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泡沫经济理论与模型研究一、概述泡沫经济是一种经济现象,其特点在于资产价格显著偏离其基础价值,并在短期内迅速增长,最终导致价格暴跌。泡沫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对全球经济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和理解泡沫经济的理论与模型对于防范和应对经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泡沫经济的理论框架和模型研究。我们将首先回顾泡沫经济的定义和特征,明确泡沫经济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介绍和分析现有的泡沫经济理论模型,包括理性泡沫模型、非理性泡沫模型以及基于金融市场的泡沫模型等。这些模型为我们理解泡沫经济的产生、发展和破灭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通过对这些模型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泡沫经济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从而更有效地预测和防范泡沫经济的产生。同时,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理解泡沫经济的理论和模型也有助于他们制定更有效的经济政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逐一介绍和分析这些泡沫经济理论模型,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泡沫经济的视角。1.泡沫经济的定义与特点泡沫经济,通常被描述为资产价格远超过其内在价值,并因此容易受到市场供需失衡、投机行为、投资者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通常伴随着过度借贷、市场炒作和过度乐观的预期,导致资产价格迅速上升并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经济泡沫。一旦泡沫破裂,资产价格会迅速下跌,造成经济活动的停滞和资源的浪费,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泡沫经济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泡沫经济具有明显的投机性,投资者往往被贪婪和盲目乐观所驱动,过度追逐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机会。泡沫经济通常伴随着信贷的过度扩张,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往往会过度放贷,进一步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上涨。泡沫经济还具有一定的心理预期性,投资者往往对市场前景持有过于乐观的预期,这种预期又进一步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上涨。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泡沫经济,政府和市场参与者需要保持理性和冷静,避免过度投机和盲目乐观。同时,加强金融监管,控制信贷扩张,也是防范泡沫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入研究泡沫经济的理论和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产生和发展的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泡沫经济的风险。2.泡沫经济的产生背景与影响泡沫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往往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对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泡沫经济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市场供需失衡、投资者心理预期、政策调控失误等。泡沫经济的形成通常与金融机构的政策错误有关。为了谋取利益,银行和金融机构可能超发信贷,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某些资本市场,引发市场过度投机。这种过量的信贷供应和投资者的过度投机行为共同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上涨,从而形成了泡沫经济。市场调节机制的缺失也是泡沫经济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市场监管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的行为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投机炒作的影响,导致资产价格严重偏离其实际价值,形成泡沫。泡沫经济对经济体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泡沫经济会导致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当泡沫破裂时,资产价格的暴跌会给投资者造成严重的损失,引发市场恐慌和金融危机。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裂会对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在泡沫形成阶段,市场的高度繁荣可能掩盖了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而当泡沫破裂时,市场会迅速崩溃,引发经济衰退和社会不稳定。泡沫经济还可能引发信贷危机。当资产价格泡沫破裂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导致信贷紧缩和金融系统的不稳定。理解泡沫经济的产生背景和影响对于防范和化解泡沫经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合理的政策调控,可以有效减少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危害。3.研究泡沫经济的意义与目的研究泡沫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和目的。理解泡沫经济的形成机制和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通过深入研究泡沫经济,我们可以揭示其对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构成的严重威胁,从而为防范和化解泡沫经济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泡沫经济可以为政府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通过了解泡沫经济的成因和影响,政府可以制定更有效的调控政策和监管措施,以避免或减少泡沫经济的产生和爆发。投资者也可以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更好地评估投资风险,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对泡沫经济的研究还可以促进学术界的发展。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泡沫经济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丰富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为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支持和指导。研究泡沫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规律,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并为政府、投资者和学术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二、泡沫经济理论概述泡沫经济,亦被称为资产价格泡沫,通常指资产价格远远超出其内在价值,并因此容易受到市场崩溃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投机性资产,如股票、房地产、债券、外汇或加密货币等市场中。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裂,不仅会对个人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还可能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深远影响。泡沫经济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理性泡沫和非理性泡沫两大类。理性泡沫理论假定市场参与者是理性的,他们的决策基于完全的信息和对未来价格走势的合理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泡沫的产生和持续存在有其内在的经济逻辑和合理性。这种理论很难解释现实中经常出现的市场过度反应和投机行为。非理性泡沫理论则强调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在泡沫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理论通常认为,市场参与者可能受到贪婪、恐惧、从众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决策偏离理性,进而推动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非理性泡沫理论能更好地解释市场中的投机行为、羊群效应等现象,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广泛。泡沫经济理论还包括各种模型,如基于代际交叠模型的泡沫经济分析、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泡沫模型、基于投资者情绪的泡沫模型等。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发展和破裂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我们理解和防范泡沫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泡沫经济理论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发展的领域。