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教学案例12篇_第1页
《天火之谜》教学案例12篇_第2页
《天火之谜》教学案例12篇_第3页
《天火之谜》教学案例12篇_第4页
《天火之谜》教学案例1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火之谜》教学案例12篇天火之谜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习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4.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做实验的部分,有感情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2.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所见、所感。3.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4.板书课题:天火之谜。齐读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把句子、课文读通,读顺。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混”这个字读hùn,“筝”念第一声,“系”读jì,也可以读xì,文中读jì,表示把什么拴在什么上面。“簸”这个字念什么?“纤”这个字是多音字,怎么读呢?等等词语。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胳。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之谜。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一).指名读课文。1.出示一组字词:天火上帝的怒火雷神雷暴(1)齐读词语。师: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把这几个词放在一起?(2)哪个同学能用这四个词来说一段话。2.出示第二组词语:爆炸击倒劈开毙伤(1)指名读词语。“爆”、“劈”、“毙”这三个生字都是形声字。(2)齐读词语(3)读完这两组词语,大家有什么感受?(4)齐读这段话:地球上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的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可怕的东西。(5)这段话中,还可以从哪儿看出雷暴的可怕?让学生画出关键词“每年”、“几十亿次”、“劈成两半”。“一直”……(6)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害怕。(7)用上这几个词语说一段话。3.介绍富兰克林。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他的有关资料。4.雷暴是什么?(1)课文中有没有句子是这个问题的答案?用直线画出来。“……只是普通的放电现象。”“……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2)(出示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在问问法上有什么不一样?比较一下。(“熟知”和“普普通通”,“就是”和“只是”)(二)齐读这一部分。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齐读第二自然段,想想它在文中的作用。2.出示第三组词:混为一谈难以置信冷嘲热讽不足为奇(1)“不足为奇”自己说说什么意思?(2)课文中什么“不足为奇”?在你生活中有哪些“不足为奇”的事情呢?(3)用“不足为奇”练习说话。3.默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4..当时的人们是怎么议论的?齐读第三段。(1)人们为什么对他冷嘲热讽?怎么讽刺,说了什么话?板书:坚定。(2)面对嘲讽,面对前人的迫害,他畏缩了吗?动摇了吗?沉默了吗?你感受到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勇于探索)5.学习第4.自然段小结: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1)勇于探索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2)读“风筝实验”这一部分。a.明确实验的条件和器材。在课本上做批注做实验的时间、地点、人物、天气情况、实验器材等。b.汇报,对照课本插图明白实验器材的作用。1)“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2)你理解麻绳上的纤维为什么要“怒发冲冠”吗?联系生活中头发的静电现象谈一谈。3)你体会到富兰克林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那该怎么读这一句?要读出有惊奇发现的心情4)“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蓝色的火花”和“发麻”说明了什么?从这里你觉得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为研究科学,不怕危险,敢于试验)5)“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这时候,富兰克林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那该怎么读这一句?三个感叹句要读出他成功的喜悦。