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教材培训专题系列)素养导向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课件_第1页
2024年(全国教材培训专题系列)素养导向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课件_第2页
2024年(全国教材培训专题系列)素养导向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课件_第3页
2024年(全国教材培训专题系列)素养导向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课件_第4页
2024年(全国教材培训专题系列)素养导向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素养导向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理念—策略—案例素养导向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理念一二策略三案例一素养导向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理念(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性质人类活动地理环境综合性区域性整体性差异性维护生态安全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建设美丽中国地理环境地理核心素养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理念1地理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必须对立德树人做出学科应有的贡献。2地理课程内容主体结构由认识全球和认识区域两大部分构成。3突出有用。4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精神。“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课堂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深入研究教材,从整体思想角度出发,研究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提出触发学生心灵的学科问题,将知识线索的课堂翻转为问题线索的学习,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去学习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在循序渐进中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理念12345地理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必须对立德树人做出学科应有的贡献。地理课程内容主体结构由认识全球和认识区域两大部分构成。突出有用。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精神。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就为目标,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不管我们教什么学科,学生都必须掌握所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

崔允漷教授在《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提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促使传统“单元”和“课时”教学转变为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一个主题、专题、话题、问题为核心,根据单元目标组织连接学习内容,形成贯通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整体联系的最小的课程或学习单位。

地理大单元教学就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围绕一个主题选择学习材料,进行结构化组织的最小的学习单位,把一个单元的地理知识内容看作一个整体所展开的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过程。学会了吗学习需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为什么学期望学会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立德树人五要素融合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二素养导向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第一章

初中地理教材内容分析策略第二章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分解策略第三章

初中地理学情分析策略第四章

初中地理大概念大主题设计策略第五章

初中地理学习目标叙写策略第六章

初中地理学业质量评价策略第七章

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活动结构化设计策略第八章

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第九章

初中地理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活动策略

第十章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导向作业设计策略第十一章

初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策略第十二章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策略重要维度依据第一章

初中地理教材内容分析策略教材内容分析整合策略教材内容概况教学中重难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再挖掘再创造“例子”案例教材单元的编写体例教材单元的编写特点读懂编者意图并运用横向、纵向知识结构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学科知识的体系学科的属性特点学科的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教学参考书画出单元知识结构化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二章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分解策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知识内容标准+教学活动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学会什么)学习的角度用什么培养人(教育内容)

怎么培养人(教育活动)培养到什么程度(教育质量)教育的角度内容是输入端活动是加工端质量是输出端认知加工的视角三个维度三个方面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分解步骤第二步,设计结构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第一步,分析内容标准,寻找关键词,拓展核心概念。第三步,确定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第四步,根据目标叙写规范,写出清晰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四要素第三章

初中地理学情分析策略发展心理学知识课前学情分析聚焦于学生个体的学习起点课中学情分析聚焦于学生课上的学习状态课后学情分析聚焦于指向学生学习结果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改进学习中心课堂学科实践活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学科核心素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地理实践力认识地球综合思维人地协调区域认知学科育人价值第四章

初中地理大概念大主题设计策略格兰特·威金斯(GrantWiggins)大概念单元设计的逆向思路及切入点邵卓越,刘徽,徐亚萱.罗盘提取大概念的八条路径如何提炼大主题

第一,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提炼大主题。

第二,以基本问题为抓手提炼大主题。

第三,以学生所达到的理解程度为基础,提炼大主题。

第四,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提炼大主题。

第五,通过已有大主题间的相互关联为依据派生出新的大主题。第五章

初中地理学习目标叙写策略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关系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对作出评价”或“根据……对……进行分析”等描述。地理事项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认出”“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评价”等。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有辅助手段和工具等。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等。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详细地写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通过什么学习方式(行为条件),学到什么(行为动词+核心概念),达到什么程度(表现程度)”地理学习目标设计要素关系图地理学习目标设计的步骤第一: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设计依据。第二:依据课程标准,把握行为主体。第三:基于教学实践,确认能力要求。第四:分析教材内容,确认行为动词。第五:根据学生学情,设计学习结果。第六:确定语法结构,呈现学习目标。第六章

