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組織新制度論對當前中小學組織改革研究途徑之啟示摘要本文重要在探討組織新制度論對當前中小學,組織改革研究途徑之相關建議。文中先剖析組織新制度論四項理論要旨:(1)著重外在環境因素影響,且認為組織傾向被動地回應外在環境;(2)主張制度是影響組織重要因素而非效率追求;(3)強調透過制度因素以获得合法性(legitimation)基礎,以維持組織生存;(4)認為在制度及合法性因素考量下,組織間會趨向異種同形(isomorphism)。最後再提出適用性研究、部門研究、擴散研究及群體動力學研究等當前中小學組織改革研究之建議。關鍵詞:組織新制度論、組織改革、合法性、異種同形壹、前言近年來隨著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環境之迅速變遷,延續企業組織與政府組織再造之進行,我國教诲也產生一連串變革。從1994年政府召開「第七次全國教诲會議」,提出「中華民國教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教诲遠景」,並成立「教诲改革審議委員會」揭開教诲改革序幕後,整個教诲界不論是法令訂定、學制設計、學校定位、師資哺育、課程安排、入學方式考量、甚至是教诲基本理念,都充滿一片改革聲浪。其中,若以中小學之組織為例,涉及〈行政院教诲改造委員會〉(簡稱行政院教改會)所提之〈教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四一○教诲改造聯盟〉組織所提之〈民間教诲改造藍圖〉,以及延續著〈教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建議對《教師法》等現行法令修訂,〈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簡稱教訓輔三合一整合方案)與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至於正在試辦〈國民中小學人力重整及組織再造專案〉等,均對當前中小學組織變革提出許多興革建議。這一連串中小學組織變革,除了以提昇學校效能與效率為一貫目標外,其實是感受到中小學行政組織,長久以來採全國一致性、統一劃分作法,已使學校組織編制過於僵化,且無法配合近年來教诲改革步調。因而從組織理念為首改革,從學校本位組織理念出發,配合教诲鬆綁、權力下放;進而強調學校組織過程變革,如學校組織結構與部門分工調整,家長會與教師會等組織權力調整,組織人力與教師遴選制度調整等;最後還涉及到學校組織技術核心工作,如課程發展、協同教學、各學校之方略聯盟等作法。著實這樣作法確值得令人期待,涉及學者、行政者、教師、學生與家長均盼望透過上述改革履行,能有效改进傳統中小學組織積弊。然事實与否如此,一方面,從法令層面制定學校專業自主時,与否能保證學校真能發揮專業進行學校本位管理?過去中小學習慣在一個由上而下科層體制結構中,如今中央權力下放,學校与否具備承办任務專業能力?若學校本位管理並非建立在學校自身專業自主,那麼是那些權力涉及其中,导致這種假像?是民間教诲改革力量、工商企業力量、教诲專家力量,還是依舊是中央政府組織力量。另一方面,若假設學校真能自主管理,而將組織彈性化設計時,其具體作法与否真能改进傳統積弊,而提高學校效能?還是僅是為了符應外在環境流行作法,以获得合法性基礎及生存空間?再者,在不同類型學校中,如中小學、公私立學校、城鄉學校間,對於上述問題回應与否又有差異表現,還是僅出現一種「異種同形」(isomorphism)現象。整體而言,究竟当前外在環境是如何影響學校組織?學校組織是如何產生回應?這些回應与否已經解決了現存問題?從我國教诲歷史發展來看,沒有一次教诲改革不是但愿提昇學校效能,然這些改革中卻常出現許多失敗案例,其間究竟存在著什麼問題很值得加以探究。其實,組織與環境理論探討,長久以來即為教诲行政學者所提及,涉及封閉系統對組織靜態結構主張,以及開放系統對組織動態關係倡导(秦夢群,1997:182)。而各家組織理論之分析,也常見穩定(stable)環境、變動(changing)環境、劇變(turbulent)環境等不同類型分析。