:儒学教育官方化。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国家统一形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正统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13/39【微点拨】科举制实施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后备力量,在其导向下,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社会风气和文化观念,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14/39【史论要旨】1.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国,实施文化高压政策,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2.汉代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思想精华,创建新儒学体系,主要内容包含“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等学说。15/39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儒家思想开始被确立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4.罢黜百家推进了儒学教育发展历程,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同时推进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科举制发展。16/39【结构图示】17/39主题董仲舒新儒学思想【史料研析】1.形成背景材料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深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迫切需要。主张清静无为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而儒家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形势和任务相适应。18/39(1)据材料归纳概括汉武帝罢黜百家原因有哪些。提醒: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需要;黄老思想难以满足其需要;董仲舒改造儒学使之适应汉武帝统治需要。19/392.内容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20/39材料二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五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晁,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21/39(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董仲舒主张,这些主张在当初有何作用。提醒: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22/393.影响材料“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文化政策提议和采纳,表面上看似是汉武帝和董仲舒两个人事件,实际上有其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原因。……董仲舒是第一位促进儒家经学成为国教人,但同时我们还要指出,董仲舒儒学思想,除了在“任德不任力”基点上与原始儒学一致外,在许多方面已经与原始儒学有很大区分,最主要表现在对天、君、民三者关系认识上。——摘自《光明讲坛:从孔子到董仲舒》23/39(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是第一位促进儒家经学成为国教人”。提醒:①董仲舒经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次把儒家思想变成封建社会正统思想;②在天、君、民三者关系认识上,他强调民意服从君意,君意服从天意,他是第一个改造原始儒学并使之为君主制度服务人。24/39【史论总结】全方面认识董仲舒新儒学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后形成含有时代特色新儒学体系。25/392.目标: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统一,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总之是为了适应统治者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6/393.思想主张:(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27/39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含有神学色彩。28/395.评价:(1)新儒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社会秩序,是中国历史发展主流,也适应了今天祖国统一迫切需要;但扼杀其它不一样学术流派做法不可取。29/39(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唯心主义,但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安定;董仲舒以“天人感应”学说限制无限君权,发展了“仁政”学说。(3)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该批判;不过“五常”中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部分内容,应该弘扬。30/39【深化点拨】董仲舒新儒学适应时代要求,采众家之长,对儒学思想加以创新,表达了与时俱进精神。对其新儒学思想要辩证对待,认识其主动性和局限性,弃其糟粕,批判继承。31/39主题秦汉儒学地位改变【史料研析】1.秦代儒学材料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认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32/39(1)据材料归纳李斯言论关键点。提醒:私学兴盛,诸子百家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提议实施“焚书”政策,控制思想,实施文化专制。33/392.汉代儒学材料汉武帝要求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前124年,汉武帝依据董仲舒提议“定太学以教救国”,在长安兴办太学,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34/39(2)材料说明了什么?指出其主要原因,并分析产生影响。提醒:说明: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原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动影响:加强了思想、文化和教育管理;推进了民族历史文化进步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消极影响:实质上是一个文化专制政策,抵制了学术思想自由发展。35/39【史论总结】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态度异同1.相同点:(1)目标: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2)实质:文化专制。(3)作用:有利于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36/392.不一样点:(1)原因:秦始皇:①秦刚才统一,需要巩固君主专制;②秦统治受到儒士批判。汉武帝:①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政治需要;②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需要。(2)政策:秦始皇:排斥、打击儒学;汉武帝:尊崇儒学。(3)影响:秦始皇: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