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文言文阅读五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文言文阅读五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文言文阅读五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文言文阅读五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4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四文言文阅读五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

(课标Ⅲ专用)第1页十八、(四川,8—11,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之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

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

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

而我奚认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

《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还未治,何以治人?”

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

躬拜床下。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

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众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闻之,

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

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也,愿教之。”钦曰:“惟不杀人,祸可解。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

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第2页语。”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

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上官按之不得实,一见钦即惭

伏地曰:“他人可欺,吾敢欺贺先生耶?”其至诚感人如此。钦处家笃恩谊,正伦理,厚姻戚,睦宗党。冠婚丧祭一遵古礼,不根之言纤毫不入于耳,子姓必薰陶

之以孝弟之义。日改月化,一乡人皆兴于善。里俗溺于异端,丧葬皆作佛事,啖酒肉,肆为奢僭,钦

以身范之。晚更加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

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第3页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习举子业辄鄙之曰鄙:认为羞耻B.自劾求退劾:检举揭露C.必宥尔,无恐宥:宽恕D.上官按之不得实按:查验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使用方法都相同一组是(3分)

()A.钦听其论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B.玺书至而母适病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C.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但以刘日薄西山D.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第4页3.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贺钦做官,进德修业,尊师重道,传道授业,都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B.贺钦处变不惊,机智策略地安抚变乱民众,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安宁。C.贺钦重视伦理道德,对家眷亲戚、邻里乡党、民情风俗,都有教化和影响。D.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曾隐居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10分)(1)世即用我,而我奚认为用?(3分)(2)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3分)(3)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4分)第5页十八、1.答案

A鄙:轻视,瞧不起。2.答案

CA.代词,代陈献章;语气副词,表推测,大约、恐怕。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C.

介词,表原因。D.动词,看成;介词,表被动。3.答案

D大家称他为“医闾先生”原因是他年轻时曾隐居在医无闾山。4.答案(1)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2)很快,跟随他学习人很多,磨炼激励,成就他们才能学识。(3)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候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遵法百姓。第6页解析(1)重点是虚词“即”和宾语前置“奚以”,介词“为”表被动。(2)重点是时间副词“既而”,动词“磨砻淬厉”,名词“器”。(3)重点是动词“激变”“止杀”“待命”。[参考译文]贺钦,字克恭,世代定居在定海,他父亲贺孟员,凭军籍隶属辽义州卫。贺钦年少时非常聪慧,背

朱熹注释《四书》,练习写八股文,就轻视地说:“求学问能停留在这些上吗?”当他拿出《近

思录》仔细研读后,就明白了。成化二年,贺钦凭进士身份被授予户科给事中职务。因大旱

时他写奏折极力讲谏,又因为言官不负责任而造成旱灾,贺钦亲自检举揭露了这件事,然后请求

辞职回乡。恰逢陈献章被征召来到京城,贺钦听他讲学,感叹道:“至高品性还未能显现,真正

道理还被隐藏,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这天立刻写了奏折辞去官职,

按照弟子礼节尽心奉陈献章为师。归家后,画了陈献章肖像行尊师之礼。他做学问只专心

研读《五经》《四书》、小学,目标是为日后检验自己亲身实践,重视恭敬来收回放纵了心。

有些人来向他求学,他总是推辞说:“自己还未管理好,又凭什么去管理他人呢?”很快,跟随他学习

人很多,磨炼激励,成就他们才能学识。像这么坚持了十几年,即使他不出自己家院子,但

听到传闻而仰慕他美德达官贵人们,没有一个不亲自到他坐床前拜见。第7页弘治元年,因为阁臣举荐,贺钦被起用为陕西右参议。任命诏书到时,正赶上他母亲病故,

于是他写了一封奏折恳请归家守丧。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搜刮辽东田亩,辽东百姓惶恐不安,想

要发动暴乱。义州这个地方因为郡首贪婪残暴而先激起民变,聚众劫掠,但发动暴乱百姓们都

相互提醒说:“不要惊扰了贺黄门。”贺钦听说了这些,前往劝说暴乱百姓说:“你们都是我

同乡,如今不幸被强迫走到了这一步,然而我私下里很是为你们担忧,镇守在城内官兵很快

就到了,怎么办呢?”众人刚开始时气势汹汹,听完这番话后都感到后悔,排列着跪在贺钦面前,大

声哭着说:“您就是我们父亲,请您教我们该怎么做。”贺钦说:“只有不杀人,灾祸才能消

除。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候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遵法百姓。安

分遵法百姓怕什么呢?”不一会儿,有些人说官兵果然到了,众人又吵嚷着说:“贺黄门没有说谎

话。”众人围成一圈跪在贺钦院子里。贺钦说:“我原来就知道一定会有现在情况发生。

城中已经混乱成这么,镇守军队怎能不发兵?官兵即使来了,但你们没有乱杀人,一定会宽恕你

们,不用害怕。”众人四散离开了,暴乱也就此平息了。当初又有一名戍边将士用诱杀人当

作战场上捕捉敌人,上级官吏查验情况不属实,这名边将一见到贺钦就惭愧地趴在地上说:

“其它人都能够骗,我怎么敢坑骗贺先生您呢?”贺钦用自己真诚之心能把人感动成这个样

子。第8页贺钦在家里很看重恩情和情谊,修正伦理纲常,促进内外亲戚情感,使邻居族人都很和睦。冠

婚丧祭一律遵照古代礼仪,没有依据话从不听信,用孝和悌道理熏陶教育族里晚辈们。

伴随时间推移,这一地域人全都兴做善事。他们这里风俗不合正统,丧葬都做一些违反正

统事,喝酒吃肉,放纵地做过分越礼事,贺钦用本身行为来规范他们。贺钦晚年更喜欢研究

《易经》,研究星相,占卜命运,手不释卷,非常投入,大臣们轮番举荐,他最终也没做官。贺钦年轻

时曾在医无闾山隐居,于是就用医闾作为自己别号,人们就都称他医闾先生。十九、(浙江,16—20,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

明经,补并州从军。时李责力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责力入朝,文瓘与

属僚二人皆饯,责力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责力曰:“子无为嫌。若某,

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

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弟兄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

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责力同为宰相。俄知左

史事。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第9页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

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

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

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

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

①帑廥:官家储备钱币和粮食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第10页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

()A.第明经第:考取B.子无为嫌嫌:疑忌C.俾其守约束俾:使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仿效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一组是(3分)

()A.