而自1970年來,受到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甚至是生物學影響,有關組織與環境關係開展出更多元理論內容,重要涉及資源依賴理論(resourcedependencetheory)、族群生態學(populationecology)、新制度論(newinstitutionalism)等理論(Hatch,1997:76)。其中又以新制度論對組織分析最具活動性(Rowan,1995:1-2)。新制度論以一種泛學科(pan-disciplinary)特性發展(Ingram&Caly,),分別在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行政學等相關領域大力發展,正展現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行為主義風潮以來,另一股具备「知性說服力(anintellectualpersuasion)」學術主流思潮(Robertson,1993:4)。而組織之新制度論即為新制度論之一支,也對當前組織改革研究有具體明確建議。基此,本文但愿從組織新制度論,就上述我國中小學組織改革之研究途徑,提供相關建議。貳、組織新制度論理論要旨基於新制度論為一種泛學科特性,在不同學科下之新制度論,常有歧異論點,导致新制度論或組織新制度論要旨討論較為不易。故普通學者常藉由不同分類,來為釐清各類新制度論發展。普通而言,區分新制度論最典型办法有兩種,一是從政治學、經濟學與社會學三大領域,來討論新制度論。另一種則是從研究取向加以探討,分別是理性選擇制度論、社會學制度論及歷史制度論。本文所指之組織新制度論,重要是以社會學及社會制度論討論為主,而重要著作與學者以MeyerandRowan(1977)、DiMaggioandPowell(1983)、MeyerandScott(1983)、DiMaggioandPowell(1991)等主(Rowan,1995:1-2)。這種分析不但與社會學初期P.Selznick&T.Parsons等人對制度之分析有別,同時更與1970年代興起之資源依賴理論與族群生態學有所不同。如下即從上述幾種分類類型差異角度,來描述組織新制度論理論要旨。著重外在環境因素影響,且認為組織傾向被動地回應外在環境從組織與外在環境關係之探討,組織新制度論大約是處在第一階段封閉系統、第二階段開放系統後,而與資源依賴理論與族群生態學同為第三階段學說。從這個角度分析,組織新制度論第一個特點在於著重外在環境對組織影響。這明顯地與1960年代此前封閉系統有別,整個研究取向明顯放棄傳統封閉系統,反對僅由組織結構分析,或是僅從組織內部之分工與溝通管道,來促成組織成效。而是強調環境對組織之影響性,認為組織無法忽視外在環境考慮,任何環境因素變動,均將导致組織變革,因而惟有著重環境因素者,才干促成組織抱负發展。然對於外在因素探究中,組織新制度論又與開放系統與資源依賴理論有所不同。開放系統或資源依賴理論,則常將組織與環境關係視為一種適應關係,以教诲組織為例,其認為教诲組織是目標導向,面對外在環境輸入,組織系統必須不斷轉變,以適應外在環境规定。在資源依賴理論中,組織還必須為爭奪資源而彼此競爭。至於組織新制論在此與族群生態學相似,均是強調外在環境對組織限制,認為是外在環境決定組織發展,而非組織主動適應外在環境。族群生態學認為組織具备惰性,組織生存與否均是環境選擇結果。而組織新制度論則強調環境因素,對組織成員個別或集體行動產生過程形塑(Hatch,1997:78;Powers,:3-7)。二、主張制度是影響組織重要因素而非效率追求在外在因素考量中,組織新制度論認為影響組織成員行動重要因素是制度或規則順從,而不是組織效率追求。這樣主張是社會學制度論與政治學與經濟學新制度論重要區別之所在,同時也是與初期社會學制度分析重要結合點。整體而言,不論是社會學、政治學與經濟學新制度學說,之因此被歸類為新制度論,乃因在這股新學說發展中皆對制度面有所強調。在經濟學部份,其制度論重要反對新古典主義經濟學(neo-classicaleconomics)與公司微觀經濟學理論(micro-economictheoriesofthefirm),認為前者過份重視數學化與工具理性,而後者將組織安顿在一個市場競爭情境中,誤認為透過自由與無限理性之組個體,必會促成組織達到效率。