(3)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富兰克林的勇于探索、敢于实验、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4)指导复述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的经过。6.学习第5自然段(1)理解“无稽之谈”。(2)富兰克林实验成功了,那些取笑过富兰克林的人现在会怎样说?(3)小结。(4)用课文的语句说说第二部分的段意。二、学习第三部分1.理解“安然无恙”的意思。2.用课文的语句说说第三部分的段意。3.思考:富兰克林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4.体会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首尾呼应的作用。四、小结:为什么富兰克林能解开天火之谜?(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勇于实验)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课后收集些防雷小常识,在班内交流,与大家分享。七、温馨提示:下雨天注意安全,不要放风筝,很危险!《天火之谜》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第一部分写了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第二部分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筝试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最后一部分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文章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坚持真理、百折不挠的精神。文章语言清晰、简约,细细读来,理性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性。本单元的主题是“百折不挠”。【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为了揭开“天火之谜”富兰克林是怎样做“风筝实验”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要关注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式。这篇文章为了树立人物形象,采取了一些写作手法:文中作者写雷暴的可怕,那是为了烘托富兰克林毫不畏惧的精神;写人们对富兰克林的嘲笑,也是为了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在讲解课文时,着重渗透这一点。通过“风筝实验”才解开雷暴的秘密的。因此,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从比较实验风筝与一般风筝的不同到感受富兰克林为科学研究不顾自己的生命再到富兰克林发现秘密的欣喜若狂的心情,逐层深入,环环相扣,既了解了“风筝实验”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又感受到了富兰克林善于观察、敢于尝试、勇于为科学研究奉献一切的精神。【教学流程的设计】:我设计了两大板块,一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是复述“风筝实验”。第一个板块设计是基于文章表达的方法考虑的,因为文章前三自然段采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其目的是突出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字,看看同是雷电现象,富兰克林和众人看到有何不同,你从中了解到什么。这样设计学生思维深度大,有探索价值。第二个板块是基于复述课文考虑的,先请同学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富兰克林在什么气候做实验?用什么材料?是如何做实验的?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读书的能力,也能让他们对整个实验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接着,我让学生交流:“在实验中,你读懂了什么?”然后复述课文。天火之谜篇二一、雷暴、瀑布、爆炸、暴躁讽刺、疯狂、枫树、讥讽击毙、雷劈、绝壁、劈头盖脸二、不足为奇、欣喜若狂、怒发冲冠陆文倩的100米跑第一,并不足为奇,因为她的实力太强了。三、但,不仅,也,尽管,但是,只有,才四、上帝的怒火,雷神、风筝实验、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避雷针。五、1、惊叹、出身。(此为正确答案)2、他虽在蜡烛店里做徒弟,但是好看书。3、政治、科学、科学。4、认真观察、勤奋学习、坚持不懈是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天火之谜》教案篇三12月20日参加常熟实验小学“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研究观摩研讨活动”,因为大雾弥漫,赶到常熟,已经是8点40分,所以,只听了一节语文课,现在把听课实录整理如下,与老师们共同学习。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天火之谜》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执教者

