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安全生产基本概念第三节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第二节安全生产工作方针、任务及其意义第一章安全生产概述1第四节新时代安全发展的新思想安全生产基本概念第一节23一、安全与危险在安全科学领域,安全的概念有着众多的描述。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安全是指人们免遭不可接受风险的一种状态,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一个组织,经过风险评价,确定了不可接受风险,那么就要采取措施将不可接受风险降至可允许的程度,使得人们免遭不可接受风险的伤害,进而实现安全。这是从系统安全思想“安全是相对的”的角度,对安全的界定。世界上任何系统都包含不安全的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没有任何系统是绝对安全的。4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危险是安全的对立状态。安全与危险的关系如图所示。安全与危险的关系5图中左右两侧的圆分别表示系统处于绝对危险和绝对安全状态。任何实际系统总是处于两者之间,即包含一定的危险性和一定的安全性,可以用介于左右两圆中间的一条垂线表示系统的实际状态,当其处于“可接受的安全水平”线(图中虚线)的左侧时,人们认为这样的系统是危险的。假设系统的安全性为S,危险性为R,则有:S+R=1,显然,R越小,S越大,反之亦然。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危险性,就等于创造了安全性。当危险性小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时,系统被认为是安全的。6二、事故与危险源作为安全科学研究对象的事故,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美国军用标准中将事故定义为造成伤亡、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坏或环境危害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美国著名学者伯克霍夫(Birkhoff)将意外事故定义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在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2008)中,事故被定义为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伤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7可以看出事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是一种迫使进行着的生产、生活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往往还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物损坏或环境污染等其他形式的后果。大量的事故调查、统计、分析表明,事故具有因果性、随机性、必然性、突变性、潜伏性、可预防性等基本特性,掌握和研究这些特性对于指导人们认识事故、了解事故和预防事故具有重要意义。8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来源,等同于隐患,包括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着重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着重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将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严格加以区分,把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22)把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是“人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二大类是“物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三大类是“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室外、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第四大类是“管理因素”,主要包括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健全、责任制不完善或未落实、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未落实、投入不足,以及应急管理缺陷等。10三、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健康)是一个国际通行的概念,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均采用这种说法,并设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法规体系。根据《职业安全卫生术语》中的定义,所谓职业安全卫生是指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其中的“安全”是指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不发生各种伤亡事故,即要保障人身安全;“卫生”是指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的侵害,即要保障人的身心健康。二者缺一不可。11“安全生产”一词在我国经常被提及和使用。1952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上,原国家劳动部部长李立三提出“劳动保护工作必须贯彻‘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安全生产方针”。自此,“安全生产”一词被广泛沿用至今。劳动保护,在国际劳工组织和某些国家被称为“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两者从概念上看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内容上有所交叉:前者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保证企业员工的安全、健康和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后者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强调为劳动者提供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的保障,属于劳动者权益的范畴。12四、工伤与工伤预防对工伤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般来说,狭义的工伤是指由于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事故而造成劳动者身体上的伤害;广义的工伤不仅包括在工作或与工作相关的活动中因意外事故导致的身体伤害,还包括由于工作原因长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造成的职业性疾病。目前工伤保险制度中对工伤的认定一般使用广义上的工伤概念。因此,工伤的概念可以界定为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为工作原因而遭受的人身伤害事故,以及因患职业病而使生命健康遭受损害的情形。13工伤预防是指采用经济、管理和技术等手段,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安全健康的劳动条件,减少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工伤预防的目的是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实现“零工伤”。工伤预防在促进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安全生产工作方针、任务及其意义第二节1415一、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是指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它是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方向。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十二字方针”。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的产生和确定,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安全第一”,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再到目前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3个发展阶段反映了我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化。16“安全第一”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取发展和效益。“预防为主”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从源头上控制、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综合治理”要求运用行政、经济、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监督等各个方面的作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17二、安全生产工作任务2022年4月6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5%、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2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3%、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0%、营运车辆万车死亡率下降1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10%的“十四五”时期要实现的6项具体指标。18《规划》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分析了“十四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按照“目标指引任务、任务引导工程”的原则,提出了织密风险防控责任网络、优化安全生产法治秩序、筑牢安全风险防控屏障、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强化应急救援处置效能、统筹安全生产支撑保障、构建社会共治安全格局的7个方面主要任务。凝练了重大安全风险治理、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救援处置能力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安全生产教育实训6类重大工程。