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十一)理解词句含意,牢牢把握语境复习任务群四
散文文本阅读核心知识导图重温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句(重要词语、句子)进行理解。考生经过一轮复习,对重要词句的基本内涵大都能把握,并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可是,如果再向前走出一步——挖掘深层意蕴就有困难了。另外,语言表述啰嗦,少数还停留在抄录阶段。因此,二轮复习的任务就是要解决答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任务情境内容索引ZIZHUJIANCEZIWOZHENDUAN自主检测
自我诊断SHENDUDAJINGZHUNTUPO审、读、答精准突破LEITIZAILIANJISHIGONGGU类题再练即时巩固贰叁壹壹ZIZHUJIANCEZIWOZHENDUAN自主检测自我诊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个拥满赶集人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黑夜,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是夜周庄诗意朦胧的最亮。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透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飘摇着夜泊的小船,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宏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节选自许阳《夜读周庄》,有删改)1.“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一句中“回归”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周庄回归到本来的自然与宁静(或“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横八字巷里的人们也是。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春节时父母回家,家里必定要晒腊肉灌香肠,做馒头蒸米糕,自制花生糖芝麻糖。清明摊一锅杨柳叶子油香饼。端午包粽子,熏艾草。中秋吃月饼。重阳买一块枣泥糕。立冬要吃汤圆。腊八肯定煮腊八粥。此外,春天要吃杨梅,夏天用井水冰西瓜,秋天菱角上市,冬天萝卜赛梨。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新鲜,一样下市了,另一样再上桌,有板有眼,纹丝不乱。那些日子虽然清贫寒酸,我们却过得一丝不苟,庄严排场。(节选自黄蓓佳《横八字巷的人们》,有删改)2.请分析文中加颜色词语“庄严排场”的含义。答案①生活态度:不苟且,不绝望。②生活方式:有板有眼,恪守传统。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赞美的菊花的孤绝和冷艳,恰似一个人的少年意气和伶牙俐齿,譬如“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宁可枝头抱香死”等。人们随着年岁增长,见过更多的风霜严寒,终将与自己、与世界和解。就像莫言对自己年少气盛时抢白老师深感愧疚,那种争强好胜的面红耳赤,终将变为容忍、宽和的慈眉善目的模样。即便秋天开花时“蕊寒香冷蝶难来”又能如何呢?和菊花气质颇相近的林黛玉曾问菊道:“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然万物有时,有的喜欢在春天里争奇斗艳,就随它热闹吧。有的偏爱“凌寒独自开”,就随它去吧,何必非要“报与桃花一处开”呢?(节选自古禾《采菊东篱说道今》,有删改)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人们随着年岁增长,见过更多的风霜严寒,终将与自己、与世界和解”一句的含意。答案①这句话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增多,个人终会有所成长、有所改变。