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建筑与市政地基检测技术标准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F/14/wKhkGWY6Ro-APYQnAAA-Y4oa12s729.jpg)
![2022建筑与市政地基检测技术标准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F/14/wKhkGWY6Ro-APYQnAAA-Y4oa12s7292.jpg)
![2022建筑与市政地基检测技术标准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F/14/wKhkGWY6Ro-APYQnAAA-Y4oa12s7293.jpg)
![2022建筑与市政地基检测技术标准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F/14/wKhkGWY6Ro-APYQnAAA-Y4oa12s7294.jpg)
![2022建筑与市政地基检测技术标准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F/14/wKhkGWY6Ro-APYQnAAA-Y4oa12s72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与市政地基检测技术标准目次总则 1术语和符号 2术语 2符号 3基本规定 6一般规定 6检测方法 7检测数量 9验证与扩大检测 10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 10地基土载荷试验 12一般规定 12仪器设备 12现场检测 1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15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17一般规定 17仪器设备 17现场检测 18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18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 20一般规定 20仪器设备 20现场检测 21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22标准贯入试验 23一般规定 23仪器设备 23现场检测 23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25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28一般规定 28仪器设备 28现场检测 29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30静力触探试验 33一般规定 33仪器设备 33现场检测 3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36十字板剪切试验 39一般规定 39仪器设备 39现场检测 40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41水泥土桩钻芯法试验 44一般规定 44仪器设备 44现场检测 44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 45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45低强度桩低应变法试验 47一般规定 47仪器设备 47现场检测 47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48地基系数(K30)试验 51一般规定 51仪器设备 51现场检测 51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52旁压试验 54一般规定 54仪器设备 54现场检测 5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56多道瞬态面波试验 60一般规定 60仪器设备 60现场检测 61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62附录A地基土试验数据统计计算方法 64附录B 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 65附录C静力触探头率定 67附录D十字板头率定 69附录E 旁压试验仪器率定要点 72附录F原始记录图表格式 74PAGEPAGE131 总则1 正确,制定本标准。2 3 4 地方标准的规定。术语和符号术语1 naturalfoundation,naturalsubgrade在未经人工处理的天然土(岩)层上直接修筑基础的地基。2 artificialfoundation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经人工处理后的地基。3 plateloadingtest214loadingtestoncompositefoundation对单个或多个竖向增强体与地基土组成的复合地基进行的平板载荷试验。5 loadingtestonverticalreinforcement在竖向增强体顶端逐级施加竖向荷载,测定增强体沉降随荷载和时间的变化,据此检测竖向增强体承载力。6 standardpenetrationtest(SPT)63.5kg76cm15cm30cm的锤击数,判定土的力学特性的一种现场测试方法。7 dynamicpenetrationtest(DPT)方法。8 conepenetrationtest(CPT)现场试验方法。9 vanesheartest抗剪强度的现场试验方法。10 coredrillingmethodforcementmixedpiles用钻机钻取芯样以检测桩长、桩身缺陷以及桩身水泥土的强度和均匀性,判定桩底岩土性状的试验方法。11 lowstrainintegritytestforlowstrengthpiles在复合地基中,采用刚性桩或半刚性桩设计的桩身强度为(8~15)MPa的有黏结强度增强体称为低强度桩。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试验方法。12 coefficientofsubgradereactiontest300mm时,表示为“K30”。13 pressuremetertest验方法包括预钻式旁压试验和自钻式旁压试验。14 multi-clanneltransientsurfacewaveexplorationtest(特指瑞利波符号1抗力和材料性能c——桩身一维纵向应力波传播速度(简称桩身波速);cu——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E——桩身材料弹性模量;E0——变形模量;Es——压缩模量;Em——旁压模量;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cu——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fs——静力触探的侧阻力;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N——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Nk——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标准值;N'k——N10——轻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实测锤击数;N1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实测锤击数;N'63.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修正锤击数;N'1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修正锤击数;K30——地基系数(承压板直径300mm);s——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关系曲线中下沉量基准值对应的荷载强度;ps——单桥探头的比贯入阻力;qc——双桥探头的锥尖阻力;v——桩身混凝土声速;Z——桩身截面力学阻抗;——土的泊松比;——桩身材料质量密度。2 作用与作用效应F——锤击力;P——芯样抗压试验测得的破坏荷载;Q——施加于单桩和地基的竖向压力荷载;s——沉降量;V——质点振动速度;Vs——剪切波速度;VR——面波速度;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3 几何参数A——桩身截面面积;b——承压板直径或边宽;D——桩身直径(外径),芯样试件的平均直径;L——测点下桩长;x——ss——地基系数试验的下沉量基准值;z——测点深度。4 计算系数——内摩擦角;——摩阻比;——温漂系数;——原位试验数据的变异系数;ξ——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折算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抗力分项系数。5 其他cm——桩身波速的平均值;f——频率;T——首波周期;t——触探过程中气温与地温引起触探头的最大温差;Δf——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Δf′——幅频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ΔT——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Δtx——基本规定一般规定1 以及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检测。2 地基检测内容包括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的承载力试验、变形参数指标测3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评价、处理范围和有效加固43.1.4的程序进行。接受委托接受委托制定检测方案前期准备检查设备仪器检定或校准情况现场检测重新检测,验证、扩大检测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 检测报告图3.1.4 检测工作程序框图5 调查、资料收集阶段应开展下列工作: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分析检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6 7建筑地基工程验收检测的检测数量应按单位工程或子单位工程确定8 检测用计量器具必须在计量检定或校准周期的有效期内。