初中地理学业质量评价策略

学业质量指的是学生学业水平、学业成就的一个质量集合,指向学生全面成长与自主发展。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学业质量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校课程所取得学业成就的测量和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恰当、有效的工具和途径,收集学生在学科教学和自学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作用学生学业发展的指挥棒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诊断器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意义学业质量评价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判断学科核心素养是否形成知识主题问题情境情感态度学业质量评价的维度学业质量评价的实践路径第一,学业质量评价需要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主要依据。第二,学业质量评价需要明确以素养为导向的学业质量观。第三,学业质量评价要注重评价方式的情境化、实践化。第四,学业质量评价的结果要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第五,学业质量评价的主体要多样化。第六,学业质量评价要重视与强化过程性评价。第七,学业质量评价要注重使用描述性分析。第八,学业质量评价应统筹评价时间,减轻师生的教学负担。第九,利用学业质量评价的结果,促进教、学、评相向而行。第七章

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活动结构化设计策略教学活动结构化教学设计思路教师学生课前结构化准备课中结构化准备课后结构化准备结构化视角知识关联结构化认识思路结构化核心概念结构化

教学内容结构化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基于真实情境创设关联任务选取表征方式搭建认识路径模型建构迁移解决实际问题关注教学实践进行形成评价检验教学结果设计总结评价结构化表征表格流程图概念图思维导图第八章

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情境创设,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基于教学的内容,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为落实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学习主体与具体的教学条件,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作用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造条件为知识的呈现提供新路径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力保障意义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受教育空间有利于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情境创设中知识的关联情境创设中活动的植入情境创设中真实的场景作用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造条件为知识的呈现提供新路径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力保障意义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受教育空间有利于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情境创设与问题提出的教学设计步骤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践教学情境创设第一步,精心设计学科教学情境;第二步,发掘情境中需要提出、解决的问题,形成问题串。第三步,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第四步,练习巩固,促进迁移。如何运用情境创设进行教学设计

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在体现地理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形成融基础性与时代性、学科性与生活性于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将丰富的地理素材与鲜活的地理活动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做中学,获得并积累学习经验,关心并乐于探究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差异性,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充分融合,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积极开展地理户外实践,使学生深度参与地理学习活动,经历对提升核心素养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第九章

初中地理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活动策略

学科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跨学科学习是指打破学科界限的学习活动,即整合两门及以上学科的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解决真实问题、产生跨学科理解的课程与学习取向,进而衍生出新理论、新思维、新方法的过程。作用与意义跨学科学习能够促进知识整合,满足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跨学科学习可以丰富学科实践,发挥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跨学科学习能够强化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学科实践活动对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发展有重要意义。学科实践活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体验学科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学科实践活动跨学科学习联系和区别如何运用学科实践活动进行教学设计明确学科实践活动设计的依据1.学科实践活动设计要符合国家课程标准。

2.学科实践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科教材内容。

3.学科实践设计要考虑学生需求。明确学科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把握学科实践活动设计的原则加强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注重学科实践活动的评价1.加强过程性评价。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1.确立跨学科学习主题。2.明晰学习目标。3.明确评价要求。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2.注重思维型教学。1.要遵循学科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2.明确学科实践活动的驱动问题。

3.学科实践活动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果展示数学任务群生物学跨学科信息科技……探究湿地功能制作电子地图提出湿地保护建议成果评价活动评价活动实施驱动任务情境背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1:探访“地球之肾”——湿地活动导航前期活动环节前期调查阶段问卷调查知识铺垫数据分析中期活动环节实地考察、

参观调查阶段知识铺垫探究专题确定阶段走访基层政府走进社区实地观察自然环境专题调研形成活动成果后期活动环节成果交流阶段成果汇报成果展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2:我的家在这里2021年《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第十章

