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谁的得分高。(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运算的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养成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养成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U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也**Jik上出***wa+*加—*4u<—diu-&u<d

教学过程I』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套圈游戏吗?老师告诉你们,淘气和笑笑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

一天他们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想知道他们的比赛成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有两次得分超过了笑笑。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们看出了淘气有两次的得分超过了笑笑,真

细心!

【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套圈比赛)弓I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表格描述数学信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式,本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读表,了解、收集数

学信息的能力。】

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们谁说得对?”对话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要好的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

为什么?

生1:淘气说得不对。虽然他的确是有两次都比笑笑得分高,但不能因此就说淘气肯定获

胜。因为淘气的总分不一定比笑笑的总分高。

生2:笑笑说得很有道理。像笑笑说得那样,淘气两次比笑笑共多2分,而笑笑却一次就多

出了3分,当然总成绩是笑笑的高,所以应该是笑笑获胜。

【设计意图: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是需要经常训练的。估算

方法本身就是个性化的,通过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他人的快乐,学习更好的估算方

法。】

2.尝试计算。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上瞰,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

了。那么到底谁获胜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得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算法:

(1)20+30+40=90

4+1=5

90+5=95

(2)

24

+30

54

54

+41

95

(3)

24

30

+41

95

(4)

24

+30

54

+41

95

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算式的基本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

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时计算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

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计算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

一共得了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把你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和同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通过实际计算和比较发现:笑笑多一分,笑笑获胜。

【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互相学习的方式。让学

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

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

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2人、3人都可以),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

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板书设计

谁的得分高

24+30+41=95(分)

24

30

+41

95

23+44+29=96份)

23

44

+29

96

答:淘气共得了95分,笑笑共得了96分,笑笑获胜。

教学反思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

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计算教学于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

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2.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做出选择优化,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实现算法的优化。

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

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填空。

48

+24

()

+18

()

37

+26

()

+25

()

32

+15

()

+27

()

(考查知识点:连加运算;能力要求:会正确进行连加计算。)

B类

笔算下面各题。

(考查知识点:连加运算;能力要求:能正确进行连加计算。)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48

+24

(72)

+18

(90)

37

+26

(63)

+25

(88)

32

+15

(47)

+27

(74)

B类789978

教材习题

第3页"练一练":

1.(1)第一次奇思比妙想得分少,或妙想的得分两次超过了奇思。(答案不唯一)

⑵奇思获胜。因为第1次妙想比奇思多5分,第2次妙想比奇思多3分,两次一共比奇思多8

分,而奇思第3次比妙想多10分,这样奇思就比妙想多2分,奇思获胜。

(3)奇思35+23+30=88(分)

妙想40+26+20=86(分)

2.17+36+11=64(人)

3.67988587

4.(1)28+16+15=59(枚)(2)51+21+28=100(枚)

⑶2012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38+27+23=88(枚)(答案不唯一)

•*2秋游?

*-课时

教学内容

秋游。(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

3.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进行100以内的连减计算。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E问题情境

师:秋天到了,天高云淡,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同学们喜欢秋游吗?(喜欢)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师:看!同学们出去秋游的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条船可以坐90人。

•有两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一共有多少人?

生2:船上能坐得下这两队人吗?

生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组织学生探究有价

值的问题。如果没有出现教材中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才是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用学生生活中喜欢秋游的话题引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数学信息,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准备。】

II自主探究F

1.乘船问题。

师:是啊,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呢?你们觉得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可以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

空座位数。

生2:可以先求出两队一共有多少人,再从90个座位中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剩下

的空座位数。

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自己列式,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算法。

师: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一下自己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我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

数:90-45=45(个),45-2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我也是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但是我的算式是

90-25=65(个),65-45=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我是先算出两队的总人数,然后用90一次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的空座位

数45+25=70(人),90-70=20(个),所以船上也是还有20个空座位。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算法得出了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这些算法都是正确的。现在请

大家交流一下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请不同算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师:从90中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可以写成一个算式为

90-45-25=20(个)或90-25-45=20(个),这样的算式叫连减算式,计算连减算式一般从左往右

计算,竖式的写法:

90

-45

45

-25

20

90

-25

65

-45

20

【设计意图:不同算法的交流,使学生认识算法的多样化。竖式计算是大数计算的基本方

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前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时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

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乘车返回学校"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算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的写法。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连减的意义,及时巩固连减算式的计算的方法。培

养学生整理与归纳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国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教学的收获,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及

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体会收获的成功和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秋游

90-45-25=20(个)90-25-45=20(个)