常熟市实验小学

顾丽芳一、复习导入,句式训练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天火之谜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是谁用什么方法解开了天火之谜?生:富兰克林借助“风筝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师:对,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生:天火之谜是富兰克林借助“风筝实验”解开的。生:富兰克林在“风筝实验”的帮助下解开了天火之谜。生:天火之谜被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解开了。生:富兰克林借助“风筝实验”把天火之谜解开了。师:这几种说法都是一个意思,会用不同的方法说同一种意思,这就是能说会道。师:今天我们一起看看这是一位怎样的富兰克林。二品味词句,感受品质师:平常我们都做过“找不同“的游戏,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找一找风筝有什么不同。一只风筝是富兰克林用来做实验的风筝,一只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在我们头脑中的风筝。生:自读课文圈画师:谁来说一说这两只风筝的不同生:做实验用的风筝比我们平常的风筝多了细铁丝、麻绳、丝带、铜钥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这些词语师:根据以上的比较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在词语上方用课件出示:这是一只___________的风筝。生:这是一只特别的风筝。生:这是一只奇怪的风筝。生:这是一只奇特的风筝。师:仅仅这些还不够,请你关注一下带上这些东西的动词,作者分别用了什么?生:(低头寻找后即刻举手)栓了细铁丝,结了丝带,系着铜钥匙。师:(根据生回答分别用课件出示这些动词)师:同学们呢,都喜欢画画,现在就请你在课文插图上画出每个部分,想想分别派什么用途。生:(在插图上描画,思考片刻)生:细铁丝用来吸收天电,麻绳是导电的,铜钥匙是用来感受电的。师:麻绳一开始是没有电的,只有淋雨后变湿才会导电,这个你们学初中物理的时候就会知道。所以细铁丝是用来吸收天电,麻绳是淋湿后导电,铜钥匙是用来传电放电的,那么丝带有什么用途呢?(教师用课件出示作用,在丝带后打上问号)生:我认为是为了能攥住风筝。生:我认为麻绳淋湿后带了电,丝带没有淋湿就不会带电,所以用来攥,比较安全。师:好的,你们认为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的时候很注意安全,懂得保护自己。也许还有另外的用途,这个就放在课外,请同学们呢自己去研究。师:(指着屏幕)你能根据屏幕上这些内容向没见过这只风筝的人介绍一下吗?生:这是一只……(略)师:从这只风筝中你看出了什么?生:富兰克林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师:是。(板书:丰富的知识)师:只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风筝,还不足以了解富兰克林的全部,让我们来关注放风筝的过程。请你静心读读文章第四节,你觉得哪些字词值得细细品味,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生:(自读自悟)师:(巡视)生:我从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知道麻绳带电了。师:(根据生的回答,出示两个句子:……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全都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请你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生:第一句话中有“怒发冲冠”,句末加的标点是感叹号。师:从“怒发冲冠”这个词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麻绳上的纤维纷纷竖了起来。生:我看到麻绳上的纤维一根根竖了起来。师:对,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具体生动形象。(板书:形象)谁来读读第一句。生:(读)师:我看到纤维竖起来了一点!生:(读)师:这次我看到麻绳上的纤维全都竖起来了!齐读。生:(齐读)师:从“!”中你看到了什么?生:我觉得从这个感叹号里可以看到富兰克林兴奋,很高兴。师:对,感叹号里也蕴涵这人物的心情。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有感情。(板书:感情)师:还有哪些语句值得品味?生:从“啪”的一声,我知道做实验很危险。生:从“欣喜若狂”可以看出富兰克林非常高兴。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该句:……富兰克林用手指*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师:我们来品一品“欣喜若狂”,想一想还有哪些表示高兴的词语拿来和它比一比,能不能比过它。生:兴高采烈,比不过它高兴。生:喜笑颜开,比不过它高兴。师:欣喜若狂是高兴得发疯了呀,什么词也比不了那么高兴。那么富兰克林为什么那么高兴呢?生:因为他证实了猜想。生:因为做这个实验很不容易。师:古时候意大利有个科学家叫阿基米德,国王叫他查找王冠被“偷梁换柱”的秘密。他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正在洗澡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体躺在浴缸的时候,水溢了出来。他灵光闪过,王冠不也可以用这个算出体积和重量吗?当时的阿基米德顾不上穿衣就激动地在浴室跳了起来。这时他的高兴就可以用……生: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师: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品味哪个词?生:一阵发麻说明做这个实验很危险。生:*近,这个词说明明明知道危险,还是勇敢地做实验。师:还有哪个词最近看出富兰克林明明知道危险还是去做了?生:用手指*近。师:为什么?生:他可以用其它东西代替手指来*近麻绳,但是他没有。师:从这里看出什么?生:富兰克林不怕危险。(师:板书

不怕危险)师:联系课文第三节,想想做这个实验仅仅有危险,还有什么?生:(自读第三自然段)师:(课件出示:……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师:想一想,做这个实验,富兰克林矛盾过吗?生:也许有过矛盾。因为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师: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这句话换成不带问号的句子该怎么说?生:不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师:(红色标出“习惯”)所以,这次实验是对传统看法的一种挑战,富兰克林不怕“习惯”(板书

不怕“习惯”)师:普通的人这样认为,而且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但富兰克林仍然决定做这个实验。从“决定”这个词语你看到了什么?生:他不怕冷嘲热讽。生:他不怕人们的取笑。师:(板书

不怕取笑)从三个不怕你看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生:毫不畏惧的精神生:勇敢无畏的精神。生:勇往直前的精神。师:对。(板书