提出通过明确任务分工、加大政策支持、推进试点示范、强化监督评估4个方面,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19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守安全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施安全生产精准治理,着力破解瓶颈性、根源性、本质性问题,全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降低事故总量,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总体目标到2025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重大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形势趋稳向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危险化学品、矿山、消防、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经济社会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到2035年,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民安全文明素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13.主要任务“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七大主要任务如图所示。“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七大主要任务22三、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意义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在生产建设中一贯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安全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没有安全就无法正常进行生产。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减少职工伤亡与财产损失,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保障经济建设的安全进行。如果不重视安全工作,必将发生事故,使从业人员遭受巨大痛苦,使其家庭面临灾难,令企业承受重大损失,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做好安全工作,对于个人、企业、国家和社会都非常重要。231.安全生产对个人的重要性安全生产也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在生产活动中,人使用生产工具,操控生产设备。发生安全事故时,每个员工首当其冲,可能受伤甚至失去生命。生存和健康是人们最根本的需要,一旦发生工伤事故,不但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还带来精神上的巨大痛苦。人人都希望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每天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但是,如果有人上班违章作业、冒险蛮干,结果可能是自己受到伤害,也会造成家庭的悲剧。242.安全生产对企业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企业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任何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当企业发生事故后,设备遭受损坏,人员遭受伤害,都要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为代价。设备修复,需要金钱;人员治疗,需要金钱。还有一些隐性的、不可估量的损失。3.安全生产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水平、社会治理能力和国民素质的综合反映,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同时,安全生产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单位重特大事故频发,不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进程,也会严重干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第三节2526一、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安全管理系统的结构组成、管理权限划分、事物运作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概念。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必须建立一个衔接有序、运转有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经历了从无到有,在摸索中不断完善的曲折发展过程,至今基本形成了较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该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的总结,反映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是根本,职工参与是基础,政府监管是关键,行业自律是发展方向,社会监督是保障。271.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做好安全生产方方面面的工作,切实保证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是根本,这已经被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实践所证明。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必需的安全生产投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形成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282.职工参与一方面,职工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操作者,安全生产首先涉及职工的人身安全。保障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是我国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保障职工切身利益的需要,也有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人翁作用。另一方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需要职工积极配合,承担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等义务。没有职工的参与和配合,不可能真正做好安全生产工作。293.政府监管政府监管是指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和指标考核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机制。各级政府要履行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有关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汇报,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辖区容易发生事故的单位、场所、设备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304.行业自律行业自律是一个行业自我规范、自我协调的行为机制,也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公平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维护行业利益的重要措施。在安全生产领域实行行业自律,就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对公平竞争的重要影响,积极发展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借助其力量,制定对全体行业社会组织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安全生产方面的行为规范。5.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实行群防群治,将安全生产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31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应急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1.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安全生产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32国务院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民航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对新兴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不明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业务相近的原则确定监督管理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和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信息共享、资源共用,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332.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除了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针对某些危险性较高的特殊领域,国家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专门建立了国家监察机制。如对于矿山,国家专门建立了垂直管理的矿山安全监察机构,设立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产矿地区另设立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省级局,省级局下设若干监察处,监察机构的人、财、物全部由中央负责,避免实行监察过程中受地方政府的干扰。考虑到目前全国的矿山数量很多,矿山分布点多面广,矿山安全监察机构的力量不足等特点,国家赋予某些权力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明确相应的部门行使对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权,即实行地方监管。目前,各省对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形式也不完全相同,即地方监管机构不尽相同,大部分省由应急管理、能源部门负责。34矿山安全的监管比较特殊,实行的是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的方式。