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和复杂化,对泡沫经济的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泡沫经济理论,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经济稳定。1.古典泡沫理论古典泡沫理论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主要关注于金融市场中的价格偏离其基础价值的现象。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如查尔斯麦基(CharlesMackay)和约翰劳(JohnLaw),开始探讨投机狂热和市场泡沫的形成机制。古典泡沫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市场泡沫是由投资者的过度乐观和投机行为导致的,这些行为使得资产价格远远脱离了其实际价值。古典泡沫理论强调,市场泡沫往往伴随着市场繁荣期的出现。在繁荣期,投资者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乐观情绪弥漫整个市场。这种情绪驱使投资者购买更多的资产,推高资产价格。当市场出现逆转时,投资者信心崩溃,资产价格迅速下跌,市场泡沫破裂。古典泡沫理论还指出,市场泡沫的形成往往伴随着一些共同的特征。例如,投资者对市场的未来预期过于乐观,相信价格只会上涨而不会下跌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投机行为,投资者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了长期风险同时,市场缺乏足够的信息透明度,投资者难以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虽然古典泡沫理论为我们理解市场泡沫提供了基础框架,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古典泡沫理论过于强调了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而忽视了市场的基本面因素。古典泡沫理论难以准确预测市场泡沫的破裂时间和规模。在后续的研究中,学者们不断发展和完善泡沫理论,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市场泡沫的形成和破裂。2.现代泡沫经济理论现代泡沫经济理论是在对传统泡沫经济理论进行深化和拓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更多地结合了现代金融、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现代泡沫经济理论不再仅仅关注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泡沫的形成、发展和破灭的机理,以及泡沫经济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现代泡沫经济理论强调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预期在泡沫形成中的作用。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资产的真实价值,而市场上的噪声信息和投机行为则可能导致资产价格偏离其基础价值。同时,投资者的预期也会影响资产价格,当投资者对未来市场持乐观态度时,资产价格可能会上涨并形成泡沫。现代泡沫经济理论还关注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制度对泡沫经济的影响。例如,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监管制度的有效性以及投资者的结构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泡沫的形成和发展。现代泡沫经济理论不仅关注资产价格本身,还关注整个金融市场的运作和制度环境。在模型研究方面,现代泡沫经济理论采用了更加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这些模型能够更好地刻画泡沫经济的动态过程,并提供了更准确的预测和评估工具。例如,基于理性预期的泡沫模型、基于噪声交易的泡沫模型以及基于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模型等都是现代泡沫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模型。现代泡沫经济理论在深入研究泡沫经济的形成、发展和破灭机理的同时,也注重分析金融市场结构和制度对泡沫经济的影响。这些理论和模型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泡沫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思路。3.泡沫经济的识别与预警在《泡沫经济理论与模型研究》文章的“泡沫经济的识别与预警”段落中,主要讨论了如何识别和预警泡沫经济。文章指出泡沫经济的识别是防范和应对泡沫经济的重要前提。文章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泡沫经济识别方法,包括:指标比较法:通过选取特定的指标,如市盈率、价格比例等,比较其大小来衡量资产的泡沫水平。如果这些指标长期处于高位或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可能暗示着资产价格存在泡沫。基础价值检验法:利用资产定价模型确定资产的基础价值,然后比较实际价格与基础价值的偏离程度来判断是否存在泡沫。如果实际价格明显高于基础价值,则可能存在泡沫。统计检验法:基于资产价格序列的统计特征,如异常波动、价格突变等,进行统计检验来判断是否存在泡沫。在预警方面,文章提到了一些常见的预警方式,如金融监管、发布警告信号和随机检测等。同时,文章强调了投资者自我警惕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建议投资者采取分散投资策略来降低泡沫破裂的风险。泡沫经济的识别与预警是防范和应对泡沫经济的关键环节,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三、泡沫经济模型研究在本文的第三章中,我们主要论述了三类泡沫经济模型,这些模型在泡沫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泡沫经济模型不仅是研究泡沫经济的重要工具,也是防范泡沫经济实践的有力武器,对于推动泡沫经济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提出了三种股票定价模型:时间序列加法模型、混沌模型和周期变动模型。这些模型丰富了资产定价模型的技术,为我们深入理解和分析泡沫经济提供了基础。在分析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上,我们还提出了建立泡沫经济模型的思路和模型稳定性检验方法。这些方法为我们进行实证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测定、判断和预控泡沫经济。我们利用风险因子和统计推断原理,首次提出了泡沫膨胀乘数的概念,从而确定了泡沫量变到质变的临界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系统论提出了泡沫经济的测定方法、判断方法和预控方法。通过本章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泡沫经济的防范和治理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1.理性预期模型在探讨泡沫经济的理论与模型时,理性预期模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析框架。该模型基于一个核心假设:市场参与者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可获取的信息来形成对未来价格或价值的预期。这些预期随后会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进而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理性预期模型认为,在有效的市场中,价格应反映所有可用信息,并据此进行调整。当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预期过于乐观或悲观时,这种预期可能会偏离基本面,导致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泡沫就可能产生。如果这种乐观预期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被市场参与者广泛接受,那么价格可能会持续上涨,形成泡沫。理性预期模型还强调了信息在泡沫形成中的作用。当新的、看似有利的信息出现时,市场参与者可能会更新他们的预期,并导致价格上涨。如果这些信息最终被证明是不准确的或过于乐观的,那么价格可能会迅速下跌,泡沫破裂。在分析理性预期模型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异质性。虽然所有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但他们可能拥有不同的信息集、不同的投资目标和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他们对同一信息的反应不同,从而影响市场的整体预期和价格。理性预期模型为我们理解泡沫经济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有用的工具。它强调了理性预期、信息和市场参与者行为在泡沫产生和破裂过程中的重要性。该模型也提醒我们,市场参与者的理性和信息的完全性并不一定能保证市场的稳定。在分析和预测泡沫经济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保持谨慎的态度。2.噪声交易者模型在泡沫经济的理论研究中,噪声交易者模型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它为我们提供了对泡沫产生和破裂机制的深入理解。噪声交易者模型是由DeLong、Shleifer、Summers和Waldmann(1990)提出的,也被称为DSSW模型。这个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市场上的交易者并非都是理性的,其中一部分交易者,即噪声交易者,会基于错误的信念或信息做出交易决策,从而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其基本面价值。在DSSW模型中,市场由两类交易者组成:理性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理性交易者基于基本面信息做出交易决策,而噪声交易者则基于错误的信念或噪声信息交易。当噪声交易者对市场前景过于乐观或悲观时,他们的交易行为会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基本面价值,形成泡沫或超卖。该模型进一步指出,噪声交易者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变得不可预测,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由于理性交易者知道噪声交易者的存在,他们会利用噪声交易者的错误信念进行交易,从而获得超额收益。