勇敢的精神)师:(指着板书)富兰克林除了有丰富的知识,勇敢的精神外还有什么?生:还有仔细地观察师:是的。(点击出示课文第三小节前部分: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师:(点击推测)给推测找一个近义词生:猜测师:推测和猜测有什么区别呢?生:推测是有根据的。富兰克林观察了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才做了这样的推测。生:猜想一般没有根据。师:这种推测是不是一下子就产生的?生:不是,他观察了已经很久以后才做了这样的推测。师:(点击早就)观察了那么久,有那么多的根据,那是一种什么样态度?生:一丝不苟的态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师:对,这就是一种严谨的态度。(板书)师:(指板书)富兰克林凭借丰富的知识,严谨的态度,勇敢的精神,成功地完成了“风筝实验”。“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想想,成功以后,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会怎么说?生:师:(讲述发明“避雷针”的经过,略)三延伸拓展,推荐阅读师: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外也搜集了关于富兰克林的一些资料,来交流一下。生:(交流略)师:这样伟大的人我们当然要认识一下。(点击出示富兰克林的画像)师:(补充介绍)富兰克林不仅在科学事业上做出了伟大的成就,同时在其它领域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第一界美国总统华盛顿曾经说:“我一生只佩服三个人,第一个人是富兰克林,第二个人还是富兰克林,第三个人仍然是富兰克林。”可是在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只写了一句话“印刷工人——富兰克林”,他的人格是多么的伟大。(出示图书)这是三本介绍富兰克林的图书,现借给今天课堂上表现最出色的孩子。师: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要讲给别人听,该怎么讲呢?(出示小标题)今天我讲课的顺序是风筝实验――观察推测——震惊世界――发明避雷针,加上第一课时讲的可怕的天火。我们按课文脉络重新排该怎么排?生:可怕的天火――观察推测――风筝实验――震惊世界――发明避雷针师:对,按一定顺序讲,别人就会听得清楚明白,这就是平时我们说“有序”。(板书)师:点击作业友情提示:别在雷雨天放风筝,危险!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不知道的人听。2分别用“欣喜若狂”“不足为奇”说一句话。师:下课引读篇四是啊,富兰克林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根据放电原理,他又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天火之谜篇五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主要板书计划:(起因)雷暴是个谜大胆推测25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震惊世界(结果)发明避雷针作业设计:课内1、抄写词语。2、造句。3、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课外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2、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2、学习文章第一段。过程: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3、揭题天火之谜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题。(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3、检查自学情况。(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2)理解词语。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三、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四、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课文。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3、为什么说它可怕?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4、齐读第一节。四、指导写字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学习实验的经过,体会富兰克林的英语实践的精神。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雷神西方人~~~~上帝的怒火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二、学习第二段。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5、塔轮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6、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7、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8、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9、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10、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11、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12、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三、布置作业。复述实验经过。第三课时教学目的:学习第六节,总结全文。过程:一、复习导入。复述实验经过。二=学习第三段。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三、总结课文。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完成课后练习4。四、导复述全文。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5、优选复述。五、布置作业。1、复述课文。2、完成练习册。[1]

[2]

下一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3、揭题天火之谜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题。(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3、检查自学情况。(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2)理解词语。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三、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四、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课文。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3、为什么说它可怕?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4、齐读第一节。四、指导写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称“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二、学习第二段。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6、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7、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9、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11、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三、学习第三段。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总结课文。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完成课后练习4。五、指导复述全文。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5、优选复述。六、布置作业。1、复述课文。2、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19、天火之谜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震惊世界上一页

[1]