仪器设备性能9 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检测方法1地基检测方法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工程地质情况、施工方法等,综表3.2.1 地基检测方法选择检测方法地基类型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钻芯法试验低应变法试验地基系数试验旁压试验多道瞬态面波试验天然地基○○○○△××○○○换填垫层○○○△×××○△○预压地基○△△○○××△○△压实地基○○○○×××△△○夯实地基○○○△×△×△△○挤密地基○△○△×××△△△复合地基砂石桩○△○×××××××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灰土桩○△○××△××××夯实水泥土○△△××○××××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柱锤冲扩桩○×××××××××刚性桩○××××△△×××注浆加固地基○△△○△×××××微型桩加固地基○×××××△×××桩间土○○○○△××○△△注:表中符号○表示适用,△表示在一定条件下适用,×表示不适用。.2 人工地基进行承载力检测时,换填、预压、压实、挤密、强夯、注浆等方法处理后的土质地基应进行地基土载荷试验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树根桩等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树根桩等有粘结强度的增强体应进行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对于强夯置换墩,应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有关规定进行载荷试验。3.2.3 天然地基岩土性状、地基处理均匀性及增强体施工质量检测,可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及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应选择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钻芯法试验低应变法试验地基系数试验旁压试验与多道瞬态面波试验等一种或多种的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结合静载荷试验成果进行评价。4当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5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的桩长、桩身缺陷、桩身强8MPa竖向增强体的完整性检测可选择低应变法试验。6人工地基检测应在竖向增强体满足龄期要求及地基施工后周围土体28d,对粉土地基不宜少于7d28d后进行。7地基检测的检测位置应按下列要求综合确定:检测点宜随机、均匀和有代表性分布;设计认为重要部位;局部岩土特性复杂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部位;施工出现异常情况的部位。后一种方法的检测位置。8 当需要进行验证或扩大检测时,应得到有关各方的确认,并按本标准第3.4.1~3.4.3条的有关规定执行。检测数量1 根据地基类型选择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0(孔3000m2500m21点(孔),检测同一土层的试验有效数据6点。当采用本条规定的方法对复合地基的增强体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墩)1%5根。2 300m2不应少于13000m2500m213点,0.5%3点;有单桩承载力检验要求时,检验数量0.5%3点。对于市政线性工程的复合地基进行0.1%3点。3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的桩身完整性采用低应变法检测的数量不应少20%10根;有桩身强度检验要求时,采用钻芯法检测0.5%3点。4当桩间土有改良要求时,应对桩间土的处理效果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按第3.3.1条、第3.3.2条规定执行。验证与扩大检测1当检测结果有异常时,应在原试验点附近重新选点进行试验或在原和变形参数的检测结果;增强体浅部缺陷可采用开挖验证;钻孔验证,并根据前、后钻芯结果对受检桩重新评价。2当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扩大检测,以查明原因。扩足设计要求的数量加倍扩大检测;数量覆盖的范围不能为补强或设计变更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时,宜采用原检测方法,在未检桩中继续加倍扩大检测;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或多道瞬态面波试验等方法检测点数超过30%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孔(点)数加倍扩大检测,或适当增加载荷试验数量。3.4.3 验证检测或扩大检测采用的方法和检测数量应得到工程建设有关方的确认。344 应由工程建设有关方共同研究确定处理方案。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1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点的检测结果和单位工2载荷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并应评价地基承载力3桩身完整性或均匀性检测结果评价,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桩身完整4 湿陷、自重固结、融沉、软化对今后承载力的影响。5 为准。6 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基础类型,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主要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检测对象的编号、位置和相关施工记录;检测点的标高、场地标高、地基设计标高;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地基土载荷试验一般规定1地基土载荷试验适用于检测天然土质地基及采用换填、预压、压实2地基土载荷试验分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浅层5m。3工程验收检测的平板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载荷试验应加载至极限状态。仪器设备及其安装1地基土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采用圆形、正方形钢板或钢筋混凝土板。0.25m20.5m21.0m22.0m2;0.8m;2承压板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安置承压板前,应整平板下的试压面并用水平尺找平。在试压面和承压板之间应用粗砂或中砂找平,其厚度不应20mm,承压板应与试压面平整接触。承压板放置时,应保持试验地基土3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坑标高应与基础底面设计标高一致。深层平4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边宽或直径的310.8m。56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且千斤顶的合力中心、承压板中心应在同号、规格应相同。7 1.2倍;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主要受力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压重应在试验前一次加足,并应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压重平台支墩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4.2.8 荷重测量可采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并应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9 列规定:0.5m240.5m22个位移测量仪表;位移测量仪表应安装牢稳,垂直在承压板上;25mm~50mm;对于方形板,位移测量点应位于承压板每边中点;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外界因素的影响。10 试验仪器设备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0.4级;位移测量仪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0.1FS,分辨力应优于或等于0.01mm;80%;3.01.2倍。11 桩之间的净距应符合表4.2.11规定。表4.2.11 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净距承压板与基准桩承压板与压重平台支墩基准桩与压重平台支墩>b且>2.0m>b且>B且>2.0m>1.5B且>2.0m注:b为承压板边宽或直径(m),B为支墩宽度(m)。12 4.2.110.1mm。13 规定:与承压板连接成为整体,传力柱的顶部可采用钢筋等斜拉杆固定;20cm;反力装置、千斤顶、传力柱、承压板应保证作用力在同一轴线上。现场检测15%,预压时5min。预压后卸载至零,应测读位移测量仪表的初始读数或重新调整零位。432试验加卸载分级及施加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8~1/12;2倍;23倍;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3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的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0min20min30min45min60min测读承压板的沉降量,以后应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承压板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内的沉降量应小于0.1mm;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一级荷载;10min30min60min3h,测读时间应为1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隆起或径向裂缝持续发展;540mm;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标准;6%或150mm;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累计沉降量与承压板径之比0.04;加载至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且承压板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标准。