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_第1页
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_第2页
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_第3页
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_第4页
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180

CCSF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4133—XXXX

代替GB/T34133-2017

`

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

Testingcodeforpowerconversionsystemofelectrochemicalenergystoragesystem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GB/T34133—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34133—2017《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与GB/T34133—2017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以下:

a)更改了标准适用范围(见第一章,2017年版的第1章);

b)增加了储能变流器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测试方法(见4.3);

c)更改了“电气安全要求”(见5.2.2,2017年版的4.2.2),增加了试验过程中的操作及安全设施

配置要求(见5.2.2);

d)增加了“高电压穿越故障发生装置”、“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平台”、“其他测试设备”

(见6.4、6.9、6.10),删除了“电池模拟装置”、“直流负载”、“孤岛模拟负载”(见2017

年版的5.5、5.6、5.7);

e)增加了“外观结构检查”、“通信功能”、“保护功能”的检测方法(见第7章、第8章、第9

章);

f)更改了“过载能力”检测方法(见10.4,2017年版的6.4);

g)更改了“有功功率控制”检测方法(见10.5,2017年版的6.6.1);

h)增加了“一次调频”检测方法(见10.6);

i)增加了“转动惯量特性”检测方法(见10.7);

j)增加了“电压/无功控制”检测方法(见10.8.1);

k)更改了“恒功率因数控制”检测方法(见9.6.2,2017年版6.6.3);

l)更改了“主动并网转离网切换时间”、“主动离网转并网切换时间”检测方法(见10.10.2、10.10.3,

2017年版6.2.2);

m)更改了“直流充电性能”检测方法(见10.11.8,2017年版6.1.3);

n)增加了“高电压穿越”检测方法(见10.12.2);

o)增加了“连续故障穿越”检测方法(见10.12.3);

p)更改了“电网适应性”检测方法(见10.13,2017年版6.7);

q)更改了“电气安全”检测方法(见11.1,2017年版6.10.1);

r)增加了“结构安全”检测方法(见10.2);

s)更改了“低温环境工作”、“高温环境工作”和“湿热环境”检测方法(见12.2、12.3、12.4,

2017年版的6.10.4、6.10.5、6.10.6),增加了“盐雾适应性”检测方法(见12.5);

t)更改了“电磁兼容性”检测方法(见第13章,2017年版6.12)。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7年首次发布为GB/T34133—2017;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GB/T34133-XXXX

储能变流器检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化学储能变流器的检测条件、检测装置、外观检查、通信功能检查、保护功能检测、

电气性能检测、安全性能检测、环境适应性检测、电磁兼容性检测、标识、包装检测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电化学电池作为储能载体,直接输出交流电压在35kV及以下并离网用储能变流器的

试验和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2423.1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

GB4793.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4824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7251.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15945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T16422.1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

GB/T16422.2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

GB/T16422.4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4部分:开放式碳弧灯

GB/T17626.2电磁兼容检测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检测

GB/T17626.3电磁兼容检测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检测

GB/T17626.4电磁兼容检测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检测

GB/T17626.5电磁兼容检测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检测

GB/T17626.6电磁兼容检测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20840.2互感器第2部分:电流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

GB20840.3互感器第3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

GB2686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高压试验室部分

GB/T34120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要求

GB/T36291.1电力安全设施配置技术规范第1部分:变电站

DL/T2528电力储能基本术语

3术语和定义

1

GB/T34133—XXXX

GB/T34120、DL/T25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电网模拟装置gridsimulator

模拟电网输出特性的可控交流电源。

直流电源batterysimulator

模拟电池输出特性的可控双向直流电源。

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平台hardware-in-the-loopsimulationtestingplatformforcontroller

采用实时数字仿真器模拟变流器运行状态,通过实时信号接口实现实时数字仿真器与变流器控制器

闭环连接,对变流器开展实时仿真测试的系统。

最小功率系统Minimumpowersystem

通过减少功率模块或者电平模块,保持储能变流器全部控制与保护功能不变,保持功率模块或者电

平模块的额定电流电压不变,且储能变流器可正常工频输出的最小系统。

4基本规定

检测项目应该包括外观检查、通信功能检查、保护功能检测、电气性能检测、安全性能检测、环

境适应性检测、电磁兼容性检测、标志、包装、振动检测等。

储能变流器分类应符合GB/T34120的要求。

GB/T34120中界定的A2类储能变流器,当无法使用完整样机开展全部检测时,保护功能检测和

电气性能检测可通过最小功率系统测试结合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开展,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前