B.

C.

D.

第11页3.以下对原文赏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责力等人之间发生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

为官形象特点。B.文章描写李责力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其同僚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利用写作

技巧独具匠心。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利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取骈散结合

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

深得人心。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

曰往共筹之。5.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当代汉语。(7分)(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第12页十九、1.答案

D方:比拟,比喻。在这里是“和……相仿,比得上”之意。2.答案

BA.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代人;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代事。B.副词,

于是。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D.介词,在;介词,和。3.答案

D“诸囚闻其迁”“迁”为晋升或调任官职,在这里不是贬谪。4.答案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

共筹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应了解文意,并找出停顿标志。难点在于“疾”之后断句,其

余比较简单。5.答案(1)至于你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哪里需要用赠物(方式来警策)?(2)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

省察。第13页解析(1)翻译重点是“若”“施”“焉”。(2)翻译重点为“无”“监”。“监”为“鉴”之通假字,“镜子”,引申为“借鉴”“教

训”。[参考译文]张文瓘,字稚圭,是贝州武城人。隋朝大业末年,家迁到魏州昌乐。幼年丧父,侍奉母亲、哥哥

以孝顺友爱闻名。贞观初年,考中明经科,授任并州从军。当初李责力任长史,曾经赞叹说:“张

稚圭,是当今管仲、萧何,我比不上他。”李责力入朝,张文瓘及其同僚二人都为他饯行,李责

力赠那两人佩刀、玉带,而无物送给张文瓘。张文瓘感到疑惑而向他请教,李责力说:“你不要

多心。像某人,犹豫不决,所以赠给佩刀,希望他以后处事果断,另一个人行为放诞,缺乏检点,所以

赠给他玉带,使他恪守约束。至于你这么才能,做什么不能够,哪里用赠予物品?”于是极力推

荐引进。经两次升迁任水部员外郎。当初,他哥哥张文琮是户部侍郎,按照制度,弟兄不许同

时在一阁任职,于是他出任云阳令。屡次授任为东西台舍人,参加主持政事。乾封二年,升任东

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于是和李责力同任宰相。很快主持左史事。当初高宗建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又征讨四夷,京城喂养官马一万匹,府库渐渐空虚。张文

瓘进谏说:“君王养育百姓,使他们安逸就会富足而安康,使他们劳累就会怨恨而反叛。秦汉广第14页征四夷,大建宫室,到秦二世时土崩瓦解,汉武帝末年户口降低二分之一。制治要在未乱之时,保国要

在未危之际。民心不会永远不变,只是归心仁政。我愿意去安抚百姓,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

怨恨。隋朝教训不远,不可不深思。”皇帝认为他说得对,赐给丝绸锦物一百段,为此削减官

马数千。改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子右庶子,又兼任大理卿。不到十天,裁断疑案四百件,被判罪者没有怨

言。曾患小病,囚犯相互设斋祈祷,希望他能尽快处理事务。当初认为他执法公平宽恕与戴胄相

仿。以后做了侍中,兼任太子宾客。众囚犯听说他调了官,都流泪哭泣,他是如此深得人心。他

生性严厉耿直,从不曲法宽容。众部门奏议,衷心加以纠正反驳,所以皇帝信任他。有时生病请

假,其它宰相奏事,皇帝一定要问和张文瓘商议了没有。假如没有,就说:“去和他一起商议。”

有些人说:“已经商议过了。”就都批复同意施行。二十、(辽宁,4—7,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

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策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

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

境,问询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注],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第15页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

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

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

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多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

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

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

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

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

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

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注]

安堵:安居。第16页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仍充岭南采访使充:代理B.庆礼躬至其境躬:亲自C.遂罢镇兵五千人罢:撤去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乖:背离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庆礼“雅有策略”一组是(3分)

()①问询风俗,示以祸福②独庆礼甚陈其利③更于柳城筑营州城④招辑商胡,为立店肆⑤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⑥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第17页3.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宋庆礼深受礼遇,治政有方。武则天诏令桓彦范防范突厥,彦范特地召请庆礼共谋其事;岭南

地域社会秩序混乱,庆礼受命治理以后,百姓安居乐业。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外族;又

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步富有。C.宋庆礼生前缺点,死后受到非议。朝廷商议给他加谥时,张星认为他为人和行事存在很多

过失,依据他生前作为,应谥以“好巧自是”“专”。D.宋庆礼生前功劳,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张九龄反驳张星主张,认为宋庆礼一直不懈地负担

辛劳事务,竭尽其力地守护坚贞准则:于是加谥为“敬”。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10分)(1)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5分)(2)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5分)第18页二十、1.答案

A充:充当,担任。2.答案

A①是治岭南策略,②是复营州城看法,④是治营州策略,均符合题意。③是筑城,⑤

是为政,⑥是清严结果,均不属“策略”。3.答案B“另址再建营州城”不正确,应是“在原址柳城再建营州城”。4.答案(1)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人都嘲笑他不切合实情。(译出大意给2

分;“功役”“嗤”“切事”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明年。(译出大意给3分;“苦

节”“所”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第19页解析注意古今异义翻译,如“功役”“切事”“苦节”翻译;注意文言实词“嗤”、虚词

“所”翻译。[参考译文]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经科,被授职卫县尉。武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阻断

居庸、岳岭、五回等道路,为了防范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宋庆礼向来有计策策

略,桓彦范很敬重他。很快升任大理评事,并担任岭南采访使。当初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相

互掠夺,边远地域不安,以前使者,害怕那里酷热瘴气,从没人抵达过。宋庆礼亲身到了那里

后,问询风情习俗,说明祸福道理。从此以后那里人都安居乐业,便撤除镇守五千兵士。

开元年间,任河北支度营田使。当初,营州都督府设置在柳城,控制奚、契丹。武则天时,都督赵

文岁羽治理不妥,奚和契丹反叛,攻占州城,那以后移到幽州东面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

年,奚、契丹各自通好归附,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侍中宋璟坚持争辩认为不可,只有宋

庆礼陈说很有利。于是下诏委派宋庆礼等充任使者,再在柳城筑立营州城,调发劳役三十天完

成。很快授任宋庆礼为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垦屯田八十余处,而且招集行商胡人,

给他们建立店铺,几年间,营州库存粮食很充实,居民渐渐富足。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