②“风霜严寒”比喻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磨难、逆境等。③“与自己、与世界和解”是指长大后的自我改变。年轻时少不更事,容易争强好胜、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年龄渐长、阅历渐多后,渐渐能够坦然面对自己、他人和世界,变得包容豁达、从容淡定。让我觉得关校长更为了不起的地方是,他还能写一手好字。某个周末,恰逢本村老教师的儿子结婚,母亲拉着我去吃喜席。先去封礼,礼桌乌压压围了一圈人,时而传出叫好声。小孩子淘气,好奇心重,从大人们的身体间挤进脑袋向里看,只见那礼桌后面端坐着关校长。关校长在写喜联,喜联上写的什么,不认识。只见关校长提笔运腕,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就跑到了喜庆的红纸上面。那些字端端正正的,行距、尺寸、字体,都那么有条不紊,仿佛那些字本来就躺在那个位置,关校长只是用笔一点,就都蹦了出来。那些蹦出的字,似乎比躲在课本田字格里的字要好看,也似乎比在课堂上他写在黑板上的板书要好看。每写一个字,围在四周的人就叫上一阵好。关校长微微笑了笑,并不说话,继续写字。显然,我比关校长更为兴奋。一听谁再叫好,我就赶忙补一句,他是我们的校长,他是我们的老师。那些大人看着我笑了笑,我似乎感觉他们是在赞赏我呢。我无意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与关校长作比较,我只是想说,无论我们去往何方,遇见怎样卓越的人物,我们内心深处与之产生共鸣的,往往来源于故乡所赐。也就是说,乡间的关校长,才是我对于教师和教育的终极理解。即便如此,作为一位散落乡间的诗人,他视之如歌、视之如命的学生又能对他了解多少呢?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校长的语文第一课,是带一年级学生一处不落地参观校园,他寓教其中,平等待人,
给孩子留下了美好的印象。B.围观写喜联一段的描写,既突出了旁观者对关校长一手好字的欣赏和叹服,也体现
了关校长与乡人之间关系融洽。C.文章先用大段笔墨描述关校长精心育人的师者形象,后面写他是“散落在乡间的诗
人”,丰富了其形象内涵。D.作者将关校长比喻为“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是对他诗人特征的发现,也是
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解析“也是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错,原文是“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蜡烛……”,故比喻句只是表达对他诗人特征的发现。5.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答案①传统教育精神的博大深厚,代代相承;②暗指作者受关校长的教诲,是传统教育精神的受益者;③体现了作者对这种教育精神的敬畏与热爱。6.请探究文题“散落在乡间的诗人”的意蕴。答案①关校长不仅是良师,也是“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的诗人;②关校长的诗作、诗情被埋没多年;③得到关校长教育和爱的学生,并未真正了解他;④从对教师和教育终极理解的高度,传达了作者对关校长的怀念和礼赞之情;⑤隐含了作者对关校长诗人身份未能被人认识的遗憾之情。自我诊断返回诊断内容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打“×”,无问题打“√”)词义知识是否了解词语的字典义、语境义知识?审题是否能依据题干确定阅读语境?文本阅读是否能根据语境精读关于词语、句子的那些文字?答题是否掌握理解词语、句子的基本方法?是否能挖掘出词语、句子的深层意蕴?总体印象
贰SHENDUDAJINGZHUNTUPO审、读、答
精准突破准确理解重要词语(含标题)的含义准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返回一