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导向作业设计策略核心素养导向作业设计是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在作业的布置中,教师要强化对作业的设计,设计的作业要体现出差异化、科学化特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掌握书本知识、学科技能,发展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展示出作业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价值,以保证学生通过作业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作用有助于继续发展和扩充教育的价值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能够起到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作用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教师精准分析诊断学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相长。有利于预防、纠正错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核心素养导向进行作业设计步骤核心素养导向作业设计第一步,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加强基础性作业的设计。第二步,明确作业设计的原则,提高教与学的质量。第三步,作业布置方式多样化,拓宽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第四步,合理安排作业内容,设计符合核心素养导向的高质量作业。第五步,创新作业评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作用有助于继续发展和扩充教育的价值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能够起到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作用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教师精准分析诊断学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相长。有利于预防、纠正错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作业的主要类型

核心素养导向作业设计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复习作业拓展作业实践作业单元作业案例参考格式单元主题

单元作业目标

内容作业内容备注单元预习作业

课时作业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4课时

第5课时

……

大单元作业……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要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

根据崔允漷教授提出的“‘教—学—评’三位一体”的理念,“教—学—评”一致性指的是整个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包含“学—教”“学—评”“教—评”三组关系的一致性。第十一章

初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策略作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有力保障学习目标成为核心统领的前提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完善教育评价的基础“教—学—评”一致性运用“教—学—评”一致性进行教学设计步骤第一步,设计教学目标,预估学习结果。第二步,围绕目标,设计评价任务。第三步,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教-学-评”一致性备课思路路径第十二章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策略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自我观察、反省、认识、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螺旋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作用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学反思是完善教师内在品质的必要途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进行教学设计步骤第一步,初步发现问题。第二步,尝试归结原因。第三步,确定解决方案。第四步,寻找科学依据。第五步,将其纳入实践。第六步,不断优化调节。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不足之处成功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优化教学设计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

林崇德教授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三素养导向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案例中图版、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关于《地球和地球仪》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思考一、内容分析与整合二、课程标准分解三、学情分析四、大概念大主题设计五、大单元目标叙写六、大单元学业评价七、大单元教学实施思路及结构图八、大情境大任务创设九、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十、大单元作业设计十一、“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十二、大单元教学反思依据一、内容分析与整合地球和地球仪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章-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页数15页11页13页框题正文6个子标题,分别是“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5个自然段。正文7个子标题,分别是“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19个自然段。正文4个子标题,分别是“地球的形状”“地球有多大”“地球仪”“地球的运动”,15个自然段。图幅数量20幅插图12幅+5幅景观图24幅插图学法5个阅读材料,7个“活动”。7个“做一做”,2个“读一读”,2个“想一想”,1个学法指导,1个巩固练习。6个阅读材料,6个“活动”。其他

6条学习标准

建议课时5-6课时5-6课时4-5课时地球和地球仪的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2.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3.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

1.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2.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3.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4.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5.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二、课程标准分解

分解课标为了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它决定教学活动的方向-把学生带到哪里去;确定教学评价的依据-怎么知道学生达成了目标,已经到了哪里;是学生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时学习目标是课堂学习结果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可观测的、可测量的行为表现。我们教师思考的是“我怎样带他们去那里”?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实际学情,设计情境,选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感知、体验、交流和实践,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现有的发展水平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教育就是要实现由下面的状态向可能达到的水平发展1.学生的心理特点。2.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3.学生基础能力分析,即新知能力分析。4.学习方式设计。三、学情分析

依据2022版课标,从空间尺度的视角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的顺序,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地理工具”侧重地球仪、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地理实践”则以多种方式贯穿课程内容。作为学习地理的起始课,教材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地球运动隶属“认识全球”部分,包括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从系统理论出发建构本单元大主题为“认识地球”。四、大概念大主题设计

基于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上的一切活动都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概念为“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地协调观是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需要。人地协调观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观念,滋养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获得哪些知识与能力?

2.学习结束后,学生对这些知识与能力达到了什么程度?

3.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

4.学生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预期设计?

5.选取的学习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如何?