判决诉讼,所任职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人都第20页嘲笑他不切合实情。开元七年逝世,追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评议说:“宋庆礼为人太刚硬

而易受挫,对人太苛察就无可用之人,在东北生出事故,损失数以万计。按照谥法,喜好取巧又自

认为是叫做‘专’,请谥为‘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反驳说:“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

家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明年。在家本可安乐,他独独甘心于来往奔走;农田劳作艰辛,

又能使军粮充实。从事劳辱之事没有不兢兢业业,恪守坚贞之规没有不竭尽全力,即使其中

一样,都是他人难以做到。请把所议论再下发太常寺,希望他谥号能表达平日品行事

迹,使立谥仪式不至于坠失。”于是议定谥号为“敬”。二十一、(辽宁,4—7,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

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

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

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

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

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

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能够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感人,第21页人皆倒囷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

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认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

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

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

出避,乃闭

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第22页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而未尝干人荐举干:请求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荫:功劳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尚:盛行D.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身:自己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一组是(3分)()①民岂乐为盗哉②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③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④使太守身能够济民,亦所不惜也⑤其言恳恳,足以感人⑥人皆倒囷以应之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第23页3.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赵良淳含有良好素养和才能。他身为丞相赵汝愚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养成立身处事

操守,出仕后,他在所到之处都以干练而有治理才能著称。B.赵良淳主管分宁县时多方改变当地不良习俗。他首先礼尊敦厚孝顺人,力争为百姓树立

榜样;首先对极为桀骜不驯者绳之以法,习俗所以稍有改变。C.赵良淳主管安吉州时善于处理聚众哄抢事件。当初正值粮荒,抢劫之事频繁发生,他不一样意以

武力镇压,命令僚属晓以大义,以致有些人交还了抢掠去财物。D.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

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杀而死。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10分)(1)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5分)(2)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5分)第24页二十一、1.答案

B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入仕权利。2.答案

D①②说是赵良淳对“民相聚为盗”看法,⑥说是人们响应赵良淳行为,三

项均不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3.答案

D良淳并没有“让兵士逃生”。4.答案(1)赵良淳见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能够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

守安吉。(2)众人仍守在四面不走,赵良淳大声呼叫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

死。第25页解析(1)译出大意给2分,“大言”“意”“戍”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2分,“环守”“尔辈”“投缳”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赵良淳,字景程,是丞相赵汝愚曾孙。赵良淳从小跟从他们乡里先生饶鲁求学,知道立身

大节。等到做了官,所到之处以干练治理而著称,却不曾求人举荐。起初因恩荫为泰宁主簿,多

次升迁至淮西运辖,沉浮任散官二十多年。考试举人及格,改主管分宁县。分宁,是江西大县,

习俗盛行喧哗和攻讦他人,赵良淳治理该县,没有使用刑法和杀戮,没有任用胥吏,选取忠厚孝顺

人,亲自尊敬礼遇他们,只有对那些尤其桀骜不驯人,才绳之以法,坏习俗被稍微革除了一

些。咸淳末年,任命赵良淳主管安吉州。良淳到任后,天天和属吏讨论怎样进行守御准备,都

加以实施。当初年成饥荒,百姓聚在一起成为盗贼,所在地方蜂拥而起。有些人请求出兵打击他

们,赵良淳说:“百姓莫非愿意做盗贼吗?时势艰难又逢大旱,所以一起剽劫抢掠苟且活下去罢

了。”命令僚属对他们晓以大义,众人都扔下武器分散而归,那些不走人,众人把他们捆住献

来。有抢了人家财货到主人那里去谢罪而且偿还给人家人。赵良淳劝富人拿出粟米赈济

他们,曾经对人说:“假如太守身体能够赈济百姓,也在所不惜。”他话非常诚恳,足以打动

人们,人们尽出谷仓中粮食来响应他。很快范文虎派使者拿着书信来招降,赵良淳烧掉书信斩第26页杀了使者。元兵来到,在他们东西门驻军。在此之前,朝廷派大将吴国定支援宜兴,宜兴已经

危急,他不敢去,就到安吉见赵良淳,愿意留下来作为辅助力量。赵良淳看到吴国定慷慨陈词,认

为他能够任用,向朝廷请示后,把他留下来戍守安吉。很快吴国定打开南门接纳外面元兵,元

兵进入城中呼叫道:“众人散去,元帅不杀你们。”于是众人大声哭泣着散去。赵良淳命令驱车

回府,士兵阻止他说:“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侍郎你应该为保全本身着想。”赵良淳呵斥众人离

去。让家里人出去躲避,就关上门自杀了。有士兵来解救他,他又醒过来。众人列拜哭泣说:

“侍郎何须苦自己呢?逃走依然能够求生。”赵良淳叱责他们说:“我莫非是个逃生怕死人

吗?”众人依然围守着他不走,赵良淳大声呼叫道:“你们想作乱吗?”众人哭泣着出来,他又上

吊而死。二十二、(辽宁,4—7,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从军,

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

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认为司徒从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

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

兵役,认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第27页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

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

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

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

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

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

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

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

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

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

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节选自《梁书·孙谦传》)第28页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引为左军行从军,以治干称干:才能B.躬耕以养弟妹躬:亲自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归顺D.至郡,布恩惠之化布:宣告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孙谦为政清廉一组是(3分)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④每去官,辄无私宅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第29页3.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

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取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因为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

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即使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

勉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

他人抵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出他人。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10分)(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5分)(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5分)第30页二十二、1.答案

D布:广施。2.答案

A①②④句表明孙谦为政清廉。③句说他从政考究方法。⑤句说他老当益壮,为政

勤勉,从政力度强。⑥句说他生活俭朴。3.答案

B“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与原文不符。4.答案(1)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正廉洁,用不一样于普通厚礼对待他。每次朝见,他依然请

求负担繁忙工作来证实自己。(2)有个彭城人刘融,讨饭病重,无家可归,朋友把他抬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第31页解析(1)应译出“嘉”“礼”“效”三个实词,译出“既”“焉”两个虚词。(2)要译出“笃”“舆”“厅事”三个实词,译出“以”“之”两个虚词。[参考译文]孙谦,字长逊,是东莞莒县人。他自小就被亲戚赵伯符所赏识。在他十七岁时,赵伯符出任豫州