經濟學之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costeconomics)及代理人理論(principal-agenttheory),認為現今市場不全是競爭市場,而個人也絕是無限理性個體,因而如何在非競爭市場下達到效率,其重要依據是先前規定或契約訂定,特別是處在特殊政治、社會與歷史環境中之規定設立極為重要(王躍生,1997:2-5;Rowan&Miskel,1999:360)。至於政治學新制度論發展,始於J.MarchandJ.Olson在1984年《美國政治科學評論》上發表《新制度主義:政治生活中組織因素》開始(朱德米,:107-108)。文中反對過去行為主義取向政治科學研究,並結合19世紀末到20世紀前半以制度作為研究基傳統學派,對政治學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一,是再度將「國家」放在研究核心,即所謂「國家再現」(BringingtheStateBackIn)。另一個影響則是在理性抉擇論核心假設方面,將原先「充分理性」修正為受到結構限制「有限理性」,強調在不同文化體系中,會產生不同結構限制和偏好順序,以致影響個人理性抉擇(郭承天,:7)。至於組織新制度論所依據之社會學新制度分析,則以J.W.Meyer&W.R.Scott(1983)開始,它們同樣反對相對自主單位對技術效率關心技術效率,而改以強調順從制度之規則與程序。然這樣考慮明顯與政治學與經濟學之新制度論有所不同,一方面政治學與經濟學之新制度論主張較重組織或組織之次系統規章問題,而社會學之新制度論除此之外,也關心超越組織層次之外,如制度部門、社會或世界系統分析。另一方面,三者對於理性行動模式討論亦不同,政治學與經濟學之新制度論均強調以理性行動者追求效率為主,惟此種理性會有所限制,但儘也许求效率。至於社會之新制度論,則認為理性追求往往會與制度之合法性(legitimacy)相衝突,表面上理性行動普通僅是文化建造,是一種意識型態建構。組織新制度論源自社會學新制度論,因而主張制度是影響組織重要因素,而非效率追求。雖然這種說法在近年來有略加調整,但整體而言,組織新制度論依舊認為是制度因素為組織行動因素重要理由(Rowan&Miskel,1999:361-362)。將制度因素與效率追求視為對立看法,其實也是初期社會學制度分析主軸。學者P.Selznick在1950與1960年代一系列個案研究中,即指出組織目和結構,是如何回應組織之社會環境改變。在此,組織不被認為理性行動之結構化表現,而是社會系統自然進化結果,這些系統常會變成制度化且發展成為穩定與有秩序模式。從中,Selznick認為組織普通會逐漸朝制度化前進,而非為求技術目之理性工具。組織總是涉及著超越技術意義與價值,組織總是無法征服非理性之組織行為。至於T.Parsons也對組織制度分析提供貢獻。當Selznick強調組織內和在其及时環境中之制度化過程時,Parsons則強調組織是廣大社會系統之次系統,它們藉由順從社會制度化之相關規範、價值及技術知識以獲得合法化和資源。因而,Parsons認為行政重要工作是依社會規範與價值,來安排組織目和任務,惟這常會與組織目標相違背。這是一種強調合法性而非效率之研究,並以其為組織生存與資源之重要來源(Rowan&Miskel,1999:362-363)。只不過組織之新制度論之因此稱「新」,重要還是與初期制度分析稍有差異,如初期制度分析強調之制度型式是價值、規範和態度,而新制度論則在道德架構之推論外,認為制度化還涉及沒有規範和價值,而被大多數視為理所當然認知行為規則;初期制度分析對群體衝突與組織戰略之分析較為重視,而新制度論則視為邊陲議題;初期制度分析認為理性限制傾向是受政治交易與聯盟中既得利益限制,而新制度論則傾向以合法性因素之強制使然;此外,初期制度分析以組織為制度化重要場所,傾向視組織為有機體來關心組織結構面制度化討論,而新制度論則認為制度化不但發生在組織、組織內,同時也發生在社會層級中,以教诲組織討論為例,在組織結構分析外,組織內管理過程,或是如教學、課程等技術核心工作也是組織新制度論討論焦點(DiMaggio&Powell,1991:12-15)。三、強調透過制度因素以获得合法性(legitimation)基礎,以維持組織生存資源依賴理論認為當組織在面對外在環境時,組織之任何變革重要均以效能與效率獲得,以延續其生存為目。