6.基于思考,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如何调整更加有效?五、大单元目标叙写行为条件行为标准1行为标准2行为标准3行为标准4学习后能做什么行为产生条件符合要求的行为标准

结合相关资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01

通过地球仪,描述地球的形状,说出纬线和经线的基本特点,简述纬度和经度的划分,学会利用经纬网给地表事物定位,能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地理事物的位置。

通过制作小地球仪,在自制的地球仪上完成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的描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实践力。

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旋转中心、运动方向和运动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和四季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12345六、大单元学业评价学习主题内容标准合格良好优秀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根据材料,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成过程中的主要观点和对应的证据。能从生活现象中,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或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能运用生活实际中的例子描述地球的大小。学习主题内容标准合格良好优秀地球的运动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在演示地球自转公转的基础上,能用简单的语言从方向、周期、绕转中心等方面描述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绘制简单示意图,并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示意图。说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特点。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示意图,简要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的示意图上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局部的示意图上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在地球仪或简单经纬网地图上,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利用地球仪或经纬网地图确定经纬度位置。

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确定大单元主题和大概念是大单元教学的方向和引领。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实际学情,从教科书的自然章节出发,依据教师用书,认真阅读思考,梳理组织大单元的关键线索,确定大单元主题。确定了大单元主题,根据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和学业质量要求,做好大单元的规划,思考大单元学习目标,进一步思考单元课时学习目标。

华师培训的大单元实施的思路:目标任务化,任务活动化,活动情境化,情境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层次达标化,达标创新化,创新结构化。七、大单元教学实施思路及结构图

关于大情境大任务创设的思考。情境创设的出发点就是突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激发主动学、乐意学的兴趣,引发高阶思维,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八、大情境大任务创设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大情境: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10时44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首次到访空间站,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驻留期间,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迎来空间站两个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在11月30日7时33分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在“太空会师”进行在轨轮换,十四号飞行乘组12月4日晚上返回东风着陆场。中国在航天领域一直在创造奇迹。

基于大情境设计的大任务:

1.上网查阅东风发射场的经度和纬度,在自制的地球仪上,标出其大致的位置。

2.在人教版教材图1.18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图版教材图1-10地球公转示意图上标注载人飞船发射之日和航天员乘组返回之日的大致位置,说一说刘洋等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的变化。

3.在自制的地球仪上标出五带,东、西半球界线,并给家人用手电筒代表光源,照射地球仪,演示地球昼夜的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还可以介绍通过学习“地球和地球仪”内容后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4.布置课下选择性学习任务:查阅地球的宇宙环境,用漫画绘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查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四艘飞船的相关报道,用手抄报介绍中国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等。

大任务的设计紧紧围绕落实大单元学习目标,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手段等,说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志趣,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课程标准对地理工具、地理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有明确的要求,贯彻落实就好。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力和意志品质。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是地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适当的地理实践活动方式,观察和认识地理环境,体验和感悟人地关系,并在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乐学善学、不畏困难。九、学科实践与跨学科学习设计本单元学科实践活动是用身边的圆形事物(橘子、橙子、乒乓球、皮球等)制作地球仪,用自制的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怎么证明“地球是运动的?”“地球运动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培养学生科学实证的理性思维,以及对身边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解释能力。

制作地球仪实验安排在第4课时,建构“认识-观察-运用-制作-运用”的认识地理事物的思路,构建立体的经纬网,进行动态到静态的思维转换,落实运用地球仪,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课标要求。课本的经纬线是平面图,给学生理解带来困难。实验活动主题:制作地球仪

实验目的:通过动手实验制作,加深学生对经纬网地球仪的认识和理解,理解经线、纬线的概念、特点和经度、纬度的划分,提升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验原理:将地球看成是一个标准的球体,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直至为一个点,即南极点、北极点;连接南极点和北极点的线是经线。