4.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 -沉降(p-s)-时间对数(s-lgt)曲线,需要时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曲线。2 地基土极限荷载可按下列方法确定:4.3.41、2、3款情况时,取前一级荷载值;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4.3.45款情况时,取最大试验荷载。3 单个试验点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应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2应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4.3.45p-s规定的地基变形取值确定,且所取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一地经验确定对应变形值。表4.4.3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天然地基及人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类型地基土性质特征值对应的变形值s0天然地基高压缩性土0.015b中压缩性土0.012b低压缩性土和砂性土0.010b人工地基中、低压缩性土0.010b注:1s0为与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承压板的沉降量;2b为承压板的边宽或直径,当b大于2m时,按2m计算。4 单位工程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当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0承载力特征值;不能明确极差过大的原因时,宜增加试验数量。5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变形模量,可按下式计算:E0I0
)pbs
(4.4.5)式中:E0——变形模量(MPa);I0——0.7850.886,矩形时l/b=1.20.809l/b=2.00.626l/b2;μ——土的泊松比,应根据试验确定;当有工程经验时可按表4.4.5确定;b——承压板直径或边长(m);p——p-s曲线线性段的压力值(kPa);当p-s曲线无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可取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压力值;s——与p对应的沉降量(mm)。表4.4.5 土的泊松比μ岩土类型和状态碎石土砂土粉土粉质黏土、黏性土淤泥和淤泥质土坚硬可塑软塑μ0.270.30.350.250.30.350.426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变形模量,可按下式计算:Epd0 s
(4.4.6)d——承压板直径(m);p——p-sp-s可取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压力值;s——与p对应的沉降量(mm)。7 3.5.6条规定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承压板形状及尺寸、试验点的平面位置、对应的地质柱状图及标高;荷载分级及加载方式;4.4.1条要求绘制的曲线及对应的数据表;承载力特征值判定依据;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一般规定1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适用于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旋喷桩、夯实水2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底面标高应与设计要求标高相一致。32倍,5.4.2状态。仪器设备及其安装1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正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或形心.2 试验加载设备、试验仪器设备性能指标、加载方式、加载反力装置、荷载测量沉降测量测量系统的安装等应符合本标准第4.2.6条~4.2.10条的规定5.2.3 在试压面和承压板之间应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宜为100mm~150mm,承压板尺寸大或桩身强度高时取大值,承压板应与试压面平整接触。承压板放置时,应保持试验地基土的原状结构。4 32m。5 条~4.2.12条的规定。6试验前应采取措施,保持试坑或试井底地基土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现场检测15%,预压5min。预压后卸载至零,应测读位移测量仪表的初始读数或重新调整零位。532试验加卸载分级及施加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8~1/122倍;2倍,逐级等量卸载;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3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30min次;承压板沉降相对稳定标准:1h0.1mm;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一级荷载;1h30min、60min测读承压板沉降量;30min60min、180min。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发展;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边长(直径)6150mm;加载至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且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 --(s-lgt)曲线,需要时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曲线。2 5.3.41、2坏状态,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应定为极限荷载。3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压力-22的一半;p-s5.4.3对应的相对变形值确定,地基类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地基土性质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变形值s0沉管挤密砂石桩、振冲挤密碎石桩、柱锤冲扩桩、强夯置换墩以黏性土、粉土、砂土为主的地基0.010b灰土挤密桩以黏性土、粉土、砂土为主的地基0.008b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夯实水泥土桩、树根桩以黏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0.010地基类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地基土性质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变形值s0沉管挤密砂石桩、振冲挤密碎石桩、柱锤冲扩桩、强夯置换墩以黏性土、粉土、砂土为主的地基0.010b灰土挤密桩以黏性土、粉土、砂土为主的地基0.008b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夯实水泥土桩、树根桩以黏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0.010b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0.008b水泥搅拌桩、旋喷桩以淤泥和淤泥质土为主的地基0.008b~0.010b以黏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0.006b~0.008b注:1s0为与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承压板的沉降量;bb2m2m计算;2.0MPa且桩身质量均匀时可取高值。.4 单位工程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时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5.4.5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并应评价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6 3.5.6条规定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承压板形状及尺寸,试验点的平面位置、对应的地质柱状图及标高;荷载分级方式;5.4.1条要求绘制的曲线及对应的数据表;承载力特征值判定依据;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一般规定1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22倍仪器设备及其安装14.2.6条规定。24.2.7条规定。3624500mm4500mm2个位移测量仪表;体上;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外界因素的影响。54.2.10条规定。