精准审题理解重要词语题的设问方式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因为重要词语既可以放在“理解”层级中考查,也可以放在“分析”或“探究”层级中考查。因此,审题时首先要把两者区分开来。具体区分办法有:(1)题干用语。“理解”层级题的题干用语主要有“理解”“解释”与“含义”“意思”。“分析”层级题的题干用语主要有“分析”“探究”与“意蕴”“内涵”“含意”,且多有“请结合全文”等提示语。(2)词语位置。凡是出现在文章开头或中间段落中的词语,可以认为是“理解”层级的;凡是出现在标题或文末的词语,可以认为是“分析”或“探究”层级的。(3)赋分。分值在6分以上的,可以认为是“分析”“探究”层级的;反之,则是“理解”层级的。区分两者的意义在于:“理解”题是局部的,内容的,手法的;“分析”“探究”题则是全文的,深层的,主旨的。再者,审题要确定好语境,即阅读范围。凡是该词语出现的地方,包括它反复出现的地方,均是该词语的语境,需要找准、找全。理解重要词语题本质上是一种语境阅读。要有极强的语境意识,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阅读时要确定该词语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次数,把与之相关的前后文字全部找出来,加以筛选整合。因为该题型重点考查的是其语境义。同时,阅读时也应先有一个全文意识,对文章的思路、主旨等有个大致的把握。只有在此框架内阅读思考,才能对词语有准确、全面的理解。二
带题细读1.思考方法:“一借三看四联”(1)“一借”,即借助词语的固有含义。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与固有含义相去甚远,但大多数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与固有含义还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既要结合上下文,又要借助固有含义,才能正确理解。(2)“三看”①看词性:名词(名词性短语):本义(实指义)→语境义(虚指、隐含义)→指代义(情感倾向)。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形容词的特征义(形、色、姿、貌、态、味)→语境义(修辞义)→引申义(褒或贬、赞扬或反对)。动词(动词性短语):动作(动态细节)→性格特征含义→主旨义(形象、性格)。虚词:虚词本指(作用)→语境义(手法)→写作意图(情感倾向)。三
精准答题②看位置:标题(线索、主旨)→文首(开门见山、统领全文、阅读兴趣)→文末(点题、观点、主旨);段首(角度、对象)→段中(勾连上下文)→段末(承上启下)。③看效果:实写(人物形象,景、物的形、色、姿、味等)→虚写(人物性格,景、物的质、貌、态)的修辞效果、描写效果、抒情效果。(3)“四联”①“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应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对于某些关键词还要兼顾其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②“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时依据此法。③“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④“联”系手法揣摩。通过分析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揣摩词语背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要达到的效果。2.答题思路先说词语本义,再说词语的语境义。重点说语境义,语境义包括指代义、修辞义、主旨义等要点,可结合语境,说其一种或者加以组合。另外,答题要注意“一同”“一转”。“一同”,指答案组成最好与原词语的词性、结构相同;“一转”,就是要善于转换,即抽象词语具体化,具体词语概括化,形象词语平实化。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处暑以后,天气渐凉。漫山遍野都是疲倦,犹如门前的野茉莉,克勤克俭开了一夏,真的累了。蜀葵差不多全部枯谢,芦苇叶子自根部一点点枯竭,濒临枯瘦,仿佛焦墨的点点勾划。桦树叶子,每天“哗哗哗”地往下掉,铭黄色系,锦障一般华丽,衬得原本萧瑟的秋天有了贝壳的脆响。地上的草尚绿着,但这种绿,再也不是蓬勃的绿,是不出声的哑绿,克制的绿,如人到中年,苦的,冷的,历经得多了,一颗心难免荒凉苍老,身体里也装了一卡车的疲惫。秋天成了果实的天下,小区里,柿子、石榴、无花果一日日地收服自己,渐渐饱满。