实验器材:乒乓球(教师准备),橘子和橙子等球状的物体(学生自己准备),竹签(细铁丝),红、黑色碳素笔,酒精灯,白色泡沫板等。

实验要求:为了能精确找到南北两极和画出经纬线,一定要按步骤操作。

实验步骤:……

实验成果展示:1.小组间相互交流,讨论,选出代表,班级展示。2.班级展示,全班评价,教师总结。

实验反思:

实验评价量表:评价项目(分值)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方式合计自评30%互评30%师评40%活动态度(20分)积极参与,遵守纪律,与小组同学积极配合,交流积极发言,认真聆听等

活动能力(80分)按照老师要求按步骤制作完成20分

协助同学完成,耐心指导帮助20分

动手能力强,独立完成制作20分

能充分想象,有创新有成果10分

交流清晰,准确表达,认真倾听10分

奖励(10分)小组推荐,班级展示交流,介绍制作过程清晰表达,概念准确10分

等级划分85分以上:优秀70—84分:良好60—69分:合格60以下:再完善合计

等级制作地球仪表现性评价量表【课标要求】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C)①天圆地方②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③地球卫星照片④太阳和月亮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课标要求】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2.下列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中,正确的是(C)A.地球的表面积约为4.1亿平方千米

B.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8千米C.地球最大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

D.地球的极地半径约为6371千米十、大单元作业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2日,中国载人航天30多年来终于完成了中国航天员的首次轨道交接。神舟14号12月4日晚返回东风着陆场。东风着陆场位于北纬41.39°,东经100.09°。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在空间站,能观测到的地球表面的是(D)A.经线B.纬线C.地轴D.海洋7.航天英雄刘洋在空间站可见证地球(D)A.天圆地方B.围绕太阳公转C.围绕月球公转D.是巨大的球体8.东风着陆场所在地位于(

C

)A.北半球、西半球B.北半球、高纬度C.北半球、中纬度D.北半球、低纬度【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5.我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太空期间,陈冬、刘洋和蔡旭哲在太空的6个月经历的节气有哪些?查阅资料,说一说。“教-学-评”一致性备课思路路径十一、“教—学—评”一致性课时设计

学,即学业要求:学习地球仪后,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明经度和纬度的分布特征,并利用经纬网对现实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定位,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在地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等。

教,即教学提示:地球运动产生的很多自然现象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设计教学情境。教学中要注重使用直观教具和其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状态和运动规律。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实证的理性思维,以及对身边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解释能力。

