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2022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_第1页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2022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_第2页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2022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_第3页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2022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_第4页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2022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2022年河南】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琬(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枪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翌日,饭于林虑①,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

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

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b(j):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例”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

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

C.“明求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

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①进行了描绘。乙

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②,后来途径槐林,

③,④,夜宿于连云阁。

2.【2022年安徽】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

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

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附《阅微草堂笔记》)

【乙】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惠

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1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弓已:

②求之下流,圉颠固:

③陕西因洪水下大石搴山涧中塞:___________

④人力不能去去:;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②水遂横流为害。

(3)【甲】【乙】两个语段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分析其具体表现。

3.【2022年陕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

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

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怀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怀(bian):喜乐,欢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悬进亦忧,退亦忧(—)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

③始检官舍()

④引源种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是()

A.或异二者之为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予至扶风之明年

D.以为休息之所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2

②亭以雨名,志喜也。

(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

4.【2022年新疆】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问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

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

祎、允等之慢,以彰其答。陛下亦宜自谋,以咨敢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

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出师表》)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身弓耕于南阳躬:鞠躬

B.当线率三军奖:鼓励

C.至于斟酌损建益:增加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缓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寓情于事,追述三段回忆: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临危受命,

与先帝患难与共;先帝临终托孤,寄以兴复汉室的大业。

B.诸葛亮上表的用语极为得体,语言率真质朴,情感恳切忠贞,令人感动,时时不忘先帝,

处处为后主着想,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符合长辈的口吻。

C.“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本文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抒发对

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收复汉室的决心。

D.这篇表文被视为表的代表作,受到高度赞扬。其高明之处在于用先帝的权威形象支持自己

的观点,在轻描淡写的文字中流露出自矜自持、自我否定。

【乙】

先主病笃,召亮,属以后事,谓亮日:“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

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日:”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

3

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蜀志》)

(4)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B.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C.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D.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5)结合两篇选文,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5.【2022年湖南岳阳】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残①枕路,是时范文正②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③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

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④吏舍,

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

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⑤者,

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

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殍残:饿死的人。②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③术:方法,手段。④敖仓:敖,

地名,秦时以敖地为仓,故称敖仓。⑤仰食于公私:依赖官府和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予尝枣古仁人之心

②所以宴游及兴造__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框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4)根据对甲段的理解,你认为乙段中的范仲淹符合甲段中“古仁人”的标准吗?请结合他

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4

6.【2022年湖北咸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

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郡超①与谢玄不善②。苻坚③将问晋鼎④,既已狼噬梁、岐⑤,又虎视淮阴矣。于时

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⑥。吾昔尝与玄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

尽虽履屐⑦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勋。”大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

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有删改)

【注释】①鄱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善:关系友好。③苻坚:前秦君主。④问晋鼎:

图谋夺取东晋政权。⑤梁、岐:指梁州、岐山一带地区。⑥济事:办成事情。⑦履屐:鞋履和木

屐,形容不起眼的小事。

(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是以先帝简坂以遗陛下简拨:选拔

B.必能神补网渥,有所广益阙漏:缺失疏漏

C.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异同:不同

D.大功既举举:举行

(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悉以咨之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B.愚以为营中之事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勋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于时朝议遣玄北讨

D.未学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吾昔堂与玄共在桓宣武府

(3)用“/”给乙文中划框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见使才皆尽虽履履之间亦得其任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5)甲文中诸葛亮知人善任,北上伐魏之前,他举荐了一批文臣武将,这些文臣武将的共同

特点是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乙文中都超力排众议,坚定相信谢玄的能力,这表明

他既有先知先觉的本领,又有''②。"(用乙文原语句填空)的胸怀。

7.【2022年辽宁大连】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

5

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孔明千载人①,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敌人

畏之。玄德临终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后主左右奸

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

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钟会③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

能致裁?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千载人:千年的伟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③钟会:魏国将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基甲已足

②当奖率三军

③一出于诚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广效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B.今南方弓定转转不可(《河中石兽》)

C.亦举国听之而不疑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D.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B.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C.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D.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

话加以概括。

8.【2022年云南】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

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③,北合汉沔④,其势益张。至于赤壁

之下,波流浸灌⑤,与海相若。清河⑥张君梦得,谪居齐安⑦,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

之胜。而余兄子赡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涛澜汹涌,风云开阖⑧。昼则舟楫出没于前,夜

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此其所以为“快哉”

者也。

6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释】①江:长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壮阔。③沅湘:沅江、湘江。④汉沔:汉江、沔江,

⑤浸灌:水势浩大。⑥清河:张怀民的家乡。⑦齐安:即黄州。⑧阖:闭,意为天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谪居齐安

④以览观江流之胜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3)【甲】文中”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两次问答在选段

中的作用是什么?

