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24届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24届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24届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24届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24届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24届中考化学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要求的是()A.不乱扔废旧电池 B.不在水源附近堆放垃圾C.农田里大量焚烧秸秆 D.实时对企业的排气监测2.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B.森林失火可用水扑灭,森林浇水后其着火点降低了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D.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3.开封是八朝古都,特产丰富,小吃闻名。下列特产或小吃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花生糕B.汴梁西瓜C.黄焖鱼D.炒红薯泥4.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所得溶液pH大于7的是()A.生石灰 B.醋酸 C.二氧化碳 D.食盐5.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苓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D.汉黄芩素和葡萄糖(C6H12O6)都属于糖类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D.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7.关于CO和CO2的说法错误的是()A.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B.CO能燃烧、具有毒性和还原性C.CO2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都会致人死亡D.CO和CO2性质和用途的较大差异,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的种类不同8.下列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煤,石油,一氧化碳B.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金C.碱:火碱,纯碱,熟石灰D.有机化合物:甲烷,乙醇,蛋白质9.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有毒气体是Cl2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使用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B.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硫酸C.分别向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盐酸D.向盛有一定质量的CuSO4和稀硫酸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有关环境与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A.焚烧塑料是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方法B.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淡水资源缺乏C.空气中O3含量超标会引起温室效应D.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空气污染酸雨是由______气体或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所形成。A、B、C三个地区雨水的pH如图所示,其中______地区的雨水是酸雨。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______等。下面是煤的一种综合利用方式。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图例:

化学式?C?H2微观示意图?①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___,画出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___。②构成丙物质的粒子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别嘌醇片(C5H4N4O)可用于治疗因尿酸生成过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症。(1)C5H4N4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2)C5H4N4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在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用水点火的魔术,只见老师用滴管向棉花滴1~2滴水,棉花便立即燃烧起来。老师揭秘:将一小块金属钾事先藏在棉花中。已知钾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则该反应必定是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好奇的小明亲自进行了该魔术,为了使反应迅速,他将一滴管的水挤向棉花,却发现其不能燃烧起来。小明魔术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电子烟”的危害。抽样产品产生的烟雾中,甲醛含量是我国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最高容许浓度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除吸烟外,请举例说明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从燃烧的条件思考,为什么随意丢弃未熄灭的烟头,有可能会引发火灾__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小明同学利用已有的知识弄清家里化肥的成分,他看到袋中化肥是白色晶体,用少量肥料跟熟石灰一起研磨,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初步判定是一种氮肥.为进一步证实肥料的成分,小明将少量肥料样品带到学校进行探究.探究内容现象结论实验1:取一定量的肥料放入水中,振荡样品完全溶解实验2:取实验1中的部分溶液,滴入石蕊试剂溶液呈红色实验3:另取实验1中的部分溶液,滴加氯化钡试剂与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①小明家的化肥是一种铵盐,有同学认为盐的水溶液都呈中性,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举例说明._____.②结合探究过程回答,施用该化肥时应注意_____.16.小苏打和食盐是厨房中常见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研究。(一)定性分析(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实验结论)小明同学经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该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它碱溶液代替,如_____;(3)科学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认为,此方案不能得出小明同学的结论。一致认为将上述方案中使用的一种试剂进行调换,如仍出现上述现象,则小明同学的结论正确。调换措施是_____。(二)定量分析(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实验方案)该小组利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1)首先称取a克该样品放入装置甲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择)a.称量装置丙的质量b.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2)如果没有装置乙,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三)拓展交流经査阅材料: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①2NaOH+CO2=Na2CO3+H2O②Na2CO3+CO2+H2O=2NaHCO3小明同学将5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100g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A、防止水污染的措施有:不乱扔废旧电池、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不在水源附近堆放垃圾等,错误;B、防止水污染的措施有:不乱扔废旧电池、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不在水源附近堆放垃圾等,错误;C、农田里大量焚烧秸秆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正确;D、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实时对企业的排气监测、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错误。故选C。2、C【解析】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含不同中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故A不正确;B、森林失火可用水扑灭,森林浇水后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B不正确;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甲烷也具有可燃性,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故C正确;

D、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但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一氧化碳,故D不正确。故选C。3、B【解析】

A、花生糕中富含糖类、蛋白质。A错误;B、西瓜中富含维生素。B正确;C、鱼肉中富含蛋白质。C错误;D、炒红薯泥中富含油脂与糖类。D错误。故选B。4、A【解析】

A、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故符合题意;B、醋酸显酸性,pH小于7,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pH小于7,故不符合题意;D、食盐溶于水显中性,pH等于7,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5、B【解析】

A、汉黄芩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故选项A错误;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碳元素个数×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氧元素个数×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16×12):(5×16)=12:5,选项B正确;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一氧化碳和水,选项C错误;D、糖类通式为Cm(H2O)n,葡萄糖化学式符合该通式,而汉黄芩素化学式不满足该通式,所以汉黄芩素不是糖类,选项D错误。故选B。6、D【解析】

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项A不正确;B、碳在氧气中燃烧不生成黑色固体,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B不正确;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溶液温度应该升高,选项C不正确;D、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太低,只有在氧气中或氧气含量很高的时候,铁丝才能燃烧。7、D【解析】