66.2.6的规定。对大直径或边宽增强体,当无法满足表6.2.6的要求,按本标准第4.2.11条规定执行。表6.2.6 增强体、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增强体中心与压重平台支墩边增强体中心与基准桩中心基准桩中心与压重平台支墩边≥4D且>2.0m≥3D且>2.0m≥4D且>2.0m注:D为增强体直径或边宽(m)。现场检测12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102倍;2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3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的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5min、15min、30min、45min、60min测读桩顶的沉降量,以后应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1h30min1.5h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一级荷载;15min30min60min测读桩顶沉降3h15mi30min、60min、120min、180min。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加载:当荷载-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40mm~50mm800mm800mm取低值;224h沉降尚未稳定;增强体破坏,顶部变形急剧增大;s70mm90m90mm;加载至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且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曲线,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曲线。2竖向增强体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方法确定:Q-s曲线陡降段明显时,取相应于陡降段起点的荷载值;6.3.42款的情况时,取前一级荷载值;Q-s800mms40mm~50mm800mms40mm所对应的荷载值;3款的规定;1~4款标准判断有困难时,可结合其他辅助分析方法综合判定。3竖向增强体承载力特征值应按极限承载力的一半取值。43点30%时,对非条形及非独立基础可取其平均值30%时,应分析原因,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综合确定极限承载力;不能明确极差过大的原因时,宜增加试验数量。563.5.6条规定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增强体的平面位置、对应的地质柱状图及标高;加卸载方法,荷载分级;6.4.1条要求绘制的曲线及对应的数据表,土层剖面图;承载力特征值判定依据;每个试验增强体的承载力检测值。标准贯入试验一般规定1(砂2仪器设备17.2.1的规定。表7.2.1 标准贯入试验设备规格落锤锤的质量(kg)63.5落距(cm)76贯入器对开管长度(mm)>500外径(mm)51内径(mm)35管靴长度(mm)50~76刃口角度(º)18~20刃口单刃厚度(mm)1.6钻杆直径(mm)42相对弯曲<1/1000注:穿心锤导向杆应平直,保持润滑,相对弯曲小于1/1000。2现场检测1天然地基、非碎石土换填垫层地基、压实地基、夯实地基、注浆加固地应具有代表性;复合地基测试点应布置在桩间土,测试点的位置应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时,可布置在离桩边不同距离处;当评价地基处理效果和消除液化的处理效果时,处理前、后的测试点应布置在同一位置。2标准贯入试验的测试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天然地基的测试深度应达到主要受力层深度以下;0.5m;0.5m;用于评价液化处理效果时,测试深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375cm以下73415cm5615cm10cm30cmN30击/min5030cm时,应终止试验,记录5030cmN:N3050S式中:ΔS——50击时的贯入度(cm)。
(7.3.7)781.0m。同一检测孔的标准贯入试验点间距宜相等。9 F的格式进行记录。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2N(N)及土层分类与深度的关系曲线或表格。3N值,可对砂土、粉土、黏性土的物理状态,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砂土和粉土的液化,成桩的可能性等做出评N值时是否修正和如何修正,应根据建立统计关系时的具体情况确定。4当须作杆长修正时,锤击数可按式(7.4.4)进行钻杆长度修正。NNN——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N——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α——钻杆长度修正系数,可按表7.4.4确定。表7.4.4 标准贯入试验触探杆长度修正系数
(7.4.4)钻杆长度(m)≤369121518212530405075α1.000.920.860.810.770.730.700.680.650.600.550.505各分层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代表值应取每个检测孔不同深度的标准NN。k6Nk和修正后锤击数标准N’A的计算方法确定。k7(砂土状强风化岩的岩土性状可根NNk按下列规定进行评价:7.4.7-1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表7.4.7-1 砂土的密实度分类N密实度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7.4.7-2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表7.4.7-2 粉土的密实度分类Nk孔隙比e密实度Nk≤4-松散4<Nk≤12e>0.90稍密12<Nk≤180.75≤e≤0.90中密Nk>18e<0.75密实7.4.7-3确定。表7.4.7-3 花岗岩类岩石的风化程度N风化程度N<30残积土30≤N<50全风化N≥50强风化8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宜结合载荷试验结果和地区经验对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进行评价。无对比试验和地区经验时可根据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平均值N7.4.8-1~7.4.8-3进行估算。表7.4.8-1 砂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N'10152025304050中砂、粗砂180220250300340420500粉砂、细砂140160180230250300340表7.4.8-2 一般黏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N'3579111315171921fak(kPa)90110150180220260310360410450表7.4.8-3 花岗岩残积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N'41015202530砾质黏性土(150)250300350400450砂质黏性土(120)200280320350380黏性土(90)170220270300(330)注:有括号者仅供内插用。9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宜结合载荷试验结果和地区经验对土的变形模量E0进N7.4.9进行估算。表7.4.9 残积土变形模量E0(MPa)N'41015202530砾质黏性土(5.0)12.015.018.022.028.0砂质黏性土(4.5)11.514.517.521.527.5黏性土(3.0)9.011.013.516.521.5注:有括号者仅供内插用。10地基处理效果可依据地区经验、检测孔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标准((实度、均匀性);压实、挤密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等的均匀性;有条件时,可结合处理前的相关数据评价地基处理有效深度;评价方法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执行。11标准贯入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孔(点)的检测结果和单位工程的主123.5.6条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标准贯入锤击数及土层分类与深度关系曲线;每个检测孔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代表值;同一土层或同一深度范围的标准贯入锤击数标准值;岩土性状分析或地基处理效果评价;对地基(土)检测时,提供地基(土)层的变形参数和强度指标的参考值。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一般规定123d内的上部桩身均匀性。34815验槽依据。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承压水头可能高于基坑底面标高,触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时;1.0m时;1.5m时。仪器设备18.2.1的规定。表8.2.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设备规格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落锤锤的质量(kg)1063.5120落距(cm)5076100探头直径(mm)407474锥角(º)606060探杆直径(mm)254250~602重型及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应采用自动脱钩装置。30.5%,丝扣完好无裂纹2mm5mm时应及时更换探头。