然新制度論不這麼認為,如Meyer&Rowan認為個別組織生存在其環境中,並非只涉及技術、市場或其她經濟因素,更為重要還涉及了合法性因素在內。因而,組織生存環境可以稱為一種制度化環境,其生存要件不是組織效能與效率,而是与否具備合法性。如現代社會之理性化或科層組織,其實並不是一種效率追求,而僅是一種合法性基礎,它扮演一種理性化神話(rationalizemyth),并且有一套相應儀式(ceremony)滲透於環境之中,從外部強加給所有正式組織,同時對正式組織外觀,特殊結構和勞動分工,以及特殊規則和程序等均导致影響。因而,Meyer&Rowan拒絕正式組織對於技術效率追求,相對地它們看組織結構乃是反映如何去做最佳組織之如規則假設反省(Rowan&Miskel,1999:363)。特別是學校效率與效能極不容易在短暫時間獲得明確證明,更增強對制度合法性依賴,使社會大眾比較但愿提供資源給看起來較合法組織,而學校也比較會採行一種被認為是合法性作為來贏取大眾信任,如學校採取學校本位管理(school-basedmanagement)作法即是一個(Ogawa,1995:228-229)。學者Scott於1995年曾進一步討論合法性之基礎問題,提出了管制(regulative)、規範(normative)與認知(congnitive)三種組織合法性基礎系統(如表一)。管制系統涉及規則、法律、罰則(sanctions)等,強調由法令罰則作為重要基礎,此種合法性基礎不但常有標準程序,并且較具威權,而組織服從是傾向權宜性與工具性。規範系統涉及社會責任、規範(norm)與價值,比較偏向道德意識,而順從基礎則常是來自社會強制力使然。至於認知系統涉及象徵、信奉與社會認同,其普遍由社會普遍行為或看法中加以建構,而在組織成員視為當然情形下加以模仿產生(Powers,:2;Rowan&Miskel,1999:359-360)。表一新制度論三種合法性基礎比較表管制系統規範系統認知系統服從基礎權宜性社會強制力視為當然機制威權規範模仿邏輯工具性適合性正統性指標規則法律罰則認證公證普遍性行為或看法合法性基礎法令罰則道德管理文化上支持或正確概念實體本質社會現實主義者偏向認知系統社會建構者社會行為邏輯理性選擇或有限理性社會道德社會現實文化規則或法律價值與預期類別與類性型社會結構控制系統權力系統威權系統結構相似性與認定慣例標準程序責任績效完善規劃相關學科或理論交易成本理論財產權理論代理人理論政治經濟學法律經濟學賽局理論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學倫理學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學倫理學資料來源:Scott,R.W.(1994).Institutionsandorganizations:Towardatheoreticalsynthesis.InR.W.Scott,J.W.Meyer,etal.(Eds.).Institutionalenvironmentsandorganizations:Structuralcomplexityandindividualism,(p.55-80).Sagepublications.此種合法性行為強調常导致現代社會幾種現象。一方面,它會促成許多儀式產生,人們在順從某種特定行為過程,不但不知其因此然,并且會盲目遵從而导致一種儀式。另一方面,此種合法性行為表現也常形成一種悖論,一方面組織面臨內含合法性思維制度化環境,迫使單個組織須按照其规定來變更和調適自身結構,以建立那些被理性化神話、儀式活動;然這種合法性规定,卻常與寻常事務處理上績效追求無關。以教诲行政組織為例,行政人員所討論常是己經確立但未執行綱領儀式,而管理人員卻在辛勤地收集數據,但卻無法進行分析。有時專家雇用不是為了準備諮詢,而是為了標記合法性符號(DiMaggio&Powell,1991:3)。學校行政成為證書發放或認可機制工作,忽視了實質教學與課程設計有關活動,有時無效率組織也會因而受到制度化規則保護而長久生存(Rowan&Miskel,1999:364)。Meyer&Rowan(1977)乾脆用「制度化組織結構不一致性」(structuralinconsistenciesininstitutionalizedorganizations)來概括這一悖離現象,同時還發現這也就是組織之鬆散化(decoupling)因素。