交通部门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一方面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设立垂直监管机构,直接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领导,如长江等重要水域都设立海事局;另一方面由一些水上监管机构配合,业务上归海事局指导,行政上归地方政府领导,实行垂直与分级相结合的方式。特种设备的监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353.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政府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其他方面的监督主要有:安全技术、管理服务机构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工会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人民检察院等组织的监督。36三、安全生产监察1.矿山安全监察矿山安全监察实施垂直管理,形成了“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矿山安全监察工作格局。(1)矿山安全监察体制的机构设置。在应急管理部下,国家单设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为副部级,行使对矿山安全监察的行政职能。国家在27个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有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省级局,实行中央垂直管理。各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省级局在重点矿山地区设立若干监察处,负责相应范围的监察工作。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可单独向设在地方的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省级局行文,重要文件经应急管理部审议,必要时可以应急管理部名义行文或联合行文。37(2)矿山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1)实行垂直管理。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省级局以及设在各地的监察处实行垂直管理,人、财、物全部归中央管理,包括监察装备、人员的工资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它不同于质检、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实行的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2)监察和监管分开。矿山安全监察机构不承担矿山安全监管的职责,只实行对矿山安全的监察职责,矿山安全监管的政府职责由地方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承担。383)分区监察。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设在各地的监察处不是以现有行政区域为基础,而是根据矿山安全工作的重点为基础。在大中型矿区和矿山比较集中的地区,往往一个矿山安全监察处的监察范围包括多个行政地市和县。4)国家监察。矿山安全监察机构实行上下垂直的管理体制,其与地方政府没有人、财、物的关系,因此,它是代表国家对矿山安全行使监察职能。39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我国对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监察制度。它具有强制性、体系性及责任追究性的特点,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等内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等事项作出了全面的规定。40(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专项安全监察体制。(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按照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及进出口等环节,对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实施全过程一体化的安全监察。(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根据特种设备监察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行政许可制度。2)监督检查制度。3)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41四、职业卫生综合管理1.职业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1)职业卫生监督。卫生监督是依法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始于工业生产的设计阶段,随后延伸至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执法情况检查、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健康监护制度实施、职业病报告和管理、职业卫生应急救援、职业卫生档案建立、职业卫生培训等诸多方面。我国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承担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42(2)职业卫生服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职业健康”的全球策略,国家卫生机构如卫生监督所、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必须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合格的职业卫生服务,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作业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危害控制咨询和健康促进。(3)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职业卫生人员应经常深入生产实际,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运用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找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潜在发病之间的联系,以及一些尚未弄清的问题,如危害因素的联合作用、个体危险因素和发病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从而为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43(4)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职业卫生服务和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所积累的资料,可为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的制定提供依据,是职业卫生工作的根本途径所在。(5)开展人员培训和健康促进教育。既要加强从事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人员自身的培训工作,又要重视领导层,让企业负责人充分认识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并依法办事。还要通过职业健康促进教育,让广大职工了解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和防护办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并积极参与危害控制。44(6)推广和普及基本职业卫生服务。促进劳动者健康是职业卫生服务的终极目标。具体服务工作可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即控制职业性的、与工作有关的和非职业性的危害因素对健康造成的影响。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的含义是通过广泛覆盖来改善工作和工作环境并提供医学服务,保护劳动者的健康。452.职业卫生管理的手段与方法(1)行政管理手段。行政管理手段是指依靠卫生行政组织系统,运用行政手段和方式进行管理的方法。一般通过文件、规章、计划等形式,按照行政区域和组织系统管理职业卫生工作。(2)法律监督管理。法律监督管理就是通过国家或政府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规范化并带有强制性的规定和要求。通过罚款、停产整顿、限期整改等办法,对那些职业卫生问题突出、有能力治理隐患而又不听劝告的企业进行管理。46(3)分类分级监督执法。2020年,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督局在全国10个省份的16个市县开展了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试点工作。2022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规划明确要求推进分类分级监督执法。(4)卫生宣教管理。卫生宣教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对职业病防治、保护自身健康的自觉性。《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用人单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广告传媒行业劳动合同封面设计指南3篇
- 2025版金融衍生品国际贸易实务买卖合同标的市场分析与交易规则3篇
- 2025年度三轮车销售代理协议2篇
- 2025年度口罩机生产线环保排放达标合同3篇
- 2024年配偶赡养与子女教育协议
- 建筑磨板销售合同范文
- 2025年度高端POS机租赁及定制化解决方案合同2篇
- 2025版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租赁购销合同3篇
-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微生物学微生物的分离、纯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物业买卖合同及相关税费支付协议
- 电大专科【计算机组网技术】机考网考形考题库及答案
- 外来文件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佛山市南海区六上数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课考试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高考化学二、三轮复习策略讲座
- 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上海)(秋考)(空白卷)
-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题
- 山东省济南市语文小升初2024年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 装配式建筑复习试题及答案
- 空气动力学仿真技术:湍流模型:k-ε湍流模型原理与应用
- 榛子食品深加工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4年重点项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