[2]天火之谜篇六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文投影教学时间:3课时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2、学习文章第一段。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3、揭题天火之谜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题。(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3、检查自学情况。(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2)理解词语。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三、理清课文脉络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四、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课文。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3、为什么说它可怕?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4、齐读第一节。五、指导写字六、作业。1、完成习字册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实验的经过,体会富兰克林的勇于实践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天火之谜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天火指什么?天火之谜就是?(板书:雷暴之谜)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板书:放电现象)是谁解开了这个谜团?(板书:富兰克林)师:对,富兰克林用著名的风筝实验揭开了这个谜,(板书:实验揭密),打开课文,找一找,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是富兰克林解开雷暴之谜的?二、整体切入课文1、生说,师出示句子: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谜团由富兰克林解开直到、才――指导抓住“直”“才”体会句子含义3、为什么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富兰克林解开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体会体会。三、精读课文(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出示: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对他冷嘲热讽。谁来说说,为什么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呢?1.“这种推论”指什么?(放电现象)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有这个推论?(引导体会:大胆)2.富兰克林什么时候就有这种推论了?3.人们是怎么看待这个推论的?理解“不足为奇”“难以置信”4.对于这个推论,人们为什么“难以置信”呢?(联系第一段,相机齐读)5.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使一般人认为他是无稽之谈,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想像人们会怎么冷嘲热讽他?如果这是对你的冷嘲热讽,你心里是什么感受?6.再读中心句,你来说说为什么这个谜团直到十八世纪才被富兰克林解开?7.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怎么做的?(读句子)过渡:在人们的嘲笑中,在人们的冷言冷语中,富兰克林依然决定通过实验揭开这个秘密。四、讨论交流问题过渡:那么富兰克林又是怎样通过实验解开这个谜团的?(著名的风筝实验)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在实验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再与别的同学交流一下体会。投影出示: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天电了。1.学生说说体会。富兰克林不知道那个钥匙带电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出示:一片乌云漂过……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3.富兰克林是怎么发现麻绳带电的?理解“怒发冲冠”是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词语、句子4.淋湿后的麻绳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在这种情况下,他用手指靠近钥匙,是为了什么?(亲自证实一下自己的推论。)结果怎样?读句子,再说说体会?(引导体会勇于献身的精神。)5.富兰克林手臂发麻的时候,他有什么表现?理解:欣喜若狂。你来读一读富兰克林的话。以评促读。理解“狂”。6.他为什么欣喜若狂?引导联系前文,对比读第五小节,层层推进,朗读体会实验成功的兴奋。7.读句子,引导体会富兰克林准备充分,考虑周密。你能说说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和我们平时放风筝有什么区别呢?(材料不同,时间、天气不同,目的不一样)8.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富兰克林成功了,它……引读。更加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再读中心句,相信我们此时对富兰克林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五、复述实验过程富兰克林是怎样揭开谜团的?谁能把实验经过说给大家听听?先和同桌讲一讲,再指名讲。六、学习最后一段雷暴这个谜团已经解开了,这个谜团解开后有什么意义呢?理解“安然无恙”学习了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拿出纸和笔,写下来。再指名说。七、延伸拓展1.读了故事,相信同学们对富兰克林一定有深刻的了解,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为伟大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读一读富兰克林的几句人生格言。2.出示资料读。3.适当拓展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在费城逝世,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赞语:“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说富兰克林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我建议我们的同学课后去读一读关于写富兰克林“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的文章。八、布置作业:1、完成第19课《补充习题》第一、二、四题。2、完成课后习题4板书设计:(起因)雷暴是个谜大胆推测19、天火之谜

(经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震惊世界(结果)发明避雷针第三课时课时目标:学习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述实验经过。二、学习第三段。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三、总结课文。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完成课后练习。四、指导复述全文。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5、优选复述。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口头造句。天火之谜篇七作者:冲锋舟来源教学目标:1、理解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富兰克林“细心、智慧、谨慎、勇敢”等形象2、完成“雷电交加、颠簸、欣喜若狂”等词语教学。3、完成对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复述。4、体会课文表达的方法,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段意。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走近富兰克林,感知富兰克林(四)1、指名用一句话概括富兰克林是怎样揭开天火之谜的。预设目标:能概括出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揭开了“天火之谜”。2、自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风筝样子的句子,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3、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不理解的问题。4、出示富兰克林的画像,指名说说对富兰克林的新体会。预设目标:能理解风筝的特殊功能,能进一步体会富兰克林的智慧、谨慎。5、出示词组并指名读、集体读:风筝

