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物质的改变遗传学_第1页
遗传物质的改变遗传学_第2页
遗传物质的改变遗传学_第3页
遗传物质的改变遗传学_第4页
遗传物质的改变遗传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遗传物质的改变遗传学唐氏综合症(Downsyndrome

Down'ssyndrome)第2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着色性干皮症(Xerodermapigmentosum,XP)第3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7-8章遗传物质的改变Chapter7-8Changesofgeneticmaterial1、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2、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3、

基因突变第4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内环境:细胞内的营养、温度、生理等异常的变化外环境:物理诱变因素和化学药剂等第5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染色体的变异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缺失(deletion)重复(duplication)倒位(inversion)易位(translocation)整倍体变异非整倍体变异第6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染色体结构变异一.缺失1.类型染色体的某一片段及其所携带的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末端缺失(terminaldeletion)中间缺失(interstitialdeletion)第7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缺失的细胞学效应无着丝粒断片

最初发生缺失的细胞在分裂时可见无着丝粒断片。缺失环(环形或瘤形突出)

中间缺失杂合体偶线期和粗线期出现;是正常的同源染色体不曾缺失的片段,因无相应区段与之联会而被排挤出来所形成的。二价体末端突出

顶端缺失杂合体粗线期、双线期,交叉未完全端化的二价体末端不等长。

第8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23123环状染色体自我连接1231254双着丝点染色体126453平衡易位456+顶端缺失第9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5445312124312351245缺失5重复5断裂融合桥(breakagefusionbridge)第10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3遗传学效应

缺失有害于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其有害程度取决于丢失遗传物质的多少和性质。缺失对个体的生长和发育不利(缺失片段较长)。

缺失杂合体的生活力很低;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不育;缺失染色体主要通过雌配子传递含缺失染色体的个体遗传反常(缺失片段较短)。

假显性,也称拟显性,即由于显性基因的缺失,同源染色体上与这一缺失相应的位置上的隐性等位基因得以表现的现象。导致人类的疾病。第11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McClintock(1931),玉米X射线辐射试验。PGF1第12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猫叫综合征:

第5号染色体缺失(短臂缺失)患儿发出咪咪声,耳位低下,智商仅20~40。人类的疾病第13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mentalretardation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第14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重复(duplication)1.重复的类型

重复指一条染色体上某一部分出现两份或两份以上的现象。

顺接重复(tandemduplication)

反接重复(reverseduplication)

第15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重复的细胞学效应(1)重复片段较长时:与缺失类似,重复的杂合体也具有特征性的减数分裂图象---重复环(duplicationloop).这是由于重复染色体和正常染色体进行联会时重复片段在同源染色体上找不到相应的区段而被排挤出来形成的环状突起。(2)重复区段很短时:

可能不会有环或瘤出现。果蝇唾腺染色体:体细胞联会,特别大(四个二价体的总长达1000µm),其中出现许多横纹带,可以作为鉴别缺失和重复的标志。第16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7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重复的遗传学效应(1)扰乱基因的固有平衡体系:

影响比缺失轻,主要是改变原有的进化适应关系。

如果蝇的眼色遗传:

红色(V+)对朱红色(V)为显性,

但V+

V红色,

V+VV

朱红色,说明2个隐性基因的作用大于1个显性等位基因,改变了原来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的关系.第18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重复引起表现型变异(如果蝇的棒眼遗传)

基因的剂量效应:

细胞内某基因出现次数越多,表现型效应越显著。

基因的位置效应:

基因的表现型效应因其所在的染色体不同位置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第19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果蝇的棒眼第20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正常眼棒眼纯合棒眼纯合重棒眼重棒眼780358694525表现型基因型染色体结构红色小眼数果蝇的棒眼第21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果蝇X染色体上16A区段重复的形成第22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1.倒位的类型

三、倒位(inversion)倒位是指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出现两处断裂,中间的片段扭转180度重新连接起来而使这一片段上的基因的排列顺序颠倒的现象。

依据倒位区段是否含着丝粒分类臂内倒位(paracacentricinversion)

臂间倒位(pericentricinversion)第23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4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倒位的细胞学效应①很长倒位区段