现场检测83183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在平整的场地上进行,测试点数量应符合本标准第节的规定,平面布设应满足下列要求: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可进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测试点应根据工程地质分区或加固处理分区均匀布置,应具有代表性;复合地基的增强体施工质量检测,测试点应布置在增强体的桩体中心;桩间土的处理效果检测,测试点的位置应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的中心;评价强夯置换墩着底情况时,测试点位置可选择在置换墩中心附近;当评价地基处理效果时,处理前、后的测试点宜布置在同一位置。833执行:天然地基测试深度应达到主要受力层深度以下;0.5m;复合地基增强体和桩间土的测试深度均应超过竖向增强体底部深度0.5m。48.3.4执行。表8.3.4 轻型动力触探验槽的测试深度及间距基坑或基槽宽度检验孔排列方式检验间距测试深度<0.8m中心一排1.0~1.5m需加密至足够掌握异常边界1.2m0.8~2.0m两排错开2.1m>2.0m梅花型3.0m5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15击/min~30击/min;1m10m20m转动探杆一次;N10>10015cm50止试验;N63.5>50击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钻探、超重型动力触探。当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现场应及时记录试验段深度和锤击数。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N10)10cm的锤击数(分N63.5N120)。6F的格式进行记录。8.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B的规定进行修正。2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345678当采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评价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的施工质量9N10或修正后的平均N358.4.91~8.4.92进行估算。表8.4.9-1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N10(击/30cm)5101520253035404550一般黏性土地基5070100114138160185205230250黏性素填土地基608095110120130140150160170粉土、粉细砂土地基55708090100110125140150160表8.4.9-2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推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N35(击/1)23456789101112一般黏性土120150180210240265290320350375400中砂、粗砂土80120160200240280320360400440480粉砂、细砂土75100125150175200225250--10评价砂土密实度、碎石土(桩)的密实度和推算碎石土地基承载力8.4.10-1~8.4.10-5进行估算。表8.4.0-1 砂土密度按N35分类N35N3544<N3566<N359N35>9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表8.4.0-2 碎石土实度按N35分类N35密实度N35密实度N355松散1<N3520中密<N3510稍密N35>20密实100mm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表8.4.0-3 碎石桩实度按N35分类N35N35<5<N357N35>7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表8.4.10-4 碎石土密实度按N'120分类N'120密实度N'120密实度N'120≤3松散11<N'120≤14密实3<N'120≤6稍密N'120>14很密6<N'120≤11中密--8.4.10-5fak(kPa)土的名称稍密中密密实卵石300~500500~800800~1000碎石250~400400~700700~900圆砾200~300300~500500~700角砾200~250250~400400~6001112mE0可根据修正后的锤击数平均值N63.58.4.11进行估算。表8.4.11 卵石土、圆砾土E0值(MPa)N63.5(击/10cm)3456810121416E09.911.813.716.221.326.431.435.239.0N63.5(击/10cm)182022242628303540E042.846.650.453.656.158.059.962.464.312对换填地基、预压处理地基、强夯处理地基、不加料振冲加密处理地基8.4.98.4.10规定进行。1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孔(点)的检测结果和单位工程143.5.6条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动力触探锤击数与贯入深度关系曲线图(表);同一土层的动力触探击数统计值;评价地基土的密实程度和均匀性,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的施工质量;结合比对试验结果和地区经验确定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建议值。静力触探试验一般规定911工地基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评价地基处理效果。仪器设备1(ps),双桥可测定锥尖阻力(qc)(fs),带孔隙水压力量测的探头可测定贯入时的孔隙水压力(u)。9229.2.2的规定,且触探锥头与摩擦筒应同心;10mm。表9.2.2 单桥和双桥静力触探头规格锥底截面积(cm2)锥底直径(mm)锥角(º)单桥触探头双桥触探头有效侧壁长度(mm)摩擦筒表面积(cm2)摩擦筒长度(mm)1035.76057150133.71543.76070300218.534触探主机应符合下列技术条件:(20±5)mm/s20mm/s的控制装置;30';120%。5记录仪应满足下列要求:0.06%FS;0.1%FS/h0.01%FS/℃;3 工作环境温度为-10℃~45℃;4 记录仪和电缆用于多功能探头触探时,应保证各传输信号互不干扰。926深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0cm5mm0.2%;的工作探杆上,随探杆一道下移;探杆处于贯入状态时不得移动标尺;1%。7探头的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3%FS,其中非线性误差、重复性1%FS;500MΩ300kPa水压下恒压2h后,绝缘电阻应大于300MΩ;0.3%;探头应能在-10℃~45℃的环境温度中正常工作。由于温度漂移而产生的9.2.7计算,应不大于满量程的±1%:VtV
(9.2.7)式中 V——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误差(mV);V——全量程的输出电压(mV);t——触探过程中气温与地温引起触探头的最大温差(℃);. 0.0005/℃。81m(上)的位置加设。9(盒10静力触探试验的信号传输线应采用屏蔽电缆,双桥触探头两组桥路现场检测13.32天然地基测试应达到主要受力层深度以下;0.5m;0.5m。3静力触探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检测孔应避开地下电缆、管线及其他地下设施;应根据检测深度和表面土层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反力装置;静力触探设备安装应平稳、牢固。4静力触探头的选择与率定应符合下列要求:应根据土层性质和预估贯入阻力,选择满足精度要求的静力触探头;试验前,静力触探头应连同记录仪、电缆在室内进行率定。测试时间超C9.2.7条的要求。5静力触探试验现场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作;装卸触探头时,不应转动触探头;零位漂移时,记录初始读数或调整零位,方能开始正式贯入;触探的贯入速率应控制在(1.2±0.3)m/min范围内。在同一检测孔的试验过程中宜保持匀速贯入;深度记录的误差不应大于触探深度的±1%;30m孔斜措施,或可配置测斜探头,量测触探孔的偏斜角,校正土层界线的深度。936静力触探试验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2m~3m止试验时,必须测读和记录零漂值;0.1m~0.2m,同一检测孔的测点间距应保持不变;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应及时准确记录贯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异常或影响正常贯入的情况。7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终止试验:达到试验要求的贯入深度;试验记录显示异常;反力装置失效;2°。89F的格式进行记录。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出现下列情况时,宜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出现零位漂移超过满量程的±1%且小于±3%时,可按线性内插法校正;记录曲线上出现脱节现象时,应将停机前记录与重新开机后贯入10cm深度的记录连成圆滑的曲线;记录深度与实际深度的误差超过±1%时,可在出现误差的深度范围内,等距离调整。2sKpq0)cKqp0)fsKff0)
(9.4.2-1)(9.4.2-2)(9.4.2-3)fs/qc100%