刺史,委任他为左军行从军,他以处理事务得当见称。他因父亲逝世而离职,就暂时借居在历阳,

亲自从事耕作来养活弟妹,乡里父老都称赞他敦厚和睦。他又出任句容令,清廉慎重,博闻强识,

县里百姓把他称为神明。宋明帝泰始初,他侍奉建安王刘休仁,刘休仁任用他为司徒从军,并向

宋明帝提到他,明帝提升他为明威将军、巴东与建平二郡太守。这二郡在长江三峡地域,地方官

一直是以武力来进行镇压。孙谦将要上任,明帝命令他招募一千人跟随。孙谦说:“蛮夷不愿归

顺,是因为对待它们缺乏一定准则罢了,哪里用得着麻烦兵役,花费国家资财。”他果断推辞

不受。到郡后,他广施恩惠,推行教化,蛮人与獠人亲近他,争相献上黄金与珍宝,孙谦加以抚慰劝

喻,让他们回去安居乐业,所献东西一无所受。对于原先抢掠蛮人,孙谦也都将他们释放回

家。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部分,他都免去不收。在他治理下,郡中安定,他威信大

增。齐高帝建元初,他担任宁朔将军、钱唐令,他以简便方法处理繁杂事物,以至狱中没有

关押囚犯。到他离职时,百姓因为他在职时不受百姓礼品,装载缣帛等物追着要送给他,但第32页他一无所受。每次离职时,因为自己没有私宅,就借官府空着车棚居住。齐明帝在密谋废立

时,想用孙谦为亲信,让他兼卫尉,给他甲士百人,他不愿参加宗室内乱,就私自遣散甲士,明帝即使

没有怪罪他,但不再重用他。梁武帝天监六年,孙谦出任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即使已衰老,但他

还是勉力处理政务,官吏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起先,郡中经常有老虎伤人,他来到后,遂不见老虎

踪迹。到他离职那天夜里,老虎又出来伤害居民。孙谦担任郡县官时,经常勤于勉励百姓进

行耕作养蚕,务于使地尽其利,所以,收入常比邻境多。天监九年,因他年老,征召为光禄大夫。

入朝后,梁武帝赞赏他清白廉洁,用不一样普通厚礼待他。每次朝见时,孙谦还请求担任繁重

职务以效力。梁武帝笑着说:“朕使卿智慧,而不再使用卿气力。”孙谦自少至老,历任

二县、五郡长官,所到之处,廉洁奉公。他生活俭素,夏天没有蚊帐,但晚上睡觉却没有蚊虫来

骚扰,他人都很惊奇。他年过九十,但身体强壮,与五十岁人相仿,每次朝会,他都比众人先到公

门。他努力实施仁义,自己所做超出普通人很多。他从兄孙灵庆曾在他家养病,他外出前及

归来后都要去探问孙灵庆起居情况。一次,孙灵庆说:“先前喝水冷热不调,现在还口

渴。”孙谦退出后,便将妻子休了。彭城人刘融乞讨要饭,病重后无家可归,他朋友把他抬送

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刘融。刘融逝世后,孙谦又以礼进行殡葬。众人都佩服孙谦仁

义作风。天监十五年,他死于任上,当初已九十二岁。第33页一、(广西柳州、钦州一模,10—13,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王鬷(zōng),字总之,赵州临城人。七岁丧父,哀毁过人。既长,状貌奇伟。举进士,授婺州观察推

官。代还,真宗见而异之,特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祁县,通判湖州。再迁太常博士、提点梓州

路刑狱,权三司户部判官。使契丹还,判都磨勘司。以尚书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上言:

“方调兵塞决河,而近郡灾歉,民力雕敝,请罢土木之不急者。”改三司户部副使。枢密使曹利

用得罪,鬷以同里为利用所厚,出知湖州,徙苏州。还为三司盐铁副使。时龙图阁待制马季良方用事,建言京师贾人常以贱价居茶盐交引,请官置务收市之。季良挟章献

姻家,众莫敢迕其意,鬷独不可,曰:“与民竞利,岂国体耶!”擢天章阁待制、判大理寺、提举在

京诸司库务,安抚淮南,权判吏部流内铨,累迁刑部。益、利路旱饥,为安抚使,以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戍卒有夜焚营、杀马、胁军校为乱

者,鬷潜遣兵环营,下令曰:“不乱者敛手出门,无所问。”于是众皆出,命军校指乱者,得十余人,

即戮之。及旦,人莫知也。其为政有大致,不为苛察,蜀人爱之。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

事。景祐五年,参知政事。明年,迁尚书工部侍郎、知枢密院事。天圣中,鬷尝使河北,过真定,见曹玮。玮谓曰:“君异日当柄用,愿留心边防。”鬷曰:“何以教三年模拟A组—高考模拟·基础题组第34页之?”玮曰:“吾闻赵德明尝使人以马榷易汉物,不如意,欲杀之。少子元昊方十余岁,谏曰我戎人

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吾尝使人觇元昊,状

貌异常,他日必为边患。”鬷殊未认为然也。比再入枢密,元昊反,帝数问边事,鬷不能对。及西

征失利,议刺乡兵,又久未决。帝怒,鬷与陈执中、张观同日罢。鬷出知河南府,始叹玮之明识。

未几,得暴疾卒。赠户部尚书,谥忠穆。鬷少时,馆礼部尚书王化基之门,枢密副使宋湜见而以女妻之。宋氏亲族或侮易之,化基曰:“后

三十年,鬷富贵矣。”果如所言。(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一项是(3分)

()A.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B.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C.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D.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矣德明/从之第35页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讲解,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对殿试及第者称呼。B.“益、利路”中“路”,在宋代指由朝廷主导修筑,连接各府、州、军、监道路。C.“知”意谓主持、掌管。“知益州”意即担任益州长官。D.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名号。“景祐”是宋仁宗赵祯年号。第36页3.以下对于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王鬷主动建言献策。他在兼任侍御史知杂事时,曾向朝廷提议:因为要调集军队堵塞黄河决