当噪声交易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修正信念时,泡沫可能会破裂,市场价格迅速回调。噪声交易者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释市场泡沫的微观基础,即市场参与者的信念和行为的差异。这个模型强调了市场参与者的异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有效性,为我们理解泡沫经济的产生和破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噪声交易者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假设理性交易者能够完全区分基本面信息和噪声信息,但在现实市场中,这种区分往往并不容易。该模型忽略了其他可能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如市场结构、监管政策等。在应用噪声交易者模型时,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噪声交易者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泡沫经济产生和破裂机制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和应用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行为和市场泡沫的本质,为防范和应对泡沫经济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3.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泡沫模型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和投资者行为的多样化,传统金融学理论在解释某些金融现象时显得捉襟见肘。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它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为金融市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这一背景下,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泡沫模型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并非完全理性,而是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过度自信、羊群效应、锚定心理等。这些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可能导致市场价格的偏离,从而形成泡沫。基于这一理论,行为金融学构建了多个泡沫模型,试图揭示泡沫形成和破裂的内在机制。最具代表性的是基于投资者情绪的泡沫模型。该模型认为,投资者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其投资决策,进而影响市场价格。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他们可能过度乐观,导致市场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形成泡沫。反之,当投资者情绪低落时,他们可能过度悲观,导致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形成崩盘。还有基于羊群效应的泡沫模型。该模型认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会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从而产生羊群效应。当大多数投资者都看好某一资产时,该资产的价格可能被推高到不合理的水平,形成泡沫。当羊群效应逆转时,泡沫可能迅速破裂。这些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泡沫模型为我们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模型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参数设定、数据获取等方面的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模型,以提高其解释力和预测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投资者行为的变化,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金融泡沫的风险。四、泡沫经济的实证分析泡沫经济的实证分析是理解其产生、发展和破裂过程的关键环节。本节将基于历史数据和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泡沫经济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美国2000年代初期的科技股泡沫,以及中国近年来部分地区的房地产泡沫等,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这些泡沫事件不仅影响深远,而且具有不同的经济背景和形成机制,因此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数据和案例。在数据收集方面,我们主要利用各国和地区的官方统计数据、金融市场数据以及学术研究资料等,构建了包含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信贷规模、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多个维度的数据集。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刻画泡沫经济的特征,还能够为我们后续的模型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在分析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包括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等在内的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识别泡沫经济的存在和规模,还能够揭示其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泡沫经济通常伴随着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资产价格的过度上涨以及投资者情绪的过度乐观等特征。同时,我们还发现泡沫经济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例如,在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该国经济陷入了长达十余年的低迷期而在美国科技股泡沫破裂后,该国股市和经济都经历了剧烈的波动。我们还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泡沫经济案例,发现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裂机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例如,大多数泡沫经济都是在经济繁荣时期出现的,而在经济下行期则往往会发生破裂。这一发现为我们预防和应对泡沫经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通过实证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泡沫经济的特征和影响机制。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防范泡沫经济风险,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1.典型泡沫事件案例分析在探讨泡沫经济理论与模型之前,对典型的泡沫事件进行深入分析至关重要。这些案例不仅提供了泡沫经济实际发生的实证依据,也为理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验证基础。以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日本房地产泡沫为例,这一时期,日本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土地价格和房价飙升,投资者纷纷涌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产泡沫。随着泡沫的破裂,房价和地价急剧下跌,导致大量投资者破产,银行和金融机构陷入巨额坏账,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这一案例揭示了泡沫经济的形成、膨胀和破裂过程,以及其对社会经济体系的巨大冲击。再来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美国股市和房地产泡沫。在危机爆发前,美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同样经历了长期的繁荣期,资产价格被严重高估。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泡沫迅速破裂,股市崩盘,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这场危机不仅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还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动荡和信任危机。除了上述两个案例外,荷兰郁金香狂热、密西西比泡沫等历史事件也是研究泡沫经济不可忽视的案例。这些事件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但它们都展示了泡沫经济的共性和规律。通过对这些典型泡沫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泡沫经济往往伴随着过度的投机和羊群效应,投资者在盲目追求高收益的过程中忽视了风险。泡沫经济通常伴随着信贷扩张和货币政策的宽松,这为泡沫的膨胀提供了条件。泡沫经济的破裂往往会导致资产价格的暴跌和经济的衰退,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构建泡沫经济理论和模型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典型案例的经验教训和规律。通过对泡沫经济形成、膨胀和破裂过程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泡沫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为防范和应对泡沫经济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2.