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选必下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_第1页
2024年高中语文选必下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_第2页
2024年高中语文选必下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_第3页
2024年高中语文选必下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_第4页
2024年高中语文选必下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分析: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纵情山水,叹死生之至大。文章从文人雅集写起,寥寥数语,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写得韵味悠长。但描写曲水流觞之乐并非作者的真正意图,他很快沉浸在对暂与久、悲与欢、生与死等问题的思考中,发出了一连串的叹息。阅读时要循着作者的思路理解他富于哲理的思考,感受文章情理交融的特点。魏晋时期道家思想流行,王羲之也深受影响,在文本中他对庄子的生死观有取有舍,阅读时注意体会其中的深意。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作者乐、痛、悲的原因。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王羲之积极的人生观,体会其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分析作者乐、痛、悲的原因,感受王羲之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探究王羲之积极的人生观。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而此文为什么又被称为“文中上品”呢?它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作为文学作品的《兰亭集序》的魅力所在。

任务一:了解相关文学常识1.

绍兴兰亭

位于浙江省绍兴县的西南部,春秋时越王勾践植兰于此,汉代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为中外游人所瞩目。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兰亭”景区门口的古典标志,是一颗大型印章。2.

文体常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目的、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序言,有自己写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3.

走近作者

(观看视频:书法天花板,天才的背后藏着入木三分的努力)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文学家。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世居会稽山阴。官至右军将军,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青年时期就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从小跟随当时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有能与之相比者,有“书圣”之称。他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被称为“书之圣”,他写的《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4.

《兰亭集序》的由来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和谢安、孙绰、许询及王羲之子侄献之、凝之、涣之、元之等41位文人墨客及社会名士在兰亭修禊雅集。他们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顺水任游,停于谁前则赋四、五言诗各一首,否则罚酒。据载,王、谢、孙等11人各成诗两首,另有15人各成一首,余人诗不成,罚酒三巨觥,共成诗37首,合为《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324字,以记之。5.

创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复杂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成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任务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订正字音癸丑(

ɡuǐ

会稽山(

kuàijī

修禊事(

激湍(

tuān

)流觞(

shānɡ

骋怀(

chěnɡ

)一契(

)嗟悼(

jiēdào

彭殇(

shānɡ

)2.朗读课文

观看杨东旭朗诵视频,全体齐读。任务三:分析内容,体悟情感一、翻译文本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之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行修楔之事。众多贤士全来参加,少者老者都聚于处。(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翠竹,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映衬萦绕在亭子左右,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列坐在水边。即使没有音乐伴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深远高雅的情思。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阵阵,温暖舒畅。抬头观览宇宙之广大,低首细察万物之众多,借以纵目观察,开畅胸怀,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令人愉快的啊。

人们互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中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自由放纵。虽然人(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躁动的不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感到欢喜,心里一时感到自得,(就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没想到老年将要到来;等到他们对所得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情况的变化而起变化,感慨就随之有所不同了。从前感到欢欣的,很快就成为往事,(人)尚且不能不因这些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于消灭!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能不让人痛心啊!

(我)每当看到古人(文中)(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叹息哀伤,(却)不能明了于心。(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当时与会者(的姓名),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即使时代不同、世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大概是一致的。后世的读者,也将由这些诗文产生(一样的)感慨吧。二、分析内容1.这部分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时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目的:修禊事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活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感慨: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时节难得、聚地清雅、欢欣之事、名士相聚、环境优美、活动有趣、气候宜人、悦目赏心2.归纳作者认为“信可乐也”的原因?

景——“美”:环境优美,天气融合;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流水急湍,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晶莹亮丽,生机盎然,反复吟咏,读者的心胸也会变得灵秀爽快。

事——“雅”:此时此地,风景秀丽,山辉川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大家流觞曲水,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欢愉之情,溢于言表。

情——“乐”:摆脱了各种俗务的纠缠,邀集自己的新朋旧友,来到山水胜地,游赏吟咏和畅饮,真是一种难得的快乐。暮春时节,草长莺飞的江南美景本来就足以诱人,更何况是会稽山阴,这里山灵水秀,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这天,天气格外晴朗,天高地远,清风习习,朋友们一觞一咏,快然自足。作者以简洁的笔触,开阔的画面,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宴乐图。读文至此,我们的心也随之快乐地跳荡。3.第一、二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4.第三自然段所议论的问题是什么?

死生亦大矣。5.怎样理解“岂不痛哉”,作者因何而痛?

“生死”之痛

①人生短暂之痛

②世事无常(欢乐有尽)之痛

③生死难测之痛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叔本华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么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席慕蓉《为什么》

补充问题:生与死每个人都将面对,那么当时动荡时期的魏晋士人们是如何看待生死的呢?

魏晋士人生死观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汉魏)徐干《室思》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魏)阮籍《咏怀》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云:‘死便据地以埋’”。——《晋书•刘伶传》

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晋书•阮籍传》

嵇康“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与山巨源绝交书》总结:“一死生”“齐彭殇”

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更有许多人及时行乐、纵情声色。觉得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道家的影响

庄子妻子去世,他向惠子解释不悲泣是因为他认为一个人没有来到人世时,是无生命的,不仅无形体,连构成生命的气也不存在。既然本来是“无生”,当然最终要归于“无生”,如此生死不过是春夏秋冬的交替,如果生就快乐,死就悲哀,这是“不通乎命”的。庄子认为“死”是回归到自然界中或宇宙时空中或回归到“道”中再化为“无”。因为万物生于“道”又复归于“道”,气聚而生,气散而灭。生死是生命的必然,通乎命、豁达的对待生死是庄子生死哲学的真谛。他主张齐生死,无论生死,都要顺其自然。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因此有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但时光飘忽,人生短促,即使明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无法摆脱“死”给内心带来的煎熬。此处之“痛”,痛在人生无常,欢乐短暂。6.怎样理解“悲夫”,作者因何而悲?

郭沫若说文章前面写极乐,后面突然悲痛,“悲得太没有道理”,是“无病呻吟的绝顶”。你认为王羲之悲得有没有道理?为何而悲?这种悲痛背后蕴含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悲古人,悲时人,亦悲后人。——死生之大

王羲之对生死的深刻思考(人生态度)

表面:美景盛事(寄情山水)

内心:执着追求(反思生命)

王羲之将心中所思所感推及人类:昔人兴感,已契我心,“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对生命的思考是人类永无止境的话题,也是人类永远无法克服的矛盾,而玄学家的所谓“一死生”、“齐彭殇”,不过是些虚妄无稽之谈。

但王羲之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而言也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是难以苛求的。7.王羲之的生死观是怎样的?

作者对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既然“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就应该在短暂的生命中追求真正的人生之乐。那么,人生的真正之乐在哪里呢?

文章开头所写的会稽雅集,实际上就回答了这一问题。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对这次集会的“成果”倍加珍惜,“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表明写作的目的:以期在暗淡的人世间留下会稽山的一叶苍翠,在混浊的人事长河中溅进兰亭曲水的一脉清波。8.总结全文

《兰亭集序》是一篇诗集序言,作者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记叙了兰亭的山水佳胜和宴会盛况,进而抒发对世事变幻、死生无常的感慨。文章反映了一般封建士大夫的人生观;但他没有彻底走向消极无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其时盛行的死生等同的虚无哲学观,于悲慨中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流连与珍惜。这在崇尚老庄、沉迷玄学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情景互见,淋漓满纸,也启人思考。任务四:赏析艺术特色1.立意高远,蕴藉深长(议论)

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2.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本文仅324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

描写景色方面: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

叙事方面: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语,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

抒情方面: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