微风振枝,熟果坠地,是木槿的紫白缤纷,也是糖炒栗子的幽香甜洌……银杏树上白果累累,疲倦而幸福地等待着圆满的凋落。鸟雀们吃柿子、石榴、无花果,在飞行的过程中排泄,粪便一旦落入泥土,尚未消化掉的籽实则发起芽来,于草丛里层出不穷地生长。自然万物的循环该有多么幽微和奇妙。(节选自《秋有信》,有删改)1.结合文章,说明文中的两个“疲倦”分别具有怎样的含义。答案第一个“疲倦”是指没有生气,没有精神。第二个“疲倦”是指果实累累,压迫树枝,让树枝有承受不住的样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青萍端木蕻良我的窗前有几片青萍,它被养在一个磁州窑的钵子里,在阳光的映照下,它在不断地孳生着……它是来自徐霞客生长的地方:江阴马镇胜水桥畔。徐霞客家门前有一湾清水,水上有一座石桥,阳光把桥影就映照在这浮在水面碧绿的青萍上。我一定要带走这青萍的绿色,这青萍,是徐霞客亲眼看过的。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卓越的地理学家,每次出游,或是从远方归来,都得从这桥上走过,他的身影,随着桥影也映落在这青萍上了。到处都有水,到处都有青萍。但是,这座小石桥下的青萍是不寻常的。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记录着徐霞客在哪一天离开家门,徐霞客在哪一天又回来的。正是这位徐霞客,他有水的活力,他有青萍的生机。我从小就仰慕他。在我跨进七十岁的前夕,来到他故居的门前,我仿佛亲眼看到当年的徐霞客走过这座桥去,而恰恰是他的影子,印落在这一片青萍上面。我看见这青萍,完全忘记我行动不便了,拄着手杖,蹒跚地下到水塘边,便伸手去捞取青萍,可是够不着,我便用手杖把儿把它勾了过来,青萍随着一些漂浮植物来到了岸边。我们还要访问好几个城市,在路上还要花费将近一个月的时光。但是,我们就是要把它带回北京去。……只要住下来,我便每天偷偷地为放在茶杯内的青萍换清水。但是,青萍并不体谅这份儿好心,它好像是越来越少了。待到我们离开杭州的时候,玻璃杯中的绿色全都不见了,只有一团像干枯蘑菇色的东西。我拿出放大镜来看,也找不出一点点有生命的绿色了。耀群不知是为了安慰我,还是她有什么起死回生的绝招儿,并不像往常那样干脆地主张丢掉算了,而是命令我绝对不许再换水。到了地方住下后,也仍然首先将它取出,放在杯中养起来,更着重地叮嘱服务员同志,千万不要把它当作茶根倒掉。并把它放在窗台上,使它尽量能受到阳光……一天两天过去了,三天四天过去了,我们从杭州乘长途汽车到了苏州,又从苏州乘火车到了上海,杯中并没有什么变化,我每次看到的,仍然是那朵干蘑菇,每次都使我感到的并不是愉快……在上海的第三天清晨,耀群照例也去向杯中观看,突然,她欢叫起来。我连忙起身赶了过去。她欢叫着:“看!绿的!是绿的!青萍又活了!”是的,这青萍已经不是徐霞客当年的青萍了。但它代表的生机,代表着徐霞客的生机,却比当年更加旺盛,它可以在任何地方表现出来。现在,不但徐霞客旧居前塘中的青萍,不是当年的青萍了,就是我们从江阴带回来的青萍,也已经不是彼时的青萍了,它已经孳生繁殖,它孕育着的生机,却因为孳生的繁茂,反而显得更旺盛。徐霞客门前胜水桥下的青萍,已经不知经过多少代了,但它内含着徐霞客不朽的生机,也正和窗前瓷钵里的青萍一样,远隔千里,相映成趣。水到处都有的,青萍也是到处都有的,青萍把灿烂的阳光,巧妙地织成绿色,把阳光里的热,转化成为绿色。绿色,可以说是生命的本色。每当我写作疲倦时,便向窗外看去,看到青萍的绿色,不但赶走了我的疲倦,仿佛在我心灵深处,更增添了无限的生机。(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有删改)2.文中“青萍”的内蕴十分丰富,请结合全文理解其含义。答案①突出生命的坚韧旺盛,展现出一种朴实的品质。②象征活力与生机,展现对徐霞客的仰慕之情。③表达对生命的思考,突出积极顽强的生命艺术。一
精准审题关于句子的含意,高考中是分两个层级考查的,一是“理解”,二是“分析”或“探究”。区分的方法与意义同前面词语审题部分大致相同。再者,审题要审出句子语境,即阅读范围。如何确定呢?(1)依据句子所在的位置。如果句子出现在文末,其语境范围往往是全文。(2)依据题干用语。有的明确告诉语境范围,如“第×段”等;有的明确告诉要“联系全文”,表明既有句子所在的上下文(局部语境),又有全文语境,甚至有外部语境。(3)依据分值。分值少的,其语境范围往往立足于一段或几段;分值高的,如达到6分,其语境范围往往是全文。总之,不管语境范围是大是小,都要有立足全段、全文的语境观照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完整。理解句子含意的阅读本质上也是一种语境阅读。这种阅读,分两步:第一步,阅读句子。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①句子的主语(陈述对象);②句子的成分与结构;③句子的重心(关键词,句子的重心通常放在尾部);④表述特点。注重对句子本身的解读,是理解句子的前提。考生如果在此稍微留心一下,则可能事半功倍。第二步,阅读句子所在的上下文。包括该句在段落中的位置,从相邻句子中寻找理解的层次及关键词语,以便“以文解文”。二