泡沫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泡沫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一方面,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在短期内可能会刺激经济增长,推动相关产业和市场的繁荣。例如,股市泡沫可能会吸引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推动股市繁荣,进而带动相关金融和服务业的发展。房地产市场泡沫则可能促使建筑业和相关产业链条的活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增长。泡沫经济的长期影响则可能更为复杂和不确定。泡沫经济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在泡沫膨胀期间,大量的资源可能被吸引到高风险、低效率的投资领域,而忽视了其他更为稳健和有潜力的投资领域。这种资源配置的扭曲可能会降低整体经济效率,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泡沫经济的崩溃可能会对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泡沫一旦破裂,市场可能会迅速降温,大量资金可能会流失,企业和投资者可能会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这种冲击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或停滞,甚至可能引发经济衰退。泡沫经济还可能对经济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泡沫的膨胀和破裂可能会导致经济周期的波动加剧,增加经济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抑制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制约作用。虽然泡沫经济在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经济增长效应,但从长期来看,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政府和市场参与者需要警惕泡沫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预防和应对泡沫经济的冲击。3.泡沫经济的监管与调控泡沫经济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复杂现象,其存在和发展对于经济的稳定性和健康性构成了威胁。监管和调控泡沫经济成为了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泡沫经济的监管与调控,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包括市场监测、政策制定、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市场监测是监管和调控泡沫经济的基础。通过实时监测市场的交易数据、价格波动、投资者行为等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市场中的异常现象和潜在风险。这对于预测泡沫经济的形成和演化趋势,以及制定有效的监管和调控措施至关重要。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监测体系,提高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确保监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政策制定是监管和调控泡沫经济的关键。政府应该根据市场情况和经济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引导市场的健康发展。例如,在泡沫经济形成初期,可以通过调整利率、税率等政策措施,抑制过度投机和过度杠杆化等行为。在泡沫经济破灭时,可以通过实施救助措施、稳定市场情绪等方式,减轻泡沫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风险防范是监管和调控泡沫经济的重要环节。为了防范泡沫经济的产生,政府应该加强金融监管,规范市场行为,防止过度投机和欺诈行为的发生。同时,还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政府还应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评估市场中的潜在风险,为制定有效的监管和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应急处置是监管和调控泡沫经济的必要手段。当泡沫经济破灭时,政府需要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稳定市场情绪,防止恐慌情绪扩散和传染。这包括提供必要的救助措施、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稳定等。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泡沫经济风险。监管和调控泡沫经济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测和政策制定,防范和应对泡沫经济的产生和破灭。市场参与者也应该遵守市场规则,理性投资,共同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泡沫经济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只有才能有效监管和调控泡沫经济,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五、结论与展望本文深入探讨了泡沫经济的理论与模型研究,通过综合性的文献回顾与实证分析,揭示了泡沫经济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泡沫经济并非单纯的市场失灵现象,而是涉及多种经济、社会、心理因素的复杂互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的泡沫经济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现实中的泡沫现象,为防范和应对泡沫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尽管本文对泡沫经济的理论与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泡沫经济的形成机制,特别是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表现。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运用这些先进技术对泡沫经济进行更为精准的预测和防范。对于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细化其传导机制,以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加具体的建议。泡沫经济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理论与模型研究对于理解市场运行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应当继续关注泡沫经济的动态变化,不断完善相关理论和模型,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1.泡沫经济理论与模型研究的总结在深入研究泡沫经济理论与模型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泡沫经济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泡沫经济的形成、发展和破灭过程往往伴随着市场参与者的过度投机、信息不对称以及金融市场的脆弱性。泡沫经济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一现象的理论解释和框架,包括理性泡沫、非理性泡沫以及市场操纵等不同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各有侧重,但都试图从某一角度揭示泡沫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由于泡沫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能够完全解释所有泡沫现象。在模型研究方面,经济学家们构建了各种数学模型来模拟和分析泡沫经济的动态演化过程。这些模型包括理性预期模型、噪声交易者模型、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假设出发,对泡沫经济的形成、扩张和破灭进行了定量描述和预测。虽然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刻画泡沫经济的某些特征,但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和假设条件,无法完全反映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泡沫经济理论与模型研究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合作,综合运用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深入探究泡沫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为防范和化解泡沫风险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和解释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2.泡沫经济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复杂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泡沫经济现象仍将持续吸引经济学家的关注。泡沫经济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应对仍面临诸多挑战,这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研究方向一:泡沫经济的预警与识别。虽然已有一些模型和指标用于预测泡沫经济的出现,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模型和指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常常受到质疑。开发更准确、更实用的预警和识别系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这可能需要结合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以更准确地捕捉泡沫经济的早期信号。