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导读 (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导读 (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导读 (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导读 (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导读 (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导读(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乡土中国》导读课

一、课程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语文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包括:“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发展思辨能力”“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等。通过对《乡土中国》的研读,借助文学作品及生活实际对专题进行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完成部分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批判思维能力,力求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探索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二、教材分析

《乡土中国》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老先生的学术性著作,是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费老以中西对照的学术视野,扎根乡土本身,经过十几年社会实践与调研,运用社会学方法来整体分析乡土社会,具有学术性与文学性。本书重要术语及观点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加以理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某些观点是否符合当今需要,可以做深入探究。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整本书阅读任务书》的第一课时。这是高一学生第一次接触学术性著作,所以对于《乡土中国》的学习兴趣不够强烈,再加上学术论著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思辨性,学生对某些内容理解困难,且缺乏批判性阅读和专题阅读的思维和方法。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五步阅读法。2.初步了解《乡土中国》相关信息。3.总结表达《乡土中国》的阅读价值。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五步阅读法。教学难点:总结《乡土中国》的阅读价值。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究学习法、多媒体、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师材料:《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整本书阅读任务书教学参考用书》学生材料:《整本书阅读任务书》

七、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活动意图时间

教学活动一:导入观看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秉涵的事迹简介视频。“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1948年,13岁的高秉涵为避战乱离家,无意中上了前往台湾的轮渡,1991年,两岸关系得到缓和,高秉涵才重回了山东老家。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高秉涵无数次往返大陆和台湾,帮助台湾的游子“回家"。中国人有“落叶归根”的情怀,也有用故乡泥土来排解自己对故乡思念的方式。土地,常被中国人誉为母亲;它无私地给予了我们果腹之食、蔽体之衣。土地是中国文化之根,乡土是游子魂牵梦萦之所。这种对泥土的特殊情感,也就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乡土本色"。除此之外,中国乡村还有那些显著的特色呢?让我们一起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里找找答案。迅速激发对课堂内容的兴趣。5分钟

教师活动二:激趣引导与价值介绍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想清楚“为什么去做”甚至比“怎么做"更重要。有些人曾提出疑问:《乡土中国》的出版时间是1947年,中国社会大部分已经从“乡土”走向“现代”,学习《乡土中国》会不会过时了呢?阅读一本学术著作会不会枯燥无味?我们作为一名高中生,为什么要阅读这样一部学术性著作呢?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收获与提高呢?那么我们来进行几个问题的探究。教师活动一:展示几张中国人种菜的图片。考古出土的种子:表明中国人的种菜史可追溯的时间跨度非常之久。现代人小区种菜:将每一寸土地都不遗余力的集中起来种菜。太空“种菜”步入正轨:中国人的种菜DNA深入骨髓,不管身处何地都想利用手头的资源种菜。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种菜,你能用你的理解来解释么?学生活动一:思考并回答问题。第一,中国在过去是一个农耕国家,春种秋收、夏忙冬藏,不遗余力地开发脚下的沃土,是中国人的鲜明特征。第二,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第三,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地形太复杂,真正用于耕种的土地比较少。所以,勤劳的中国人,物尽其用,见缝插针地耕种。所以中国人很珍视土地。3.对比中外两国对于土地的利用,教师引导学生从《乡土中国》中得出结论。对土地的这种独特情怀是属于中国特有的“乡土本色"。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象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史禄国先生说: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了。从土里长出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地的束缚,现在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乡土中国》大家可以注意到,土地对于中国人,尤其是传统中国人来说至关重要,比如说大家所熟悉的《西游记》中,每次孙悟空遇到不熟悉的妖怪,他都要询问当地的地方性神仙土地爷,土地爷的广泛分布,不正是证明了中国人以“土”为生的民族生存传统和安土重迁的生活习惯么?试想如果我们也像游牧民族一样追逐水草而居,那么土地公公又怎么能了解本地家家户户甚至是本地神灵鬼怪的故事呢?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多地体验着现代性,但是“乡土性"的根还存在在我们的社会基因中,了解乡土中国,就是了解传统中国的精神之根,因此我们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教师活动二:【激趣提问】大家都有看过《红楼梦》吧?或者说有听说过《红楼梦》这本书吧,那么我想大家你对《红楼梦》的印象是什么?我们经常说整个大观园就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说法,一是因为森严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是不是就是因为大观园里住了很多形形色色,身份地位迥异的人。那么,我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大观园里可以住下那么多人?出示《红楼梦》人物关系图引导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大观园里住的人都以贾母作为关系网的中心,所以得以入住大观园。学生活动二:画出以贾宝玉为中心的人物关系网。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的男主角是贾宝玉,我们知道住在大观园里的人都是贾母的“关系户”,但是他们是不是又都和贾宝玉构成人物关系,所以,我们能不能画出以贾宝玉为中心的人物关系图。得出结论:每一个网络有一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联系现实: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有一个关系网,而且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这就是《乡土中国》里讲的另外一个乡土特征——“差序格局”的一个部分。“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亵的意思而且。这个网络象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5.激趣提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但是圈子的大小是一样的吗?既然不一样,那么圈子的大小是由谁决定的呢?6.展示《红楼梦》中贾府的人际关系网。京城里的朋友圈:永昌驸马、乐善郡王、东平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之孙石光珠、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馀者锦乡伯公子韩奇、神武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姻亲:九省都检点王子腾、忠靖侯史鼎、保龄侯史鼐、兰台寺大夫兼巡盐御史林如海。贾府朋友:大司马贾雨村。贾雨村协理军机,参赞朝政。结论:不难发现,因为贾府是皇亲国戚,再加上祖上的功德,所以一开始贾府的人际关系网是非常庞大的,为什么说一开始,因为我们知道后面贾府被抄家了。但是当贾府被抄家后,它的这些关系网有伸出援手吗?好像并没有,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而这也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差序格局”的另一部分:圈子范围大小依据中心的厚薄决定,具有伸缩能力。对比活动:这样的现象在西方有没有呢?我们可以从一个现象中得出结论,我们中国人对亲戚的称谓远比西方要复杂,我们称呼父亲的姐妹为姑姑,称呼母亲的姐妹为姨妈,而在英语中这两者都统称为aunt。划分更细致的是父亲的兄弟辈,一般来说我们称呼父亲的哥哥为伯父,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为伯母,称呼父亲的弟弟为叔叔,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呼为婶娘,而在英语中则统一用uncle代表。也就意味着,西方的人际关系网远没有中国的复杂,而且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而我们中国人每一个人的背后就是一张网。要理清楚中西方文化、社会的差异与不同,更好的学习中国文化,就需要我们仔细阅读《乡土中国》。通过问题引出感兴趣的题目,此为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顺势引出学习《乡土中国》的价值意义。既有训练(有趣的问题),又有知识。作为研究性专题,研读专题的表述应该客观、对象应该具体而微,基于整本书阅读的专题研读应有确定的范围。20分钟

