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1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2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3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8个字,掌控“往日、漆黑、拐弯、挖掘、掌握、开拓、拥抱”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顽强意志。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斥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行,教育同学做一个意志顽强的人;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能量。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非常了不得,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斥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顽强意志。教具预备:

1、同学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2、老师和同学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3、老师预备课件。〔有关这次地震音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2.全班争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沟通争论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同学活动备注1、复习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回忆课文内容在父与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反馈,并板书:父子)2、在地震中,很多楼房都成了废墟,同学们,像这样惊心动魄的大地震,在正常状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生齐答——不大)是的,生还的可能性特别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急锲而不舍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了

不起)板书1、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结合重点句子理解课文,“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引导同学争论沟通。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挽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是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决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楚后无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旧活着)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知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

复习知识,导入新课

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反思: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体会母亲的深情。教学重难点: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展示资料,交◆简介同学先介绍各自搜◆沟通预习感受:课文主要

讲什么?预流预习集的资料,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约的批注.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同学发言,让同学在读中体会,其主要为:(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四周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乏的眼睛惊讶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突出罩上方,一对眼神疲乏的眼睛惊讶地望着我,我的母亲”(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兴奋他爱看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支持儿子读书,反映出她内心的喜悦.)(5)“母亲说完,立即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即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即又陷入了劳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知疲乏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觉,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当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总结: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拓展: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沟通.全班沟通.

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感情同学讲。(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反思: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认读“糟糕”、“的确”、“骄傲”、“抄写”、“仰慕”、“判断”、“出版”、“戏剧”、“严苛”、“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示”、“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怎样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母两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教学预备:1.多媒体课件

2.拓展阅读《我的母亲》〔节选〕教学课时:2课时

师:在母亲的赞扬后,巴迪最想把他写的诗给父亲看,他着急地等待着父亲究竟回来了,看完了诗却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生接)为什么父亲会这么说?师:听了父亲的评价,巴迪是什么心情呢?课件出示:我的眼睛潮湿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已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自主学习15-17自然段,课件出示:巴迪一每天长大了,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课件出示: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1.师:同学们,你们理解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了吗?在生活中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受吗?2.师:父母长辈们给我们不同形式的爱,我们该如何回报呢?

同学沟通自已的想法

引导同学通过换词,从巴迪的动作中,真切地感受巴迪难过、难受的心情。1同学自读,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理解。2.小组争论沟通,理解句意,解决疑问。3.全班沟通汇报。

自主探究“后来的认识”,理解不同形式的爱,体会的情感。

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爱,懂得回报爱。

同学沟通自己生活中的经受,感受生活中的不同形式的爱。

通过沟通让同学懂得回报爱。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巩固生字词

老师活动1、出示课文中的生

字和词语2.让同学自由沟通书写难字,并指导书写。

同学活动1.同桌出示生字词卡片相互认读、纠正。2.练习书写生字词。同学读、沟通

备注

再读课文

同学通读全文,沟通自己喜爱的语句。

[法国]罗曼加里我13岁那年,拓展活动:阅读和母亲住在法国东南部的耐斯城。每天《我的母亲》早上我去上学,妈妈留在旅馆里。她在(节选那儿租了一个售货柜,柜架上摆着一些

反思:

20*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理解词语。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改变.

教学重难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改变.

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六

教学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沟通时做到内容充盈,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依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爱好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回顾.扩展六

教学目标:

1.沟通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觉描写人物的方法。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3.读懂漫画内容,了解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重难点:沟通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

反思: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8个字,掌控“往日、漆黑、拐弯、挖掘、掌握、开拓、拥抱”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顽强意志。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斥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行,教育同学做一个意志顽强的人;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能量。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非常了不得,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斥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顽强意志。教具预备:

1、同学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2、老师和同学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3、老师预备课件。〔有关这次地震音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2.全班争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沟通争论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同学活动备注1、复习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回忆课文内容在父与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反馈,并板书:父子)2、在地震中,很多楼房都成了废墟,同学们,像这样惊心动魄的大地震,在正常状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生齐答——不大)是的,生还的可能性特别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急锲而不舍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了

不起)板书1、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结合重点句子理解课文,“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引导同学争论沟通。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挽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是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决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楚后无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旧活着)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知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