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材料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材料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材料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材料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材料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页目录CONTENTS过基础过易错过中考过考点过实验第2页过基础一、透镜(6年1考,年考)1.原理:光________。折射

第3页2.(1)凸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透镜叫做凸透镜。应用:摄影机、投影仪、放大镜、老花镜(远视镜)。(2)凹透镜:中间______、边缘______透镜叫做凹透镜。应用:近视镜。厚

第4页(3)图1-甲是________透镜,图1-乙是______透镜。图1

第5页3.凸透镜焦点:跟主光轴平行光,经过透镜后将________于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即图1-甲中点F;焦点到光心距离叫做________。图1

会聚

焦距

第6页4.透镜对光作用: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会聚

发散

第7页5.凸透镜和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焦点

平行

第8页反向延长线

平行

第9页第10页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6年4考,、、、年考)1.成像特点:物距u与焦距f关系像距v与焦距f关系像性质像与物位于透镜位置应用实例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u>2ff<v<2f倒立______实像异侧_______u=2fv=2f等大测焦距f<u<2fv>2f______幻灯机、投影仪缩小

摄影机

放大

第11页物距u与焦距f关系像距v与焦距f关系像性质像与物位于透镜位置应用实例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实像、虚像u=f平行射出,不能成像平行光源测焦距u<fv>u__________________同侧______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第12页巧记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立,实像异侧倒;物近(距离焦点)像远像变大;物远(距离焦点)像近像变小。第13页2.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实像:光屏________承接到所成像,且物与像在________侧。虚像:光屏________承接到所成像,且物与像在________侧。图2

不能

第14页三、凸透镜应用(6年4考,、、、年考)1.摄影机:利用____________(填u与f关系)时,成倒立、________________像原理制成。2.投影仪:利用____________(填u与f关系)时,成________、放大实像原理制成。u>2f

缩小

f<u<2f

倒立

第15页3.放大镜:利用____________(填u与f关系)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原理制成。u<f

正立

放大

第16页四、眼睛与眼镜(6年3考,、、年考)1.正常眼睛成像原理(1)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把来自物体光会聚在__________上,形成物体像。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凸透镜

视网膜

光屏

第17页(2)成像特点: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3)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楚而又不疲劳距离叫做明视距离,大约为________cm。倒立

缩小

25

第18页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远视眼特点只能看清近处物体只能看清远处物体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径太长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径太短第19页前

第20页凹透镜

凸透镜

第21页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目镜]:显微镜镜筒中靠近眼睛凸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凸透镜。被观察物体经物镜后成________实像,相当于________(选填“摄影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下同)作用;目镜相当于________作用,把像再次放大。[最终]:成一个倒立、放大虚像。放大

投影仪

放大镜

第22页2.望远镜:简单望远镜也是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_像;目镜相当于________,再把这个像放大。[最终]:成一个倒立虚像。实

放大镜

第23页六、探索宇宙1.第一位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以确凿证据支持哥白尼“日心说”是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__。2.从宏观世界尺度来看,宇宙________银河系________太阳系>地球。(选填“>”“<”或“=”)伽利略

>

>

第24页过易错易混易错点

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练习《过考点》3、4题

例1

(1)(内江)如图3所表示,请画出由烛焰上S点发出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并画出发光点S像点S′(F是凸透镜焦点,O是凸透镜光心,光线SP平行于主光轴)。图3

第25页第26页(2)请完成图4中凹透镜光路图。图4

第27页知识点睛(1)透镜对光线作用光路是可逆;(2)光线要标上箭头;(3)光线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4)从任何方向射向光心光线都不改变方向。第28页例2

(

枣庄改编)依据光传输路径,在图5中虚线框内,填入符合要求透镜。易混易错点

透镜对光线作用——练习《过考点》1、2题

图5

第29页第30页技巧规律会聚和发散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由此可得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方法:延长入射光线,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延长线偏向主光轴就是凸透镜;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延长线偏离主光轴就是凹透镜。第31页例3