口,邻京各郡灾荒歉收,民力损耗,应该把不紧急修造项目废止。B.王鬷正直敢言。龙图阁待制马季良曾提议在官府设置购销茶盐机构。因马季良与章献太

后是姻亲,没人敢反对;唯独王鬷直言那是与民竞利,不成体统。C.王鬷善于治安维稳。他主管益州时,有戍卒作乱。他派兵包围兵营,传话说:不作乱者只要不

轻举妄动,走出营门,就不予追究。戍卒出来后,他查出作乱者并严惩。D.王鬷太自负,并所以犯了错误。曹玮曾提醒他提防元昊,但他不认为然。以后元昊造反,皇上

屡问边事,他竟不能作答,所以被罢去枢密院知事之职。4.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10分)(1)枢密使曹利用得罪,鬷以同里为利用所厚,出知湖州,徙苏州。还为三司盐铁副使。(5分)(2)枢密副使宋湜见而以女妻之。宋氏亲族或侮易之,化基曰:“后三十年,鬷富贵矣。”(5分)第37页一、1.答案

A谏曰:“我戎人,本从事鞍马,而以资邻国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从而斩之,失众心

矣。”德明从之。2.答案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路相当于明清省。3.答案

D从原文第4段看,王鬷被罢去枢密院知事之职原因,除“元昊造反,皇上屡问边

事”而不能对答之外,还有“及西征失利议刺乡兵,又久未决”。“刺”在此意思是“刺

取”,即“采取,选取”。4.答案(1)枢密使曹利用犯了罪,王鬷因为是曹同乡,一向受曹利用厚遇,所以被贬出京,任湖

州知州,后迁至苏州。回京后,任三司盐铁副使。(2)枢密副使宋湜看他不错,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宋家亲族中有些人欺侮他,看不起他,王化基说:

“三十年后,王鬷会成为富贵之人。”第38页解析(1)得罪:犯罪。以:因为。同里:同乡。为……所……:要译出被动句句意。出:贬出京城。

知:担任,主持,管理。徙:调动(官职)。(2)以:把。妻:以女嫁人。或:有些人。侮:欺侮。易:轻视,看不起。富贵: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富贵之

人。[参考译文]王鬷,字总之,是赵州临城人。七岁时父亲逝世,他哀伤过分以至毁损身体情形超出普通人。

长大后,相貌奇特身材高大。考中进士,被授予婺州观察推官之职。被替换回京,真宗看见他就

以为不普通,尤其升迁他,历任秘书省著作佐郎、祁县知县、湖州通判。再次升迁任太常博士及

梓州路刑狱提点,暂代三司户部判官。出使契丹回来后,任都磨勘司判官。以尚书度支员外郎

身份兼任侍御史知杂事。他向皇上进言:“现在正在调军队去堵塞黄河决口,而邻京各郡灾荒

歉收,民力损耗,请把不紧急修造项目废止。”改任三司户部副使。枢密使曹利用犯了罪,王

鬷因为是曹同乡,一向受曹利用厚遇,所以被贬出京,任湖州知州,后迁至苏州。回京后,任三司

盐铁副使。当初,龙图阁待制马季良正掌权,他提议:因京城商人常惯用很低价格收购囤积茶盐交易凭证,

请求由官府设置机构收购、贩卖茶盐。马季良仗着自己是章献太后姻亲身份,所以众人没有第39页谁敢违反他意愿,唯独王鬷认为这提议不对,王鬷说:“与老百姓争利益,莫非是合乎国家体统

吗?”王鬷被提拔为天章阁待制、大理寺判官和在京诸司库务提举,出任淮南安抚使,暂时担

任吏部流内铨判官,屡次调任刑部。益、利路遇旱灾闹饥荒,王鬷任安抚使,以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身份任益州知州。益州戍卒

中有作乱,在夜里焚烧军营,屠杀军马,胁迫军校。王鬷悄悄派兵包围该军营,下令说:“没作乱

者只要不轻举妄动,走出营门,就不予追究。”于是众人都走出军营,王鬷命令军校指认作乱

人,抓到十多个人,当即杀掉。到天亮时,人们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他为政有大局观,不用烦琐苛

刻来显示精明,蜀地人偏爱他。他被授予右谏议大夫、枢密院副知事之职。景祐五年,他任参知

政事。第二年,调任尚书工部侍郎和枢密院知事。天圣年间,王鬷曾出使黄河以北,经过真定,会见曹玮。曹玮对他说:“您未来是要掌大权,希望

您留心边防。”王鬷说:“您有何指教?”曹玮说:“我听说赵德明曾派人来中原商议拿他们

马交换汉族物品,因事情办得不合他心意,想杀掉办事者。他小儿子元昊当初才十多岁,

对他进谏说:‘我们是戎人,原来就倚靠鞍马,但您却拿马从邻国换回并不急需东西,这已经是

错误策略了,随即您又要杀掉办事者,这就失掉众人之心了。’赵德明听从了元昊意见。我

曾经派人去暗中察看元昊,他相貌不普通,未来一定会成为我们边境上祸患。”王鬷很不一样意第40页曹玮看法。等到他第二次入枢密院时,元昊造反,皇上屡次问询边境事务,王鬷不能回答。到

了西征失利之后,大家讨论选取乡兵,王鬷又久久未能决断。皇上发怒,把王鬷与陈执中、张观

在同一天罢黜。王鬷被贬出京,任河南知府,他这才感叹曹玮英明和见识。很快,王鬷得急病

逝世。获赠户部尚书之位,谥号忠穆。王鬷年少时,在礼部尚书王化基门下求学,枢密副使宋湜看他不错,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宋家

亲族中有些人欺侮他,看不起他,王化基说:“三十年后,王鬷会成为富贵之人。”果然如他所

言。二、(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一诊,10—13,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

题。李显忠,初名世辅,南归,赐名显忠。年十七,随父永奇出入行阵。金人犯鄜延,王庶命永奇募间者,

得张琦;更求一人,显忠请行。永奇曰:“汝未涉历,行必累琦。”显忠曰:“显忠年小,胆气不小,

必不累琦。”有敌人夜宿陶穴,显忠缒穴中,得十七人,皆杀之,取首二级,马二匹,余马悉折其足。

庶大奇之,补承信郎,充队将,由是始著名。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永奇聚泣曰:“我宋臣也,

世袭国恩,乃为彼用邪!”会刘豫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

无以我故贰其志。”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第41页骑屡战,皆胜。显忠憩高原,望追骑益多,乃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

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争救得免。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鄜城县,急遣人告永奇。永奇即挈家

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眷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

恨不即死。宣抚吴玠遣张振来抚谕云:“忠义归朝,惟君第一。”至行在,高宗抚劳再三。兀术

犯合肥,手诏以军与张俊会。显忠与敌战,败之。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

勇,宜且避之。”乃焚庐江而走。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战数十

合,孛撒大败,遂退走。翼日,敌益兵至。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

百余合却之。显忠曰:“若使诸军相与掎角,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显忠

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乾道改元,乃还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卒,

