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第一讲仁政治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历史2024高考二轮复习【基本认识】1、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相辅相成,相互影响。2、户籍制度是封建政府强化社会控制、征收赋税的重要途径。3、户籍制度影响人口流动、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4、户籍制度是政治演进的一面镜子。(王朝初期加强户籍管理;政权稳定期也较严苛;动荡期松散)【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1、战国: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商君书》(一)户籍制度的形成国家开始大规范编排民户,制定户籍。2、秦朝
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分类登记制度)
掌握人口情况,以便征发赋役目的考点点拨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典例1】(2023·长郡高月考)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秦汉王朝受其影响,农村不许同姓聚居,农村都是杂姓村。“乡”“里”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户口数量,并随着户口的增减而不断进行调整。秦汉王朝的上述举措A.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B.有利于削弱地方的强宗大族C.破坏了社会秩序的稳定D.推动了血缘宗法社会的瓦解【典例2】(2023·南京调研)以下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A.沉重的赋税制度
B.严酷的法律制度
C.严密的基层管理
D.女子地位的提高真题再现(二)户籍制度的发展1、汉朝:【名词解释】编户齐民:“编户”,就是“政府按户登录人口”,“凡编户之民皆是国君统治下的平等人民,古曰‘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单位。百姓编户入籍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定期进行人口调查。2、东汉:
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史记》信息:汉承秦制;秦有系统的户籍资料;丞相或御史大夫保管户籍资料【典例】(2022·海南学业水平诊断)表1表1是西汉政府编写的编户齐民内容。这反映了西汉
A.政府重视对人口的管控B.关心民众居住的稳定性
C.发挥了劳动者的创造力D.赋税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真题再现(1)户主名字所在地县出生地、里、爵、姓名、年龄(2)家内所有成员名单与户主关系、姓名、年龄(3)家庭财产及估价奴婢、田宅、牲畜、生产工具(4)其他原配妻子的籍贯、一些重点掌握的人物的身高与肤色3、魏晋:白籍、土断(1)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大量北方人口涌入南方,为与本地土著居民相区别。东晋4、隋朝:“大索貌阅”大索貌阅:所谓“大索”就是清点户口,并登记姓名、出生年月和相貌,目的在于检括隐匿人口;所谓“貌阅”,则是将百姓与户籍上描述的外貌一一核对,目的在于责令官员亲自当面检查年貌形状,以便查出那些已达成丁之岁,而用诈老、诈小的办法逃避承担赋役的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隋书·食货志》【名词解释】“白籍”:东晋和南朝登记外地流入人口的册子。这些侨民的户籍称为白籍,不算正式户籍,入白籍者不负担国家调役。土断:是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故称土断,即以土著为断。5、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材料一每岁一造计账,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材料二由于唐政权强力推行了籍账制度,从而借此检括出大批隐漏人口,复核出人丁的实际年龄,大大防止了虚报年岁以规避税役的弊端,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最大限度搜刮租调征发力役的目的。
——周秀女《从敦煌户籍残卷看唐代籍账制度》小结:战国到唐朝户籍制度的演变【典例1】(2023·长郡月考)东晋政府为了照顾侨户“流寓江左,庶有旋反之期”的心理,没有把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在南方的侨户编入当地土著户籍,“不以黄籍籍之,而以白籍,谓以白纸为籍,以别于江左旧来土著也”。这一状况A.说明户籍体制的混乱B.导致中央权力的削弱C.带来赋役制度的瓦解D.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典例2】(2023·浙江卷)延载元年(694)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人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一定以后,不得更貌。疑有奸欺者,听随事貌定,以付手实。”这种户籍管理办法是
A.黄籍登记B.白籍土断C.貌阅之法D.诸色户计变式练习(三)户籍制度的变化1、宋朝:主客分籍(1)概念: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人户,亦称税户。官府按户等高下(财产多寡)摊派赋税和差役。客户:没有土地和资产的人户。客户不作为地主的“私属”,是国家的正式编户,需交纳丁税,承担劳役,受朝廷剥削。
材料:客户在唐代已普遍存在,宋代因“田制坏”而进一步增多。客户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不在国家的赋税征收之列,且时有“滋扰乡里”甚至啸聚山林”之患....宋代不仅承认了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还把佃农作为“客户”身份登入国家户籍,从而阻止农民对地主的依附。
