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12-2_第1页
导游基础知识12-2_第2页
导游基础知识12-2_第3页
导游基础知识12-2_第4页
导游基础知识1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市技师学院理论课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导游基础知识课题名称导游基础课时2授课日期第12周2次任课教师王亚平目标群体2013级五年高技饭店服务2班教学环境教室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别2、掌握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职业通用能力目标:了解中国著名的人文景观学习重点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别与内涵学习难点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价值如何通过旅游开发外显教法.学法讲授法教学媒体板书、教材教学、学习准备教师:精心备课、准备材料学生:预习成都市技师学院理论课教案副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引入二、引入正课三、总结四、作业长城著名的三个关隘?中国的人文景观(一)遗址遗迹旅游资源:1、概念遗址遗迹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迹、遗址、遗物,是古代人们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是人类历史的载体和见证。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满足旅游体验的要求,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效益的历史遗址。换言之,并不是所有的历史遗址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用于旅游业开发,历史遗址只有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可以视为旅游资源:(1)历史的知名性,该遗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曾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2)文化的展示性,历史遗址旅游是历史文化的体验之旅,只有物质遗存丰富、文化内涵浓厚的历史遗址,才能让普通游客看有所知,知有所思,感触深刻,难以忘怀。(3)开发的可能性,旅游者的大量进入,必须会对历史遗址的遗存环境带来干扰,影响遗址的寿命,旅游开发不会对其造成负面影响的历史遗址才能够允许旅游业开发利用。2、分类包括史前人类活动场所、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1)史前人类活动场所包括人类活动遗址、文化层、文物散落地、原始聚落人类活动遗址:是史前人类聚居、活动场所。文化层:史前人类活动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形成的堆积层。文物散落地:在地面和表面松散地层中有丰富文物碎片的地方。原始聚落遗址:史前人类居住的房舍、洞窟、地穴及公共建筑。资料分析:「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滨临在浩荡东流的余姚江,遗址发现于l973年,面积四万平方公尺,由相互叠压、联系的四个文化层组成,其文化遗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早期的先民就在这样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居住和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先后经过两期的考古发掘,从五千年前的第一文化层开始,到七千年前的第四文化层,时间延续长达二千年左右,两期考古发掘,共出土七千余件文物,遗址以其悠久、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学术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它是目前所发现中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文化特征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说明早在七千年前,生活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先民们,经过长期的摸索、观察、实践,已经脱离了原始的状态,发展到使用成套农业生产工具,普遍种植水稻的阶段,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活动。(2)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是历史上人们从事经济文化活动场所的遗址、遗迹,包括:历史事件发生地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废弃寺庙废弃生产地交通遗迹废城与聚落遗迹长城遗迹烽燧军事设施遗存及遗址:发生过军事活动和战事的地方,包括古城墙,炮台、战场、要塞及其遗迹等;资料分析: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国古战场──赤壁名胜风景区

赤壁风景区可供游人观赏的景点有:

摩崖石刻:火烧曹军战船时,数里江面一片火海,把江边崖壁映得通红,周瑜见此壮景,乘兴疾书“赤壁”二字,后人雕刻在石壁上,赤壁由此而得名。“赤壁”二字字体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

赤壁大战陈列馆:位于赤壁山右侧的子龙滩上。是我国第一个以古战史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馆内设有序厅、战况模型室、三国人物故事蜡像室、文史资料室,馆内的展品真实地再现了东汉末年的人文历史和当时三国赤壁鏖兵的壮观场面。