应使用最小功率系统测试数据对仿真测试模型进行校验,校验方法见附录A。

5检测条件

环境条件

除另有规定,检测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

a)环境温度:20℃~30℃;

b)相对湿度:≤95%;

c)环境气压:86kPa~106kPa。

电气条件

5.2.1电网电能质量条件

当直接接入公共电网时,电网电能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a)谐波电压不超过GB/T14549规定的限值;

b)间谐波电压不超过GB/T24337规定的限值;

c)电网电压偏差不超过GB/T12325规定的限值;

d)电压波动和闪变值不超过GB/T12326规定的限值;

e)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不超过GB/T15543规定的限值;

2

GB/T34133-XXXX

f)电网频率偏差不超过GB/T15945规定的限值。

5.2.2电气安全要求

测试场地电气安全应满足GB4793.1的要求,试验过程中的操作应满足GB26861中所规定的要求,

安全设施配置应满足GB/T36291.1中所规定的要求。

6检测装置

测量仪器仪表

电压/电流传感器、温湿度计和数据采集装置的精度等级应至少满足表1的要求,试验仪器仪表应

满足以下要求:

a)电压传感器应符合GB20840.3的规定;

b)电流传感器应符合GB20840.2的规定;

c)传感器响应时间不应大于100μs,截止频率不小于400Hz;

d)数据采集装置的采样频率不应小于10kHz,电能质量测量时不应小于20kHz;

e)频率测量精度应至少达到0.01Hz。

表1测量设备仪器精度要求

名称精度等级

电压传感器0.2级

电流传感器0.2级

温度计±0.5℃

湿度计±3%

数据采集装置0.2级

电网模拟装置

6.2.1功能要求

电网模拟装置应至少具备以下功能:

a)各相电压值可独立调节及编程控制;

b)频率值可调节及编程控制;

c)电能可双向流动。

6.2.2性能要求

电网模拟装置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与储能变流器连接侧的电压谐波应小于GB/T14549中谐波允许值的50%;

b)向电网注入的电流谐波应小于GB/T14549中谐波允许值;

c)输出电压基波偏差值应小于0.2%,输出电压可调节步长不应大于被测设备可调节步长的1/2;

d)输出频率偏差值应小于0.01Hz,可调节步长至少为0.05Hz;

e)响应时间应小于0.02s;

f)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小于1%,相位偏差应小于1%;

3

GB/T34133—XXXX

g)额定功率不应小于储能变流器的额定功率的1.2倍。

低电压故障发生装置

低电压故障发生装置宜使用无源电抗器模拟电网电压跌落,测试装置结构见图1,应满足以下要求:

a)装置应能模拟三相对称电压跌落、相间电压跌落和单相电压跌落;

b)限流电抗器X1和短路电抗器X2均应可调,装置应能在A点产生不同深度的电压跌落;

c)电抗值与电阻值之比(X/R)应至少大于10;

d)三相对称短路容量应为储能变流器额定功率的3倍及以上;

e)开关S1、S2应使用机械断路器或电力电子开关;

f)电压跌落时间与恢复时间应小于20ms。

S1

接储能变流器交

流侧A接电网

L1

S2

L2

说明:

L1——限流电抗器

L2——短路电抗器

S1——旁路断路器

S2——短路断路器

图1低电压故障发生装置示意图

高电压故障发生装置

高电压故障发生装置宜采用无源装置,测试装置结构见图2,应满足下述要求:

a)装置应能模拟110%Un~130%Un三相对称电压抬升;

b)限流电抗器L的电抗值与电阻值之比应至少大于3;

c)A点三相对称短路容量应为储能变流器额定有功功率的3倍以上;

d)模拟电压抬升和电压恢复时,电压阶跃时间应小于20ms。

4

GB/T34133-XXXX

S1

接储能变流器交

流侧A接电网

L

S2

C

R

说明:

L——限流电抗器

C——升压电容器

R——阻尼电阻器

S1——旁路断路器

S2——短路断路器

图2高电压故障发生装置示意图

直流电源

直流电源除应满足6.1规定的电压、电流精度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电压调节范围应能覆盖储能变流器工作电压范围,功率应至少为储能变流器额定功率的1.2倍;

b)电压响应时间不应大于20ms;

c)动态电压瞬变值应小于电压设定值的±10%;

d)能量应能双向流动。

交流负载

交流负载除应满足6.1规定的电压、电流精度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功能和性能要求:

a)阻性负载、感性负载、容性负载调节精度不应大于0.2%,调节步长不应大于额定功率的0.05%;

b)品质因数Qf的调整范围不小于1;

c)应具备三相独立调节功能。

温度检测设备

温度检测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能够存储检测过程中的全部温度数据;

b)应具有足够的通道数量满足测温点的需要;

c)测温通道的测温范围应至少满足-20℃~160℃,测温精度应不低于0.5℃;

d)各测温通道应有统一的时基信号;

e)采样频率不应低于1Hz/s。

电磁兼容性测试设备

5

GB/T34133—XXXX

电磁兼容性测试设备应满足GB/T17626.2、GB/T17626.3、GB/T17626.4、GB/T17626.5、GB/T

17626.6、GB/T17626.8、GB4824的要求。

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平台

储能变流器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平台结构及仿真测试接口见图3,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a)主电路仿真模块:储能变流器主电路的电气特性,主要包含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

块、晶闸管等功率器件的仿真,可模拟主电路故障,验证主电路对控制器指令的响应;

b)储能变流器试验回路仿真模块:试验回路模块中包含储能电池、电力电缆、变压器和电网故障

模拟装置等,可模拟储能电池出力特性,模拟各种类型电网故障;

c)光纤转换接口:将储能变流器控制器发出的脉冲转换为仿真平台便于接收、处理的信号形式;

将装置的主电路信号发送给控制器;

d)电平转换接口:将策略验证需要的储能变流器控制点/连接点的电压、电流及并网开关状态等

返送至装置控制器;将装置控制器发出的并网开关跳合闸命令等发送给仿真验证平台。

策略验证平台

装置控制器

A、B、C

三相脉冲信号

装置脉

光纤转主电路仿真

冲发生

换接口模块

单元

装置主电路

信号等

主控制器

控制点/连接点的电压、电流等

并网开关状态等储能变流器试验

电平转回路仿真模块

并网开关跳合闸命令等换接口

图3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测试平台结构及接口示意图

其他测试设备

防止人接近危险部件的触及试具应满足GB/T4208的要求,碳弧灯应满足GB/T16422.4的要求,氙

弧灯应满足GB/T16422.2的要求。

7外观检查

检查储能变流器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外壳表面油漆及电镀涂层是否牢固、平整,无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

6

GB/T34133-XXXX

——控制面板平整,文字和符号是否清楚、整齐、规范、正确;

——标牌、标志、标记是否完整清晰;

——各关键零部件是否符合对应的零部件标准要求;

——各种开关是否便于操作,灵活可靠。

8通信功能检查

通信功能检查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储能变流器和信号发生及采集装置连接,连接储能变流器控制系统的供电电源线;

b)接通储能变流器控制系统供电电源并启动控制系统,检查储能变流器的显示信息;

c)通过信号发生及采集装置发送并接收30s报文ID或相关指令,监测CAN、RS-485串口和网口

30s报文,记录储能变流器的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

9保护功能检测

短路保护

短路保护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4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在控制器硬件在

环仿真测试平台中按图4搭建检测电路模型;

b)调节储能变流器工作在正常放电模式;

c)在图4短路故障点模拟短路故障;

d)记录短路电流波形与数据,记录储能变流器保护动作时间,查看储能变流器是否发出报警信号

和显示故障类型;

e)分别对储能变流器的相间、相对零(如有)、相对地和三相之间进行短路保护检测。

Q2

直流电源Q1储能变流器

UACIAC

短路故障点

UDCIDC测量装置

图4短路保护检测电路示意图

极性反接保护

极性反接保护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使用最小功率系

统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

b)将储能变流器的直流输入极性反接;

c)启动储能变流器,查看储能变流器是否发出报警信号和显示故障类型。

7

GB/T34133—XXXX

Q2.1

A

电网模拟

Q1储能变流Q2.2

直流电源B装置

Q2.3

Q3

数据采集装置交流负载

图5检测电路示意图

直流电压保护

9.3.1直流过压保护

直流过压保护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使用最小功率系

统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

b)将直流电源输出电压调整至储能变流器直流电压额定值;