倒位区反转过来与正常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进行联会,倒位区段以外的部分只有保持分离。②较短倒位区段

倒位杂合体联会的二价体在倒位区段内形成“倒位环”

(inversionloop)。第25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倒位杂合体的联会

第26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3.倒位的遗传学效应

①倒位杂合体的部分不育:

含交换染色单体的孢子大多数是不育的。

倒位杂合体形成败育交换配子的过程。②位置效应:

倒位区段内、外各个基因之间的物理距离发生改变,其遗传距离一般也改变。③降低倒位杂合体上连锁基因的重组率:④倒位可以形成新种,促进生物进化:

倒位会改变基因间相邻关系→造成遗传性状变异→种与种之间的差异常由多次倒位所形成。第27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臂内倒位和臂间倒位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倒位环,若倒位环内产生一次重组,分裂时重组的染色体将产生缺失和重复,含有这种染色体的配子常是无功能的第28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易位(translocation)1.易位的类型

易位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转移所引起的染色体重排。

依据染色体上发生断裂的次数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简单易位(simpletranslocation)②相互易位(reciprocaltranslocation)③整臂易位(whole-warmtranslocation)第29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0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易位的细胞学效应易位纯合体没有的细胞学特征易位杂合体在粗线期可以看到特有的十字形图象,随着分裂过程的进行,十字形逐渐开放,形成环形或“8”字形图象,这两种图象取决于减数分裂后期易位染色体的分离方式.

邻近分离(adjacentsegregation)交互分离(alternatesegregation){第31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相互易位杂合体的联会和分离第32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3.易位的遗传学效应半不育性(semisterility)

邻近分离:产生重复、缺失染色体,配子不育;交互分离:染色体具有全部基因,配子可育。交互式和邻近式分离的机会大致相等,即花粉和胚囊均有50%是败育的,结实率50%。第33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假连锁(pseudolinkage)

相互易位的杂合体只有发生交互分离才能产生可育配子,从而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受到限制,这种现象称为假连锁。第34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果蝇第二和第三染色体的假连锁现象

第35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③位置效应(positioneffect)由于基因改变了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而带来表型改变的现象称为位置效应.一种为稳定型位置效应,即S-型位置效应.另一种为花斑型位置效应,即V-型位置效应.第36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④活化致癌基因

染色体易位是活化白血病和淋巴瘤基因的主要机制。例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myelocyticleukemia,CML)。其患者血液中的粒细胞大量增加,红细胞减少。经细胞学检查,发现90%患者骨髓细胞的第22号染色体长臂缺失近一半(22q-),由于这种染色体首先在美国的费城发现,故称之为费城染色体或Ph染色体。Ph染色体被公认为CML的特异性遗传标记。1973年Rowley发现Ph染色体并非简单缺失,而是22号染色体丢失的片段易位到第9号染色体上,形成了t(9;22)(q34;q11)相互易位。

第37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果蝇的花斑型位置效应

第38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易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利用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或易位)可培育成性别的自动鉴别品系(autosexingstrain),根据可识别的性状达到准确鉴别雄蚕的目的。在家蚕中,控制卵色的两个基因w2和w3都位于第10染色体上,位置分别是3.5cM和6.9cM。w2w2纯合体的卵在越冬时呈杏黄色,蚕蛾为纯白色眼;w3w3纯合体的卵在越冬时呈淡黄褐色,蚕蛾为黑色眼;各种类型的杂合体w2+3/+2w3、+2w3/+2+3、w2+3/+2+3的卵都呈紫黑色,蚕蛾全为黑色眼。第39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A品系:雌ZW+2/w2+3雄ZZw2+3/w2+3

黑色卵杏黄色卵B品系:雌ZW+3/+2w3雄ZZ+2w3/+2w3

黑色卵淡黄褐色卵将A品系雌蛾与B品系雄蛾杂交,所产的卵中,黑色的全是雄蚕,淡黄褐色的全是雌蚕。通过电子光学自动选别机选出黑色卵,进行孵育,100%为雄蚕。第40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家蚕性别自动鉴别品系