A、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因此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选项A正确;B、一氧化碳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是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人体缺氧危及生命,因此具有毒性,一氧化碳能夺取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因此具有还原性,选项B正确;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空气体积的10%时就会使人死亡,一氧化碳有毒,能与体内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死亡,选项C正确;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它们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选项D错误。故选D。8、D【解析】

A、煤、石油是化石燃料,但一氧化碳不是化石燃料,故选项A不正确;B、塑料、合成纤维是合成材料,但合金是金属材料,故选项B不正确;C、火碱是氢氧化钠,是碱;纯碱是碳酸钠,是盐而不是碱;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是碱,故选项C不正确;D、甲烷、乙醇、蛋白质中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故选项D正确。故选:D。9、B【解析】

A、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不属于分解反应,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氢原子的个数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3,钠原子的个数为1,氧原子的个数为1,反应后氢原子的个数为2,氯原子的个数为1,钠原子的个数为1,氧原子的个数为1,所以有毒气体是Cl2,正确;C、反应前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所以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错误;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不能混用,错误。故选B。10、B【解析】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故A不正确;B、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硫酸,锌比铁活泼,锌先和稀硫酸反应,反应完全,生成的氢气的质量铁比锌多,故B正确;C、分别向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的完全相同的稀盐酸,粉末状大理石比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因此向两份相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粉末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时间比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时间短,故C不正确;D、向盛有一定质量的CuSO4和稀硫酸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的pH值变大,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继续滴加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图像应该水平,反应完全,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的碱性增强,pH值继续变大,故D不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ABDSO2、NO2BC风能H2O分子【解析】

(1)A、塑料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有害的物质;B、许多技术问题限制了氢能源的开发、利用;C、O3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D、加高烟囱不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2)根据引起酸雨的气体的种类、雨水的pH分析;(3)根据新能源的种类分析;(4)①根据甲物质的构成写出化学式,根据丁物质的构成画出微观示意图;②根据丙物质构成的粒子分析。【详解】(1)A、焚烧塑料时能够产生烟尘等物质,对环境污染很严重,不正确;B、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不是淡水资源缺乏,而是目前产生氢气的方法能耗高,难以贮存等方面的问题,不正确;C、空气中O3含量超标会引起温室效应,正确;D、加高烟囱不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所以不能防止形成酸雨,不正确。故选ABD。(2)酸雨是由SO2、NO2等气体或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所形成,由A、B、C三个地区雨水的pH可知,其中BC地区的雨水的pH小于5.6,是酸雨;(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4)①甲物质是水,化学式是H2O,丁物质是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微观示意图是:。②构成丙物质的粒子是分子。故答为:(1)ABD;(2)SO2、NO2等,BC;(3)风能(或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4)①H2O,,②分子。【点睛】能源、信息、材料、环境是当今世界四大首要问题,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它既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应加强这些方面知识的学习。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3611.8%【解析】

(1)C5H4N4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4×1+14×4+16=136;(2)C5H4N4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点睛】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放热2K+2H2O=2KOH+H2↑加水太多致棉花未达到着火点【解析】

(1)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属于放热反应;(2)小明魔术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加水太多致棉花未达到着火点。考点:化学方程式书写,灭火原理。14、垃圾不集中处理,就地焚烧产生大量的污染性气体(合理即可)烟头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若是遇到可燃物,而热量又能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会燃烧,燃烧后温度越来越高,遇到更多的可燃物,故引发了火灾【解析】

(1)除吸烟外,身边有很多污染空气的现象,如:工厂每天排出很多的废气;汽车每天排放大量的尾气;垃圾不集中处理,就地焚烧产生大量的污染性气体等;故填:垃圾不集中处理,就地焚烧产生大量的污染性气体(合理即可)(2)从燃烧的条件思考,随意丢弃未熄灭的烟头,烟头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若是遇到可燃物,而热量又能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会燃烧,燃烧后温度越来越高,遇到更多的可燃物,故引发了火灾;故填:烟头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若是遇到可燃物,而热量又能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会燃烧,燃烧后温度越来越高,遇到更多的可燃物,故引发了火灾【点睛】注意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不同意,例如硫酸铵溶液呈酸性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以降低肥效,也不宜长期施用该肥料以使土壤酸化、板结【解析】

通过表格提供的现象结合:实验1:样品完全溶解,说明样品易溶于水;实验2:能使石蕊试剂变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所以该溶液呈酸性;实验3:钡离子可以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硫酸钡沉淀,说明该化肥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用少量肥料跟熟石灰一起研磨,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说明含有铵根离子,所以该化肥为硫酸铵。探究内容现象结论实验1:取一定量的肥料放入水中,振荡样品完全溶解易溶于水实验2:取实验1中的部分溶液,滴入石蕊试剂溶液呈红色溶液呈酸性实验3:另取实验1中的部分溶液,滴加氯化钡试剂与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化肥为硫酸铵①有上述探究内容可知: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例如硫酸铵溶液呈酸性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②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使用时应该注意,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以防止肥效降低;另由于其呈酸性会使土壤酸化,故也不宜长期施用该肥料,防止土壤酸化、板结。16、NaHCO3+HCl═NaCl+H2O+CO2↑氢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