带题细读1.思考方法(1)抓住关键,由词及意这里的“关键”,是指句中的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解句子含意,就是对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把这些关键词语的含义解释透了,句子含意自然就清楚了。(2)观察位置,把握联系在理解某句话之前,不妨先留意一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它与上下文的联系。一般而言,如果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如果是文眼句,就要结合全文作分析概括。三
精准答题(3)关注特色,由表及里把握文句的表达特色,是理解某些表达含蓄委婉的重要语句的关键。这类句子往往意在言外,内涵丰富,如能看出其中所用的手法,那么句子含意的理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4)抓住主旨,联系背景要弄清文中某个重要句子的含意,先要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更好地理解句意,避免盲人摸象。另外,有些句子还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的特定背景,才能挖掘其深层含意。2.答题思路(1)先说表面含意,再说深层含意。(2)先说关键词语的含义,再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感情。(3)先说修辞手法,再结合文意理解。特别提醒分析与探究词语和句子的意蕴,不同于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意:理解是局部的,内容的,手法的;分析、探究是全局的,深层的,主旨的。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年龄梁实秋从前看人作序,或是题画,或是写匾,在署名的时候往往特别注明“时年七十有二”“时年八十有五”或是“时年九十有三”,我就肃然起敬。春秋时人荣启期以为行年九十是人生一乐,我想拥有一大把年纪的人大概是有一种可以在人前夸耀的乐趣。只是当时我离那耄耋之年还差一大截子,不知自己何年何月才有资格在署名的时候也写上年龄。我揣想署名之际写上自己的年龄,那时心情必定是扬扬得意,好像是在宣告:“小子们,你们这些黄口小儿,乳臭未干,虽然幸离襁褓,能否达到老夫这样的年龄恐怕尚未可知哩。”须知得意不可忘形,在夸示高龄的时候,未来的岁月已所余无几了。俗语有一句话说:“棺材是装死人的,不是装老人的。”话是不错,不过你试把棺盖揭开看看,里面躺着的究竟是以老年人为多。年轻的人将来的岁月尚多,所以我们称他为富于年。人生以年龄计算,多活一年即是少了一年,人到了年促之时,何可夸之有?我现在不复年轻,看人署名附带声明时年若干若干,不再有艳羡之情了。倒是看了富于年的英俊,有时不胜羡慕之至。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其茎部的细胞因春夏成长秋冬停顿之故而形成所谓年轮,我们可以从而测知其年龄。人没有年轮,而且也不便横切开来察验。人年纪大了常自谦为马齿徒增,也没有人掰开他的嘴巴去看他的牙齿。眼角生出鱼尾纹,脸上遍洒黑斑点,都不一定是老朽的征象。头发的黑白更不足为凭。有人春秋鼎盛而已皓首皤皤,有人已到黄考之年而顶上犹有“不白之冤”,这都是习见之事。不过,岁月不饶人,冒充少年究竟不是容易事。地心的吸力谁也抵抗不住。脸上、颈上、腰上、踝上,连皮带肉的往下坠,虽不至于“载跋其胡”,那副龙钟的样子是瞒不了人的。别的部分还可以遮盖起来,面部经常暴露在外,经过几番风雨,多少回风霜,总会留下一些痕迹。好像有些女人对于脸上的情况较为敏感。眼窝底下挂着两个泡囊,其状实在不雅,必剔除其中的脂肪而后快。