c)调节储能变流器工作在放电模式,输出额定功率;

d)调节直流电源输出电压升至直流过压保护值,记录储能变流器直流过压动作值和保护动作时间;

e)查看储能变流器是否发出报警信号和显示故障类型;

f)调节直流电源输出电压至储能变流器直流电压额定值,确认储能变流器能否正常开机;

g)调节储能变流器工作在充电模式,重复步骤d)~e)。

9.3.2直流欠压响应

直流欠压响应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使用最小功率系

统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

b)将直流电源输出电压调整至储能变流器直流电压额定值;

c)调节储能变流器工作在放电模式,输出额定功率;

d)调节直流电源输出电压降至直流欠压值,记录储能变流器直流欠压动作值和响应动作时间;

e)查看储能变流器是否发出报警信号和显示故障类型;

f)调节直流电源输出电压至储能变流器直流电压额定值,确认储能变流器能否正常开机;

g)调节储能变流器工作在充电模式,重复步骤d)~e)。

离网过流保护

离网过流保护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6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使用最小功率系

统按图6搭建检测电路;

b)设置储能变流器运行在离网模式;

c)将直流电源输出电压调整至储能变流器直流电压额定值;

8

GB/T34133-XXXX

d)调节储能变流器工作在放电模式,输出额定功率;

e)调节交流负载,使储能变流器交流端口输出电流高于储能变流器交流允许最大电流值,记录储

能变流器交流端口过流保护动作值和保护动作时间;

f)查看储能变流器是否发出报警信号和显示故障类型。

电池模拟Q1

储能Q2

装置或直交流负载

流电源变流器

UacIac

测量装置

图6离网检测电路框图

过温保护

过温保护检测可使用真实过温和模拟过温两种方式,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使用最小功率系

统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

b)设置储能变流器运行在放电模式;

c)停止或部分限制冷却液系统工作制造过温工况;也可通过将温度检测元件加热至预期的保护动

作点或降低过温保护限值模拟过温,但应保证温度传感器等电路在预期过温范围内的有效性;

d)查看储能变流器是否发出报警信号和显示故障类型。

通讯故障保护

通讯故障保护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连接储能变流器控制系统的供电电源线;

b)接通储能变流器控制系统供电电源并启动控制系统,检查储能变流器的显示信息;

c)采用故障模拟的方法使储能变流器与监控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发生通讯故障;

d)查看储能变流器是否发出报警信号和显示故障类型。

冷却系统故障保护

冷却系统故障保护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使用最小功率系

统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

b)设置储能变流器运行在放电模式;

c)停止或部分限制冷却液系统工作:

——风冷系统:完全堵住或部分堵住进风口,堵转或断开冷却风扇;

——水冷系统:停止或部分限制冷却液系统工作;

d)查看储能变流器是否发出报警信号和显示故障类型。

10电气性能检测

启停机

9

GB/T34133—XXXX

启停机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在控制器硬件在

环仿真测试平台中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模型;

b)设置储能变流器运行在放电模式;

c)启动储能变流器至额定功率,稳定运行2min后停机;

d)记录启动和停机过程中储能变流器交流端口有功功率,每间隔0.2s计算一个有功功率值,绘

制实测曲线;

e)设置储能变流器运行在充电模式,重复步骤c)~d)。

相序检测及自适应

相序检测及自适应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在控制器硬件在

环仿真测试平台中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模型;

b)将储能变流器交流端口进线A和B相序反接;

c)启动储能变流器,查看储能变流器状态和指示信息。

功率输出范围

功率输出范围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在控制器硬件在

环仿真测试平台中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模型;

b)将储能变流器直流端口和交流端口设置为额定电压;

c)控制储能变流器交流有功功率从充电最大功率开始,以每10%额定功率作为一个区间到放电

最大功率结束进行测试;

d)调节储能变流器无功功率至感性无功功率输出限值,记录至少2个1min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

数据;

e)调节储能变流器无功功率至容性无功功率输出限值,记录至少2个1min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