陈列馆由中央大厅、腊像室、文史陈列室、工艺品陈列室组成。主要陈列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图,赤壁大战示意图,三国鼎峙图和大型抛石车、盔甲、武器等。腊象室内由“舌战群儒”、“苦肉计”、“蒋干盗书”、“连环计”、“草船借箭”、“二乔绣屏”、“诸葛祭风”等7组造型组成,人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配与灯光音乐,仿佛使人置身其间。文史室有图表、文物、文献、沙盘、模具、组画等内容、游客在这里不仅可熟知赤壁之战战况史料,还可以了解魏、蜀、吴三国历史。陈列馆建成后,每年平均有数十万人游览,一些著名学者和国家领导人也曾来此参观。(二)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是指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曾经或仍在产生重大影响的建筑与设施。作为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游人访古探幽、欣赏艺术,考察研究,增进知识都有极高的价值。中国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历史悠久、数量繁多,成就卓越,是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活动场馆、景观建筑与附属建筑、居住地与社区、归葬地、交通建筑、水工建筑等7个亚类。以综合人文旅游地、景观建筑为例介绍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1、综合人文旅游地综合人文旅游地是人们从事游乐休闲、宗教、商贸等活动并且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的场所、区域或设施。包括:(1)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杭州开元之江度假村是融会议、休闲、旅游、保健、社交于一体的四星级度假酒店,以丰富齐全的娱乐设施、优雅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富于人情味的服务而饮誉大江南北,度假村坐落于杭州市区风景秀丽的钱塘江畔,和著名的六和塔相望,拥有各类客房279套,餐位1000座,大小会议室10多个,娱乐设施近30项。宽阔的草坪,葱郁的绿荫,富于江南园林特色的建筑群,充满田园气息的鸽子房、孔雀房,随处可见的书法名作和文艺界名流的题咏,众多的文化交流活动……使之江度假村不仅成为闻名遐迩的度假胜地也成了一处充满人文气息的新景观。(2)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是进行宗教、祭祀、礼仪活动的地方。包括佛、道、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有关名山福地、寺观殿堂、雕刻壁画祭祀先贤的庙等等,以佛教为例,有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四大佛教名山等,以寺院为例,有……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宗教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伊斯兰教克尔白圣殿)、耶路撒冷(基督教耶稣圣墓教堂、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犹太教所罗门圣殿)、伯利恒(犹太教古以色列大卫王的故乡、传说中耶稣降生之所)、意大利罗马、梵蒂冈(世界天主教的中心)都成了国际旅游业发达的地方。中国宗教种类齐全,既有土生土长的宗教如道教;也有外来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更有受外来宗教影响而产生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宗教如明教、白莲教等。仅国务院公布的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各种宗教名胜古迹就有150多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与宗教有关的名胜古迹共有3000多处。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吸引了海内外信徒、专家学者和一般游客。佛教文化对中国有着深刻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的佛教教规、礼仪和宗派,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寺院、石窟和佛塔,其数量之多、艺术之精、宗教节日,由于符合人们心理要求,不仅是信徒的节日,也成了民间流行的节日。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仅仅与佛教一家有关。但在佛教中,寺庙就有许多种称谓:如“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如白马寺、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庙。在道教中,寺庙的称谓也很多: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又称为“庐”、“靖”、也称为静室。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北周武帝时,道教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了。其它还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祠等。儒家则称之为“庙”、“宫”、“坛”,如孔庙、文庙,雍和宫,天坛等。伊斯兰教称之为“寺”,如清真寺等。天主教称之为“教堂”。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乃当之不愧。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同时,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宗教活动以名山幽谷最为集中。宗教因山秀而前趋,山岳因宗教而扬名。宗教文化包括寺院建筑、佛塔建筑、石窟雕塑和壁画等艺术。宗教文化一般具有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特点。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宗教,他们的活动圣地和宗教文化都不相同,因而形成的旅游资源的内容也有区别,但以佛教最丰富。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始建于东晋(公元326年),到现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2、景观建筑景观建筑旅游资源是人们观赏的各种建筑,包括佛塔、塔形建筑物、楼阁、石窟、长城段落、城堡、摩崖字画、广场等,既有美学价值、建筑价值,又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二、古城墙(一)八达岭长城八达岭。八达岭位于北京延庆县境内的军都山的一小部分,是关沟最北端的一个谷口,八达岭上依山据险,设有关城,“居庸关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八达岭的关城,建于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在东门悬有匾额,题为“居庸外镇”。长城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1)东起点不在山海关关于长城的起点,人人几乎耳熟能详: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不仅小学、中学课本是这样写的,甚至《辞海》也是这样写的。但是,您知道吗,这是我们对长城的最大知识性错误。其实,1990年12月25日,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的“明长城东端起点论证会”上,古建筑专家、考古专家和长城专家认定: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满族自治县的虎山乡鸭绿江边的虎山南麓的江沿台为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史书也证明了这一考古发现。之所以长期以来,人们把山海关误认为是明长城的东起点,主要因素是因为辽东长城地处偏僻、修建年代较晚、规模较小、清以后破损严重,东端虎山地表建筑破坏殆尽,人们不易看到,而山海关地处要冲,关城上又有“天下第一关”的匾额,人们举目可见,另外一些书籍的错误宣传更加重了对人们的误导。本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