评,即学业质量的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图像、模型、模拟演示实验、影视片段等工具和手段,能够秉持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简要描述地球与宇宙的关系,说明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综合思维);能够初步从系统、动态的角度,简要描述、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并将地球运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联系,扩展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建立爱护地球的观念(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能够怀有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进行简单的天文观测等活动(地理实践力)。教学评目标课时课时目标学业质量学习内容任务活动目标检测课时作业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1.结合相关资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2.会用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3.通过观察地球仪,描述地球的形状,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主要用途。1.能够运用示意图给出的信息提炼概括出4个过程,并按正确的顺序表述出来,得出地球是球体的结论。2.能够运用示意图读出数据,并能与学校足球场和跑道做出类比,感受地球的大小;小组合作积极主动。3.能够准确说出地球仪模型的构成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任务1:认识地球的形状。学生通过阅读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得出:1.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过程:天圆地方→太阳和月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2.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任务2:认识地球的大小。学生通过阅读图,读出地球的赤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结论:1.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相当于约729亿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2.地球最大周长4万千米,相当于10万个400米跑道的总长。任务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学生通过阅读和观察,说出地球仪的组成。说出地球仪上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的作用。活动1:阅读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概括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主要经历的四个过程和结论。活动2:阅读图1.2“地球的大小”,说出描述地球大小的3组数据,小组合作完成第4页活动2题目:10万个400米跑道的总长。活动3:阅读地球仪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示意图,说出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并在图上进行描画、感知、识别图中文字内容。观察地球仪,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用相关数据、类比描述地球的大小。选择性作业:1.人教版第5页活动“制作简易的地球仪”。要求有条件的学生按照5个步骤认真完成。2.在作业本上绘出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的示意图,并标注文字。为后续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课时课时目标学业质量学习内容任务活动目标检测课时作业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知道东半球和西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划分。2.运用地球仪,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基本特点。1.能够准确说出纬线的基本特点:纬度的划分方法,表示南纬和北纬的字母,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学生能根据纬度数值的变化准确判断南半球和北半球。2.能够准确说出经线的基本特点:经度的划分方法,表示东经和西经的字母,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划分。学生能根据经度数值的变化,准确判断某点地处东半球,还是西半球。能归纳概括出经线指示南北(有限),纬线指示东西(无限)。任务1:纬线和纬度。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动笔描画,学生通过实践做和思考,交流讨论,得出纬线的基本特点。学生阅读图,观察思考,小组代表汇报结论,相互补充。得出纬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任务2:经线和经度。学生通过做中学、交流讨论,得出经线的基本特点。学生阅读图,观察思考,小组代表汇报结论,相互补充。得出经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任务3:拓展活动。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小组内交流,并在书本上画一画;小组代表到白板上指图说出,其余同学相互补充。学生经过反复前进,观察经线和纬线度数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东西的方向是无限的;南北方向的是有限的。活动1:小组合作,完成中图版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说出赤道的纬度。找出与赤道平行的圆圈,说出这些圆圈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找出南极、北极,说出它们的纬度。找出30°,60°,说出它们的意义。活动2:布置学生阅读第6页图1-4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划分和图1-5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完成“想一想”的问题: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以赤道为界向南北各分为多少纬度?南北纬的度数在排序上有什么规律?如何表示?活动3:小组合作,让学生完成第6页的“做一做”:利用第7页1-6经线线和经度图,让学生按照描画的顺序,在图上“画一画”“说一说”。活动4:阅读中图版第8页图1-7西半球和东半球的划分;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拓展活动:经线和纬线指示的方向不同,在地球仪上选取一个点,用彩色粉笔沿着纬线一直向东前进,沿着经线一直向北前进,会发现什么规律。学生绘制示意图表示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在示意图上判断某点地处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地处东半球还是西半球。1.根据学案展示的表格提示,比较经线、纬线的不同和经度、纬度的分布规律,并用示意图表示。2.阅读赤道纪念碑和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两个阅读材料提到的首都的位置,试着说出两个首都的经度和纬度。3.在中国地图上试着找出酒泉,估出经度和纬度。寻找东风着陆场的位置,估出经度和纬度。课时课时目标学业质量学习内容任务活动目标检测课时作业3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利用经纬网定位)1.运用自制地球仪,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的位置,大致说出其经度和纬度,并正确书写出来。2.通过经纬网图,准确判断某地的经度和纬度,并能说出该地地处的半球和纬度带,学会利用经纬网给地表事物定位的方法。1.能读明白,能正确画出经线0°、180°和赤道简单经纬网示意图。正确书写某点的地理坐标。正确找到地名,准确说出其纬度和经度,正确书写某地的经纬度地理坐标。2.能够准确在经纬网地图上标注字母ABCDE,能说出北京的经纬度。在参与活动中准确说出自己座位的经纬度。任务1: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利用经纬网定位),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明确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经纬度的基本方法。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讨论书写的方法。学生自己完成任务,小组交流纠错,小组代表到地球仪上演示说明读出的地名,说明其经度和纬度的判读方法。任务2:学以致用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以及第8页的“做一做”。并在图1-8中找出北京,确定北京的经纬度。小组相互纠错,代表到白板投影和黑板上的经纬网图上标注5个字母。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横排为纬度,纵排为经度。学生接龙说出自己的座位坐标(纬度,经度)。活动1:阅读中图版第9页学法指导“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经纬度的基本方法”。活动2:讨论书写某点的地理坐标。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出正确书写方式:(40°N,116°E)。活动3:完成人教版第10页的活动。要求学生在地球仪上指出位置并说出纬度和经度。完成图表的填写。活动4:出示五组数据,在中图版第9页1-8经纬网图上标注A(80°N,0°),B(20°S,30°E),C(10°S,120°E),D(0°,90°E),E(60°N,60°E)。活动5:根据课堂的时间,安排游戏活动,说出自己座位的经度和纬度。在地球仪上确定东风着陆场的地理位置。学生根据东风着陆场位于北纬41.39°,东经100.09°的提示,在地球仪上大致找出其位置,并正确书写,描述判断东风着陆场位置的方法。查阅近一个月来的报刊、杂志,看看世界或我国发生了哪些事件,利用经纬网找出2个以上事件发生的地点,读出大致的经纬度并图示在作业本上。课时课时目标学业质量学习内容任务活动目标检测课时作业4