——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分析》(3)影响:政府放松了对社会控制;财政收入有所增加(1)变化的原因:宋代土地兼并严重,按人头纳税易致赋税不均,故纳税根据土地来算,相应的户籍制度与土地融合,适应了土地私有的社会发展要求。2、元朝:“诸色户计”,户籍世袭
(1)基本内容:元朝的户口类型复杂,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元朝)将其全部人户,以职业、民族、宗教的不同,而划分为多达数十种“户计”……民户户计数量最多,占全国总户数的80%左右,是元朝诸色户计中最基本的户计,是元朝赋役的主要承担者。——高树林《元朝民户研究》
(2)影响:加强了对人民的人身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束缚了生产力,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典例1】(2023·湖北卷)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变式练习(四)户籍制度的削弱1、明朝:职业定籍、“黄册”(户帖制度)
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
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十年攒造黄册、以定赋役,核隐漏,清逃亡,法例甚详,具列于后。——《大明会典》卷二十南京玄武湖黄册库鱼鳞图册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登记每块土地的面积,地形,四至和田主姓名并绘制图册,称为“鱼鳞图册”.它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知识链接“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1711年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摊丁入亩”: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亩中,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000多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今丁银既皆摊入地粮,而滋生人户,又钦遵康熙五十二年皇祖恩旨,永不加赋。则五年编审,不过沿袭虚文,无裨实政……嗣后编审之例,著永行停止。——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上谕2、清朝:永停编审【典例1】明万历之前,南京民间“机户”一般就几张织机,全城民营织机仅千余张,工匠不足千人,这一局面从万历九年(1581年)开始改变,到清乾嘉年间,全城拥有数百张织机的“机户”比比皆是,织机数“十万余计”工匠数以万计。这一变化得益于A.税收和户籍制度的变革B.工商皆本观念的普及C.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D.传统经济结构的剧变变式练习素养感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代概况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管理实行的是调查制,秦朝开始转为申报审核制,即由户主或本人主动向官府如实申报,官府核实,称为“案比”,之后登记载册汉代每年8月份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案户比民”,汉代后期,出现大量流民,豪强隐匿人口,户籍信息严重失真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用鼓励修订家谱的办法来替代户籍登记;北朝僧尼专门设僧籍,免除其一切课役隋唐时期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索貌阅”,派遣官吏根据户籍簿册上登记的情况与本人实际体貌核对。唐基本沿用隋制宋代宋朝时在全国重新统计人口,创造了“户牌制”,即打破原先的坊巷界限,改为以街道为基础做人户登录;为管理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设立临时户籍明清时期明政府使用黄册作为正式的户籍。黄册编制程序更为严格,内容更为详尽,每十年编制一次。清初延用黄册,后改为人丁编审。雍正年间,人丁编审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保甲制度根据表格内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示例论题: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与政治状况密切相关。阐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国家需要掌握人口数据,以方便征收赋税,对户籍的管理总体上越来越严格;但在政治动荡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较弱,对户籍的管理也较松懈;政权稳定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趋向严密,对户籍的管理也较严苛。每当从分裂走向统一,新王朝就要在全国范围内重新统计人口,加强户籍管理,以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综上所述,户籍制度折射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状况,是古代政治演进的一面镜子。(“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1、秦汉:(1)基层: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乡官、里正、亭长都由本地有产业、有德行的人担任。(2)治理: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3)后代沿袭这种乡里制度,稍有变化。2、唐朝:(1)基层: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2)治理: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3、明朝:(1)基层: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2)治理:王阳明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每十家为一牌)。