拴上

系着

结上

钥匙1)字音教学。2)用这些词语说说富兰克林的风筝与众不同之处,可以带上自己的评论。预设目标:能读准“筝、拴、系、结、匙”等字音。能对“风筝样子”进行创造性复述。二、走近富兰克林,感知富兰克林(五)1、读读第四自然段中描写实验过程的句子。划出自己体会深刻的句子。汇报理解,并练习朗读。预设目标:能抓住关键的句子体会出富兰克林的勇敢。2、出示句子: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1)指名说读这句话的体会。2)体会富兰克林此刻的内心活动。3)指名朗读这句话。4)出示富兰克林的画像,指名说说对富兰克林的体会。预设目标:能通过“一叶小舟、颠簸、摇晃”等词语体会天气的恶劣。能体会出富兰克林当时复杂的心情——担心实验的成败,想到人们的嘲讽等。能通过朗读深化体会天气的恶劣以及体验人物当时心情。5)过渡: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面对恶劣的天气,面对实验结果即将揭晓的一瞬间,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也有些忐忑不安了。但,在他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出示句子,指名读。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出示富兰克林的画像,指名“读”出富兰克林的眼神。预设目标:能再次体会到富兰克林的坚定。3、出示句子: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1)读一读,指名说自己的体会。2)联系自己生活,理解“欣喜若狂”,用“欣喜若狂”说一句话。3)补充资料:前辈们研究“天火”的的种种不幸遭遇。展开想象,指名说此刻富兰克林想到了什么?4)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预设目标:理解“欣喜若狂”,完成造句。能够逐步体会到富兰克林的欣喜若狂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5)过渡:听听富兰克林是怎样向那些嘲笑他的人庄严宣告的吧!出示并齐读: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听听富兰克林是怎样向全世界的人庄严宣告的吧!出示并齐读: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6)出示富兰克林的画像,指名说说对富兰克林的体会。预设目标:能体会富兰克林的自信从容。4、出示词组并指名读、集体读:雷电交加

颠簸摇晃

怒发冲冠

安然无恙

欣喜若狂5、指名说,读这些词语时脑海中想到的画面。预设目标:能借用想象画面的形式完成对“风筝实验”的复述。三、致敬富兰克林,铭记富兰克林。1、假设站在高大建筑物的避雷针下,指名对富兰克林说话。预设目标:能说出一个自己心目中完整的富兰克林形象以及表达自己的情感。2、读词语并回顾富兰克林的故事: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击倒