年六十九。谥忠襄。(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有删改)第42页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一项是(3分)

()A.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眷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

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B.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眷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

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C.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眷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

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D.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眷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

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讲解,不正确一项是(3分)()A.名,普通指姓名,幼年时普通由父亲命名;多用于自称,或用于作传时介绍传主。B.行阵,亦称“行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代指军队。C.行在,指天子所在地方。南宋在杭州设置临安府(意为暂时安置),称之为行在。D.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一个常见方式;改元,指古代皇帝改用新年号。第43页3.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李显忠年少便胆识过人。十七岁随父出入行阵;在招募探子时,显忠主动请求前往;后又孤身

夜袭敌人成功,被王庶看重。B.李显忠有勇有谋,善于应变。在同州用计抓获撒里曷;与追兵作战,战而胜之,面对越来越多

追兵,与撒里曷折箭为誓后将其推下山崖脱身。C.李显忠忠肝义胆,一心向宋。金人攻破延安,曾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但他们对此内心深感

愤慨,并未诚心归附。D.李显忠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显忠归朝之后,曾与张俊一道,击溃进犯合肥兀术;又与宏渊合

力夹击自南京来犯金帅。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10分)(1)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5分)(2)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5分)第44页二、1.答案

B“挈家”意为“携带全家”,其后要接“出城”语意才通,排除A、D两项;“具

言”后要紧跟所言之事,即“具言父母妻子之亡”,排除C项。故选B。2.答案

B“行阵”不一样于“行伍”:“行阵”是指军队行列;“行伍”是古代兵制,五人为伍,

二十五人为行,代指军队。3.答案

D“又与宏渊协力夹击自南京来犯金帅”有误。据原文,李显忠要求宏渊协力夹

击金帅,但宏渊按兵不动,最终是李显忠与自己部下协力击退金帅。4.答案(1)李永奇秘密地告诫他说:“你如能得到机会,就马上回归宋朝,不要因为我缘故而

有二心。”(2)李显忠知道宏渊没有远大志向,叹息道:“上天没有打算平定中原吗?为何如此阻挠!”第45页解析(1)密:秘密地。戒:告诫。本朝:宋朝。以我故:因为我原因。贰其志:有二心。(2)无固志:即“无固守之志”,没有远大志向。沮挠:阻挠。[参考译文]李显忠,起初名叫世辅,回到南方,被赐名显忠。十七岁时,跟随父亲李永奇出入军队行列。金兵

侵犯鄜延,王庶命令李永奇招募探子,得到张琦;还需要一人同行,李显忠请求前往。李永奇说:

“你没有经验,前往一定会拖累张琦。”李显忠说:“我虽年纪小,胆气却不小,一定不会拖累张

琦。”有敌人夜晚睡在地穴里,李显忠用绳索吊着进入地穴中,共有十七个人,都杀了他们,取得

两颗首级,两匹马,把其余马腿都折断了。王庶对他非常看重,补用他为承信郎,充任部队将领,

从此开始著名。金兵攻陷延安,授予李显忠父子两人官职。李永奇聚众哭着说:“我是宋朝臣

子,世代蒙受国家恩典,哪能为金人所用呢?”正逢刘豫命令李显忠率领骑兵前往东京,李永奇秘

密地告诫他说:“你如能得到机会,就马上回归宋朝,不要因为我缘故而有二心。”金军元帅

撒里曷来到同州,李显忠用计捉住了他,骑马出城。抵达洛河,舟船误了约定时间无法渡河,李

显忠与追赶金军骑兵屡次交战,都得胜了。李显忠在高原上休息,望见追赶骑兵越来越多,

就与撒里曷折箭盟誓,不得杀害同州人,不得伤害自己亲属,撒里曷都答应了,于是把他推下山

崖,追兵争着救护,撒里曷得以不死。李显忠带着老少众人一直向北,来到鄜城县,急速派人去告第46页诉李永奇。李永奇就携带全家人出城,抵达马趐谷谷口,被金兵追上,家眷都被害了。李显忠逃

往夏国,夏国人问其缘由,李显忠哭着详细诉说了父母妻子遇害情形,切齿痛恨,恨不能立刻死

去。宣抚使吴玠派张振来抚慰晓谕说:“忠义归朝,君为第一。”来到皇上驻地,高宗再三安抚

慰劳。金兀术进犯合肥,皇上亲笔下诏让他与张俊会师。李显忠与敌人交战,打败了他们。金兀

术对韩常说:“李世辅回到宋朝,还不曾立功,这人十分勇敢,应该暂且避开他。”于是火烧庐江

而退。金军元帅孛撒从南京率领十万步兵骑兵前来,李显忠亲自率军在城南迎战,交战了几十个

回合,孛撒大败,于是退走了。第二天,金军又增加军队前来。李显忠让宏渊协力夹击敌人,宏渊

按兵不动,李显忠独自与部下协力战敌一百多个回合,击退了他们。李显忠说:“若能让各军互

成掎角之势,则敌兵能够杀尽,金国元帅能够活捉,河南之地指日能够收复了。”李显忠知道宏

渊没有远大志向,叹息道:“上天没有打算平定中原吗?为何如此阻挠!”乾道更改年号,李显忠

才返回会稽,淳熙四年七月逝世,享年六十九岁。谥号忠襄。第47页三、(云南昆明质检,10—13,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十九登进士第,又制策登科。元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历中书舍人。群

在内职,常以谠言正论闻于时。宪宗嘉赏,降宣旨云:“自今后学士进状,并取崔群连署,然后进

来。”群以禁密之司,动为故事,自尔学士或恶直丑正,则其下学士无由上言。群坚不奉诏,三疏论奏方允。元和七年,惠昭太子薨,穆宗时为遂王,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

王作让表。群上言曰:“大凡己合当之,则有陈让之仪;己不合当,因何遽有让表?今遂王嫡长,所

宜正位青宫。”竟从其奏。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绢五千匹,充助修开业寺。群认为事实无名,

