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3篇)_第1页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3篇)_第2页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3篇)_第3页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3篇)_第4页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3篇)《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36页内容,和练习四的第5、6、7、9题。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活动过程:一、比赛激趣,提出猜想(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做第一小题,右边的两组做第二小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开始)9x37+9x639x(37+63)(2)、评出胜负。(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右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意见吗?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这两道题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9x37+9x63=9x(37+63)(3)命名猜想。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我们就先将他的这个发现命名为xx猜想。(板书:猜想)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1、(我们下面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其它的题里也是否成立?请看大屏幕。)看到这幅图画,你想提什么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2、(1)谁能估计一下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2)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他的估计是否正确。(3)(谁来汇报自己的算法)出示两种不同的算式6x9+4x9和(6+4)x9,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3、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认真观察屏幕上的这个等式,你还能举出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板书:举例)把自己举出的例子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谁来说一说自己举的例子,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可举三个例子)轻声读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4、归纳〈WWW.1mi.NET〉总结,概括规律。(1)现在谁能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总结)(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2)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xx猜想,在举例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与结果不一样的例子?能不能举一个这样的反例。(3)看来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xx同学,恭喜你!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3)刚才我们举了很多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把乘法分配律表示出来呢?四人小组商量一下,这个算式看起来怎样——(稍等)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等号左边表示什么意思?等号右边表示什么意思?大家说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文字表述,请看大屏幕,这是老师通过大家的表述总结出来的,谁能给大家读一下。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哪里应特别注意?请看黑板上的等式,这个等式从左到右成立,反过来从右到左呢?也是成立的。三、探索发展,应用规律(1)、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那么它对我们的计算有什么帮助呢?(板书:应用)(学生举例说)(2)对,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请同桌合作研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题。(80+4)x2534x72+34x28(完后让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重点说这两题都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3)、刚才这两道题比较简单,大家做出来了,现在我出两道比较难的,大家有没有信心做出来,请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下面这两道题目,怎样简算?38x29+3843x102(4)、小结:通过研究,你认为怎样的题目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如果遇到像刚才这两道题,我们可以把它稍做变化,再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四、巩固练习,解决问题(我们刚才发现认识了乘法分配律,老师要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请看大屏幕,我们来做练习)1、请大家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_里填上适当的数。5、6、7题和前面几道题哪里不一样?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吗?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2、大家请到数学医院,帮老师判断对错。3、完成连一连。(给一分钟思考时间,然后抢答)4、完成填一填。(这道题我找表现最好的小组来开火车)5、应用题(请大家帮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练本上独立完成)五、全课小结请你选择一个最能代表今天研究成果的算式,说说我们今天研究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呢?今天,我们通过猜想、举例、总结、应用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今后,同学们还可以运用这种数学思维去研究其他的数学知识。吴正宪《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篇二《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东新四小学王唯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教材第48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正确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出示课件1)计算35×2×5=35×(2×)(60×25)×4=65×(×4)(125×5)×8=(125×)×5(3×4)×5×6=(×)×(×)师:上节课,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今天咱们继续探索,看看我们又会发现什么规律。让我们一起走上探索之路。二、探究发现(出现课件2)师:大家看,工人叔叔正在贴瓷砖呢,看到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我发现有两个叔叔在贴瓷砖生:我发现一个叔叔贴了4列,每列贴9块,另一个叔叔贴了6列,每列贴了9块。师: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生:我想知道工人叔叔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按鼠标出示问题)师:你能估计出工人叔叔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吗?生:我估计大约有100块瓷砖生:我估计大约有90块瓷砖。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瓷砖究竟有多少块。(学生做,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做法?生:6×9+4×9(板书)=54+36=90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再相加,就是贴的总块数。生:(6+4)×9(板书)=10×9=90(块)因为每列都是9块,所以我先算出一共有多少列,再用列数去乘每列的块数,就是一共贴瓷砖的块数。师: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种算法,你能发现什么?生:我发现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6×9+4×9=(6+4)×9(板书)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两道算式的特点,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类似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师:这几们同学举的例子符合要求吗?请在小组中验证一下。(小组汇报)小组1:符合要求,因为每组中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小组2:在每组的两个算式中,一个是两个数的和去乘一个数,另一个是用这两个数分别是去乘同一个数,再相加,符合要求。(板书用=连接算式)师:比较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从它们的特点和结果相等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小组再讨论一下。小组1:我们小组发现,只要符合上面题目要求的算式,结果都是一样的。小组2:我们小组发现,两个不同的数分别去和同一个数相乘,然后再相加,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再一起去乘第三个数,结果不变。结论(课件2):师: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它是我们学习的关于乘法的第三个定律。师:大家齐读一遍。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现在你能用字母的形式表示出乘法分配律吗?用a,b,c分别表示这三个数,试着写一写吧。(a+b)×c=a×c+b×c师:这叫做乘法分配律三、巩固练习:1、计算(80+4)×2534×72+34×28师: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2、判断正误(25+7)×4=25×4×7×4()35×9+35=35×(9+1)=350()3、填一填(12+40)×3=×3+×315×(40+8)=15×+15×78×20+22×20=(+)×20四、总结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希望它永远成为你的好朋友,伴你生活、成长。[板书设计]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a+b)×c=a×c+b×c6×9+4×9=(6+4)×9(40+4)×25=40×25+4×25(64+36)×42=42×64+42×36《乘法分配律》优秀教学设计篇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教学流程:一、设疑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率有什么作用?生:可以使计算简便。师:同意吗?(同意。)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判断。(生口算。)设计意图:这样开门见山的导入,不但可以巩固旧知,为新课作铺垫,而且当学生快速口算到新课题时,会出现一种戛然而止的效果,出现问题情境,从而自然导入新课。二、探究发现1、猜想。师:同学们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题你们能不能很快算出来。(出示:(10+4)×25。)师:这道题算得怎么不如刚才的快啊?生:它和前面的题目不一样。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生:前面的题都是乘号,这道题既有乘号还有加号。生:前面的算式都是3个数相乘,这个算式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师:这道题含有不同运算符号了,有能口算出来的吗?说说你的想法。生:(10+4)×25=10×25+4×25。师:为什么这样算哪?生:我是根据乘法分配律算的。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生:我是从书上知道的,我知道它的字母公式(a+b)×c=a×c+b×c。师:你自学能力很强,但对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不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吗?(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2、验证。师:同学们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如果可以这样计算的话,那可简便多了。到底能不能这样计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看看是否相同。(生活动计算。)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小结:通过验证,这道题确实可以这样算,那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不能。)那怎么办?(再举几个例子。)好,下面请每个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写到这里,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有没有举出例子不能这样计算的?(没有。)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全班同学举了这么多例子,还有没写的用省略号表示。我们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几组等式,看看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3、结论。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分配律的意义。)师:如果老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a+b)×c=a×c+b×c师: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分配律,确实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几道题。设计意图:在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三、练习应用(生练习应用定律。)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四、总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反思: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正确地进行表述。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