(9.4.2-4)式中 ps——单桥探头的比贯入阻力qc——双桥探头的锥尖阻力(kPa);fs——双桥探头的侧壁摩阻力(kPa);——摩阻比(%);Kp——单桥探头率定系数(kPa/με);Kq——双桥探头的锥尖阻力率定系数(kPa/με);Kf——双桥探头的侧壁摩阻力率定系数(kPa/με);p——单桥探头的比贯入阻力应变量(με);q——双桥探头的锥尖阻力应变量(μ);f——双桥探头的侧壁摩阻力应变量(με);0——触探头的初始读数或零读数应变量(μ)。3对于每个检测孔,单桥探头应整理并绘制比贯入阻力与深度的关系曲94456A的计算方法确定。7fakEs,可根据比贯入阻力或锥尖阻力标准值(当采用qc值时,取ps=1.1qc)按表9.4.7-1~9.4.7-2进行估算。表9.4.7-1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与比贯入阻力标准值ps(MPa)的关系fak(kPa)ps适用范围(MPa)适用土类89ps+15≤1.5淤泥、淤泥质土(淤泥夹砂)54ps+503.0~6.0一般黏性土36ps+451.0~20.0粉土20ps+601.0~15.0粉细砂36ps+771.0~10.0中粗砂表9.4.7-2 压缩模量Es(MPa)与比贯入阻力标准值ps(MPa)的关系Es(MPa)ps适用范围(MPa)适用土类2.37ps+1.48≤1.5淤泥、淤泥质土(淤泥夹砂)11.78ps-4.693.0~6.0一般黏性土3.57ps0.6841.0~20.0细砂、粉砂、粉土8点的检测结果和单位工程的主要93.5.6条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摩阻比随深度的变化曲线,或比贯入阻力随深度的变化曲线;每个检测孔的比贯入阻力或锥尖阻力平均值;同一土层的比贯入阻力或锥尖阻力标准值;提供地基土变形模量参考值和承载力特征值;阻力或比贯入阻力的对比曲线。十字板剪切试验一般规定1011土地基质量和桩间土加固效果。仪器设备1210.2.2-1~10.2.2-4的规定。表10.2.2-1 十字板头主要技术参数板宽(B)(mm)板高(H)(mm)板厚(mm)刃角(º)轴杆直径(mm)面积比(%)501002601314751503601613表10.2.2-2 扭力测量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扭矩测量范围(N·m)扭矩角测量范围(º)扭转速率(º/min)0~800~3606~12表10.2.2-3 电测式十字板剪切仪的扭力传感器的性能指标检测总误差传感器出厂时的对地绝缘电阻现场试验传感器对地绝缘电阻传感器护套外径3%FS(其中非线性归零误差均应小于1%FS)不应小于500MΩ(在300kPa1h300MΩ)≥200MΩ不宜大于20mm表10.2.2-4 电测式十字板剪切试验用的记录仪的性能指标时漂温漂有效最小分度值应小于0.1%FS/h应小于0.01%FS/℃应小于0.06%FS3加载设备可利用地锚反力系统、静力触探加载系统或其他加压系统。4十字板头、记录仪、探杆、电缆等应作为整个测试系统按要求进行5现场量测仪器应与探头率定时使用的量测仪器相同;信号传输线应现场检测1场地和仪器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检测孔位应避开地下电缆、管线及其他地下设施;检测孔位场地应平整;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试验孔和探杆的垂直度。2机械式十字板剪切试验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十字板头与钻杆必须逐节连接并拧紧;2min~3min,方可开始试验;6°/min~12°/min2分钟内测得峰值强度;测得1min,以便确认峰值或稳定值;63点测定重塑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1033电测式十字板剪切仪试验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十字板探头压入前,宜将探头电缆一次性穿入需用的全部探杆;工作;3min~5min后,测读初始读数或调整零位,开始正式试验;6º/min~12º/min1º~2º1min。所得峰值或稳定值即为试验土层剪切破坏时的Ry。43倍~55十字板剪切试验深度宜按工程要求确定,试验点竖向间距可根据地1m6个。67十字板剪切试验应记录下列信息:十字板探头的编号、十字板常数、率定系数;初始读数、扭矩的峰值或稳定值;及时记录贯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异常或影响正常贯入的情况。8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试验:达到检测要求的测试深度;十字板头的阻力达到额定荷载值;电信号陡变或消失;2%。9试验后应检查十字板的完好情况,及时率定十字板探头,十字板探D。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出现下列情况时,宜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出现零位漂移超过满量程的±1%时,可按线性内插法校正;记录深度与实际深度的误差超过±1%时,可在出现误差的深度范围内等距离调整。2Kc按下式计算:Kc
D2
2R(DH3
(10.4.2-1)式中:Kc——机械式十字板剪切仪的十字板常数(1/m2);R——施力转盘半径(m);D——十字板头直径(m);H——十字板板高(m)。机械式十字板剪切仪的地基土不排水抗剪强度Cu按下列公式计算:Cu1000Kc(PfP0)
(10.4.2-2)或uK0)
(10.4.2-3)式中:Cu——地基土不排水抗剪强度(kPa),精确到0.1kPa;Pf——剪损土体的总作用力(N);P0——轴杆与土体间的摩擦力和仪器机械阻力(N);K——电测式十字板剪切仪的探头率定系数(kPa/με);——剪损土体的总作用力对应的应变测试仪读数(με);0——初始读数(ε)。机械式十字板剪切仪的地基土重塑土强度按下列公式计算:Cu1000Kc(PfP0)
(10.4.2-4)或K0)
(10.4.2-5)——地基土重塑土强度(kP),0.1kP;Pf——剪损重塑土体的总作用力(N);——剪损重塑土对应的最大应变值;、——重塑土强度测试前的初始读数。3电测式十字板剪切仪的地基土不排水抗剪强度Cu按下列公式计算:u0Ky——原状地基土土强度(kPa),0.1kPa;
(10.4.3-1)Kc——50mm×100mm75mm×150mm时为:0.00065cm-3;Ry——原状土剪切破坏时的读数(mV);——传感器率定系数(N·cm/mV)。电测式十字板剪切仪的重塑土不排水抗剪强度按下列公式计算:C'10KR
(10.4.3-2)u c y——重塑地基土土强度(kP),0.1kP;R‘y——重塑土剪切破坏时的读数(mV)。4St按下式计算:SC/C'
(10.4.4)t u u式中:St——土的灵敏度。5对于每个检测孔,应计算不同测试深度的地基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6应根据不同深度的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采用平均值法计算每个检7根据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灵敏度及其变化可对软土地基的固8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宜结合平板载荷试验结果对地基土承载力特征fak2cuh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土的重度(kN/m3);
(10.4.8)h——基础埋置深度(m)。9十字板剪切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孔(点)主要土层的检测和评价结果。103.5.6条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关系曲线(图表),需要时绘制抗剪强度与扭转角度的关系曲线;根据土层条件和地区经验,对实测的十字板不排水抗剪强度进行修正;同一土层的不排水抗剪强度、重塑土强度和灵敏度的标准值;加固改良的效果。水泥土桩钻芯法试验一般规定1钻芯法适用于检测水泥搅拌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等的桩长、215MPa仪器设备142mm~51mm。2应根据桩身设计强度选用合适的薄壁合金钢钻头,钻头外径不应小于91mm,芯样直径不宜小于70mm。3锯切芯样试件用的锯切机应具有冷却系统和夹紧牢固的装置,芯样现场检测1钻机设备安装应稳固、底座水平。钻机立轴中心、天轮中心(天车前沿切点0.5%。21.0m11.0m185%2倍桩身直径。34提钻卸取芯样时,应拧卸钻头和扩孔器,严禁敲打卸芯。51.5m6从取样器中推出芯样应平稳,严禁试样受拉、受弯。芯样在运送和78应对芯样和标有工程名称、桩号、芯样试件采取位置、桩长、孔深9当桩身质量评价满足设计要求时,钻芯孔应从孔底往上用水泥浆回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16个截取,桩体三等分段各26m24270mm,试件的高径1:1。3JGJ106E的4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fcu
=4Pd2
(12.4.4)式中:fcu——芯样试件抗压强度(MPa),精确至0.1MPa;P——芯样试件抗压试验测得的破坏荷载(N);d——芯样试件的平均直径(mm)。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桩身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应按一组二块试件强度值的平均值确2桩底持力层性状应根据芯样特征、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结果,311.5.3的(取高值)。表11.5.3 桩身均匀性类别评价标准桩身均匀性类别芯样特征芯样质量指标一孔两孔Ⅰ(均匀)水泥土芯样连续、完整,搅拌均匀,搅拌纹理清晰、无水泥粒块,芯样侧面表面较光滑,芯样呈长柱状、断口基本吻合两孔芯样未在同一深度出现基本均匀现象≥90Ⅱ(基本均匀)2cm,芯样呈柱状、短柱状,断口基本吻合;芯样侧面局部有峰窝麻面、沟槽或较多气孔;芯样水泥土搅拌纹理不连续、侧面峰窝麻面较严重,但对应部位的水泥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1同一深度出现明显不均匀现象;2深度芯样强度满足设计要求<90且≥75Ⅲ(明显不均匀)夹泥现象,但有下列情况之一,出现段长度不大于桩1/4:水泥土芯样呈碎块状或散体状;水泥土无搅拌纹理,夹水泥块或较多水泥富集块,且水泥土颗粒直径大于2cm两孔芯样未在同一深度出现严重不均匀现象;<75且≥60Ⅳ(严重不均匀)因水泥土胶结质量差而难以钻进;水泥土芯样任一段松散,无水泥,原土状,搅拌严重不均匀;水泥土芯样呈碎块状或散体状两孔芯样在同一深度出现严重不均匀现象;<60注:芯样质量指标指钻孔中取得的长度大于10cm的芯样累计长度与钻芯总进尺的比值。4成桩质量评价应按单桩进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判定该受受检桩桩身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小于桩身设计强度的桩。桩身均匀性为Ⅳ类(严重缺陷)的桩。桩长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桩。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未达到设计或标准要求的桩。5钻芯孔偏出桩外时,应仅对钻取芯样部分进行评价。63.5.6条规定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钻芯设备情况;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地质剖面柱状图和不同标高桩身水泥土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芯样彩色照片;异常情况说明。