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十二

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盐铁福建院官权长孺坐赃,诏付京兆府决杀。长孺母

刘氏求哀于宰相,群因入对言之。宪宗愍其母耄年,乃曰:“朕将屈法赦长孺何如?”群曰:“陛下

仁恻即赦之,当速令中使宣谕。如待正敕,即无及也。”长孺竟得免死长流。群之启奏平恕,多

这类也。时宪宗急于荡寇,颇奖聚敛之臣。故藩府由是希旨,往往捃拾,目为进奉。处州刺史苗

稷进羡余钱七千贯,群议认为违诏,受之则失信于天下,请却赐本州,代贫下租税。时论美之。穆

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郎,召见别殿,谓群曰:“我升储位,知卿为羽翼。”群曰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

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数日,拜御史中丞。大和六年八月

卒,年六十一,册赠司空。(节选自《旧唐书·崔群传》,有删改)第48页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一项是(3分)

()A.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B.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C.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D.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讲解,不正确一项是(3分)()A.制策,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后为科举考试所采取,与进士、明

经、词科、任子、府史杂流等同为国家取士科目。B.连署,在文中意思是“连名”“联合署名”。古代为证实已签署文件可靠性而由其它

人连同签字。“连署”还有一个意思是“同一官署”。C.青宫,太子居于东宫,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故称太子所居为青宫。“青宫”与“东宫”一样可

以借指太子。D.赠,是指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员进行追封爵位官职制度。如文中“司空”即为赠官。这

既是对死者尊敬,也能光耀死者门楣。第49页3.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崔群正直敢言,却难违圣意。宪宗要求学士进奏,要有崔群署名才能呈上,崔群认为这轻易

成为定例,会妨碍下面学士言路,果断不奉诏,但最终还是妥协应允了。B.崔群行事得体,不以功自居。当初在建储之事上崔群建言既符合情理又有利于遂王,遂王登

基后,向他表示感激之情,他表示功不在己,但依然得到了晋升。C.崔群坚持标准,能“守土尽责”。田季安献绢五千匹助修开业寺,他认为于理不合,奏请阻止;

苗稷进羡余钱七千贯,他认为这违反诏令,请求退还以代贫民租税。D.崔群宽厚仁慈,法外也容情。权长孺获死罪,其母向宰相悲伤求情,崔群奏请宪宗,宪宗同情权

母老迈,欲赦免权长孺,崔群怕夜长梦多,提议宪宗及时颁布赦令。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10分)(1)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5分)(2)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5分)第50页三、1.答案

D“顷”是表时间词语,“者”表示语气停顿,由此排除A、C两项;“臣”为自称

词,“深旨”修饰“臣”语意不通,排除B项。故选D。2.答案

D赠:给已死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3.答案

A“难违圣意”“妥协应允”错,原文“三疏论奏方允”意思是“再三上疏奏论

皇上方才应允”。4.答案(1)宪宗认为澧王年纪居长,宮中又有许多帮助他人,将立储时,命崔群替澧王写辞让

奏表。(2)崔群前后奏议大多切合圣意,皇上没有不听取采纳。升迁为礼部侍郎,选拔才德之人,都公

允恰当。第51页解析(1)以:认为。储贰:储君,太子。与:介词,为,替。(2)惬:恰当,切合。听纳:听取和采纳。才行:此处指有才能德行人。[参考译文]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十九岁登进士第,又参加制策试而登科。元和初年,被召为翰林学士,

历任中书舍人。崔群在朝内奉职,常以正直言论闻名于当初。宪宗嘉赏他,下诏宣旨说:“从

今以后学士进呈奏状,须同时有崔群联合署名,方可进呈。”崔群认为宫禁管理举措动辄成

为定规,从此学士中(假如)有嫉害毁谤正直人,则他下面学士无法向上投诉。因而崔群坚持

不遵奉此诏,再三上疏奏论,皇上方才应允。元和七年,惠昭太子逝世,穆宗当初为遂王,宪宗认为

澧王年纪居长,宫中又有许多帮助他人,将立储时,命崔群替澧王写辞让奏表。崔群上奏道:

“大多己身能承担这个位置,才可有奏表表示辞让仪礼;己身不能承担这个位置,怎么可

以有辞让奏表?现今遂王是嫡长子,应该居东宫正位。”宪宗最终听从了他奏言。那时魏

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献绢五千匹,用来资助修开业寺。崔群认为这件事实在没有正当理由,尤其不

符合规矩,遂奏请阻止了田季安进献。崔群前后奏议大多切合圣意,皇上没有不听取采纳。

升迁为礼部侍郎,选拔才德之人,均都公允恰当。元和十二年七月,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盐铁福建院官权长孺因赃获罪,下诏命交给京兆府处决。权长孺母亲刘氏向宰相哀第52页求,崔群于是入朝奏论此事。宪宗怜悯其母亲年事已高,便说道:“我将破坏法令赦免权长孺,可

以吗?”崔群道:“陛下出于仁慈恻隐之心便赦免他,应该马上令中使宣告赦令。如等候正式敕

命,那就来不及了。”权长孺最终获免死而流放远地。崔群奏议持平宽仁,多和这些事一样。

当初宪宗急于扫荡盗寇,对能为朝廷聚财敛资大臣大加奖励。所以藩镇州府官员迎合朝廷

意旨,往往搜求聚敛财物,看成进奉。处州刺史苗稷进奉羡余钱(羡余:地方官员以赋税盈余名

义向朝廷进贡财或物)七千贯,崔群认为违诏,假如接收了这些财物就失信于天下,奏请偿还赐

予本州,代替贫民租税。一时受到舆论赞扬。穆宗即位,征召崔群授予吏部侍郎官职,在别

殿召见他,对他说:“我升皇储位,知道是您相助。”崔群道:“先帝之意,原来便在陛下身上。

很快,授任陛下您为淮西节度使时,臣奉命起草诏书,假如不知先帝深意,臣怎敢轻率出言?”数日

后,授予了他御史中丞官职。大(太)和六年八月逝世,享年六十一岁,册赠他为司空。四、(四川南充二诊,10—13,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高祖翔,为蜀新井令,因家焉,遂为阆州阆中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

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

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徙下邽,迁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从军

事,迁府推官。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民张氏子与其母第53页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

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召还,直史馆,知寿州。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人。后为两浙转运副

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认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

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徙河

北,母老祈就养,召纠察在京刑狱,为御试编排官,坐置等误降官,监鄂州茶场。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进枢密直学士、知河南

府,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县逃去,太后果怒;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事下

枢密院,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诂由是得免。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尚