(4)【甲】【乙】两文中的所写之景和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9.【2022年云南昆明】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问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

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

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

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

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

发,休禳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

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

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①进谏

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②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

斫③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④杀关龙逢⑤,纣⑥杀比干⑦;君之贤,

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叁⑧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

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⑨矣。

(节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颜烛趋:春秋时齐国人。②傥:倘若、或者。③斫(zhuo):砍。④桀:夏朝末代君

王夏桀,相传是个暴君。⑤关龙逢(pdng):夏桀之臣,因谏止夏桀通夜狂饮而被杀。⑥纣:商朝

7

末代君王商纣王,相传是个暴君。⑦比干:商代贵族,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⑧叁:这

里指排在第三位。⑨内:同“纳”,接纳。不内,意思是不让他回国。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请广于君广:

②以头殖地尔抢:

③景公说说:

④中道闻国人课不内矣谋: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的下列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

(3)【甲】【乙】两文都有完整的情节。请用原文中的词句,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唐雎从容秦王以"A”恐吓

秦王假仁假义,无理

【甲】应对,断然唐雎,唐雎以“布衣之秦王道歉

指责安陵君。

反驳。怒”震慑秦王。

景公发怒,并且

齐景公沉迷于海上游颜烛趋进

“C”,但颜烛趋大

【乙】玩,命令左右不准劝谏,点明危景公归国

义凛然,继续劝谏景

其回国,否则“B”害。

公。

(4)【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颜烛趋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

两人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

10.【2022年湖南益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黄州①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②,得疾。闻麻桥人

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

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

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④。”是日剧饮而归。

8

(苏轼《游沙湖》)

【注释】①黄州,今湖北黄冈,当年作者被贬此地。②相(xiang)田:察看田地的好坏。③

王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相传他在此临池学习书法,池水尽黑。④黄鸡,报晓的公鸡。该句

意思是不要因为时光易逝,年华老大而悲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从小丘四行百二十步门前流水尚能四

B.全石以为底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C.潭中鱼可百许头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肉

D.以其境过清.

余以手为口

(2)对【乙】文中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C.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D.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作者柳宗元、苏轼均为唐宋八大家重要成员,“唐宋八大家”指八大散文家。

B.两文的写作背景基本相同,分别为作者被贬湖南永州和湖北黄州后出行记游之作。

C.两文语言均很优美。【甲】文善用比喻且句式灵活;【乙】文风趣幽默,简练生动。

D.两文主旨相同,皆表达了作者虽遭朝廷放逐,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旷达情怀。

(4)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11.【2022年湖南衡阳】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院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

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

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戴嵩①画牛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②,好书画。所宝③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

日曝书画,有一牧童冤之,拊掌④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⑤入两股间。今乃

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注释】①戴嵩(song):唐代著名画家。②处士: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人。③宝:珍藏。④

拊(fu)掌:拍手。⑤搐(chii):紧缩。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七(矜:同情)B.尔安敢铃吾射(轻:重量小)

C.一日舞书画(曝:暴露)D.尾搐入两股间(股:大腿)

9

(2)下列对文中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C.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D.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②处士笑而然之。

(4)小李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上两则短文揭示的道理,谈谈

你的看法。

12.【2022年湖南张家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甲】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三章)

【乙】

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

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汆②于

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

三年,夫差③为禽④。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范蠡(li):人名,越国大臣。②汆(di):买进谷物。③夫差:吴国君主。④禽:

通“擒”,捉住。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生于忧国而王何国不思后考敌国外强

B.举棋不定举于鱼盐举国上下不胜枚举

C.智寡才轻郁郁寡欢鳏界孤独轻诺寄信

D.请食于吴丰衣足食食不裹腹锦衣玉食

(2)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以议论为主,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严密。

10

B.乙文叙写“夫差为禽”的故事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突出越王的知人善任,吴王的智寡

才轻、不思后患。

C.甲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一一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

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详写了“请食”前勾践与范蠡之间的人物对话,略写了“请食”的经过,详略得当,