数据;

f)每间隔0.2s计算一个无功功率值和有功功率值,利用0.2s功率值绘制无功功率-有功功率特性

曲线。

过载能力

过载能力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使用最小功率系

统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

b)将储能变流器直流端口和交流端口设置为额定电压;

c)控制储能变流器稳定运行在110%额定功率,保持10min;

d)调节电网模拟装置,使储能变流器交流端口电压为90%额定电压,控制储能变流器稳定运行

在110%额定功率,保持1min;

e)记录测试过程中储能变流器交流端口有功功率。

有功功率控制

有功功率控制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0

GB/T34133-XXXX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在控制器硬件在

环仿真测试平台中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模型;

b)设置储能变流器运行在放电模式;

c)按照图7的设定曲线控制储能变流器有功功率,并应在每个功率基准值上保持2min;

d)记录储能变流器交流有功功率,数据点时间间隔不大于20ms;

e)按附录B对响应时间、调节时间和控制偏差进行计算;

f)设置储能变流器运行在放电模式,重复步骤c)~e)。

120

100数据用于判

调节时间断控制精度

功80

功数据用于判稳定运行

时间

率60断响应时间

(%Pn)

40

20

0

01234567891011

时间(min)

图7有功功率控制曲线

注:Pn为储能变流器额定功率。

一次调频

一次调频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在控制器硬件在

环仿真测试平台中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模型;

b)调节电网模拟装置使储能变流器运行在额定电压和频率下,并设置为放电模式;

c)控制储能变流器有功功率在20%~30%Pn范围内;

d)设置储能变流器的一次调频调差率和死区在GB/T34120规定的范围内;

e)调节电网模拟装置按照表2设置频率阶跃曲线;

f)记录储能变流器交流端口频率和有功功率,数据采样间隔不大于20ms;

g)按照附录C计算一次调频控制滞后时间、响应时间、调节时间和控制偏差;

h)控制储能变流器有功功率在70%~80%Pn范围内,重复步骤d)~g);

i)设置储能变流器为充电模式,重复步骤c)~h)。

11

GB/T34133—XXXX

表2一次调频测试点

频率持续时间

序号频率波动波形

Hzs

148.015

249.815

349.915

449.9515

549.9815

650.0215

750.0515

850.1515

950.315

1051.515

注:Pn为储能变流器额定功率。

惯量响应

惯量响应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在控制器硬件在

环仿真测试平台中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模型;

b)调节电网模拟装置使储能变流器运行在额定电压和频率下,关闭一次调频功能,并设置为放电

模式;

c)控制储能变流器有功功率在20%~30%Pn范围内;

d)设置储能变流器的惯性时间常数在GB/T34120规定的范围内;

e)调节电网模拟装置按照图8设置频率变化曲线,在t0~t1、t2~t3、t4~t5、t6~t7内频率变化率保持

为0.5Hz/s,t4-t3≥2min、t6-t5=t2-t1=1min;

f)记录储能变流器交流端口频率和有功功率,数据采样间隔不大于20ms;

g)按照附录C计算惯量响应控制滞后时间、响应时间和控制偏差。

h)控制储能变流器有功功率在70%~80%Pn范围内,重复步骤d)~g);

i)设置储能变流器为充电模式,重复步骤c)~h)。

12

GB/T34133-XXXX

f(Hz)

51.4

50

48.1

t0t1t2t3t4t5t6t7t(s)

图8惯量响应特性测试曲线

注:Pn为储能变流器额定功率。

无功功率控制

10.8.1电压/无功控制

电压/无功控制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在控制器硬件在

环仿真测试平台中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模型;

b)将储能变流器直流端口和交流端口设置为额定电压;

c)设定储能变流器输出有功功率为50%Pn,无功调压系数Kv为2;

d)调节电网模拟装置,使输出电压从Un分别阶跃至91%Un、95%Un、105%Un和109%Un,至少

保持2min后恢复到Un;

e)记录储能变流器交流端口电压和无功功率,数据采样间隔不大于20ms;

f)按照附录B的要求计算电压/无功功率控制的响应时间、调节时间和控制误差。

注:Pn为储能变流器额定功率,Un为储能变流器额定电压。

10.8.2恒功率因数控制

恒功率因数控制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在控制器硬件在

环仿真测试平台中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模型;

b)将储能变流器直流端口和交流端口设置为额定电压;

c)设定储能变流器输出有功功率为50%Pn;

d)按照图9的曲线设定储能变流器交流端口功率因数;

e)记录储能变流器交流端口电压、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数据采样间隔不大于20ms;

f)按照附录B的要求计算功率因数控制的响应时间、调节时间和控制误差。

13

GB/T34133—XXXX

功率

因数

0.90

0.95

0.98

0

-0.98

-0.95响应稳定运

时间行时间

-0.90

数据用于判数据用于判

断响应时间断控制精度

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时间(min)