四、認為在制度及合法性因素考量下,組織間會趨向異種同形(isomorphism)初期社會學制度分析認為,在習俗及慣例之保護下常會具體化組織獨特特性,進而增长組織間多樣性(DiMaggio&Powell,1991:12-15)。然從上述合法性概念進一步延伸,組織新制度論認為普通組織必須著在外在環境合法性之壓力下,涉及社會之法令、價值、規範、意識型態與認知系統約束,任何組織無論其基本任務為何,寻常生活行動如何,都必須不斷地變更自身結構,內化各種合法性规定,以期與周圍制度環境同形,藉此獲得合法性基礎得以生存,因而促使各組織趨向同形,而造就了「制度異種同形」(institutionalisomorphism)現象(Meyer&Rowan,1977)。「異種同形」最早源自Hawley(1968)概念,原指稱一個約束過程,它強迫族群中一個單元「生長得」類似於面對同一組環境條件其她單元,如此意味著組織特徵是按照日益與環境特徵相一致方向改變。而新制度論對此概念有了許多擴充,特別是對異種同形種類加以描述。從同形類別來看,她們認為有制度同形與競爭同形,前者說法如異種同形原意,認為組織將建構相類似神話與儀式,為組織合法性基礎;而後者認為組織將為了資源和客戶、為了政治權力和制度合法性,為了社會和經濟契合性而進行類似競爭(Rowan,1995:3)。DiMaggio&Powell和Scott則對異種同形過程加以說法,分析各類異種同形途徑。DiMaggioandPowell討論強制(coercive)、模仿(mimetic)、規範(normative)等三種異種同形過程。強制之異種同形乃出現在組織為文化或其她組織特定盼望而被強制產生一種行為,如因政府规定設立某種委員會,必然导致各教诲組織中皆然。模仿之異種同形指當組織行為不確定時,組織很容易對其她組織行為產生複製,而导致異種同形。最後規範異種同形則常出現在不同組織管理者得到類似訓練,從中習得某種共同規範而產生。在此DiMaggioandPowell認為同所有異種同形過程並不是互斥,有也许在同一時間中同時發生多種不同過程(Powers,:2)。此外,Scott則討論了欺遍(imposition)、強制(authorization)、勸誘(inducement)、併購(acquisition)、合併(incorporation)and迂迴(bypassing)等異種同形過程。整體而言,類似上述討論均未改變制度理論重要前提—組織採取制度規則、結構和程序以為了獲取合法性。虽然某種技術效率曾增长生存機會,但這種理性規則也是因為會符應某種制度因素壓力使然(Rowan,1995:3)。參、組織新制度論對當前中小學組織改革研究途徑之建議当前教诲行政界採用組織新制度論觀點來探討教诲相關問題,涉及:從學校改革相關問題(Crowson,1996;Fusarelli,1999;Hanson,;Ogawa,1994),高中學生戰鬥與反抗行為(McFarland,),教诲組織結構問題(Hartley,1986;Meyeretal.,1980),二年制學院擴充情形(Blau&McVeigh&Land,),課程研究(Ross,1993),教诲政治學研究(Boyd&Crowson,1995)等。整體而言,研究數量仍不算多,但其實這並不能掩蓋組織新制度論對教诲問題也许潛藏貢獻,特别是在教诲改革相關問題,透過組織新制度論,當可對環境對組織行為影響相關作法,提供具體分析。具體而言,其對當前中小學組織改革研究,可從下列四個方向加以進行:適用性研究組織新制度論認為組織在面對環境時之基本作為,不是為了效率追求,而是被動地在尋求制度順從,以獲得合法性基礎以維持生存。基此,第一個可以考慮進行研究是此種主張適用性分析,究竟組織之作為与否如新制度論所說重要是對制度因素順從,還是另有其她解釋。T.J.Sergiovanni(1990:10-11)曾主張教诲組織自身是文化連結、結構鬆散組織,若是如此那麼教诲組織必然會與組織新制度有較多關係。若是教诲組織如K.Weick(1976)教诲組織為鬆散連結系統(loosecoupledsystems),那麼或許組織新制度論則不適用於教诲組織。或許並不一定得採用二分法方式來討論這個問題,MeyerandScott(1983)即曾區分幾種不同環境,用以說明各種不同組織現象。