低应变法试验一般规定1本方法适用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素混凝土桩、微型桩、刚性桩等强度≥8MPa8MPa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2本方法的有效检测长度、截面尺寸范围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3检测开始时间应在受检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仪器设备1JG/T3055的有210Hz~2000Hz的电磁式稳态激振现场检测1受检桩应符合下列规定:12.1.3条的规定;桩顶部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整体基本等同;磨光滑。2测试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2L/c2000Hz;工截面积;桩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1024点;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3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其附近不得有裂缝或其他松动物体;2/3半径处;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号;寸、长度及桩周围土约束情况调整激振力大小。4信号采集和筛选应符合下列规定:2个~43个;检查判断实测信号是否反映桩完整性特征;数量;信号不应失真和产生零漂,信号幅值不应超过测量系统的量程。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1桩身波速平均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5根Ⅰ类桩的波速值按下式计算其平均值:1nncm cini1
(12.4.1-1)c2000Li T
(12.4.1-2)ci2Lf式中:cm——桩身波速的平均值(m/s);
(12.4.1-3)ci——第i根受检桩的桩身波速值(m/s),且︱ci-cm︱/cm≤10%;L——测点下桩长(m);ΔT——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Δf——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n——参加波速平均值计算的基桩数量(n≥5)。其他桩基工程的实测值,结合桩身混凝土的骨料品种和强度等级综合确定。1242桩身缺陷位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x 12000
txc
(12.4.2-1)x12
cf
(12.4.2-2)式中 x——桩身缺陷至传感器安装点的距离(m);Δtx——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s);c——受检桩的桩身波速(m/s),无法确定时用cm值替代;Δf′——幅频信号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312.4.3的规定。表12.4.3 桩身完整性分类表桩身完整性类别分类原则Ⅰ类桩桩身完整Ⅱ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Ⅲ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Ⅳ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陷注:应进一步确定III类桩桩身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影响程度;IV类桩应进行工程处理。4桩身完整性类别应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测试信号衰减特性以及设计桩12.4.312.4.4域或幅频信号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判定。表12.4.4 桩身完整性判定信号特征类别时域信号特征幅频信号特征Ⅰ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Δf≈c/2LⅡ2L/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桩底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其相邻频差Δf≈c/2L,轻微缺陷产生的谐振峰与桩底谐振峰之间的频差Δf′>c/2LⅢ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于Ⅱ类和Ⅳ类之间2L/c时刻前出现严重缺陷反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缺陷谐振峰排列基本等间距,相邻频差Δf′>c/2L,无桩底谐振峰;Ⅳ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使波形呈现低频大振幅衰减振动,无桩底反射波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只出现单一谐振峰,无桩底谐振峰注:对同一场地、地质条件相近、桩型和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因桩端部分桩身阻抗与持力层阻抗相匹配导致实测信号无桩底反射波时,可按本场地同条件下有桩底反射波的其他桩实测信号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5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桩身完整性判定宜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无法对其进行准确评价;桩截面渐变或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桩。6低应变检测报告应给出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实测信号曲线。73.5.6条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桩身波速取值;桩身完整性描述、缺陷的位置及桩身完整性类别;时域信号时段所对应的桩身长度标尺、指数或线性放大的范围及倍数;地基系数试验(K30)一般规定1311地基系数(K30)1/41.5倍承压板直径。仪器设备及其安装1地基系数(K30)300mm、板厚为25mm的圆形钢板。2试验加载应采用油压千斤顶,千斤顶顶端应设置球型铰座,并配有3荷载测量可采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压4下沉量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可对称安置不少于两个位5试验仪器设备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0.5级;在最大试验荷载时,试验用油泵、油管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25%~80%范围内;0.1%FS0.01mm。13262mm~3mm13.2.7基准桩、承压板外缘、反力装置支撑点三者之间距离均不得小于1.0m。现场检测1331正式加载前应进行预加荷载,预加荷载强度应为0.04MPa30s后卸载至零,将下沉量测表调至零位或读取测表读数作为下沉量的初始读数。13321minl%时,读取荷载强度和下沉量读数,然后加下一级荷载,每级荷载的维持荷载时间不得少于3min。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试验即可终止:总下沉量超过规定的基准值(1.25mm),5级;1.35级;荷载强度达到地基屈服点(5倍)。4F的格式进行记录。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关系曲线(13.4.1所示)定地基系数(K30);当曲线的开始段呈凹形或不经过坐标原点时,应对坐标原点进行修正,下沉量应为修正后的下沉量。13.4.1荷载强度-下沉量(s)关系曲线2地基系数(K30)应按下式计算确定:K30sss
(13.4.1)式中:K30——由直径300mm圆形承压板测得的地基系数(MPa/m),精确至1MPa/m;s——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关系曲线(-s)中下沉量基准值对应的荷载强度(MPa);ss——下沉量基准值,取1.25mm。3地基系数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孔(点)主要土层的检测和评价结果。43.5.6条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承压板形状及尺寸、试验点的平面位置、对应的地质柱状图及标高;荷载分级及加载方式;13.4.1条要求绘制的曲线及对应的数据表;地基系数值(K30)判定依据;每个试验点的地基系数检测值(K30)。旁压试验一般规定本标准试验方法为预钻式旁压试验。预钻式旁压试验适用于判定砂土、有经验时可用于软土、风化岩、极软岩和软岩。减少对孔周土体扰动且防止孔壁坍塌。仪器设备高压气源装置等组成。变形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压力精度的控制和测记的允许误差应为±1%;l%。尚应进行弹性膜约束力率定和仪器综合变形率定,率定方法参照本标准附录E执行。预钻式旁压仪成孔辅助设备可采用勺钻、管状提土器或钻机等机具。现场检测具、钻进方法和成孔工艺。试验孔成孔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对于孔壁稳定性差的地层,应采用泥浆护壁或其他防坍塌钻进措施;试验,严禁一次成孔多点试验;2mm~6mm,强度高的土宜取小值。试验0.2m;15min。旁压试验孔平面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的测试点应根据工程地质分区或加固处理分区均匀布置,且应具有代表性;复合地基测试点应布置在桩间土,测试点宜与原勘探点保持一定间距;同一深度。1.0m。旁压试验应在有代表性的地层和深度进行,试验段的成孔深度不应小于1m旁压试验现场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仪的安装、注水及调零工作;试验深度后,应量测并记录试验点深度及试验时的地下水位;1/14~1/1014.3.4确定;表14.3.4 试验压力增量等级表岩土特性试验压力增量等级(kPa)临塑压力前临塑压力后淤泥、淤泥质土、流塑状态的黏性土、松散的粉细砂≤15≤30软塑状态的黏性土、稍密饱和的粉土、稍密的粉细砂、稍密的中粗砂15~2530~50可塑至软塑状态的黏性土、中密至密实的饱和粉土、中密至密实的粉细砂、中密的中粗砂25~5050~100硬塑至坚硬状态的黏性土、密实的粉土、密实的中粗砂50~100100~200软质岩石的强风化带≥100≥200软质岩石、硬质岩石的强风化带≥200≥500各级压力应在15s内施加完成,各级压力下的稳定时间宜为1min或3min1min(S´)15s30s60s3min或实测测管水位下降值(S´)30s、60s、l20s、l80s观测。观测结果可按本标准附F记录并进行计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终止试验:测管实测体积达到旁压器测腔固有体积;15s、30s、60s等后一个5倍以上,不能稳定(土体破坏);试验压力达到仪器的额定压力;pf后可终止试验。规定:2m还需继续进行试验时,应将调压阀拧到最松位置,通过弹性膜的约束力使旁压器里的水回流到测管和辅管内。2m还需继续进行试验时,应先打开水箱安全盖,再打开调压阀。2~3min后才能取出旁压器。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旁压试验压力校正应按下式计算:ppmpipw