研究方向二:泡沫经济的动态演化机制。现有的理论模型往往只能解释泡沫经济的某些方面,而未能全面揭示其动态演化机制。未来研究需要构建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模型,以揭示泡沫经济的形成、发展和破灭的全过程。研究方向三:泡沫经济的政策应对。面对泡沫经济,政策制定者常常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们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来抑制泡沫的扩大另一方面,他们又需要避免过度干预导致市场崩溃。未来研究需要探讨如何在维持市场稳定和防止泡沫经济之间找到平衡,提出更有效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挑战一:数据获取与处理。泡沫经济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很多数据往往难以获取或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泡沫经济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也使得数据处理和分析变得异常困难。挑战二:模型的有效性和泛化能力。现有的泡沫经济模型往往只能在特定的市场和环境条件下有效,而在其他市场和环境条件下则可能失效。如何提高模型的有效性和泛化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的市场和环境条件下都能准确预测和解释泡沫经济现象,将是未来研究面临的重要挑战。挑战三:政策与市场的互动。泡沫经济的研究和政策应对需要考虑到市场和政策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往往非常复杂和不确定,这给研究和政策制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理解和应对这种互动关系,将是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泡沫经济的未来研究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通过深入研究和持续努力,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泡沫经济现象,为保持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做出贡献。3.政策建议与实践意义泡沫经济的存在与演化对全球经济稳定与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针对泡沫经济的理论与模型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洞察其本质和机制的窗口,还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加强金融监管是预防泡沫经济的关键。政策制定者应当密切关注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特别是房地产和金融市场。通过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限制过度投机行为,避免市场出现过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是治理泡沫经济的长远之计。通过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减少市场对虚拟资产的过度依赖,从而降低泡沫产生的可能性。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建立全面的风险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评估泡沫风险,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泡沫破裂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减轻其对经济的冲击。泡沫经济的理论与模型研究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各国政府和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国内外市场,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这些研究还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泡沫经济的认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泡沫经济的理论与模型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财富,还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构建更加稳定、繁荣的经济环境贡献力量。参考资料: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房价飞涨,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经济的隐患,这引起了广泛。本文将通过探讨泡沫经济理论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关系,为防范房地产市场泡沫提供理论支持。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房价持续上涨。这一现象引起了经济学界的,不少人担心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而泡沫经济理论正是研究这种现象的重要理论。泡沫经济理论主要研究资产价格脱离实体经济过度上涨,最终导致经济衰退的现象。在房地产市场中,泡沫经济理论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当房价上涨过快,脱离了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就可能产生房地产市场泡沫。要了解中国房地产市场与泡沫经济理论的关系,我们需要首先探讨房价泡沫的产生。在一线城市,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房价上涨迅速。同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投资渠道的缺乏也加剧了房价上涨。当房价过高,人们无法承受时,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就会下降,泡沫经济产生。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在这个市场中,政府、开发商和购房者之间存在复杂的博弈关系。而泡沫经济理论的指导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市场,并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在土地出让、开发、销售等环节,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政策,防止开发商过度投机。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金融监管,防止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市场,引发泡沫。政府应该推进租赁市场的建设。在房价过高的城市,租赁市场可以有效缓解购房压力。通过政策扶持和租赁房源的建设,可以增加人们的住房选择,减轻购房负担。购房者应该保持理性。在购买房产时,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和未来预期进行决策。避免盲目跟风,理性对待房价上涨。购房者应该政策变化,以便及时做出调整。本文通过探讨泡沫经济理论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关系,分析了房价泡沫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实践证明,泡沫经济理论可以为防范房地产市场泡沫提供理论支持。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理论需要实践来检验。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投机活动支撑,本质就是贪婪。由于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其资产犹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经济学上称之为“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常会由于支撑投机活动的市场预期的破灭而导致资产价值迅速下跌,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泡沫破裂。泡沫经济,顾名思义是指经济运行状态像泡沫一样,繁荣的表面背后终究难逃破灭的结局。泡沫经济往往伴随着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但泡沫经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价格涨落,而是专指由过度投机而导致的商品价格严重偏离商品价值、先暴涨后骤跌的现象,是社会资金过于集中某一部门、同一商品反复转手炒卖而导致该部门短期内扭曲膨胀、生产部门因缺乏足够的资金而长期衰退的一种必然结果。20世纪出现过多次泡沫经济浪潮,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日本80年代广场协议引发的泡沫经济。其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等领域大幅投机炒作上涨达四年。但是一旦泡沫经济破裂,其影响将波及到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产业甚至国际经济的走势。大幅短期衰退的可怕在于各项资本投资标的物都出现了来不及脱身大量“套牢族”,例如日本的泡沫崩坏从房屋、土地到股市、融资都有人或公司大量套牢破产,之后产生的社会恐慌心理使得消费和投资紧缩的加乘效应,不只毁掉泡沫成分也砍伤了实体经济,且由于土地与股市的套牢金额通常极大;动辄超过一个人一生所能赚取的金额,导致许多家庭悲剧,所以这四年爆起爆落的经济大洗牌等于转移了全日本社会的大笔财富在少数赢家手中,而多数的输家和高点买屋的一般家庭则成为背债者,对日后长达一代人的日本社会消费萎缩经济不振种下了因子。20世纪的泡沫经济往往在各国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利率之后纷纷破裂。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泡沫(Bubble)一词可追溯至1720年发生在英国的“南海泡沫公司事件”,当时南海公司在英国政府的授权下垄断了对西班牙的贸易权,对外鼓吹其利润的高速增长,从而引发了对南海股票的空前热潮,由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其股价迅速下跌,犹如泡沫那样迅速膨胀又迅速破灭。