突出主旨。

(4)有人认为“艰苦的环境有利于成才”,也有人认为“优越的环境有利于成才”,对此,

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加以阐述。

13.【2022年湖南湘西州】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日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一一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

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

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故君子心不苟愿,

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节选自徐干《治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味道)B.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C.久而愈是(值得)D.然后知被褐之陋(被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基此之谓乎以其难而懈之

B.视衮龙之文不如速行之必至也

C.故学者如登山焉且蹲至土石

D,倚立而思远执策而临之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4)甲乙两段选文都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你从甲乙两文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论

述。

11

14.【2022年湖北鄂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楚将伐齐

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①。鲁君曰:“齐王

惧乎?”曰:“非臣所知也,臣来吊②足下。"鲁君曰:“何吊?”曰:“君之谋过③矣。君不与④

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鲁君日:“子以齐、楚为孰胜哉?”对曰:“鬼且不知也。”“然则予

何以吊寡人?”曰:“齐、楚之权敌也,不用有鲁与无鲁。足下岂如令众而合⑤二国之后哉!楚大

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殖⑥,其余兵⑦以待⑧天下;齐为胜,其良士选卒亦殖。而君以鲁众合战胜

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鲁君:鲁国国君。②吊:悼念死者。③过:错误。④与:帮助。⑤合:联合。⑥殖(yi):

死。⑦亡:没有。⑧待:防备,抵御。

(1)下面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B.小大之秋,虽不能察,必以情狱:监狱

C.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国之患:忧虑,担忧

D.鲁君以为然,身退师身:亲自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入见乃为齐见鲁君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子以齐、楚为孰胜哉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君々谋过矣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记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表现了曹刿忠君爱国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

了一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

B.乙文通过叙述张丐主动出使,劝说鲁国国君撤兵的故事,表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才能。

C.甲、乙两文都是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甲文强调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术才能取得战争

胜利,乙文则说明只有获得别国的帮助才能取胜的道理。

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话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甲文中主要描写曹刿与

鲁庄公对话,乙文中主要描写张丐与鲁君对话。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甲文中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2022年湖北恩施州】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森

12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乙】

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②与之对秤③。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④并奏。顷之

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⑤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

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对秤(ping):对坐下棋。④参错:杂乱不齐。⑤

怀远: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处日更定矣是:

②加羹衣炉火拥:

③僧澄波善弃弈:

④又有里杖声从云中来者曳:

(2)给【乙】文中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戈U2处)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4)请你从感官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

(5)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对象及其特点。

13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1.答案:(1)C(2)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意思对即可。)

(3)①小石潭水声悦耳,游鱼灵动、可爱,让作者感到快乐。②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内心被

贬谪的悲凉,让作者感到忧伤。(意思对即可。)

(4)①潭周边景物;②中午到达桃林村;③下午在环翠亭休息;④傍晚到达明教院(意思对即可。)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明灭可见”描写的是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所见到的溪流的情况,

写出了溪流的蜿蜒曲折。故C项表述不正确。(2)本题考查考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忠于原文,

做到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注意重要词语的翻译,如“澈”“布”

等;还要遵循“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上下文,解决因省略或倒装等造成的理解难题,如可由上文明确本句

中的“影”指的是“鱼的影子”。

(3)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变化的分析。作答本题,可先从甲文段中找到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再结合

上下文和创作背景分析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表现“乐”的语句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作

者看到自然美景时产生的欢愉之情。表现“忧”的语句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是作者受环境影响,想

到个人遭遇而产生的悲凉情绪。考生据此组织答案作答即可。(4)本题考查考生对课内外文言语段的对比阅读

探究。题目聚焦游记“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要求考生根据提示回归两个文段搜索主要信息填写

答案。甲文段中,对潭中景物的描写主要在第二段。分析可知,第一段主要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了

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三、四段以“定点观察”的写法,描写小石潭周边的景物,考生据此不难填写第①

空。分析乙文段中作者的游踪时,要抓住文段中的提示性语句。根据“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山回转,

平地数寻,曰槐林”“日将晡,憩环翠亭”“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不难厘清作者的游踪,考生从中