90

-45

45

-25

20

90

-25

65

-45

20

答: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笔算下面各题。

(考查知识点:连减运算;能力要求:掌握连减算式的竖式计算方法。)

B类

看懂图意后,解决问题。

有85个西瓜。

(考查知识点:连减运算;能力要求:能正确运用连减计算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4370

B类:85-40-27=18(个)

教材习题

第5页“练一练":

1.左面:(1)张阿姨带了50元;买鱼用去28元;买蔬菜用去15元。(答案不唯一)

(2)50-28-15=7(元)

右面:(1)《故事丛书》18元;《手工丛书》32元。(答案不唯一)

(2)100-18-32=50(元)

2.19121

3.(1)26+32+39=97(份)97<98<99<100一班订的报刊最少。

⑵98-40-37=21(份)⑶99-45-28=26(份)⑷34份《小画报》;32本《小故事》。

4.略

:3星星畲唱a・卞

-课时

教学内容

星星合唱队。(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L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算式。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算式。

教具学具

课件。

**■^F*WWT^F*W^W*T*^F

教学过程

E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弄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

少了?

生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

生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师:同学们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讲出了道理,真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

而然进入新课。】

自主探究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

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15-9=6(A)52+6=58(人)

・52-9=43(人)43+15=58(人)

•52-9+15

在学生列出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

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人,应该再加上15,所以就

是52-9+15。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

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

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师:把你的算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先算52减9,再加15,结果等于58。如果出现先算52加15再减9的算法,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用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

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交流,既是计算的检查,也是同学间相互学习的平台,更

是教师进行学习指导的机会。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师要重视

指导。】

2.先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师:同学们,你们能解答这两道习题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最下面的情境图。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关键弄清:叔叔比淘气大

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的年龄减去5岁,所以

写成一个算式就是8+29-5。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

然后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通过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52-9+15=58(人)

52

-9

43

43

+15

58

52

-9

43

+15

5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算式。)

B类

操场上有26名同学在跳绳,36名同学在拍球。刚刚走了45名同学,还剩多少名同学?

(考查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会解决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84261164

B类26+36-45=17(名)

教材习题

第7页"练一练":

1.(1)车上的人数少了。(2)56-27+19=48(人)

2.94527960

3.75-35-28=12(个)

4.45-16+27=56(张)

教学内容

练习一。(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3.培养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算式。

教具学具

课件。

****n***»m*«*岁**************※寮m**肇*4HK*«****************mm**K*4HiHiHif

教学过程[M

师: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们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开始整理相关的知识点。】

自主探究

师:先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一下把意见梳理好了请一个代表汇报,与大家分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时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

•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并且比较简便。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先算加法,再算减法;有时

却完全运用连减就能解决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就应该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现在我们就试

试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右面的习题)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你们了解了什么?

生1:做成这只猫头鹰用了三种瓜子。

生2:一共用了80粒葵花子,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

师: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生:淘气用了多少粒南瓜子?

师:是啊,用了多少粒南瓜子呢?试一试: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

・80-25-39=16(粒)。我是想葵花子80粒,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就要减去25得到西

瓜子的粒数;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就要再从西瓜子的粒数里面减去39才是南瓜子的粒数。

•我觉得因为“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就说明南瓜子最

少,实际就是比葵花子少25+39=64(粒),所以可以从80里面减去64得出用了16粒南瓜子。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第二种方法,教师可以适当介绍。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得出规律后,要适时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学以致用,体

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练习一P

连加,

连城(写成一个变式比较简便+'

加减混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想一想,算一算。

小东家有母鸡22只,公鸡比母鸡少9只,小东家一共养了多少只鸡?

(考查知识点: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能正确分析题意,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购物满100元就能获奖。

28元49元50元22元

、一件和一个❷应付多少元?能获奖吗?

(1)买一本

(2)买一件£和一个.应付多少元?

(3)你还想买些什么?大约需要多少元?

(考查知识点:100以内的加法、连加运算;能力要求: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法及连加

算式并解决相关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22-9+22=35(只)

B类:(1)28+49+22=99(元)99<100不能获奖

(2)49+50=99阮)

(3)答案不唯一,略。

教材习题

第8、第9页"练习一":

1.46+34+16=96(个)80-25-39=16(粒)

2.⑴玩具机器人的价钱是45元。(答案不唯一)

⑵买玩具机器人和玩具小汽车。100-45-23=32(元)(答案不唯一)

(3)买玩具小汽车和魔方剩下的钱最多。100-23-15=62(元)

(4)买玩具轮船和魔方正好需要花100元。(答案不唯一)

3.956473273456

4.8952248822100

5.(1)36+18+45=99(根)(2)36+18-10=44(根)

6.(1)95-32-36=27(节)⑵32+36-23=45(节)

7.(1)90-30-24=36(下)94-29-29=36(下)

(2)可能是91下;91-26-30=35(下)(答案不唯一)

8.