劈开

毙伤混为一谈

难以置信

冷嘲热讽

无稽之谈

不足为奇风筝

拴上

系着

结上

钥匙雷电交加

颠簸摇晃

怒发冲冠

安然无恙

欣喜若狂预设目标:能读准字音,积累词语,能在词语的提示下,初步复述全文。4、完成课后练习4。预设目标:能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方法,学会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段意。3、齐读:富兰克林《天火之谜》教学设计篇八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秘密的艰难,体悟富兰克林大胆实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从而明白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又百折不挠的精神。4、学习文中烘托这种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的事。二、找出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过渡: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富兰克林是一位科学家,科学家,这真是一个让人无限向往的称谓。他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也是科学实验的过程,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我们的课文在给我们揭示天火之谜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科学实验的一般步骤。文中他从开始关注雷暴到最终通过“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是经历了许多个环节的。这些环节,就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每一位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都要遵循这样的步骤。1、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的步骤。最好是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提问——观察——推测——实验——结论现在,就让我们来一回当下最流行的穿越,通过书中的文字,时光穿梭,回到18世纪,跟富兰克林一起揭开天火之谜。三、品读课文,了解富兰克林的人物品质,感受成功的艰难。(一)、提出问题:1、我们先来看看,富兰克林的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提问”,所谓提问,其实就是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富兰克林想研究什么?(雷暴)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小节,告诉我雷暴有多可怕?(交流重点:*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场面恐怖进行朗读*上帝的怒火雷神是不可触碰的神明,非凡间凡间所有。)3、口说无凭,耳听为实,我们来听一听雷暴的声音。(播放雷暴的声音)4、带着心中的这份恐惧,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雷暴的可怕。(齐读第一小节)5、面对这么可怕的雷暴,我们不禁想再次确认一下,富兰克林你真的确定想研究如此可怕的雷暴吗?真的确定?不怕危险?不怕神明?(为了科学,无所畏惧,为富兰克林喝彩。)(二)、观察和推测过渡:同学们,看来,想成为一名科学家还真不容易,有没有同学要放弃这次体验的?很好,都很勇敢,有科学家的一点风范。做科学研究,可不是光靠勇敢无畏的心,其实,我们的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雷暴的一些秘密,并且已经有了研究的方向。1、找出课文中描写富兰克林观察和推测的内容的句子。2、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交流:*早就,长期观察。观察的具体内容,用科学眼光去细心观察,他的观察角度与普通人的观察不一样,思考,联系科学的观察)(*语言训练:把推测换成猜测行不行?推测:有根据的猜测。科学家的推测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观察的基础上的。)3、富兰克林不畏惧可怕的雷暴,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终于提出了自己的推测,真是不容易。可是这推测却遭到了人们的冷嘲热讽。(出示文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段文字,用心感受倾听人们是怎样嘲讽富兰克林的,等一会,请你来说给大家听。4、想好怎么说了吗?别急,老师这里还又一段补充资料,也请你去读一读,看看自己有聆听到更多的冷嘲热讽。(出示补充材料)5、想象人们对富兰克林的嘲讽。6、自己长期的研究推论,换来了人们无尽的取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想过放弃吗?(为了科学,不怕嘲笑,让我们再次为富兰克林喝彩。)(三)、实验探究1、终于到了实验的这一步了,真是步履维艰。实验探究是整个科学实验步骤中,最关键的一步,最精彩的一步,最让人紧张的一步。这到底是一次怎样的实验啊?接下来,就让我们跟富兰克林一起走进那个震惊世界的实验。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4小节,以四人为一小组,思考讨论:这是一次的实验。注意联系文中的具体词句,说出自己独特的理解。预设一:感悟危险——危险、勇敢、大胆、惊心动魄、紧张1、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指导朗读。2、补充材料,感悟危险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资料,也能看出这次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3、谈感受。为了科学,不畏生死,再次为他喝彩。4、配乐朗读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中,亲身感受一下这个紧张、危险的场面。准备齐读。预设二:感悟风筝——特别、精心准备、考虑周到、费劲心思、艰辛1、富兰克林用来做实验的风筝与我们平常看到的风筝又什么不同?(出示图片)2、精心准备,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艰辛,考虑周到、费劲心思、融入了对科学的挚爱、一丝不苟。下功夫,努力。预设三:体验成功——成功、争气、了不起过渡:这是一次特别的实验,这是一次危险的实验,这是一次精心准备,惊心动魄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倾注了富兰克林的所有的努力和心血,它理所当然取得了成功。所以这还是一次成功的实验。1、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2、指导朗读。3、我们共同见证了富兰克林的成功,这一刻,我们一样欣喜若狂,让我们一起来为富兰克林欢呼。(四)、问题解决1、过渡:“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富兰克林成功了,此时此刻,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会怎么想,怎么说?2、冷嘲热讽没有让富兰克林停止自己的探索的脚步,众人的吹捧和表扬也不会让富兰克林迷失自己,他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探索着。3、引读课文最后一小节。四、总结回顾,感受精神1、时光穿梭的幸福时刻到此就结束了,让我们回到21世纪。同学们,在和富兰克林一起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中,你一定收获颇多,感想颇多。现在,你来告诉我,你觉得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勇于探索执着追求敢于实验百折不挠)2、那富兰克林能最终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品质是什么?永不言弃百折不挠3、这就是成功的秘诀——百折不挠。你还知道哪些人百折不挠,取得成功的故事。这样的人真是太多了,谈迁、李时珍、诺贝尔、张海迪、爱迪生……五、作业。阅读其他名人“百折不挠”的故事,学习他们的精神。《天火之谜》教学设计篇九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了解风筝实验的原理,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3、理解并积累词语:冷嘲热讽、不足为奇、欣喜若狂、怒发冲冠、无稽之谈、安然无恙,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解读雷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9课。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吗?生质疑。通过预习解决了哪些问题?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过渡:富兰克林是如何揭开天火之谜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检查预习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爆炸冷嘲热讽