提炼第②③④空的答案即可。【参考译文】

【乙】第二天,在林虑吃早饭,中午抵达桃林村,这里是天平山的山脚。道路两旁都能听到泉水的声响,

路边怪石和珍奇的花,数不清楚。山岭在这里回转过来,有一片几寻长的平地,叫槐林,(我)坐在石头上,玩

赏着山泉,不知不觉到了申时,在环翠亭里休息,环顾四周,景色清秀脱俗,恍惚间疑心(自己)是在人世之

外,我留恋美景,慢慢走着。傍晚时,到了明教院,晚上住在连云阁。

2.答案:(1)①停止;②本来;③堵塞;④除去、去掉

(2)①按照他的话去找,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②水就到处乱流造成灾害。

(3)老河兵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流水的反激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合理推断,

帮助找到石兽。雷简夫打破思维定式,让人在巨石下方挖出像巨石那么大的坑穴,拉动巨石埋入坑穴,巧妙解

决水患问题。(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把握。第①②题考查课内文言词语的意

思,考生结合对课内文言文篇目的掌握,不难作答。第③④题考查课外文言词语的意思。作答时,要灵活迁移

课内所学知识或结合句意进行分析。如第③题,“塞”与《出师表》“以塞忠谏之路也”中的“塞”意思一致,

均为“堵塞”;第④题,“人力不能去”的意思是“靠人力不能除去”,故“去”在这里应解释为“除去、去掉”。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同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第①句中的“果得于数里外”为倒装句式,翻译时要将其调整为正常语序;

第②句,要注意“遂”“横流”等字词的正确翻译。(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作答本题,要结合具体内

容进行分析。根据【甲】语段"凡河中失石……遂反溯流逆上矣”可知,老河兵基于实践经验,综合考虑石性、

河性、流水的反激力三者间的关系,判断出石兽的位置,体现了智慧。根据【乙】语段"乃使人各于石下穿一

穴……水患遂息也”可知,(面对人力不能除去的巨石,)雷简夫转换思路,在巨石下方挖出巨石那么大的坑穴,

将巨石拉入坑穴,从而平息了水患,体现了智慧。考生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乙】陕西因洪水冲下巨石,(巨石)堵塞到山涧中,水就到处乱流造成灾害。巨石有像房子那么大的,靠

人力不能除去,州县都为此忧虑。雷简夫为县令,于是让人各在巨石下挖一坑穴,估计(坑穴)己像巨石那样

大,就拉动巨石埋入坑穴而窖起来,水患于是平息。

3.答案:(1)①这;②在……之前;③修建;④水,水流(2)B(3)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这件喜事。(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与

民同乐”。

解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含义。①②题,考生结合所学不难作答。③题“治”的宾语是“官舍”,

14

下文中的建亭、凿池是“治官舍”的行为,据此可推断“治”的意思是修建。④题,“流”联系课内学过的“清

流见底”不难判断意思为“水,水流”。(2)本题考查分析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例句与A、C、D三项中的

“之”均为助词,相当于“的”。B项中的“之”是助词,标志定语后置,无实义。(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

句。①句是一个倒装句,应先将句子语序调为“微斯人,吾与谁归”,然后进行翻译,此外,要注意关键词“微”

要译作“如果没有”;②句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时应加上判断词“是”,此外要注意关键词“志”要译作“记载”。

(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对比探究。甲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了范仲淹的

忧乐观。乙文描写久旱得雨的欢乐情景和作者的喜悦心情,凸显出作者关心百姓生活的真挚感情,作者的心情

与百姓的忧乐息息相关,据此可看出苏轼与民同乐的忧乐观。【参考译文】

【乙】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这件喜事。……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营建官府房舍。在厅堂北

面建了一座亭子,在亭子的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植树木,作为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

南面下了一场麦雨,占卜的结果以为是丰年之兆。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正为此着急。过了三月份,四月初

二才下了雨,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认为还没下足。十四日那天又下大雨,连下了三天才停止。官

吏们在衙院相互庆贺,商人在集市一起歌唱,农民在田野里一同欢笑。担忧的人因此而高兴,患病的人因此而

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好也在这时建成.

4.答案:(1)C

(2)①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②现在即将远离,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3)D

(4)C

(5)示例:①他对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心存感激,可见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②二十一年如一日,

竭忠尽智,仍一如既往,可见其忠心耿耿;③从平定南方后,意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中,看到他既有一个政

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可见其雄才大略;④向先主表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时,可见其忠贞死节之心。

解析:(D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

来推断词语意思。A.有误,句意为:在南阳亲自耕田。躬:亲自;B.有误,句意为: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奖:

奖赏;C.正确;D.有误,句意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慢:怠慢。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

中重点词语有:于,在。有,同“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句意为: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

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