学科实践活动“地球仪制作实验”1.通过制作地球仪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通过绘制纬线和经线,熟知经纬网,建立地球空间观念。2.通过动手实验制作,加深学生对经纬网地球仪的认识和理解,理解经线、纬线的概念、特点和经度、纬度的划分,提升学生的地理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基于小组合作,可以包括“自己完成的情况”和“与同组学生合作完成的情况”两部分,分别给学生4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再完善。教师评价给出4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再完善。任务:动手制作地球仪实验步骤:1.用红色碳素笔在乒乓球接缝处描画一圈(如果用橘子和橙子任选角度),代表赤道,标注0°;2.在乒乓球两顶端用黑碳素笔描点,代表南极点和北极,标注90°S、90°N;3.从赤道到两极之间分成三等分点,分成3处或5处画出三等分点,并用黑碳素笔画线,代表纬线(等分点多,画出的纬线精度更高),由赤道向两极分别标注30°、60°,标注出北纬N和南纬S;4.将赤道先二等分,再进一步十二等分。每等分代表30°,用黑色碳素笔分别在赤道上的等分点与南北两极连线,连成12条线,以代表经线。选取任意一条经线确定为零度经线,本初子午线,用红色碳素笔描画,依次向两侧分别标注经度30°、60°、90°、120°、150°和180°,标注出东经E和西经W。5.在酒精灯上烧红细铁丝,分别在南北两极点上用烧烫的铁丝钻孔(如果用橘子和橙子,就用竹签穿过南北极点。)。指导动手能力强的男孩子在铁细铁丝儿的另一端绕出一个支架,将细铁丝儿穿透南极和北极固定,以代表地轴,大致与桌面形成66°34′的角度。如果是橙子或橘子,竹签粗一些,支撑力大一些,按66°34′的角度插在泡沫上。6.在地球仪上熟悉经纬网,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等知识落在地球的球体空间图上。展示:学生分小组展示小组推荐的作品,相互评价。活动:制作地球仪--阅读课堂实践活动方案,明确任务。实验器材:乒乓球(教师准备)、橘子和橙子等球状的物体(学生自己准备)、竹签(细铁丝)、红、黑色碳素笔、酒精灯、白色泡沫板等。实验要求:为了实验能精确找到南北两极和画出经纬线,一定要按步骤操作。展示交流成果,小组内相互赏析,选出最优作品,全班展示;通过展示交流,相互学习,比长处、找差距,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落实目标。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再做一遍,并给家里成员讲解普及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有条件的学生录成短视频提交)。制作地球仪:

画赤道→确定南极、北极→确定30°和60°→确定本初子午线和180°→确定30°、60°、90°、120°、150°→安装铁丝或竹签→展示成果课时课时目标学业质量学习内容任务活动目标检测课时作业5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感悟并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能在三类地球自转示意图上标注地球自转方向。2.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昼夜和昼夜更替现象,说出地球自转是其产生的条件,并感悟晨昏线的存在。3.结合实例,说出世界存在时间差异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1.能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出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能从不同的地球自转示意图上正确绘出地球自转的方向;能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南半球、北半球。2.能够正确演示昼夜想象和昼夜更替现象,能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地理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周期为一天的昼夜交替,世界各地存在时差等。任务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学生观看视频,按教师指导运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