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密度对石斑鱼循环水育苗效果的影响研究_第1页
饵料密度对石斑鱼循环水育苗效果的影响研究_第2页
饵料密度对石斑鱼循环水育苗效果的影响研究_第3页
饵料密度对石斑鱼循环水育苗效果的影响研究_第4页
饵料密度对石斑鱼循环水育苗效果的影响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全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工业化养殖生产,通过控温、增氧、杀菌和去除养殖水中的氨氮等调控手段,实现高密度养殖,具有产出优质高效、节能减排的特点,经济效益显著。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养殖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循环水养殖技术的成熟和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强,循环水养殖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渐被广大水产从业者接受和采纳。

针对目前海水鱼苗培育稳定性差,成活率低的状况,为攻克海水苗种培育的技术瓶颈,本文提出了循环水育苗技术,即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循环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融合苗种培育技术,实现育苗过程的稳定,提高育苗成活率。但循环水育苗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将循环水处理更好地应用于苗种培育阶段,还需不断探索。本试验从循环水育苗中的饵料密度方面入手,探讨不同轮虫密度对石斑鱼育苗成活率的影响,以期为石斑鱼循环水育苗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一循环水育苗试验设计及育苗管理育苗试验在一套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系统含3个8m³水体的育苗池,2个容积10m³的生化处理池,其中一级生化池设置150目网滤,用于收集从育苗池流出的大颗粒悬浮物;一级生化池与二级生化池之间设置蛋白质分离器,并通入臭氧对水体进行消毒;二级生化池中设置紫外杀菌器。图1循环水育苗系统示意图育苗水体前处理:外源海水经砂滤、消毒后,调节盐度至20‰,加入循环水系统中,加入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菌种,停臭氧、紫外,开循环系统空转7-10d。放苗:每个育苗池放孵出1-2d的青红杂交斑鱼苗10万尾。饵料密度试验设计:在育苗的第3-21d(以鱼苗出膜天数计),保持育苗池中日间轮虫密度达到相应的试验要求。2023年4-5月的循环水育苗试验中,育苗池1维持日间轮虫密度5个/mL,育苗池2维持日间轮虫密度10个/mL,育苗池3维持日间轮虫密度15个/mL;2023年5月至7月的循环水育苗试验中,育苗池1维持日间轮虫密度10个/mL,育苗池2维持日间轮虫密度15个/mL,育苗池3维持日间轮虫密度20个/mL。育苗管理:除轮虫外,其它饵料(浓缩藻、丰年虫、配合饲料等)投喂操作按表1所示进行。此外,每1-2d吸污一次。水质管理:育苗过程中每天监测育苗水体氨氮、亚硝酸氮含量,隔天监测弧菌含量。定期泼洒芽孢杆菌、EM菌等有益菌制剂以调节水质,臭氧量遵循先小后大的原则,依据弧菌、氨氮、亚硝酸氮等指标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整个育苗过程中氨氮浓度低于0.5mg/L,亚硝酸氮浓度低于0.2mg/L,弧菌低于5000个/mL(图2、图3)。图2循环水育苗过程中水体氨氮、亚硝酸氮浓度图3循环水育苗过程中水体弧菌含量二饵料密度对工厂化循环水育苗的影响生物饵料供应是石斑鱼育苗过程的关键环节,饵料的缺乏会导致苗种因摄食不足而出现死亡,只有保证饵料的充足供应才能有效的提高育苗的成活率。轮虫作为重要的石斑鱼的开口饵料,其投放密度将直接影响苗种的存活率。在循环水育苗试验中发现,水体中轮虫密度为5个/mL时,石斑鱼苗在第7-15d会逐渐死亡。当轮虫密度为10个/mL时,两批次的苗种成活率均不高,分别为7.3%、2.3%,且生长速度明显偏慢。当轮虫密度达15个/mL以上时,育苗成活率明显提高,两批次育苗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