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六国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六国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六国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六国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苏洵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眉山三苏祠有副楹联对他们父子作了高度评价: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他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纵横捭阖,雄奇道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作有《嘉祐集》。

宋仁宗嘉祐年间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到了宋代都城汴京。当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把苏洵的廿二篇文章(《机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推荐给朝廷。宰相韩琦也推荐他作官,一时名扬京师。后来苏洵把文章汇编成集,叫《嘉祐集》。九日和韩魏公

宋·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文体知识

1.论,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分为两种:

(1)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2.《六国论》属于政论还是史论?

疏通文意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兵:武器。善:好。力亏:国力亏损。道:原因。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或:有的人互:交替率:都以:因为盖:表原因,因为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完整存在

12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士大夫(因自恃身份)始终不愿深夜停船在峭壁下(探索石钟山的名字由来)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都爱好擅长文辞,凭着辞赋好而被人称道

12

(一)介词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付乡党——送还乡里(的朋辈中)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在崇祯十七年夏天,从京都徙步到华山当道士②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果然我在未时到家,可是你在辰时断了气

12

(一)介词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难道赵国的国王因为一块玉(和氏璧)而对秦国欺诈(反悔)吗?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阉党)突然遭我们郡的乡亲这样猛烈的一次抗击,就不敢再株连(治罪)无辜了.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楚怀王不辨忠奸,外事被张仪所欺骗,内帷被郑袖所迷惑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

②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其他的船按照次序一起前进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

12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

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猛然间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以在这里是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樊哙侧着盾牌一撞

③各各竦立以听。(《促织》)每个人都恭敬地站着听

12

(二)连词。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请立太子做王,(以此)断了秦人原本的打算(扣押赵王来威胁赵国的打算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应当去寻找几顷田地,在伊、颍河边上,度过我的余年,教导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12

(二)连词。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那些贿赂秦国的国家而败亡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就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来命名它的。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诸侯各国因魏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

12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从这儿到那儿的十五座城池给与赵国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从王侯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想到将来,我心里像煎熬一样

12

(四)动词

1.以为,认为。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老臣认为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你爱他不如爱燕后(深)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都认为(我)比徐公美2.用,任用。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12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代的人秉烛夜游,的确是有原因的

(六)通假

1.通“已”,已经。①固以怪之矣。本来就诧怪这件事。②日以尽矣。

2.通“已”,止。①无以,则王乎?(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12

【以为】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老虎看见了,庞然大物,以为是神仙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把……作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②铸以为金人十二。(没收了天下的兵器,把刀剑从柄上取下,弓箭取下箭头,)铸造成铜人(那时多半是青铜的武器)12个.

12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我因此写下了这篇记,是因为感叹郦道元(记叙)的(过分)简单,并且嘲笑李勃的鄙陋。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然而公子对待我很优厚,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

12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就是项王没有(什么)来回答(他)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告诉我他喜爱音乐,我没有回答暴:庄暴,“我”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劝学》)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如果)我李密(幼年)没有祖母的照顾,不会存活至今。祖母(在晚年如果)失去了我的赡养、照料,就不能够安享晚年

一、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

不赂者以赂者丧(中心论点)分论点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以:介词,用小(大):小(大)的方面邑:邑镇城:城市其实:古:它的实际数量,

今:事实上,表转折副词亡:丢失,丧失固:本来分析论证方法:先摆出秦“战胜而得”与诸侯“战败而亡”的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厥:代词,其祖父:古今异义,祖辈父辈暴:通“曝”,暴露以:连词,表示结果,有“因而”“以至”的意思举:全以:拿,介词然后:古今异义,这以后然则:这样,那么故:所以厌:通“餍”,满足

至于:古:表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译为“以至于”,今:表另提一事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以:拿,介词事:侍奉,动词。得:得当之:代词,指因赂秦而灭亡的道理。分析论证方法:引用古人的话,作比喻论证,说明赂秦的危害。第二段采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从哪个方面来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

战胜而得——受贿所得战败而亡——贿赂所亡创业之艰——割地之易地有限——欲无厌薪不尽——火不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数量上(对比论证)程度上(对比、事实论证)道理(引用论证)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迁灭:被灭国而掠走国宝重器。与:结交。既:已经。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义:名词作动词,坚守正义是故:因此斯:代词,这判断句以……为:把……作为速:招致。(成语“不速之客”)历代对荆轲的评价朱熹:“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司马光:“以万乘之国,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柳宗元《咏荆轲》:“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史记·刺客列传》:“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陶潜:“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龚自珍:“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刘伯承将军挽叶挺诗“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句式:状语后置再:两次。却: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洎:及,等到以:因为为:成为终:坚持到底智力:古今异义,智谋和力量。诚:确实。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向:以前。使:假使爱:吝惜,爱惜。不行:古今异义,不派出去互文:胜负存亡的命运当:通“倘”,如果或:或许。量:判断。第三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齐与嬴不助五国燕以荆为计速祸赵诛良将,用武不终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不赂者以赂者丧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假设论证)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以:介词,用礼:名作动,礼遇之:代词?主谓之间下咽:“往下咽”或“咽下喉咙”。为……所:被日、月:名作状以:连词,引出结果,以致。趋于亡:走向灭亡为:治理无:通“毋”,不要。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势1:势力。于:比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