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设计学校:年级:七年级教师:时间:20年月日课题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并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掌握东南亚热带气候的特点及理解其对农业的影响;3.掌握主要农作物及分布;4.了解东南亚的人口、城市的分布及其特点;5.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分析东南亚自然条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初步学会归纳世界人口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重不同地区地区文化和传统的意识,通过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教学难点东南亚热带气候对其农业的影响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板书笔记法、地图法教学用具东南亚地形图东南亚气候分布图东南亚主要农业分布图世界行政区划地图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板书、板图板画引课1、播放视频《放空计划之东南亚篇》;2、“同学们,你们知道‘放空’是什么意思吗?”3、“‘放空’是现在非常时尚的词,它的意思‘暂时抛开世俗的一切,让心灵沉淀,好好休息一阵子’,放空可以去很多地方,为什么短片中的主角选择了东南亚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东南亚,探究其原因。”1、观看、欣赏2、思考、回答3、倾听板书:第二节东南亚新课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放映“世界地图”,让学生指出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2、放映“亚洲分区图”,让学生指出东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及说出东南亚与我国的位置关系;3、让学生自己总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并提问“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是什么?”,教师总结;4、放映“东南亚行政区位图”,让学生看图,说出东南亚的经纬度范围,并指出与我国相邻的国家;5、放映“东南亚地形图”,讲解:东南亚有两大组成部分,即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并引领学生一起找出它们以及其他重要的岛屿和半岛。6、放映“东南亚在世界中位置图”讲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7、由东南亚“十字路口”位置引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8、放映“世界主要航海线和主要海港图”,讲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并以日本为例再次讲解其重要性;9、放映马六甲海峡的图片,给予学生马六甲海峡重要性的感性认识1、读图、指图(单独)2、读图、指图(单独)、思考3、思考、总结笔记4、读图、指图(集体)、笔记5、读图、指图(集体)、笔记6、读图、理解7、读图、笔记8、读图、理解9、看图片、感受板书: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地理位置2、范围3、“十字路口”的重要性4、马六甲海峡小结要求识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以及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性。过渡语放空自己,让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肯定会去一个气候适宜的地方,既然东南亚被短片中的主角选中,想必它的气候会有自己的特点,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放映“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读图找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2、放映“东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概括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的北部以及马来半岛北部;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南部;3、通过活动第2题,分小组讨论分析总结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并总结两者的主要区别。深入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点拔、指导4、放映“热带雨林一天的天气过程图”并播放“热带雨林一天的天气过程”短片,分小组讨论总结概括热带雨林一天的天气:早晨6点前后太阳升起,天气晴朗,气温开始上升,水汽蒸发,逐渐成云,中午云越积越多,至下午2、3点开始下雨,傍晚雨过天晴,大约18点左右太阳落山;5、“我们都知道气候对农业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一定的气候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定的农业生产,同学们你们觉得东南亚会有什么样的农作物呢?”6、放映“东南亚物产图”,展示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7、分小组讨论分析“形成东南亚农业特点的原因”,深入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点拔、指导;8、放映“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分布图”,讲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分布状况及主要生产国;9、展示几张东南亚的农作物照片,给学生一种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知识。1、读图、指图(单独)2、读图、概括、指图、笔记3、分析、讨论、总结、笔记4、观看、读图、讨论、总结、笔记5、思考6、感受7、讨论、分析、总结、笔记8、读图、指图、笔记9、欣赏板书: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东南亚气候的特点2、东南亚农业特点3、东南亚发展农业的条件。小结理解东南亚气候的特点、农业特点、东南亚气候对其农业的影响东南亚发展农业的条件。过渡语东南亚的农业具有典型的热带特点,影响农业的因素不仅有气候,还有地形地势的因素,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东南亚的地形地势及城市分布特点。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放映“东南亚地形图”,让学生读图找出主要河流及判断东南亚的地形地势,并总结东南亚的地形特点;2、放映“东南亚地形图”,让学生指出地图上标记出的城市然后分小组讨论回答“东南亚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原因”。深入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点拔、指导;1、读图、指图(集体)、总结、回答、笔记2、读图、指图(集体)、讨论、分析、总结、回答、笔记板书: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地形地势2、城市分布小结识记中南半岛的地形地貌特点、河流水文特点及东南亚的城市分布,理解城市分布的规律。过渡语俗话说“人杰地灵”,在这个山美、水美的地方,你们觉得会生活着什么样的人呢?四、华人与华侨集中的地区1、放映越南、泰国和缅甸三国的人物图片,讲解“东南亚以黄种人为主”的知识点;2、“东南亚以黄种人为主,而且它还和我国相邻,所以它就成了‘下南洋’的首选之地,经过数代人的发展,现在这里已经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3、放映“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图”,讲解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为集中地的原因及现状;4、以案例讲解华人与华侨定义与区别;5、布置作业:课下自己收集整理关于华侨与华人对所在国和我国的经济贡献的资料,下节课讨论。1、倾听、欣赏2、倾听、笔记3、读图、倾听4、笔记、理解5、笔记板书:四、华人与华侨集中的地区小结掌握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过渡语东南亚不仅山灵水秀,而且还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这就组成了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我想东南亚之所以成为放空者选择的之地,与它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下东南亚美丽的景色吧。五、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1、放映东南亚著名景点图片。1、欣赏板书:五、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小结1、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全课总结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掌握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3、结合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4、了解东南亚的人口构成情况;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5、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作业1、完成本节练习册;2、课下收集整理关于华侨与华人对所在国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2500-2024动植物油脂紫外吸光度的测定
- GB/T 44771-2024压水堆核燃料组件制造工艺和产品合格性鉴定要求
- 2024年度传单派发与宣传活动合同
- 2024年度电影发行与放映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度汽车租赁公司汽车停车位租赁合同协议书3篇
- 六年级科学上册 全一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股权结构变更
- 2024年度租赁服务合同租赁物、租赁期限及租金支付协议
- 《统计热力学基础》课件
- 2024年度医疗设备代售合同
- db11 7912011 文物建筑消防设施设置规范
- 《unit 2 you shouldnt be late.》课件小学英语外研社版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 (2014年6月第1版)
- 一年级数学口算凑十法
- 破产流程图最新版本
- 病例报告表(样板)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 数学三年级上册
- 机井、管道评定表格
- 医健卫统一资源管理平台解决方案.docx
- 养殖场投资成本分析表格
- 灭火器检查记录表模板
- 在全县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