她們認為技術環境(technicalenvironment)強調組織成就回報,而制度環境(institutionalenvironment)规定制度順從回報。依此,她們發展出四向度之組織分類學:(1)弱技術強制度環境,如學校及其她具不確性之科技組織;(2)弱制度與強技術環境,如市場企業;(3)強技術與強制度環境,如醫院;(4)弱技術與弱制度,如個人服務事業(Rowan&Miskel,1999:364-365)。總之,藉由組織適用性之分析,不但可看出教诲組織之獨特性結構,同時也可驗證組織制度論理論主張。二、部門研究(sectorstudy)若假定組織新制度論是適用於教诲組織之研究時,下一個可以採行研究建議是部門研究。部份研究重要是以組織或社會層級制度化整體過程,及彼此間差異分析為主,從整個外在環境之制度因素分析起始,而後對制度因素對教诲組織影響過程,以及其导致差異結構與現象加以討論(Rowan,1995:9-13)。如Rowan&Miskel(1999:369)即強調社會層次政治傳統對教诲制度部門型式出現重要。如美國自由主義(liberalform),德國法團主義型式(corporatistform)、法國強中央集權(statistforms)與拉丁美洲弱中央集權型式。這些國家之政治傳統結構,會影響學校教诲制度環境。以美國為例,在自由主義中,個人被給予許多權利,因而個人對集體責任也有很大責任,這导致美國教诲分權現象,聯邦、州與地方對目標、執行和預算均有主動影響力,非緊密結合,產生一種重疊性高、鬆散、複製與衝突計劃。而法國係中央集權國家,個體和其她社會單位必須透過國家來尋求影響集體行動,依此教诲系統被但愿能有緊密結構和融合制度部門,教诲組織層層節制,教诲之計劃、工作執行和預算被集中和其國家公務員所同等處理(Rowan&Miskel,1999:369-371)。事實上,這樣討論不但可以被用來比較不同國家教诲改革研究,同時對於單一地區中小學、公私立學校、都市與城郷學校間因應整個制度環境時,整個組織結構與管理模式表現也是可行。從中描述不同教诲組織間組織行動差異,同時更具體地分析导致此種差異制度因素為何?而其制度化過程又為何?至於組織改革討論角度,舉凡教诲組織結構、管理過程、甚至是技術核心領域均可以透過此加以研究。以當前中小學組織改革主題,涉及學校本位組織理念層次下學校專業自主、學校組織彈性、多元參與方式;在組織管理過程中,學校組織結構及部門分工、組織權力與人力調整;在組織技術核心中,教學與課程設計等具體作為,均是可以透過組織新制度論加以分析與主題。三、擴散研究(diffusionstudies)擴散式研究雖然與部門研究極為相似,但有別於部份研究之整體考慮,擴散研究則重特殊計畫與實踐之創造與採用,亦即重要試圖分析在整個教诲改革過程中,特定制度形成及擴散過程。研究重要問題涉及四項:(1)究竟是誰扮演此種特定制度初始化者,是教诲部、專業組織、民間企業、單一個人或是其她代理人?(2)制度化重要內容為何?(3)制度化途徑為何?這除了探討相關團體如何將制度化內容注入目標組織外,還可以針對多個層面加以檢查,如由中央教诲部到地方學區,由國家代理人到都市,或由社會世界系統到國家政治系統,然後到全世界等層面加以探討。(4)教诲組織如何取捨制度化中相關內容等。如Bacharach&Masters&Frank&Mundell(1995)即曾以組織新制度論分析美國當前教诲改革現況(如表二),她們認為影響美國教诲改革之制度化創始者,也许涉及企業團體(如CED、NAB)、聯邦官員(如Bell、Bennett、Reagan)或是學術界及基金會(AACTE、Holmes,Carnegie)。企業團體常會以學校使企業缺少競爭力意識型態主張,或是以職業課程政策內容,透過公共討論途徑,或是以學校-企業夥伴關係去干擾學校,進行制度化過程。而聯邦官員則常以地方主義(localism)或卓越(excellence)意識型態,配合選擇和功績薪酬(meritpay)政策作法,透過聯邦預算(如D.O.E.之縮減)或強力勸說(bullypulpit)象徵途徑,來達成其制度化工作。至於學術界及基金會則以教師專業主義意識型態,配合國家證照(certification)获得等政策,強調以知識面向之合法性及專業地位获得來進行制度化工作。此外,擴散研究也可以配合部門研究來加以設計,如以跨部門方式來進行擴散式研究,如研究不同國家、公私立學校或不同年級對單一特定教诲改革主張之不同影響(Rowan,1995:4-7,11-12)。