第41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整倍体变异非整倍体变异第42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遗传学上把一个正常配子中所包含的整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genome),这个术语也指一个配子带有的全部基因,所以在不同场合也称为基因组。一个染色体组以n表示由若干条染色体组成,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异,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第43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整倍体变异:

非整倍体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主要类型如表。染色体组数目的增减产生的变异,称为整倍体变异,包括单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染色体组内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减产生的变异,称为非整倍体变异,包括单体、缺体、双单体、三体、四体、双三体等。第44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5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整倍体的类别及其遗传表现1.单倍体单倍体(haploid)是指细胞内具有物种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一般情况下,动物和植物多数是二倍体(2n),而配子细胞则是单倍体(n),也是一倍体,即细胞中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

但自然界中也有一些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单倍的。例如,菌类植物的菌丝体时期、苔藓植物的配子体、雄蜂、雄蚁、夏季孤雌生殖的蚜虫等,它们都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的个体,都属于单倍体(haploid)。第46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单倍体在遗传研究和育种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单倍体中每个基因都是成单的,显性和隐性都可以表达,因此是研究基因及其作用的良好材料。用于研究单倍体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异源联会,可以分析各个染色体组之间的同源和部分同源关系。利用F1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可以获得广泛变异的个体,特别是隐性突变可以得到表现。使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可以得到育性正常的纯合个体,从而缩短育种年限。人工诱变单倍体植株,在当代就能发现变异类型,从而提高诱变效果。第47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多倍体2.1同源多倍体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所形成的个体或细胞,称为同源多倍体。在自然界,同源多倍体多数为二倍性或四倍性水平的个体。如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甘蔗是同源六倍体等。

在自然条件下,由体细胞染色体加倍产生多倍体的情形很少见,而由未减数配子受精形成的可能性较大。人工诱发多倍体则主要是通过体细胞的染色体加倍,目前仍在广泛应用的是秋水仙碱人工诱发多倍体。在动物中,自然发生的同源多倍体是非常罕见的,其主要原因是动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第48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同源多倍体的表型特征同源四倍体与其原来的二倍体相比,细胞核和细胞的体积相应地增大,其结果是茎粗、叶大,花器、种子和果实的体积也增大,叶色也较深。但不是所有的多倍体植物都有这样的效应。此外,染色体加倍后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叶子皱缩、分蘖减少、生长缓慢、成熟期延迟及育性降低等。同源三倍体的主要特点是高度不育,基本上不结种子,因为倍性为奇数者都将因减数分裂受到干扰而不育。第49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同源多倍体的联会和分离①同源三倍体的联会和分离第50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②同源四倍体的联会和分离第51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同源四倍体二显体AAaa基因的分离

第52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2异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是指加倍的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物种,包括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和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它可由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杂交得到的F1经染色体加倍形成;也可由F1未减数的配子结合形成;或由染色体已经加倍的两个不同物种杂交形成。构成异源多倍体的祖先二倍体种,称为基本种(basicspecies)。自然界中能够自繁的异源多倍体种都是偶倍数的。这种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在被子植物中占30%-50%,禾本科植物中约占70%,如小麦、燕麦、棉花、烟草、苹果、梨、樱桃、菊花、大丽菊、水仙和郁金香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第53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genomeanalysis)的方法,可确定异源多倍体中各染色体组的来源,研究其起源过程。染色体组型分析的主要方法是用待分析的多倍体与假定的基本种杂交,根据F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配对行为来鉴别分析染色体组的来源及异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形成二价体(II),非同源染色体彼此不能配对,常以单价体(I)的形式存在。如果待分析的多倍体和基本种的杂交后代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相当于基本种染色体基数的二价体,便说明多倍体的一个染色体组来源于这一基本种。第54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如普通小麦为异源六倍体,染色体组成为AABBDD(2n=42),组成它的基本种可能为一粒小麦(Triticummonococum)、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gilopsspetoides)或斯氏麦草(T.searsii)及节节麦(A.squarrosa),它们都是二倍体,2n=14;拟二粒小麦(T.dicoccoides)为异源四倍体2n=28。第55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普通小麦几个近缘种的杂交后代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配对情况杂交组合杂种染色体数配对情况推定的染色体组拟二粒小麦×一粒小麦217II+7IAAB拟二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217II+7IABB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1414IAB普通小麦×拟二粒小麦3514II+7IAABBD拟二粒小麦×节节麦2121IABD普通小麦×节节麦287II+14IABDD第56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普通小麦可能的起源途径