毙伤揭开拴住钥匙颠簸(1)学生读。2、出示词语:不足为奇

难以置信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读正确:指名读,齐读。理解部分成语的意思。三、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品质。1、课文的重点是第二段,那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的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3~5自然段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察——推测——实验)同学们,我们曾经学习过一则伽利略的名言:(学生一起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富兰克林就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课文哪一段介绍了他观察、推测?默读这一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1)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学生找到句子(出示)“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说说自己的理解。引导体会“很多”等词语以及“早就”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体会到富兰克林“善于观察”。(提醒注意:三个“都”)正因为做了细致的观察,所以才做出了大胆的推测——指导朗读。(2)富兰克林敢于挑战、勇于探索(预设1)学生说自己的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读了这句话,你读到了什么味道?——人们在责备富兰克林,读好句子。(仅仅是责骂吗,还有取笑,人们会怎么取笑呢?出示词语“冷嘲热讽”这就叫“冷嘲热讽”)。(预设2)他的推论在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为什么难以置信?“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理解“冷嘲热讽”,想象人们会怎么取笑他。出示富兰克林身世资料。结合资料,再读读上面的话,边读边想象人们嘲讽富兰克林的话语。(点出为什么写人们的取笑,这是一种烘托的手法。)富兰克林的父亲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两年书就辍学当了学徒。从12岁起到他大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以后长期从事印刷工作。面对嘲笑,富兰克林的决定是——从中你看出什么?齐读第3自然段。四、小结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退缩了吗?富兰克林动摇了吗?他决定——富兰克林是怎么样通过“风筝实验”揭开雷电的秘密的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又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雷神西方人~~~~上帝的怒火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二、学习第二段。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6、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7、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9、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11、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三、布置作业。复述实验经过。天火之谜篇十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复述课文。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3、揭题天火之谜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题。(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3、检查自学情况。(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2)理解词语。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三、理清文章脉络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四、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课文。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3、为什么说它可怕?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4、古时候的人把雷暴看成什么?这说明什么?5、指导朗读。6、指名读,齐读。五、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练习3中的10个词语。2、指名读课文。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称“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3、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二、学习第二段。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家,发明了避雷针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第一句承接上文,提出问题,第二句作者自答,引出下文,这是一个过渡段。(承上启下)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注意观察

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

勇于实验)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想一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6、讨论交流(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什么?有哪些相似之处,抓住“都”、“相同”、“相似”等词语。(2)富兰克林从观察和比较所得之中大胆地推测什么?富兰克林的过人之处表现在哪儿?大胆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熟知:很熟悉,很了解)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为什么不能接受?这一段中用了“推测”和“推论”这两个词,它们有何区别。人们习惯地认为怎样?理解“冷嘲热讽”。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进行风筝实验)风筝上有哪些配件,富兰克林放风筝时还在干什么?望见什么?发现了什么?他的心情怎样?(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7、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9、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复述实验经过。二、继续细读第6自然段。1、指名读。2、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义?板书:安然无恙(理解)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指名读。三、总结课文。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天火之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进行了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他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研精神,说明了只有经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2、完成课后练习4。四、指导复述全文。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5、优选复述。板书设计:(起因)雷暴是个谜19、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

风筝实验(结果)发明避雷针作业设计:1、按照分好的段落,概括段意。2、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3、抄写。富兰克林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认真实验,勇于实验,用风筝实验解开了雷暴之谜,震惊了世界。教后记:本课是一篇科学故事,里面涉及到较为广而深的电子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如“静电放电现象、导体、避雷针”等。在教学过程中,当学到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时,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了解静电放电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何时感受到了静电放电现象的存在?老师与学生一起交流,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有时碰金属门柄会有一种麻麻的感觉。有时与同学一起碰到手会有一种被电的感觉。还有晚上,关灯,脱毛衣会有蓝色火花伴着“啪”的一声出现。这都是静电现象。这样的交流让学生很好地延伸了知识面并很好地理解了其两者的相似之处,体会到富兰克林的观察细致、全面。当学到“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时我补充说明纤维的特性,及理解带电现象的“怒发冲冠”时,例举干燥时节早上起来用梳子梳头,头发会竖起来,这也是带电有信号。当最后学到富兰克林根椐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我以引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课后阅读了解相关知识,去走近富兰克林,特意为学生引荐《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使本课的学习有了较深较广的延展。《天火之谜》教案篇十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实验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之谜的艰难,学习富兰克林潜心研究、大胆实验、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准备:课前搜集富兰克林有关资料;七、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1、板书“谜”。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是谜呢?(“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由“谜”你想到了什么?2、板书“天火”。你知道什么是天火吗?指读课文的第一节。⑴相机板书“暴”、“劈”,注意正音,强调字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