两颊松懈,一条条的沟痕直垂到脖子上,下巴底下更是一层层的皮肉堆累,那就只好开刀,把整张的脸皮揪扯上去,像国剧一些演员化装那样,眉毛眼睛一齐上挑,两腮变得较为光滑平坦,皱纹似乎全不见了。此之谓美容、整容,俗称之为拉皮。行拉皮手术的人,都秘不告人,而且讳言其事。所以在饮宴席上,如有面无皱纹的年高名婆在座,不妨含混的称赞她驻颜有术,但是在点菜的时候不宜高声的要鸡丝拉皮。其实自古以来也有不少男士热衷于驻颜。南朝宋颜延之《庭诰文》:“炼形之家,必就深旷,友飞灵,糇丹石,粒精英,所以还年却老,延华驻采。”道家炼形养元,可以尸解升天,岂止延华驻采?这都是一些姑妄言之的神话。贵为天子的人才真的想要还年却老,千方百计地求那不老的仙丹。看来只有晋孝武帝比较通达事理,他饮酒举杯属长星(即彗星):“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可是一般的天子或近似天子的人都喜欢听人高呼万岁无疆!除了将要诹吉纳采交换庚帖之外,对于别人的真实年龄根本没有多加探讨的必要。但是我们的习俗,于请教“贵姓”“大名”“府上”之后,有时就会问起“贵庚”“高寿”。有人问我多大年纪,我据实相告“七十八岁了”。他把我上下打量,摇摇头说:“不像,不像,很健康的样子,顶多五十。”好像他比我自己知道得更清楚。那是言不由衷的恭维话,我知道,但是他有意无意地提醒了我刚忘记了的人生四苦。能不能不提年龄,说一些别的,如今天天气之类?女人的年龄是一大禁忌,不许别人问的。有一位女士很旷达,人问其芳龄,她据实以告:“三十以上,八十以下。”其实人的年龄不大容易隐密,下一番考证功夫,就能找出线索,虽不中亦不远矣。这样做,除了满足好奇心以外,没有多少意义。可是人就是好奇。有一位男士在咖啡厅里邂逅一位女士,在暗暗的灯光之下他实在摸不清对方的年龄,他用臂肘触了我一下,偷偷地在桌下伸出一只巴掌,戟张着五指,低声问我有没有这个数目,我吓了一跳,以为他要借五万块钱,原来他是打听对方芳龄有无半百。我用四个字回答他:“干卿底事?”有一位道行很高的和尚,涅槃的时候据说有一百好几十岁,考证起来聚讼纷纷,据我看,估量女士的年龄不妨从宽,七折八折优待。计算高僧的年龄也不妨从宽,多加三成五成。人到了迟暮,如石火风灯,命在须臾,但是仍不喜欢别人预言他的大限。丘吉尔八十岁过生日,一位冒失的新闻记者有意讨好地说:“丘吉尔先生,我今天非常高兴,希望我能再来参加你的九十岁的生日宴。”丘吉尔耸了一下眉毛说:“小伙子,我看你身体满健康的,没有理由不能来参加我九十岁的宴会。”胡适之先生素来善于言词,有时也不免说溜了嘴,他六十八岁时来台湾,在一次欢宴中遇到长他十几岁的齐如山先生,没话找话地说:“齐先生,我看你活到九十岁决无问题。”齐先生愣了一下说:“我倒有个故事,有一位矍铄老叟,人家恭维他可以活到一百岁,忿然作色曰:‘我又不吃你的饭,你为什么限制我的寿数?’”胡先生急忙道歉:“我说错了话。”(有删改)3.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1)有人春秋鼎盛而已皓首皤皤,有人已到黄考之年而顶上犹有“不白之冤”,这都是习见之事。
答案“不白之冤”,本意为“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在这句话中,作者将其故意曲解为老年人也没有白发,极富幽默感;表明人的外表与人的年龄没有必然的联系。(2)据我看,估量女士的年龄不妨从宽,七折八折优待。计算高僧的年龄也不妨从宽,多加三成五成。答案估量女士的年龄,要说得比她的实际年龄小,就是赞美她们青春美丽;计算高僧的年龄,要说得比他的实际年龄大,就是称赞他们道行高深。4.结合全文理解“能不能不提年龄,说一些别的,如今天天气之类?”这句话。答案①作者认为,为人要宽容,对于别人的年龄,根本没有多加探讨的必要。要明白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②不隐讳自己的年龄,幽默风趣地叙述女士男士美容、忌讳说年龄的事,显示了作者的旷达(达观、乐观)。③对年轻的艳羡,不喜欢“年龄”这一话题,不喜欢别人预言他的大限,在旷达(达观、乐观)之中,夹杂着一丝惆怅(悲伤、忧伤)。叁LEITIZAILIANJISHIGONGGU类题再练即时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天外之音朱以撒①车到停靠站,已是凌晨三点多了。接我的两位朋友还没有来,而我又是第一次到这个海边,周遭空寂无人,涛声四起,一颗心不由提了起来。急也没用。我干脆停下,在路边基石上坐了下来,静静等待天明。②耳听涛声,眼前就出现了蔚蓝无垠的海面和雪白的浪花。不过,我也琢磨出来了,涛声还是很单调乏味的,就像一个人永远发出一个音节。