其他早期的泡沫现象还有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法国的“约翰.劳事件”。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使得泡沫经济的发生更为频繁,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处理对策更加复杂。泡沫经济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偏离,即虚拟资本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部分。泡沫经济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泡沫的形成阶段、泡沫的膨胀阶段、泡沫的溃灭阶段。虚拟资本(FictitiousCapital)是以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形式存在的,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流量的的资本。现实资本(ActualCapital)就是以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存在的实物形态的资本。在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中不会出现泡沫,因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都是以实物形态流量为媒介,并进行和其相对应的流向相反、流量基本相等的货币形态流量。因此人们认为泡沫经济产生于虚拟资本的运动,这也是泡沫经济总是起源于金融领域的根源。作为不动产的土地,其特殊的价格构成使土地资产成为了一种具有虚拟资本属性的资产,同时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得每次经济泡沫的产生都必然伴随着地产泡沫的破灭。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区别与联系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泡沫经济是指虚拟投资过度增长、关联交易持续扩大的经济现象,它越来越脱离实物资本和工业部门的增长、金融证券,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和极其活跃的投资交易。泡沫经济造成了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终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乃至经济崩溃。第一,泡沫经济商务产生大多是由于信息发布准确性缺失,使经济社会表面上看来欣欣向荣,实际上存在过多虚假的信息,欺骗了广大消费者,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第二,经济泡沫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也在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蔓延,究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人们贪图利益或者对某些商品的预期收益抱有幻想,从而导致了经济泡沫的产生,适当的经济泡沫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当经济泡沫的数量级攒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给社会带来重大的破坏力,甚至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安定与稳定。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国家对银行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社会经济表面上呈现一片繁荣,给泡沫经济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商品经济具有周期性增长特点,每当经过一轮经济萧条之后,政府为启动经济增长,常降低利息,放松银根,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一些手中获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资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是泡沫经济成长的社会基础。从历次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到目前为止,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约束,关键是对促进经济泡沫成长的各种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到目前为止,社会还缺乏这种监控的手段。这种投机活动发生在投机当事人之间,是两两交易活动,没有一个中介机构能去监控它。作为投机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一步——货款支付活动,更没有一个监控机制。虽然货款支付活动一般要通过银行进行,但银行只是收付中介,根据客户指令付款,对付款的内容无力约束,加上银行的分散性,起不了监控投机活动作用。政府是外在的,不可能置身于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之中。政府还常常容易被投机交易所形成的经济繁荣假象一时迷惑,觉察不到背后隐藏的投机活动,一直到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才得到发现。金融经济的发展之所以会在股票界产生经济泡沫,是因为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其内在价值存在很大差距,并且股票的价格变动速度很快。股票市场所产生的经济泡沫与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指标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作为房地产开发商,他们所提出的收房方案也仅仅是为了提高房屋的销售量,因此多年以来房地产行业一直都是经济泡沫产生的来源之一。18世纪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经济(南海泡沫事件)。这次事件成为泡沫经济的语源。约2000年以后至今-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一般认为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中表现明显。美国房地产泡沫:5万人的城市竟出现5万名地产经纪人,1926年破碎,间接引发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建筑业日渐兴盛。在这种背景下,拥有特殊地理位置的佛罗里达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泡沫。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端,地理位置优越,冬季气候温暖而湿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里迅速成为普通百姓的冬日度假胜地。由于佛罗里达的地价一直远低于美国其他州,因此该州成为了理想的投资地。许多美国人来到这里,迫不及待地购买房地产。随着需求的增加,佛罗里达的土地价格开始逐渐升值。尤其在1923年—1926年间,佛罗里达的地价出现了惊人的升幅。例如棕榈海滩上的一块土地,1923年值80万美元,1924年达150万美元,1925年则高达400万美元。一股炒卖房地产的狂潮越来越汹涌澎湃。据统计,到1925年,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当时该市仅有5万人,其中竟有5万名地产经纪人,平均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地产买卖。当时,地价每上升10%,炒家的利润几乎就会翻一倍。在那几年,人们的口头禅就是“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在这种狂潮的催动下,一向保守冷静的银行界也纷纷加入炒房者行列。然而好景不长,到1926年,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碎,许多破产的企业家、银行家或自杀、或发疯,有的则沦为乞丐。据说美国商界大名鼎鼎的“麦当劳教父”雷·克洛克,当年也因此一贫如洗,此后被迫做了17年的纸杯推销员。紧接着,这场泡沫又激化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结果引发了华尔街股市的崩溃,最终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根据不同的经济指标,这段时期的长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这是日本战後仅次於60年代後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後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後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日语中「平成景气」基本与此同义,但有时也包括此後的经济萧条阶段。日本房地产泡沫:东京都一地的地价超过了美国全国地价总和,1991年破碎,导致日本长达15年的经济萧条。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60年间,世界房地产领域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波澜,但进入90年代后,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再度震惊了世界。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1985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所有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2012年,日本经济也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无怪乎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同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日泰铢汇率狂跌20%。