第57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多倍体的应用1.培育新的作物类型或品种

例如育种实践中利用奇倍数的多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配子形成不正常,因而表现高度不育的特点,巧妙地培育出一些无籽果实。三倍体无籽西瓜便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第58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倍体无籽西瓜的选育过程

第59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

在我国以鲍文奎为首的遗传育种学家经过不断试验和选择,已培育出一些优良的小黑麦品种,具有抗逆能力强、穗大、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高、生长优势强等优良特性,在高寒山区种植其产量明显高于小麦和黑麦。以八倍体小黑麦的选育为例,说明多倍体在解决远缘杂种不育中所起的作用。异源八倍体的小黑麦(Triticule

)是用普通小麦和黑麦(Secalecereale)杂交,并经染色体加倍而后培育成的。第60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非整倍体的类别及其遗传表现非整倍体(aneuploid)是二倍体中缺少或额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的变异类型。一般是由于减数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提前分离而形成n-1或n+1的配子,由这些配子和正常配子(n)结合,或由它们相互结合便产生各种非整倍体,例如单体、双单体、缺体、三体及四体等。第61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单体单体(monosomic)指正常的2n个体缺失一条染色体,使某对同源染色体缺少一条,常用2n-1来表示。在自然界,有些动物是以单体的形式存在的。如蝗虫、蟋蟀、某些甲虫的雄性,以及鸟类、家禽类和许多鳞翅目昆虫的雌性个体只有一条性染色体,它们都是2n-1单体,能产生n和n-1两种配子,是正常可育的,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在植物界,对二倍体物种而言,单体在自然界很难生存,因为二倍体的配子中本来只有一套染色体组,如果缺少其中一条,其染色体组的完整性就会遭到破坏,一般不能正常发育。第62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从理论上讲,单体自交会产生双体、单体和缺体,二者比例为1:2:1。实际上,单体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n和n-1配子不是1:1的比例,n-1不正常配子的形成是大量的。这是因为成对染色体缺少一条后剩下的一条是个单价体,它常常被遗弃而丢失,故使n-1配子增加。n-1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雄配子常常不育,所以n-1配子多通过卵细胞遗传。因此选择的杂交亲本不同,后代中单体、双体及缺体的比例也会不同。第63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缺体缺体(nullisomic)是异源多倍体所特有的类型,一般来自单体的自交。有的物种如普通烟草的单体后代分离不出缺体,原因是缺体在幼胚阶段就会死亡。缺体只能产生一种n-1配子,所以育性更低。可育的缺体一般都各具特征,如普通小麦的3D缺体(2n-II3D)子粒为白色,5A缺体(2n-II5A)发育成斯卑尔脱小麦的穗型等。第64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三体三体(trisomic)的来源和单体一样,主要是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所不同的是三体在植物中经常出现。人为产生三体植物可以先用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得到三倍体再与二倍体回交,三倍体产生的n+l配子与二倍体的正常n配子结合,便生成三体(2n+1)类型。三体类型减数分裂时,理论上应该产生n和n+l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事实上因为多出来的一条染色体在后期I常有落后现象,致使n+l配子通常少于50%。一般情况下,n+l型的雄配子不易成活,所以n+l型配子大多也是通过卵细胞遗传的。三体在人类中也有出现,如21三体综合征(trisomy21syndrome),又称Down综合征(Downsyndrome)。第65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小结染色体的变异主要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两类。染色体结构变异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可分为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本章分别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的概念、细胞学效应、遗传学效应及应用作了详细的讲述,并且对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几种重要类型,如整倍体变异中的同源、异源多倍体,和非整倍体变异中的单体、缺体、三体和四体的基本概念和遗传特征进行了讨论。染色体变异的研究不仅揭示了新物种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的遗传机制,而且可以作为人类染色体疾病诊断和预防的理论依据。第66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基因突变本节内容