4、清朝: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考点点拨二【典例1】(2022·重庆南开中学质检)明清基层社会管理中存在“官”和“民”二元系统。其中“民”的组织系统包含家族、乡族、乡约、会社、会馆等形式,建立了相对严格的规章制度,通过各种教化方式,借助血缘、地缘、神缘和业缘纽带,有效实现社会整合。这种“民”的管理模式A.反映了君主专制体制空前强化的现实B.适应维护传统秩序和社会变化的需要C.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成熟D.反映了士大夫们以儒教化的政治主张【典例2】(2022·江西联考)清代,国家在“州县级以下没有任何类型的正式政府存在”,国家意志却延伸于乡村社会,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控制。这主要得益于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地方宗族乡约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中央政府对乡村社会直接管控变式练习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考点点拨三(一)政府救济(1)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2)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3)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贞观三年四月制,天下州县并置义仓(地方保障性粮仓)。先是,每岁水旱,皆以正仓(农民上缴地租粮)给。无仓之处,就食他州。——《册府·元龟·邦记部·常平》2.优抚政策(1)中国古代一直有优抚老弱贫苦等弱势群体的传统,尊敬与赡养老人,保障鳏寡孤独的生活。(2)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鸩杖,以示尊重。(3)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4)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孟子·梁惠王下》(二)社会救济1.宗族内部的救助。(1)代表: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2)作用:宗族通过设立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2.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材料一有清一代268年间族田431处,其中道光以后建立308处,占总数的71%多,咸丰以后建立201处,占总数的近47%,同治光绪年间达到高峰。设立义庄义田最为普遍的地区则为江苏、安徽和浙江。——李文治《中国宗法宗族制和族田义庄》材料二天下乱民并非生而为乱民,不养不教以致之。唯有立于宗法,从严教之,而不生盗贼邪佞
——冯桂芬(清)《校邠庐抗议》素养感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管子·治国》指出:“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他主张对陷入困境的弱势群体提供直接救助,一种是以借贷方式提供生产援助,还有一种是以无偿方式提供生活救助。管仲主张国家建设储备粮库,蓄积一定数量的粮食等物资,一旦民众遇到饥荒,可以及时供给充足的资源予以赈济救助。平抑物价是管仲提出的一种具有保护性质的扶贫举措,主张政府利用财政力量和价格手段调节供求、平衡物价,特别是在灾荒时候,政府要通过平抑粮食价格以保障灾民生活。政府在粮价便宜时买进粮食,增加粮食储备,防止富商大贾借机盘剥百姓;在粮价上涨时抛出粮食,利用粮食差价收益来增加收入、抚恤贫困。管仲的扶贫思想是对先秦社会救助思想的总结,对中国传统社会救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楚子轩《管子扶贫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扶贫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12分)
(1)思想:扶贫与国家稳定密切相关;强调政府的责任;多种扶贫方式并举。(6分)背景: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战争频繁,变法成为时代潮流;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解放。(6分)素养感悟材料二
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扶贫主要是用给钱、给物等传统救济方式。这种方式虽可救急,但不能实现真正脱贫。于是,开发式扶贫取而代之,成为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诊疗专家共识(2024年)
- 开展年度财务健康检查计划
- 城市照明工程施工招标合同三篇
- 德育工作与心理辅导融合计划
- 展览会安保工作的标准化计划
- 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计划
- 战略发展规划计划
- 消防安全宣传日培训模板16
- 企业学校招聘会2
- 新能源汽车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总结
-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参考计算表(XLS12)
- 岗位价值评估方法(共15页)
- 现有或拟新增加的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明细表
- 经济犯罪案件中的查账技巧
- 三菱QD75定位模块用户手册
- UT2级焊缝作业指导书
- GB_T 3810.14-2016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4部分_耐污染性的测定
- MBA财务管理作业答案汇总
- 关于成立治安巡逻队的实施方案
- 单层钢结构厂房施工方案(完整版)
- 脑病科优势病种护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