教学活动三:知人论书人物简介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人类学的奠基之作。人物经历——为救社会,弃医从文出生于教育世家的费孝通读中学时就表现出良好的文学天赋。随着中国革命的影响和对社会的了解,他的革命热情日趋高涨起来。他认为“人的病痛不仅来自身体,来自社会的病痛更加重要。”他决心用社会科学去疗治社会的疾病。为此,他放弃了曾经追求的协和医学院,毅然选择了燕京大学。费孝通后来由燕京大学考入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又应导师史禄国的邀请去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并有幸成为世界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的关门弟子。教师点评:他认为“人的病痛不仅来自身体,来自社会的病痛更加重要。"他决心用社会科学去疗治社会的疾病。就在这时,费孝通认定:这一生的目标是了解中国的社会,依靠自己观察的最可靠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去治疗来自社会的病痛。他在《江村经济》上说“它让我们注意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马林诺斯基教授在序言中评价:我敢预言,费孝通博士的这本书将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让我们注意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人物经历——士大夫本性有人戏称费孝通长得像“”,费得知后如孩童般大笑:“弥勒佛好嘛!心胸开阔,大肚能容。”出于一个士大夫的本性,他执拗地实现着他“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决心。晚年他进入到了国家权力的中枢,先后官至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用自己时间不算长的为仕经历,重复着中国数千年来士大夫的信条:“为士者,不仅为谋求职业,更贵在职业上尽其行道守义的更高精神。”教师点评:学而优则仕: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进一步推行仁义)。由此他传递出的是一条朴素的信息:当官的人与老百姓相比,应当具有较高的社会理想,负有更崇高的社会使命。4.《乡土中国》的创作背景《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教师点评:《乡土中国》的主要内容就是详细介绍中国农村的另一面,让更多人了解“家乡”存在的意义。5.《乡土中国》的阅读价值2020年清华大学校长赠书新生阅读这本《乡土中国》一定能让你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有更深厚的感知,对自己肩头的责任有更深刻的体悟。希望你们在美丽的清华园里读万卷书,在大千世界的广阔天地中行万里路,植根家国热土,砥砺成长担当。资料助推下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人物基本品质,关注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能快速通过其写作背景明确作者写作目的。补充清华大学校长赠书事迹,立足于现代社会探讨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_________10分钟

教学活动四:合作探究,总结方法我们阅读《乡土中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阅读方法,在这里老师介绍一种方法,将阅读一本书分为如下几个步骤: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第一步:浏览了解整本书的体例、主要内容、篇章格局。我们在之前的讲解中已经向同学们做了介绍。第二步:略读在这一步中,我们要学会勾画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如“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社会圈子"、“横暴权利”等等。并试着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概念进行解释。也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行文的逻辑结构。第三步:精读精读就是认真反复阅读,逐字逐句地进行深入钻研,细读原文,咬文嚼字,并且做到一边阅读一边批注,并对自己不懂的词句做出标记,能够在理解原文重要观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最好还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撰写读书笔记和作品评价。第四步:研读研读就是在通读完全书,并精读过部分章节后,对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提出的,也可以是参考教材后面附加的问题。比如《乡土中国》中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中家族关系与权力结构,我们在文学作品中也学习到了很多相关内容,如朱自清的《背影》、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曹禺的《雷雨》、鲁迅的《药》,联系《乡土中国》,你觉得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父子关系是否印证或反驳了《乡土中国》中的观点?今天的家庭权力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通过对问题的提出与探究,一方面更加夯实对《乡土中国》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结合实际与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五步:重读重读不是再读一遍,而是一遍一遍反复阅读,甚至终生阅读。对于同一本书,我们在不同的年龄,在不同的境遇下读所获得的感受与认知是不同的。通过每次一的重读,其实是一种“内化”,将之转化为自己的血肉与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