(黑龙江改编)因为长时间过分使用手机,造成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楚,这种疾病形成原理与图6中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相符。易混易错点

视力矫正——练习《过考点》12、13题图6

第32页另外一些青少年因为用眼过分以致看不清远处物体,这种眼疾是________,形成原理与上面__________图相符,应配戴____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给予矫正。图6

近视眼

第33页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例题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中:图7

(1)如图7所表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含有__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焦距是__________cm。会聚

11

第34页(2)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中心、__________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凸透镜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第35页(3)如图8,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0cm刻度线处,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楚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实像;生活中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图8

缩小

摄影机

第36页(4)在(3)问基础上,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在凸透镜位置不变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楚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楚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实像;生活中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远离

倒立

投影仪

第37页(5)小刚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小刚从凸透镜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经过凸透镜能够看到烛焰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像,此时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清楚像。生活中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图8

正立

不能

放大镜

第38页(6)在(4)问基础上,小刚将蜡烛和光屏交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楚__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实像。(7)试验时,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像将向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8)当烛焰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刚用不透明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像__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亮度会____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缩小

完整

变暗

第39页(9)试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楚像,固定蜡烛,将透镜换成一个焦距稍小透镜做试验,则光屏需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承接到清楚像。此时像与换镜前相比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请指出用蜡烛作为物体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存在两点不足之处: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左

变小

成像不稳定

蜡烛会越烧越短

第40页(11)小宇同学所在小组对上述试验装置做了改进,用发光二极管固定在木板上做成“F”字样发光体,如图9-甲所表示,你认为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在透镜一侧看到光屏上像应是图9-乙中_______。图9

成像稳定(合理即可)

D

第41页(12)试验中怎样操作,才能找到成清楚像时光屏准确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光屏到某一位置,将光屏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时,像都会变含糊,在此位置时此光屏上像最清楚第42页知识点睛:试验过程中,不论怎样移动透镜和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可能有两种:(1)凸透镜、光屏、烛焰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蜡烛在1倍焦距内或焦点上。在焦点上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光斑大小不变。

第43页过考点考点

透镜及其三条特殊光线1.(易错点2)(海南)如图所表示,对光有发散作用透镜是(

)B

第44页2.(易错点2)(岳阳改编)在森林中旅游时,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下雨瓶内灌了水,透明圆形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__________透镜,它对太阳光含有__________作用,烈日出来后,可能引发森林大火。凸

会聚

第45页3.(易错点1)如图10所表示,a、b是从点光源S发出、经透镜折射后两条光线,在图中完成光路并标出点光源S位置。图10

第46页4.(易错点1)请在图11中画出光线AO折射光线和BC入射光线。图11

第47页5.(咸宁)以下与凸透镜相关说法中错误是(

)A.阳光经过凸透镜能够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会聚作用B.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虚像C.凸透镜所成像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相关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B

第48页6.(泰安)关于透镜应用,以下说法正确是(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会聚作用B.摄影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投影仪中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望远镜物镜使远处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A

第49页7.(威海改编)如图12所表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光斑。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以下说法不正确是(

)图12

第50页A.当物体距透镜8cm时,成正立、放大虚像,此时不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实像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所成像逐步变小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楚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答案D

第51页8.(乐山)如图13所表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能够(

)图13

第52页A.增大物距,减小像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B.减小物距,减小像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C.增大物距,增大像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D.减小物距,增大像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答案A第53页9.(河南改编)无人机利用携带焦距一定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光经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楚地画面,此时所成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缩小

减小

变小

第54页10.显微镜主要结构是物镜和目镜,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___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观察微小物体时,被观察物体光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__、放大实像,这个像刚好在目镜焦点以内,经过目镜折射,能够得到一个正立、____________________像。凸透镜

倒立

放大

第55页11.(江西)人眼睛就像是一架精密摄影机,如图14所表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是________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考点

人眼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图14

第56页12.(易错点3)(东莞二模改编)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书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课时又摘下眼镜,这么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眼睛是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