71211

14106

9813

■।能文具力

课时

教学内容

买文具。(教材第10、11页)

教学目标

I.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人民币票样。

▲qwq士〜q*士±43上4,上*qww上士qyqq*力虫虫山q**上山*上〜〜~*~—上±"/上44上fcl<士士一士士〜一如垢〜〜士±(.上—士工上

M11rM1al"F1lK11fM

教学过程

n问题情境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呀,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来了,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去商店买

文具。你们高兴吗?(高兴)

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购物时要用到人民币,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但是我们也不可以

盲目地崇拜金钱,因为"金钱不是万能的"。

【设计意图:教学之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并能正确看

待金钱,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1

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

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商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

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票样,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或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为1元=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

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好吗?

生1:1把尺子8角,1元等于10角,减去买尺子的8角,还剩2角,所以就应该找回2角。

生2:算应找回的钱数,就是计算剩下的钱数,应该用减法计算,所以1元-8角=2角。

师:是啊,就是这样用减法计算应找回的钱数,或者说找回的钱数与买东西用去的钱数和

正好是付出的钱数。

4.和同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师:如果你有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呢?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然后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

•我可以买1把尺子和1个练习本。

•我可以买2块橡皮和1把尺子。

・我可以买2支铅笔。

•我可以买1支铅笔,2个练习本和1块橡皮。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只要你们所用的钱正好是1元,不能多不能少,就说明你们的想

法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在创设的实际购买文具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购买同一种物品可以有不同

的付钱方式,同样多的钱也可以买到不同的物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的能力,加深记忆1元=10角。】

国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买文具

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反思

1.通过创设购物这个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会简单计算,学会计算的思考过程和如何付钱的

方法,并体会到付钱的方法有多种形式。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填空。

沅()角

(考查知识点:购物;能力要求: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面值的计算。)

B类

回答问题。

/3-!⑴"川匕的贷

1元3元5角5角1元5角6元5角

Q)买一个文具盒可以怎样付钱?

(2)5元可以买哪些物品?

(考查知识点:购物;能力要求:能正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4元6元3角

B类(1)3张1元和1张5角。(答案不唯一)

(2)可以买1个文具盒和1个练习本。(答案不唯一)

教材习题

第11页"练一练":

1.(1)2(2)5(3)10(4)20(5)510

2.6元7角2元5角4元1角8元11元4元3角

3.(1)1张1元1张5角。(答案不唯一)(2)5角(3)可以买2瓶酱油。(答案不唯一)

匕2弟本根漳

课时

[教学内容]

买衣服。(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人民币票样。

家”**,东泰崇崇**«(nn****来****崇兴*奈米—*半*裾权****m*半柒*舞**睾*********4**泰泰崇东**家********聋**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去哪转转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26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31元。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41元。

•我知道一条裙子的价钱是23元。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信息真不少!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买衣服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学习较大面值

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

己能认出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为下一环节探究不同的付钱方式奠定基

础。】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妈妈买T牛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呢?用你手中的人民币票样摆一摆,然后说一

说。

学生在小组内用人民币票样讨论付钱的方式,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后,组织交

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

・我拿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

•我拿1张20元,2张5元和2张5角,一共是31元。

・我拿3张10元和5张2角,一共是31元。

只要学生说的符合生活实际、是正确的,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

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富有现实性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促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结提升

师: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u

买衣服

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

1张20元,2张5元和2张5角,一共是31元。

3张10元和5张2角,一共是31元。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2.本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

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填空。

(考查知识点换钱;能力要求: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B类

说一说。

28元49元50元22兀

(1)买一件-,可以怎样付钱?

(2)100元能买哪两件商品?

(考皆知识点:购物;能力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计算。)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21(答案不唯一)2113

B类:(1)2张20元、1张5元和2张2元,共49元。(答案不唯一)

⑵可以买裙子和闹钟。(答案不唯一)

教材习题

第13页"练一练":

1.(1)可以付4张10元、1张5元和3张1元,共48元。(答案不唯一)

⑵15+45=60阮)可以付1张50元和1张10元共60元。

2.3350

3.5105224(后两个空答案不唯一)

4.方法一:1张50元、2张20元和1张10元。

方法二:1张50元、1张20元和3张10元。

5.略

、3加上商方不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小商店。(教材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

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

-T-MMW'^F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4-15页情境图。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小小商店,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