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24《唐诗三首》导学案_第1页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24《唐诗三首》导学案_第2页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24《唐诗三首》导学案_第3页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24《唐诗三首》导学案_第4页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24《唐诗三首》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唐诗三首》

《石壕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整体感知诗作。

2、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再现诗作的意境画面,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作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4、理解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感怀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

’1I随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再现诗作的意境画面,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诗作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海导航】

一、走近杜甫(简介作者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用白话文通译全诗。

2、小组诵读,力争读出诗歌的感情。

3、课文题目是《石壕吏》,全诗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本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按照情节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

4、精读作品,分组表演,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再现诗作的意境画面,

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

(1)表演要求: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想象进行再创作。

(2)归纳诗歌的思想内容并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的情感。

三、研读探究

(一)观官吏之举

1、在表现官吏时,你认为哪几个词最富表现力?为什么?

2、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听老妇之诉

1、文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老妇的心情?

2、请找出具体的词句,抓住关键字,说说老妇之苦。

3、从老妇的苦诉中,你能读出当时怎样的社会境况和老妇怎样的思想情怀?

(三)体作者之述

1、作者是怎样叙事的?

2、作者所拟诗题是《石壕吏》,为什么却详写老妇人?

(四)察作者之情

1、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都做了些什么?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

看出?

2、杜甫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弱还是什么原因呢?

四、链接现实

战争只会给人民带来数不尽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我们要反对

战争,保卫和平,让白鸽飞遍全球,让世界铸剑为犁,让全世界的人

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之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诗歌,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

的情怀。

2.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

情。

3.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

品德。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

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

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

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风格沉郁顿挫。

2.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

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

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

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

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自主学习】

1.注音

怒号()挂置()突」()

布衾()俄坂()丧()乱

广厦()见()此屋氏()林梢

三重()茅沉塘坳()底()

【整体感知】

诵读课文,尝试翻译全文大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

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

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

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

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合作探究】

1.诗歌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诗歌为我们呈现了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3.画面里描写秋风、茅屋以及“我”的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并

用一个含“痛”的词组表达“我”的情感。

【拓展延伸】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寄托了诗人怎样的理

想?有何现实意义?

【当堂演练】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高者挂胃(胃:挂,缠绕)长林梢

B.下者飘转沉塘坳(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C.秋天漠漠(漠漠:乌云密布的样子)向昏黑

D.俄顷(俄顷:突然)风定云墨色

2.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什么意思?“歌”该怎样解释?

3.默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段表现诗人推己及人、舍己

为人、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的几句诗。

4.诗人杜甫在这首诗中忧思深广,推己及人,舍己为人,但他却对

“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南村群童说是“忍能对面为盗贼”,对此,

你是怎样理解的?

5.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卖炭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3.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以卖炭翁为典型代

表的广大劳苦人民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

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

一首叙事讽喻诗。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

四年(809)o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

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

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自主学习】

1、注音

鬓()辗()辙()

骑()敕()叱()

将()系()

【整体感知】

诵读课文,尝试翻译全文大意: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

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

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

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合作探究】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明确: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明确: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掠

夺一空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明确:烧炭运炭被夺炭

【拓展延伸】

角度一: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1.诗中刻画了两组人物,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人物形象。

2.本诗中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举出诗句进行说明?

角度二: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了宫使

掠夺的残酷;

“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

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

“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

艰难处境。

角度三:把握作者的情感

作者对卖炭翁给予深切的同情,对宫市的暴行进行了揭露,你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角度四:尝试归纳主旨

本诗通过记叙(),揭露了()的罪恶和

()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

()O

【当堂训练】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

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

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

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

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

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

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

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

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

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

雪厚、人苦。

3.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