书吏部侍郎。太后崩,执政多罢,以户部侍郎知永兴军。过郑,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

事乃辨。改知庐州,徙同州,复徙永兴军。初,太后遣宦者起浮图京兆城中,前守姜遵尽毁古碑碣充砖甓用,尧佐奏曰:“唐贤臣墓石,今十亡

七八矣。子孙深刻大书,欲传之千载,乃一旦与瓦砾等,诚可惜也。其未毁者,愿敕州县完护第54页之。”徙郑州。既而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以灾异数见,罢为淮康军节度使、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郑州。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一项是(3分)

()A.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

人/皆惊异B.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

人皆惊异C.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

人皆惊异D.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拏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

人皆惊异第55页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讲解,不正确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

于礼貌和尊敬。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

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称谓。C.判:唐宋官制,以高位兼任低职、以京官出任州郡官叫“判”。D.致仕:任命,授予官职。第56页3.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陈尧佐担任寿州知州遇凶年,他拿出自己俸禄大米煮成粥给饥饿老百姓食用,手下吏人

也自发捐献大米,以此赈救了数万百姓。B.陈尧佐任京西转运使时,因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他怜惜百姓,奏请朝廷不但免去当地百姓税收,

还降低泽州大广冶铁课税几十万。C.祥符知县陈诂治下太严,手下官吏逃走使县为之一空,太后大怒,要惩处陈诂,陈尧佐据理力

争,最终使陈诂得以免罪。D.太后派宦官在京兆城中起造佛塔,前任长官姜遵把古碑古碣全部毁掉充作砖用,陈尧佐进言希

望没有被毁坏能得到完整保护。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词语。(10分)(1)会其兄尧叟使陕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5分)(2)为郡人王文吉以变事告,下御史中丞范讽劾治,而事乃辨。(5分)第57页四、1.答案

D前文写到“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听到这么消息,陈

尧佐当然是“伤之”,先排除A、C两项;之后,陈尧佐命两个小吏划着小舟拿着渔网前往捕捉鳄

鱼,“拏小舟”和“操网”均是交代“往捕”状态,排除B项。最终确定选D。2.答案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3.答案

B“任京西转运使时”有误,应该是任职河东路转运使时。4.答案(1)恰逢他哥哥陈尧叟出使陕西,揭露宦官方保吉罪行,方保吉怨恨他,捏造事情诬陷

陈尧佐,陈尧佐被降为朝邑县主簿。(2)被该郡人王文吉以谋反事告发,传送御史中丞范讽审理治罪,事情才得以辨明。第58页解析(1)使:出使。发:揭露。中人:宦官。怨:怨恨。诬尧佐以事:介词结构后置,即“以事诬尧

佐”。(2)为:介词,被。变事:谋反之事。下:交给,传送。劾:审理,判决。治:惩处,惩治,治罪。辨:判别,辨

别。[参考译文]陈尧佐,字希元,他先辈是河朔人。他高祖叫陈翔,是蜀州新井县令,因而安家在那里,于是成

为阆州阆中人。陈尧佐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县尉,撰写了一篇文章《海喻》,人们对他

志向表示惊奇。凭借试秘书省校书郎身份,任朝邑知县,恰逢他哥哥陈尧叟出使陕西,揭露

宦官方保吉罪行,方保吉怨恨他,捏造事情诬陷陈尧佐,陈尧佐被降为朝邑县主簿。改任下邽

县主簿,升任秘书郎、真源知县,任开封府司录从军事,升为开封府推官。因评论政事忤逆圣旨,

被降为潮州通判。修建孔子庙,建造韩吏部祠,以讽劝潮州百姓。百姓中有个张姓孩子与他

母亲在江中洗涤,鳄鱼尾随而吃掉张姓孩子,母亲没能救助。陈尧佐听说后为此难过,命令两个

小吏划着小船拿着网前往捕捉。鳄鱼最为凶暴,不能网到,到这时,鳄鱼顺服被网住,陈尧佐写文

章把鳄鱼事在街市公告出来,并烹煮了它,人们都感到惊异。陈尧佐被召回朝廷,任直史馆、寿州知府。当年发生大饥荒,陈尧佐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饥饿人第59页吃,下属官吏都献出了米,赈济了几万人。以后担任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用竹笼装石作堤坝,

堤坝第二年就毁坏。陈尧佐请求放进柴薪装满泥土才能坚固耐久,丁谓不认为他观点是正确,

陈尧佐移任京西转运使,以后终于按陈尧佐提议实施了。改任河东路转运使,因河东土地贫

瘠,百姓贫困,依靠石炭为生,陈尧佐奏请朝廷免去税收。又降低泽州大广冶铁课税几十万。移

任河北,因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朝廷召他纠察在京刑狱,任御试编排官,因安排等次失误被降

职,任鄂州茶场监。天禧年间,黄河决口,起用他任滑州知州,他制造木笼以减小猛烈水势,又修筑了长堤,人们称作

“陈公堤”。升任枢密直学士、河南知府,转任并州知州。每次汾水暴涨,并州百姓总是忧虑,

陈尧佐给他们修筑堤防,栽植几万株柳树,修造柳溪,百姓依靠这些得到好处。祥符知县陈诂治理严厉苛刻,下属官吏打算加罪给陈诂,就逃离而去使县为之一空,太后果然发

怒;但陈诂与吕夷简连亲,执政大臣因避嫌不敢争辩。事情传送至枢密院,只有陈尧佐一个人说:

“惩处陈诂就会使奸吏计策得逞,以后谁还敢再约束下属官吏呢?”陈诂所以得以免罪。陈尧

佐以给事中身份任参知政事,升任尚书吏部侍郎。太后逝世,执政大臣大多被免去职务,陈尧佐以户部侍郎身份掌管永兴军。途经郑州,被该郡

人王文吉以谋反事告发,传送御史中丞范讽审理治罪,事情才得以辨明。改任庐州知州,移任第60页同州,又移任永兴军。当初,太后派宦官在京兆城中起造佛塔,前任长官姜遵把古碑古碣全部毁掉充作砖用,陈尧佐上

奏说:“唐代贤臣墓碑,现在已损失十分之七八了。他们子孙们在其上深深地镌刻大字,是想

让它们传承千年,没想到有一天竟会与瓦砾等同,实在是可惜。那些没有被毁坏,希望敕令州

县完整保护。”移任郑州。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