这种单调已经持守了千万年,无从更易,以至于什么人听了,都会轻易地认同这种声响只属于大海。大海的这种声响和其他自然属性的生物发声相比,是不能算悦耳的,不少鸟鸣虫唧要比它生动,甚至随节气而转,“园柳变鸣禽”就是一例。它只是使我想到持守的情操,始终如一地在进行的状态里。我们总是喜欢新变,改变生活的信念、理想的追求、事业的方向。改变倾向比较明显的是朝着物质的丰富,而精神上未必也跟着丰饶起来。这样,免不了只能得到一些追求的皮毛之相,却离内在神髓甚远。涛声是大海的呼吸,在情绪的大海上,你听得出噫吁唏嘘。在不舍昼夜的奔流中,柔情似水,却能把坚硬无比的礁石啃咬得怪状奇形,能把无数沉船锈蚀成一堆堆烂铁,这很能给人以暗示,持久的力量简直不可抵挡。③浩瀚的海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游牧文化,伴随涛声走向远方,使心灵得到开放性的牧养。人更熟悉的是土地,是代代相传的农耕文化。人们可以乘着海水走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永远听到涛声的召唤,随时准备出发。可是土地无法游移,致使农耕人固守一方,日出日落周而复始地劳作。民族或个人的发展,如果只是满足于农耕阶段而拒绝游牧的体验,终归会生出许多遗憾来,总是缺乏拓荒的意识而趋于保守。实际上,在许多一贯农耕部族的血液里,一些惰性已深深地潜伏下来,使他们安于现状,对贫困无痛感,对外界的新变心如止水,这种现象总是会使我们面对农耕,试图让游牧文化渗入它的内涵。幸好随着开放程度的拓展,有许多黄土高原的农耕后代,选择一条与祖辈不同的路子,背向荒沟高崖、山塬矮墙,面对沿海走来。他们终于听到了父辈未尝听到的涛声。当然,他们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去,可是听到了涛声的农家子弟,已不是往昔的胸襟与情怀了。有时,这种机遇会被视为人生的偶然,在我看来,却是这个时代的神来之笔。④盈耳的涛声,也让人考虑到人类的家址,不知什么时候要迁移到大海上。在我看过的不少关于海洋的图片里,人类日渐逼近大海了。海边不断地矗立起形态各异的建筑群,这些群落的涌现,使海边的蛮荒气息消遁,飘洒出现代的灯红酒绿。更有甚者是移山而填海,在海上扩展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利用色彩搭配在会议中的甜点选择艺术
-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口算计算共3047道题
- 创新监管手段学生营养餐的食品安全新策略
- 创新教育理念下的亲子共游活动设计
- 2025年咸阳考货运从业资格证
- 创新学校德育活动的实施策略与技巧
- 从患者到参与者残疾人在家庭康复中的心理变迁
- 体育行业中的AI技术应用与展望
- 儿童健康生活知识手册
- 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情感培养模式探索
- 基础会计学试题库及其参考答案 (一)
- 01SS105给排水常用仪表及特种阀门安装图集
-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全册单元测试卷(1-6单元全含期中期末及答案解析)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城市管理学》一平台在线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 GB/T 44592-2024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技术规程
- 2024年山东青岛局属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含答案)
- 朝阳区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数列的相关概念》教学设计
- 知识(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沪教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护理的院感质控
- 有机化学(上)(华东理工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华东理工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