表二美國教诲改革組織新制度化擴散研究之分析實例制度創始者企業團體(如CED、NAB等)聯邦官員(如Bell、Bennett、Reagan等)學術界及基金會(如AACTE、Holmes,Carnegie等)制度內容意識型態責難學校使企業缺少競爭力地方主義(localism)和卓越(excellence)教師專業主義政策實施職業課程內容主張選擇和功績薪酬(meritpay)AACTE:透過NCATE之國家證照制度化途徑資源運用:參與公共討論,或在科技上以學校-企業夥伴去干擾學校資源運用:聯邦預算如D.O.E.之縮減。象徵運用:經由對父母強力勸說知識運用:以合法性和專業地位之获得資料來源:Bacharach,S.B.,Masters,W.F.,Frank,W.,&Mundell,B.(1995).Institutionaltheoryandthepoliticsofinstitutionalization:Logicsofactioninschoolreform,AdvancesinResearchandTheoriesofSchoolManagementandEducationalPolicy,3,83-122.四、群體動力學(dynamics)研究這是結合新制度論及族群群生態學者之研究取向,特別是採用群體與事件史觀觀點來進行研究。從組織群體觀點來論,其關心受到制度環境影響下,有多少比率學校是失敗與創立。制度環境結構如何影響其中不同學校位置及創設、失敗比率,以及後來不同學校人口成長與減少。至於事件史觀點,則較著重一個縱貫研究(longitudinal)方式,研究在不同時間點,由於外在制度環境之改變,對組織群體生與死結構和過程影響(Rowan,1995:4-7,11-12)。在這個範圍內有許多有趣問題值得研究:涉及:公立學校興起与否會影響私立學校興起?競爭情境會不會影響公私立學校人口數?(Rowan,1995:10-15)。Rowan認為制度和族群生態學對於教诲制度某些之研究在未來也许會有許多成果,只不過有許多有關教诲組織各類人口成長歷史說明,甚對各類教诲之創造與失敗,並未受到學者關注。參考文獻王躍生(1997)。新制度主義。台北:楊智文化。朱德米()。新制度主義政治學興起。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3,107-113。秦夢群(1997)。教诲行政理論部份。台北:五南。郭承天()。新制度論與政治經濟學。論文發表於中國政治學會會暨學術研討會。Bacharach,S.B.&Masters,W.F.&Mundell,B.(1995).Institutionaltheoryandthepoliticsofinstitutionalization:Logicsofactioninschoolreform,AdvancesinResearchandTheoriesofSchoolManagementandEducationalPolicy,3,83-122.Blau,J.R.,McVeigh,R.,&Land,K.C.().Theexpansionoftwo-yearcolleges:Adynamic,multi-levelmodel.CommunityCollegeJournalofResearchandPractice,24,2,127-143.Boyd,W.L.,&CrowsonR.L.(1995).Thepoliticsofeducation,thenewinstitutionalism,andreinventedschooling:Someconcludingobservations.JournalofEducationPolicy,10.5-6,203-214.Crowson,R.L.(1996).Thepoliticsofeducationandthenewinstitutionalism:ReinventingtheAmericanschool,PEAYearbook1995,Taylor&FrancisLtd.DiMaggio,P.J.,&Powell,W.W.(1983).Theironcagerevisited:Isomorphismandcollectiverationalityinorganizationalfields.AmericanSociologyReview,48,147-160.DiMaggio,P.J.,&Powell,W.W.