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洗手观察记录与分析_第1页
大班洗手观察记录与分析_第2页
大班洗手观察记录与分析_第3页
大班洗手观察记录与分析_第4页
大班洗手观察记录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班洗手观察记录与分析《大班洗手观察记录与分析》篇一大班洗手观察记录与分析●观察目的本观察记录旨在分析大班幼儿洗手行为的现状,了解幼儿在洗手过程中的习惯、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影响洗手行为的因素,为幼儿园洗手习惯的培养提供参考。●观察对象与方法○观察对象选取某幼儿园大班共30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在5-6岁之间。○观察方法采用自然观察法,在不干扰幼儿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对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洗手情况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包括洗手时机、洗手频率、洗手方法、洗手时长、洗手用品的使用等。●观察记录○洗手时机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在以下时机主动洗手:-饭前饭后-便前便后-户外活动后-接触脏物后但仍有部分幼儿在以下时机未养成洗手习惯:-吃零食前后-玩具分享前后○洗手频率平均每位幼儿每天洗手次数为5-6次,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幼儿洗手频率较低,可能与家长和教师的引导有关。○洗手方法大部分幼儿能够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但部分幼儿步骤不规范,如洗手时间过短、手指缝未清洗干净等。○洗手时长幼儿洗手时长普遍较短,平均每次洗手时间约为20-30秒,部分幼儿甚至更短,可能与幼儿缺乏时间概念和对手部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有关。○洗手用品的使用所有幼儿都能够使用洗手液或香皂洗手,但部分幼儿使用洗手液的量不足,且较少使用毛巾擦手。●分析与讨论○影响洗手行为的因素分析观察结果,影响幼儿洗手行为的因素:-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幼儿洗手习惯的养成有重要影响。-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的洗手设施、洗手教育活动等对幼儿洗手行为的培养有直接影响。-同伴影响:幼儿之间存在模仿和竞争,同伴的行为也会影响个体的洗手习惯。-教师引导:教师的示范和监督对幼儿洗手习惯的养成有显著作用。○洗手习惯培养策略根据观察记录和分析,提出以下策略:-加强家庭教育: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提高家长对手部卫生的重视,从而影响幼儿。-优化幼儿园环境: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定期更换洗手液,张贴洗手步骤图等。-开展洗手教育活动:通过游戏、歌曲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强化教师引导:教师应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多次提醒和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结论通过本次观察记录与分析,我们了解到大班幼儿在洗手习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幼儿洗手习惯良好,但也有部分幼儿需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幼儿园应与家庭共同努力,通过优化环境、开展教育活动和强化教师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大班洗手观察记录与分析》篇二大班洗手观察记录与分析●观察目的本观察记录旨在了解大班幼儿在洗手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卫生意识以及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以期为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观察对象与方法观察对象为大班幼儿,共30人,年龄在5-6岁之间。观察方法为直接观察法,观察者为幼儿园卫生保健老师,观察时间为上午10:00-10:30,为幼儿洗手时间。●观察内容○洗手习惯-大部分幼儿能够主动去洗手,但有一小部分需要教师的提醒。-幼儿洗手时,使用洗手液或香皂的比例较高,但有一部分幼儿只是简单地用水冲洗。-洗手的步骤基本正确,但部分幼儿忽略了一些关键步骤,如搓手和冲洗指缝。○卫生意识-大部分幼儿有基本的卫生意识,知道洗手的重要性。-部分幼儿在洗手后能够主动擦干手,但有一小部分幼儿会直接走开,任由手自然晾干。-一些幼儿在洗手后能够主动检查自己的手是否洗干净,但仍有少数幼儿对此没有意识。○教师指导-教师在洗手前会进行口头指导,提醒幼儿洗手的正确方法和步骤。-教师会巡视指导,对洗手不正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教师会在幼儿洗手后进行检查,确保洗手质量。●分析与建议○分析-幼儿的洗手习惯和卫生意识总体较好,但仍有提升空间。-教师指导在幼儿洗手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个别辅导的频率有待增加。-幼儿在洗手后主动检查和擦干手的习惯有待加强。○建议-增加洗手习惯的日常练习,通过游戏和歌曲等方式提高幼儿洗手的兴趣。-加强个别指导,针对洗手不正确的幼儿进行重点辅导。-鼓励幼儿在洗手后主动检查和擦干手,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定期开展洗手知识的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卫生意识。●结论大班幼儿在洗手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但需要进一步加强习惯养成和卫生意识的培养。教师指导在幼儿洗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需更加关注个别幼儿的需求。通过日常练习、个别指导和教育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洗手质量和卫生习惯。附件:《大班洗手观察记录与分析》内容编制要点和方法大班洗手观察记录与分析●观察背景在大班幼儿日常活动中,洗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到个人卫生,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为了了解大班幼儿洗手的现状,提高幼儿的洗手意识与洗手技能,特开展此次洗手观察记录与分析。●观察目的1.记录大班幼儿洗手的频率与正确性。2.分析幼儿洗手行为的影响因素。3.提出提高幼儿洗手技能与意识的策略。●观察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选择大班幼儿日常活动中的洗手环节进行观察,记录幼儿洗手的频率、使用的洗手方法以及洗手后的效果。观察者为幼儿教师,观察时间为一周,每天记录两次,分别是午餐前和午睡后。●观察记录○洗手频率观察发现,大班幼儿洗手频率整体较高,但在不同情境下有所差异。午餐前洗手频率较高,几乎所有幼儿都能主动洗手;午睡后洗手频率略低,部分幼儿需要教师提醒。○洗手方法大部分幼儿能够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进行洗手,即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清洗。但仍有少数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如洗手时间过短、步骤不完整等。○洗手效果洗手后的效果总体较好,幼儿手部较为干净。但有个别幼儿洗手后没有擦干,手部湿漉漉的,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分析与讨论○影响洗手行为的因素分析影响幼儿洗手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幼儿的卫生意识:部分幼儿卫生意识不强,需要教师反复提醒。-教师的示范与监督:教师的示范和监督对幼儿洗手行为的养成有重要影响。-洗手设施的便利性:洗手设施是否方便、充足也会影响幼儿洗手的积极性。-同伴的影响:幼儿之间存在相互模仿和竞争,洗手行为也会受到同伴的影响。○提高洗手技能与意识的策略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策略:-加强卫生教育: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强化示范与监督:教师应以身作则,并在幼儿洗手时进行指导和监督。-改善洗手环境:确保洗手设施的便利性和充足性,提供洗手液或肥皂。-鼓励同伴互助:开展洗手竞赛或合作游戏,让幼儿在互动中提高洗手技能。●结论通过本次观察记录与分析,我们发现大班幼儿洗手行为整体较好,但仍有提升空间。应从加强卫生教育、强化示范与监督、改善洗手环境和鼓励同伴互助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洗手技能与意识。●参考文献[1]张丽华.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5,(6):56-60.[2]王晓燕.幼儿园洗手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8,(2):78-81.●附录观察记录表|日期|时间|洗手人数|洗手方法正确人数|洗手效果||||||||2023-05-01|午餐前|30|28|良好||2023-05-01|午睡后|28|25|较好||2023-05-02|午餐前|29|27|良好||2023-05-02|午睡后|27|24|较好||20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