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日比索贬值5%。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币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币贬值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自1987年来的新低,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台湾股市再跌67点。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趴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自1988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6%、6%、7%和3%。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香港恒生指数10月21H和27日分别跌33点和1200点,10月28日再跌1400点,这三大香港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机第三波。11月,韩元汇价持续下挫,其中11月20日开市半小时就狂跌10%,创下了1139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了30%,韩国股市跌幅也超过20%。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日元兑美元也跌破1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17.03%。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西亚、形成金融危机第四波。l月8日,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跌26%。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巨额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同日,香港恒生指数暴跌773.58点,新加坡、台湾、日本股中分别跌102.88点、362点和330.66点。直到2月初,东南业金融危机恶化的势头才初步被遏制。东南亚、香港房地产泡沫:香港业主平均损失267万港元,1997年破碎,香港出现十几万名百万“负翁”继日本之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也是一次惨痛的经历,而其中以泰国尤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泰国政府把房地产作为优先投资的领域,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海湾战争结束后,大量开发商和投机者纷纷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加上银行信贷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与此同时,大量外国资本也进入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投机性活动。遗憾的是,当时这些国家没有很好地进行调控,最终导致房地产市场供给大大超过需求,构成了巨大的泡沫。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1996年,泰国的房地产业已处于全面危险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续升高,其中办公楼空置率竟达50%。随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并直接导致各国经济严重衰退。东南亚金融危机还直接导致了香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香港的房地产热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李嘉诚、包玉刚等商界巨子纷纷投资房地产领域,香港十大房地产公司也先后公开上市,而来自日本、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资金也蜂拥而入。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香港的房价和地价急剧上升。到1981年,香港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世界房价最高的地区。1984年—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超过20%。中环、尖沙咀等中心区域每平方米房价高达十几万港元,一些黄金地段的写字楼甚至到了每平方米近20万港元的天价。受房价飞涨的刺激,香港的房地产投机迅速盛行起来,出现了一大批近乎疯狂的“炒楼族”。当时的香港,人们盲目地投资房地产。为了抓住机遇,许多人往往仅凭地产经纪人电话中的描述,就草草决定购买豪宅。一些经纪人甚至会对顾客说出这样的话:“什么?你要考虑一两天?当然不行!有很多人在等,你不买的话,过3分钟就没了!”1996年,香港竟出现买房前必须先花150万港元买一个号的怪事。就在香港的房地产泡沫达到顶峰时,东南亚金融危机降临了。1998年—2004年,香港楼价大幅下跌,如著名的中产阶级居住社区“太古城”,楼价就从最高时的3万港元每平方英尺下跌到四五千元。据专家计算,从1997年到2002年的5年时间里,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产总值还多。而对于普通香港市民而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更是不堪回首。在这场泡沫中,香港平均每位业主损失267万港元,有十多万人由百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负翁”。第一类投机狂热的参与者是清醒的,他们其实并不狂热,只是认为别人都在头脑发热而已。这样的投机狂热并没有什么理论基础,所以不可能吸引一群死忠的信徒,大家都知道自己只是在逢场作戏,只是寄希望于自己能在金字塔倒塌前夕退出来而已。俄罗斯的MMM公司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大部分人都知道MMM公司除了倒卖自己的股票,没有任何别的利润来源,但他们仍然疯狂地抢购这些股票,因为他们觉得肯定会有一些更笨的人成为他们的“下家”。第二类投机狂热拥有忠实的支持者和鲜明的反对者。支持者炮制出了一套能够自圆其说的故事或理论,争辩说他们不是在投机,而是在“进行长线投资”。他们认为,某些资产虽然现价值很低,却具有很高的成长性,人们应该为这种成长性付出任何代价。反对者则认为,那些精心编造的故事全是骗人的,理论也存在漏洞;退一万步讲,即使故事是真的,也不该拿这么高的价格去购买那些资产。英国南海公司丑闻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当时真的有许多人相信南海公司能赚很多钱,但也有许多人一开始就指出,南海公司的股票被过于高估了。第三类投机狂热则是最可怕的,它有忠实的支持者,却缺乏鲜明的反对者。支持者炮制的故事或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但反对者却拿不出有力的反驳。有些人不参与投机,不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故事的漏洞,而是因为他们感觉自己不熟悉这些故事,“心中没有底”;更有甚者,有些反对者心中其实相信了这些故事,只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便于承认这些故事。所以,支持者越战越勇,把市场从一个顶峰推向另一个顶峰;反对者则节节败退,甚至组织不起像样的抵抗。极少数反对者可能洞悉了故事的弱点,但他们数量太少,无法构成一支生力军。1995-2000年的网络股泡沫是典型的第三类投机狂热。它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新经济”理论),一堆感人至深的故事(Netscape,Amazon,eBay,等等),以及一群非常强大的支持者(华尔街的那群卖方分析师,以及风险投资家)。在它的对立面,反对者并没有组织起真正像样的反击,他们甚至都同意“网络经济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只是同意的程度比较弱而已。更多的人选择了保持沉默,他们不碰网络股,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懂,或者不想去懂(例如沃伦·巴菲特)。所以,这样一场投机狂热会持续五年之久,把某些值得怀疑的公司的股票价格推到不可思议的高度,并最终酿成一场重大灾难,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现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Leverage)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O(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100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CDS市场(creditdefaultswap信用违约互换)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O单子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这样一来,CDO被划分成一块块的CDS,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炒,现CDS的市场总值已经炒到了62万亿美元。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投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这样这份CDS保险就落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减去G收到这500亿保险金,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8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当前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房价不断升高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危害,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从宏观角度对房地产进行把控,这一项措施对于经济泡沫的减少是十分有效的,需要长远的进行下去。同时证券交易市场暗箱操作问题难以避免时,股票交易存在了很多不可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泡沫的产生,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股票市场的干预,成立专门机构对股票市场进行监督,政府应当派遣专人打击股票交易中的违法行为。