1、

基因突变的概述

2、

基因突变的检出

3、

诱发突变4、DNA的损伤与修复第67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基因突变的概述所谓基因突变(genemutation)是指发生在单个基因结构内部、从一种等位形式改变为另一种等位形式的变化,从而导致生物体或细胞的基因型发生稳定的、可遗传的变化的过程。由于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DNA分子上微小的改变,在染色体结构上看不出变化,因此又被称为点突变。从野生型变为突变性,称为正向突变(forwardmutation);反之,从突变性也可变为野生型,则称为回复突变(backmutation)或逆向突变(reversemutation)。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第68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突变体的表现类型形态突变(morphologicalmutation)生化突变(biochemicalmutation)指突变体在形态结构、大小、颜色等可直接观察到的性状与正常个体产生了明显差别的改变。指在基因结构水平上产生随机变化的原动力,突变事件通常是破坏性的,删除或改变了基因的关键性的功能区。第69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失去功能的突变(loss-of-functionmutations)

指引起突变体生化代谢途径某一特定功能丧失的突变。这类突变体与正常个体相比,有的可以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有的只能通过生化检测才可以发现突变体。获得功能的突变(gain-of-funtionmutations)

多数情况下,突变事件导致功能的丧失,但有时候,突变事件引起的遗传随机变化可能使之获得某种新的功能。

第70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致死突变(lethalmutation)影响细胞或个体生活力,导致其死亡的突变称为致死突变。致死突变可分为显性致死和隐性致死。条件致死突变(conditionallethalmutation)指在某些条件下突变体可以存活,在另外的条件下突变体死亡的突变。最常见的是温度敏感突变型。第71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突变的重演性同一突变可以在生物的不同个体上多次发生。★同一基因突变在不同的个体上均可能发生;★不同群体中发生同一基因突变的频率相近。三.基因突变的特性第72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突变的可逆性突变的可逆性:基因突变的发生方向是可逆的。★正突变(forwardmutation):显性基因A

隐性基因a;★反突变(reversemutation):隐性基因a显性基因A。★通常认为:野生型基因是正常、有功能基因;而最初基因突变往往是野生型基因突变而丧失功能、发生功能改变,表现为隐性基因。所以反突变又称为回复突变(backmutaiton)。第73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通常用u表示正突变频率、v表示反突变频率,则:正突变u

野生型===========突变型反突变v第74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正突变与反突变的频率◆正突变与反突变发生的频率一般都不相同。多数情况下:正突变率总是高于反突变率。◆原因在于:★正常野生型基因内部存在许多可突变部位,其中之一结构改变均会导致其功能改变;★但是一旦突变发生,要回复正常野生型功能则只能由原来发生突变的部位恢复原状。第75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突变的多方向性突变的多方向性:指基因突变可以多方向发生,即基因内部多个突变部位分别改变后会产生多种等位基因形式。例如:A基因不同部位发生改变产生突变基因a1、a2、a3等对A均表现为隐性的基因。新基因可能均是无功能的,也可能各具不同功能。第76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突变的有害性:

大多数基因的突变,对生物的生长与发育往往是有害的。★生物的野生型基因都是正常有功能的;★生物细胞内现有的基因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并且基因间达到某种相对平衡与协调状态。★因此,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基因间及相关代谢过程的协调关系被破坏。★基因突变与表现往往会导致当代生物个体:性状变异、个体发育异常、生存竞争与生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致死突变。第77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正常红细胞镰刀型贫血症

资料:1910年,一个黑人青年到医院看病,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症,他的红细胞不是正常的圆饼状,而是弯曲的镰刀状,人们称这种病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这种病患者病重时,红细胞受机械损伤而破裂的现象,引起严重贫血而造成死亡。第78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正常血红蛋白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探究]正常血红蛋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12345678(正常血红蛋白)(异常血红蛋白)第79页,共88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分析:CTTGAA谷氨酸缬氨酸DNAmRNA氨基酸蛋白质正常异常GUACATGTA突变GAA_____原因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引起的一种遗传病。病因:DNA分子中碱基对替换根本[探究]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TTA替换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