(14.4.1)式中:p——校正后的单位压力(kPa);pm——压力表读数(kPa);pi——弹性膜约束力(kPa),E确定;pw——静水压力(kPa)。预钻式旁压试验体积校正应按下式计算:VHxAHxHmpmpw式中:V——校正后的体积变形量(cm3);Hx——校正后管水位下降值(cm);Hm——测管水位下降值(cm);A——测水管的截面积;
(14.4.2-1)(14.4.2-2)α——仪器综合体变形数(cm3/kPa),应按本标准附录E确定。p-sp-V曲线应使用校正后的压力和校正后的位移或体积绘制(图14.4.3),并应符合下列规定:sVs15cm水位下降值,体V1100cm3;p1100kPa;线部分,定出曲线与直线段的交点(直线段的终点)。图14.4.3 旁压曲线p-vpfpl。V0ppo值;2pf值;曲线过临塑压力后,趋向于与纵轴平行的渐近线时,其对应的压力为极p-vpl为孔穴体积与初始体积的差值)。利用旁压试验成果估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可按下列规定:采用临塑压力(pf)时,宜按下式计算:ak f f pak f
(14.4.5-l)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λ——0.8~1.00.7~0.90.7~0.8。pl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极限压力(pl)小于等于临塑压力(pf)2倍时,宜按下式计算:fakpl/2p0
(14.4.5-2)极限压力(pl)大于临塑压力(pf)2倍时,宜按下式计算:fakplp0/
(14.4.5-3)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K——安全系数,宜取2.0~3.0;可根据地区经验确定。旁压试验旁压模量(Em)宜根据旁压试验(P-V)曲线直线段的斜率按下式计算:Em21ScSmp/s
(14.4.6-1)或Em21cmp/V
(14.4.6-2)式中:△p——旁压试验(p-V)曲线上直线变形段压力增量(MPa);△V——与△p相对应的体积变形增量(cm3);Vc——测试腔固有体积(cm3);Vm——应的体积变形量之和的一半,V/;V0——静止水平总压力(po)所对应的体积变形量(cm3);Vf——临塑压力(pf)所对应的体积变形量(cm3);μ——土的泊松比,应根据试验确定;当有工程经验时可按表4.4.5确定。旁压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孔(点)评价结果。3.5.6条规定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旁压试验前旁压仪现场率定曲线;旁压试验的每个检测孔旁压试验应绘制旁压试验综合成果图,成果图包(pf)(pl)地基岩土性状分析、地基改良加固效果检验等。多道瞬态面波试验一般规定1多道瞬态面波试验适用于天然地基及换填、预压、压实、夯实、挤密2多道瞬态面波试验宜与载荷试验、钻探、动力触探、标准贯入等测3采用多道瞬态面波试验判定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时,应结合单位4当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场地综合判断时,宜先进行瑞利波试验,再根5对人工地基处理前后效果检验时,宜进行瑞利波试验,根据加固前6现场测试前应制定满足测试目的和精度要求的采集方案,以及拟采仪器设备1多道瞬态面波试验主要仪器设备应包括振源、检波器、放大器与记21860kg~120kg1.8m3检波器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应采用垂直方向的速度型检波器;(相应于测试深度4.0Hz的低频检波器;0.1Hz,灵敏度和阻尼系数差5%;稳、正、紧。4放大器与记录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2态采集的要求;0.4Hz~4000Hz(或幅值误差不大于不大于所用采样时间间隔的一半;内采样(4~8)周期的需要;20位。5采集与记录系统处理软件应具备下列功能:具有采集、存储数字信号和对数字信号处理的智能化功能;坏道和处理等功能;识别和剔除干扰波功能;的功能;分频滤波和检查各分频率有效波的发育及信噪比的功能;现场检测120m30m时宜30m宜采用机械冲击激振。2现场检测时,仪器主机设备等应有防风沙、防雨雪、防晒和防摔等31224,偏移距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宜在排列延长线方向,距排列首端或末端检波器1.0m~5.0m处激发,具体参数由现场试验确定。4多通道记录系统测试前应进行频响与幅度的一致性检查,在测试需5在地表介质松软或风力较大条件下时,检波器应挖坑埋置;在地表1/2;偏移距的大小,应根据任务要求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排列的中点应为面波测试点。612m~24m。7面波测试点的位置、数量、测试深度等应根据地基处理方法和设计8地基加固效果检测,应在地基处理前后,对同一测点采用相同观测9现场测试,发现不合格记录时,应及时进行补测。视为不合格记录记录长度不满足采集最大源检距基阶面波的记录;记录中的基阶面波为非强势波;记录中非边道的相邻两道为坏道;10%的记录。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541的质量。采用具有提取频散曲线功能的软件,获取测试点的面波频散曲线。1542层完成后,可反演计算剪切波层速度和层厚。3根据实测瑞利波波速和泊松比,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剪切波波速:sRss0.871.1/1
(15.4.3-1)(15.4.3-2)式中:Vs——剪切波速度(m/s);VR——面波速度(m/s);ηs——与泊松比有关的系数;μ——土的泊松比,应根据试验确定;当无工程经验时可按表4.4.5确定。4对于大面积普测场地,对剪切波速可以等厚度计算等效剪切波速,Vsed0/t
(15.4.4-1)nntdi/ii1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0——计算深度(m),一般取2m~4m;t——剪切波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的传播时间(s);di——i层土的厚度(m);Vsi——i层土剪切波速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15.4.4-2)5对地基处理效果检验时,应进行处理前后对比测试,并保持前后测点测线一致。可不换算成剪切波速,按处理前后的瑞利波速度进行对比评价和分析1546当测试点密度较大时,可绘制不同深度的波速等值线,用于定性判断15.4.7瑞利波波速与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的对应关系应通过现场试验比对和地区经验积累确定;初步判定碎石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可按表估算。表15.4.7 瑞利波波速与碎石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的对应关系VR(m/s)100150200250300fak(kP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标委托书(15篇)
-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承包合同书
- 细胞-乳腺癌课件
- 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高危产后出血倾向二次剖宫产产妇的效果
- 中国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报告(2024) -企业智能化转型进入2.0时代
- 广东省中山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养老行业前景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4年食品行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合同
- 餐厅供货协议合同协议范本模板
- 汽车修理厂承包合同模板
- 输变电工程监督检查标准化清单-质监站检查
- 【超星学习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南开大学)尔雅章节测试网课答案
- 2024年中国工业涂料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化工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培训考试卷(后附答案)
- 工伤赔偿授权委托书范例
- 工程变更履历表
- 煤矿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
- 唯物史观课件
-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 邮轮外部市场营销类型
- GB/T 42460-202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去标识化效果评估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