经济泡沫是一系列资产(尤其是虚拟资本)价格膨胀,即在一个连续过程中大幅度上涨,使其市场价格远远超过了它实际代表的价值,形成虚假繁荣和含有过多“泡沫”的经济总量。就一国的国民总资产来说,一般可区分为有形资产(包括土地)和金融资产两个部分。在当今的资产市场上,最大量买卖的上市资产集中在股票和房地产上,资产价格膨胀特别表现在股票和房地产上。产生经济泡沫的两个主要原因是:①投机成为一种潮流,在它的推动下,资产价格持续上升;②资产具有过度的、异常的评价收益。这种过高的评价收益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远远脱离了它实际代表的价值即经济的真实基础。不论是就某一个具体的资产而言,还是就一国的资产总和而言,这一市场价格超过其真实经济基础的缺口部分具有魔术般的虚假性质,但终究会破裂,就是泡沫所在。1993年日本经济企划厅编制的经济白皮书中用理论价格来表示“真实经济基础”。理论价格通过“收益还原模型”计算得出,这一模型所含的变量有期待收益、利息率和风险补偿。如果资产的市场价格大幅度超出理论价格而上涨,就形成了经济泡沫。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反映的是“局部”的经济现象;后者反映的是“全局”的经济现象,不可混为一谈。前面提到的泡沫经济被有的学者定义为:“由于价格信号的作用最终使资源失配而存在大量泡沫的经济”。我们认为,这一定义有三点不足:⑵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局部的经济泡沫变大了、变多了就是泡沫经济,没有揭示出使局部的经济泡沫演变成全局的泡沫经济的主要诱因;我们认为,所谓泡沫经济是指由虚假需求形成的局部经济泡沫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使社会有效需求得到过度刺激而形成的虚假繁荣现象,在这种传导机制中,金融管理当局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局部的经济泡沫向全局的泡沫经济演变的主要诱因。对于这一定义可以这样理解:⑴引发泡沫经济的原因是局部的经济泡沫,局部经济泡沫的存在在于虚假的市场需求,正是由于虚假需求通过价格信号的作用才造成资源失配,因此虚假需求是泡沫经济的罪魁祸首;⑵局部存在经济泡沫或者经济泡沫变大、变多不一定意味着整个国家处于泡沫经济之中,从经济泡沫向泡沫经济的演变需要一定的传导机制,在这种传导机制中,如果没有金融管理当局货币政策的失误,局部经济泡沫是不会引发全局泡沫经济的;⑶泡沫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虚假的经济繁荣现象,说它是虚假经济繁荣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泡沫经济时期的社会有效需求得到了过度刺激,也就是社会有效需求中存在大量虚假的成分,这样的繁荣是不实在的,迟早会破灭。比较明显的是2006-2007年期间,股市大幅上涨,楼价居高不下。存在很大的经济泡沫。导致了后来的2008年危机。关于泡沫经济的定义,目前理论界存有多种说法,除了许多学者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的概念等同使用以外,有些说法极易与通货膨胀、商业循环、虚拟经济等概念混淆。对泡沫经济的内涵进行界定是十分必要的。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学术界主要从市场主体是完全理性还是有限理性以及泡沫产生的宏观原因和微观机制两个角度来探讨泡沫的形成机理。就第一种思路而言,自20世纪80年代理性泡沫概念提出以来,经济学家们试图用市场主体的完全理性来解释经济泡沫现象。迪巴和戈罗斯曼(DibaandGrossman,1988)从局部均衡角度出发,认为如果资产能够自由出售,其价格不可能为负,这意味着不可能存在负的确定性泡沫;布兰查德和费希尔(BlanchardandFisher。1998)认为对于自由出售、供给无限弹性、具有可替代性的资产,不可能出现正的确定性泡沫,否则资产价格将趋于无限,最终超过替代品的价格。从一般均衡角度来看,梯若尔(Tirole,1982,1990)和布诺克(Brock,1982)证实了:实质资产是否会产生泡沫与投资者的生存期限相关,当个人投资者是有限期界时,与经济是否处于动态有效相关。在有限期界和投资者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泡沫;在无限期界和投资者有限时,也不可能出现泡沫。对于随机性泡沫,维尔(Weil,1987)认为若经济在泡沫尚未出现时充分动态无效,爆炸性泡沫有可能在一般均衡中存在。尽管理性经济泡沫拥有好的分析框架,但其缺陷是人们难以区分是出现泡沫还是基础定价模型不妥,而且理性经济泡沫对现实现象的解释也缺乏力度。因为从所发生的泡沫案例来看,投资者并非总是理性的,某些泡沫现象却正是由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所致。噪声交易理论则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试图在放松理性预期和有效市场假设的前提下,解释泡沫的成因。布莱克(Black,1986)认为噪声交易是在没有掌握内部信息的情况下,将自己获得的信息作为精确信息来对待,并据此做出非理性的交易行为。因此噪声交易者对市场价格的判断可能出现系统偏差,做出过激的反应或遵从正反馈交易策略,进而为市场提供了自强化机制。从而导致了泡沫的出现。德隆等(DeLong,Shleifer。SummersandWaldmann,1990)开创性地建立了噪声交易理论。他们的理论基于两个基本假设,一是部分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二是套利行为存在风险,套利交易的作用存在限制。这意味着套利行为不能完全消除噪声交易的影响,噪声交易者可能从自身创造的风险中获利从而为自身的生存创造空间,其长期存在还可能异化其套利行为。德隆等认为尽管长期内套利交易者可能会促使资产价格回归至基础价值,但是至少在短期内,他们助长了泡沫的形成和膨胀。分析泡沫成因的另一路径是分析泡沫形成的宏观和微观机制。林杰瑞恩等(1996)的一项研究表明,在1980—1995年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81个成员国中的135个国家都在不同阶段经历过金融领域的严重困难,其中大约半数以上的国家在遭遇金融危机前都有过泡沫经济的经历,特别是房地产泡沫的困扰。同时认为金融自由化,降低了资本流动的交易成本,使得国际巨额投机资本频繁游荡,造成许多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价格的动荡和加速了经济泡沫的形成,并强调金融自由化为经济泡沫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许多日本学者(如宫崎义奥村洋彦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合理安排是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基础,也是泡沫破裂的导火索,因为不当的经济政策强化了市场投机及误导了投资者的预期。从投资行为的微观机理来看,有些学者认为蓬齐对策(PonziGames)是导致资产泡沫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资产市场的债务人奉行蓬齐对策,即依靠新债务来维持流动性,而不是依靠经营收入流,从而导致“金融连锁性”(FinanceChainLetter)游戏的发生,产生了资产泡沫;有些学者认为风险转移、道德危害与信贷扩张是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信贷投资的情况下,一方面如果投资失败,投资者将不能偿还借款,但可以通过破产等手段将资产的投资风险转移到银行等机构;另一方面,如果投资成功,则可获得可观的收益,因而投资者有追逐资产价格的倾向和抬高资产价格的动机,从而导致泡沫的产生。AllenFranklinandDouglasGale(2000)研究了银行体系中因代理问题而引起的泡沫。其主要结论是投资者使用银行贷款投资风险资产,可以以违约的形式避免损失,转移风险,从而导致资产价格攀升。同时他还认为信贷扩张程度的不确定性也容易引发泡沫,从而将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在内的银行体系与泡沫的产生联系在一起。股票、外汇及房地产等资产市场的正反馈交易现象泡沫迅速膨胀的重要原因。安德里森和克劳斯(AndreassenandKraus,1988)通过实验模拟了正反馈现象,反映了人们有跟风投资(ChasetheTrade)的倾向;弗兰克尔和弗鲁特(FrankelandFroot,1988)以及希勒(Shiller,1988)的市场调查发现投资者决策时存在外推预期。正反馈交易不仅在短期内存在,甚至可能长期存在。狄龙、谢勒弗、萨默尔以及瓦德曼(Delong,Shleifer,SummerandWaldman)通过他们建立的正反馈交易模型,发现理性投资者利用正反馈交易获利,推动了价格上升和泡沫的形成,而且即使是理性投资者也会相信价格在短期内延续过去的变动趋势而长期内回归到平均价格,他们还发现正反馈投资者和理性投资者都有可能对信息反应过度,从而使得价格上升的幅度超过了信息所能证明的合理范围。一些学者用羊群行为理论来解释资产市场上的过度波动、时尚和泡沫现象。泡沫的产生需要一定的附着物,经济泡沫也不例外,它的产生同样需要附着物,这个附着物用学术术语来说就是载体。从以上的讨论可知,只要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地方,就有可能存在经济泡沫。谁能想象荷兰的“郁金香的球茎”能成为大家炒作的对象。经济泡沫的载体具有普遍性,既可以存在于实物经济中,也可以存在于虚拟经济中。既然经济泡沫的载体具有普遍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社会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类:真实需求和投机需求。真实需求是指为了自身的消费和再生产而形成的需求。而投机需求则是为了在买卖之中牟取利润而形成的需求。由于投机需求相对于真实需求来说具有交易成本低、不稳定和占用时间和资金少等特点,因此投机需求很容易搅起经济泡沫。在一般商品和房地产市场上,当市场上存在虚假需求时,一般商品和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必然高于其内在价值,这时就会产生正的经济泡沫。由于虚假需求最低为零,一般商品和房地产市场上不会存在负的经济泡沫。尽管在“不会存在负的经济泡沫”这一点上,房地产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相同,但由于人们购买房地产的需求有时是投机需求,这使得房地产市场较一般商品市场容易产生泡沫。股票市场更具有特殊性,人们购买股票的需求绝大多数是投机需求,因此股票市场更容易产生经济泡沫,而且这种泡沫可正可负。投机需求取决于对未来价格的预期,预期往往具有同向性,即看涨时大家都看涨,看跌时大家都看跌,这使得投机需求具有明显的放缩效应。投机需求的放缩效应更加剧了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程度。不同资产的内在价值决定方法不同。一般商品和房地产的内在价值取决于由真实需求和供给决定的均衡价格水平;而股票是一种虚拟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