(1991).Thenewinstitutionalisminorganizationalanalysis.ChicagoandLodon:UniversityofChicagoPress.Fusarelli,L.D.(1999).ReinventingurbaneducationinTexas:Charterschools,smallerschools,andthenewinstitutionalism,EducationandUrbanSociety,31,2,214-224.Hanson,M.().Institutionaltheoryandeducationalchange,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Quarterly,37,5,637-661.Hatch,M.J.(1997).Organizationtheory:Modern,symbolic,andpostmodernperspectives.N.Y.:OkfordUniversityPress.Ingram,P.,&Clay,K.().Thechoice-within-constraintsnewinstitutionalismandimplicationsforsociology.AnnualReviewofSociology,26,525-46.Meyer,J.W.&Rowan,B.(1977).Institutionalizedorganizations:Formalstructureasmythandceremony,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83.53-77.Meyer,J.W.&ScottW.R.(1983).Organizationalenvironment:Ritualandrationality.BeverlyHills,CA:Sage.Meyer,J.W.etal.(1980).InstitutionalandTechnicalSourcesofOrganizationalStructureExplainingtheStructureofEducationalOrganization,(ERICDocumentReproductionService,No.ED202142)Ogawa,R.T.(1994).Theinstitutionalsourcesofeducationalreform:Thecaseo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题报告:新时代香港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培育研究
- 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合作合同
- 2024年中班教案社会《我升中班啦》
- 2024年xyz科技公司关于虚拟现实产品研发合同
- 《全面的骨科讲义》课件
- 2024常用施工监理协议格式范本版B版
- 医院2024年度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 《根和根茎类》课件
- 《方差分析spss过程》课件
- 2024年乡政府一季度工作总结和二季度工作计划
- 化肥的发展史
- 水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斑蝥的药用价值与养殖
- 【实用】药事管理工作制度执行情况-质量持续改进督查记录表√
- 支原体肺炎教学查房.ppt
-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应用实例(课堂PPT)
- 二乙医院评审汇报
- 【精品】简约大气商务工作汇报模板PPT
- 小学入门数独100题(简单)
- 云南傣家竹楼PPT课件
- (医学院)手术室建设项目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