图9功率因数控制曲线

注:Pn为储能变流器额定功率。

10.8.3恒无功功率控制

恒无功功率控制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在控制器硬件在

环仿真测试平台中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模型;

b)将储能变流器直流端口和交流端口设置为额定电压;

c)设定储能变流器输出有功功率为50%Pn;

d)按照图10的曲线设定储能变流器输出的无功功率;

e)记录储能变流器交流端口电压和无功功率,数据采样间隔不大于20ms;

f)按照附录B的要求计算无功功率控制的响应时间、调节时间和控制误差。

QL

率012345

值时间(min)

(Q)

响应时间稳定运行时间

Qc

数据用于判数据用于判

断响应时间断控制精度

图10无功功率控制曲线

注1:QL和QC为有功功率为100%Pn工况下,储能变流器输出的最大感性无功和最大容性无功。

注2:Pn为储能变流器额定功率。

充放电转换时间

14

GB/T34133-XXXX

充放电转换时间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5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在控制器硬件在

环仿真测试平台中按图5搭建检测电路模型;

b)将储能变流器直流端口和交流端口设置为额定电压;

c)储能变流器在额定充电功率状态下运行至少3分钟,向储能变流器发额定功率放电指令,放电

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后运行至少3分钟,再向储能变流器发额定功率充电指令,充电功率达到额

定功率后运行至少3分钟;

d)记录储能变流器交流端口有功功率,数据采样间隔不大于20ms,计算从90%额定充电功率状

态切换到90%额定放电功率状态的时间间隔t1,从90%额定放电功率状态切换到90%额定充

电功率状态的时间间隔t2;

e)按公式(1)计算平均充放电切换时间t。

tt

t12........................................(1)

2

并离网切换时间

10.10.1被动并网转离网切换时间

被动并网转离网切换时间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11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在控制器硬件

在环仿真测试平台中按图11搭建检测电路模型;

b)将储能变流器直流端口和交流端口设置为额定电压;

c)设置储能变流器运行在放电模式;

d)调节交流负载为阻感性负载(PF=0.8);

e)调节交流负载视在功率到储能变流器额定功率;

f)待储能变流器运行稳定后断开并网开关;

g)记录ULoad、Uac和IF,计算从并网开关断开时刻起到储能变流器放电电流IF达到负载稳态电流

90%的时间间隔;

h)分别调整交流负载视在功率为储能变流器额定功率的30%和60%,重复步骤f)~g);

i)调节交流负载为阻容性负载(PF=0.8),重复步骤e)~h);

j)设置储能变流器运行在额定充电功率,重复步骤d)~i)。

ICUac

电池模拟装置

储能变流器开关并网开关

(或储能电池)

IF

电网

开关动

作信号

数据采

Uload集装置

交流负载

图11并离网切换检测电路示意图

注:ULoad为负载电压,Uac为网侧电压,IF为储能变流器放电电流。

15

GB/T34133—XXXX

10.10.2主动并网转离网切换时间

主动并网转离网切换时间检测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对于A1和B类储能变流器,按图11连接检测电路;对于A2类储能变流器,在控制器硬件

在环仿真测试平台中按图11搭建检测电路模型;

b)将储能变流器直流端口和交流端口设置为额定电压;

c)设置储能变流器运行在额定放电功率;

d)调节交流负载为阻感性负载(PF=0.8);

e)调节交流负载视在功率到储能变流器额定功率;

f)待储能变流器运行稳定后,向其发离网运行指令;

g)记录ULoad、Uac和IF,计算从离网运行指令下发时刻起到储能变流器放电电流IF达到负载稳态

电流90%的时间间隔;

h)分别调整交流负载视在功率为储能变流器额定功率的30%和60%,重复步骤f)~g);

i)调节交流负载为阻容性负载(PF=0.8),重复步骤e)~h);

j)设置储能变流器运行在额定充电功率,重复步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