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黄生借书说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黄生借书说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黄生借书说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黄生借书说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黄生借书说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生借书说1/34黄生指青年黄允修。“说”是古代一个文体,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它同现在杂文很相同,能够叙述能够议论。本文体裁是散文,它是作者在黄允修向其借书时而作,以此勉励黄允许修解题2/34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清代文学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一、他是谁?3/34

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提倡“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性情遭际”。袁枚收录了许多鬼怪故事,以简练明了笔法,写成笔记小说《子不语》,与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袁枚也是一位美食家,写有著名《随园食单》,是清朝一部系统地叙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主要著作。他故事4/34强(qiáng)假惴(zhuì)惴庋(guǐ)藏

俟(sì)

素蟫(yín)藏(cáng)书非夫(fú)人诸zhū梦予(yǔ)默背两分钟5/34注意古今意义区分不论:夫人:古:无须说.今:表示条件关系一个词古:那个人。今:丈夫对妻子称呼。可惜:古:值得珍惜。今:惋惜。今:一个词古:这么以后或者这以后两个词然后:6/34②概括各段大意,注意课文中引号使用方法,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思绪组织内容?

①领悟文旨

——

叙述借来书才能认真读道理以勉励黄生勤奋读书。(用原文概括)

他散文7/34(

第1

)

首段开门见山,结尾简明扼要,前呼后应,点明写本文缘由。

(

第2段

)

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观点,接着用摆事实、作类比等方法,列举藏书不读书情形进行论证。首句是统领句,指明以下话是对黄生说。

(

第3段

)

写自己年幼时和做官以后切身体会,再次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这是用谈体会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

第4段

)

拿黄生与自己相对比,向黄生提出希望,勉励黄生珍惜有利条件,勤奋读书。

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深入表示对黄生期望。

8/34课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段):说明“书非借不能读”观点。

第二部分(4段):向黄生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希望。9/34【黄生借书说】第一段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黄生,姓黄读书人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授,(借)给。授以书,以书授之。以…为耻而:而且之,代词黄生首段开门见山,结尾简明扼要,前呼后应,点明写本文缘由。把状语后置了10/34①“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②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③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④其它祖父积、子孙弃者不论焉。第二段书非借不能读也:书不是借来就不会好好地读。然天子读书者有几:然而、可是。汗牛塞屋不论:不要说。古:无须说今:表示条件关系一个词:不论祖父11/34⑤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全部,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非独书为然:这么。强假:勉强借。虑人逼取:虑,担心。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物品而勉强从他人那里借到。夫人,古:那个人。今:丈夫对妻子称呼。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忐忑不安地将它玩弄不止。惴惴,惴惴不安、提心吊胆,忧惧样子。摩玩,玩弄,抚弄。若业:假如已经。为吾全部:被。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来挂在高处,收藏来。“高”形容词作“束”状语,“在高处”。庋,置放;收藏。俟,等,等到俟异日:等他日。12/34

“书要不是借来就不会好好读啊。你没有听说过那些藏书人事

?

《七略》《四库》,是皇帝书,不过皇帝读书有几个呢

?

汗牛塞屋,这是富贵人家藏书,不过富贵家人肯读书有几个

?

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书而儿子、孙子丢弃掉情况,那就更不用说了。不只书籍是这么,世间事物都是这么。不是自己东西,而是勉强借了来,必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忐忑不安抚弄不止,心里说:‘今天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见到它了。’假如已经为我全部,必定会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什么‘暂且等改日再看吧’。13/34a.作者是怎样提出课文中心论点?第二段问题明确:作者利用了开门见山方法提出中心论点,给黄生讲第一句话就是摆出自己观点,使文章开篇进题,毫无枝蔓。并用了双重否定句强调了作者意思,使论点显得鲜明有力。

14/34b.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来证实自己观点?哪些是重点写?(类比、举事实、)作者利用了3个实例证实“书非借不能读也”观点:先以“七略四库”和“汗牛塞屋”极言天子和富贵之家藏书之多,继而以“读书者有几”进行反问,表明他们无心读书,有书不读。这两例是叙述重点,语气也比较严厉。第3例以“祖父积,子孙弃”概括其它藏书者情况,意在说明有书不读是一个普遍社会现象。这3个实例初步论证了作者观点正确性。15/34c.作者为何要由“书”讲到“物”,这对论证中心论点有什么作用?作者由“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推开一层新意,指出向他人借就倍感珍惜,而自己已经有便不认为然这是普遍心理。作者把这两种不一样心态进行比较,由两种不一样心理引出两种不一样做法,前者因“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后者因是己物而“必高束焉,庋藏焉”。这么就深入论证了作者观点正确性。总结:这段从社会取证说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是普遍社会现象。16/34“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我小时候兴趣读书,

(

)

家里穷,极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人家,藏书很多。

(

)

到他家去借,

(

)

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情形。那种迫切求书心情,竟然到达这么程度。富:丰富,多与:给家贫难致:得到第三段:参阅课文注释了解文义,并注意了解下边加点词意思:17/34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专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通籍

所以,只要看过书就认真去领会,牢牢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处处都堆放满了。

(

因为长久不翻阅

)

,以至白色蠹虫和虫丝,时常沾满了书本。这么一来我才慨叹借来书看得是多么专心专一,而且感叹少年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故有所览,辄省记:

因为迫切地要读书,又得不到书

)所以

凡是

有看过就记在心里。有所览,有看到。辄,就。省记,记在心里。省,明白。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处处都堆放满了。落落,堆集样子。俸,指官俸,做官俸禄。可惜:古:值得珍惜。今:惋惜。18/34第三段是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中心论点。讨论以下问题:a.作者是怎样以自己经从来论证论点?b.怎样了解“然后叹借者之专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19/34a.作者是怎样以自己经从来论证论点?作者幼时好书,因为家贫无书,向张氏借,但张氏不借,饱尝了借书之难,所以一旦借到书,看过就能清楚地记在心里,因而读书效率很高,这说明借书能促使人发奋学习。到做官之后,经济条件改进了,得书轻易了,“落落大满”,藏书不少,但有书反而不读了,让书充满虫丝,被虫蛀。这么一正一反,两相对照,有力地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论点。20/34这是作者本人读书经验总结,以此告诫黄生借书不易,现在借到了书,就要珍惜少时岁月,专心读书。同时也为课文转入第二部分对黄生提出希望作了铺垫。总结:这段以作者读书亲身经历,把少时借书专心读和做官后有书弃置不读进行对比,论证了中心论点。这部分提出写作本文缘由,提出中心论点,并用社会上实例和作者亲身体会说明论点。b.怎样了解“然后叹借者之专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21/34第四段:领会课文构思严密和利用对比手法说理写作特点。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今黄生贫类予:如今黄生像我

以前

一样贫穷。类,似,像。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只是我把自己书拿出来同他人共用,这和张氏吝惜自己书

不借给他人

好象不大相同。惟:只是。公,动词,同他人共用。吝书,舍不得

借给他人

若:似乎,好像,表示不必定语气。

如今姓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

(

苦读

)

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慷慨借书给人和那姓张吝惜自己书,舍不得借给人,这一点好像不大相同。22/34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实在不幸而碰到张

这么吝啬鬼

。然则,既然这么,那么……。固,原来、诚然、实在。读书也必专:句中助词,表停顿,以舒缓语气。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实在倒楣而碰上姓张呢,还是黄生实在幸运而碰到我呢

?

知道

(

借到书

)

幸运和

(

借不到书

)

不幸,那么他读书一定很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写了这一篇借书说,把它和书一起

(

交给黄生

)

为一说:作一篇“说”23/34这段文字,作者向黄生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希望,是作者写作本文目标。

a.作者把自己年轻时遭遇跟黄生现在遭遇作了哪些比较?这些比较对表示作者思想感情什么作用?b.怎样了解作者所说“知幸与不幸”和“归书也必速”?c.课文结尾一句话,它在结构上和表示作者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作用?讨论一下24/34a.作者把自己年轻时遭遇跟黄生现在遭遇作了哪些比较?这些比较对表示作者思想感情什么作用?一是二人家贫无书相同,再是两人借书来读相同,三是一个往往借不到,一个能借到不相同。经过这些比较,拉近了黄生和作者距离,使黄生更易受作者感染,接收作者观点,听从作者教诲,专心读书。同时也突出了借书不易,让黄生知道他是幸遇作者,能够借到书,就更应珍惜时光,奋发学习。25/34b.怎样了解作者所说“知幸与不幸”和“归书也必速”?“知幸与不幸”这句话是要黄生以作者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不幸,知道自己能借到书是非常幸运。希望黄生知道借书艰难,要珍惜眼前难得机遇,勤奋地读书。“归书也必速”表面上意思是希望黄生能尽快把书还回来,似有吝书之嫌,但实际上是作者以此督促黄生要抓紧时间读书,要珍惜“少时之岁月”。26/34c.课文结尾一句话,它在结构上和表示作者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作用?课文以“为一说,使与书俱”作结,在结构上照应了课文开头“授以书而告之”。在思想感情上则深入表示了对黄生殷切期望。总结:这部分内容经过作者与黄生在借书读书方面比较,说明自己遇吝书者为不幸,黄生遇公书者为幸,勉励黄生专心读书。27/341.

全文构思严密,紧紧围绕中心。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书非借不能读”,结尾照应开头,点明写本文缘由。第二段是重点。首先,举历史上例证,天子、富贵之家和普通藏书家都是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并不读书。然后,用读自家全部书和读借自他人家书两种不一样心理作对比,来证实“书非借不能读”。接着,以自己幼年时和当官后经历和体会加以印证。最终,以自己当年贫寒境遇和黄生相对照,使黄生能感到借得到书读幸运,以激励他下苦功读书。写作特点28/342.

文章夹叙夹议,议论层层深入,含蓄有力表示了主旨。第二段,在举了三个事例之后,慨叹“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作者对那些束之高阁、沾满灰尘丰富图书不能尽其用而表示愤慨,并为家贫好读书青年鸣不平。第三段,在叙述了自己经历和体会后又叹息“借者之专心专”,不过因为书难借“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这里深入表示了对来借书青年深切同情。第四段,在谈了黄生与自己当年相类似之后,委婉说到黄生机遇好,应该用功读书。29/343.

利用对比手法。以藏书者“高束焉,庋藏焉”做法、“姑俟异日观”心理,向借书者“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做法、“今日来,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心理作对比。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作对比。上述两个对比,都有力证实了“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论点。第四段,以“张氏之吝书”同“予之公书”作对比,由此引出黄生之“幸”和作者之“不幸”对比,蕴含着对黄生厚望。30/34本文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认为借书者“虑人逼取”,因而“专心专”,这比藏书者有书不读要好多了。这当然不是反对买书、藏书,藏书而能读书不乏其人。作者本意是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决心,不利条件反而能够催人奋进,取得成绩;另首先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滋长贪图安逸、不求进步恶习,而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学习条件等,好好读书。“了解书非借不能读也”,是说书一定要借才能读吗?31/34柏文主要是大力“声讨”借书不还,原因主要是借者往往认为小事一桩而毫未顾及书主需要和心理,乃至弄到黑白颠倒地步;柏文主要是讲借书之弊,但并末完全拒绝借书。袁文主要是讲借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